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調查報告必備(2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施工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施工調查報告1
建筑施工的項目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安全出效益越來越成為建筑施工企業同行的共識。隨著國家建設事業的發展,項目施工安全管理的不斷規范,建筑施工單位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總的安全生產形勢有一定好轉,但不少地方依然嚴竣,工傷死亡事故還是頻頻發生,而且大多數的死亡事故都是發生在普通的操作工人中。事故給死者家庭造成極大的傷害,同時給企業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給社會也造成不良的影響。
一、當前施工現場存在的問題
當前施工現場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1、施工現場工人的安全生產意識淡薄。
首先是思想上不重視,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眾所諸知,目前施工企業雇用的勞務工基本上都是一些沒有組織的散工,而且多是剛參加工作的農民工,他們安全意識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現象時有發生。據統計,建筑行業70%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三違造成的。
2、崗前系統的安全培訓教育不夠。
時間短,效果差。崗前安全教育沒有真正落實,即使有也多是流于形式,工人的安全生產意識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民工的流動性大,往往一個民工同時在幾個工地干活,沒有相對的穩定,造成管理上的困難。
3、現場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生產責任制沒有真正落實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是一種動態管理,建筑施工現場物的不安全因素在減少,但人的不安全行為卻沒有得到有效的監控。工地上雖都配備了一定比例的專職安全員,但有的安全員責任心不強,沒有真正履行職責起到巡查糾錯的作用。
4、建設單位任意壓縮工期,安全資金不到位。
當前,不少工程由于建設單位任意壓縮工期,使得本已緊張的工期變得更加緊迫,無形中加重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增加了不少加班時間,特別是大量夜間施工頻繁,增加了安全隱患。有的建設單位安全資金不到位,使得必要的安全投入捉襟見肘,安防設施大打折扣,甚至不符合安全規范。
二、面對現狀。如何規范勞務市場
加強安全的管理,提高工人的安全生產意識和減少事故的發生,筆者以為:培育勞務公司是方向,安全培訓教育是重點。
1、成立一批勞務公司。
政策扶持培育勞務市場,讓勞務市場真正自由發育,為施工企業提供勞務用工。
1)由勞務公司與施工單位簽訂勞務用工合同,明確責、權、利關系。勞務公司與勞務工人簽訂安全方面的協議,讓工人真正意識到各自的安全生產責任,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與工人簽訂勞動協議,為民工購買保費較低的集體人身意外險,無事保平安,一旦發生意外,民工也可獲得一定的補償,企業亦可減少損失。責任的明確也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安全生產意識。
2、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工人的安全生產意識和操作技能。
1)讓行業協會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立專門的工人培訓基地。所有勞務公司的勞務工人都必須經一段時間的安全及操作技能培訓,并經考核取得合格證后方能聘請上崗作業,而不是目前三幾天的速成班。因為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是不可能將一個剛洗腳上田的農民改造成為一個遵章守紀的操作工人的。
2)施工現場的安全教育的落實,包括進場三級教育及班前教育。只有系統的培訓與潛移默化的教育相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安全生產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3、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安全職責。
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范及安全施工方案、措施,不斷完善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護設施;發揮現場專職安全員的動態管理作用,及時發現施工現場的不安全因素,制止工人不安全的行為。同時落實門衛制度,憑上崗證及工地出入卡(胸卡)進出工地,防止未經教育或非本工地的民工流竄入工地。
4、加強建設工程的工期管理。
對于工期不合理、違反工程建設客觀規律、盲目趕工期搶進度的工程,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督,必要時予以糾正。當前的建筑市場都是賣方市場,建設單位說了算,工期也由建設單位定,施工單位不敢不從。事實證明,盲目趕工期搶進度不但對安全管理不利,對于工程質量更是后患無窮。而安全資金的不到位也使施工單位在安全設施的投入上力不從心。
安全生產,人命關天。為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明確了工程建設中各相關責任主體的法律責任。相信,在政府、行業、企業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局面
施工調查報告2
按照區人大常委會專項工作評議活動安排,8月至9月,評議調查組對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組先后深入到各鎮街衛生院、區直醫院、部分村居,發放了調查問卷,分別召開了人大代表座談會和鎮街、村居干部座談會,走訪了部分參合農民群眾,征求了有關方面的意見。現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政府及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實開展工作,報銷比例逐年提高,農民參合率達98.34%,促進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平穩運行,提高了農民群眾醫療保障水平,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主要特點是:
(一)領導重視,部門協作,新農合基本履蓋全區農民。為了加大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區、鎮(街道)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把其作為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區政府成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編制為副科級事業單位,專門核定了人員編制,連續兩年為區新農合辦考選2名本科生。區財政每年都把區新農合辦公經費列入年度預算,還撥專款為區新農合辦配置了全市首輛監管專用車。鎮街政府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按照屬地化管理要求,組織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動員、資金籌集、費用報銷和數據統計工作,有針對性地對農民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宣傳和健康知識普及,注意總結本地區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受益事例,使農民真正認識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和好處。目前,我區參合農民已達到21.49萬人,參合率達98.34%。
(三)改善設施,提高服務,醫療衛生事業加速發展。一是農村醫療衛生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今年,區政府撥付專款45萬元,實施了張山子和馬蘭衛生院國債扶持改擴建項目續建工程。健全完善一個中心、四個站配套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區政府已全面完成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任務,三年共建成標準化衛生室110個,順利通過了省級驗收。二是提高了農村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區、鎮普遍加強了對定點醫院的管理,實行定期檢查制度及醫療信息公示制度,促進了定點醫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促進了服務水平的提高。區人民醫院總投資1000萬元、總建筑面積為7000平方米的外系病房樓投入使用。啟動了區中醫院老年托撫中心工程項目建設。同時,通過不斷加強衛生技術人員培訓、開展城市支援農村衛生,加強衛生院服務能力建設和區、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
二、存在的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長期而復雜的社會性工作,區政府及主管部門雖然做了許多工作,積累了一定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新農合宣傳工作還不深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澗頭集鎮試點以來,雖然區、鎮逐年加大了新農合政策宣傳力度,但宣傳和引導工作尚不夠深入,極少數鄉村干部對新農合政策落實不重視,自身政策不熟悉,無法給群眾正面宣傳,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民群眾對新農合不是很了解,對具體政策知之甚少,哪些病能報,報銷比例是多少,以及報銷手續、用藥目錄等還不了解、不清楚。
(二)新農合政策尚不完善。一是報銷比例還需要進一步調整,使其更加科學化、合理化。二是用藥目錄限制過死。目前,我區村級衛生室用藥目錄僅為250種左右,不能滿足群眾的看病需要。三是報銷層級設定較復雜,群眾具體辦理很麻煩。四是定點醫院審核結算人員構成不夠合理,審核結算程序、告知制度的執行不嚴格。
(三)醫療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由于多年的欠帳,部分合作醫療定點單位的衛生基礎設施比較差,房屋老化、設備陳舊、服務功能不健全等問題較為突出,近兩年雖有所改善,仍不能適應農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就醫需求。二是基層醫療機構缺乏專業技術人才,鎮(街)醫院醫務人員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不能滿足農民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
(四)管理體制還需理順。新農合是政府主導的醫療保障制度,各級政府是新農合管理的主體。但我區管理體系仍不完善,鎮、村兩級只負責每年的籌資任務,平時對新農合缺乏監督管理,沒有固定的工作人員,無辦公場地、無辦公經費。現在鎮街新農合醫療管理都由鎮街衛生院代管,這樣就出現了醫院管醫院、醫院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局面。新農合網絡化管理程序尚在運行初期,需及時進行完善規范。
(五)違規違紀現象還時有發生。一是冒名報領醫療補助。由于身份確認措施不力,未參保的群眾在需要時可以借用親友的證件住院治療和報銷費用。二是部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執行新農合政策中存在趨利行為,只顧追求自身經濟利益,對證(合作醫療證)下藥,開大處方、不合理用藥,人為加重了患者醫療費用負擔。三是非法行醫現象還未杜絕。有的藥店存在前門賣藥、后門行醫的現象。今年,澗頭集某村甚至出現了非法行醫致人死亡現象。
(六)鎮街醫院發展環境堪憂。一是醫務人員報酬低。鎮(街)衛生院普遍反映基層衛生院醫務人員工資低,導致基層衛生院醫務人員工作不安心,服務意識差。二是醫患糾紛多。調研座談中,醫務工作者普遍反映當前醫鬧事件比較突出,醫務人員工作壓力大,甚至有職業恐懼感。三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大部分鄉鎮衛生院收入低,只能勉強維持人員工資,沒有資金用于投入醫療設備購置、人員業務培訓,影響了醫院的發展。
三、幾點建議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受益者是最基層的廣大農民群眾,這是黨和政府實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區政府及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讓廣大農民群眾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深入宣傳,保護和調動農民參合積極性。著力在宣傳新農合政策的'靈活性、實效性上下功夫,做好典型事例的宣傳;緊緊圍繞如何樹立和提高農民的互助共濟意識、疾病風險意識、自我保健意識、醫療機構服務意識進行宣傳;要結合好日常宣傳與重點時期的宣傳,樹立參合農民受益典型,以現身說法的形式讓新農合政策在廣大農民群眾心中生根開花,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農民的參合率。
(二)調整政策,切實讓農民最大程度得實惠。好的政策是實現新農合目標的關鍵。一是核心政策要穩定。大病住院報銷和門診統籌這些政策對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要維持基本穩定,適度調整。二是實現三個逐步擴大。即逐步擴大新農合基本用藥范圍,把那些療效高、價格相對較低的藥品納入報銷范圍;逐步擴大單病種報銷范圍,合理確定報銷費用,更加有效地減輕患者負擔;逐步擴大大病統籌的范圍,可適當的把一些慢性病納入報銷范圍,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民的受惠水平和新農合的吸引力。
(三)加大投入,認真抓好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要積極爭取國債項目和省專項資金項目,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吸納社會資金,加強鎮街衛生院、村衛生室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診療設備配置,通過兩、三年的努力,使全區的鎮街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就醫條件和環境有較大的改善,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有較大的提高,能夠滿足農民群眾的就醫需求,真正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多發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
(四)強化措施,積極引進和培養基層醫療衛生人才。要建立健全醫護人員安心在基層從事醫療衛生服務的激勵機制,引進專業骨干和吸收大學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從事醫療衛生服務,逐步解決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人才匱乏的問題。要加強對現有的鎮、村醫生的執業技能培訓,繼續實行區直醫院醫師下派到農村衛生機構進行傳、幫、帶,逐步提升農村衛生機構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能力。
(五)結合實際,創新完善新農合運行管理體系。要進一步完善區、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新農合報銷制度、轉診制度、二次補償制度,優化工作流程,為農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醫療衛生服務。要積極推進新農合信息化建設,全面實現新農合信息管理系統與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有效對接,提高服務效率。借鑒先進地區經驗,采取多種手段,盡快建立區、鎮、村三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和監督管理機構的網絡監管體系,全面實行微機、信息卡管理,堵塞監管漏洞。
(六)完善機制,注重醫療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要健全完善定點醫療機構的長效監管機制,拿出具體措施,配備專門的鎮街合管員,實行在區級合管辦的統一組織下,履行監督職責,真正發揮其監督作用。要開展定點醫療機構資質的年度審查,嚴格準入管理和退出機制,進一步規范定點醫療機構服務、收費行為,促進其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診療、合理收費。要加強對醫療機構的行風建設和經常性的督促檢查,有效制止和查處醫生點菜、病人買單等開大處方或小病大治的行為。要加大對農村巫醫、游醫和非法行醫行為的打擊力度,整頓規范農村醫療衛生市場。
(七)總結經驗,穩妥地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一是要對現有經驗認真總結,科學合理地測算各種數據,不斷完善基金管理使用方案,防止過多沉淀或透支。按照農民得實惠、醫院不虧本、基金不透支的原則,穩步探索新路子,增強制度吸引力。二是新農合醫管部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廣泛收集群眾和鎮、村醫療機構服務人員的意見,及時向省、市有關部門反饋,根據本地區實際適時調整方案,盡量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
【施工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施工調查報告03-03
施工調查報告14篇03-20
施工調查報告15篇04-15
施工調查報告15篇【精】10-12
關于電力施工企業如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調查 -調查報告04-25
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04-26
施工現場消防施工方案12-21
施工的方案01-15
施工的總結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