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教案:中國現代文學史及作品選講緒論
中國現代文學史及作品選講 緒論 學科性質、教學目的與教學要求 一、學科性質:是人文學科,又是科學(史的方面)與藝術學科(文學方面)的結合。 1、人文性:文學是人學,是人創作的,表現人(人的物質與精神困惑、矛盾、追求、理想)的學科。是人創作的,文學作品本身就體現了作家自身的文化心理和精神追求,表現了他們獨特的個性人格;表現人的,是說文學作品在主題內容上是關注人的生存、生命狀態的。我們學習這門課,不論是把握、評價作家創作,還是引發自己的思考,都不能脫離“人學”這一中心。 2、科學性:文學史是一門歷史學科,學習研究它,需要有歷史學的科學精神。這就需要嚴謹地掌握文學、文獻資料,客觀地評價作家作品,使得構建出來的歷史地圖,盡可能地接近歷史真實。對于學習者來說,就要掌握許多歷史的文獻知識、文學歷史事件、把握作家創作、各種文體的歷史演變、發展過程。 3、藝術性(實踐性):事實上,中文系應該與音樂系、美術系一樣,劃歸藝術門類。文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我們學習文學,就不能僅僅機械的掌握一系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包括文學審美、欣賞、評論以及創作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也像藝術門類一樣,不斷地實踐(包括欣賞、評論、創作實踐)。因此,從更大的文學范疇來看,這門課還具有實踐性。這種實踐更多地需要在課下自己主動地來操練。 二、課程評介 1、文學:從中學的“語文”到大學的“文學”。前者主要是培養基礎性的文學閱讀與欣賞能力,而現在,已經上升到專業的文學分析、欣賞、評論等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更加專業化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能力的培養,為自己的文學創作或者進一步的專業提升打下基礎。 2、中國現代文學:(1)從時間上說,主要是指1917年以后的文學。當然這種劃分是有爭論的:1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1919-1927-1937-1949)(錢理群等),1949年以后的文學都統稱為中國當代文學。(如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220世紀中國文學史與現當代文學整體觀(主要是看到了現當代文學按照社會政治事件分期而沒有照顧到文學發展演變的關聯性,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期應當根據文學發展的內在邏輯。)3其他:如把1917-1978分為現代文學(許志英);把近代文學(1840年以后的文學)歸入現代文學;以1898年為20世紀文學起點的(范伯群);以1942年為當代文學起點的(陳思和)等等。種種分期并非只是簡單的時間劃分,而是根植于對“現代”文學的區別于古代文學的現代性質及其起始的把握。 (2)現代性:區別于中國古代文學或者中國古典文學。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其中蘊含的思想意識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形式、審美規范中。“現代文學是用現代的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學。”(錢理群等《三十年》)所謂的“現代中國人”就是具有了現代思想意識的中國人,這種現代意識包括理性啟蒙精神、科學精神、批判精神、個體的主體性追求等。這區別于古代個體的愚昧的忠君、迷信,區別于封建道德倫理、專制主義。而“現代的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主要是白話文以及由西方引進并逐漸中國化了的小說、詩歌、散文、戲劇以及影視文學等文體形式及其各自的審美規范。這些也都是與古典文學有所區別的。 由于現代文學的發生,還與出版方式、讀者群體的形成、城市文化消費空間等“文學空間機制”的形成有關,因而,一些研究者在將“文學”視為一個動態的話語交流過程這一視域內,也將這些新的因素考慮進了“現代性”這一概念中。 當然,文學的“現代性”質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叫做中國文學的現代化。現在來看,這主要包括作家主體意識的現代化,文學語言、形式、審美規范的現代化、文學傳播機制的現代化、讀者群體思想意識的現代化等。因而我們課本上《引言》上主要講《中國現代文學現代化的發生》。 3、中國現代文學史:是對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化進程的客觀描述。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們可以系統地掌握20世紀中國重要的作家的創作特色、成就、價值和地位;重要創作流派的特色與演變;重要的文學現象、歷史事件;以及各種文體的演變發展過程。我們更看重的是,通過二十世紀文學史的學習,我們看到了幾代人對人的現代化、民族國家的現代化艱難而曲折的追求,以及其中體現出來的人格力量、民族精神和歷史教訓。這樣,我們不僅能夠心中有百年文學,更重要的是把握到一種人文精神傳統血脈。 4、作品選講:作品其實是我們這門課的基礎。沒有作品,文學史就僅僅成為一幅空洞的骨架而沒有了鮮活的血肉。作品選講,就是對重要作家作品的選編和評論。文學史更注重的是歷史的“線”的脈絡,而作品選講則重在具體作品的分析、評價、鑒賞。文學史更宏觀,作品選講則更加具體。當然不同的作家作品還需要放在文學史的背景上,通過比較衡量,來評價他們的價值、成就和歷史地位。 三、教學目的 1、掌握現代文學史中的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20世紀中國重要的作家的創作特色、成就、價值和地位;重要創作流派的特色與演變;重要的文學現象、歷史事件;以及各種文體的演變發展過程。 2、培養分析、欣賞、評價重要作家作品的能力。提升文學專業素養,培養寫作興趣。 3、借文學逐漸形成自己對“人”的思考。握到一種人文精神傳統血脈。 四、教學要求 1、閱讀重要的作家作品:這是基礎和必須。《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一1927)(1一10)《中國新文學大系》(1927-1937)(1—20)《中國新文學大系》(1937-1949)(1—20) 2、細讀文學史課本,參考其它文學史課本充實專業知識;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版);唐弢嚴家炎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1-3);黃修己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下);《中國當代文學史》,洪子誠,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陳思和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孟繁華、程光煒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中國當代文學史》,王慶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中國新時期小說主潮》,丁帆、許志英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中國當代文學關鍵詞十講》,陳思和,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楊義著:《中國現代小說史》;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王曉明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上下)。 3、閱讀作家傳記,了解作家生平、思想、精神人格。 4、閱讀相關作家的研究專著與論文,擴展自己的視野。《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學評論》三大重要刊物。【我的教案:中國現代文學史及作品選講緒論】相關文章:
中國現代文學史詩問題與漢語區口述傳統04-28
中國現代詩三首教案04-25
中國現代文學授課教案--204-25
中國現代文學授課教案--104-25
中國古代文學史名詞解釋03-1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緒論教案10-12
中國文學史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12-28
《我是中國人》教案08-26
我的中國心教案04-25
我驕傲我是中國娃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