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規范設施管理制度

時間:2022-09-28 13:14:41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規范設施管理制度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制度,制度是各種行政法規、章程、制度、公約的總稱。那么相關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規范設施管理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規范設施管理制度

規范設施管理制度1

  1、工程部應指派相應監理工程師負責本區域施工用電的巡查、各級電表查抄、臨時用電接引及配合、安全用電監督、用電技術資料核查等工作,并在組織架構和崗位職責上予以明確。

  2、每月應進行一次安全用電技術資料的`核查,包括:月度用電設備進出場統計表、接地電阻測試記錄、電工每日巡視記錄、配電箱每日檢查記錄,并做好安全用電月度檢查記錄。

  3、每月應最少進行一次施工用電的檢查,并對存在的隱患及時督促整改。

  4、施工用電申請須由監理工程師及工程部經理審批,并由監理工程師負責協調掛表接電。

  5、電表需拆除時,必須由監理工程師復核有沒有未扣除、未記錄費用的情況,經工程部經理審批后方可拆除電表。

  6、監理工程師負責跟進電表的安裝、移位、拆除,并負責核查施工單位全稱、各級電表間邏輯關系、工程項目所對應的合同編號;施工用電有變更時,須即時上報。監理工程師進行工作交接時,交接內容應包含管轄區域內各級電表管理工作的交接。

規范設施管理制度2

  一、特種設備崗位安全責任制

  1.主要負責人當對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全面負責并履行如下主要職責:

  1.1建立健全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責任制;

  1.2組織制定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1.3保證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投入的有效實施;

  1.4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工作,及時消除特種設備事故隱患;

  1.5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6及時、如實報告特種設備傷亡事故。

  2.其他負責人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分管范圍的安全工作負有直接領導責任,協助主要負責人做好特種設備安全工作。

  a)企業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的職責

  b)企業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應當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后,方可從事管理工作。參與和協助企業負責人制定特種設備管理制度、設備操作規程等,按照制度要求,對特種設備使用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在緊急情況時,可以決定停止使用特種設備,并及時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當地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c)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職責

  從事特種設備作業的人員,必須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后,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其主要職責為:遵守勞動紀律,執行安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聽從指揮,保持本崗位設備的安全和清潔,不隨意拆除安全保護裝置,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不安全因素,應立即向特種設備管理人員和單位有關負責人報告。

  3.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職責

  落實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做好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根據本單位特種設備使用數量及技術狀況,安排具備特種設備專業技術知識、懂得管理業務、工作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具體從事特種設備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二、特種設備使用管理制度

  1.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管理制度

  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并保證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的完整、準確。其主要內容包括: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單位、產品質量合格證明、使用維護說明等文件以及安裝技術文件和資料;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的記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特種設備及其安全附近、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其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的日常維護保養記錄;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等。建立特種設備檔案,使特種設備的管理部門和操作人員全面掌握其技術狀況,了解和掌握運行規律,防止盲目使用特種設備,從而有效地控制特種設備事故。

  2.特種設備的注冊登記制度

  新增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內,持監督檢驗機構出具的監督檢驗報告等,到所在地區的地市級以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注冊登記。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后應將檢驗合格標志固定在特種設備顯著位置,并在有效期內安全使用。

  3.特種設備報廢制度

  標準或者技術規程有壽命期限要求的'特種設備或者零部件,或者特種設備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應當按照相應要求予以報廢處理。特種設備進行報廢處理后,必須到負責該特種設備注冊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管理部門辦理注銷手續。

  4.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性能定期檢驗制度

  在用特種設備實行安全技術性能定期檢驗制度。對特種設備進行定期檢驗,是確保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所有特種設備在運行中,因各種原因會產生一些缺陷,或原有允許的缺陷逐步擴大,產生事故隱患。通過定期檢驗及時發現缺陷,得到及時處理,消除事故隱患。根據特種設備的使用情況及自身結構特點,不得使用檢驗合格標志超過有效期的特種設備。

規范設施管理制度3

  一、設備安全管理宗旨

  保證各種設備正常完好,為企業的安全生產提供最優的技術裝備,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最佳的安全生產物質基礎,讓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使設備綜合效

  二、設備管理機構和職責。

  1.設備管理由分管生產副總全面負責。

  2.分管副總的職責是:

  2.1負責考核設備完好率和設備利用率;

  2.2負責審核設備定期保養、維修和大修計劃以及特種設備的定期檢測并監督實施;

  2.3負責審核設備更新和增置計劃;

  2.4負責建立健全設備使用管理與維護制度;

  2.5負責加強設備基礎管理工作。

  3設備管理日常工作由設備科或專、兼職設備管理員負責。

  4設備科或設備管理員的職責是:

  4.1掌握設備市場信息和本廠設備技術狀態,根據本公司生產需要,提出并編制設備更新和增置計劃,經分管副總同意實施設備的購置。新置設備確保性能先進、質量優良,并且有較高的可靠性、維修性和經濟性指標。

  4.2對新購置的設備進行開箱驗收和安裝調試驗收,嚴把質量關。負責做好設備運行初期的使用和保養,以及信息反饋工作。

  4.3編制設備操作規程和維護規范,監督設備的安全和正確使用。

  4.4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和定期保養,使設備常年保持整齊、清潔、潤滑、安全的狀態;

  4.5編制設備定期保養、維修和大修計劃并負責實施。

  4.6會同財務部編制設備臺帳,加強設備臺帳管理,定期進行設備盤點、核實,確保帳面清晰、帳物相符;

  4.7建立主要設備檔案,一機一檔;

  4.8監督設備運轉記錄的填寫和完好率、利用率的統計;

  4.9完成總經理交辦的設備管理的其它日常工作。

  三、設備的購置與入帳

  1.根據本公司生產需要,由車間或設備管理員提出設備更新和添置要求。

  2.設備科或設備員根據車間的要求進行考察,綜合考慮設備的先進性、可靠性、維修性和經濟性指標,提出購置計劃,報分管副總審核。

  3.審核后的設備增置計劃報總經理批準。

  4.由總經理主持與設備供應商簽定設備購買合同。

  5.設備進廠后,由設備科或設備管理員會同技術科對設備進行開箱驗收,檢查設備的外觀,檢查備附件是否齊全,隨機技術文件是否完整。

  6.設備科或設備管理員參與設備的安裝調試,完成后,設備科或設備管理員會同技術科對設備進行安裝驗收。驗收合格后,填寫驗收報告,按規定分類編號入帳。

  四、設備的安裝、試車和投產

  1.設備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1.1了解設備的重量,體積(高度、寬度、長度),吊卸就位的條件,并確定其運輸路線;

  1.2了解設備的工作環境條件,選用符合規定的安裝場地,對于有恒溫、恒濕等特殊環境要求的設備,應嚴格按設備說明書所規定的條件進行;

  1.3準備安裝時所需的物資器材、工具、測量儀器、潤滑材料等;

  2.設備的安裝

  2.1設備平面布置圖由車間、技術科和設備科共同提出,報分管副總審批。

  2.2設備安裝必須按批準的平面布置圖進行施工。

  2.3安裝設備的基礎必須按照設備說明書上規定的要求建造。

  2.4設備裝牢在基礎上之后,應將所有污物、水跡、鐵屑、防銹油清除干凈,所有在安裝時進行裝配(或組裝)的零部件,必須清洗干凈,并涂上規定的油脂,特別應注意接合面和滑動面的清潔度,但設備上的密封、鉛封和技術文件中規定不得拆卸件,不準拆卸清洗。

  2.5設備零部件以清洗裝配好之后,應將所有的潤滑部位按規定加注潤滑油脂,然后用手轉動各運動的零部件,要求輕松靈活,沒有阻礙、震動和運動方向錯誤等反常現象。對于某些大型設備,人力無法搬動時,可使用適當的'工具,但應緩慢及謹慎地進行。

  2.6電氣部分的安裝,要求安全、準確、可靠。

  3.試車

  試車應按設備說明書要求進行。注意以下幾點:

  3.1在設備機械部分試運轉前,其電氣部分(包括電機、示警及信號裝置),應先行試運轉。電機試運轉前,先不要掛上皮帶,待接上電源確定電機旋轉方向正確后,再掛上皮帶,并適當張緊。

  3.2設備在試車前應裝好防護裝置,清理設備上不必要的物件,確保安全。

  3.3在設備潤滑面上要多次涂油,各潤滑點應保持足夠的潤滑油。

  3.4試車時空轉1小時,注意溫升變化。試車應從部件開始到整機逐級運轉。

  3.5開始啟動按鈕時,應先點動數次,觀察各部位動作無誤后,方得正式運轉,并由低速成逐漸增至高速。

  3.6試運轉中如發現有不正常現象,應立即停車和檢查修理。

  3.7試車中潤滑、液壓系統和冷卻或加熱系統各管道暢通無阻,閥件和機構的動作正確、靈活、可靠、無漏油現象。

  3.8試車結束后,斷開動力源,消除壓力和負荷,復查主要部分的配全和安裝精度,檢查緊固部分,清理現場,整理試運轉記錄。

  3.9對照設備出廠檢驗證書的項目,逐項認真檢查。如發現不合格,立即向制造廠反映,要求原制造廠派員協助排除不合格現象,并追究責任,賠償損失。試車檢驗證書和記錄應歸入設備檔案。

  4.驗收和交用投產

  4.1移交生產的設備,由設備科在試車合格的基礎上組織車間和技術科作安裝質量、幾何精度檢查、負荷試車等工作。

  4.2符合要求后,填寫設備交用驗收單,經設備科和車間負責人簽字,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4.3交接時,隨機附件和專用工具,要同時移交給操作人員。

  4.4隨機文件交接中產生的文件統一歸入設備檔案。

  4.5新設備交付使用后3~6個月內,設備科組織有關人員作精度復查和調整。

  五、設備的使用管理

  1.每臺設備必須建立操作規程和保養規程。

  2.每臺設備應建立崗位責任制,定人定機或定人管理。

  3.主要設備必須建立當班運轉記錄。

  六、設備的維修與定期檢驗

  1.設備維修分日常維修和事故維修二級。

  1.1日常維修的內容是:清潔緊固調整潤滑和防腐,簡稱“十字”作業。

  1.2事故維修指出現故障進行專業維修。

  1.3日常維修由操作者進行;事故維修由專業人員或委托外單位進行。

  2.事故維修應經過專人檢驗填寫維修申請書,經分管總批準進行。

  3.維修后的設備應由專業人員與操作者進行試車檢驗合格方能開車。

  4.維修卡連同試車單一并存入該機檔案。

  七、設備的處理與報廢

  1.設備的處理與報廢權限在總經理。

  2.需要處理的設備應由設備科進行技術鑒定提出意見,并估計價值經由總經理批準進行。

  3.需要報廢的設備要提足折舊費,估計好殘值,由總經理批準并在財務進行資產銷帳。

  4.報廢設備殘骸應交物資回收部門處理。

  八、設備檔案管理

  1.凡列入固定資產的設備均列入立檔范圍。

  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實施。

規范設施管理制度4

  為確保安全生產,保證安全設施、裝置,各種設備能隨時發揮作用,根據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結合永恒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實際需要,特訂立本制度。

  安全設施管理制度

  一、范圍

  生產中的工藝指標超限報警裝置、安全聯鎖裝置、事故停車裝置、安全閥、電器設備的過載保護裝置、機械運轉部分的防護裝置、滅火裝置以及事故照明疏散設施、靜電和避雷防護裝置、環保設備等均屬于安全裝置和安全設施。

  生產過程中佩帶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器具如安全帽、防塵口罩、防毒面具、絕緣棒、絕緣手套、絕緣鞋等均屬于防護器具。

  二、管理分工

  1.由安環部分工管理各種安全裝置、設施和防護器具;

  2.分工原則:

  2.1凡機械、設備上的安全裝置如受壓容器上的安全閥、壓力表等由設備管理員管理;

  2.2凡屬電器方面的安全保護裝置如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儀器儀表均由電工負責管理;

  2.3凡生產區內的火警報警裝置、滅火裝置和其他固定裝置均由消防專管員管理。

  2.4由專職安全員隨時巡查,確保安全設施具有完好性能。

  三、維修與檢驗

  3.1各種安全裝置要有專人負責,經常巡回檢查,維護管理;

  3.2安全裝置要建立檔案,編入設備檢修計劃,定期檢修;

  3.3安全裝置不得隨意拆除,挪用或廢置不用,若確有必要申請拆除須經安全技術部門同意;

  3.4除安全裝置專責維修人員外,其他人一律不得亂動。

  四、防護器材的'選用和保管

  4.1根據作業性質、條件,勞動強讀度和防護器材性能及其防護性質,正確選用防護器材種類和型號,不得超出防護范圍進行代用;

  4.2絕緣手套、膠靴、絕緣棒、絕緣墊臺等常用的電氣絕緣工具要指定專人保管;

  4.3常用電氣絕緣工具按照電氣安全工作規程規定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嚴禁使用不合格的絕緣工具從事電氣工作。

  安全裝置和安全設施必須進行定期維護,隨時檢查保證具有充分的靈敏性能。個體勞動保護用品必須妥善保管,正確使用。

規范設施管理制度5

  第一條通風設施的砌筑由通風隊負責完成,要求必須按計劃,按標準,保質保量完成,保證系統完整、可靠、合理、經濟。

  第二條各類通風實施必須嚴格按質量標準化要求構筑,不符合質量要求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條各類通風實施必須建立臺帳,登記編號,明確責任人、規格尺寸、砌筑時間等,做到臺帳與實物相符。

  第四條嚴格執行循環檢查制度的落實,每周一次,做到實施完好,符合各種要求。

  通風設施安全管理要求

  一、密閉:

  ①密閉外5米內支架完好,無片邦、雜物、淤泥積水。

  ②密閉前無瓦斯積聚。

  ③密閉前應設置柵欄、警標、檢查牌,并有瓦斯檢查。

  二、風門:

  ①每組風門至少保證兩道,主要進回風巷之間必須安裝反風門。

  ②兩道風門的距離,行人風門至少5米,行車風門必須保證一列車長度,且不能同時打開。

  ③風門墻不得漏風,風門不得變形,否則必須盡快修理完善。

  ④主要進回風風門設專人負責開閉管理,其它風門能自動關閉,過往行人要嚴格執行隨手關門制度,否則必須嚴肅處理。

  風門前后不得堆放雜物,淤泥積水。

  三、風窗:

  ①調節風窗必須設在風門(閉墻)的'上部,且能靈活調節,其斷面大小,應通過計算具體確定。

  ②風窗斷面大小一旦確定,任何人不得隨意改變。

  ③風窗應經常進行檢查,以免風量過大而浪費或過小而造成無風、微風以及瓦斯積聚

  四、柵欄:

  ①設置柵欄的地點包括:瓦斯超限區,暫不工作的巷道,回采面尾巷口,放炮貫通的巷道,兩巷間貫通超過6米的對頭巷道,不需或暫不能封閉的盲巷。

  ②柵欄的設置必須全斷面進行,柵欄條間距不超過20cm,并且要捆綁牢固。

  ③柵欄前必須懸掛“禁止入內”的危險警戒牌,未經通風科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拆除。

  ④柵欄前必須懸掛瓦斯檢查牌,確定專人巡回檢查。

  五、風橋:

  ①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②橋面平面不漏風。

  ③風橋前后各5米范圍內巷道支護良好,無雜物,積水淤泥。

  ④風橋通風斷面不小于原巷道的4/5,成流線型,坡度小于30度。

  ⑤風橋兩端接口嚴密,四周見實幫,實底,要填實,結實。

  ⑥風橋上下不準沒風門。

  六、測風站:

  (1)設置位置:

  ①礦井總進、回風的巷道。

  ②采區進回風巷。

  ③采掘工作面進回風巷道。

  ④尾巷、各類硐室。

  ⑤其它獨立通風的巷道。

  (2)測風站標準要求:

  ①測風站要設置在正規平直巷道內,長度≥4米。

  ②前后10米無拐彎和阻隔物。

  ③支架良好,斷面均勻。

  ④要設測風記錄牌。

【規范設施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設備設施管理制度04-15

設施使用管理制度03-30

食品設施管理制度03-30

排水設施管理制度04-24

設施維護管理制度12-01

設施安全管理制度08-05

電氣設施管理制度09-26

娛樂設施管理制度09-26

安全設施管理制度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