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物的變異現象》教學設計案例
《生物的變異現象》教學設計案例
曾寶俊格致工作坊
本課是在生物中找出不同的地方,認識生物不僅有遺傳還有變異現象。教材是從三個方面引導學生認識變異現象,沿襲上一課的思維形式。首先從我們自己身上突破,讓學生從家人、從同學中找差異,感知變異現象就在我們身邊,像遺傳現象一樣是生物的一個特性。接著對動物的觀察,進一步拓寬深度。最后,從植物身上加深對變異現象的理解,并引向更深層次,為下一課研究做好鋪墊。針對六年級的孩子來說,遺傳現象能夠有深刻的認識,變異現象也不難理解,方法和思維都是相同的。當然方法還是觀察-分析-判斷。通過學生親身經歷的活動,在比較辨別中,完成特定的活動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就將學習所需要的信息篩選出來,從而認識變異的一般特征。通過對植物的資料查找,更深刻地理解變異的兩種特性:可遺傳性變異,不可遺傳性變異。這樣較好的達到課標提出的以下目標:通過觀察現象,搜集整理信息,知道生物比僅有遺傳的特性還有變異的特性。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對現象作合理的解釋,并能對同一現象作不同探索。從科普資料中吸收各種信息。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同時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關注身邊的科學技術,形成積極的科學熱情。從本課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看,對生物世界中有代表性的事物進行觀察、分析,從而認識生物的變異現象,并能對一些變異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為重點。關于遺傳與變異在生物中的應用的了解為難點。關于應用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感受科學的無窮魅力。
也許由于上一節課的教學,學生還沉浸在生物的遺傳中,甚至還在各種動植物中尋找生物的遺傳信息,忽然這節課就提出一個相對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有些不適應,怎樣讓學生自然的認識到這個差異,需要我們注意。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和辨認活動,認識遺傳的一般特點;
●通過有針對性的探討活動,加深學生對生物變異特性的感知和理解;
●通過資料獲取相關的信息。
●通過觀察和推測,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知識與技能
●能領會生物變異現象研究的方法,并能進行持續研究;
●運用所學的方法能對一些變異現象作出解釋和推測;
●能尋找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理由拒的研究和表述習慣;
●養成濃厚的生物科學研究興趣,并能關注科技前沿的信息。
●有生物學科學研究勇于創新的熱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回顧導入
【說明】提前為學生準備好要觀察的金魚,不過是精選一個家族中差異比較大的和其它家族中經過人工繁殖的,把這些有相似的放在一起。
1.談話:請你們觀察這魚缸里的金魚,看看哪些是一家子。
2.學生分組觀察尋找并回答。
3.提問:你為什么這么分?
4.學生討論回答。
5.老師告訴他們真正答案。
【評析】讓學生處在矛盾中,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正所謂:小疑小進,大疑大進。在教學中,有意設置這樣的障礙,使課堂帶來活力,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覺。
二、引導尋覓
1.提問: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2.學生回答。
3.提問:你們覺得可以怎樣來回答這些問題呢?
4.大膽的猜測,回答。
5.談話:如果要想得到較準確的答案,單從一個角度研究是不夠的,像上節課一樣,我們也來從人類、動物、植物中尋找答案,如果都有你們所猜測的這一特點,我們才可以認可這個結論。
【評析】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研究,是科學學習的主要任務之一。這兒引導學生運用歸納推理的方法進行思考和研究,真實而自然再現科學家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對學生影響深遠。
三、篩選解疑
1.談話:把你們上次看的照片重新拿出來,再從他們身上尋找不同點,我們看看這些不同點有哪些。
2.學生觀察、比較、篩選。
3.學生匯報。
4.師生總結。
5.提問:動物和人我們都觀察和分析過了,下一個是觀察分析什么啦?(生:植物)
6.談話:對,是植物。你們打算怎么觀察研究呢?先討論一下。
7.學生討論,引導拿出操作方法。
8.學生室外觀察,并做好記錄,采集樣本。
9.師生討論總結,得出結論。
【評析】這一環節真實而自然的引導和經歷,使學生感受深刻,同時體驗到研究的快樂。最大限度的放手給學生,學生擁有自主研究的主權和時間,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學生的合作也異常活躍,積極性很高。
四、學生輕松經歷變異的奇異
1.談話:生活中生物產生的變異現象很多,并且還有一些科學家在這方面作了研究,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請大家留心,看哪些變異現象可以往下一帶遺傳,那些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2.學生觀看有關變異現象的資料。
【說明】這里的內容是經過精選的視屏信息或者電腦制作的動畫或幻燈片,內容是有關變異現象的,應該有的可遺傳性變異和不可遺傳性變異的現象。
3.學生討論自己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4.師生總結這兩種變異現象。
【評析】我們研究往往也會疲倦,雖然有一定的興趣,但是單一的活動形式,會引起人的倦怠。在這部分就是讓學生輕松一下,并透過今天的媒體獲得更多的信息,這可是學生最樂意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并且印象深刻。
五、課后調查活動
談話:經過兩堂課的研究,我們對遺傳和變異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我們會發現遺傳和變異的特征可以互相轉換,并不固定。請你們回去將課本45頁書上的調查表帶回家和你的家人比比填寫好,或許你們你還會發現很多的秘密。
教學片斷賞析
“引導學生尋覓”的教學片斷
師: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生:老師你確定它們是一個家庭的嗎?
師:為什么這么問?
生:你看這個金魚頭上有個小突起,而這一個卻是平平的。
師:還有什么發現嗎?
生:顏色差別很大。
生:尾巴也不太一樣。
生:嘴巴也有不同。
師:它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也很多,這兩條魚頭部形同。
生:這兩條尾巴相同。
師:剛才不是說尾巴不同嗎?
生:那時那兩條,這是這兩條。
師:你們觀察很仔細,值得表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更值得表揚,不過老實告訴你們它們是一個媽媽生的。
生:喲――
【片斷評析】當學生的發現和理想的答案有反差時正是產生疑問的地方。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見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性,老師抓住學生這一點,并深入的引導他們去比較遺傳和變異的內容特征,含而不露,自然而生動,讓學生理解遺傳和變異的真對動物發生的部位特征,有其相交和重疊的地方。層層深入,學生也被帶入一個深思的境地。
教學手記
在教學中經歷,在經歷中反思,過程中有許多使我們的教學走向深入的東西。本課與上一節課的教學,按教材的體系和形式都比較雷同,因此,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我有意地調整了教學形式,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興趣橫生,更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加深對本課理解。例如,教學在兩個班級的對比中,(1)班是沿襲前一課的教學方法,學生輕車熟路,很順利的完成任務,準確的得到結論。而在(2)班上課,明顯地感到學生的思維深度、分析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特別在“引導尋覓”這一環節,(1)班沒有這一環節,學生就是觀察比較不同,直接跨入變異的主體,然后就是驗證。而多了這一環節,學生就蹦出很多的思維亮點,提出很多的問題,對遺傳和變異的區別和聯系理解的較深刻,很容易找到同一特征可以是遺傳可以是變異的發生點。我想,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就產生不同的結果,這正是我們老師所要精心的地方。雷同的教學形式有益于同一方法的復習和鞏固,但缺點就是容易引起孩子的麻痹,而缺乏激情和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生物的變異現象》教學設計案例】相關文章:
生物的變異現象教學反思04-10
網絡語言的變異現象04-28
生物的變異04-29
生物的變異教學反思04-04
文學中的變異現象及其翻譯04-30
常德方言變異現象研究05-02
初中生物遺傳和變異現象教案(精選11篇)01-07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04-29
案例分析-挑食現象08-04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教案設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