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上24課第一課時教案
8課題 大道之行也 總課時 2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對于大道和大同的初步理解。串通文意,理解特殊句子的翻譯。 過程與方法目標:討論與排除式,讓學生能夠根據上下文自己排除錯誤答案,根據句子本身推斷句子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大同社會使美好而遙不可及的,在當今社會中,我們要追求“和而不同”的社會形態,做那個德才兼備的君子。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文章整體意思的貫通,讓學生理解這篇文章講述的大同世界是什么樣子的。 教學難點:一些重點句子的理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教學方法 否定法,讓學生推陳出新 教學準備 板書和課前預習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文常整理:《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之一(五經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述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禮崩樂壞: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從前,孔子曾加過魯國的蠟祭。祭祀結束后,他出來在宗廟門外的樓臺上游覽,不覺感慨長嘆。言偃在他身邊問道“老師為什么嘆息?”孔子回答說:‘大道實行的時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當政的時代, 我孔丘都設有趕上,我對它們心向往之。 禪讓制: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直到夏朝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才結束。(天下為公) 那么下面我們就來感受一下什么叫做大道。請大家閱讀全文。 文章翻譯: ⒈選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與,通“舉”,推舉,選舉。(德才兼備) 2、講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和睦(的氣氛)。 修:培養。(修狹者——長) 3、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第一個親:動詞,奉養 第二個親:名詞,父母,雙親 第一個子:動詞,養育 第二個子:名詞,孩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4、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關鍵在于終(老有所終),用(為社會效力),和長(順利地成長) 5、貨惡(wù)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如果看到別人遺失的東西),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惡(wù),憎惡。 藏:私藏。 6、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對于勞力,人們憎恨勞力不出于自己的餓身上,(即使是出自自己身上的勞力),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7、是故謀/閉而不興 閉:杜絕 盜竊亂賊而不作 興和作的意思一樣,有個成語“興風作浪” 8、是謂大同: 謂:叫做/稱為/就是 標注識記 聽故事,感受孔子的復古傾向 聽故事,感受孔子對大道的向往之情 闡述禪讓制的含義 閱讀全文 根據語境推測詞義,選為選拔,舉為推舉,二者兼備,即是德才兼備 省略句的補充 (皆出酒食——都拿出酒食來款待他) 根據語境進行判斷 拓展認知,翻譯第一個老和第一個幼 學生討論這句話怎么翻譯最好,最能體現出原文的意思,不一定要完全直譯。 講解其中一句,讓學生根據示例翻譯出另一句, 學生翻譯 根據語境進行猜測 積累文學常識,拓展五經,幫助記憶。 兩個故事都能說明孔子對古制的熱愛,可見大道在萬世師表心中是多么重要。 由此可以讓學生理解什么叫做“天下為公” 整體感知 結構相似,詞性是相對應的。 鍛煉學生翻譯通順的原則 學以致用,翻譯類似的句子。 要根據語境判斷出詞義,不要太死板了 鍛煉學生由此及彼的翻譯方式,鍛煉他們翻譯的能力。 擴展一下共產主義和大同社會的相同點。 板 書 設 計 大道之行也 《禮記.禮運》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禮崩樂壞 三世未逮。 禪讓制 文章理解:選賢舉能——德才兼備(結構一致,詞性對應) 講信修睦(省略句,句子的通順原則)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先講下句,在通過下句推斷上句)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對于貨物,人們厭惡把它扔到地上的行為,(而掉在地上的財物),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謀/閉而不興 謀:杜絕 教 學 反 思 學生的分析讓教學能夠成分塊教學,根據下句推斷上句的含義,在競猜當中可以推斷出詞義。【八年級上24課第一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陽光》第一課時的教案08-26
《畫風》第一課時的教案02-26
荷花的第一課時教案02-24
《畫》第一課時教案03-04
《白鵝》第一課時教案03-06
觀潮第一課時教案04-28
《鯨》第一課時教案12-08
七年級英語上Unit 5第一課時教案08-26
第一單元Our school第一課時教案04-28
《鳥島》第一課時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