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時間:2024-07-11 19:15:24 思穎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精選14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精選14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1

  教學目的:

  1.進一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體會辛棄疾與蘇軾豪放詞風的異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fā)出的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實現的苦悶心情,以及對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當的憤概。

  教學重難點:

  1.朗讀文章,理解文章內容

  2.掌握用典的特色

  教學設想:

  1.注意誦讀,從自由讀到范讀,再齊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作者激憤沉郁的豪放詞風。

  2.注意比較,比較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東坡詞豪放,有鐵板銅琶之稱,看下面對聯: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問:該對聯寫的是誰?寫了哪兩方面的內容?

  ------辛詩的豪放風格,與東坡齊名;

  對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誠;

  繼承蘇武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fā)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主要應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容。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杰出的愛國詩人,山東歷城人。其詞題材廣泛,風格以豪放為主,與蘇軾接近,世稱“蘇辛”。辛詞充滿了誓復中原的愛國思想感情著有《稼軒詞》,又名《稼軒長短句》。

  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00多人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擔任掌書記職務。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干了兩件轟動一時的事。一件是,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叛變投敵,辛棄疾親往追捕,親手斬了這個叛徒;另一件是,親率50騎兵,直逼駐有5萬大軍的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內奸張安國。渡過淮水,到達建康(南京)。辛棄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義軍已經失敗,他便留在南京。從此以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他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裝,后來才被派往江陰作簽判,幫助地方官處理政務。辛棄疾被迫退隱江西上饒,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辛棄疾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

  本詞作于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棄疾已66歲。其時宰相韓侂胄獨攬朝政,高談伐金而不作實際準備,繼續(xù)過著奢靡荒淫的生活。閑廢已久的'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這年春又受命知鎮(zhèn)江府,出防要地京口。表面看來,朝廷隊他似乎很重視,實際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戰(zhàn)派元老的招牌作號召而已。但辛棄疾仍想以自己的風燭殘年為國立功,故到任后,他積極為軍事進攻作準備,同時又對韓侂胄的輕敵冒進感到憂心忡忡。懷著這樣復雜的心情,辛棄疾登上此樓,面對著破碎的山河,感慨著歷史的興亡,憂慮著復雜的形勢,百感交集,寫下了此詞。

  三、朗讀、疏通字詞,明確韻腳:

  1.風流:

  這里指英雄遺風,即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所創(chuàng)偉績帶來的意義上的影響,所謂流風余韻。在古詩文大抵是如此意思,

  變通:“數風流人物”“千古風流人物”……

  2.“英雄難覓孫仲謀處”是倒裝;“烽火揚州路”是倒裝句。

  變通:多情應笑我獨立寒秋……

  3.氣吞萬里:豪氣簡直能吞沒萬里江山,形容氣概非凡。

  4.草草:本來是雜亂不齊的樣子,這里引申作草率馬虎。

  5.北顧:回頭向北望。

  6.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找出韻腳,并在朗讀中體會。

  --------左、住、虎、顧、路、鼓、否。

  四、賞讀

  上闋:

  1.上闋寫了哪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

  (都是能夠建立功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

  (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3.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

  (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yè),更表現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于北伐的現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4.小結:

  上闋:歌頌追慕英雄及其功勛業(yè)績,感嘆“時無英雄”。這一段借孫權和劉裕兩個歷史上英雄人物事跡隱約諷刺南宋政權的無能,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熱情。

  下闋:

  1.第一層“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倉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2.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3.“贏得”能否用“落得”來代替?

  明確:比較體會強烈的諷刺意味;“倉皇北顧”(想象這一場景),匆忙而慌張,回頭看著北方向南逃跑,突出并諷刺其可悲的結局。

  4.第二層“四十三年,……一片神鴉社鼓!”

  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籍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實。

  “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地老百姓年年在佛貍祠下迎神賽會,很是熱鬧。

  5.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6.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確: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

  7.小結:

  下闋:借劉義隆,廉頗的故事,抒發(fā)對南宋王朝的憤懣,以及自己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實現的苦悶。

  五、歸納全詩: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的苦悶;也表現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六、品味鑒賞:

  1、要求學生找出詞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懷念英雄,表現收復失地的決心

  (2)人道寄奴曾住:懷念古人,表現北伐決心

  (3)烽火揚州路,佛貍祠下:今者對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諷今,批評草率出兵

  (5)憑誰問,廉頗老矣:自我感慨,不忘為國效力

  (這些典故的使用使詩文情思雋永,含蓄深刻)

  2.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對比,并體會其作用

  (1)英雄業(yè)績與可悲現實對比:

  ------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2)劉裕“氣吞萬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

  ------提出歷史的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對比:

  ------抒發(fā)憂國傷時的感慨:

  (這些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強烈,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七、比較閱讀:

  《念奴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fā)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

  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

  主旨上均為把古喻今

  2、不同點: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

  (2)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深度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議論能上以形而上的層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zhàn)略見解,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

  (3)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事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八、拓展閱讀:

  赤壁

  杜牧

  折戟沉砂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語,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九、課外延伸:

  1.“春女思,秋士悲。”是古代文學的一大主題。

  “秋士悲”的類型有:懷才不遇、老大無成、小人排擠、不受重用、人老珠黃、壯志難酬、報國無門……。

  2.《聲聲慢》《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進一步認識婉約派和豪放派區(qū)別。

  項目分類婉約詞豪放詞

  寫作內容、對象個人身世社會風云

  敘述口吻弱女子士大夫

  關注范圍都市風情社稷抱負

  表達方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詩作視野局限(小)開闊(大)

  詩作風格委婉蘊藉剛硬強健

  詩作作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總結:

  婉約派主要詞人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他們認為“詞為艷科”,“詩莊而詞媚”,多寫情愁別緒、個人遭遇,特別講究音律格律,風格清麗婉媚。

  豪放派以蘇、辛為代表,主張“以詩為詞”、“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不肯損害意思以遷就音律,“故為豪放不羈之語”,格調高昂、取材廣泛。

  板書:

  孫權:英雄難覓

  上闋建功立業(yè)、令人仰慕

  劉裕:尋常巷陌、金戈鐵馬

  劉義隆:草草出師,倉皇北顧警告當朝詠史抒懷

  下闋烽火揚州路,神鴉社鼓憤斥偏安借古諷今

  詩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壯志未酬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2

  【課前導學】

  1、了解全詞中引用的各種典故

  2、作者的寫作背景

  3、初步感知作者寫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00多人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到了南方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棄疾64歲退隱江西鄉(xiāng)間已有十多年,被執(zhí)掌大權的韓侘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那時正處于抗戰(zhàn)前線。辛初到鎮(zhèn)江,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侘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離鎮(zhèn)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課堂講學】

  教學目標:

  1、流利朗讀全詞

  2、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整體感知,了解基本意思。

  重點難點:

  1、了解全詞中引用的各種典故

  2、作者的寫作背景

  3、初步感知作者寫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一、導入新課:

  繼承蘇軾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fā)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主要應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這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容。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三、聽朗讀、串講詞的大意。

  四、分析詞的上片:

  思考:

  1、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都是能夠建立功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3、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yè),更表現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于北伐的現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閱讀下片,分析層次。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倉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2、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3、第二層。“四十三年,……一片神鴉社鼓!”是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籍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實。“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地老百姓年年在佛貍祠下迎神賽會,很是熱鬧。

  4、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確: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

  六、歸納全詩。

  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的苦悶;也表現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七、學生齊讀全詩。

  【課堂練習、探究】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青玉案:詞牌名。花千樹:形容燈火之多,如千樹繁花齊開。寶馬雕車:指觀燈的貴族豪門的華麗車馬。鳳簫:《神仙傳》載,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簫作鳳鳴聲,引來了鳳。故稱簫為鳳簫。玉壺:比喻月亮。蛾兒雪柳:元宵節(jié)婦女頭上戴的裝飾物。闌珊:零落。

  1、這首詞主要手法是什么?

  2、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這首詞著力用反襯法。上片渲染元宵節(jié)燈火輝煌,車水馬龍,一片繁華熱鬧景象;下片開頭,又描繪觀燈女子的盛裝艷服,笑語歡快的情景。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寫的主要對象,而只是陪襯。最后點出“燈火闌珊處”的“那人”,一位憂愁、孤獨、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熱鬧非凡的場景,是襯托燈火闌珊處的冷落;那笑語歡快的一群觀燈者,是襯托“那人”的寂寞孤獨。但是,作者描寫這樣一位孤獨者,用意何在?

  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說:“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聯系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列為“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所必須經歷的第三種境界,這也說明了《元夕》詞“函蓋萬有”的`特點。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啟示。王國維就從《元夕》詞聯想到了做學問的境界,而這當然是辛棄疾所未曾料到的。況周頤在《香海棠館詞話》中說辛稼軒“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確為有見地之語。這首《青玉案·元夕》,讀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馳遐想,并從中領悟出深奧的哲理來,正說明了辛詞內容之豐厚和辛棄疾寫詞功力之精深。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響徹號角聲的軍營。軍營將士都能分到犒勞的烤牛肉,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zhàn)場上閱兵。戰(zhàn)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yè),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發(fā)人!

  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zhàn)之苦,而有沙場征戰(zhàn)的熱烈。詞中通過創(chuàng)造雄奇的意境,抒發(fā)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fā)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內容評析]滿懷家國之愁,壯志未酬的詞人在友人縱談離去之后,借酒澆愁愁更愁,他撥亮油燈,抽出寶劍,醉眼朦朧中,恍惚回到當年戰(zhàn)斗的情境。嘹亮的號角吹遍了「連營」,廣闊的土地上,戰(zhàn)士們正在分食大塊的烤肉。此時鼓瑟齊鳴,反映邊塞生活的軍樂雄壯震天。原來戰(zhàn)士們正在沙場點兵!在詞人的筆下,看似信手拈來的點兵場面,火熱的戰(zhàn)斗激情卻自然噴涌而出。一個「連」字,透出聲勢之豪壯,軍容之整肅。「八百里」、「五十弦」佳對天成,與「吹角連營」相輔相成,營造了雄渾闊大的意境。

  下片以兩個特寫鏡頭開始:駿馬飛快,箭如霹靂,驚心動魄。馬與箭兩個具典型意義的事物,以色彩鮮明的詞語,寫得歷歷如畫。這一切都是為了「了卻」洗雪國恥,恢復中原的「天下事」,是為了施展雄才大略,贏得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的「生前身后名」!讀到此,有聲有色,酣暢淋漓的點兵場面,斬將擎旗的英雄戰(zhàn)士,「了卻君王天下事」的赤膽忠心,無一不躍然紙上,然而一個陡轉——「可憐白發(fā)生」!一下從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現實的深淵。全詞至此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思緒。

  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結構上也不同于一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沉郁頓挫」的典型之作。

  辛棄疾的這首投贈之作自稱“壯詞”,全篇以“壯”語貫穿始終。作者根據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戰(zhàn)斗經歷和他矢志恢復中原的理想,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在詞里描繪了一個幻想中雄壯兵營生活畫面。首句“醉里挑燈看劍”形象地顯示出殺敵的壯志。“夢回”以后,寫綿延的兵營中響起了號角聲,軍樂聲、戰(zhàn)旗飄揚,兵士飽餐,這一切有聲有色地描繪了沙場點兵的壯盛軍容。下片“馬作的盧飛快”兩句寫自己希望能夠馳騁沙場,沖鋒陷陣。想象著實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壯志。然而現實卻是“可憐白發(fā)生”,為壯志難酬表示極大的憤慨。前九句寫得酣暢淋漓,反襯了這一句的分量,正是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詞。

  2、完成練習。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文本研習,使學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義和表達上的作用。

  2、進行誦讀,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fā)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對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昏聵無能的憤概。

  3、通過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比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豪放詞的特點。

  重點難點

  1、探討用典的意義。

  2、指導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詞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詞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簡介作者、辛詞: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宋代歷城(現在山東濟南)人。一生都在進行抗金御敵,統(tǒng)一中原的斗爭。他與蘇軾同為豪放派的代表,合稱“蘇辛”。辛棄疾的詞大體上可以分為抗戰(zhàn)詞、農村詞、閑適詞和愛情詞等幾類。辛棄疾的詞意境雄奇闊大,氣魄宏偉,形象生動,縱橫激昂,沉郁頓挫,豪邁非凡。著有《稼軒長短句》。辛棄疾以詞名世,其詩、文創(chuàng)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另外有奏疏《美芹十論》《九議》。

  三、寫作背景簡介:

  本詞作于1205年作者在鎮(zhèn)江知府任上。(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那時正處于抗戰(zhàn)前線。)此前,他已被閑置了近二十年,本以為終于有機會一展抱負,實現雪恥復國的愿望,辛初到鎮(zhèn)江,積極為北伐作準備,但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各人心懷鬼胎,對辛棄疾的正確主張不予采納。作者對此看在眼里,憂在心里。北固亭下臨長江天塹,拔地而起,登臨縱目,滿眼風光。作者登亭懷古,憂慮當前局勢,感慨自己到老還不能施展才略為國效力,字里行間充滿著抑郁不平的苦悶和憤慨。

  四、朗讀:

  1、教師范讀一遍。

  2、學生自由朗讀。

  五、分析理解

  1、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學生思考討論后發(fā)言:用孫權典刺南宋茍安,嘆英雄無覓。(孫權繼承了父兄的基業(yè),大破黃祖,抗衡曹(操)、劉(備),終于成就帝業(yè)。當今國事多艱,多么需要孫權這樣有作為的英雄啊!可是,眼下卻是無處尋覓。)

  名家分析:首句從時間著筆,縱觀千古,把讀者帶進悠長的歷史意境之中。詞人面對腐敗無能的南宋朝廷,發(fā)出了"英雄無覓孫仲謀"的'沉痛感嘆。次句說英雄業(yè)績及其流風余韻也都隨著自然和人世的風風雨雨而消失,更添詞人之感慨!

  2、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學生思考討論后發(fā)言:用劉裕典向往英雄業(yè)績,表達抗金決心。(劉裕小字寄奴,是南朝宋代的開國皇帝,他在京口起事,取代了東晉政權,后又興師北伐,先后滅掉了南燕和后秦,光復洛陽、長安等地,顯赫一時。回想劉裕當年金戈鐵馬,馳騁中原,所向披靡,真是氣吞山河,勢猛如虎!當年劉裕就是在京口起事而成大業(yè),現在自己正好也在京口鎮(zhèn)守,天時地利,皆為我備,揮師北伐,光復中原,正當其時,但現實與愿望卻相距甚遠。)

  名家分析:此六句回顧南朝劉裕。贊揚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北伐成就和橫掃千軍的英雄氣概。抒發(fā)了詞人對抗金北伐、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的向往,以及對英雄事業(yè)后繼無人,英雄人物身后蕭條的深深嘆惋。

  小結:上闋懷念孫權劉裕,嘆英雄無覓。往英雄業(yè)績,抗金決心。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學生思考討論后發(fā)言:用劉義隆典以史為鑒告誡韓佗胄。

  名家分析:此三句詞人總結了歷史上輕敵誤國的教訓,用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倉促北伐、一敗涂地的史實,告誡韓胄不可草率用兵,反映了詞人正確的戰(zhàn)略思想。(后韓果兵敗被誅)

  4、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學生思考討論后發(fā)言:憶烽火歲月用佛貍祠典抒身世之慨嘆朝廷無能悲百姓松懈。

  名家分析:詞作由前面的懷古轉而傷今。詞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顧中原,回憶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騎渡江南來效命的往事,不勝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區(qū)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異族皇帝佛貍祠前迎神賽會,熱鬧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識模糊,更添詞人之悲嘆。

  5、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學生思考討論后發(fā)言:用廉頗典明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志,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憤。

  名家分析:借廉頗的典故,抒發(fā)了詞人老而彌堅、抗敵之志不衰的報國之情和老大無成、壯志難酬的憤慨。愛國之情,忠義之氣,溢于言表。

  小結:下闋借古諷今,表達自己不被重視,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

  六、中心主旨

  全篇借古諷今,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褒貶,表現了作者堅持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反映了他對南宋屈膝媚敵、腐敗無能的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憤恨不滿。

  七、詞作特色

  手法:大量用典,借古諷今。

  風格:豪放悲壯。

  八、據《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試分析蘇辛二詞的異同:

  相同點:

  A結構:"地點+懷古"。

  B意境:雄渾壯闊。

  C主旨:托古喻今,追慕古代英雄,抒發(fā)內心憂憤之情。

  不同點:

  A抒情蘇詞:多直抒胸臆。

  辛詞:多典故結合,蘊藏在其中。

  B風格蘇詞:開闊明朗。

  辛詞:激情憤世。

  九、作業(yè)

  背誦默寫這首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4

  學習目的:

  1、誦讀全詞,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體會辛詞用典特色;

  3、感知作者寫作此篇作品的心情,體會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難點:

  重難點:了解全詞中引用的各種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

  學習時數: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復習《念奴嬌赤壁懷古》

  檢查背誦默寫

  (2人到黑板上默寫,其他人自己默寫。隨機檢查幾人背誦。)

  二、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的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fā)的周瑜相比,東坡自然會發(fā)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三、解題,介紹作者,了解背景

  1、解題:

  永遇樂:詞牌;京口北固亭:登臨地點;懷古:詞的內容。

  2、介紹作者:

  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這首詞,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以及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請同學讀一讀: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山東歷城人。辛棄疾是名垂千古的愛國名將,他從小目睹陷區(qū)景象,立下立功報國、恢復失地的大志。21歲時,他就組織義軍,曾率50余眾踏入金營,活抓叛徒。由于他堅持抗金救國主張,遭到朝中投降派的迫害,多次被貶,一生不得志,于68歲時逝于江西。

  3、了解背景:

  寫這首詞的時候辛棄疾已經六十五歲了,辛棄疾從42歲到60歲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來被當時執(zhí)掌大權的韓侂tuō胄zhòu起用,任浙江東路安撫史,翌年改任鎮(zhèn)江知府。1204年韓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鎮(zhèn)江瀕臨抗戰(zhàn)前線,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棄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一面派遣人到金國偵察形勢虛實,一面準備招募沿邊士兵訓練。這時離他渡江南歸已四十三年了,當他北望揚州,想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時期的戰(zhàn)斗生活時,寫下了一首生氣勃勃的《永遇樂》詞。

  四、朗讀課文、正音正句。

  (當時韓侂胄當權,他想對金用兵來提高自己的威望,并不是像辛棄疾一樣致力于收復,所以并不積極備戰(zhàn),辛棄疾認為伐金一定要充分準備,不能草率從事,否則會重蹈覆轍,使北伐陷于失敗。在這種情況下,辛棄疾登臨北固亭,覽景抒懷,寫成了這首千古名篇。)

  1、學生自由朗讀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下這首詞,注意:

  讀準確文中詞語的音,初步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懷。﹙學生朗讀全詞,教師巡視指導﹚)

  2、點名學生朗讀。

  (這是一首豪放詞,應該讀得慷慨激昂一些。結合時代背景,本詞又充滿了悲壯、悲憤。)

  3、學生齊讀

  五、研習課文,品味用典。

  此情此景之下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情感的?

  用典。

  (介紹用典的概念和特點。用典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借古人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

  方法:1、弄清典故的意思(沒學過的會有注釋。)

  2、理解用典的意圖。(表達作者的情感))

  (一)研習上闋:

  1、師讀上片,指名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上闋四句話的意思。然后提問:

  詩人登亭遠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千古江山、舞榭歌臺;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2、上片寫了孫權和劉裕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

  明確:孫權、劉裕。孫權是三國時吳國的皇帝,他在京口建立的吳國的首都,并且能夠打垮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wèi)了國家。辛棄疾懷古,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孫權。“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從孫權到辛棄疾已有千年,當年孫權的風流余韻已蕩然無存。江山本應代有英雄出,但是現在卻沒有孫權這樣的英雄了。

  “斜陽草樹……曾住”劉裕生于尋常百姓人家,出生低微,但并不妨礙他建功立業(yè),一句“想當年”,劉裕率領兵強馬壯的軍隊,馳騁中原,何等豪邁氣概。作者借此隱約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心情。

  共同點———他們都是能夠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業(yè)績都在京口起步。

  3、找出最能表現作者對孫權和劉裕充滿情感的詞語、句子,并說說作者對他們充滿什么感情?寄托了怎樣的情懷?

  明確:“覓”、“英雄”、“風流”、“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等詞語、句子準確地表現了作者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與向往。

  釋詞:風流:才略建樹、英雄遺風。

  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昏庸無能,屈辱求和。

  4、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

  明確: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yè),更表現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于北伐的現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5.兩位同樣是帝王,而南宋王朝怎么樣呢?請同學們想想用這二個人的典故,還蘊含了什么意思?

  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置千百萬中原百姓“遺民淚落胡塵里,遙望南師又一年”的痛苦現實于不顧,依舊飲酒作樂,天天歌舞,夜夜笙歌:當時一個叫林升的詩人寫了一首《題臨安邸》諷刺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已經國破家亡了,他們竟不思復國還鄉(xiāng),仍沉迷于聲色犬馬,醉心于燈紅酒綠,早已忘記了國恨家仇,哪里能與建功立業(yè)的孫權、劉裕相比!———諷刺宋室昏聵。

  6、上片小結:借孫權和劉裕兩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跡,隱約諷刺南宋政權的昏庸無能,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愛國情懷。

  7、同學可能會忘記還有一典故。“斜陽草樹,尋常巷陌”語出于哪里?有何作用?

  明確:出自劉禹錫的《烏衣巷》

  作用:當時的英雄的住處,現在是平常的街道,寫出了蕭條凄涼,諷刺南宋當局的無能。

  8.學生齊讀上片(指導背誦,抓住“千、舞、斜、想”四字。)

  (二)研習下闋:

  1、學生自讀下闋,找出詞中用典的地方,并思考其作用。

  同學交流、討論后回答。

  2、分析研究用劉義隆典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①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說說這個典故。

  釋詞:北顧:回頭北望(追兵)。

  ②為什么會想到劉義隆這個典故?(結合韓草率冒進的背景理解)

  ——以史為鑒,告誡韓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體現自己正確的抗金作戰(zhàn)思想。

  3、分析研討用佛貍祠典故。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①寫的是什么?

  釋詞:可堪:那堪、怎堪。

  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

  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猶記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籍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而“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實。

  “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地老百姓年年在佛貍祠下迎神賽會,很是熱鬧。

  ②看到佛貍祠的'一幕景象,作者當時是什么心情?

  大家都已經不記得當年的恥辱了,就連四十三年前的悲慘景象也已經忘卻了。百姓們不知道當年的歷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鴉社鼓的景象。——商女不知亡國恨!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老百姓就可能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朝廷不圖恢復中原的憤懣。正是:嘆朝廷無能,悲百姓松懈!

  4、分析研討用廉頗典。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朝廷無能,百姓松懈,自己一腔熱血卻又連遭貶謫,此時此刻站在北固亭的作者想到了誰?

  廉頗。

  師補充典故:廉頗是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國去。后來秦國攻打趙國,趙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還能不能替趙國出力。廉頗本來也很想被趙王召見,效命疆場,擊破強秦,使趙國強盛起來。他在趙國使者面前“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但結果趙使還報趙王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一飯三遺矢)。于是趙王以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明確:以廉頗自比,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

  (2)、有人說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滿腔豪情,也有人說是悲情怨語,說說你的理解。

  明確:詞人以廉頗自比,既有渴求他人來問,洋溢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沒人來問,空有滿腔愛國豪情,卻連遭貶斥,壯志難酬的悲憤。他是一位愛國者,但是,報國無門;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卻無用武之地!同學們能夠理解他的辛酸、他的悲憤嗎?

  他的悲憤其實是那個時代的悲憤,前有精忠報國之岳飛被以“莫須有”罪名害死,徒留“靖康恥,猶未雪”的千古遺恨,后有愛國詞人陸游臨終還留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遺言,可嘆我們這位愛國詞人辛棄疾在寫作本詞的兩年后,臨終前連呼兩聲“殺賊”才含憤死去,!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志,抒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憤!

  5、下片小結:下片用劉義隆、佛貍祠、廉頗的典故,繼續(xù)寫自己報效祖國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悲憤情感。

  6、齊讀下闋,嘗試背誦(抓住“元、四、可、憑”四字背誦。)

  (三)、總結全詞

  這首詞運用借古諷今的手法,對孫權、劉裕的贊揚,就是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指責,慨嘆英雄難覓;對劉義隆的諷刺,就是對韓佗胄草率冒進的警告;對佛貍祠下的感嘆,就是對統(tǒng)治者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最后以廉頗自比,則是一個報國無門者、一個大英雄泣血的內心獨白!這是一首懷古之作,更是一首傷今之作!

  板書:借古諷今、懷古傷今

  (四)、朗讀全詞,完成背誦。

  (五)問題研討:

  這首詞的特點是多用典故,有人說辛棄疾的詞有“掉書袋”(掉:擺動,搖動。譏諷人愛引用古書詞句,賣弄才學。現在常常稱那些說話好引經據典、賣弄學問的人為“掉書袋”。)的毛病,你認為如何?

  1、明確用典:

  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人、古事來比喻今人、今事,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統(tǒng)稱“用典”。

  2、運用典故的作用:

  (1)、使作品簡潔含蓄,余韻盎然。(用典對語言的作用:減少語辭之繁累充實內容、美化詞句)

  (2)、與詞的思想感情緊密聯系,增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使立論有根據;方便于比況和寄意)

  3、明確:

  綜觀全詞,用典雖多,然而抒情的脈絡清晰,它所用的除了末尾廉頗一事之外,都是有關鎮(zhèn)江的史實,是“京口懷古”這個題目應有的內容,況且這些典故,都和這首詞的思想感情緊密聯系。加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諷今、抒發(fā)情懷、言簡意賅、以一當十,這正是這首詞的長處!

  六、知識拓展:

  同學們,如果我們有機會到濟南大明湖,別忘了參觀那里的辛棄疾紀念祠,到江西上饒也記得到陽原山麓,拜謁一下那里的辛棄疾墓。不論是在紀念祠,還是在墓前,人們都會看到一副有名的對聯,現在請大家看一看這副對聯,它是郭沫若題寫的,

  齊讀一下: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有沒有同學能夠說出這副對聯的大概意思?(注意:“黍”讀shǔ)

  明確:上聯說辛棄疾詞風豪放。“鐵板銅琶”一詞,本是前人評價蘇東坡詞風的話,而繼承蘇軾把詞的豪放風格發(fā)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的是辛棄疾。下聯的內涵主要是說辛的悲黍離之悲、他的愛國情懷、愛國抱負。

  板書:詞風豪放愛國情懷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很好的體現對聯所呈現的這兩點的。

  七、總結、師生同背全文。

  同學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辛棄疾借助于這首《京口北固亭懷古》,一吐胸中塊壘,以其豪放的詞風,抒寫了他的愛國情懷,可謂“句句有金石之聲”,沉郁頓挫,憂思悲壯!這首詞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是南宋這一時代的最強音,它令我們自然地想起同時代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晚年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示兒》(讓學生背誦這兩首詩),這種思想感情是中華民族的思想精華之一。用典是辛詞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這也表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

  讓我們一起背誦全文,把我們的愛國熱情熔鑄到詞的背誦中,放開胸襟,讀出豪放之氣,讀出愛國激情!(師生同背全詞結束)

  八、布置作業(yè)

  1、默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結合對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學習,進一步感受豪放派詞風。

  附:板書設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南宋辛棄疾

  孫權、劉裕——向往、期望、譏刺

  借古抒懷劉義隆——告誡、主張詞風豪放

  用典言志佛貍祠——悲哀、憂慮、不滿愛國情懷

  廉頗——壯志、難酬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5

  【設計思想】

  “詠史懷古”向來是遷客騷人、仁人志士借以抒懷的范式。或托古諷今,或嘆逝傷今,或以感懷身世抒寫幽思,或以憑吊先賢激勵后進,或以關注現實達成勸誡。或兼有其類不能自已……但無論哪一種“詠懷”,都是一種“憑欄易生追昔夢,回首難掩撫今情”的形之于外,都有著對人生、歷史或現實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追索,這些體驗和思考仍有后學者玩味和內化的價值。

  “用典”幾乎是懷古之作的不二法門。作品中的“典”承載了豐富的感性和理性意義,“用典”,不僅能凸顯而且能有效地推進和發(fā)散作者的體驗和思考。分析作品“用典”,對深入領會懷古之作的表現手法和準確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著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借助涵泳詞意,內化作者用世報國情懷,強化學習者責任意識。

  2.依托作品中“用典”與“表情達意”間的關系,窺見《京口北固亭懷古》豪放詞風一斑。

  【教學方法】

  預習中成誦,討論中探究,感悟中生成。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懷”,指心有所感;“古”,指眼前能觸動情懷機關的古跡和與古跡、情懷密切相關的古人古事;“懷古”,即因古而生懷,寄情懷于古。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唱道:“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可見,“懷古”實在是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

  二、析詞作用典

  結合課前預習,背誦全詞。

  1.從全詞看,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什么?

  “典故”是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辭源》);結合文本注解思考。上片先后有:

  ①三國時,孫權曾在京El建都,并擊敗北方曹操的軍隊;

  ②南朝宋武帝劉裕曾在京口起事,大舉北伐,恢復中原并建立政權。

  下片先后有:

  ③劉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想以北伐建功立業(yè)但因草率而致兵敗;

  ④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在狼居胥山舉行封山大禮而還;

  ⑤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追擊劉義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宮;

  ⑥戰(zhàn)國時,趙國良將廉頗雖老思用。

  2.結合詞題看,作者為什么會想到這六個典故?

  明確:成詞背景與典故的聯系,為后面分析打基礎。

  與“此時此地”有關。南宋政權偏安一隅。但主戰(zhàn)派一直將“王師北定中原”當做目標.京口作為抗金前線與金人劫掠后的揚州隔江相望。典故①②⑤在空間上與作者此時立足的京(鎮(zhèn)江)直接有關。

  與“此時此地的作者”有關。此時,作者率眾南歸已經三十二年,被投降派排擠而被迫退居江西鄉(xiāng)間也已有十多年,但他從未放棄收復失地的愿望;此地,作者此前在瀕臨抗金前線的鎮(zhèn)江任知府,因力促充分準備和得當用人而遭當權者疑忌以致降職,為恢復大業(yè)一展才略的愿望再次落空。此時此地的作者空懷卻又不愿空懷一腔忠貞,報國無門卻又不甘心報國無門。典故③④⑥所及人物及其境遇與作者此時的情感和抱負直接有關。

  正因為以上兩個“有關”。內心沉郁卻又壯懷激烈的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這六個典故。

  3.結合全詞看,這些典故有哪些特點?

  ①典故多。全詞雙調104字,上片兩處用典,下片四處用典。

  ②內容有側重。上片典故所及側重“人”——曾在京口。建功立業(yè)的歷史人物;下片典故所及側重“事”——與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有關的歷史事件。

  ③感情有側重。上片典故側重體現出感慨、深沉的情感;下片典故側重體現了暗諷、慷慨和悲憤的情結。

  ④典故有對比。成就“風流”的人事和“倉皇北顧”的人事對比,歷史上“舞榭歌臺”的太平景象與佛貍祠如今異族統(tǒng)治下“神鴉社鼓”的.貌似太平對比。

  ⑤同典分用,相互照應。宋文帝敗北與拓跋燾追擊并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宮實為同史,但詞中分用,相互關聯卻又各表一意。

  縱觀全詞,用典較多較靈活,表達的情感豐富而相對集中。并能以一心報國的高尚情懷貫串其中。抒情脈絡完整而清晰。

  4.從表情達意看,詞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討論并從形象描寫或語言形象性入手,化難為易,提取有關“形象”,還原有關“意境”,體味有關“情理”,突破難點。

  ①典中塑形象。“憑誰問”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故作疑問,展現了廉頗雖老思用的場面,一位須發(fā)皆白、忠心依舊、雄心不已的老將形象躍然紙上;聯系作者際遇,自況以表報國之心的用意不言而喻。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刻。

  ②典中生意境。“江山”既實指京口之江山,也虛指天下之江山;飾以“千古”,置孫權(“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及其英雄業(yè)績于時空的邈遠遼闊之中。既有多嬌江山之美,又含英雄豪邁之氣。兼有感慨今昔之情,終成雄壯開闊之境。因典生境,境中隱情,自然而生動。

  ③典中寄情理。典中含“情”。例如,上片表現英雄不再的感慨和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之情,下片則表現慷慨中的失望和悲憤中的希望。雖然有元嘉北伐“倉皇北顧”和佛貍祠“神鴉社鼓”這樣的反面切入.但不難發(fā)現和把握詞中情感的流動。

  因情用典,以典蘊情,切合詞人表情達意的需要,這是本詞用典最主要的特點。

  典中明“理”。例如,上片孫權、劉裕的典故,在“京口,,情境下暗含了有準備才能成功”的道理。而下片廉頗思用的典故,暗含了老臣不僅忠心可嘉而且經驗可用的道理。

  最后,所有典故于情于理都落腳于“忠心報國”這一主旨。

  ④增強感染力。以內容特定的典故來表情達意。不僅簡省精練,還可曲盡其妙;同時,用典與形象、意境和情理有機結合,體現了詞的精練性和含蓄性,使詞作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統(tǒng)一。

  三、感詞人情懷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再次背誦全詞。進一步理解:

  1.這首詞包含哪些思想感情?

  抗金報國的忠義,對英雄人物及其業(yè)績的仰慕.對太平與繁華不再的感慨,對草率出兵的暗諷,對人心安于現狀的擔憂,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

  2.諸多感情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主次分明,因果相關,情理交融。圖示如下:

  四、整合

  1.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其重要美學和文藝理論著作《人間詞話》中語評“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晃”,即指辛棄疾的詞出自至性真情,能創(chuàng)造闊大的意境,能表現高潔的襟懷和遠大的志向。《京口北固亭懷古》很好地詮釋了王國維的評語。

  2.關注本詞用典質與量兼?zhèn)洹⒁馀c境互動、情與理相合的特點。

  五、遷移

  結合前面分析,第三次背誦全詞。

  1.進一步體會“慷慨憤世的詞家當以辛棄疾’為代表’。

  2.結合對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學習,在用典的特點和作用兩方面作簡要比較,從詞作意境、作者胸襟方面進一步感受豪放派詞風。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6

  教學重點:

  用典和借古諷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三、結合注釋朗讀,弄清大意

  四、具體分析

  1、辛棄疾在文學史上被評論家譏之以“掉書袋”,原因是他的詞作好用典故。思考:上闕和下闕分別用了哪些典故?

  2、分析上闕

  a、上闋寫孫權劉裕兩個人,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明確:都是能夠建立功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b、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明確: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c、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明確:寫出劉裕出身貧窮,卻能建功立業(yè),更表現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于北伐的現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3、分析下闕

  a、“元嘉草草”

  ①口述宋文帝北伐的經過,明確北伐失敗的原因。

  ②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明確:借古諷今――委婉勸阻韓侂胄: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b、“佛貍祠”

  ①詩人寫佛貍祠下的迎伸賽會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明確: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百姓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達對南宋政權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②除了用典,還運用什么寫法強化這種感情?明確:今昔對比――烽火揚州路←→神鴉社鼓,此情此景讓人不堪回首。

  c、“廉頗”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確:以廉頗自況,雖64歲仍想為國效力;可當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議,又小人挑撥,使他很感悲憤,擔心像廉頗一樣被棄置不用。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而這正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五、名句賞析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明確:這句話的意思是,孫權的風流余韻現已不復存在。“舞榭歌臺”是承平氣象的象征。孫權以區(qū)區(qū)江東之地,抗衡曹魏,使自己國土不受外侵,并拓宇開疆,造成了三國鼎峙的局面,吳國出現承平氣象。“風流”,指孫權的才略及其建樹,這里引申為孫權的遺跡。“雨打風吹”指的是歷史風雨,自孫權以后,京口一帶屢遭兵火,到辛棄疾時已將近千年,當年孫權的風流余韻已蕩然無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時勢消沉之意。這幾句突出蕭颯、凄涼之象,筆調轉為哀婉、舒緩,詞人慨嘆眼前之景象,表達了他對孫權的崇拜和對當前時局的擔憂。

  六、歸納全詞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既有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的苦悶;也表現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詞詰》評曰:“發(fā)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氣奔注,筆不得遏。廉頗自擬,慷慨壯聲,如聞其聲。”

  七、學生齊讀全詩。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7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

  1、初步把握鑒賞詩詞的基本流程。

  2、學會分析詩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

  3、領會辛棄疾詞的慷慨悲郁的藝術風格。

  [德育目標]

  感知詞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鑒賞詩詞的基本流程。

  2、典故的運用及作用。

  3、對比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賞析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思路與過程:

  [思路]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欣賞,按照“題目--作者--意象(景、人、事)--表現手法--意境”的鑒賞流程來鑒賞本詞,讓學生感知并掌握這一流程,進而去鑒賞其他的詩詞。

  一、導入新課

  由郭沫若為辛棄疾題的墓聯入題:[多媒體影入]銅板鐵琵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感知辛棄疾是詞人,也是民族英雄。

  二、初讀全詞,分析詞題及作者。

  1、[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男音)。

  2、詞題

  永遇樂--詞牌名,雙調,一百零四字。

  北固樓--原名北顧樓,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位于京口西北北固山上,面臨長江,形勢險固,是歷來用兵之地。

  懷古--此詞是懷古傷今之作。

  3、作者

  [多媒體展示]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00多人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擔任掌書記職務。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干了兩件轟動一時的事。一件是,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叛變投敵,辛棄疾親往追捕,親手斬了這個叛徒;另一件是,親率50騎兵,直闖駐有5萬大軍的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內好張安國渡過淮水,到達建康(南京)。辛棄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義軍已經失敗,他便留在南京。從此以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他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裝,后來才被派往江陰作簽判,幫助地方官處理政務。辛棄疾被迫退隱江西上饒,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辛棄疾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喜泰三年(1203),辛棄疾64歲退居江西鄉(xiāng)!司已有十多年,被執(zhí)掌大權的韓伉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那時正處于抗戰(zhàn)前線。辛初到鎮(zhèn)江,積極為北伐作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姹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離鎮(zhèn)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三、再讀全詞,結合注解疏通詞句。

  1、所有學生齊誦全詞。

  2、教師示范,用自己的語言口述詞的上片各句的句意。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千百年來江山如故可是無處尋找英雄孫仲謀那樣的人物了)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歌舞的樓臺,連同那英雄的業(yè)績都被雨打風吹成了過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斜陽照著草叢樹木和普通的街道,人們說寄奴曾在這里住過)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兵強馬壯,猶如猛虎)

  3、學生訓練,口述詞的下片各句的句意。

  4、教師訂正。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劉義隆在元嘉年間草率出師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那樣的功績,只落得自己北顧。北望敵軍而倉皇失措。)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還記得四十三年前,遙望中原揚州路上的戰(zhàn)火。)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哪堪回首,如今佛貍祠下是一片神鴉搶食的咚咚的聲音)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現在憑誰去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四、三讀全詞,分析作品的景物人情。

  1、指出一學生讀全詞。

  2、找出詞中涉及的人物及作者的用意。

  --孫權:“江山”冠以“千古”,一入手便勾起了人們綿綿不斷的今古興亡之思:物換星移,滄桑屢變,神州大地上幾番分合,幾番易主。在這幅歷史畫軸面前不禁從江山聯想到人事,于是引出與京口有關的第一個典故:孫權。他曾多次于此拒強敵于江北,但這樣的英雄現在卻不復存在了,就是連昔日的繁華與功業(yè)也都被歲月的風雨消磨殆盡。這決不僅是對孫權一個人的評價問題,它已成為抗戰(zhàn)派與投降派斗爭的焦點之一。所以在此引用孫權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對南宋政權茍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極大不滿,是對長期以來投降主和派的強烈譴責。

  --劉裕:繁華已逝,蕭條滿目,于是引出了與京口有關的第二個典故:劉裕。人們傳頌著那斜陽照射的草樹之間,那平常的巷陌之內,就是劉裕當年生活過的地方。雖然荒涼,但它畢竟孕育過這樣的英雄,這是對英雄的向往,這是民族的驕傲;劉裕雖然偉大,他生活戰(zhàn)斗過的地方而今變得如此荒涼,這又是對英雄的哀嘆,對不肖子孫的譴責。“萬里”指被敵人占據的中原地區(qū)。孫權曾在京口建都,劉裕曾在京口住過,兩次從京口起兵,生擒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的大業(yè)。作者登臨北固亭,自然要想到他們,借古諷今。作者借贊揚孫權、劉裕,諷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

  --劉義隆:這里引用第三個典故:劉義隆。劉義隆是劉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險北伐,結果大敗,北魏軍一直追到長江邊,幾乎遭到覆滅的危險。劉義隆只落得倉皇北顧,“北顧涕交流”。這是多么慘痛的教訓啊!“贏得”二字沉痛萬分,悲憤之至。這三句暗指南宋近事,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用張浚北伐,在符離集遭到大敗。作者希望當局接受歷史教訓,不要輕舉妄動。引用這一典故有力地證明了辛棄疾在北伐中有正確的戰(zhàn)略思想及講求實際,他力主用兵又決不茍同韓姹胄之冒進。

  --拓拔燾:從拓拔燾的入侵自然想起了金兵的入侵,詞從懷古轉到傷今。這一句指自己南歸已四十三年,四十三年過去了,當時的慘象記憶猶新(指1162年金兵對南宋發(fā)動進攻,占領了揚州一帶地區(qū),“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這種辛酸的場面時刻縈繞在作者心頭。如今登上北固亭面對揚州路,想起劉義隆的歷史教訓,自然又涌上心頭,作者將它寫出來也是為了警告統(tǒng)治者切莫重蹈復轍。這里使用第四個典故:拓拔燾。作者寫下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情景:佛貍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卻早已忘掉這一點,在那里歡天喜地地祭社。這是多么令人怵目驚心的不協調,在這“喜慶”之中包含了多少麻木與恥辱。作者寫此情景在于從反面激勵人們只有收復失地,光復祖廟,才能使同胞免除災難,同時也是指責南宋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收復失地。

  --廉頗:這里使用第五個典故:廉頗。但作者一片復國的熱情誰能理解呢!他雖身居抗戰(zhàn)前線卻并未受到重用,政敵在時刻窺探著任何可利用的機會迫害他,所以他不禁想起了廉頗。辛棄疾雄心一似廉頗,但在更為激烈的斗爭中,在更為腐敗的政局中比廉頗還不得意,竟連人過問都沒有。“憑誰問”三字包含著屈原式的“荃不察余之中情”的悲憤與感慨。懷念廉頗,正說明壯志未酬,但朝庭不重用,又有什么辦法呢?

  五、四讀全詞,分析主要的表現手法。

  1、[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女音)。

  2、用典賞析。

  詞中用典雖多,卻貼切恰當,非但沒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達,而且以少勝多,表現了非常豐富的內容和思想。正如《詞綜》所說,由于這首詞用典恰切,感慨深邃,“發(fā)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氣奔注,筆不遏;廉頗自擬,慷慨壯懷,如聞其聲;謂此詞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詞味!”

  3、對比賞析。

  以古代英雄業(yè)績與可悲的現實相比,用以針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劉裕的“氣吞萬里如虎”與其子劉義隆的“贏得倉皇北顧”相比,這是以歷史上英主與庸才之比,用提出歷史的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相比,這是抒發(fā)憂國憂民的感慨,感嘆由于統(tǒng)治者的長期“和戎”媚敵,把人們的民族感情都沖得淡淡的了;用廉頗的遭讒尚有趙王派人聘問與自己的冷落處境相比,用以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憤懣。通過這些交互重疊的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強烈,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六、五讀全詞,整合中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通過懷古,表現了詞人抗金求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壯志難酬的苦悶,也表達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不圖恢復,不進用人才的憤懣。

  七、誦讀全詞。

  八、練習。

  鑒賞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京口北固亭有懷》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8

  教學目標:

  1、抓住典故,感受詞人對率軍北伐建功立業(yè)的英雄明君的仰慕贊嘆之情。

  2、知人論世,走進辛棄疾的內心,體悟他英雄報國無門的悲壯之感。

  教學方法:

  知人論世,涵泳品味。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由題入課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是詞牌名。京口是地名,是現在的什么地方?鎮(zhèn)江,沿長江。對面是揚州的瓜洲,有句詩是京口瓜洲一水間。一水,就是長江。北固亭,在北固山上,臨長江。2006年,我在鎮(zhèn)江參加教師培訓,在遠處看到了北固山與北固亭,輪廓一如教材插圖。

  (生看插圖,描述插圖)山巔有亭翼然,草木郁乎蒼蒼,半空沙鷗翔集,江中百舸爭流。有機會同學們可以去看一看。

  懷古,對古人之事的追溯,發(fā)自己的情思。懷古詩詞一般什么樣的模式?

  寫景詠史抒懷(板書)

  二、簡介作者

  辛棄疾是什么人?(南宋詞人)他還是位武藝高強,俠肝義膽的英雄。

  (材料)公元1162年,23歲的辛棄疾受北方起義軍首領耿京的委派,從山東濟南赴建康(今南京)面見宋高宗,聯絡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東途中,他聽說叛徒張安國殺害耿京,投降金朝,起義軍已潰散,便立即率領50名騎兵,深夜突入有五萬之眾的金兵軍營中,生擒張安國,策馬飛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將叛徒交南宋朝廷處置。

  設疑:就是這樣一個能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宛如探囊取物的英雄,南渡之后的人生是怎樣的呢?看一看他登上北固亭,發(fā)出的慨嘆就知道了。

  三、探討登高

  (插曲)我順便問一下,為什么詩人詞人登上高山,登上亭臺樓閣,也就是登高,就會吟詩作詞寫文章,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呢?

  那么我要問一句,古人為什么要登高?為了望遠。這只是原因之一。

  實際上,最初登高有它特殊的意義:在古人眼里,高處與天比較近,如果需要與天交流,一般就要登高。古代天子封禪,就是要與天交流,最常提及的封禪之地就是泰山了。可見,最初的登高有濃重的宗教意義。后來宗教意味漸漸淡去,成了文人們一種消遣。

  登高的時候人往往是高興還是不高興?不高興!為什么不高興呢?古人講過一句話,登高者必自卑。為什么登高者會自卑呢?因為當我們登上高處的時候,我們的`眼界就會開闊,面對著廣闊的自然宇宙,人會很自然地生出一種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世說新語》里有一個王海的人,他登上高處以后感嘆我由來不悲,今日直欲悲,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感覺。如陳子昂登上幽州臺以后就很自然地感嘆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再如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樓,也感嘆道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那么辛棄疾在登上了北固亭有此愁思與慨嘆嗎?

  四、文本研析

  1、請同學讀課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情感,并分別找什么地方是寫景、詠史及抒懷的內容。

  2、檢查朗讀情況及對課文的大體把握。

  3、以典故為切入口,研析課文。

  北固亭引發(fā)了辛棄疾的無限遐思,他究竟想到了什么呢?(許多歷史人物)

  是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借助一些經典的歷史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愿望或情感,這種手法叫用典。這首詞最突出的特點是用典(板書)請同學找出詞中所用的典故。

  板書:

  典故一:孫權

  典故二:劉裕

  典故三:劉義隆

  典故四:佛貍祠

  典故五:廉頗

  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作者用典的作用。

  (1)千古江山,無覓英雄,孫仲謀處這句用了關于孫權的典故。這是一個倒裝句,正常順序應是什么?(無處覓英雄孫仲謀),請問,作者為什么要倒裝?(一是音韻格律,二是強調孫權是個英雄)孫權確實是一個英雄,他的對手曹操有贊美他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我有下一個疑問,三國時的英雄很多,曹操,張飛,關羽,諸葛亮等都是英雄,為什么只提孫權呢?(京口是孫權的地盤,當年的東吳與南宋王朝很類似,同樣位于東南一隅,同樣面對強大的北方入侵之敵。孫權北拒曹操,趙宋王朝偏安臨安。對孫權的贊嘆,也對統(tǒng)治的指責,表現他想抗金,收復中原的愿望。)板書:渴望英雄

  (2)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個典故給了你怎樣的感覺?表達了什么感情?(氣壯山河,叱咤風云,率軍北伐英姿颯爽)劉裕與前面寫到的孫權有什么共同點?(一事業(yè)都在京口起步,二是都勇敢面對強敵,三是都建立了偉大的功業(yè)。)板書:展現英雄

  (3)下片用劉義隆北伐的典故。劉義隆是個好個好大喜功的人,他的北伐戰(zhàn)爭的特點是什么?(草草)其結果?(倉皇北顧)作者用劉義隆的典故想說明什么?(反對草率出兵)草率出兵的后果是什么?(烽火揚州路金人就在對面的,當年的揚州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寧靜美好不在了,眼前是狼煙與鐵血!)板書:反對草率出兵

  (4)再看下一個典故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給你什么感覺?

  (人們在祭祀,鼓響鴉鳴,場面熱鬧)那么,當時佛貍祠在誰的統(tǒng)治之下?(金人統(tǒng)治之下)是誰在那里熱鬧?是金人,還是漢人?(應是漢人,暗示漢人早已適應金人統(tǒng)治,安于現狀)作者這樣寫到底想表達什么感情呢?(氣憤,對老百姓的氣憤,不對,應該憂慮,作者擔心,如果再不抓緊北伐,那么北方人漢人的人心都會改變了。這個典故給人一種時不我待的急迫感)板書:主張抓緊出兵

  (5)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最后一個典故,大家怎么看這一典故?作者希望像廉頗一樣,重新被朝廷起用,為國效力)但廉頗的結局如何?(沒有被起用)作者呢?(也沒被起用)滿懷愛國熱情的辛棄疾一心為國效力,可報國無門,所以發(fā)出了憑誰問這一慨嘆!這個典故露出了作者的滿腔悲憤。板書:一腔悲憤

  (6)每學一個典故,通過分析促讀,讓情感充分表達。

  五、讀文總結

  1、讀課文。我們面對辛棄疾能做些什么呢?板書:為君去英雄淚

  2、800多年以后的今天,有無數人在懷念著這位曠世奇才辛棄疾!網上有一個專為紀念他而設的網站,標題叫: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紀念館。這六個字足以體現他一生的落寞而悲壯的愛國情懷。有一位在清明節(jié)在該網站留言如下:

  懷稼軒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jié)/

  英雄千古,荒草無殘碑/

  曾記否,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匹馬渡江/

  嘆此生,千古忠肝義膽,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

  追往事,今不見/

  我共君,醉明月/

  說劍,論詩,醉舞,狂歌/

  用我紅巾翠袖,為君去英雄淚/

  君醉里重揩西望眼,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為稼軒而作

  一身膽氣劍如虹,

  沙場點兵卻成空。

  金戈鐵馬清風醉,

  泣留詩行今人誦。

  六、課后作業(yè)

  背默全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生平、寫作背景及其詩詞大意。

  2、學生通過圈點勾畫法加之小組合作探究法,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之上,學會關鍵典故的含義和及其作用。

  3、體味詞人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愿望及壯志未酬的苦悶。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通過圈點勾畫法加之小組合作探究法,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之上,學會各個典故的含義及其作用。

  2、難點:體味詞人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愿望及壯志未酬的苦悶。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圈點勾畫法、自主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生命的意義在于什么呢?滾滾長江東逝水,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有些人卻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發(fā)光。本文作者就是這樣,他有一顆愛國之心,憑一己之力,挽救家國山河。讓我們感受民族氣節(jié),體味赤誠之心。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文章——《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詩文,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關鍵字詞的讀音和詞義并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2、再讀文章,理順詩詞的大概內容和結構層次。

  明確:上片惋惜在京口建立霸業(yè)的孫權和贊美率軍京口北伐的劉裕;下片諷刺了劉義隆冒進誤國并表明自己要向廉頗學習的態(tài)度。

  (三)深入研讀

  問題1:辛棄疾登北固亭,極目遠眺,想到孫權和劉裕,寄托了什么情懷?

  明確1:孫權曾在京口守國御敵,成就霸業(yè)。現如今卻“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而寄奴曾在京口起事北伐,曾經“氣吞萬里如虎”。作者借兩位英雄人物的事跡來: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復中原的偉大抱負,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問題2: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確2:教師滲透時代背景——統(tǒng)治者抗金準備不足,想要倉促北伐,急功近利。作者此時人微言輕,不被重用,一腔熱血只能流于悲嘆。作者此時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典故,是在借鑒歷史,來說明:伐金必須作好準備,不能草率行事。

  問題3:作者最后引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確3:當政者昏庸無能,又有小人挑撥,作者擔心像廉頗一樣被棄置不用。作者以廉頗自況,表明自己雖然老去,但依然有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而這,正是全詩的主旨。

  (四)拓展延伸

  同一類型的文體作品的拓展,進行對比閱讀。《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作者將自己和英雄人物進行對比,抒發(fā)出年華漸去、壯志難酬的感慨。

  (五)小結作業(yè)

  1、小結:梳理板書進行小結。

  2、作業(yè)布置:首先,熟讀并背誦詩文;其次,學生可以將詩詞轉譯為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辛棄疾的經歷。

  2、能力目標:能夠分析懷古詩,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詞。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

  能夠分析懷古詩,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中國自古以來文武分途,上馬能領兵,下馬能賦詩的文武兼?zhèn)渲挪⒉欢嘁姟K纬跗冢翁鎯?yōu)容文人,立誓碑不殺文人,故有宋一代,文學大昌。然文盛武衰,故文武兼?zhèn)湔擢q稀。稼軒以文為詞,開創(chuàng)一代之風;上馬擒賊,勇居三軍之首。不僅為有宋一代之麟鳳,在整個中國歷史中也光掩眾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范讀,感受作品風格

  1、師范讀(配樂朗誦);

  2、學生集體朗讀;

  3、抽取一兩個學生代表來朗讀。

  三、自讀,找出詞中所懷之人,所懷之事。

  師:同學們,《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是一首什么詩?

  生:懷古詩

  師:必修三我們在講《詠懷古跡》時給大家歸納了懷古詩的三種類型,還記得嗎?

  生:懷人傷己、懷古傷今、理性反思

  師:不錯,請同學們看ppt,我們不難發(fā)現,不管屬于哪一種類型,都需要找出人物和事件。現在請同學們結合課下的注釋把人物和事件一一找出來。

  ppt展示:

  1、懷人傷己(同病相憐型或對比失落型)

  所懷之人的經歷(事跡)和自己作對比

  2、懷古傷今(古勝今衰或物是人非)

  所懷之事和現在作對比

  所懷之地和現在作對比

  3、理性反思(歷史教訓啟迪后人)

  所懷之事給自己和后人的啟發(fā)

  師:首先老師給大家示范一下。比如第一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一句話寫了誰?

  生:孫權。

  師:寫了孫權的什么事情?大家可以結合歷史和對孫權的了解來談。

  生:孫權擊敗曹操。

  師:舞榭歌臺,這個時候可以演出歌舞,說明當時是比較太平的,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風流指的是英雄業(yè)績,最終都敵不過時間,會被歷史沖淡。所以寫孫權主要是寫他擊敗曹操,建太平偉業(yè)。接下來請同學們分析后面的`人物和事件,大家可以小組討論一下。

  (5分鐘后)

  生1: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幾句寫的人物是劉裕,根據課下注釋,劉裕雖然住在一般的巷陌和斜陽下的草樹里,但是卻北伐成功,建立了劉宋政權,是個英雄。

  師:分析得非常好,大家給他掌聲。還有沒有同學起來分析?

  生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寫的是宋文帝,作戰(zhàn)不做充分的準備,因而戰(zhàn)敗了,倉皇而逃。

  師:很好。請問草草和贏得是什么意思?

  生2、草率;落得。導學案上面有。

  師:看來真的是有備無患啊,希望大家也能夠向他學習,做好預習工作。

  生3: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說的是拓跋燾打敗宋文帝,建立了佛貍祠,人們在那里迎神賽社。忘記了過去。

  師:對,其實佛貍祠是戰(zhàn)敗的象征,對于南宋百姓來說其實更是一種恥辱,可是人們都忘卻了歷史,辛棄疾對此表示擔憂。

  生4: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說的是廉頗,廉頗一飯斗米,肉十斤,還能夠上戰(zhàn)場殺敵,表示還可以被重用,表達了作者也希望自己能被重用。

  師:是的,他依然老當益壯,不忘報國。

  師:現在我們把人物和事件找出來了,請同學們把剛才的信息和自己或者是現在的情況作對比。請問大家對辛棄疾和南宋王朝了解嗎?

  生:不了解。

  師:好,那就由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下。辛棄疾出生在金人統(tǒng)治下的濟南,宋高宗時期,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下侵宋,辛棄疾加入農名起義軍耿京的隊伍。后代表耿京與南宋王朝聯系,在軍事上配合行動,共同抗金。后耿京被叛徒張國安殺害,辛棄疾直驅金人軍營,捉住張國安,后投奔南宋政權,南歸后一直主張抗戰(zhàn),為孝宗獻上《美芹十論》,闡明自己的抗戰(zhàn)主張和具體措施,但南宋政權一直被主和派把持,辛棄疾在二十年仕途中不斷受到打擊排擠,不委予重任,晚年被彈劾削職,退隱官場,含憤而逝。

  生:信息太多了,記不住。

  師:那就把信息概括一下:辛棄疾長于北方,少經戰(zhàn)亂,有燕趙之氣;曾單騎闖敵營,擒叛徒,有班超之風;曾獻《美芹十論》,有恢復之志;也曾求田問舍,有歸隱之心;綜其一生,詞壇飛將,四字足以。而南宋王朝力主求和,風雨飄搖中存在。

  四、品讀,說出所懷之人,所懷之事的用意。

  師:請同學們再次閱讀這首詞,想想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人,這些事?和自己或者現在的南宋王朝對比一下。

  生:作者渴望像孫權、劉裕那樣建功立業(yè),也希望南宋皇帝能夠北伐,但是作戰(zhàn)不能草率,否則就會像劉義隆那樣倉皇而逃。寫佛貍祠希望百姓不要忘記恥辱,寫廉頗是希望自己也能夠得到一個上戰(zhàn)場的機會。

  師:說得很全面,很準確。大家都懂了嗎?

  生:明白。

  師:那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下這首詞的主旨。

  生:壯志難酬、渴望北伐

  師:關鍵詞抓住了。登上北固亭,面對大好河山,想到祖國北方淪陷敵人之手,于是懷古傷今,懷人傷己,表達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主張抗敵要準備周全,切勿草率,表現對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偏安一隅,不圖恢復,不善用人的憤懣之情。

  五、賞讀,談談本首詞最大的特點

  師:請同學們談談這首詞最大的特點

  生:用典

  師:對。用典就是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用典的作用是什么?我們在講李商隱詩兩首講過的。

  生:1、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主張;

  2、增加詩詞的可讀性,豐富詩詞內容

  3、使其文辭典雅,增強文采

  六、談談你對辛棄疾的認識

  作品展示:稼軒是一個用血與淚在抒寫自己情感的英雄。“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永不屈服,力主抗金的形象被定格在我的腦海里;耿京死后,渡江南來,可是南宋統(tǒng)治者力主求和,打擊排擠他,他于是自嘲道: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原來自己的姓氏和他的境遇是這般的契合。到了晚年,他寫下豪邁悲壯的《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聲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喊出了自己老而彌堅、報國無門的憤懣,喊出了南宋王朝的茍且偷安。辛棄疾是孱弱的南宋王朝的一根脊梁!

  七、拓展閱讀,作品推薦

  1、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

  2、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3、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4、南鄉(xiāng)子(何處望神州)

  5、《美芹十論》

  課后反思:

  這堂課的課堂容量很大,由于辛棄疾的詞比較難,而又要在一節(jié)課內完成,所以我選擇的方式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出現的問題是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比較趕時間,還有就是叫同學們寫一段關于辛棄疾的話,這個時間不夠用。應該給學生留幾分種去朗讀,去消化。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11

  [教學目標]

  1、品讀語言,把握用典深意。

  2、體會詞人愛國憂時的博大胸懷。

  [教學重、難點]

  把握用典深意

  [教學方式]

  誦讀---指導---點撥---歸納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詞從風格上可以分為兩派(豪放派、婉約派),大家能否舉出豪放派的兩位代表詞人(蘇軾、辛棄疾)。繼蘇軾后,把詞的豪放風格發(fā)揚光大,使之蔚然成為一大宗派,要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辛棄疾,走進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展示目標

  認識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稈,山東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他是詞人中的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參加農民抗金義軍。他曾手刃叛徒義端和尚,直闖五百萬敵營活捉叛徒張安國。到了南方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對金屈辱求和,對起義軍排斥。辛棄疾被迫隱退,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

  三、初讀體會

  對于這樣一首豪放風格的詞,該如何讀?又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學生試讀,師生共同糾正字音錯誤,評價朗讀語氣。

  老師范讀,學生體會。

  學生自讀,進一步感受體會。

  四、賞析詞文,把握用典深意

  本詞的題目是“京口北固亭懷古”,不難看出這是一首懷古詞,詞人站在北固亭上,想到了哪些歷史人物?

  學生回答,明確(孫仲謀,劉裕,劉義隆,拓跋燾,廉頗)

  辛棄疾為什么會想到他們?這些人又寄托著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一)找一生讀上闕

  思考問題一:上闕寫到孫權劉裕兩個歷史人物,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

  老師明確:都是建功立業(yè)的大英雄;事業(yè)從京口起步;北伐成功。

  詞人懷著怎樣的感情寫兩位英雄的?(欽佩,仰慕,贊美)

  哪些字眼體現出詞人的這種情感?(千古,無覓一處;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詞句。

  思考問題二:詞人借助二人抒發(fā)了什么情懷

  補充時代背景

  學生回答:

  老師明確:主張抗金,想要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建功立業(yè)。同時借古代帝王的偉大功績批判南宋統(tǒng)治者的`懦弱無能。

  齊讀上闕。(注意語氣和詞人內心的情感)

  總結把握詞中典故的方法:首先,了解典故內容;其次,結合詞人生活的社會背景和個人際遇;最后,利用典故以古喻今的特點,把握其中深意。

  (二)齊讀下闕,利用總結的方法自學下闕內容。

  思考問題:1、辛棄疾引用宋文帝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2、詞人寫佛貍詞下“神鴉社鼓”,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3、詞末運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學生自讀下闕,討論交流。

  明確問題一:委婉勸諫當朝,伐金要做好準備,不能草率行事。

  齊讀本句,體會情感(深沉,語重心長)

  明確問題二:沉重。憂慮北方臣民安于異邦統(tǒng)治,南宋統(tǒng)治者不思收復失地。

  補充: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增強這種心情。(借“烽火揚州路”與“神鴉社鼓”的景象對比)默讀并注意體會。

  明確問題三:以廉頗自喻,想為國出力,但又壯志未酬。

  詞人時年66歲,仍思報國效力,正如曹操詩句所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齊讀此句,讀出氣勢,讀出詞人壯心不已的豪邁之氣。

  五、齊讀全詞,體會詞人復雜而又矛盾的情感。

  指導學生用兩個“既---又---”句式概括詞人情感。

  明確:既想抗金,北伐中原,又不愿朝廷草率出兵;

  既想為國出力建功立業(yè),又報國無門,壯志難酬。

  小結:縱觀全詞,悲涼蒼勁,全文用典,卻無絲毫堆砌之感,反而表意豐富,表達出了詞人豐富的、復雜的、多層次的情感。

  討論:對于詞人辛棄疾的這種猶豫不決,進退不定,你是怎么認識的?

  明確:愛國憂時的情懷

  思考題:從辛棄疾身上發(fā)現的這種可貴的精神品質,由此你又想到了古時的哪些人?

  學生發(fā)言:

  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岳飛“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升華: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共同的品質,那就是深沉的愛國情懷。是他們在國家危亡,民生凋敝時挺身而出,或力挽狂瀾,扶大廈于將傾;或揮筆為文,為社禝搖旗吶喊。正是他們,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正是由于他們,才使得我們的民族五千年來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今天學習古代詩詞,不僅要學習、繼承先人遺留下來的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更要學習他們身上的這種深沉的愛國情懷和高貴品質。

  六、學生熟讀全詞。

  七、齊背全詞,在屠洪剛的《精忠報國》的樂聲中下課。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12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體會《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作豪邁深沉的語言風格。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結合辛棄疾寫這首詞的時代背景,理解辛棄疾筆下的多處典故,體會其構造出的蒼涼悲壯的詞作意境。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探尋兩位詞人用典與寫景語言的用墨比例,感受作者是如何將個人情感寄托于典故人物,感受詞作之間細微的情感差異。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體會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大志,以及作者恢復大業(yè)的深謀遠慮和為國效勞的忠心。

  教學重點:

  理解辛棄疾多處使用典故的原因在于“此時此地此我”的契合。

  教學難點:

  分析比較兩首詞用典的異同,兩者使用典故均是為了刻畫自我形象,寄托個人情感,不同的是在于典故側重點的不同以及使用的集中與分散的異同。

  單元教學目標:

  這兩首詞選自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教材中的第三單元,本單元屬于必修課程“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主題是“生命的詩意”,該單元精選了魏晉唐宋時期的經典詩詞,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認識古詩詞的當代價值,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意識。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均屬于豪放派詞作的經典作,兩者都在詞中使用了用典的寫作手法,在辛詞中,使用的典故側重曾在京口建功立業(yè)的歷史人物以及與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及事與愿違有關的歷史事件,在蘇詞中,則是通過回憶周瑜來反襯自己此時的年華已老、功業(yè)無成,由此可見懷古詞典故的選擇與作者的思想志向息息相關,進而通過比較兩者用典的差異來感受詞人不同的生命思考與精神境界,恰好呼應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學情分析:

  我校高一學生總體而言基礎較薄弱,如果直接進行兩篇詞作的比較教學,對其要求過高,可能會難以實現教學目標,根據此學情,我對兩篇詞作的教學過程進行了調整,該課時的呈現是在學習完《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基礎上,再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故該堂課以教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主,最后再聯系之前所學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有助于學生反復鞏固之前所學知識的同時,又能主動地從橫向角度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學習。

  教學策略運用:

  單元學習任務中提到,閱讀詩作作品,要借助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之間的關系,理解詩人的精神境界,那本節(jié)課我將以用典為切口,采用解讀背景、知人論世、品讀文字、反復朗誦等方法,提前讓學生做好預習,在課上以小組討論為主,教師講解為輔,同時在反復朗讀宋詞的過程中體會其語言的魅力與意蘊。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閱讀《永遇樂京口北固定懷古》的時代背景,結合課下注釋,找出詞中的五個典故。請分別概括其典故的內容,并且嘗試分析作者使用該典故的用意。

  2.分析比較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定懷古》兩者在用典方面的異同。(提示:可從典故內容、寫景與典故人物的結合程度思考)

  教學過程:

  導入:

  作家梁衡說,“中國歷史上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賞析這首詞,讀懂辛棄疾,領悟一種人生。首先,請我們一起讀這首詞。

  1.初讀詞作,你們讀出了什么樣的情感呢?豪邁

  作者提到了很多古人、古事,這就是懷古詞的特點,借用古人古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寫作手法叫作用典。

  過渡語:對于辛詞中多用典故歷來褒貶不一,有人認為“辛棄疾好掉書袋”,“掉書袋”是譏諷引經據典、賣弄文學的人,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辛棄疾詞中的典故多而無用;也有人認為“典故的運用恰到好處”,那我們看看他在這首詞中使用的典故,是否如這些評價所說呢?

  一、分析上闋典故

  1.上闋都提到了哪些典故呢?(詞人登臨古地,面對如此滄桑,衰敗的北固亭想到了誰?)

  孫權、寄奴

  2.詞人為何會想到他們?他們有何共同之處?

  都在京口建立過功業(yè)。

  3.抒發(fā)了詞人對這兩人怎樣的情感?先找出具體語句,然后具體分析。

  從“英雄”“風流”,我想到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作者對孫權的敬佩和仰慕;“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用一個比喻句寫出了劉裕當年的英雄豪氣,能看出對劉裕的歌頌。(朗讀)

  4.除了敬佩仰慕之情,還有其他感情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遺憾、惋惜。“英雄”如今已無覓處了,“風流”也都被雨打風吹去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也不過是想當年的事情了。

  5.同學們,辛棄疾由京口之地想到了曾在這里建立過政權的孫權和劉裕,表達

  了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但更多的是悲嘆“英雄無覓”之感(板書),那我們能不能再從別的角度思考,為什么作者要選取這兩個典故呢?著名詞學家夏承燾先生曾經指出:“要善于把詞作放在一定的時空坐標上進行觀照。”這句話告訴我們一種賞析詩詞的方法,就是要更多關注文字的背景信息,要學會知人論世。大家可以再研究老師提供的背景鏈接,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ppt顯示:典故鏈接一:

  孫權,字仲謀,公元200年他19歲,執(zhí)掌政權,成為一方諸侯。

  27歲,第一次北伐曹操,以少制多,為赤壁之戰(zhàn)埋下伏筆。

  29歲,第二次北伐曹操,加強對江南的統(tǒng)治,鞏固了東吳政權

  劉裕,生于東晉哀帝公元363年,父親早逝,家境貧苦,幼年靠賣草鞋為生。他少有大志,想成就一番功業(yè)。

  41歲,劉裕在家鄉(xiāng)京口起兵討伐,衛(wèi)晉抗楚。

  42歲,劉裕擊敗篡晉的楚帝桓玄。

  54歲,劉裕兩次北伐,滅南燕,克長安,滅后秦,受封為宋王。

  59歲,劉裕終于取代東晉稱帝。國號“宋”,定都建康。

  1140年,辛棄疾出生于淪陷金人之手已13年的濟南。

  1161年,21歲,參加義軍,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畢生事業(yè)。

  1162年,22歲,率2000多人南歸于宋。

  1165年,25歲,因力主抗金,遂被朝廷疏遠。

  1181年,41歲,任隆興知府。同年,主抗金,受彈劾,被罷官。此后20年,賦閑鄉(xiāng)居。

  1203年,被起用任紹興知府。

  1205年,韓侂胄要立伐金大功,起用66歲的辛棄疾任鎮(zhèn)江知府。他對韓侂胄提出建議,不被采納,同年又被罷官。

  68歲,抑郁而終。

  明確:辛棄疾來到京口,想到兩位在這里建立政權的皇帝,孫權在自己的黃金歲月,即三十歲左右建立了自己的一番大業(yè),劉裕雖然是在59歲那年正式了建立南朝劉宋政權,但也不枉早年征戰(zhàn)沙場時所付出的努力;而反觀自己,他也曾像他們一樣,在20多歲的時候,懷有一腔報國之志,率領義軍投奔南宋。而40多年過去了,劉裕在自己這個年齡已經統(tǒng)一南朝政權了,而自己在這個人生階段,要么是閑職,要么是鄉(xiāng)居,一直到66歲的時候,也沒有建立功業(yè),內心的酸楚、憤懣可想而知。

  過渡語:下面我們把這種仰慕和惋惜的情感融入詞中,齊讀上闋,讀的時候一定要坐直身子,抬起頭來,這也是對詞人的'一種尊重。

  二、分析下闋典故

  1.詞人在上闋中連用兩個典故,似乎還不盡興,在下闋中繼續(xù)用典。下面大家速讀詞的下闋,結合注釋,找出下闋用了幾個典故,先找出人名,標上序號。(三個,劉義隆、佛貍、廉頗。)

  2.下闋的三個典故講述了什么故事呢?詞人運用這三個典故用意何在?下面我們進一步走進文本,按照下面的形式賞析下闋中的三個典故,在賞析的過程中個,可以使用老師剛剛的思路,也就是解讀背景、知人論世、品讀文字等方法。請同學們先自己賞析,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請按以下形式分析下闋三個典故。

  誰?做了何事?結果怎樣?用意是?

  要求:自主思考2分鐘,以小組為單位交流4分鐘,然后推薦代表展示。

  6154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南朝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想要建立像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樣的功績,卻落得向北回望,倉皇敗還。希望韓侂胄能夠吸取教訓,為北伐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然就會重蹈“倉皇北顧”的覆轍。--深謀

  (怎么處理朗讀呢?)

  61548;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1.“可堪回首”是不堪回首,那么作者不堪回首的是什么呢?烽火揚州路

  指當年揚州地區(qū),到處都是抗擊金兵南侵的戰(zhàn)火烽煙。

  2.佛貍祠:拓跋燾小名佛貍,北魏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里,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并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顏亮發(fā)兵南侵,曾以揚州作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駐扎在佛貍祠所在的瓜步山上,嚴督金兵搶渡長江,所以佛貍祠就成了金主完顏亮的代名詞。

  3.這一句從百姓的角度來寫,表達了什么情感?

  表現了自己的隱憂,南宋百姓供奉異族的行宮,他想到這些百姓忘記了自己是宋朝的子民,日后可能會安于異族的統(tǒng)治,忘記自己國家曾經遭受過的恥辱,安于做亡國奴。--遠慮,二嘆國運艱難

  61548;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用廉頗自比,有哪幾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他們同樣處于年老階段。注解中說“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這說明廉頗想讓使者知道,自己依然強壯年輕,心中很希望被趙王任用。而辛棄疾和他一樣渴望被任用。

  (表示了自己不服老,尚有余勇,希望能為國效力的耿耿忠心,但是兩者的結局都是一樣,最終沒有被重任,寫出了辛棄疾想被重任的渴望與不被重任的無奈,三嘆報國無門)

  朗讀過渡語:典故,凝練的文字背后是一份真實的心境;詩詞,凝練的文字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意義。一個“老”字,無望中卻依然滿是希望,老師每次讀到這里的時候,眼前總是會浮現一位老者,堅決而固執(zhí),一遍遍地請求甚至是哀求的情景。這其中忘我的焦灼與深沉的渴望,總是讓我為之落淚。大家試著讀一讀。

  總結:選用怎樣的歷史典故,作者不僅要考慮“此地”還要考慮“此時“以及“此時此地此我”。站在北固亭上,他便自然地想起了曾以京口為基地開疆拓土,成就霸業(yè)的孫權、劉裕。現如今韓侂胄的草率冒進,又怎能讓他不想起當年宋文帝草率出師北伐,最后落得倉皇北顧的結局?而眼前老百姓在佛貍祠下喧鬧的景象,更讓辛棄疾憂心忡忡,倘使再不收復失地,老百姓也許甘于淪為亡國奴了。因此,這幾個典故都與作者此時的思想情感和志向直接有關。這就是為什么詩人站在京口時,會選擇這樣五個典故。

  大家試著背誦全詞,再一次體會辛棄疾在詞中表達的情感。

  三、比較分析兩者用典手法的異同

  1.辛詞用典豐富,而蘇軾為何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單獨選擇了周瑜的典故呢?讓我們一起再次朗讀蘇軾的這首詞,運用這節(jié)課所學的方法去思考這個問題。

  他選擇年輕有為的周瑜(24歲就成為東吳名將)的典故,用赤壁時年少得志的周瑜來與被貶黃州、人生失意的自我相映照,也契合“此時此地此我”以周瑜的年少風流、英俊瀟灑,反襯自己年近半百,韶華已逝;以周瑜的年少得志,名垂青史,反襯自己功業(yè)無成,壯志難酬。

  2.比較兩者用典手法的差異。(小組討論,完成表格)

  比較角度《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典故內容側重寫人的音容笑貌、神情風采側重于史實的敘述

  典故與寫景集中寫景,渲染了磅礴氣勢為下文周瑜的出場造足了聲勢。難尋純粹的景物描寫,同時景物輕描淡寫,主要穿插有條不紊的史實,以凸顯其歷史厚重感。

  總結:同樣都是為了抒發(fā)自己心中積蓄已久的憤懣之情,不同的是,兩者用典側重點有所不同,《念奴嬌赤壁懷古》著重寫人。周瑜的音容笑貌、神情風采生動傳神地被表現出來。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雖寫人,但辛詞并不傾向于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風采,而是側重于史實的敘述。

  第二點,兩詞都將典故與景物相結合,但有集中與分散之別崱!賭釓嬌赤壁懷古》上闋集中寫景,大筆如橡,濃墨似潑。起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營造了一個極為遼闊悠遠的時空背景,將氣象非凡的長江和自古以來的無數英雄豪杰都概括進來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數筆便勾勒出赤壁恢宏壯麗的景色,把讀者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為下文周瑜的出場造足了聲勢。背景、主體相得益彰,境界全出。《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幾乎難尋一處純粹的景物描寫,而在敘述中穿插有條不紊的史實。詞人不濃墨重染,僅作淡筆勾勒。開篇伊始,景物大至江山,小則“舞榭歌臺”,所有景物,淺墨淡抹,不著點綴,不事藻飾,只在辭章中間用“斜陽草樹”稍作點綴;用意不在景致如何,而是用大量具有歷史感的典故暗示: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當年的大智大勇者宛如江水東去不再復還。

  兩詞的用典,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如兩枝各秀,各具特色,俱領風騷。

  板書設計:

  辛蘇

  用典—一嘆英雄無覓反襯自己年華已逝、事業(yè)無成

  二嘆國運艱難

  三嘆報國無門

  課后作業(yè):

  1.完成練習冊第九課第三題。

  2.你的同學在初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將“可堪回首”三句解釋為“事隨時遷,百姓忘卻北魏太武帝的英雄事跡”,請借助今天課上所學知識,說服他調整自己的理解。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13

  設計指導思想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屬于“歷史的回聲”專題,這一專題的著眼點之一在于學習前人解讀歷史的思維方式,看看他們如何借鑒歷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見解、人生感受。本文借觀景所見,追溯與景物有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抒發(fā)自己的正確意見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憤情懷。但是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存在著理解上的困難,因為這首詞幾乎全詞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為此,教學這首詞,課前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印發(fā)辛棄疾的有關生平資料以及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使學生有一個大體的了解。過程中注意誦讀,從自由讀到范讀,再齊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作者激憤沉郁的豪放詞風。在誦讀中具體研討用典的用意,從而達到理解詞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學目標】

  1、通過文本研習,使學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義和表達上的作用;

  2、進行誦讀,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fā)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對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昏聵無能的憤概;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懷。

  3、通過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比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豪放詞的特點。

  【重點難點】

  1、探討用典的意義;

  2、指導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詞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詞風。

  【教學過程】

  一、預習、復習。

  1、預習課文,對照課文下注釋通讀全詞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詞語。

  風流:這里指英雄遺風,即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所創(chuàng)偉績帶來的意義上的影響,所謂流風余韻。

  氣吞萬里:豪氣簡直能吞沒萬里江山,形容氣概非凡。

  草草:本來是雜亂不齊的樣子,這里引申作草率馬虎。

  北顧:回頭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閱讀辛棄疾的有關生平資料以及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背景資料。(材料在課前一天下發(fā))

  3、檢查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

  4、指名學生回答:作者在詞中描寫赤壁景象,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此設計不僅復習了舊知,還為導入新課作了很好的過渡)

  明確:赤壁之景,顯得雄偉驚駭,既烘托了當年古戰(zhàn)場戰(zhàn)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襯托了英雄人物。

  二、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登臨赤壁,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fā),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東坡自然會生發(fā)無限的感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繼蘇軾后的另一位豪放詞派的代表辛棄疾的作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來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

  (設計說明:由剛學過的豪放詞派代表蘇軾的作品引入學習另一位豪放詞派代表辛棄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學生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興趣,并能與復習舊知銜接起來。)

  三、作者與寫作背景。

  1.請同學說說有關辛棄疾及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結合課文下注釋①和印發(fā)下的有關背景材料回答)

  2.課件投影,作者與寫作背景。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辛棄疾的始祖辛維葉,在唐曾任大理寺評事,由隴西狄道遷濟南,故世為濟南人。高祖辛師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賓州司戶參軍。祖父辛贊,因累于族眾,靖康之變時未能隨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為譙縣、開封等地守令。辛棄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隨祖父辛贊生活。

  在詞人中,辛棄疾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00多人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到了南方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棄疾64歲退隱江西鄉(xiāng)間已有十多年,被執(zhí)掌大權的韓侂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那時正處于抗戰(zhàn)前線。辛初到鎮(zhèn)江,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侂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離鎮(zhèn)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設計說明:課件投影作者和寫作背景,目的是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意蘊含蓄的典故,并能體會辛棄疾這位愛國詞人的思想抱負。)

  永遇樂:詞牌名。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始于柳永。又名《消息》。

  3.詞牌釋義:〔題考〕毛氏【填詞名解】云:“永遇樂歇拍調也。唐杜秘書工小詞,鄰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諷,尤喜杜詞,遂成逾墻之好。后為仆所訴,杜竟流河朔。臨行,述[永遇樂]詞決別,女持紙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調,創(chuàng)自杜與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創(chuàng)自唐之中葉。萬氏【詞律】引晁無咎【消息】注云:“自過腔,即越調[永遇樂]。”是此詞又為越調也。

  〔作法〕本調一百零四字。首、次為四字對句,不用韻,“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為平仄平仄,起仄韻。第四五句亦為四字對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協韻,與[解語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異耳。第七八句又屬四字兩句,但不需對偶,而兩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協韻,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結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趙師俠作“緩步閬風仙苑”,不足法)后闋起二句,與前闋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協。第四句至第十句,均與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結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四、教師范讀或播放課件錄音朗誦,疏通文字。

  (此設計讓學生讀準確文中詞語的音,初步感受豪壯的感情基調。)

  五、研習課文,探討用典的意義和作用。

  (一)課件投影,明確用典。

  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fā)情懷,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統(tǒng)稱“用典”。恰當地用典,可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慨身世;或借古諷今等等。言簡意賅,以一當十。

  (此設計讓學生明確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

  (二)全詞用了哪幾個典故?你認為每一個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對照注釋、材料分組討論)

  明確: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佛貍祠、廉頗五個典故。

  (此設計是使學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義以及詞人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來完成教學目標,之所以分步研討,是考慮到這是本詞學習的一個難點,分步研討,層次分明,有利于理解掌握。)

  1.分析研討用孫權、劉義隆典。

  ①說說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明確:都是能夠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業(yè)績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現詞人對孫權和劉裕充滿情感的詞語、句子,并說說詞人對他們充滿什么感情?(明確:“覓”、“英雄”、“風流”、“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等詞語、句子準確地表現了作者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與向往,慨嘆英雄難覓,主觀情感色彩十分強烈。)

  ③追憶兩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豐功偉績的英雄人物,激發(fā)起詞人的抗擊金人,收復中原的愛國豪情,同樣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蘊含了什么意思?(明確:諷刺宋室昏聵。)

  2.分析研討用劉義隆典。

  ①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說說這個典故。

  ②用典的用意何在?(明確:借古諷今,告誡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體現自己正確的抗金作戰(zhàn)思想。)

  3.分析研討用佛貍祠典。

  ①“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寫的是什么?(明確:追憶往事,回顧自己的抗金生活。)

  ②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明確: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朝廷不圖恢復中原的憤懣。)

  4.分析研討用廉頗典。

  有人說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滿腔豪情,也有人說是悲情怨語,說說你的理解。(參考:詞人以廉頗自況,既有渴求他人來問,洋溢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沒人來問,抒發(fā)空有滿腔愛國豪情,卻連遭貶斥,壯志難酬的悲憤。)

  5.小結。

  辛棄疾不愧為“用典”高手,用典來借古諷今,用典來抒發(fā)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復雜情感,表現出一吐胸中塊壘的英雄氣概。景、典、情融為一體,天衣無縫。

  六、把握詞人情感,指導誦讀。

  1.本首詞上下闕各四韻,依次是處、去、住、虎、顧、路、鼓、否八字,朗讀時韻腳要讀得響亮,其后又有稍長停頓。

  2.誦讀時必須保持豪壯的基調,讀出對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嘆之情,讀出年老但壯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的憤懣。尤其是末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此句乃全文主旨所在。要讀出詞人一吐胸中塊壘的英雄氣概,不能把它看作是悲觀語或怨語。

  (此設計是讓學生掌握一些誦讀的要領,并能在誦讀中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fā)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壯志難酬的苦悶,以及對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昏聵無能的憤概,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七、《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fā)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此題設計,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兩首詞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主旨上均為以古喻今。

  2.不同點:

  ①《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

  ②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zhàn)略見解,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

  ③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典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此設計是讓學生通過了解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并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豪放詞的特點。)

  八、板書設計。

  略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夠結合注釋復述出全詞的內容,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生能夠體會用典的妙處,從而提升對于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文章的學習,激發(fā)愛國情懷,體會作者憂憤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生能夠體會用典的妙處,深入理解作者的政治立場。

  【教學難點】通過文章的學習,激發(fā)愛國情懷,體會作者憂憤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任務導向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導入語:同學們都游歷過一些名勝古跡吧?當你們去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旅行時,會想到什么呢?有沒有同學來說一下?(幾輪互動)看來同學們都有很多感觸,那么我們來看看著名詞人辛棄疾游歷北固亭時,想到了什么。從而板書課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接下來我會以讓學生將課前預習的作家包進行分享,并總結: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曾參與抗金,是詞人中的英雄。重點介紹辛棄疾年輕時的事跡:

  ①義斬義端;

  ②50騎兵活捉張安國。而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詩人64歲被重新啟用,但因作戰(zhàn)主張與當權者相左,又被降職。本文寫于第二次被降職后,行至北固亭,憂憤而作。學生了解后,便于文本的解讀。

  (二)整體感知

  老師范讀提示學生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并請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詩歌:

  1.請同學們結合注釋,了解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指名叫學生回答,得出如下結論:

  上闕贊揚了孫權東吳建權,抗擊曹魏,劉裕抵抗胡虜,北伐立功;下闕譴責劉義隆(元嘉)冒進誤國,感懷民生多艱,自己壯志難酬。

  2.請同學們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找一下文章中有幾處用典?各是什么?

  通過同桌之間的交流得出如下結論:

  上闕:孫權、劉裕;

  下闕:劉義隆、佛貍祠、廉頗。

  (三)深入研讀

  教師繼續(xù)設置如下任務:

  1.“作者來到北固亭,為什么會想到孫權和劉裕?”請同學們以語文小組為單位討論。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得出下列結論:

  孫權:在京口建立吳國,建都建業(yè)(南京),抵抗了來自曹軍的入侵,保衛(wèi)了國家;

  劉裕:劉裕出生于京口尋常小巷陌,后建立劉宋政權,建都建康(南京),多次抵抗來自多方的入侵,守衛(wèi)了國家。

  兩者均與京口一地有關,都曾勇猛抗敵,保衛(wèi)家園。

  2.“作者對兩者持怎樣的態(tài)度?如何看出?”請學生結合導入時的背景包進行思考。

  學生自由回答,其他學生補充,得出下列結論: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孫權——尊敬和敬仰,感嘆南宋當權者昏庸無能。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不僅尊敬和敬仰,還認可劉裕的作戰(zhàn)方略,認為自己若是遇到劉裕這樣的明君,正確的政治建議就不會被忽視,自己的政治抱負就能夠實現。

  (此處要結合劉裕建功的歷史:劉裕抗擊北方入侵者是在做了充分的政權鞏固的準備之后,用此反襯作者所處時代的統(tǒng)治者急功近利,不聽勸阻,冒進抗金。)

  3.“作者提到劉義隆、佛貍祠,又有何用?”

  指名叫學生回答,總結答案如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劉義隆——冒進誤國,諷刺了當朝統(tǒng)治者,表達了作者的譴責態(tài)度。

  “難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佛貍祠——百姓安于異族政權統(tǒng)治,忘了記自己的宋代子民的身份,表達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不積極救國的不滿。

  4.“作者提到廉頗,又有何用?”請同學結合詩人的.生平回答。教師適當點撥,得出下列結論: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用廉頗自喻,表達了自己空有政治抱負,卻沒有機會實現,壯志難酬的苦悶。

  5.結合全詩,本文大的藝術特色是什么?這樣有什么好處。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后教師明確答案如下:

  大的藝術特色是用典。用典可以使語言更加典雅和形象,深化意境的內涵,是整體表達更加有力,擲地有聲。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聯系上節(jié)課學過的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小組討論:兩者有何異同點?

  通過學生的回答,得出下列結論:

  相同點:表達方式上兩者都是借景抒情;內容上兩者均為以古喻今。

  不同點:主題不同:蘇詞感慨了年華漸去,壯志難酬。更多的是在感慨時間流逝;辛詞感慨了空有政治抱負無從實現而壯志難酬。更多的是在表達自己的憂憤。

  (五)小結作業(yè)

  學生總結本課所學,并讓同學將上兩者比較閱讀的結論結合具體詞句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相關文章: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04-25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04-25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04-25

實用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四篇05-02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匯編七篇05-12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集錦6篇05-12

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04-28

《念奴嬌 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04-25

詩詞教學之我所想 -《南鄉(xiāng)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反思04-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唯美 清纯 另类 亚洲制服|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 欧美 亚洲日本| 97影院在线午夜|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 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老肥熟XXXX|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免费VA人成视频网站全|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妺妺窝人体色WWW看人体|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