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愛蓮說》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愛蓮說》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愛蓮說》教案1
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重點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大意。
2、反復誦讀,在誦讀中品味語言,并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
3、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引導學生保持正直操守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學重點:
探究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襯托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看插圖,談感受
(請同學們將書翻到插圖第一頁,這是什么?看到這幅圖你有何感受?請同學來談一談。
那么宋代著名哲學家周敦頤看到了盛開的荷花又會有何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周敦頤賞荷有感而發寫成的絕世佳作《愛蓮說》。)
二、文學常識
1、“說”如何理解?(劃下注釋一,齊讀)
2、作者簡介(齊讀)
3、30秒識記常識。
三、誦讀課文
1、欣賞錄音朗讀。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節奏、語速、語氣。
2、跟讀。要求:讀準字音,節奏準確。
3、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和感情。
4、齊讀課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讀的語調語氣。
四、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逐句翻譯課文。
2、不懂的詞句可以作上記號,小組討論交流。
3、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
4、自主讀譯課文,鞏固重點文言詞。
5、齊讀課文(要求:口讀心譯)
五、研讀探究
1、文章題目是《愛蓮說》,作者為什么愛蓮呢?(用原文回答)
2、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蓮具有哪些品質特點值得作者喜愛?
(自己思考寫一寫,然后小組討論補充)
3、由此看來,作者寫蓮,已經賦予了蓮花人的品質,作者不僅僅是寫蓮,實質是寫人,做人也應當做一個潔身自好,通達正直,高潔端莊的人啊!作者愛蓮,寫蓮,不正是表達自己這種志向嗎?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4、請同學們帶著贊美之情誦讀這幾句。
5、文章寫的是蓮,文中卻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這是為什么?有何用意?(正襯,反襯)
6、作者對愛菊和愛牡丹的人各持什么態度?(惋惜,鄙視)最后三句應該怎樣來讀?
明確:“菊之愛,陶后鮮有聞。”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7、請同學們自讀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
8、有感情地齊讀最后三句。
六、教師小結
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他志在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們也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周敦頤高潔傲岸的人格,學到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更應該學會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詩意的眼光來看待身邊的一切,因為只有這樣,我們寫出的文章才會方香四溢。
有關《愛蓮說》教案2
目標:
1、熟讀成誦;
2、品析蓮的形象美;
3、感悟詩人的品德
設想:讀析品分四塊推進
課時:
一課時
程序:
一、課前預習:熟讀課文,并閱讀課文注釋及練習
二、導入:教師檢查對詞義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虛詞和若干實詞
三、分四塊推進
(一)朗讀
1、備讀:要求暢讀五分鐘,每個人都必須講出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個原因。
2、學生盡情朗讀
3、課堂發言:如:散句與駢句的交錯運用,長句短語的錯落有致,敘述、描寫、議句的熔為一爐、疑問句、感嘆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誦讀起來格外舒暢。
(二)析讀
1、學生帶著問題繼續誦讀課文
2、教師出思考題:
①全文的主體形象和陪襯形象。(蓮——菊和牡丹)
②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蓮的形象。(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
③文章怎樣表現了蓮的品質。(文章表現蓮的高潔品質,從三個方面入手:直接描寫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議論。)
(三)講讀
對課文需要著重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主要內容有:
1、直接寫蓮花的句子,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贊蓮花,又是句句贊君子,既是描寫,又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狀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狀物意在贊頌君子的品德,言志則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讀和背讀
課末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行完成。
有關《愛蓮說》教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能夠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文章,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合作與探究法、
四、教學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語:同學們喜歡花草嗎?你最喜歡哪一種花草?請說出理由。
結合學生回答,引出蓮花
過渡語:蓮花,也是我國歷代文人墨客的鐘愛之物。“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水中仙子并紅腮,一點芳心兩處開”等等,這些詩句可謂寫盡了六月蓮花盛開之態。而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宋代文人周敦頤,更是對蓮花情有獨鐘!在夏秋之交,蓮花盛開之際,微風吹過,朵朵鮮花頷首,田田荷葉輕搖,陣陣清香悠遠,作者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這篇千古佳作——《愛蓮說》。今天,我們就來品讀這篇文章。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介紹本文的作者、寫作背景及體裁。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學家。任職南康郡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辟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范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2.朗讀課文
(1)讀準字音,根據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師范讀;
(3)學生齊讀,感情充沛,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并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
師總結: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描寫蓮花的.。他把蓮花比做君子,賦予了蓮高潔、質樸(潔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達理)、美名遠揚、端莊令人敬重(儀態莊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寫菊、寫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師總結:菊是隱逸者,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以三種愛象征三種生活態度。既婉曲地批判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又通過菊的正面襯托和牡丹的反面襯托突出自己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節操的生活態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說說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蓮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贊美君子形象,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借贊花來贊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歸納主題: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逐富貴的世風。
(4)本文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
師總結:對偶,排比,比喻,擬人。
(四)遷移拓展
(1)請欣賞幾幅蓮花的圖片。學生再讀課文,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后有哪些收獲呢?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其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寫作中可以運用這樣的寫作手法,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劃,間接表現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關鍵是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使物能達意而志為物核。
(2)積累古詩文中描寫蓮花的詩句,嘗試背誦課文。
(五)作業小結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作業:任選一種自己喜愛植物,采用多種修辭方法,寫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有關《愛蓮說》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并背誦這篇短文。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本文,認識“說”這種文體。
2、學習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對污濁世風的批判。
2、在現實生活中培養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啟迪學生的生活態度。
2、學習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教學方法:
1、教師引導,反復誦讀法。
2、加強學生間的合作探究。
3、品讀賞析重點語句。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詩詞導入,激發興趣
乘上一葉小舟,蕩過碧水湖泊,推開層層漣漪,欣賞蓮態萬千。蓮以其孤傲高潔的花,寬大平和的葉,一脈相承的莖,扎根淤泥的根,博得世人的青睞,贏得人們的贊賞,多少文人雅士妙筆生花贊美它,請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含苞欲放的荷態巧妙傳遞初夏的氣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千頃荷葉一直連到天邊,綠得無窮無盡;朵朵荷花映著旭日,紅得嬌艷。寫盡了盛夏荷的風貌。“行到鬧紅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寫的是秋風初起時,紅白相間的荷花,以美人醉酒來形容荷花的艷麗與嬌憨。可見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將其形諸筆端。說起對蓮的鐘愛當屬宋代周敦頤,蓮也因為周敦頤的美贊而留下萬世美名。今天我們來欣賞《愛蓮說》理解他愛蓮的緣故。
二、作者簡介,了解背景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宋代著名的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都是他的學生。關于周敦頤的為人,黃庭堅曾評價他:“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周敦頤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喜歡游覽附近勝景,他酷愛蓮花,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他即赴池畔觀賞,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三、文體介紹,理解題意
說,古代一種議論性的文體,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思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相似。愛蓮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是(談談愛蓮的道理)。
四、朗讀課文,積累理解
1、正字音
步驟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在書中標出難讀的字音。
步驟二:全班交流疑難,讀準每一個字音。
可愛者蕃(fán)濯清漣而不妖(zhúo)(lián)
出淤泥而不染(yū)不蔓不枝(màn)不可褻玩焉(xiè)噫(yī)陶后鮮(xiǎn)有聞
步驟三:欣賞名家朗誦,感受本文的節奏美。
步驟四:師生齊讀課文。
2、明字義
步驟一:學生再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掌握重點疑難字詞含義。
步驟二:學生搶答,解釋詞語。
①可愛者甚蕃(多)②出淤泥而不染(污染)
③濯清漣而不妖(洗滌)(美麗而不端莊)
④不蔓不枝:(生枝蔓)(長枝節)⑤香遠益清:(更加)
⑥亭亭凈植(立)⑦不可褻玩焉(親近而不莊重)⑧花之君子者也:(道德高尚的人)
⑨鮮有聞:(少)⑩宜乎眾矣(當然)
3、通文意
步驟一:兩人為一組,互譯課文。(一人讀原文,一人翻譯。或一人翻譯,一人還原為原文。)
步驟二:學生闖關,翻譯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
(3)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5)予謂菊,花之隱逸也。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么人呢?)
五精讀細品,合作探究
1、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即談談愛蓮的道理,蓮有哪些可愛之處值得作者喜愛有加呢?請從文中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蓮花的?
明確:從三各方面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美好的品格。
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外形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風度氣質:“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作者以凝練優美的語言對蓮作了細致傳神地描繪,難道他僅僅喜歡蓮花美麗的花形和芬芳的氣質?文中還將蓮花比作了什么?
明確:“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唯獨愛蓮不僅因為它美麗的外形和芬芳的氣質,更因為它有著君子一樣的高尚品質。
4、既然蓮是君子的化身,這些描寫賦予了蓮花哪些高尚的品格?請同學們繪制一幅“蓮花君子圖”。老師把描繪蓮花的句子分別貼在一片花瓣上,請同學把君子的'品德也貼在與蓮花相對應的位置。(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的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漣而不妖”———象征君子的莊重、質樸,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象征君子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不蔓不枝”———象征君子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象征君子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象征君子高潔獨立,體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朗讀背誦指導:“予獨愛蓮”是統領語,“之”要輕讀。生長環境和外形香氣要用描寫語調讀,有審美感情,讀后作稍長停頓,再出末句。
請同學背誦描寫蓮花的句子。
5、課文是對蓮花進行描寫和歌頌的,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的美好。
5、請朗讀三處用菊和牡丹襯托蓮的句子,思考三次襯托各有什么作用?
明確:第一次襯托:“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表明自己的喜好與眾不同。
第二次襯托:“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寫出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次襯托:“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慨嘆世上沒有別人和自己的愛好相同。
6、從作者對這三種花的評價和愛花之人的感嘆中,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他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做一名君子。也表達出對當時追名逐利,貪慕富貴的社會風氣的批判。
朗讀背誦指導:第一次襯托依次說菊,牡丹,蓮,期間有明顯的停頓。第二次襯托分別指出三種花的'品格,要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讀出。第三次襯托用三種花的遭遇來批判世風,“菊之愛”一句有惋惜意,“蓮之愛”一句有慨嘆意,牡丹之愛”一句有諷刺意。
請同學們背誦這三處句子。
7、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判,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有沒有在文章中直接表現出來呢?
明確:沒有直接表現,通過蓮的美好形象的描寫,以蓮自況以述其志。這就是托物言志。
六、課堂小結
《愛蓮說》先從可愛的花很多寫起,提到陶淵明愛菊,有提到世人愛牡丹,襯托自己愛蓮。接著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等反面描寫蓮花的超凡脫俗,賦予蓮花君子般的美好品格。最后,作者將菊牡丹蓮一一擬人,分別說出它們是隱逸者富貴者君子的化身,借愛蓮來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在文中我們不但感受到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文人情懷,而且品味到了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
七、借花喻人自述其志
就你喜愛的花草樹木,仿寫《愛蓮說》以“愛說”為題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點明自己所言之志。
八、作業布置
1、搜集有關“蓮花”的詩句,整理到積累本上。
2、準確背默《愛蓮說》。
有關《愛蓮說》教案5
【教學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鞏固對中心意思的理解。
【教學重點】
對中心意思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難點】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襯托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與內容】
一、情景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哪幾位同學能為大家描述一下荷花的形狀?
2、 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它的區徽主要以什么作圖案?你認為這樣設計的理由什么?
【答案要點】
①、它的區徽主要以荷花作圖案,因為澳門的地形宛如一朵出水芙蓉。
②、澳門長期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門人民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潔。
同學們知道,春有桃花、夏有蓮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澳門人民之所以用蓮花作為區徽的圖案,由此看來,荷花在澳門人民心目中有不凡的意義。對蓮的這種認識自古就有,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古人頌蓮言志的短文——《愛蓮說》(板書課題)
二、配樂朗誦,初領文意
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認真地聽一遍本課的配樂朗誦,聽的時候要注意兩個問題:①、把你對蓮的描繪感受最深的語句畫上橫線;②、思考如何復述課文內容。
三、課文復述,感知文意(學生發言)
剛才聽了一遍課文朗誦,之前,同學們在預習課上已經結合課下的注釋,對本課內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哪幾位同學能為我們復述一遍課文內容?(提示:可以按原文內容直述,也可以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主要觀點進行變式闡述)
四、錄像欣賞,加深文意
為了便于同學們更好地把握、理解課文,請欣賞、感知一段精彩的錄像。
五、課文分析,探究文意(展現蓮的定格畫面)
悠揚的音樂、聲聲入耳;精美的畫面、映入眼簾。一段精彩的錄像,確實把我們帶入了對蓮的一片遐思之中。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文,我們一起對課文作進一步的品味和探究性的分析。
首先,請一名學生起來有表情地把課文朗讀一遍,其他同學帶著大屏幕上的三個問題進行思考、分析)
1、作者在文中把蓮比作什么?——把蓮比作君子。
2、你認為我們生活中君子的標準應該是怎樣的?
——我們生活中的君子應該鄙棄那種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具有堅貞的氣節和高尚的品德。
3、文中是從哪些角度、用了哪些語句來展現蓮花的品格?你認為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寫蓮的生長環境的句子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
寫體態、香氣方面的句子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
寫風度方面的句子有——“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樣寫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儀態莊重,令人敬重。
以上幾位同學對蓮的感悟和分析都很全面,對贊美蓮的語句找得非常準確。為了進一步加深我們對蓮的美好印象,請同學們一起把描寫蓮的語句齊誦一遍。
有關《愛蓮說》教案6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2、掌握“蕃”“染”“植”“鮮”的意義,辨識“之”的不同用法。
3、學習蓮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四字真言:
讀——讀背課文;
解——解讀生澀字詞;
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學——學習蓮,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
【教學難點】
托物言志和襯托手法的運用。
【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將帶大家一起去賞花!(展示圖片)
從古至今,蓮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繪畫作品中;許多詩人、學者都寫過詠蓮的篇章,賦予蓮以各種美好的`品質。不只剛才所展示的詩句,我們今天還將學習到一篇名文——《愛蓮說》。
《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所著。據說他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贊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二、解題
有題目可明確三個方面的內容:
1、文章主要內容是關于“蓮”;
2、作者對蓮花的態度是“愛”;
3、題目最后一個“說”是古代一種文體——“說”是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于議論。所以后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為論說文。
《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整體感知
1、讀——先聽后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②邊聽朗讀,邊給自己不懂的字詞注音(找疑難字詞)。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點寫什么?
2、解——解讀生澀字詞。
蕃(fán)淤(yū)濯(zhuó)褻(xiè)鮮(xiǎn)
四、深入研讀
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第一段分析(提問引導為主):
提問1:作者重點寫蓮花,在他看來,蓮花有什么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明確: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提問2:這一長句,分別突出了蓮花哪些特點呢?
引導: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時,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為喻,寫得比較含蓄,這叫做“托物言志”。作者筆下的蓮美是美,但究竟是什么特點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
明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為方正。
“香遠益清”: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
賞析完后帶著贊美與欽佩的感情重新朗讀本段。
第二段分析(探究討論為主):
探究1:蓮的象征意義(托物言志,立意高遠)。
引導:,作者的情感態度決定對物的愛憎,由初一學過的《紫藤蘿瀑布》VS白居易《紫藤》(白居易說紫藤“下如蛇屈盤,上若繩縈紆。可憐中間樹,束縛成枯株”,并比作“諛佞徒”“妖婦人”)。
明確:原文“蓮,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愛蓮贊蓮,卻不通篇寫蓮,反而加入了對菊和牡丹的描寫,用意何在?(正襯與反襯)
引導:所謂“紅花還要綠葉配”。“紅花”這里指蓮花,“綠葉”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們分別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態度呢?各抒己見。
明確:菊隱逸者逃避現實正襯
牡丹富貴者庸俗逐利反襯
作者借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潔,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所以文中分別賦予了蓮、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義(究竟它們分別代表什么呢),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度做了精辟概括(逃避現實、庸俗逐利),以襯托手法突出表現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從“蓮,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將“蓮”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見“蓮”與君子在神采氣度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在同學們心目中,什么樣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學習蓮)
引導:從《論語》入手,讓同學們自由討論:“出淤泥而不染”V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后引到課文“蓮,花之君子者也”上。得出本課學習第四字真言——學,學習蓮高潔的品質。
五、回顧小結
1、托物言志
2、襯托手法
3、辨識“之”字的用法
六、布置作業
1、翻開課本184頁,“蓮文化的魅力”,大家盡量去搜集有關蓮的知識或小故事,這周綜合性練習我們一起討論。
2、課后小作文“愛xx說”。
有關《愛蓮說》教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說”的特點。
2、反復誦讀,背誦課文。
3、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技能目標
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教學重點
1、能順暢地朗讀并背誦課文,初步培養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教學難點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課前閱讀課文,認讀課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書解釋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做到能夠順暢地朗讀課文。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了解寫作背景及“說”這一文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見過蓮花嗎?欣賞課本一幅蓮花插圖,引導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學生吟誦詩句:有唐代詩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代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唐代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古往今來,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將蓮作為描寫的對象。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并不是因為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贊美它的美。那是為了什么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蓮花是高潔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喜歡以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作為激勵自己潔身自好的座右鉻,而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題解
簡介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說說本文寫作背景。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二、感知課文
聽錄音朗讀
朗讀指導:
1、注意聽準字音,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
2、本文前一段介紹,介紹當用陳述語調讀,后一段議論,其中有判斷,有感嘆,要注意前后語調使用的區別。)
掃清生字詞
yí fán yū zhuó dí lián xiè yì yī xiǎn
頤蕃淤泥濯洗滌清漣褻玩逸噫鮮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參照注釋,疏通文意并翻譯課文。
重點講學生難懂的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句型為“……,……也”可譯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為“愛菊” 。“蓮之愛”、 “牡丹之愛”與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與此相同。
5、指名朗讀
三、研讀課文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文中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
2、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
蓮君子的品格明確:生長環境(出… …不妖)— ———高潔、質樸體態香氣(中… …益清)————正直、芳香風度氣質(亭……褻玩焉)————清高小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這種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
3、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4、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1、文章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寫和贊美蓮花,為什么還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么作用?作者對三種花的態度怎樣?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的襯托作用。誰愛菊花?陶淵明。因為菊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寫菊是為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流露出作者惋惜的情感。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誰愛牡丹?世人。因為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征。“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流露出作者鄙視的情感?
師: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3)對照板書,齊背課文。
四、總結:
作者周敦頤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追求名利。他要在當時渾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潔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生活中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五、能力訓練。
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聯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歡的一種花。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梅花,因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堅貞頑強,斗志昂然的勇士。
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讀第二段。讀的時候注意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后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是什么句式?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什么句式?感嘆句朗讀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有關《愛蓮說》教案8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略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在這里指什么?(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并說明道理,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托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整體感知
1、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么,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里呢?
[明確]①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樸;②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2、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明確]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寫的,為什么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明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為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后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后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后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五、研讀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蓮”
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贊美蓮花,開頭卻為什么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么作用?(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么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為什么?因為牡丹色彩艷麗,嫵媚動人,象征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托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于記敘、描寫,那么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贊賞呢?他也愿意隱逸嗎?作者贊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茍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對于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對于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視”,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么情感?“贊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b、最后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什么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后四句再朗讀一遍。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獲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鑒。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贊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愛蓮說》教案】相關文章:
《愛蓮說》教案02-12
教案《愛蓮說》12-17
愛蓮說教案01-11
愛蓮說優秀教案02-13
《愛蓮說》教案(15篇)03-06
《愛蓮說》教案15篇02-16
《愛蓮說》教案 15篇02-16
愛蓮說教案(15篇)02-09
愛蓮說教案精選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