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畫》第一課時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畫》第一課時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畫》第一課時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好事。
【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好事。
【教學用具】
課件。
【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我們來交個朋友,你能向我介紹自己嗎?
一、激趣引入
1、剛才老師和大家交朋友,現在有一個小女孩也想和大家交朋友。她是誰呢?
(課件出示:一個小女孩說:“你們好,我叫玲玲。”)
玲玲小姑娘真有禮貌,我們也一起向他問好吧,玲玲,您好!
(正音“玲”指導讀輕聲)
2、看看“玲”會寫了嗎?
(課件出示“玲”字)
你認識的人名字里有“玲”字嗎?很多人的名字中有“玲”字,聽起來悅耳動聽。你發現了什么?
(生:換偏旁,王字加令……)
想想還有哪些字很相象?有很多的字右邊相同,左邊的偏旁不同,意思就不一樣了。我們找到了舊字帶新字的規律,就會舉一反三。
3、觀察真仔細,我們把它寫好!教師范寫,學生仿寫一個。
(教師指導到位,第一個要在田字格里寫)
4、我們學習25課“玲玲的畫”,請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1、同學們的想法這么多呀,那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去讀書好嗎?請同學們打開第116頁,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懂的生字請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
2、課文的生字會念了嗎?開火車讀生詞(課件出示生字詞語)小結:
同學們真能干,這么快就會認讀了課文的生字。
3、把生字詞放在課文里讀,看誰能讀得又快又好?分人讀課文,邊讀邊想: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整體感知,教師總結。
三、學習理解課文
1、玲玲遇到了麻煩?哪個自然段講了,請將課文里的段落讀一讀:
(個人回答)
(課件出示臟畫)
2、這時,玲玲為什么哭,她是怎么想的?
(著急,難受)
所以,“玲玲哇地哭了起來”讀得要傷心。她為什么哭得那么傷心?讀一讀她的話。
(“我的畫臟了,再畫一張也來不及了。”)
(課件出示臟畫)
師:是呀,遇到這樣的麻煩事,玲玲多么傷心啊。
3、玲玲一邊哭一邊說的話,應該怎樣讀?體會著急的心情:
(個人讀──評讀──個人表演)
4、聽到哭聲爸爸來了,你們會讀爸爸和玲玲的對話嗎?同桌讀一讀,演一演。
練讀(配上動作),指名分角色讀。
誰來讀爸爸的話,誰來讀玲玲的話?(分角色讀)
5、大家讀得好,演得像。爸爸幫助玲玲出了主意,你們是玲玲的好朋友,要是你們也在場,幫她出出主意,安慰安慰她吧。(4人組討論)
(課件出示“別哭,玲玲。你要是_____,不是很好嗎?”)
6、請一人演玲玲讀句子,4人小組匯報安慰玲玲。玲玲會說些什么?大家給玲玲出了很多主意,玲玲也動腦筋解決辦法。她是怎樣做的?讀課文。
(出示課件小狗的畫)
7、這時玲玲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高興,滿意,得意)
(出示未弄臟的畫與弄臟的'畫對比)對比兩幅畫,你更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8、全班齊讀這一自然段。
9、同學們讀得高興,爸爸看了也很高興。(引讀)
(課件出示爸爸的話)
四、學習第九自然段
1、讀了爸爸的話,從玲玲改畫的事,你們明白了什么?
結合課文講一講,教師總結(根據學生的話)。
2、你們剛才幫助玲玲,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壞事變好事的情況嗎?4人小組討論。
3、4人小組匯報:
爸爸的話非常有用,我們把精彩的話背下來,好嗎?
看誰背得又快又有感情。(個人自由背誦)
4、一起有感情地背誦一次。
5、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隨機應變,想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出示課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讓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吧!
《畫》第一課時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叮囑、哈哈大笑、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相似、受用”等
詞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段。
3.能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
4.繼續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聯系上下文,體會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講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之間的聯系,體會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題質疑導入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例:(1)誰畫楊桃?(2)怎樣畫楊桃?(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
(4)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三)檢查自學。
(四)理解詞義。
1.查字典理解詞義。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五)自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知道本文寫的`是“我”在圖畫課上將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學們大笑。老師仔細觀察后,肯定了我畫的內容是對的,并講明了道理。
2.讓學生自讀課文,標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句,提出質疑。
(六)作業。
1.寫詞語。
2.熟讀課文。
《畫》第一課時教案3
教學目標: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宋、濤、陳、丹、趙、藝、顯”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藝、絲、顯、忽”。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認識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小朋友課前正唱有關風的歌曲
1、老師知道你們唱的歌曲中有風,小朋友也讀過和風有關的詩句,會背嗎?(學生背)
2、平時你感受過什么樣的風?聽過呼呼的寒風嗎?
3、那我們知道風可以聽得到,又能感受到,能唱出來,能寫出來,那么能畫出來嗎?(板書:畫風)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齊讀課題)
二、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這來了三個可愛的新朋友,想認識嗎?是誰呢?趕快認識一下吧(出示三個名字:陳丹 趙小藝 宋濤)誰來當小老師領大家讀出他們的名字?(指兩人領讀后齊讀)誰還想讀、
2、看!屏幕有什么變化?(出示課件:去掉拼音的名字)你還能認識他們嗎?女士優先,女同學先來試試,男同學再來!(男女輪讀)
3、老師把他們的名字拆開,你還認識嗎?出示字卡片, 開火車讀。
4、咱們班誰姓這個姓(出示陳)趙呢?、有姓宋嗎?濤,誰能給他找個朋友?藝:找朋友 ……
5、我們再來輕輕地喊他們的名字吧!今天我們學和這幾個孩子有關的故事,愿意讀讀課文嗎?你打算怎么讀呢?
6、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7、讀完了嗎?有沒有不認識的字?老師這兒有幾個詞誰來教教我?出示(顯得更美了 風車呼呼轉 旗桿)指名讀。再出示轉、桿多音字組詞。
8、課件出示找找說說:第一行字是我們剛學的字,下一行是我們以前認識的字,看看這些字還能組成哪些新的詞語?
9、我想:把這些字送回課文,一定會讀的更好,請小朋友再次自由讀課文。
10、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呢?他們讀的時候其他同學就是小評委了,你們可一定要認真聽,等一會要評評
11、那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細讀課文,感悟
1、那三個小朋友到底是怎樣畫風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可以用筆劃出你的答案。
2、隨學生回答出示有關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2)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3)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4)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3、那能不能把這么多的他(她)換成小朋友的'名字,說的更清楚些嗎?誰來幫忙?
4、那他們趙小藝的畫是怎樣的?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美麗的郊外,幾棵小樹被風吹斜了,還有呢?想好了嗎?想不想看看趙小藝他們的畫。你看到什么了?誰能給他配上課文的內容?(出示趙小藝、陳丹、宋濤的畫)
5、出示寫趙小藝的畫的內容:
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你從哪里知道她畫出風來了?〔板書:飄著的旗子〕為什么要畫飄著的旗子?你能讀讀寫小藝畫風的句子嗎?〔點小藝畫風的句子〕小藝第一個畫出了風,她心里會怎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6、風在飄著的旗子里,還會在哪里呢?咱們下節課再來學。
四、寫字
1、那咱們讀了課文,想不想練習寫字,課件出示“藝、絲”。認識它們嗎?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這課還有上下結構的字嗎?打開書看看68頁的田字格,還有上下結構的字嗎?(顯、忽、)看看這兩個字上下兩部分怎么樣?
2、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板書設計:
15、畫風
飄著的旗子
《畫風》教學反思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文,主要講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例如:在教學4-8自然段時,設計問題“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學生帶著問題多樣式的讀,爭當文中小朋友。利用學生的肢體語言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后相機指導朗讀,帶著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使其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新。
在拓展延伸、啟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發學生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說風、畫風、寫風,通過句式張潔問:“你想怎樣畫風?”先讓學生說一說,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與寫作融為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
《畫》第一課時教案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
2.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課件)
1.教師范讀詩歌猜謎,出示掛圖,并揭課題。
(1)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聽仔細了(范讀課文)
(2)學生動腦筋猜
(3).出示掛圖(課件):好極了,就是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畫》(板書課題)。
2.仔細看這幅畫,畫上畫了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提出自學要求,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帶拼音的字多讀幾遍,邊讀邊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呢?
2.學生自讀課文。
3.指名試讀,正音:色、近、驚
三、對照圖畫,再讀課文
1.看看圖畫再讀讀課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說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師板書:山、水、花、鳥)
3.請小朋友在這幾個字下畫上小圓圈,說明這首古詩主要寫這些景色,課文主要寫的景色,我們要讀重音。
四、講讀課文,理解詩意
畫教學設計教案精品
(一)講讀第一、二行
1.看圖說話:小朋友們,畫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話說說山怎么樣,水又怎么樣?
2.想一想:我們平時出去玩,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嗎?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們在近處聽,會聽見什么聲音啊?你能學一學嗎?(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流水聲)
3.小結:這幅畫畫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畫得像真的一樣,那么究竟是一幅圖畫,還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為什么?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二)講讀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許多花都怎么樣了?可是課文里是怎么說的,為什么?
2.要是鳥停在樹枝上,人來到鳥的面前,鳥會怎么樣呢?
3.教學驚: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驚的'?驚是什么意思?(吃驚、害怕)
4.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五、朗讀全文
六、指導書寫
1、出示人、火、文、六齊讀
2、老師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師范寫,學生認真看
4、學生描紅,練寫
【《畫》第一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字與畫》第一課時教案示例12-09
《畫楊桃》第二課時教案03-09
三語(下) 11 畫楊桃 小學課時備課教案-優秀教案12-17
課時教案12-17
《白鵝》第一課時教案03-06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案09-20
《陽光》第一課時的教案08-26
神鳥(第一課時)教案12-17
《冬不拉》第一課時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