《回聲》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回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回聲》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通過歌曲《友誼的回聲》,感受連貫起伏的音樂旋律所帶來的充滿遐想的音樂感受,并通過“回聲”體驗、感悟同學間真摯的友誼之情。
過程方法目標:唱好八分休止符,認識“強”、“弱”的力度記號。并在歌曲演唱中用聲音的強弱來表現力度,并用連貫的聲音來表達音樂情感。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比體驗、實踐、反復聆聽和演唱歌曲,以模唱、歌唱、師生接唱,表達歌曲情感。
教材分析:
這首歌曲以回聲作比喻,表達了對友誼的贊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個由三個樂句組成的樂段。第一樂句由低音區開始,旋律層層上升又緩緩落下,第二樂句是第一個樂句的變化重復,采用了切分節奏,通過由低向高的旋律進行,發出了越來越熱情的呼喊,第三樂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題,表現了孩子們不僅是在向大自然發出呼喚,更是對友誼的熾熱的追求。
教學重點:
1、認識力度記號“強”“弱”,以及力度對歌曲情感表達的作用。唱好八分休止符,切分節奏,三拍的長音。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力度記號“強”、“弱”,以及力度對歌曲情感的作用,唱好八分休止符、感知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教具準備:
電子琴、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播放《友誼的回聲》伴奏
二、欣賞《回聲》
1、孩子們你們好,很開心今天能和大家在這樣大的舞臺上一起學習,希望今天每一位同學都能站在舞臺上展示出精彩的自我。
同學們,你們可曾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人的聲音是最美妙的'樂器。他能將大自然中很多的聲音表現出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一首歌曲,聽一聽這首歌表現出的是自然界中的哪一種現象?
生:回聲
師小結:這首歌曲的名子就叫《回聲》,這是一首世界著名的無伴奏合唱曲目,作者巧妙的采用輪唱的形式,通過力度強弱的對比,生動的表現出了回聲在空曠、靜謐的山谷中時隱時現,時強時弱的回蕩。
2、結合你對回聲的了解,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嗎?
生:神秘的可愛的遙遠的……
3、師生合作,表演回聲。(多種形式)
(1)我們來演演回聲吧
第一種:問好“喂,你好嗎”
第一遍:選一個學生當原聲,其余學生當回聲
師:孩子們,我們現在站到了高山上,向著遠方的朋友問好吧:喂,你好嗎?
要讓我們的聲音飄得更遠一些,像老師這樣:(師示范)
(2)在音樂中,我們把聲音的大小稱作強弱,分別用是用這兩個符號來表示,出示F p、,其中F表示強,P表示弱,那思考:FF和PP分別表示什么呢?
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各個力度表現出的效果。
第一條節奏:X X X X一
試著拍打一下這個節奏:(如遇生不會,老師擊鼓示范)
然后按從弱到強依次出現:
PP(極弱,選擇一種表現形式,拍腿)
X X X X一(做成五線譜音符)
P
X X X X一
F
X X X X一
FF
X X X X一
(連著兩遍,第一遍只有節奏,第二遍帶詞)
再來一條:O X X X X X X(一定請一位學生試著拍打節奏)然后教其他學生)
復習八分休止符。把空
帶上詞試下:神秘的回聲,注意空拍處理。
真棒孩子們,我們來挑戰一個更難的:把兩條節奏連起來試下(帶詞的)。
PP(拍腿)P(拍手)
X X X X一O X X X X X X
回聲回聲神秘的回聲
F(拍腿)FF(拍手)
X X X X一O X X X X X X
(到班上直接試,選擇最好的方法)
(3)評價:
二、歌曲演唱
同們表現的太棒了,每人給自己獎勵一顆智慧星。學生給自己貼在胸前,讓陳老師看看,真好看!
1、初聽
同學們,回聲是可愛的,是神秘的,可今天陳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友誼的回聲》,聽完以后把你想到的,從歌中獲取來的信息我們一起交流。(學生欣賞,教師播放音樂視頻)
(生回答,教師板書,樹狀圖)小結這首歌的特點,并點題,為什么是友誼的回聲)
師小結:面對山谷,我們發出怎么樣的喊聲,山谷就會傳給你怎么樣的聲音,這其實就像我們人與人之間,你對別人付出了怎么樣的真心,別人就會對你有怎么樣的友誼,這就是友誼的回聲。
2、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再一次聆聽歌曲,聽到回聲的部分小聲跟唱。
跟琴唱回聲
3、課件播放音樂,師帶學生劃旋律線,并用IU模唱,體驗旋律的連貫、起伏。
像大家所說的,這首歌的旋律非常的優美,陳老師想請和我一起
畫出它美麗的旋律線,來感受回聲的此起彼伏,大山的連綿不斷。
調整學生唱IU的口形及發音。
4、讀歌詞
我們再來品味一下作者像詩句一樣的歌詞,用剛剛模唱的聲音讀歌詞,到回聲的部分,我們把它唱出來。
5、師彈琴,學生試填第一樂段歌詞
(1)第一段歌詞,學生獨立填詞,師伴奏
(2)第二段歌詞:第二段歌詞中有兩個節奏和第一段不同,誰發現了?來指一指。誰能大膽的試著唱唱。大家跟她一起來。
(兩段連起來)結合歌詞處理歌曲,聲音,力度上。(唱的時候腦海中要浮出這些美麗的畫面,想像著我們置身于其中,相信你們會唱得更好。
6、學生試填第二樂段歌詞
第二樂段注意的地方:八分休止處雖然有短暫的停頓但是還是連貫的,有一種神秘的感覺。最后一個音唱了幾拍?最后一個漸慢:回聲越傳越遠,變得越來越弱了。
看著歌詞,能說說第二樂段在情緒上和第一樂段相比有什么變化?熱烈、激動,情感的升華。力度上、情感上都要稍強一些。
7、跟著伴奏完整演唱,師生接龍,看著歌曲視頻。
(第一部分的第一段:師生接龍,第二段:男女生接龍;第二部分全齊唱)
三、音樂實踐活動
倒置性平臺構建
討論素材:結合今天學的歌曲,看到表演,你想到的什么?(最好是呈現到電腦上,學生說,教師直接將內容打到屏幕上)
(第一步:生回答,師在電腦上呈示聲音,力度,演唱形式,表情、,要理解歌詞,打擊樂器伴奏、伴舞、、、、、、、)
(第二步:師生共同整理成標準性平臺,圖文結構式)
接下來我們要完成的任務是:
(1)選擇歌曲《友誼的回聲》其中你們喜歡的一部分進行排練(內容三選一)
內容一:第一樂段的第一部分歌詞
內容二:第一樂段的第二部分歌詞
內容三:第二樂段
(2)要求:選擇不同的項度,對歌曲進行處理,選擇時要充分發揮每一個組員的優勢和潛能。
(3)8人組合作,時間是8分鐘。
(4)30秒的時間,組內迅速交流,選擇要編排的內容。想好了組長上臺來領取歌譜,直接開始組內活動,將討論的結果記錄在歌頁上,并排練。
(5)本輪將設最佳導演組和最佳表演組兩項大獎各一。
四、小組展示:請三個選擇不同內容的組上臺展示,伴奏音樂播放,連續完成。其他組觀看。
五、全課小結
希望在下次的音樂活動中,表現最棒的就是你們組!
《回聲》教案2
一、概述
《回聲》是長春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版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看科學。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遇到的“問題”和青蛙媽媽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本文是激發學生從小熱愛科學,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極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朗讀訓練的重要憑借。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朗讀課文感受祖國語言的優美,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課文語言淺顯,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應從文章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本課的教育對象是小學三年下學期學生,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在課前教師應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系生活經驗,有意識地結合課程資源,揭開回聲的奧秘。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回聲》是一篇知識童話,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學會生字詞,學習說話,同時要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激發愛科學的思想情感。這節課,我把這幾個方面有機地整合起來,從指導讀書、觀察實驗所提供的形象,以及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的語言實踐、練習說話等環節,讓學生充分感知、運用語言文字,與此同時,讓學生獲得有關“回聲”的自然常識,還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整堂課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個性特征。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本課是在多媒體教室實施的。
長春版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
專門為本課設計制作的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科學童話《回聲》。板書課題:回聲。
2、師: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幅圖,想看看嗎?(出示圖片橋的倒影)師:仔細觀察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3、師:這么美的景色就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打開書讀一讀
預設:找出比喻句,課文中把什么比做大月亮?
4、指導朗讀(指讀、范讀、齊讀)
二、研讀感悟
1、師:小青蛙跟著媽媽游到橋洞底下了,他看到這美麗的景色可高興了,他是怎么做的?
預設:小青蛙“呱呱呱”地叫起來,這時,它聽到什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2、啟發學生讀出小青蛙歡快和奇怪的語氣。
3、誰想來表演這只小青蛙?誰想來表演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咱們一起來看看,看不見的`小青蛙是怎樣學小青蛙說話的。學生評價
4、師:青蛙為什么奇怪?它是怎樣問媽媽的?
預設:理解“奇怪”“極了”“奇怪極了”詞語的意思。抓住詞語理解小青蛙的心情。
5、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小青蛙奇怪的語氣和青蛙媽媽的語氣。
三、朗讀感悟,理解“回聲”。
師:青蛙媽媽又是怎么做的呢?認真讀讀課文,找到課文的話來回答。(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學習課文第4、5自然段。
【抓住文本的主要內容,突出重點部分教學】
(一)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讀第4自然段。
2、填空:青蛙媽媽(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的波紋。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蕩)回來。
3、做實驗演示:在裝水的玻容器投入石子,學生觀察水波的變化。做動作理解:蕩。
4、用上動詞“帶、跳、撿、扔、激、碰、蕩”說話。
【充分利用文本,加強對動詞的理解、積累和運用,通過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
(二)學習第5自然段。
1、青蛙媽媽做這個實驗和回聲有什么關系呢?她是怎么說的呢,讀一讀青蛙媽媽的話,然后和同桌說一說讀懂了什么?
2、預設:為什么青蛙媽媽說他們像?
3、做練習(出示媽媽的話)
師:誰來說一說它們哪像?青蛙媽媽的話該怎么讀呢?引導讀好、讀懂青蛙媽媽的話。(讀出耐心、親切語氣)自己讀——范讀——指名讀
4、師:青蛙媽媽講的話大家讀明白了嗎?(學生交流)
5、師: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經歷嗎?
【通過朗讀,講解練習初步了解回聲這種自然現象,提高了學生閱讀理解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6、師:回聲的話該怎么讀,知道了嗎?(“回聲”的朗讀聲音延長”)請每個同學再去讀讀第2小節,畫出寫回聲的話,然后讀一讀。
進行角色朗讀小青蛙和回聲的話。指名朗讀、男女朗讀、小組朗讀。
【創設童話朗讀情景,讓每個學生演演小青蛙和“回聲”,激發了學生朗讀興趣,使課堂充滿情趣】
7、過渡:小朋友讀得真好。我們通過讀課文知道了這只看不見的小青蛙是——(學生齊答)“回聲”。小青蛙呢,聽了媽媽的話也明白了。她是怎么表現的呢?
(1)讀好第5小節小青蛙的話。(出示句子:小青蛙高興得一蹦老高,說:“媽媽,我明白了,這就是回聲吧?”)“蹦”換個詞還可以怎么說?(“跳”)“小青蛙高興得一蹦老高”換個意思還可以怎么說呢?(一跳老高、一蹦三尺高、手舞足蹈……)讀出小青蛙高興的語氣。
【詞語的積累靠教師的有意識指導和課堂教學潛移默化的滲透】
(2)創設情景。小青蛙明白了這是回聲,又游回橋洞里,呱呱呱地叫個不停。每個同學來做一做回聲好嗎?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總結
相信同學們都明白回聲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聲中還有許多奧秘呢,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這篇文章《山會說話嗎》相信你會從中了解更多有關回聲的知識。
《回聲》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語境中,認識“呱、紋、圈、返”等生字,學寫“影、倒、游”三個生字。
2、在畫一畫、讀一讀、玩一玩小青蛙的話中,發現語氣詞的特點,并初步進行遷移運用。
3、圈圈、做做青蛙媽媽動作的詞,體會動作的連貫性,圈圈、畫畫波紋動作的詞,初步體會回聲的動作路徑。
教學過程:
課前互動:
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這個教室好大呀!
臺下坐著許多老師和家長呢!
讓我們掌聲歡迎他們吧!
活動一:學習和積累第一段,走進故事
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出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橋。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為了幫助大家讀好輕聲詞,老師特地把輕聲詞縮小了,讀的時候可得又輕又短哦!
自由練讀,指名讀
正音:倒影,齊讀,指名讀
誰有發現?【顯紅:大月亮】,你發現大月亮了!誰來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兒呢?
這么美的大月亮誰來讀?指名讀1,齊讀
這么美的景色趕緊把它背下來吧!
2、這么美的地方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揭題,讀題
活動二:發現、運用語氣詞,趣讀故事
1、趕緊再去讀讀課文吧!
2、讀完交流,這個故事有趣在哪兒?
3、哦,原來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讀2、3自然段,拿起筆來畫一畫小青蛙說的話,用上橫線。
【教師巡邏時,隨機用iPad拍下學生劃線的句子。然后,切換到大屏幕上,進行校對交流。這個環節,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進交流。】
4、【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誰?你在哪兒?”
“橋洞里藏著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
【出示字卡:呱】這是青蛙的叫聲,誰來叫一叫?
這是一個口字旁的字,這段話中還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顯紅:哪吧哩】說發現:語氣詞、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輕聲的
指名讀句子:語氣詞不僅要念得輕,不同的語氣詞還要念出不同的語氣。
自由練讀,指名分句讀,小結:多有趣的語氣詞呀,讓我們說話更有意思!
【出示】這里還有一句話,你能給它加上語氣詞嗎?
“你是誰?你在哪兒?”
師生合作讀:現在我就是這只小青蛙,你們就是躲在橋洞里的那只看不見小青蛙!
玩回聲:誰在學我說話呢?明明是你在學我說話呀!你怎么這樣啊?你真不講道理哦!
前后桌練習指名同桌展示
5、它就趕緊去問問媽媽,【出示】
媽媽笑著說:“孩子,你跟我來!”
小青蛙心里想:“”
語氣詞:呀吧呢啊哩
練習說話
活動三:圈劃、積累動作詞,玩中識字
1、【出示】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撿起一顆——一圈圈波紋。
(1)讀句子,認識“紋”
(2)積累:指紋、掌紋、皺紋
(3)理解一圈圈波紋(生畫),看,波紋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邊是個大口框
(4)圈出動詞
(5)看誰記得快
(6)選擇動詞填一填
活動四:兒歌復現記生字,學寫生字
1、【出示兒歌】拍手讀
小青蛙,呱呱呱,水中倒影多美呀!
我說話,誰學理?
寶貝連忙問媽媽,
蛙媽媽,游上岸,
扔石子,激水花。
波紋碰岸蕩回來,
原來這是回聲啊!
2、寫字:影倒游
3、生寫:頭正身直腳放平
【師巡邏,隨機各拍下寫得好的和寫得不好各一張。隨后切換到大屏幕,讓學生針對評價標準進行評議,并提出修改意見。】
4、互動評議:
(1)字寫正確,獎一顆星。
(2)寫對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獎一顆星。
(3)整潔美觀,獎一顆星。
《回聲》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聽辨聲音的強弱,并能用對唱的形式來表現。
2、體驗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音樂圖譜、小司機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價值分析:音樂游戲中鞏固節奏練習。
1、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做小司機,開車子去郊游吧。(音樂律動入場)
2、做小司機開心嗎?你開什么車?(節奏練習)
二、聽一聽(播放PPT)
價值分析:在理解什么是回聲的基礎上,通過鋼琴的不用演繹,讓幼兒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回聲的奧秘,初步感知音樂的強弱。
1、給大山唱歌的時候你會怎么唱呢?(大聲唱)
小結:我們對著大山要大聲的唱,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詞語叫放聲歌唱。
2、播放PPT——這么美的山谷,不知道山那邊住著誰呢?讓我來問問它吧。
“喂”——“喂”;
提問:這兩個聲音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你唱什么,他也唱什么,先傳過去的聲音強,再傳回來的`聲音弱。
“你是誰?”——“你是誰?”
“請你快來”——“請你快來”
“來唱歌”——“來唱歌”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老師:這是什么聲音?回音是怎么樣的?
小結:回音就是你唱什么,大山也唱什么,你的聲音強,大山的聲音弱。
3、我們來聽聽鋼琴是怎么表現的。( so mi sao mi do do do do do do)
4、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回聲。
5、對大山說的話是那個符號?回聲又是那個符號表示?
過渡句:今天,我們就要學用回聲的方法唱一唱動物的事情。
三、唱一唱
價值分析:通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培養幼兒對回聲的興趣,讓幼兒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回聲的含義。同時能更好的表現回聲。
1、先一起來看一下今天我們要對大山唱的第一句歌詞,叉叉是什么意思?還有誰呀?(拍手一起念)
2、第二張圖譜你們看的懂嗎?這些樹可能會表示些什么呢?(森林)
3、第三張圖譜誰來說說看會說了了什么呢?
4、歌詞我們已經會念了,接下來,我們要來學唱這句歌詞。(從低到高)
5、找一個好朋友,自己商量,誰是對著大山唱歌,誰是學回聲。
《回聲》教案5
學生分析:
本課是二年級的語文課,涉及到的是自然當中一種普通物理現象,但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知識了解的不夠多,多數學生不知道“回聲”是怎么回事,因此,課前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去體會,學生可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表達自己對回聲的認識。還可借助圖片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了解回聲是怎么回事。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漢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
3、可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4、通過朗讀課文感受祖國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和詞句訓練。
教學方法:
采用以讀為主、以詞句訓練為重點,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及課文插圖,結合實際演示的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槽、生字詞卡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電教創景,激情引趣。
1、課前談話:
誰來說說你的愛好是什么?我也有一個愛好,就是把生活中有趣的、難忘的事用攝像機把記錄下來。今天我就帶來一段錄像,你們想看嗎?
2、播放課件:(人在山谷中大聲叫的回聲片斷)
看了錄像你想說什么?
3、引入新課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小學生的興趣則源于好奇。為了能使學生馬上被吸引住,我先播放一段人在山谷中大聲叫的片斷,幽靜的山谷,反復的回聲。學生很快被吸引住了,一個個睜大了眼睛,伸長了脖子,說:“老師我知道這是什么,這是回聲……”,“老師,我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學生通過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說出了那是回聲,也提出了疑問。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并且迫切地想知道回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請學生給大家提個醒,明確讀課文時要注意做到:
(1)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在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2、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學習生字。
3、檢查自學情況,順情引導。
(1)采用多種形式檢查生字讀音。
(2)選一句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句子,請大家再讀讀,或者選自己認為讀得最棒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以此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達到進一步通讀課文了解大意之目的。)
4、通讀課文,思考:你初步讀懂了什么?產生了哪些問題?
(簡單問題當場請學生嘗試解決,較難問題或中心問題留待學習課文時探討。)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想想: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1)實物投影或課件出示文中插圖,并理解句子:“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2)請學生根據插圖說說什么像大月亮?明確多音字“倒”的讀音。
(3)引導學生用贊美的語氣朗讀表達這美麗的景色。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就在這兒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呢?
1、請大家讀讀第二自然段,把寫小青蛙聽到的聲音的有關句子畫出來,思考并討論:這些聲音小青蛙是在什么地方聽見的?
2、朗讀小青蛙說的話,注意兩次語氣的不同。(從問號、感嘆號等分析理解。)
3、這時候,小青蛙聽到有人在學它,會怎么想呢?找出課文中寫小青蛙心情的句子,并理解“奇怪極了”的意思。
媽媽怎么說呢?讓我們一起跟著媽媽去看一看。
五、生字書寫指導:
“岸、洞、倒、影”,重點分析“岸、影”的書寫。
《回聲》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漢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可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4、通過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和詞句訓練。
設計思路
1、本次教學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讀組合式教學。在教學中,多方位組織、引導、點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小組討論中學會語言合作。
2、課前布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回聲,課堂上大家交流,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鍛煉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收集有關回聲的錄象帶,設計識字的相關課件,創設一定的情境,體會美感的伴奏帶,設計引導性問題。
(2)教學準備,收集有關回聲的資料,預習課文,自己嘗試學習生字,查閱相關資料,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寒暑假里爸爸媽媽一定帶你們爬過高山,奔過大海,那么當時你的心情一定很高興,你是怎樣表達你這種高興的'心情的?老師猜想,一定是對著高山喊,對著大海歌唱,那么性什么有趣的現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回聲》(板書課題)
小朋友回聲是什么聲音?在哪能聽到回聲呢?讀了課文后就能知道了。
(二)創設愉悅空間,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初讀課文認字
1、學生自讀課文,自己解決不認識的字。
2、檢查認字情況。
3、放伴奏帶老師范讀課文,學生仔細傾聽,熟悉課文,鞏固生字。
4、看動畫,進一步熟悉課文,然后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隨時糾正錯字。
(三)通過幾種朗讀方式,讓學生感知文中所描述的小青蛙思想感情的變化。
〖學生置疑
1、小青蛙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聽到的,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把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3、學生就以上問題分組討論。
4、學生匯報(精選四五段)。
(1)學生互相說一說對回聲的理解。
(2)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①觀察水的變化。
②口述水的變化。
③朗讀課文第四段,并指導學生將文中的詞語和老師實驗時所用的物品,所做的動作的詞語,加以比較:“撿—拿
扔—投
河岸—盆壁。”
④結合詞語比較,記認“撿扔河岸碰。”等字,并進行字義理解。
(3)通過小組內交流,并根據學生喜新求變、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維為主的特征,把實踐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合作動手做實驗,激發興趣,調動思維、讓其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中自然地達到“以做促讀”的目的。〖朗讀感悟第五段
①指導朗讀青蛙媽媽的話,青蛙媽媽是在解答孩子的疑問,它的話應該要讀出耐心、親切的語氣,節奏應慢,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或領讀—再比較讀—齊讀。
②小青蛙聽了媽媽的話,恍然大悟,它非常高興,要讀出歡快的語氣,節奏稍慢。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或領讀—再比較讀—齊讀。
5、以讀為主,通過各種朗讀,指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多讀中悟情。
分角色感情朗讀,有條件的可以指導自編自演課本劇。
6、指導寫字。
7、實踐活動。
(1)回家后用臉盆做一個實驗,觀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蕩回來的樣子。
(2)到山谷或空礦的房子內喊兩聲,聽聽自己的回聲。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同學們充分體驗回聲是怎么回事,并感受大自然的賜予的快樂體驗。
(四)總結全文,回味欣賞。(略)
《回聲》教案7
教學目標
1、利用形聲字特點,結合自己的發現,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呱、哩、圈、紋、碰、返”6個生字。
2、會寫“倒影”2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歡快、奇怪的語氣。
4、通過水波的'動畫演示,初步了解回聲的原理。
教學重難點
1、利用形聲字特點,結合自己的發現,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呱、哩、圈、紋、碰、返”6個生字。
2、會寫“倒影”2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這么多老師們在聽課,你們緊張嗎?老師準備了一段有趣的動畫,我們一起來放松一下。(動畫視頻《山里的回聲》)三分鐘。
2、看了這個動畫,你有什么問題呢?
(為什么有回聲,什么是回聲??)那就讓我們帶上問題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由讀文,要求:借助下面的楓葉寶寶,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2、同們讀得真好,一定在家預習過了。那現在告訴老師,課文共幾個自然段?
3、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字音,給予評價。
4、同學們生字學得真好,小青蛙和青蛙媽媽可喜歡你們了,這不,他們邀請你們一起游玩呢!想去嗎?
三、學習課文1—4自然段
《回聲》教案8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回聲教案教學設計優秀,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一、創設情境
1、師:上課,同學們好———老師好。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可愛的新朋友,出示小青蛙,跟小青蛙打個招呼吧!(你好,小青蛙),
最近小青蛙經歷了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兒,它迫不及待地想告訴你們,看老師板書:回聲,齊讀課題。回聲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2、師:讀了課題,你們有沒有什么想問問小青蛙的呢?
生:隨機板書是什么?
在哪?
3、師:是啊,回聲究竟是怎么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跟著這只可愛的小青蛙去感受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由讀
1、師:小青蛙問你們第一讀課文對自己有什么要求嗎?
2、師:小青蛙也喜歡你們讀課文的時候,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要多讀幾次,還可以動動小腦筋,
都能做到嗎?好的,開始吧!
(二)檢查讀
1、師: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這幾句話特別難讀,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句子:他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里,
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紋。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蕩回。
你在橋洞里叫,/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返回來。
(1)先自己練一練
(2)出示小青蛙生字卡片,誰來當當小老師?
(3)小青蛙剛悄悄地和我說了,誰要是把生字寶寶讀準了又記住了的話就和誰交朋友,你們想和他交朋友嗎?好,
誰來說說你怎么記住的呢?一圈圈和波紋兩個詞語碰在一起就是一圈圈波紋,我們一起來看下,
播放小魚的flash、
(4)小青蛙很高興和你們交朋友,他也想給生字寶寶找幾個朋友回來,你們能給生字組詞嗎?找到好朋友。
2、師:認識了生字寶寶,誰再來讀讀句子?指名讀,齊讀。
3、師:句子會讀了,誰來讀讀課文?
4、師:指名讀
(三)師:讀了課文,誰來說說小青蛙碰到了什么稀奇又有趣的事呢?
評:你真會讀書。
你真會研究,像個小研究家。長大肯定了不起!
你課文讀得真仔細。
三、學習第一、二、三自然段
(一)學習第一段
1、師:接著我們跟著小青蛙來到一個怎樣的地方呢?出示課文插圖一和第一段自己先,說一說圖上有什么,再讀一讀。
2、師:指名看圖說話。誰來說說這里有什么?
3、師:你們喜歡這里嗎?能不能用朗讀將你的喜歡與大家分享?指名讀。
4、師:聽出來了嗎?他有個地方讀得特別好。好像一個大月亮。
那誰能用“好像”說一句話。
5、師:我們一起來讀讀,/article/你覺得這里風景怎么樣?美
6、師:那誰能用贊美的語氣讀讀?
7、師:好美的地方啊!小朋友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去美美地讀一讀把!讓我們再來好好地讀讀吧!
8、師:最后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吧!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回聲,回聲教案教學設計優秀,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聲》教案9
教材簡析
《回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31課。這篇科學童話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物理現象—回聲,本文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也增加了學生對大自然現象探索的吸引力,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學生分析
本課是二年級的語文課,涉及到的是自然當中一種普通物理現象,但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知識了解的不夠多,多數學生不知道“回聲”是怎么回事,因此,課前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去體會,學生可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表達自己對回聲的認識。還可借助圖片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了解回聲是怎么回事。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漢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
3、可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4、通過朗讀課文感受祖國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和詞句訓練。
設計思路
1、本次教學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采用邊讀邊悟組合式教學。在教學中,多方位、多角度組織、引導、點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小組討論中學會語言合作。
2、課前布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去體會回聲,課堂上大家交流,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鍛煉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收集有關回聲的錄像帶;設計識字的相關課件,創設一定的情境;體會美感的伴奏帶;設計引導性問題。
(2)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回聲的資料;預習課文;自己嘗試學習生字;查閱相關資料,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自然界里有許許多多美妙的聲音,你們想聽一聽嗎?(生: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回聲》(板書課題)
小朋友回聲是什么聲音?在哪能聽到回聲呢?讀了課文后你就能知道了。
(二)創設愉悅空間,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初讀課文認字〗
1、學生自讀課文,自己解決不認識的字。
2、檢查認讀情況。
3、放伴奏帶老師范讀課文,學生仔細傾聽,熟悉課文,鞏固生字。
4、看動畫,進一步熟悉課文,然后自由讀課文,指名讀,開火車讀。隨時糾正錯字。
(三)通過幾種朗讀方式,讓學生感知文中所描述的小青蛙思想感情的變化。
〖學生置疑〗
1、小青蛙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聽到的,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把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3、學生就以上問題分組討論。
4、學生匯報(精選四五段)。
(1)學生互相說一說對回聲的理解。
(2)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①觀察水的變化。
②口述水的變化。
③朗讀課文第四段,并指導學生將文中的詞語和老師實驗時所用的物品,所做的動作的.詞語,加以比較:“撿—拿
扔—投
河岸—盆壁。”
④結合詞語比較,記認“撿、扔、河、岸、碰”等字,并進行字義理解。
(3)通過小組內交流,并根據學生喜新求變、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維為主的特征,把實踐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合作動手做實驗,激發興趣,調動思維、讓其在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中自然地達到“以做促讀”的目的。
〖朗讀感悟第五段〗
①指導朗讀青蛙媽媽的話,青蛙媽媽是在解答孩子的疑問,它的話應該要讀出耐心、親切的語氣,節奏要慢,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或領讀——再比較讀——齊讀——回讀。
②小青蛙聽了媽媽的話,恍然大悟,它非常高興,要讀出歡快的語氣,節奏稍慢。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或領讀——再比較讀——齊讀——回讀。
5、以讀為主,通過各種朗讀,指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多讀中悟情。(分角色感情朗讀,有條件的可以指導自編自演課本劇。)
6、指導寫字。
7、實踐活動。
(1)回家后用臉盆做一個實驗,觀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蕩回來的樣子。
(2)到山谷或空礦的房子內喊兩聲,聽聽自己的回聲。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同學們充分體驗回聲是怎么回事,并感受大自然的賜予的美妙的聲音。
(四)總結全文,回味欣賞。(略)
《回聲》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師生共同創設的情境下展開學習,能感受、體驗回聲這一自然現象;能用強弱的對比來模仿回聲;通過回聲的學習感悟我們應該善待、熱愛大自然。
2.能用流暢、清晰的聲音準確的演唱歌曲《友誼的回聲》的第一段。
3.能在音樂實踐中掌握并運用力度記號,能根據教師的指揮手勢,唱出相應的力度。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在學習中:感受、分析、模仿回聲,以及二度創作回聲的效果。
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圍繞“回聲”展開,感受回聲――分析回聲――模仿回聲――二度創作回聲――由回聲想到的……。感受回聲這一環節中用了一個小故事,故事選自二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學生熟悉的.課文,教師用特有的語言和帶旋律的歌曲重新換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分析回聲這一環節即聆聽拉索的《回聲》,聆聽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力度的對比和旋律的重復或完全重復,能表現回聲的效果。二度創作回聲效果中讓學生能模仿拉索的《回聲》的手法來編創歌曲《友誼的回聲》。由回聲想到的……,是一則小故事,告誡我們應該善待自己、善待大自然。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教學參與體驗教學集體合作教學
教學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拉索的《回聲》)教學光盤f.p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感受“回聲”
(一)創設意境,點出“回聲”
1.語言創設意境:一只小鴨子迷路了,它只說它的家在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
2.學生用“si”幫助教師畫出簡筆畫:小橋、大山、流水(我們幫它找到家好嗎?)
3.故事點出“回聲”:小鴨子高興地說:“你們真棒!”于是它游到了橋洞底下,看到這么美的景色,高興得叫起來:嘎嘎嘎嘎――‖……。這時不知哪兒也有一只小鴨在叫:嘎嘎嘎嘎――‖……這下小鴨子傻了,那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二)由“回聲”導入“f.p”
1.出示f.p,念一念。
2.體驗f.p:用動作來表示。
3.小結:動作大表示強,動作小表示弱。
二、分析“回聲”
1.聆聽拉索的《回聲》:說說用哪些辦法來表現回聲的?
2.分析:歌詞――重復或完全重復。
力度――強弱對比明顯。
演唱形式――無伴奏合唱
3.再次聆聽,學生可輕聲地跟唱“弱”的部分。
三、模仿回聲
1.回聲會在哪些地方產生呢?
2.用“5-3-05555-‖”這一旋律回答。
回聲在哪里呀
3.將學生的回答用f.p的對比模仿回聲。
四、學唱《友誼的回聲》其中的一段。(二度創作回聲效果)
1.聆聽范唱:讓學生說說:pp的含義
2.教師范唱,學生當回聲。
3.教師唱一遍譜,學生跟教師畫旋律線。
4.學生用心哼唱,并畫出旋律線。
5.學生試唱一唱歌譜。
6.連貫地輕聲地演唱歌譜。
7.有感情得念歌詞。
8.學唱歌詞。
9.在歌曲中加入回聲效果。
五、由回聲想到的……
小鴨子說:為什么是友誼的回聲,你們知道嗎?請你們跟我一起來完成一個小故事,相信到那時你就明白了!
六、帶著思考出教室。
《回聲》教案11
出示橋洞的圖片
1、小青蛙和媽媽帶著大家游到了哪里?
(橋洞底下)
2、描寫橋洞的是第幾段呢?(第一段),好,那請你大聲地讀一讀第一段,然后說說你覺得這個地方怎么樣?
3、請學生讀。
一起看一看,這個地方怎么樣?(美麗極了)出示橋洞圖,美在哪里呢?(有花有草,有清澈的河水流過,有美麗的石橋,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就像一個大月亮)
4、老師覺得這一句寫的真好!(出示月亮和橋洞的圖片)能用你的朗讀讓大家體會到這種美嗎?出示第一段,指名朗讀。(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5、這一段中還藏了一個多音字呢,誰能把他找出來?
突出多音字“倒”。他還可以讀什么音?給他們找個朋友?
倒,三聲時,意思是原本樹立著的東西橫躺過來了,比如,人橫躺過來了就是“跌倒”“摔倒”;
四聲時,意思是前后位置互換、向相反的方向前進,比如倒車,或者容器里面的東西傾倒出來,比如“倒水”。
6、我們文中讀第四聲。一起再讀一讀。
7、在這樣美麗的地方,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樣?(高興極了)板書“高興”;你從哪里看出小青蛙很高興的?(高興地“叫”起來;“多”好看;“哪”;“!”)說得真對!
那你能學學小青蛙的樣子,高興地讀起來嗎?
(指名讀:小青蛙跟著媽媽游到橋洞底下,看到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地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哪!”)
8、隨文識字“呱”
(出示生字卡片)這個字是我們要認識的字。一起來叫叫它。
仔細觀察,有什么簡單的辦法記住它?
(二)初識回聲
1、小青蛙正陶醉在這美景中呢,突然發生了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什么?趕緊到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仔細讀一讀。
2、請你說一說,發生了什么事兒?(有一只看不見的小青蛙在學小青蛙說話。)小青蛙說“呱呱呱,多好看哪!”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也跟著說:“呱呱呱,多好看哪!”小青蛙問:“()”,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也跟著問:“()”總之,小青蛙說什么,他就跟著學什么。多有趣啊,請大家分角色練習讀一讀這一段吧!指明朗讀。
3、小青蛙真的是遇到另一只小青蛙了嗎?對呀,那其實是回聲。我們一起合作讀一讀吧。男生讀小青蛙,女孩子讀回聲。
(三)解讀回聲
1、小青蛙可不知道這是回聲,所以他覺得——奇怪極了。“奇怪極了”是怎樣?(十分奇怪,非常奇怪。)誰能把小青蛙的奇怪讀出來?指名讀。
2、隨文識字“哩”
這個句子中有個有趣的語氣詞——“哩”。同學們輕聲讀得很好,一起再來讀一讀。仔細觀察,有什么好辦法牢牢記住它?
3、可是小青蛙媽媽并沒有直接告訴小青蛙答案,而是做了個實驗給小青蛙看。她是怎么做的呢?請你到書上去找找青蛙媽媽的做法,用——畫出來,并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4、青蛙媽媽的做法在第幾段啊?(第四段)誰愿意來讀一下?
5、扔進去之后發生了什么?我們一起看看。(播放水波動畫)
隨文識字“圈”“紋”“碰”
6、老師把青蛙媽媽的動作都擦掉了,誰能把他們都找回來呢?課文填空。
青蛙媽媽()著小青蛙()到岸上她()起一顆石子,()進河里,河水被()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回來。
7、做得真棒!青蛙媽媽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她又會說些什么呢?我們下節課再去研究。
四、復習生字
1、一起回憶我們這節課所學的生字吧。
讀生字卡片。
2、出示組成,齊讀組詞。
五、指導
“倒”和“影”
左中右結構字相比左右結構更瘦長,更緊靠。
影字三撇要在一條垂線上,第三撇較長。
板書:小青蛙(高興————奇怪—————高興)
4、聽大家讀的那么認真,小青蛙也忍不住跳過來和大家見面呢!快看,他來了。(圖片)他想考考大家,課文里的生字有沒有讀準確,誰愿意讀給他聽聽?
(1)認讀帶拼音詞語:呱呱叫、返回來、碰到、一圈圈波紋說話哩。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2)咦,生字的好朋友都逃走了,你還能把他們讀出來嗎?(讀生字卡片,讀完后貼黑板上)開小火車讀。
(3)真厲害,那老師忍不住想問問了,你們是怎么把生字記住的呢?(出示:呱、哩、返、紋、圈,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住)
(4)其中有個字很有趣,出示呱。呱呱呱是誰的叫聲啊?那你能說更多這樣的詞嗎?生根據提示說出小貓、小羊、小蜜蜂等的叫聲。
(5)老師把其中一個字的甲骨文帶過來了,你能猜出他是哪個字嗎?(碰,長得像兩個人走在一起,還碰到了石頭。)給他組個詞?
(6)老師這里還有個謎語,能猜出來嗎?
像圓不是圓,專門繞彎彎。(圈)
(7)說得真好,我們一起來再把這些詞語讀出來吧!
《回聲》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4、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課前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復習鞏固字詞。接火車讀。
二、精讀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生齊讀。
師引導學生看圖:這里的風景美不美?看到這么美的風景你們的心情怎么樣?小青蛙看到這里美麗的景色也高興,在這兒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
2、學生自由讀2、3自然段,思考以上問題。(小青蛙發現另一只青蛙學它說話。)
3、快速閱讀第2自然段,思考:那只看不見的青蛙學它說什么話?把它們說的話劃下來。
4、分角色朗讀青蛙和回聲的話,體會兩次話的語速、語調都一樣,理解回聲的特點。
5、青蛙自己說的兩次話語氣一樣嗎?你怎么知道的?應該怎么讀?誰來讀?((從標點:問號、感嘆號等來體會第一次是高興的語氣,第二次是奇怪的語氣。)
6、這時候,小青蛙心里會怎么想?(誰來學我?它在哪里)
所以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奇怪極了)
7、于是,它就去問媽媽,誰來讀,讀出奇怪的語氣
8、媽媽是怎么回答的,我們也跟著媽媽一起去看一看。
過渡:媽媽帶小青蛙去了哪兒?橋洞里真的藏著一只小青蛙嗎?讓我們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看一看。
1、默讀第四段(1)用....劃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課件)
(2)用_劃出小青蛙看到的現象。
2、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有哪些?誰來做一做動作。我們一起來讀。 “撿起”換了詞還可以說什么?(拾起、拿起)
“扔進”換了詞還可以說什么?(投進、拋進)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這是回聲的?媽媽不但告訴了小青蛙這是回聲,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誰來說說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從青蛙媽媽的話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師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填空。)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顆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波紋(),又一圈圈地()回來。
3、教師運用多媒體或圖片等,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學生對回聲現象的理解。
4、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課件或圖片,同桌或與周圍的`同學互相講解。 教師也可以根據本班學生實際選擇如下方式進行提示:(1)聲音的()碰到橋洞的(),要()回來。這樣,小青蛙就能聽到()啦。這返回來的聲音就是()。(2)你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小青蛙為什么能聽到自己的回聲嗎?
5、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三、拓展閱讀
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回聲有關的故事,下面請同學們看看閱讀材料第125---127頁:
選讀:3、《我恨你,我愛你》4、《誰可以看戲》
選讀:5、《回聲的結局》6、《生命的反射》
讀過有什么感想,說一說。
四、說寫訓練
你們知道還有那些地方也有回聲?你有沒有有關回聲的故事?請說一說,寫一寫。
五、小結
大自然還有很多像回聲一樣的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呢!衷心祝愿小朋友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到更多知識。
板書設計:
31、回聲
碰
波紋)))))))))))河岸
蕩回來
碰
叫聲)))))))))))石壁 (回聲)返回來
《回聲》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控制聲音的力度變化,嘗試用聲音的強弱變化形象地表現“人聲”和“回聲”。
2、能根據譜圖理解并記憶歌詞。
3、能分角色合作表演,體驗與同伴合作歌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歌詞圖譜一份,山谷圖片一份
活動過程:
一、我們去爬山
1、今天天氣真好,開上我們的汽車去山谷里玩吧!教師帶領幼兒開汽車跟隨歌曲伴奏走進活動室!
2、瞧,山谷已經到了,山谷里靜悄悄,你到了山谷里會做些什么事?幼兒大膽想象講述
3、我到山谷里會和大山公公玩游戲!你聽,我是這樣玩的,我先來唱一聲,大山公公好!再來叫一聲,小松鼠兒早!
4、我是怎么玩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你發現哪里好玩?告訴您們我和大山公公玩的游戲叫回聲,你知道什么是回聲嗎?山谷回聲是大自然的一種有趣的復制現象,當我們的.聲音碰到了障礙物反彈回來發出的聲音就叫回聲。
5、大山公公的聲音和我的有什么不一樣?(強弱)你也來試試看!幼兒根據圖譜學唱。
6、山谷回聲好不好聽?山谷回聲真好聽(教師唱)一起來唱給大山公公聽!(真好聽真好聽)大山公公怎么回答?樂得我們怎么樣?(哈哈哈哈笑)
二、山谷回聲真好聽
1、山谷回聲真好聽,讓我忍不住想來唱一唱,你聽!教師清唱歌曲,幼兒完整欣賞歌曲一遍。
2、說說聽到些什么,再次欣賞歌曲,提問:請你再來聽一聽歌曲中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3、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分辨那幾句是小朋友唱的,哪幾句是大山公公唱的。
4、怎樣唱才能讓人一下子就聽出是誰唱的?重點學唱回聲句。引導幼兒控制音量,用強弱表現回聲。
5、山谷回聲真好聽,樂得我們怎么樣?大山公公也學我們怎么樣?我們一起來學學他們是怎么笑的。
6、你給這首歌想個好聽的歌名吧!歌名就叫《山谷回聲真好聽》。
三、我們與大山公公對話
1、根據歌曲內容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扮演小朋友,一組扮演大山公公。
2、幼兒跟角色演唱一遍歌曲。
3、怎樣才能讓幾個人的聲音聽上去像一個人那樣?
4、引導幼兒扮演小朋友的幼兒配上合適的動作,表演唱。
《回聲》教案14
對教學目標的設計:
1、能夠初步聽辯聲音的強弱,尋找自然界音響的強弱,并能在打擊樂器上奏出強音,弱音。
2、演唱歌曲《山谷回聲真好聽》,并能夠用歌聲表現強弱。
3、從中體驗到大自然中充滿的樂趣。
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聽音樂進教室
1、聽音樂,根據節奏拍手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感受、引導、掌握
1、聽音樂,感受強弱。
2、理解“強弱”定義。
3、再聽,分辨強弱,認識“f”和“p”。
4、奏出強弱,并能根據弱音,做出相應手勢。
5、想象自然界中的音響。
三、聽賞、表現
1、導入新課(播放動畫片中帶回音)。
2、學回聲
3、欣賞歌曲
4、師生合作學唱歌曲
(1)師生互唱
(2)模唱
(3)分組接龍唱
(4)齊唱
四、小結
大家玩的高興嗎?從中都學到了一些什么?
對教學評價的`設計:
在掌握知識目標方面,利用各種手段,淡化音樂知識概念,注重了教學的感受性。整堂課,學生能和老師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合作和創造,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回聲》教案15
設計思路:
《山谷回聲真好聽》是小學二年級下的音樂教材。因為是回聲,所以歌詞中反復的部分較多,部分旋律對大班孩子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激發孩子的學唱興趣?在活動中以 “回聲游戲”貫穿整個活動,在一遍遍傾聽、感受、游戲中輕松學唱歌曲。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體驗與同伴合作對唱的快樂。
2、能用聲音的強弱變化表現歌曲中的“原聲”和“回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1、孩子已有回聲的經驗
2、圖譜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玩“回聲”的游戲。你們知道哪些有關回聲的事情?
師幼回聲游戲。
2、理解歌詞和旋律
師:有一群小朋友在玩回聲游戲呢!聽一聽,他們在哪里玩呢?
(1)清唱第一遍
提問:小朋友們在哪里玩回聲游戲?(出示圖譜)
(2)鋼琴伴奏第二遍
提問:小朋友在向誰問好?(出示圖譜)
師幼回聲的游戲。
(3)音樂伴奏第三遍
提問:山谷里還有其他回聲,你們聽出來了嗎?(根據孩子回答出示圖譜)
這個回聲出現了幾次?這兩個回聲一樣嗎?會有什么變化?
師幼回聲的游戲。
(4)音樂伴奏第四遍
提問:最后一句“樂得我們哈哈哈哈笑”和前面的原聲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師幼練習。
3、學唱歌曲
師:山谷里有這么多回聲呀!我們一起來玩回聲的'游戲。(完整出現圖譜)
角色扮演
4、延伸
活動反思:
這么多年,自己也承擔了不少的公開課,從未像本次送教活動中那樣“糾結”。糾結在于對教材的處理,糾結在于發展部分游戲化的設計。在林組長手把手的指導下光試教就試教了好幾遍。原本以為目標的定位較到位,環節安排較流暢,然而執教活動中,孩子的積極性并未被調動,老師上的“汗流夾背”,孩子卻“無動于衷”。問題出哪里了?在聆聽名師、各位研究員點評時,其實大腦里還是“一團糟”。直到自己靜下心來比對葉老師的教學活動,回過頭再去反思自己的活動,才恍然大悟,終于尋找到了音樂活動中學習障礙。
一、教材的分析須“到位”
姚老師點評活動中說到了歌唱活動的“核心問題”,這也是我在執教中最大的問題。在分析教材時,我把重點放在“能用聲音的強弱變化表現歌曲中的原聲和回聲”。也想到了原聲和回聲對比用音頻的效果會比老師的范唱好。但是因為在處理降調過程中遇到了技術上的問題,最終還是放棄了音頻的使用。而老師在示范歌唱時無形中強調了“原聲”的“強”,從而壓抑“回聲”,不僅僅破壞了原先音樂的“優美”,更抑制孩子們的大膽表現,效果可想而知。我不禁想起了談亦文老師在音樂活動常見學習障礙一文提到的“教師的自身情緒、歌曲示范都和音樂本身所要求的情緒不協調。只有當教師的教學藝術與幼兒的情緒體驗達到同一頻率時,師幼間才會產生認識、思維、情感上的共鳴。”
二、發展的練習需“激趣”
我們都知道,活動中老師要不斷激發孩子的學唱興趣,每個環節加點味精,層層遞進的設計才能讓孩子學習熱情一直保持,這也是一堂課的關鍵所在。在以往的教學設計中,自己會不自覺的“胡里花哨”,運用一些教學手段。在“山谷回聲”活動設計時,之前也想設計一個場景,但是馬上就否決了。想當然地覺得,孩子不停的移位,跑來跑去只會讓孩子“發神經”。但看了葉老師最后“山谷情景”的設計后,沒想到效果會這么好,真是“想萬次不如嘗試一次”。 想當然———錯誤的動力定型。
三、細節的處理需“合理”
在活動設計中,自己是做了很多預設。比如提問山谷里還有其他回聲,當孩子回答“樂得我們哈哈哈哈笑”時,隨機解決最后一句,讓孩子在聽辨中去發現前后兩句節奏的不同,在看圖譜練習中學唱最后一句,從而解決難點。在執教中,孩子的確也發現此回聲的部分,但我沒有按照預設行進。因為自認為孩子可能對“山谷回聲真好聽”回聲分組練習更感興趣。其實當返回去再解決最后一句歌詞時,把其割裂開了,從而影響了此環節的流暢性,同時阻礙了孩子的思維。
本次活動盡管存在很多的問題,但從最初的文本設計到最終的活動呈現,自己有很多的思考(包括圖譜的使用)。特別是執教后的反思,使我對一個普通的歌唱活動如何去設計積累更多的經驗,相信在一次次的歷練中會不斷成長。
【《回聲》教案】相關文章:
《友誼的回聲》教案12-16
友誼的回聲教案12-17
回聲10-24
回聲定位10-25
回聲鸚鵡10-26
網友回聲12-10
回聲作文11-14
網友回聲12-08
回聲的啟示作文03-04
靜聽歲月的回聲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