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蓮說》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蓮說》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特征;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味駢散結合的語言之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文中君子的高潔品質,并把其化為自己對崇高道德的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難點 體會品味托“蓮”寄寓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欣賞以“荷花”為題材的中國畫,創設教學情境。(可展示實物,也可制作課件配以詩文、音樂。)
2導入語:荷花也稱蓮花,它一直是中國畫家們喜愛的繪畫題材,也是歷來為文人墨客們所稱頌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分別抒發了詩人不同的感情。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入荷花別樣紅”則抒寫了滿湖荷花帶給人們的無盡喜悅。而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贊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二)研讀課文
1板書課題。(邊講邊板書:愛蓮說周敦頤dūn yí注意“頤”字的寫法,左邊中間是個“口”,不能寫成“臣”字。“蓮”是上下結構,“艸”應在“連”字之上。)
2題解:“說”是古代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于議論。所以后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為論說文。那么“愛蓮說”這個題目該如何理解呢?
歸納:談談愛蓮花的道理,說說愛蓮花的道理。
3指導順暢朗讀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注意語氣語調,在自己認為難讀難寫的字下畫上橫線。
(2)讓學生利用工具書、互相交流解決難讀難寫的字。
(3)讓兩位學生上黑板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可以用屏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評點時,注意形義的點撥。)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漣(lián)不染(rǎn)
褻(xiè)玩隱逸(yì)噫(yī)鮮(xiǎn)有聞
(4)學生齊讀課文。(如有不順暢處,教師點撥后再齊讀一遍。)
4指導誦讀課文
(1)明確誦讀要求: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詩文用的是吟誦的方法,語氣比較舒緩,抑揚頓挫,很有韻味。我們在讀文言文時,可以借鑒古人的讀書經驗。(引導學生回憶電影、電視中古人讀書的語調、神態,然后加以歸納。)
(2)比較文中八個“之”的用法:文中有八個帶“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將八個句子分成兩組,教師范讀,明顯地讀出后一組的“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再讓學生進行判別。明確后,讓學生齊讀領會。)
水陸草木之花
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文中還有哪些字詞在誦讀時,語氣可以適當延長些呢?(讓學生輕聲朗讀體會)明確:如第1段中的三個“而”。第2段中的三個“也”,嘆詞“噫”,語氣助詞“矣”等。(學生回答時言之有理即可。)
(4)本文句式上的特點是駢散結合。相鄰的兩句話,字數相等,意思相對,叫做駢句。從寬處講,排比句也可看作駢句。提問:文中哪些句子屬于駢句呢?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5)提問:這兩處駢句應該怎樣來讀呢?(指名朗讀,教師點撥。)
明確“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讀時要一揚一抑。讀排比句時,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富有氣勢。
(6)學生齊聲誦讀課文,體會誦讀指導要求。
5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小聲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理解句意,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2)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有關難字難句的問題。
(3)課上練習: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二”。
(4)提問:在作者看來,蓮花有什么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蓮花的可愛之處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提問:這一長句,突出了蓮花的哪些特點呢?(明確后板書蓮的品格“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確:這個長句,從生長的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莊重;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從風度氣質方面寫出了蓮“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
(6)提問:我們知道了作者之所以愛蓮,不僅因為蓮花的姿態美麗,更是因為蓮花的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這一個長句呢?
明確:敬佩、贊美之情。
(7)師生共同朗讀這一長句,要讀出敬佩、贊美之情。
(8)提問:前面我們說過“說”這種文體偏重于議論,那么《愛蓮說》這篇課文,哪一段偏重于議論呢?請找出直接議論蓮的句子。
明確:第2段對菊花、牡丹作出評論,表明愛憎。直接議論蓮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9)提問:君子是怎么樣的人?
明確:是品德高尚的人。
(10)歸結: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見他贊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贊美蓮花去贊美具有蓮花一樣的高尚品格的人。這種寫法叫作“托物言志”。“蓮,花之君子者也”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句。(板書“花之君子者也”,“托物言志”)我們讀這句話時,要讀出由衷的贊美之情。
(11)提問:文題是“愛蓮說”,而文中卻三次提到“菊”、“牡丹”,這有什么作用呢?(板書“菊”、“牡丹”,“襯托”)
明確:襯托。第一次襯托,表現作者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表現作者自己對追名逐利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12)提問:“噫”是一個嘆詞,表示感慨,引領下文對不同愛花人的品評。這三句話在朗讀時語氣應如何把握?(明確后齊讀這三句)
明確:第一、二句讀出感嘆的語氣。第三句要讀出嘲諷的語氣。
(13)齊讀全文。要求語氣舒緩,抑揚頓挫,富有感情。
(三)延伸拓展
1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愛蓮說》中的哪一句,并談談自己對這一句的理解。
2課前準備若干未題過字的、以“荷花”為題材的畫,讓發言的學生題上自己喜愛的句子,并作為獎品送給學生。
(四)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并用行楷默寫課文。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陶淵明 獨愛 菊 (正襯) 隱逸者 惋 惜
世人 甚愛 牡丹(反襯) 富貴者 鄙視
予 獨愛 蓮 君子者 贊 美
《愛蓮說》教案2
教學目標:
⒈朗讀、背誦《愛蓮說》,并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⒉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⒊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情景導入
有感情地誦讀席慕容的《蓮的心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預習檢測
1、請一位同學當老師檢查本課生字。
蕃( fán ) 頤( yí ) 濯(zhúo) 淤(yū )漣(lián)
蔓( màn) 褻( xiè) 噫( yī ) 鮮(xiǎn)有聞
2、解釋加點的詞語。
(1)可愛者甚蕃 (2)濯清漣而不妖
(3)香遠益清 (4)亭亭凈植
(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陶后鮮有聞
(7)宜乎眾矣
3、介紹本文的作者、寫作背景及體裁。
·(用課件打出周敦頤的介紹)周敦頤(1017-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周敦頤任職南康郡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辟一四十余丈寬的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范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4 、朗讀課文
·請同學們自己輕聲把課文讀一遍,做到讀準字音,疏通文意。
·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齊讀課文。這一遍的要求是:讀通課文,感情充沛,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三、課文分析,探究文意
1、請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有獨特見解句子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合作探究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并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
師明確:作者是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描寫蓮花的。(板書)他把蓮花比做君子,賦予了蓮高潔、質樸(潔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達理)、美名遠揚、端莊令人敬重(儀態莊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寫菊、寫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師明確:
· 菊是隱逸者,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
· 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以三種愛象征三種生活態度。既婉曲地批判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又通過菊的正面襯托和牡丹的反面襯托突出自己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節操的生活態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說說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蓮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贊美君子形象,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借贊花來贊人,這種寫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
· 歸納主題:作者以蓮自況,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逐富貴的世風。
(4)、本文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
師明確:對偶,排比,比喻,擬人。
3、學生再讀課文,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后有哪些收獲呢?
四、拓展延伸:蓮文化的魅力
1、請欣賞幾幅蓮花的圖片。
2、積累古詩文中描寫蓮花的詩句
3、仿寫:我心中的蓮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我愛蓮花,因為它濯清漣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遠揚的少女。
我愛蓮花,因為它中通外直, 恰如風度翩翩,高潔正直的雅士。
4、根據文章內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對聯
(1)世人愛牡丹富貴 茂叔敬蓮花高潔
(2)、周敦頤愛蓮說明志 柳宗元小石潭抒懷
五、課堂檢測
1、《愛蓮說》的主旨句是————。文中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
是————————。
2、予獨愛蓮的原因是—————————。
3、生活中,感嘆知音甚少,我們常引用文中的一句話是——————。
六、課堂總結
七、板書
《愛蓮說》教案3
一、核心素養
(此版塊包括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
1、讀準字音,培養文言語感;識記并積累文中的文言字詞。(語言建構與運用)
2、了解作者和“說”這種文體的特點。(文化傳承與理解)
3、以誦讀為主,在讀中譯,在讀中品,在讀中悟,按照“情境導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依次進行,感悟蓮的品質。(思維發展與提升)
4、學習托物言志和襯托的表現手法,并理解其表達效果。(審美鑒賞與創造)
5、學習《愛蓮說》,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君子之德,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文化傳承與理解)
二、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3、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4、教學過程
(1)導入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2)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在這里指什么?說,是文言文的一種文體。與現在的雜文大體近似,是議論文的一個分支。它的主要特點是:內容大多是一事一議,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種現象來表述作者對某些事物或問題的見解,常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形式上表現為敘議結合,或先敘后議,或先議后敘,或邊敘邊議,而基本原則是敘為議設,議由敘生,所以核心是議。(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并說明道理,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托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3)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并逐句翻譯。(前后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①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意。
②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4)研讀課文
①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蓮”
A、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B、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C、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D、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②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贊美蓮花,開頭卻為什么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么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A、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么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B、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為什么?
因為牡丹色彩艷麗,嫵媚動人,象征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度。
③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托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A、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于記敘、描寫,那么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B、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贊賞呢?他也愿意隱逸嗎?作者贊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茍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對于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對于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視”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么情感?“贊美”
C、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b、最后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什么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后四句再朗讀一遍。
D、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5)總結課文
A、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敦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獲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鑒。
B、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敦頤盛贊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愛蓮說》教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說”的 特點。
2、反復誦讀,背誦課文。
3、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技能目標
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教學重點
1、能順暢地朗讀并背誦課文,初步培養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課前閱讀課文,認讀課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書解釋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做到能夠順暢地朗讀課文。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了解寫作背景及“說”這一文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見過蓮花嗎?欣賞課本一幅蓮花插圖,引導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學生吟誦詩句:有唐代詩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代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唐代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古往今來,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將蓮作為描寫的對象。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并不是因為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贊美它的美。那是為了什么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蓮花是高潔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喜歡以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作為激勵自己潔身自好的座右鉻,而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題解
簡介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說說本文寫作背景。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二、感知課文
聽錄音朗讀
朗讀指導:
1、注意聽準字音,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
2、本文前一段介紹,介紹當用陳述語調讀,后一段議論,其中有判斷,有感嘆,要注意前后語調使用的區別。)
掃清生字詞
yí fán yū zhuó dí lián xiè yì yī xiǎn
頤 蕃 淤泥 濯 洗 滌 清漣 褻玩 逸 噫 鮮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參照注釋,疏通文意并翻譯課文。
重點講學生難懂的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句型為“……,……也”可譯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為“愛菊” 。“蓮之愛”、 “牡丹之愛”與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與此相同。
5、指名朗讀
三、 研讀課文
(一)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文中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
2、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
蓮 君子的品格 明確: 生長環境 (出… …不妖) — ———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 (中… …益清) ————正直、芳香 風度 氣質 (亭……褻玩焉) ————清高 小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這種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
3、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4、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二)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1、文章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寫和贊美蓮花,為什么還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么作用? 作者對三種花的態度怎樣?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 分析“菊”的襯托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因為菊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寫菊是為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流露出作者惋惜的`情感 。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誰愛牡丹?世人。因為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征。“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流露出作者鄙視的情感?
師: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3)對照板書,齊背課文。
四、總結:
作者周敦頤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追求名利。他要在當時渾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潔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生活中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五、能力訓練。
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聯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歡的一種花。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我愛梅花,因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堅貞頑強,斗志昂然的勇士 。
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讀第二段。讀的時候注意 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后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是什么句式?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什么句式?感嘆句朗讀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愛蓮說》教案5
教學設計
本節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因為文章的寫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進行設疑自探。教師在設疑的同時,教師同時板書于黑板的右側,對于不完整的問題,教師隨機給予補充、歸納。本節解決的重難點是誦讀課文,正確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
因為這篇短文是“誦讀欣賞課”,所以以誦讀為主,講授為主。抓住“文脈”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主旨。
講授本課,將采用“讀——議--悟”的教學模式。
在運用拓展環節中,學生自編習題后,教師出示“之”字在文中運用一題,以鞏固學生對文言虛詞的掌握。
教學目標:
1、能流暢的誦讀課文。
2、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襯托和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本專題中,我們學習了《詠荷詩五首》,誰能背誦一下你喜歡的一首?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讀荷”部分的第一篇周敦頤的《愛蓮說》。【板書課題】
二、解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何為“說”?【“說”是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題意:說說愛好蓮花的道理。】
2、作者簡介:周敦頤,宋代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人。
3、寫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職期間,曾親率屬下開辟一塊池塘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馨香撲鼻。作者閑暇漫步、觸景生情,寫下本文。
三、檢查預習、誦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個別讀。
3、學生齊讀。
四、設疑自探:
1、學生設疑。
2、教師對學生設疑進行歸納
出示:
1、理解課文內容。
2、作者為什么喜愛蓮花?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的'?歌頌了蓮花怎樣的品質?
3、讀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值得學習的寫作手法?
五、解疑合探:
六、質疑再探:
學習本文后,你還有哪些疑問?
七、運用拓展:
1、學生自編題。
2、教師出示運用拓展題:
*指出文中的“之”學的意義和手法。
a、 水陸草木之花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隱逸者也
d、菊之愛
*背誦課文
八、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收獲。
《愛蓮說》教案6
教學目的:
1、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句;
2、領會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與點撥相結合。 3、品讀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陋室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有句俗話叫做“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盡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詩人劉禹錫也自稱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們今天就來參觀一下——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1、抽學生簡介作者及背景。
2、教師補充。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是一篇傳世佳作。
陋室,意為簡陋的房屋。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內容上有頌揚或鑒戒之意。
三、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1、辨音識字、理解字意:
2、教師指導學生讀課文。
3、教師范讀或找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其他同學聽讀課文,感知文意。
4、學生根據朗讀提示自由放聲朗讀課文,力求讀出韻味。
四、師生共同研讀課文,賞析本文的寫作特色
1、學生齊讀課文。
2、提問: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么寫起?請一位同學找出句子,并作講解。
學生明確:從山水寫起。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
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請一位同學找出文句,并作解釋。
學生明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但因為我品德高尚而芳香四溢。這里,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
《愛蓮說》教案7
導入新課
同學們,水陸草木之花,可愛的有很多很多,你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喜歡它呢?說說看。(學生眾說紛紜)有人說,喜歡花的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很欣慰今天看到了這么多善良的心。
作者簡介
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周敦頤)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人。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的哲學思想有很大影響。在《周元公集》。
師:要注意“頤”字左邊的寫法。
解題
“說”是議論文的的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愛蓮說》就是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叫一位同學上黑板注音)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漣(lián)枝蔓(màn)
褻玩(xiè)隱逸(yì)頤(yí)噫(yī)鮮有聞(xian)
師:一學生帶讀
2、全班朗讀課文
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可以讀得更舒緩一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去讀。
3、教師范讀
理解重點字詞
1、蕃(多)獨(惟獨)甚(非常)而不染(表示轉折)(沾染污穢)濯(洗滌)清(清水)妖(美麗而不莊重)不蔓不枝(長藤蔓)(長枝節)——屬于詞類活用
香遠益清(更加)(清香)亭亭凈植(聳立的樣子)(立)焉(呢)予謂菊(第一人稱我)(認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鮮有聞(少)宜乎眾矣(應當)(多)
中通外直(暢通挺直)
(文中有一對反義詞是蕃和鮮。)
2、了解兩個古今異義
植宜
3、一詞多義:
(1)“之”字用法
①水陸草木之花。之:的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無絲竹之亂耳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何陋之有。之:助詞,在這里是賓語提前的標志,無實義。
(2)清:清澈(濯清漣而不妖);清香(香遠益清)遠:遠播,形容詞用作動詞(香遠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離長,(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詞類活用:
1、蔓:名詞用作動詞,長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詞用作動詞,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遠: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例句:香遠益清
4、清:形容詞作動詞,顯得清幽。例句:香遠益清
5、翻譯全文
分析課文
1、周敦頤喜歡什么樣的花,大家知不知道?(蓮花)
師:蓮花的別稱還有(荷花、芙蓉等)
2、寫獨愛蓮的原因是什么?課文中哪些句子是著重寫蓮花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寫蓮是從幾個角度寫的?
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香遠益清
姿態——亭亭凈植
氣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這幾個角度各寫出了蓮花的哪些品格?
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嘩眾取寵)
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豁達大度,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味道——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姿態——亭亭凈植
(志潔行廉或獨立高潔)
氣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自尊自愛令人敬重)
師:總結:蓮花的整體的形象是端莊美麗,令人敬重。我們知道了作者愛蓮,不僅因為蓮花姿態美麗,而且更因為蓮的品格高尚。
師:那么我們知道了蓮品格高尚,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君子)
5、課文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么?
回答:還寫了菊和牡丹。分別比作隱逸者、富貴者。
6、文章題為愛蓮說,為什么還要寫其他花呢?
作者寫蓮,同時又寫菊、寫牡丹其用意是起襯托作用。
菊正襯,牡丹反襯。這樣,更能突出蓮的君子的品格,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7、剛才我們知道了菊比作隱逸者牡丹比作富貴者。為什么?
隱逸者呢?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而隱居避世,這種人的特點是志向高潔,就像陶淵明一樣(陶淵明一生清廉,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他從復雜的宦海中掙脫出來后,回到家鄉,躬耕壟畝,過起了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并且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歸園田居》和飲酒詩系列),但逃避現實,隱居起來。
師:作者喜歡嗎?(贊美惋惜)
師:你是從哪一句看出來的?(陶后鮮有聞)富貴者呢?因為牡丹花十分濃艷,花朵碩大,有人評價為“天下無雙艷,人間第一香”,從唐朝起就成為富貴人家的寵物。牡丹的價錢很貴,但富貴人競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種人的特點是追求富貴,貪慕榮華,追名逐利。
師:作者喜歡嗎?(十分鄙視、厭惡)
師:你是從哪一句看出來的?(牡丹之愛,宜乎眾人矣)
師:那么君子是怎樣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指處在污濁的環境卻保持自身的高潔,不隨流俗,不受沾染。
師:蓮花這般高潔,在當時喜歡她的人多嗎?有何憑證?此話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心情?(不多。“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感慨、痛惜)
現在我們明白了,作者贊美蓮,其實是要贊美君子這樣的人,他不跟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為人正直,名聲很好,又很莊重,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種花來比三種人,使文章生動形象,含蓄而給人回味,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將三種花的品格擬人化了。把蓮花比作君子,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托物言志。當時社會愛蓮者少,愛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貴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會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對他們表示了強列的鄙視!結尾的兩句話一問一嘆,發人深省,文章的主題多深刻啊!(齊讀噫……)
結束語:
通過今天的學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蓮花一樣的人。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遠離世俗物欲的誘惑,做一個品德高潔、通達正直的君子,讓君子之德傳揚天下,讓君子之名遠播,讓君子之行引領眾生;那么,君子之德就會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成為世間一道亮麗的風景。
《愛蓮說》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借助注釋、工具書及有關資料疏通文意,把握關鍵詞語;在反復誦讀中品味課文的語言美。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系個人情趣、愛好和風格,展開想象,發散思維,從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別是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本文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托物言志的寫法為重點,襯托的寫法為難點。
[教學設想]
1、教學過程分為“誦讀訓練,整體感知——悟讀欣賞,把握深意——拓展延伸,學以致用”三大板塊。
2、課前制作PPT課件,創設教學情境。
3、學生課前準備:
(1)了解作者周敦頤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3)搜集有關“蓮花”的詩句。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我們濟南市市花、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徽是蓮花。人們為什么這么喜歡蓮花呢?導人新課。
屏幕展示優美的荷花照片。
2、同學交流搜集的有關描寫“蓮花”的詩句。
例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介紹作者周敦頤,學生簡介,教師補充。
4、介紹“說”文體的概念。
“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愛蓮說,即談談愛蓮花的道理。
二、整體感知,訓練誦讀。
1、教師范讀,配以古琴曲。
2、兩三個同學讀,要求讀準字音,正確把握語句的停頓。
3、小組讀,個人讀,大家評。
4、讓學生對照注釋,疏通課文大意。逐段進行,教師點撥,字字句句落到實處。大屏幕顯示譯文。
5、學生試背誦。
三、悟讀欣賞,把握深意。
先聽多媒體配樂朗讀,然后小組討論問題。問題均由大屏幕顯示。
1、在作者看來,蓮花有什么可愛之處?用課文原話回答。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這段話中7個短語分別描述了蓮花的哪一方面特點?請同學結合這幅蓮花圖來談談。
明確:“淤泥”和“清漣”是蓮花的生長環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寫蓮花的體態;“香遠益清”指蓮花的香味;“亭亭凈植”指蓮花的整個形體姿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從觀賞者的角度說的,寫她清高風度。正因為蓮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等高貴的氣質,才會讓人肅然起敬。前六個短語是從蓮花自身而言,最后一個短語則是從觀者的感受來說的。
3、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正,令人敬重。
4、作者借連花的形象來言君子之志,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表現手法?抒發了自己怎樣的心志?
明確: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借蓮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操。
5、陶淵明為什么獨愛菊花? 它對寫蓮有何作用呢?
明確:因為菊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愿與世俗問流合污,超凡脫俗。這些都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這又與蓮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相似。
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6、文中以菊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為什么還要寫到牡丹?
明確:因為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征(“牡丹,花之富貴名也”)。“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世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的。
7、文章結尾幾句,抒發了哪些感慨? 有什么含義?
明確:以感嘆詞“噫”獨立為句,引發深沉的感慨。一嘆愛菊者“鮮”(“菊之愛,陶后鮮有聞”)。“鮮”不僅有“少”之意,更有“難得”之意;二嘆愛蓮者少,用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發人深省;三嘆愛牡丹者眾,用感嘆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慨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厭惡爭名奪利的世態,意味深長。
8、指導誦讀:
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宜讀出舒緩的抒情意味來;“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要讀出肯定語氣,且后一分句應重一些。“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應分別讀出惋惜、遺憾與輕蔑之情。
9、其它質疑,解疑。
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1、仿句練習:模仿“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句,運用對偶句續寫:我喜歡花。
2、“出淤泥而不染”這是蓮花的自然屬性,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談談你們聯想到哪些人或事,或名言警句?
3、辯論:在當今處處充溢著銅臭的經濟時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君子蓮的品質,還有沒有提倡的必要?
引導:當今社會復雜,更像個污水坑,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君子蓮的品質更有現實意義。
五、課堂小結。
1、結束語:結合學習目標,指出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2、師生背誦全文,放背景音樂。
六、布置作業。
1、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寫一種你喜歡的花草樹木。
2、背誦并默寫課文。
《愛蓮說》教案9
學習目標: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領悟短文所表現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法。
3、理解本文獨特新穎的結構方式。
4、感受到文學的美,學會怎樣欣賞抒情散文。
教學重點:
“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學難點: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結構方式。
步驟:
課前預習:
1、 作者周敦頤。
2、 “說”這種文體的特點。
3、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淤泥 濯清漣 褻玩 隱逸
課堂教學:
一、引入新課:
1、彩屏展示優美的風景畫,配鋼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導語:同學們,剛才我們從畫面上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聽到了優美的音樂,使我們賞心悅目,真是一種享受。這種美是通過我們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那就是文學之美。今天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欣賞一篇美文《愛蓮說》,享受一下文學之美吧。
二、出示課題:
美中生趣 文中蘊情
——美文欣賞
愛 蓮 說(周敦頤)
引語:《愛蓮說》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所喜愛,
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今天我們通過欣賞來感受一下它的藝術美。
三、朗讀課文:
1、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語調、語速、語氣。
2、學生齊讀課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師朗讀的語調語氣朗讀。
四、賞析課文
(一)分小組討論:這篇文章美在哪里?
(二)綜合意見,各組發表意見。(班上發言)
《愛蓮說》教案10
學習目標:
了解作者和“說”這種文體的特點
朗讀課文,能夠感受到文學的美,試著當堂背誦。
結合注釋,領會文章內容。
能夠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了解什么是正襯和反襯
領悟短文所表現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學習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和追求高潔德行的志向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諷喻之情并能夠聯系實際談自身感受
教學重點:
“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學難點:
是正襯和反襯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預習:
1.收集有關各種花的詩句和圖片,最好能詩畫相配。展示自我才情。可參考后面的綜合性學習。布置綜合性學習。
2.理解文義
3.文中哪些語句是在直接描寫蓮花的?分別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呢?找出相應的句子。
生長環境、體態香氣、氣質風度
4.作者寫的難道僅僅是蓮花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還歌頌了具有蓮花那樣高尚品質的`人——君子,作者寫蓮花是為了寫人,用蓮花的高潔品質來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質。寫物是為了寫人——托物言志
5.文中的三種花分別象征什么?作者對它們的感情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蓮——君子——潔身自好,不慕名利——贊美
菊——隱逸者——志向高潔,隱居避世——惋惜
牡丹—富貴者——貪慕榮華,追求名利——厭惡諷刺
6.作者為什么要寫菊花和牡丹,直接寫蓮就行了嗎,這樣寫對表現文章的主題有何作用?這種寫法是什么?理解襯托——正襯、反襯的寫法
7.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8.能否模仿作者用蓮花來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樹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記得我剛到培正學校的時候老師們對八年一班的同學贊不絕口,后來我也看到我們班得的流動紅旗最多,為了回報學校領導和老師對我們八年一班的厚愛,請同學們展示自己創作的詩畫,并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老師們蒞臨指導。
今天老師也收集了幾幅詩畫送給大家,看到這么優美的意境同學們一定想說點什么,那么今天我們先聽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然后再讓同學們說。
“說”,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既可以發表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
《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聽配樂朗誦范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訂正讀音。
認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及朗讀時的語氣語調。
聽后學生齊讀一遍
要求:注意字音,停頓,抑揚頓挫。
朗讀要點:
1、讀準字音。
2、用舒緩的語氣。
3、注意抑揚頓挫,有高低起伏。
4、流利有感情
四、理解文義
五、快速背誦,比賽選取一名,掌聲鼓勵
六、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1、閱讀思考:
文中哪些語句是在直接描寫蓮花的?
2、這些語句分別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蓮花的?生長環境、體態、氣味、氣質風度
3、連線
4、小結托物言志
七、寫作方法探究二
1、作者寫蓮花,可是文章開頭并沒有從蓮花寫起,在寫蓮花之前,作者寫了什么?
作者還寫了人們對這些花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
2、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別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對它們的感情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隱逸者、富貴者
陶淵明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志向高潔,隱居避世,對于這樣的一位高人,作者抱著什么樣的情感態度?從文末的一句話中可以看出: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惋惜。
在評選國花的時候很多人推崇牡丹,其實早在唐朝初期特別推崇牡丹,把它從山西一帶移植到長安,視為珍品。暮春時節,權貴們往往不惜高價爭相購買。由于唐朝統治者的愛好和提倡,以致長期以來形成一種社會風氣,直到宋代仍然存在。因此,牡丹被認為是“富貴”的象征。對于這位貪慕榮華追求名利的富貴者作者又抱什么態度呢,從文末“牡丹之愛,宜乎眾宜”可看出——厭惡諷刺
3、作者為什么要寫菊花和牡丹,直接寫蓮就行了嗎,這樣寫對表現文章的主題有何作用?這種寫法是什么?
明確、襯托、正襯、反襯
八、小結本文主旨
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九、學生說話
周敦頤說完蓮,現在由我們同學們來說了,說什么呢,模仿作者用蓮花來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樹木。
但要注意的是:
(1)要注意內在聯系;
(2)要有新意。
《愛蓮說》教案11
教學目標:
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譯;
2、把握關鍵詞語,在反復誦讀中品味課文的語言美;
3、從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別是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難點:
1、把握關鍵詞語,在反復誦讀中品味課文的語言美;
2、從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別是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詩句導入: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菡萏新花曉并開,濃妝美笑面相隈wēi。
金塵飄落蕊,玉露洗殘紅。
(二)文體簡介
“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是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可以發表議論,也可以記事,屬議論文,大多是陳述作者對某個問題的見解,有點像現代雜文的風格。
(三)文學常識
(二)周敦頤,字茂叔,謚號元公,北宋道州人。文學家、哲學家,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后人整編進《周子全書》)。
因定居廬山時為紀念家鄉而給住所旁的一條溪水命名為濂溪,并給自己的書屋命名為濂溪書堂并終老于廬山濂溪,所以號濂溪先生。
(五)預習檢測
字音字形
蕃淤泥漣褻濯鮮有聞噫頤
解釋加點詞語和翻譯句子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詞類活用
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六)解讀蓮
1、蓮花有哪些獨特的外在特征?
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
外在樣貌亭亭凈植濯清漣而不妖
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香遠益清
氣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蓮這一意象還有什么象征意義?作者借助蓮表達什么?
出身低微卻潔身自好,謙虛謹慎不鋒芒畢露
表里如一,正直無私
美名遠播,根基深厚
廉潔自律,神圣不可侵犯
3、小結
托物言志蓮花的美是端莊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君子如蓮,潔身自好,正直進取卻又廉潔自律,謙卑謹慎,美名遠播。
通過對蓮花的贊頌,表達了作者既不愿意消極避世,孤高自詡,又不愿意趨炎附勢,與世俗同流合污,而是要做一個潔身自好,積極進取,謙虛謹慎,表里如一,受人敬重的謙謙君子。這種手法叫托物言志。
4、菊花、牡丹分別象征哪一類人?作者對他們怎樣的態度?試著讀一讀。
(七)拓展延伸象征意象的延伸
梅花迎霜斗雪,不屈不撓,堅韌不拔,也被認為是最有氣節和傲骨的花種,雖然其生長環境惡劣,但依然堅強、快樂地綻放,表現了一種開拓進取,迎接希望的'無畏精神與樂觀性格。
孔子以“芝蘭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的精神氣質,象征不為貧苦、失意所動搖,仍堅定向上的人格。
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象征青春永駐;春竹瀟灑挺拔、清麗俊逸,翩翩君子風度;竹子空心,象征品格虛心能自持。竹的特質彎而不折,折而不斷,象征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竹子象征品德不俗、高風亮節、謙虛自持的人中君子。
菊,陶淵明賦予它超凡脫俗的隱者風范,黃巢賦予它飽經風霜替天行道的勇士風范“待到來年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李清照賦予它傷感的情思“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荀子《大略》:“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陳毅詩云:“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松松歷寒不衰,四季長青是傲骨崢嶸的勇士的象征。
《愛蓮說》教案12
一、導入新課
(上課前按“播放”鍵播放音樂,上課開始按“停止”鍵停止音樂,開始導入。)
同學們,今天是我和大家的第一次合作,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文字,課題是《愛蓮說》。
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是美麗圣潔的象征。我們一起先來欣賞一下蓮的形象,然后我要請同學說說你覺得蓮花美在哪里。(按“導入新課”鍵放蓮花組圖)
問題:你覺得蓮花美在哪里?(學生回答,一律加以肯定)
解說:蓮花確實是詩意盎然的。歷來就有許多詠蓮的名句,如姜夔的名句“一一風荷舉”;楊萬里的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蓮的喜愛。不過,人們常常欣賞的都還只是蓮花外形的美,其實真正值得贊揚的,還是它內在的品質。我們今天學習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贊美蓮的品質,從而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體裁作者
在講課文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本文的體裁和作者。(按放圖像)
1、同學讀“說”的介紹。
本文的體裁是“說”,“說”就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偏重于論述道理。那么我們課文這個標題“愛蓮說”就可以怎么解釋呢?
明確:說說愛好蓮花的道理。作者究竟為什么愛蓮呢?作者想通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這都是我們等一會將要討論的問題。我們再來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放作者圖像)指名朗讀。
教師補充: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為官清正,深得民心,為百姓所愛戴。《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后人稱為“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三、前提測評
在讀課文之前,先請大家對照屏幕上映出的生詞,把它在課文上畫出來,并能正確朗讀。(放注音,并請同學讀,點“問號”播放“答對了”,如答錯了可點上面的小天使動畫,可播放“不對喲”聲。正音并全班讀,注意“鮮”的讀音,可用現代漢語組詞來區別,并讀一下該詞所在)
四、朗讀訓練
1、我們先聽一下課文的錄音,大家注意讀課文的語氣。(按“讀”放課文錄音)課文讀完后,按椰樹上方可回到界面。
2、錄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輕聲跟讀,體會一下怎樣朗讀文言文。(課文朗讀中有兩個錯別字,可讓同學邊聽邊找)
3、請同學們輕聲的自己把課文讀一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4、齊讀課文,這一遍的要求是:讀正確字音,讀通課文,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總結: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呢?(回答后總結)是的,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可以讀得更舒緩一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去讀。
五、思考討論
1、下面就請同學自由小聲讀,并看看注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互相可以討論一下疑難問題,時間為五分鐘。
2、請同學來根據課文注釋,把課文用現代漢語復述一遍。(按圖中書上的小按鈕放圖像,分頁指名復述,并解釋加點字)(解釋課文的最后一頁是鞏固練習,如時間不夠可跳過,直接按右下角的按鈕即可進入下一步。)
3、現在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我們再讀課文就要帶著愛蓮的感情來讀,這次我們請女同學來讀第一段,男同學來讀第二段,女同學的聲音應當是清新悅耳,男同學的'聲音應當是鏗鏘有力,我們比比誰讀得更好。(同學讀)
4、總結:都讀得不錯。但大家對“愛蓮”的感情體會得還不夠深,因此還沒有把課文表達的感情充分的讀出來,我們還要仔細體會。我們一起看課文的內容。
5、看課文分析題。(問題三個)
⑴問題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花?表現了蓮花哪些品格?(課文分析的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按下面的向右的箭頭即可)
答:比作君子。描寫句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表現的品格: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許。(潔凈而又莊重)
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
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重,不敢輕侮。
總結:蓮花的整體的形象是端莊美麗,令人敬重。我們同學體會得很好。我們知道了作者愛蓮,不僅因為蓮花姿態美麗,而且更因為蓮的品格高尚。作者愛蓮,也在贊頌蓮,我們要注意帶著贊美之情來讀。一起朗讀一下這個長句。(予獨愛……)
⑵問題2、課文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么?文章題為愛蓮說,為什么還要寫其他花呢?
回答:還寫了菊和牡丹。分別比作君子、隱逸者、富貴者。
補充:這三種人分別代表了三種處世的態度,我們來討論一下。君子是一種什么樣的人?(課文注釋:品德高尚的人)指處在污濁的環境卻保持自身的高潔,不隨流俗,不受沾染。(總結打出: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隱逸者呢?(課文注釋: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而隱居避世)這種人的特點是志向高潔,但逃避現實,隱居起來。(打出:志向高潔,隱居避世)
富貴者呢?因為牡丹花十分濃艷,從唐朝起就成為富貴人家的寵物。牡丹的價錢很貴,但富貴人競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種人的特點是追求富貴、追求名利。(打出:貪慕榮華,追名逐利)
那么,作者寫蓮,同時又寫菊、寫牡丹的用意是什么呢?用作陪襯。菊正襯,牡丹反襯。這樣,更能突出蓮的君子的品格。
現在我們明白了,作者贊美蓮,其實是要贊美君子這樣的人,他不跟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為人正直,名聲很好,又很莊重,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種花來比三種人,使文章生動形象,含蓄而給人回味。我們齊背這三個排比句。(予謂菊……君子者也)
⑶問題3、找出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對三種花各持什么態度?
答:“菊之愛……宜乎眾矣。”在這三句之前,作者有一個表示感嘆的詞“噫!”表示作者要發表感慨了。他的感慨是什么?生答:感慨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
總結:對,當時社會愛蓮者少,愛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貴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會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對他們表示了強列的鄙視!結尾的這兩句話一問一嘆,發人深省,文章的主題多深刻啊!(齊讀噫……)
點撥:第二段的句子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將三種花的品格擬人化了。把蓮花比作君子,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六、能力訓練
1、了解托物言志。(按圖中的紅球,放概念)
2、按下面的紅箭頭,略作解釋,放范例。
解說范例:梅花不畏霜雪,高潔不俗,有獨特的風范,這正是作者本人這樣一個革命的女性的象征,作者以梅自喻,梅花抒寫了傲岸不羈、有隨俗俯仰、追求平等自由的高尚情操和堅強意志。
3、練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解說:請同學試著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放圖像)大家可以參照我屏幕上放出來的各種花木,也可以任意地另找一種。可以在紙上寫一下,然后先說給你的同桌聽,然后我們再一起交流。
七、作業布置
1、背誦這篇課文。
2、將剛才的造句練習擴充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寫在練筆本上。
八、退出課堂
《愛蓮說》教案13
教學目的
一、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賞能力和對其文化內涵的領悟能力。并培養創新能力。
二、 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提問式,講授式等多種方式,結尾運用。
課型:教讀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出示掛圖,提問:同學們!一眼就看出了這是一幅蓮花圖!(學生書前彩圖對照)為什么?(根據回答情況適當引導。)蓮花是一種姿態優美品性高潔的花,因此深得人們喜愛。它很早就出現我國文人筆下。例如你們書中提到的《詠荷詩歌五首,就以不同的形式講述了蓮花,他們的.作品中,蓮花或與天真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脫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贊為百美并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可以這樣說,對蓮的喜愛,已成為我國人民的一種文化心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宋朝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看他是怎樣贊美并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板書課題)
2、作家作品簡介:提問:(意識學生把書翻到P202)請你們結合書中注釋,說說有關作者的內容?
學生從書中明確后補充: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謚號“元”,宋代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建流溪書堂講學,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補充: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此間,他曾親率屬下在郡府署一側挖地種蓮,名曰“愛蓮池”,池中呢,建賞蓮亭。作者也是在此賞蓮的時候,觸景生情,寫下了本文。從中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提問:好!那么就請你們來告訴我,課題中“說”是什么意思?
解釋:"說"是古文的一種文體。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
《愛蓮說》教案14
一、預習
朗讀課文,查字典,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2.題解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均可。讀時注意節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注釋。
3.請再次朗讀課文。
4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5.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討論并歸納:兩個“獨”字,都表現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6.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討論并歸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討論并歸納:
(1)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樸;(2)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
遠益清”的芳香;(3)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征。
8.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討論并歸納: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隱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貴的人,把蓮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度分別是什么?討論并歸納: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結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征、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敘、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驕散交錯運用,讀起來控骼悅耳,頓挫有致。
《愛蓮說》教案15
目標:
1、熟讀成誦;
2、品析蓮的形象美;
3、感悟詩人的品德
設想:讀析品分四塊推進
課時:一課時
程序:
一、課前預習:熟讀課文,并閱讀課文注釋及練習
二、導入:教師檢查對詞義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虛詞和若干實詞
三、分四塊推進
(一)朗讀
1、備讀:要求暢讀五分鐘,每個人都必須講出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個原因。
2、學生盡情朗讀
3、課堂發言:如:散句與駢句的交錯運用,長句短語的錯落有致,敘述、描寫、議句的熔為一爐、疑問句、感嘆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誦讀起來格外舒暢。
(二)析讀
1、學生帶著問題繼續誦讀課文
2、教師出思考題:
①全文的主體形象和陪襯形象。(蓮——菊和牡丹)
②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蓮的形象。(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
③文章怎樣表現了蓮的品質。(文章表現蓮的高潔品質,從三個方面入手:直接描寫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議論。)
(三)講讀
對課文需要著重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主要內容有:
1、直接寫蓮花的句子,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贊蓮花,又是句句贊君子,既是描寫,又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狀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狀物意在贊頌君子的品德,言志則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讀和背讀
課末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行完成。
【《愛蓮說》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愛蓮說》12-17
《愛蓮說》教案09-30
有關《愛蓮說》教案01-26
愛蓮說優秀教案02-13
愛蓮說教案01-11
《愛蓮說》教案(15篇)03-06
《愛蓮說》教案 15篇02-16
《愛蓮說》教案15篇02-16
《愛蓮說》的教案設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