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語文教案1
學習目標
1、認讀4個生字。
2、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領略大自然語言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語言的興趣。
3、發現詩歌中規律性的語言現象,仿寫詩歌。
學習重點
指導朗讀課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從大自然的語言中,我們能知道什么。
學習難點
發現詩歌中規律性的語言現象,仿寫詩歌。
知識鏈接
哥白尼(1473年~1543年):文藝復興時期波蘭數學家、天文學家。1473年出生于波蘭,通曉多國語言,了解經典文學,能夠勝任翻譯,做過執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經濟學家。40歲時提出了日心說,并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球運行論》。哥白尼的“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發現了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在著名的《論浮體》一書中,他詳細闡述了“阿基米德原理”:放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所排開的液體的重量。從此使人們對物體的沉浮有了科學的認識。
富蘭克林(1706年~1790年):美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他曾經進行多項關于電的實驗,證明了雷暴不是“上帝的怒火”而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并且發明了避雷針,還發明了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富蘭克林是共濟會的成員,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也是美國首位郵政局長。1790年4月17日夜里11點,富蘭克林溘然逝去,他的墓碑刻著“印刷工富蘭克林”。
學習過程(2課時)
“預習檢測
1、讀詞語,加點字注音。
大雁()漂礫()廬山()
鑒別()皇冠()風箏()
2、寫出下列詞的近義詞。
粗心()如果()
到處()思考()
以為()語言()
3、課文第小節告訴我們是什么大自然的語言;第小節告訴我們怎樣才能發現、看懂大自然的語言。
[將詩歌讀通順,為詩歌標上小節號,小組內交流,理清詩歌層次。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生詞。自主完成檢測,同桌互查。]
“導入感知
文中列舉了大自然的哪八種現象,這八種現象告訴了人們什么知識?
自然現象大自然的語言
白云高飄晴天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了解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生活中的經驗和課外閱讀中的常識,適當擴展,引發學生觀察鉆研的積極性。]
“精讀感悟
1、品析詩歌中列舉的八種自然現象,了解這八種自然現象告訴人們的知識。
(1)把八種自然現象進行分類:
關于氣象常識的`:
關于四季變化常識的:
關于動植物生長常識的:
關于地質考古學常識的:
(2)研讀重點句。
①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號“?大雁在編隊南飛,不就像”省略號“一串?
這兩句話把比作,把比作,形象地寫出了蝌蚪的特點和大雁編隊的特點。
仿寫句子:在,不就?
②大樹若被砍倒,你會把年輪發現——一年只長一圈,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年輪”的自然現象告訴了我們樹木的。
③大自然把“三葉蟲”化石,嵌在喜馬拉雅山巔。這是在告訴人們: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想一想:大自然的語言“妙”在哪里?
讀一讀:怎樣讀,才能讓人體會到大自然語言的“妙”?
寫一寫:仿照例子填一填表示數量的詞語。
例:汪洋一片
臺燈魚鱗
大雁蝌蚪
2、大自然的語言還有很多很多,要讀懂它們并不難,那怎樣才能發現和讀懂大自然的語言呢?
(1)你從課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得、富蘭克林身上知道了什么?
哥白尼通過觀察創建了學說。
阿基米德洗澡時學會了,發現了定律。
富蘭克林在暴雨中,捕捉到了。
(2)大自然的語言與人的語言有什么不同?我們要怎樣才能讀懂呢?
(3)用“視而不見、妙不可言”各說一句話。
視而不見:
妙不可言:
[指導學生充分朗讀,這不僅有助于對內容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詩歌的語言特點,了解大自然語言的神奇,懂得只要善于觀察,開動腦筋,刻苦鉆研,就能看懂大自然的語言。]
“總結提升
1、《大自然的語言》是一首兒童詩,它告訴了我們什么?
2、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你還從生活中發現了大自然的哪些語言?
3、選擇你喜歡的一小節詩句,結合自己所了解的知識,仿寫。
4、相關課外讀物推薦。
《給星星正名》《雪朝》:這兩首詩描寫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用細致入微的目光和勇于探索的情感,來感受大自然的風采,領略大自然的奧秘。
[總結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語言特點,進行仿寫。同時,激勵孩子們從小要養成熱愛學習、善于觀察思考、刻苦鉆研的好習慣,將來才能真正讀懂那些妙不可言的大自然的語言。]
“達標檢測
一、看拼音寫詞語。
kē dǒu shān mài bān jiā
()()()
dà yàn yú lín dòu hào
()()()
二、比一比,再組詞:
吹()偏()
砍()編()
泳()監()
脈()鑒()
三、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斗轉()()妙不()()
()()不見()()大意
四、根據課文內容,連接相關知識。
白云高高飄秋天來到
螞蟻忙搬家天氣晴朗
蝌蚪水里游要下雨了
大雁往南飛春到人間
五、造句。
只要……就……:
如果……就……:
六、把下面的詞排列成一句通順的話。
1、人間春天來到已經
2、粗心大意大自然的語言人看不見的
3、大自然真的的妙不可言語言
五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其中一個多音字“為”)認識8個字,認識“米”字旁。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語言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查找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在理解課文中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及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讀中知道課文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積極性。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讀中知道課文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查找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在理解課文中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及口頭表達能力
核心問題: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語言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培養學生查找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在理解課文中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及口頭表達能力。
查閱資料:三葉蟲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板書設計:
13大自然的語言
蝌蚪圖 春天來了
魚鱗圖 一圈一歲
三葉蟲圖 汪洋一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提前在黑板上寫上“語言”
1.解決“語言”的意思
師:認識這兩個字嗎?(認識)誰來讀一讀?(生齊讀)什么意思嗎?(就是說的話)你都聽過誰說的話?(爸爸媽媽、小狗……)
2.引入課題
師:說得不錯!看看你們的眼力如何,看圖猜季節!(師出示四季的圖片生猜季節)
師:雪花紛飛,冬天到了;荷花盛開,已是夏天;落葉飄舞,那是秋天。這些都是大自然悄悄對我們說的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大自然的語言!伸出小手,認真地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師生共同板書課題后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通文識字:
師:別以為人才會說話,大自然也有語言,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有一個小朋友就去觀察了,他觀察到了什么呢?趕緊讀一讀課文吧!
1.生自由讀課文
2.生自己讀生字表和認讀字表,每個字讀兩遍。
3.字詞檢測:
(1) 讀生字卡片:搶讀--開火車讀
(2) 詞語檢測:
鑲嵌
師:什么意思呢?老師這里有一張照片,把照片放在了相框里并且
固定住了,我們就可以說:相片鑲嵌在相框里。黑板也是被固
定在了黑板槽里,我們還可以說:黑板鑲嵌在黑板槽里;看!
這里有一幅漂亮的風景畫放在了畫框里,你能像老師那樣用
“鑲嵌”來說一句話嗎?
生:一幅風景畫鑲嵌在畫框里。
師:誰還能說說?
生:一幅漂亮的風景畫鑲嵌在畫框里。
師:現在你明白“鑲嵌”的意思了嗎?
生:明白了!
山巔
師:這里有一座山,你能幫老師指一指哪里是山巔嗎?
生:指出“山顛”就是“山頂”。
師:把這兩個難讀的詞放到句子里你能讀準確嗎?(出示句子:古老的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巔。)
以為 為什么 (解決“為”的.讀音)
擴展積累,解決難點:
師:你能用不同的音再組出不同的詞嗎?
生:認為 因為
告訴
師:他們都是生字,你是怎樣記住他們的?
生:“告”上下結構,上邊一個“土”加上一個撇,下邊一個“口”。
師:沒錯!但是寫的時候上邊應該先寫什么?
生:先寫“撇”
師:對了!誰還有其他好方法嗎?
生:我把“生”去掉一橫,在下面加上一個“口”就是“告”。
師:他用的是熟字換筆畫的方法,真好!誰來記記“訴”?
生:“訴”左右結構,左邊言字旁,右邊“斤”加上一個點,合起來就是“訴”,告訴的“訴”。
師:(出示在田字格中的“告訴”)這兩個字怎么寫才更漂亮呢?誰來說給大家聽?
生:通過觀察后指導占位。
師:兩個字相比“訴”,比較難寫,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認真地寫
一寫。(師范寫生字,生書空隨寫。)
生:打開書描一個寫一個。
4.寫完的同學把字詞朋友帶到課文中再讀一讀吧!做到讀通順,邊讀邊標出小節。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1.師:如果我想請同學來分小節讀課文應該請幾個?(生:5個)我就請五個!我先請一個,剩下的我會隨事情,你們可要認真聽呦!他們讀的時候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你從中聽懂了什么大自然的語言?
2.生匯報,按照生匯報的來進入課文
(1) 第二小節
生:我讀懂了小蝌蚪像游動的逗號,告訴人們春天已經來到了人間。
① 指導朗讀
師:(出示小蝌蚪的圖片,板書:春天來了)是這樣的嗎?大家都來讀一讀第二小節吧!(生自由讀書)老師今天也把小蝌蚪帶到了課堂中,想看看嗎?(師出示課件)只可惜老師的沒有讓他們動起來,你們能做做快樂的小蝌蚪,用你的游動告訴春天來了嗎?(生作動作)快把你們快樂的心情讀出來吧!(生齊讀第二小節--展示讀--齊讀)
點評:由于課前搜集素材的時候沒能找到游動的蝌蚪,我就靈機一動讓學生做動作,沒想到這樣的設計卻使學生的積極性大為提高,清晰地體現了順學而導。
② 仿寫練習
師:除了小蝌蚪,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是告訴人們什么季節來了?你能試著像書上那樣填一填嗎?(出示句式)
你看那( )的( ),( )。
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春天已經來到人間。
師:先自己準備準備,一會兒請你來說一說。
生自由準備后發言
生1:你看那飄落的雪花,多么白多么美,這是大自然的語言,春天已經來到人間。
生2:你看那綠油油的小草,多么像綠色的地毯,這是大自然的語言,春天已經來到人間。
……
師:能發現生活中有這么多大自然的語言,了不起!誰還聽懂了書中大自然的什么語言了?
(2) 第三小節
① 理解課文
生:大魚上的鱗片有圈圈,一圈就是一歲。
師:(出示魚鱗的圖片)大家同意嗎?那么把你聽懂的大自然的語言,清楚的讀給大家聽,誰愿意來試一試?(指生朗讀)
② 考一考
師:你真的讀懂了嗎?那老師要考一考你了。(課件出示圖片)你能告訴老師這條大魚幾歲了嗎?(兩歲)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介紹:因為它的魚鱗上有兩圈。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這樣!(課件演示)這是一圈,這也是一圈,一共有兩圈,因為一圈就是一歲(板書:一圈一歲),所以這條大魚有兩歲!你真棒!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小節!
生:齊讀第三小節
師:你還讀懂了什么大自然的語言?
(3) 第四小節
生:我讀懂了在喜馬拉雅山巔發現了三葉蟲的化石,就表示那里曾經師汪洋一片。
師:(隨學生說的貼出三葉蟲的化石的土,板書:汪洋一片)你們自己再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預設:生可能會問:為什么發現了三葉蟲的化石,就表示那里曾經是汪洋一片呢?也可能問:什么是化石?為什么大海又變成喜馬拉雅山了?)
生:我讀懂了,三葉蟲鑲嵌在喜馬拉雅山顛,是大自然在告訴我們那里曾經是汪洋一片。
師:你也讀懂了,真棒!誰還有不懂的?
生:我不知道什么是“汪洋一片”?
師:誰知道?
生都默然
師:(出示大海的圖片)看,這就是“汪洋一片”!什么地方?
生:大海!
師:想一想這個詞該怎么讀呢?(指導:汪洋一片)
生讀得不夠好
師:看看屏幕,你們讀得不夠大,再讀讀!
生有語氣地讀出“汪洋一片”。
點評:這個問題是老師課前沒有預計到的,面對學生的提問,怎樣讓他們解疑?如果直接告訴學生汪洋一片就是大海,學生可能還是似懂非懂。怎么辦?我突然想到了三葉蟲資料的背景不就是一張大海的圖片嗎?何不拿來用用!沒想到圖一出學生頓時茅塞頓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師:你還有不明白的嗎?
生沒有問題
師:(面對難點沒有處理,怎么辦?教師質疑!)老師有個問題,你們能幫老師解決嗎?
生:胸有成竹地說“能”!
師:為什么在喜馬拉雅山顛看到了三葉蟲的化石就知道那里曾經是汪洋一片?
生:皺著小眉頭,歪著小腦袋不知道怎么辦。
師:老師開始和你一樣也不明白,于是老師就查找了一些資料,仔細讀過之后我就明白了,我相信只要你們自己認真讀一讀也可以明白的。(師課件出示)生讀后自己解釋
師:看來以后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下面誰能用讀來表示你讀懂了什么?
兩個學生讀
(如果生在匯報時打亂了順序,要回歸一下課文,讓學生指導課文中的順序,并且告訴學生以后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最好按照課文的順序去讀,去理解)
(4) 第一小節和第五小節
師:(指板書小結)剛剛我們從第二至第四小節中聽懂了“蝌蚪游動起來就是大自然在告訴我們春天來了;魚鱗上的圈圈能告訴我們一圈就是一歲;古老的三葉蟲化石告訴我們那里曾經是汪洋一片”,那第一小節和第五小節是告訴我們什么呢?自己讀一讀,看一看你讀懂了什么呢?
生:我讀懂了大自然的語言到處都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
生:我讀懂了不是只有人才會說話,大自然也有語言。
師:這些就是大自然的語言,讓我們一起來完整地聆聽一下大自然的語言吧!
(5) 回歸全文
全班一起讀第一和第五小節,指生讀2 、3、4小節。
四、延伸擴展,豐富積累:
師:不愛學習的人總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你們是粗心大意的人嗎?(生:不是)相信你也能發現大自然的語言,能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大自然還有那些神奇的語言嗎?(出示句式)
課件出示:落葉紛飛告訴人們 。
告訴人們要下雨了。
告訴人們 。
生:落葉紛飛告訴我們秋天來了。
生:落葉紛飛告訴我們小燕子要到南方去了。
生:螞蟻搬家告訴人們要下雨了。
生:龜背上的紋紋告訴人們他有幾歲了。
【五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03-14
大自然的語言的教案01-12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17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02-13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2-01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06-12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1-02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02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01-02
小學語文上冊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