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優秀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陳情表》優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陳情表》優秀教案 1
【教學目標】
1、從了解李密所處的時代入手,理解他為什麼向晉武帝陳情,“乞愿終養”、“辭不赴命”。
2、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語和習用語。
【教學設想】
1、本文語言富于節奏和感情色彩,應讓學生熟讀并疏通文字。
2、了解這一時期特定的時代背景,幫助學生理解全文。
3、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范讀,學生散讀。
二、有關情況介紹。
1、晉武帝為何要征召李密? (晉武帝司馬炎于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晉王朝。為了穩定民情,籠絡人心,對于西蜀的名人賢達,或征召他們到洛陽供職,或任命他們留在中原的子孫做官。晉武帝下詔征李密為太子洗馬。)
2、李密為什麼要委婉陳情? (李密在西晉建立前,曾在蜀國做官。作為一個“少仕偽朝”的“亡國賤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絕,很容易使晉武帝產生疑忌,會以為李密懷念蜀漢,不滿新朝。而這是一種違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為。在逼迫甚急的情況下,李密上表陳述情由,敘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說明不能應征出仕的原因。)
三、教師指導學習課文。
1、點撥疑難字、詞。 鮮——少 廢——停止察——舉薦 除——拜授官職 矜——注重、崇尚擢——提拔 過——過分 盤桓——徘徊
2、概括每段大意,說說各段之間的聯系。
(第一段——敘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開篇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八個字概括幼年時期的不幸遭遇,落筆十分凄楚。接著寫“險釁”、“閔兇|的具體內容:“六月”喪父,“四歲”母親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然后敘述家庭的孤獨單薄,叔伯兄弟,遠近親屬,一概沒有,只有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段末點明“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暗含為了盡孝無法應詔之意。) (第二段——敘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進退兩難。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朝廷的忠,再敘述多次征召的經過,段尾以“供養無主”、“劉病日篤”來說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難全,進退兩難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孫更相為命的關系,說明自己并非欲全名節而辭不赴命。本段一開始就擺出圣朝的施政綱領:“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顧,理應留在祖母身邊,以盡孝道。又貶抑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最后申述不能奉詔就職的原由。祖母病情嚴重,生命垂危,“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這些都是實情,顯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懇請晉武帝批準終養祖母的要求。本段換一個角度陳述理由:“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一“短”一“長”的對比,說明奉養祖母不會有礙于報效朝廷。接著明確提出自己的請求,最后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誓言作結。)
3、李密陳情的目的是什麼?作者抓住什麼來打動晉武帝? (能夠為祖母盡孝,拒絕征召,又能得到晉武帝的恩準和諒解,免去疑忌和殺身之禍。作者抓住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綱領,用“孝道”打動晉武帝,使晉武帝不得不承認他善于為自己辯護,并寬容了他。)
4、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A、排偶句的運用,有不少是為了通過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的內容,來強化情意的表現。) 例:“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循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將盡忠與盡孝的矛盾強化,突出進退兩難的處境。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外無期功強勁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通過上下、左右、內外的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孤苦零丁、無依無靠的情景。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而報劉之日短。”通過時間“長”與“短”的比較,巧妙地提出了一個先盡孝后盡忠的兩全其美的辦法。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通過“生”與“死”的對舉,表明了一定要報大恩的決心。
(B.練達而概括的四字句連用,對制造情勢、渲染氣氛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詔書切峻,責臣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如星火”一連六個四字句,三層排比,短語迫促,一氣呵成,造成一個上責下催,透不過氣來的緊急氣氛。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一連四個四字句,借比喻,用夸張,將祖母劉危在旦夕的情勢形容殆盡。 積累成語: 零丁孤苦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急于星火進退狼狽 日薄西山 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氣息奄奄 更相為命 皇天后土 實所共鑒 生當隕首 死當結草
《陳情表》優秀教案 2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 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注意以下加點字的讀音和詞義: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門衰祚薄日薄西山煢煢孑立 床蓐 猥以賤微 生當隕首 責臣逋慢猶蒙矜育過蒙撥擢 寵命優渥 期功強近 終鮮兄弟 除臣洗馬劉病日篤更相為命 注意以下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猥以微賤臣具表以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 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注意以下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 二州伯牧所見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 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愿乞終養 聽 臣微志 庶劉僥幸不勝…之情臣之辛苦 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2、簡要疏通以上詞句。
3、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4、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 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熟讀第二段。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不矜名節【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寵命優渥【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 區不能廢遠。】
7、熟讀第四段。
8、解題:討論:結合上節課反復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 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 賀。那么,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注解沒有,那 是什么呢? 提示:情:
○1情況(事實);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9、完成課后練習和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背誦第三段導入。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 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 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 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 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決矛盾 先盡孝后盡忠 沐清化蒙國恩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 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 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接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 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 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
《陳情表》優秀教案 3
預習指導
獨立研讀文本《陳情表》。依據導學案要求,做好標記和勾畫。
學習目標
1、在誦讀中體會李密祖孫之間真摯深厚的感情,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美德;
2、理清課文思路,學習本文勸說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3、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等文言現象
重點難點
1、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等文言現象
2、學習本文高超的勸說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景導學
“忠則出師,孝則陳情”,我們今天來感受一下李密的拳拳赤子孝心。
一、作者及相關知識
1、“表”:這種文體,我們在初中就接觸過,學習過《出師表》,表:古代一種文體,是古代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內容多為勸諫、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
2、作者:
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二、朗讀疏通課文,歸納知識點
1、第1段
2、第2段
3、第3段
4、第4段
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文章脈絡。
探究案
學習目標
1、掌握文章的藝術手法。
2、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重點難點
1、學習文中設事明理的寫法,注意以傳記的方式說理、用類比說理、用鮮明對比說理的特點。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義。
情景導學
結合現實,談談本文的現實意義。以小組為單位,大家交流探討。
學習活動
一、深入學習理解《陳情表》
1,請用文中語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陳情?
2,請用文中語言回答,李密所陳何情?想達到什么目的?
3、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4、題目中的“情”字有幾層含義?
5、討論: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陳情表》優秀教案 4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讀方法設計: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宜采取多種方法反復誦讀;對難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學習策略,提供相關研究資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自學和討論中獲取新知。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系統
教學時數:
3課時
課前預習:
1、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初步了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溫習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體會燭之武、鄒忌、觸龍的勸說技巧,并和同學討論李密陳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投影《出師表—李密》,學生會以為老師錯了,教師解釋)《出師表》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一表真名世”,初中學過的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的確是名世、傳世之作。(屏幕隱去“出師”二字,僅留“表”字)“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投影顯示“陳情”二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后大屏幕顯示易讀錯字音。
終鮮(xi僴)兄弟期功強(qi僴g)近常在床蓐(r?/font>)猥(w噄)以微賤豈敢盤桓(hu俷)庶劉僥(ji僶)幸
2、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
學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引同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1、齊讀第一段。
2、由一組學生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并連同詞義大聲讀出。
3、教師和兩名學生共同口譯本段文字。
4、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學生回答:總攝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師提供參考答案,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5、學生對照投影試背第一段。
四、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托辭呢?這個問題對于李密來說至關重要,這關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積累古漢語語詞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鑒賞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教師背誦第一段前兩句,引導學生齊誦全段。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于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征召你
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征,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說?”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1、學生齊讀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回答,教師分條投影)
3、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
4、情以動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頓,待學生說出“曉之以理”后)“喻之以
孝道之大義”,(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學們針對我提出的幾個問題研究、討論并作出解答。(投影問題,逐條解決)
1)默讀并口頭通譯第三段;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里?(區區不能廢遠)
4)“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內容?(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5)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教師范讀第四段。
6、教師串講:(可以參照教學用書中黃岳洲先生的賞析文字,主要是給學生提供鑒賞的范例)
7、經過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學生閱讀課后練習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
五、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分析藝術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于事;(從本文的實際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達的幾種情感<孝順之情,不滿之情,恭敬之情>,體會抒情和敘事的結合:“情為文之經,事為文之緯”)
2、文脈暢達,照應聯通;(本文前后照應的句子很多,教師可舉出若干例,讓學生回答)
3、駢散結合,音韻和諧;(簡介駢體文特點)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可聯系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三、總結本課古漢語語詞、文化知識:
1、一詞多義:(略)
2、古今異義:至于,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通假現象:閔,零丁,蓐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修辭方式:比喻,婉曲,對偶
6、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四、口語訓練:學生設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學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辭技巧。(例如:一學生家長因家庭經濟拮據,
讓成績較好的兒子退學,親人勸說無效。假設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勸說,怎樣說服家長?)
五、討論:
結合課后練習五,談談對傳統孝道的看法。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往正確的立場、觀點深入探討。
六、結束本文學習。
附:
1、談談孝道
作者:任繼愈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卻不是圣人想出來的。它是中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中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并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持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程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御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得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則是“孝”。相傳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領袖。國家組織被看作氏族組織的擴大。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準則。后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思想體系。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意義的孝,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幾千年來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于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當然也不是天經地義,永恒不變的。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農,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古代職業世襲,有“三年無改于父之道”的訓條。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內,子女對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與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義務,所以“天下無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慮子女雙方的感情因素,只憑父母之命即可組成婚配。
進入現代社會,中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雙方的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把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地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治亂,更關系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晉對李陳情李對晉
察臣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舉臣
拜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除臣
責臣劉病日篤
告訴不許進退兩難
催臣
《陳情表》優秀教案 5
學習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見、奪、嬰、逮、矜、聽、拜、除”等重點詞語的意義。
2、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熟背全文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知識鏈接
1、解說文體:陳,陳述。表,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本文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
2、、背景資料:司馬氏集團通過陰謀和屠殺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為了鞏固統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為了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賢到朝中做官。以文學見稱,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然被列為籠絡的對象。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于準如所請。
3、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給下列加點的.詞語注音:
臣以險釁(xìn)()憫(mǐn)()臣孤弱夙遭閔(mǐn)()兇終鮮(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猥(wěi)()以微賤責臣逋(bū)()慢猶蒙衿(jīn)()育寵命優渥(wò)()豈敢盤桓(huán)()有所希冀(jì)()日薄(bo)()西山除臣洗(xǐan)()馬逮(dai)()奉圣朝
過蒙拔擢(zhuó)()門衰祚(zuò)()薄
2、解釋加點字詞:
(1)門衰祚薄((zuò):福分)
(2)煢煢孑立(孤單的樣子;孑:孤單)
(3)形影相吊(安慰)
(4)終鮮兄弟(少,這里指“無”的意思)
(5)夙嬰疾病(纏繞)
(6)猥以微賤(自謙之詞,猶“鄙”)
(7)責臣逋慢(逃脫;慢:怠慢,輕慢。)
(8)猶蒙矜育(憐惜)
(9)劉病日篤(病重,沉重)
(10)尋蒙國恩(不久)
(11)逮奉圣朝(及,到)
(12)日薄西山(迫近)
(13)寵命優渥(優厚)
(14)不矜名節(看重自夸)
(15)聽臣微志(準許、成全)
(16)豈敢盤桓(徘徊、逗留。)
(17).沐浴清化(蒙受潤澤)
3、翻譯下列各句,并解釋畫橫線的詞語。(課文練習二)
(1)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3)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4)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5)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6)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7)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二、分析課文第一段
1、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然后口譯本段文字。
2、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不必拘泥固定答案。以下為參考答案)
總攝作用
第一:父喪母嫁;第二:多病孤苦;
第三:門衰祚薄;第四:祖母年邁多病,
三、分析課文第二段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
提示:起用——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xiǎn)馬。
詔書切峻,責臣逋(bū)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應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dǔ);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四、分析課文第三段
1、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
(1)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
(2)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五、分析第四段
討論: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賞析語言——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1、提示: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如“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2、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如“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3.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如;“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
《陳情表》練習1.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答案.1、B(B項“氣息奄奄”中“奄奄”是氣息微弱的樣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將斷氣。用于此處不合語境,應改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壽命將終,修飾“暮年”恰當。)
2.下列各句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答案.C(C項“除臣洗馬”應譯為:任命我為太子洗馬。)
《陳情表》優秀教案 6
一、課文補注
李密上《陳情表》后的經歷及后人:
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臬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錢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賜、興。
賜字宗石,少能屬文,嘗為玄鳥賦,詞甚美。州辟別駕,舉秀才,未行而終。興字雋石,亦有文才,刺史羅尚辟別駕。尚為李雄所攻,使興詣鎮南將軍劉弘求救,興因愿留,為弘參軍而不還。尚白弘,弘即奪其手版而遣之。興之在弘府,弘立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興俱為之文,甚有辭理。
(節選自《晉書李密傳》中華書局出版)
二、課文賞析
感天動地赤子情
——《陳情表》分析
魏家俊
《陳情表》這篇文章一點都不講究構思,作者把自己的困苦處境不厭其煩地從幼年的生活經歷說起,而把要說的真正的意思,也就是“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這句請求的話,放到文章的最后,完全是平鋪直敘。但是,這里卻表現出作者寫作時頗費思忖。他需要在這篇上奏給新王朝的皇帝的表文中,委婉地推辭皇帝的征聘,這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忠和孝的關系;二是情和理的關系,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請求站得住腳。
首先看忠和孝的關系。中國有句古語,叫“忠孝不能兩全”,對李密來說,這句話還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他要用對祖母的孝,來掩飾對已經被晉王朝滅亡了的蜀國的“忠”和不能去為這個被視為篡奪了正統王位的晉王朝盡“忠”,所以,作者就要把自己需要盡孝的理由說得非常充分,不能引起新王朝的皇帝的反感。因此,貫穿全文的就是一個理由:祖母年老多病,無人照料,自己盡孝就是無可置疑的了。這樣,從第一段的“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到第二段里的“劉病日篤”,再到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和第四段的“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主線分明,一氣貫穿,而且經過這樣的反復強調,也讓人覺得情真意切,容易贏得皇帝的同情。
其次,是情和理的關系。在這篇文章里,說理不是主要的內容,因為只有把感情表達得充分了,才能讓皇帝由情的感動而產生對理的接受。而文章里要說的“理”,無非就是那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由于有了前面對祖母年老體弱的描述,使人已經對作者的困境有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這里的“理”也就很自然地可以接受了。所以,我們可以說,這篇文章為以情說理、融理于情、情動理明的寫作方法提供了十分成功的樣本。
(選自《名作欣賞》XX.8)
三、詩文薦讀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待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如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幼而孤,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
(選自歐陽修《瀧岡阡表》)
閱讀提示:本文作者生動地寫出了自己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依靠母親辛勤撫育,以及父親為官處世,正直忠厚、表里如一的態度,并真切地表達了作者為官做宰能堅持操守,不茍合于世,完全有賴于父親的遺訓和母親的教誨。文章不事藻飾,感情真摯纏綿、催人淚下。
四、鑒賞方略
戲劇的閱讀與鑒賞之九:話劇與戲曲
話劇在歐美各國統稱為戲劇,傳入我國后,為了同我國傳統的表演藝術——戲曲進行區別,特稱之為話劇,話劇是說話的藝術,以說話和動作為主要表演手段,和我國傳統戲曲有異也有同。
首先,從它們的發展來看,兩者既相似,又有著不同,西方戲劇的淵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偉大的希臘人民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戲劇藝術,并且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戲劇詩人和戲劇理論家,它同樣也來源于民間,來源于勞動,和古老的宗教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雖然它的發端要比中國戲曲晚一些,但它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古希臘戲劇的形成和成熟卻要比中國古老的戲曲早約16XX年。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樣也是一步步在綜合其他藝術的特點上逐步提高和完善的,它的`成熟同樣也離不開統治者的提倡、文學作家的參與、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但西方戲劇誕生的同時,也出現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這為它的繁榮和發展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結構上,西方戲劇和中國傳統戲曲大同小異,西方戲劇一般分幕,幕中有場,中國戲曲則分為“折”和“出”。話劇有過場,戲曲有楔子,基本過程都是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不過,西方戲劇較中國戲曲簡潔明了,一般沒有前面的敷演劇情,而是直接入戲。
話劇藝術的表演重在說話和動作,以寫實為表現生活的基本手法。布景的使用力求逼真,道具也必須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生活,演員在表演時,特別注意講究說話的藝術,無論是刻畫人物,展示劇情,還是表達主題,都要靠劇中人說話來完成。所以,話劇的語言更接近于生活,而中國戲曲對于布景的設置則不作更具體的要求,常常是一桌一椅,至于各種效果的演示,則全靠演員的虛擬動作來進行。程硯秋先生曾在悶熱的夏日演出《六月雪》,朔風起時,則全身顫抖,而臉上卻不見一粒汗珠。至于人物性格的完成,主題的表達主要是通過唱詞加動作,包括虛擬、夸張的臉譜、服裝來體現。例如屋子的設置,話劇則要在舞臺上用布景做成屋子的形狀,擺上床、桌、椅等實景,而中國戲曲舞臺上則空無一物,開門、關門、躺、臥、吃、睡等都是用虛擬動作來體現。但是,話劇傳入中國后,和中國戲曲共同發展,自然也互相融合,互相促進,話劇也汲取了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些虛擬動作,來增強對人物的刻畫,中國戲曲也吸收其布景的藝術,增強了直觀性。話劇也引入了唱詞,用歌唱的形式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關漢卿》中的“雙飛蝶”。戲曲藝術也吸收其說話藝術,對道白進行了藝術加工,使其更接近于生活,尤其是現代戲,則不再使標志性的化妝和臉譜、固定的服裝來夸張人物的性格,更進一步地貼近生活。
總之,隨著中外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兩者將會取長補短、互相吸收、加強融合,為戲劇藝術的進一步發展、繁榮進行共同的努力。
《陳情表》優秀教案 7
一、課文悟讀
本文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中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真摯地表達了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感情,詳盡婉轉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既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文章將訴情之語與陳理之言交融一體,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本文交錯出現了幾種感情:處境狼狽的憂懼之情,對晉武帝催逼就任的不滿之情,對祖母的孝順之情。如奉詔,則是不顧相依為命的祖孫之情;如順私情,又陳述苦衷而不被允許。況且李密作為蜀漢舊臣,如果堅持不從新朝天子的命令,便容易被懷疑為堅守名節,蔑視當朝,恐怕要被視為心懷不滿,圖謀復辟的賊子貳臣了。因此在爽快明言之后,李密便語帶感激地表達出以“我”“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的身份,承皇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待遇,“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的憂懼之情,但理在情中。而今,九十有六的祖母“夙嬰疾病,常在床蓐”。病榻之前惟有他一人常“侍湯藥,未曾廢離”。在下文中,作者又一次對這種感情作了照應:“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此情之下,要讓李密撇開祖母遠去,實在是天理良心所不容的。作者就是這樣將感情真真切切地表露出來,在人聽來既合乎情,又達于理。文章的第4段,李密提出了解決的辦法。“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所以,“愿乞終養”。即先盡孝后盡忠,亦合情合理!晉武帝閱其表后,竟贊揚他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但停詔,而且給予優厚待遇: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從這驚人的效果中,足見這篇奏表寫得多么成功。
二、亮點探究
1、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探究學習:陳情,述說自己的心情境況。表,向皇帝上書陳述請求的一種文體。此表是西晉初晉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寫的。三國后期,魏的實權落在司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奐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馬炎代魏即帝位,改國號為晉,年號泰始。在此之前兩年,蜀漢(劉備建立的政權)已經滅亡(孫吳到公元280年才滅亡),李密的家鄉由晉統治。李密有學問,所以晉武帝想征他做官。李密原是蜀漢的舊臣,故國滅亡才三四年,難免有傷感之情,又因為司馬氏陰險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難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堅辭。《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為敏感的問題。文中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背”,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如“猥以微賤”“犬馬怖懼”“伏惟”等,以典雅謙恭的.語言,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跡。特別到結尾處,簡直是含淚哀求的語氣,并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為誓,忠愛之情溢于言表,出現在武帝面前的儼然是一個活脫脫的忠臣形象,終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2、語言駢散并用。
探究學習:借著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奏,反復地強調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往往通過內容上的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來表達情緒上的起伏變化。例如“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突出了李密無所適從的心態。又如“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通過“祖母”與“臣”的兩情依依、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3.以四字句為主,間以長短句。
探究學習:參差錯落的句式,不僅音節、語氣有緩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達情感。作者在寫到應詔與奉親的矛盾時,一連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朝廷催促甚急“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但“劉病日篤”,使他不能成行。所以,他處在“欲奉詔奔馳”和“欲茍順私情”的“進退”之間,狀況“實為狼狽”。短促的節奏,反映出異常緊張的情勢,有效地突現出從皇上到地方官征召的急切心情,又表現出李密無所適從的矛盾心理。
三、選題設計
“忠”“孝”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內涵,請同學就當今社會里如何理解“忠”和“孝”談談自己的看法。
研究方法:
(1)比較法。可將本文與《鄭伯克段于鄢》《獄中上母書》等作比較閱讀,從中揭示規律。
(2)情境探究法。可聯系具體的背景和情境進行分析。
《陳情表》優秀教案 8
【教學目標】
1、結合作者的身世及時代背景,理解本文陳情于事、以情動人、情理交融的寫作特色。
2、加深對“孝”這一中華傳統美德的認識。
3、積累文言詞語。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結合作者的身世及時代背景,理解本文陳情于事、以情動人、情理交融的寫作特色。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古代有“虞舜孝感動天”“郯子鹿乳奉親”“仲由為親負米”等故事,相傳虞舜,早年喪母,父親老實,繼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對繼母更孝敬,對弟弟更友愛,使他們受到感化。舜在歷山務農時,其孝感動天帝,使大象來替他耕田,鳥兒替他除草。堯帝知道了他的賢才,讓他做丞相,并傳位于他。舜后來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圣君。郯子,春秋郯國國君。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聽說鹿乳可以治好雙親的眼疾,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人誤認其為鹿,正要射他,他趕緊大叫,并將實情相告,獵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贈,并護送郯子出山。自古忠孝難兩全,在忠孝面前,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今天,我們來學習《陳情表》,看看李密是如何選擇的呢?
二、解題及有關情況介紹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多用于臣向君陳請謝賀。
李密,三國時曾仕蜀漢。西晉時,武帝(司馬炎)為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其中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不愿應召,但如果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必會招致殺身之禍。為了說服晉武帝,李密寫了這篇申訴自己不能應召的苦衷的表文。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父早亡,母改嫁,自己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處境,申訴暫時不能應召赴任的苦衷。敘述委婉,辭意懇切,語言簡潔生動,極富表現力與感染力。相傳晉武帝看后很受感動,不但停召李密,還賞他奴婢二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
三、初讀課文,正音
學生讀課文,正音。
夙遭閔兇(sù mǐn)祚薄(zuò)期功強近之親(jī qiǎng)終鮮兄弟(xiǎn)
煢煢孑立(qióng jié)床蓐(rù)供養(gōng)猥(wěi)隕首(yǔn)逋慢(bū)日
篤(dǔ)矜育(jīn)拔擢(zhuó)優渥(wò)日薄西山(bó)更相為命(gēng)
十有四(yòu)不勝犬馬怖懼之情(shēng)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讀。
4、指名朗讀。
四、梳理文言知識,分析并理解課文
1、第1段:
(1)齊讀。
(2)閱讀理解文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現他與祖母相依為命的`處境的。
提示:自己幼年喪父,失母,體弱多病,全靠祖母撫養成人;成年后家門衰微,缺親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奉養。
2、第2段:
(1)朗讀。
(2)閱讀理解文段,概括本段內容。
提示:朝廷對自己優禮有加,而自己應召與奉親處境兩難。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三、練習四。
2、背誦第1、2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抽查背誦,齊背。
二、分析與理解課文。
1、第3段:
(1)朗讀。
(2)閱讀理解文段。思考本文是從什么角度陳述不能奉詔的理由的。
提示:“圣朝以孝治天下”——治國綱領,自己不能奉詔合理;祖母危在旦夕,不能離開自己,自己不能奉詔合情。不奉詔不是“矜名節”“有所希冀”。
2、第4段:
(1)朗讀。
(2)閱讀理解文段,思考作者陳情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愿乞終養”,先盡孝后盡忠。
三、理解本文訴情與陳理交融為一體的特色。
陳情于事、感情真摯是本文最突出的特點。為何會有如此“悲惻動人”的效果?
1、內容:
李密深知,要使晉武帝相信自己,必須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所以文章緊緊圍繞著“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這句話來寫。首段從幼年坎坷遭遇寫起,把對方帶入悲愴酸楚的氣氛中,以激起人人皆有的惻隱之心。第2段寫朝廷屢次征召催逼,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表現感恩戴德的敬意,以及“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這種誠惶誠恐、圣恩難報之情,顯然會極大滿足皇帝的虛榮心和權力欲。先寫恩,再寫自己的難處,比直陳委曲更能打動“圣心”;“供養無主”和“劉病日篤”與上一段呼應,使悲惻之意、至孝之情與“實為狼狽”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收到悲惻動人的效果。第3、4段強調祖母“九十有六”,已是“日薄西山”,將不久于人世,令人為之動容。
2、語言
明顯地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排比、對偶句式形成整齊而和諧的節奏,以四字句為主,間以長短句。參差錯落的句式,不僅使音節、語氣有緩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達情感。
四、處理課后練習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第3、4段。
2、結合材料及現實,談談自己對“孝”這個問題的看法。(500字左右)
補充材料: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世之孝也。(《孝經士章第五》)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孝經紀孝行章第十》)
《陳情表》優秀教案 9
設計背景:
在前面分析理解的基礎上,本節課試圖通過教學,喚起學生對親情的感受,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挖掘到文字背后的淚水。整節課以孝穿情,真正使學生走進了文本,用心靈觸摸了文學形象。
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經過初中三年和高中一年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閱讀能力。文言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對文意和詞句的理解并不是太困難。在疏通課文語句的過程中,主要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以誦讀、點撥為主,培養文言文閱讀、翻譯的能力,背誦全文。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構思藝術;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文章真摯樸實的感情色彩,正確理解“孝”的含義;
學習重點、難點
講解表達作者苦情、親情、忠情的語句;討論作者說理周密,表達感情淋漓盡致委婉陳情的方法步驟。
教學方法:注重誦讀,點撥引導,討論分析,PPT展示
設計目的: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案例過程:
教師導入:今天,我們在上節課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分析李密的《陳情表》。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第二段的“喻之以孝道之大義”。那么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我們來看文章。
文本研習,探究問題
探究一:晉武帝看到文章這里,應該能有點被這份苦情、孝情、忠情打動了,但是,李密此時并沒有直接提出“終養祖母”的請求,為什么呢?
朗讀并口頭通譯第三段。
學生:時候還不到,時機還不成熟。
教師:因為啊,李密知道,如果馬上提出要求,憑他蜀漢舊臣的特殊身份,晉武帝一句話就可以把他駁得啞口無言。下面我們就假設一下,你們就是晉武帝,李密說我和祖母都挺苦的,我現在要奉養祖母以盡孝心,所以我不能出去做官,你們會怎么說?
學生:……
教師:晉武帝可能會說,既然你要奉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時你又出來做官呢?其實大家一下子就能想到,這也就說明這個問題是很明顯的,李密之前多次“辭不就職”“辭不赴任”,晉武帝產生猜疑之心這很正常。古人講,一臣不事二主,如果李密不出來做官,就有不事二主的嫌疑,不事二主就意味著對晉武帝不滿,這就極其危險了。李密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下面他必須去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打消晉武帝的疑慮,表明自己的忠心。他是怎么說的?那么,哪些句子體現了這一點呢?
學生:“臣少仕偽朝,歷職朗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實際上說了這么多,李密的中心意思他想說明什么?誰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生:……
教師:中心意思就是想說:自己現在不出仕做官,絕不是要保守什么名節,唯一的原因就是祖母年紀大了,已經氣息奄奄,朝不慮夕了。況且我對新朝給我的恩遇,充滿了感激,我一個亡國賤俘,怎么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你想,聽了這樣的表白,感激之詞,晉武帝還會有疑慮嗎?
學生:(沒有)甚至還有可能龍顏大悅呢。
我們再看這一段的第一句,李密還提到了“圣朝以孝治天下”這一晉朝的治國綱領,這又有什么作用?
(生:……)
本段小結:為自己孝敬祖母不能立即赴任,找到了理論依據,將自己的行為納入到晉武帝的治國體系中,使之產生認同感。就是說,我李密盡孝心,順應當時潮流,符合晉國的國策,雖是個人私事,但也是忠于晉武帝的表現。
探究二:李密是怎樣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的?
現在,大家按屏幕提示來讀第四段,字詞下有劃線的表示重讀。
(PPT顯示):(全班齊讀)
教師:同學們讀出了文章的感情,讀得很感人。可以聽得出,同學們的領悟能力很強,有很高的誦讀能力和水平。
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學生1: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孝后盡忠。
學生2: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
學生3:目的是愿乞終老。
教師進一步引導:在這樣一個左右為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那么,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學生1:祖母九十六歲了,活不了多久了。
學生2:祖母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學生3: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
學生4:先養祖母,然后再去就職。
本段小結:很好,同學們回答非常正確。如果李密不出來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著對晉武帝不滿,這就極其危險了。李密很巧妙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即先盡孝,后盡忠。等我把祖母劉養老送終之后,再向您盡忠,合情合理,這樣晉武帝也就無話可說了。
(ppt顯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孝后盡忠。
課后作業:背誦全文
教學反思:
我在教案設計時,緊緊結合課文內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朗讀背誦突出外,對古文言知識的檢查落實稍感不足。另外,古文背誦對學生來說是難點,學生都有畏難情緒。我發現解決的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進,通過默寫檢查落實;二教師示范背誦能消除學生背誦的畏難情緒。
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調動學生興趣時,盡可能地采用多種方法,尊重他們想法,指導他們活動,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陳情表》優秀教案 10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傳誦千古、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情理兼備、誠款感人;緣情揮灑、流暢自然。在設計時我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作者融于字里行間的心緒、感受、愿望等。本文說理邏輯性很強,可通過理清文章的思路來進行體會,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對于難以理解的段落,展開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取新知。同時,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口語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深入體會文章婉轉的陳情技巧,感受作品濃濃的親情。
二、教學重點:
掌握重要的古漢語基礎知識。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兩難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四、教學時數:
3課時
五、課前預習:
1、通讀全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掌握文中重要語句的意義和用法。
2、初步了解文中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基礎知識,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700百年以前的魏晉時局動蕩不定。魏滅蜀國之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亡。晉武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召漢蜀舊臣。西蜀名士李密走進了他的視野。一面是至高無上、不容推脫的皇帝,一面是年邁多病至親至愛的祖母,在這人生的關鍵時刻,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呢?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歷史的風云回到晉朝,走進李密和他的.《陳情表》。(板書)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找兩位同學分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句讀、讀出感情)讀后糾正易讀錯字音并標示于黑板上。
2、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自行圈點加注。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加點的實詞:
慈父見背夙遭閔兇門衰祚薄形影相吊晚有兒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聞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猶蒙矜育不矜名節愿乞終養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臣之辛苦
(2)加點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猥以微賤臣具表以聞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劉日薄西山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3、提問:
(1)陳情的含義?(學生回答)
[明確]陳述自己的感情,陳述事情的理由。
(2)是誰陳情?(多媒體顯示)(找一同學高聲朗讀)
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為人正直,頗有才干,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
(3)在什么背景下陳情?(多媒體顯示)
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了鞏固新政權,籠絡蜀漢舊臣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李密到洛陽任職。
(4)陳什么情?(學生思考后回答)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5)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引導學生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1、齊讀第一段。
2、對照注釋,疏通文意。
3、找兩名學生口譯本段文字。
4、(1)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學生回答)
(2)它包括了哪幾個方面?(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師提供參考答案)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學生試背第一段。
(四)結束語:
一味的訴苦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托辭呢?李密又是怎樣陳述的呢?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繼續積累古漢語基礎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
二、教學過程:
(一)檢查第一段的背誦。(找三至五位同學)
(二)導入: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上節課我們已經感受到李密祖孫間相依為命、血濃于水的親情,但是在搞政治的晉武帝眼里,會不會不堪一擊呢?
(三)分析課文:
1、學生齊讀第二段。
2、找一至位二學生疏通文意,重點詞句大聲讀出。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依據課文回答,注意抓住動詞,教師利用多媒體分條顯示)
4、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堅決態度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挖掘)
明確: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像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
1、默讀第三段,自己完成文意的疏通。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用文中的話回答)
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矜守名節。
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同學們討論并作出解答)
明確:一、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作者就利用當今人主的這種心理來做文章。消除晉武帝對自己的懷疑。
二、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僅僅是為了盡孝和報恩。
三、陳述祖母的苦情,以喚起同情。
1、教師范讀第四段。
2、找二三位同學翻譯本段文字。
3、(1)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忠孝兩全
無比懇切
“盡節”
“報養”
(2)用語有什么特點?
“愿乞”
“愿矜憫”
“聽臣微志”
(3)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四)學生試背全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容:檢查背誦;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做練習;口語訓練。
二、教學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總結本課古漢語知識、文化知識:(由學生展示成果,教師補充)
1、詞類活用:
夙遭閔兇:名詞,憂患,不幸的事察臣孝廉:動詞,作孝廉,為孝廉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動詞,遠離猥以微賤:名詞,社會地位低下之人
謹拜表以聞:使動用法,使皇上聞則劉病日篤:狀語,一天天地
2、古今異義:
例句
詞語
古義
今義
臣欲奉詔奔馳
奔馳
急速就道
(車、馬等)很快地跑
則告訴不許
告訴
申訴
(1)說給人聽,使人知道
(2)受害人向法院告發。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不行
不能走路這里指柔弱
不可以
臣之辛苦
辛苦
辛酸苦楚
身心勞苦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星火
流星的光,比喻急迫
微小的光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至于
到
表示另提一事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
長大成人
(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
3、通假現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蓐:同“褥”,草褥子
4、一詞多義:(多媒體顯示并有所擴展)(略)
5、判斷句:
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6、被動句:而劉夙嬰疾病
7、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8、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
(三)閱讀并翻譯《石奢自刎》(下發講義)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堅直廉正,無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還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王曰:“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四)口語訓練:
我們學習了李密的《陳情表》,感受到從作者筆端流淌的濃濃親情,請同學將文中第一段作者的凄慘身世用想象填補并做口頭表達,不能翻譯原文。
【《陳情表》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陳情表》教案02-26
陳情表教案05-01
陳情表教案04-25
《陳情表》優秀教案(二) 作者:小歹04-25
初中《陳情表》課文的教案05-02
陳情表的教案(精選15篇)04-16
《陳情表》教學教案及反思02-22
《陳情表》教案15篇04-02
《陳情表》備課指導教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