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下冊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二稿)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4.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伽利略試驗的過程與結論,并受到啟發,初步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2.教師制作能夠直觀反映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課件及課文插圖幻燈片。教學時間:兩課時板書預設: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懷疑(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不迷信伽利略{分析(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善于思考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科學態度啟 發:不迷信權威,執著實事求是地探求科學真理 第 一 課 時課時目標: 1、看圖了解課文內容,自讀自問,感受伽利略的人格品質。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這座塔叫什么塔?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塔上這個人是誰?誰來介紹一下。他就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1)課文第一段是怎么介紹的。(2)齊讀第一段。(3)指名讀第一段。伽利略給你什么印象?請你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贊美一下。 哪個詞看出他的善于思考,能言善辯?常常、很難解答、很不尋常。理解“很不尋!,知道尋常的反義詞。 2.他在做什么?結果怎么樣? 誰能用一句話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1590年,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就在這里做了舉世聞名的實驗(板書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結果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大家都明白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3.假如你是一位記者,你想問伽利略什么問題?下面我們一起進入文本,搜索一下信息,看看自己能提出什么高質量的問題。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兩次。 2.注意將這些詞語讀正確:伽利略、亞里士多德、比薩城、 不容更改、膽大妄為、著地、的確、信奉、解釋、固執、懷疑、試驗、違背、責備、辯論、拴住、拖住、宣布、真理、尋常。說說詞語意思:不容更改、膽大妄為、當堂練習:從中找出這些詞語的反義詞。見作業本第二題。分類記憶生字:略 薩 磅拴 拖 執 宣 辯奉 違妄抄寫生字:辯 奉 違 妄 執 3.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三、記者提問。 1.你為什么選擇在比薩斜塔做公開試驗? 2.你為什么要做這個公開試驗? 3.你為什么不怕失? 4.你是怎么想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四、引導思考,了解人物特點——善于思考,能言善辯。 1.請默讀第三節。伽利略是怎么想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你覺得他想的有道理嗎? 2.那就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可以與同學們討論,也可以請老師幫忙。(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該比10磅的慢;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的快。圖示法等)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不是妄下結論。五、當堂作業作業本第1、3題。 第 二 課 時課時目標: 1.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弄清伽利略提出疑問的根據,理解不迷信權威的意義。 2、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正確朗讀課文。教學過程: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聽寫本課的新詞。同桌互相檢查。二、引導思考,了解人物特點 1.討論:伽利略為什么不怕失?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是怎樣進行試驗的?別人有哪些反應?自讀第4、5段。 2.引導體味: (1)自己反復試驗: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體會:嚴謹科學的態度。 (2)公開試驗: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他向學生們宣布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為什么要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聯系前文理解: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當時是怎樣的環境?迷信權威,崇拜名人,不敢懷疑,不敢創新。 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被馬克思、恩格斯稱為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他對科學進行分科,建立了比較系統的理論,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有杰出的貢獻。 公開試驗的目的是什么?打破盲目崇拜、迷信權威的思想,讓人們形成敢于向權威挑戰,敢于懷疑,追求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別人反應: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理解:膽大妄為——形容一個人膽量大,胡作非為。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你想說什么?你想勸勸他嗎? 小結:面對人們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得(十分勇敢、十分執著)。 3.先練后講最后一段:(1)練習:作業本第4題。(2)突出哪些詞語,可以讀出句子所包含的道理。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大、也、全都:表示大哲學家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說的話也有錯誤的時候。不能盲目崇拜,不能迷信權威。給我們的啟發是什么?(我們應該尊敬知識淵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出錯的地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為)能舉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 4.隨文練筆:想象一下,試驗結束后,人們又會怎樣議論。作業本第6題。三、升華情感,體會寫法 1.總結:伽利略是一個( )的科學家。說話要有理由,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來描寫的。 2. 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 3.積累名人關于科學真理的名言。背背,抄抄。作業本第五題。四、作業 推薦課外閱讀《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結識更多的偉人;蚩梢蚤喿x《名人傳》。【四年級下冊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相關文章: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10-2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04-11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案三篇05-09
有關《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案四篇05-14
實用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案三篇05-13
【推薦】《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案4篇05-15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讀后感02-07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讀后感5篇03-25
小學語文下冊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