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G(5-2.8)陳情表·教案
8、陳情表·教案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方法】作為教讀課,選擇串講的方式,突出朗讀,以期能做到既落實知識,又能體會文章之美。課時安排為兩課時。要重點做好預習工作。 【教學步驟】 一、以蘇軾的評論導入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二、預習檢測 1、下列紅色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臣以險釁(xìn)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圣朝 過蒙拔擢(zhuó)門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為命 分析:B責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2、下列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則是免去官職之意。“東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于東宮,故稱。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縣每年經考察而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喪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服喪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系的遠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職之意,或稱“到…當…官職”。 三、作者介紹和背景介紹 學生讀以下文字,了解相關背景,以利于學習。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晉初散文家。幼年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長大后博學善辯。 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以文學見稱,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然被列為籠絡的對象。然而,李密對蜀漢則是念念于懷,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于準如所請。 四、梳理課文 (一)第一段: 1、先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的字的解釋: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2、問題串講: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1)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下面哪些內容都屬于“閔兇”?學生討論,明確:夙遭閔兇 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于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2)圍繞“閔兇”,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見背 四歲:舅奪母志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 橫的方面:(外、內) 既無——伯叔 終鮮——兄弟 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3、翻譯下列紅色詞語和句子: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舅奪母志 憫臣孤弱 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終鮮兄弟 門衰祚薄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而劉夙嬰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字體的解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2、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明確: 二層:敘朝廷征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明確: 表時間:逮、前、后、尋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確: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3、翻譯紅色詞語和句子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舉臣秀才 供養無主 除臣洗馬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 責臣逋慢 劉病日篤 告訴不許 (三)第三段: 1、同上: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串講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么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復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2、具體研習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愿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么特點? “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實: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鑒。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五、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課文結構 一段:歷述自己的悲慘遭遇。 二段:敘寫進退兩難的處境。愿乞終養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職四段:提出先盡孝、后盡忠。 七、藝術特色 1、融情于事。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八、討論課后練習 九、字詞整理 2 .古今異義: 至于:到 成立:長大成人 辛苦:辛酸苦楚 告訴:申訴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現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 .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判斷句: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6.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7.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十、板書 十一、課后總結【G(5-2.8)陳情表·教案】相關文章:
g、k、h教案04-28
陳情表教案04-25
《陳情表》教案02-26
《陳情表》優秀教案04-25
幸存的老教案:陳情表04-25
《陳情表》教案15篇04-02
《陳情表》教學教案及反思02-22
陳情表的教案(精選15篇)04-16
幼兒園拼音聲母g的教案09-25
《漢語拼音5 g k h》的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