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時間:2024-06-14 18:29:50 思穎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精選15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化建設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精選15篇)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1

  一、近年來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況

  我縣的文化工作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彝族文化為主打,努力實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藝術規律和市場規律,打破地域界限,優化組合藝術生產要素,提高精神產品生產能力和水平的同時,逐步完善運作機制,加快人才培養,挖掘本土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使全縣民族民間文化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挖掘、整理、保護、傳承我縣傳統民族文化。

  我縣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產生活中不斷沉淀、積累起來的智慧和結晶,涵蓋在生活習慣、風俗觀念、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產技術和工藝技能等方方面面。為傳承、保護、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廬文藝”精品,我縣曾組建了彝族“羊頭鼓舞”大型廣場文藝表演隊、壯族“蟲繭巴烏”演奏隊和“洞經音樂”演奏團,成立了“城子古村”開發領導小組。同時,以“阿廬文化中心”建設為契機,成立了“阿廬文化”研究會,收集、整理、研究并編輯出版了《阿廬文化》刊物;并以省、州、縣的大型文化活動為契機,以民族文化為基礎,組織開展民族文化藝術創作和排練演出,邀請省、州專家進行指導包裝,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傳承。

  根據《云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和《云南省民族傳統文化普查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的要求,我縣開展了民族民間文化普查工作,并報請州政府審批,將“xx縣永寧鄉城子村漢族傳統文化保護區”等四類17個項目公布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項目。其中,傳統文化保護區1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之鄉3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人7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項目6個。今年還爭取資金2.1萬元對7個文化傳承人進行了補助。在17個項目中,重點對向陽鄉阿烏族的“古代兵器舞”和“瀘西木雕”進行了深挖。其中,把《瀘西木雕》的制作技藝和工藝制成光碟,形成書面材料上報省文化廳,申報省級民族傳統文化保護項目。xx

  年,我縣投資70余萬元修復了西寺,投資90余萬元對逸圃、石洞村漢代文化進行考古發掘,使我縣悠久的民族文化資源得到傳承和保護。

  在開展“xx縣民族文化普查”和“阿廬文化”重點片區調查的基礎上,挖掘、整理和編輯了《xx縣文化藝術志》、《民歌集成》、《民舞集成》、《民間器樂集成》和民間傳說《飛鶴集》等書冊。編纂保存了一些民間歌曲、故事、諺語、歌謠、戲曲、曲藝音樂、舞蹈、器樂等文化形式,同時,編輯出版了近16萬字的《瀘西阿廬文化調查》一書,以及40萬余字的《阿廬文化》系列從書,投資17萬元出版了《菊譜新詩》、5萬元出版了《石洞?逸圃考古發掘》,創作了《阿廬文化》雜志,完成了13萬字的《話說紅河-瀘西篇》編撰工作。這些資料全面反映了阿廬風光、風情、傳說、工藝和飲食,以及阿廬由來、阿廬方言、阿廬文物等9個方面的內容,并在縣文化館建立了保護名錄檔案。

  (二)圍繞中心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今年縣文體局充分發揮文化部門職能作用,針對土地開展整理中存在的問題,組織文藝隊下鄉演出,宣傳相關政策。此外,為推進煙農文化學校建設,我縣文化館組織開展了文藝進村演出活動,并創作了四口快板《說說煙農學校》、小品《煙嫂煙哥哥》等文藝節目,將烤煙生產和煙農文化學校建設的互惠互利,用文藝形式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和項目,加快民族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0萬元在午街鋪鎮鳳舞村和山林哨建蓋了民族文化培訓室、活動室和陳列室,投資90萬元即將開工建設永寧、舊城、三河文化站,投資40萬元建設舊城村民族文化廣場,投資26.4萬元在午街鋪鎮11個村委會建設了11個籃球場。縣文化館還充分利用阿廬文化中心、秀山休閑廣場等條件較好,人口集中的地方,積極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廣場文娛活動,受到群眾的`好評。

  二、存在問題

  調研組在認真聽取了縣文化體育局的工作匯報和走訪了各鄉鎮和各相關部門之后,一致認為:當前我縣的民族文化工作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重視之下,緊緊圍繞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在人才培養,本土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和群眾性文化活動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績,但是,由于一些客觀條件的制約和束縛,我縣民族文化工作依然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文化工作的開展。

  由于我縣本身就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收支較難平衡,建設和吃飯的予盾十分突出,各級財政對民族文化 建設的投入總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來,在縣委,縣人民政府對文化工作的重視下,也千方百計投入了一定的資金進行了群眾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取得了許多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一些文化建設大項目,大資金無法落戶我縣,使我縣缺少建設民族文化的大手筆,給文化工作建設帶來了極大的制約和困擾。再者由于各級財政尚有不少迫在眉睫的民生問題都無法解決,根本不可能充分顧及到看似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文化事業,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工作愛談不愛投的局面。

  (二)基層文化工作開展困難。

  許多鄉鎮由于工作格局的實際情況和對文化工作的重視不夠,基層文化工作仍然存在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檢查時要,不檢查時不要的現象,基層文化工作僅限于鄉鎮機關內打場球,搞場文娛表演。全盤研究、部署、檢查基層文化工作不夠,幫助文化部門解決實際問題少,文化工作在基層服務發展,傳承文明,更新觀念的作用沒有得到重視和發揮。

  (三)民族文化產業化啟動困難。

  一個與瀘西歷史傳統、民族文化息息相關的民族文化形式或實體的挖掘整理、宣傳打造、直至市場化運作將是提升瀘西城市品位、宣傳瀘西旅游形象,甚至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一個有效途徑,在這方面我省我州都有許多成功先例,社會各界的期望值也較高,大家都在討論以文化提升gdp的可能性,然而以目前的條件來看,民族文化產業化產展的三個基本條件:即充裕的資金投入,容易得到廣泛認可和接受的鮮明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及非常專業的藝術人員、策劃人員目前我縣都不具備或不成熟,結果只能是談的多、動的少,也給文化工作者帶來了一定的困惑。

  三、工作建議

  (一)建議縣人民政府加大對文化事業的資金投入。

  一是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基層文化事業的投入,按照國家規定的“各級財政對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增長不低于當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要求,在財政支出中確定對文化投入的具體比例;二是各級政府應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專項經費進行搶救性保護。應采取有效的補助、扶持措施,保護好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優秀項目;三是政府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對優秀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傳承、創作、研究、傳播人員在生產、經營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等;四是運用市場機制,拓寬投資渠道,建立科學的籌資機制,大力提倡社會投資辦文化。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創建一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發展基金會,積極吸引國內外企業、機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

  (二)繼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活動,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求。

  各鄉鎮、各有關職能部門要積極搭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宣傳、交流平臺,讓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歡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加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教育,讓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后繼有人。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潛力,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在傳統民俗、節日慶典文化活動中,充分整合、利用瀘西現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資源,努力開展有價值的群眾性文娛活動,使廣大老百姓在吃飽穿暖之余玩得瀟灑、過得愉快,遠離一些低級趣味的娛樂活動。

  (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傳媒手段宣傳,打造我縣民族文化形象。

  要充分利用網絡、廣播、影視劇等現代信息傳媒手段宣傳、打造、炒作我縣歷史、人文地理、民族文化方面一些較有特色的東西,促使外界關注xx縣、對瀘西感興趣、想到瀘西走一走、看一看,提升xx縣人氣、匯攏四方賓客,從而達到最終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目的、為此,建議縣人民政府重啟《黑虎將軍》、《馬纓花》兩部本土影視劇的拍攝籌備工作。

  (四)建議縣人民政府重建阿廬藝術團。

  目前的縣級藝術團隊還是要以政府扶持為主,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民族文藝團隊,廣泛網羅各類突出的文藝人才,并解決其后顧之憂,以藝術團為基地,收集整理我縣各類音樂、舞蹈、器樂、戲劇等傳統民族文化形式并進行藝術加工創作、宣傳展示和重點打造,宣傳瀘西,宣傳阿廬古洞,在此基礎上再來逐步尋求民族文化市場化運作和樹立瀘西民族文化品牌之路。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2

  班級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和前沿陣地,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班級文化直接影響著學生在班級的生活質量,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水平,影響著學生以后的生活質量和生命的發展。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學校生活的質量主要是班級生活的質量,而班級生活質量的高低主要是看班級文化為每個學生提供的發展條件如何。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對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教育、促進作用。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能豐富孩子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感,凈化學生的心靈,并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素質的提高,潛能得到挖掘,智慧之光得到閃爍,創造力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識得到強化,各種情感得到升華。積極的班級文化猶如生活中的浪花,記憶中的亮點,在學生生命發展的歷程中留下鮮明的痕跡。對每一個學生而言,都可以內化為進取精神,形成內在動力,同時又作為外部推力推動著每個人頑強奮進,促進孩子走向成功。

  高密市康莊中學近年來十分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對陶冶、塑造學生高尚情操和優良品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先后開展了“文明班級評比”、“班級十佳學生評比”等班級文化活動,通過開展“建設積極的班級文化,提高班級生活質量”的課題研究,引導班級建設和諧、寬容、健康、向上、豐富、活躍的班級文化。把班級還給學生,把管理的權力還給學生,努力營造富有成長氣息的班級文化氛圍,提高班級生活質量,讓班級成為學生學習的集體,讓班級成為學生向往的樂園,成為學生個性成長的集體,成為學生社會性發展的集體,讓班級煥發生命的活力。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于20xx年3月10日至4月25日開展了調查研究,為課題研究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

  我們設計了一張針對全體班主任老師常規管理工作方面的問卷,并收到有效問卷32張。現將問卷情況匯總如下:

  一、問卷內容:

  ⑴你在平時的班主任常規管理方面,如學生的說話習慣的培養、傾聽習慣的.培養、完成作業習慣的培養、課間文明活動的習慣,再如學生的文明禮儀、學生的有序做操、學生的衛生習慣等等,有什么突出的或者覺得棘手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什么方面?

  ⑵針對上述問題,你有什么比較好的方法?或者說這學期你準備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問卷情況匯總:

  問題一:衛生習慣差,亂扔垃圾

  解決方法:

  從衛生意識抓起;

  成立“小白鴿”突擊隊,進行專項整治;

  采取小組評比、個人評比,準備一些塑料袋裝垃圾;

  多檢查,多教育,每組設立衛生員;

  利用晨會時間,多進行衛生生活常識方面的知識教育;

  每人自帶垃圾袋,每天自己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

  合理安排分工,責任分配到個人,掃地、拖地、擦黑板、擦窗臺、掃包干區等工作實行個人承包,一星期一換。

  問題二:紀律差,自控能力差

  解決方法:

  培養一批得力的小干部,在老師不在場的情況下管理班級;

  常抓常教育,增強自覺性;

  從小事做起,從整體抓起;

  把自控能力差的同學與班干部搭配起來,把作業拖拉的同學和 又快又好的同學坐在一起,發揮小干部的督促作用。

  問題三:課間行為不文明,追逐奔跑

  解決方法:

  從“坐、立、行”起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利用晨會時間對學生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

  課間參與學生的活動,對不良行為及時糾正;

  請班干部負責提醒、督促、制止違規行為的發生;

  制訂“班級公約”,以班級“光榮榜”的形式檢查落實情況,并與期末評優評先掛鉤;

  經常溫習常規,讓學生對課間文明行為爛熟于心;

  引導學生反思每天行為,重視自我教育;

  開展小組之間的競賽活動。

  問題四:傾聽習慣差,只聽不想,或者根本不聽,左耳進,右耳出

  解決方法:

  增加聽力訓練,采取游戲活動,激發興趣;

  教師以身作則,傾聽學生發言;

  讓學生明白傾聽的含義和重要性,提出傾聽要求,懂得要尊重別人; 對能認真傾聽的學生及時表揚,發揮榜樣作用;

  把傾聽當作一項常規工作來抓,訓練傾聽習慣,做到“耳聰”、“會神”; 營造傾聽氛圍,利用學生的傾聽注意力,攻克學習重點、難點;

  通過誦讀經典,學習古人的傳統美德,做現代文明君子,通過討論表演小品,從細節入手,循序漸進;

  關心學生,讓學生做好傾聽的心理準備。

  問題五:作業習慣差,完成的質量差,尤其是節假日的作業質量令人頭痛

  解決方法:

  加強目的性教育;

  給學生做作業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

  嚴格要求學生認真作業,及時交給老師批改;

  面批面改,決不漏批一個學生的一次作業;

  開展寫字比賽,樹立正面典型,及時表揚;

  協調各科老師,控制作業量,適當延長一些作業時間;

  進行訪談教育,與家長取得聯系,得到家長的幫助;

  增加作業的實效性;

  個別交流,平時對此類學生多加關注;

  對節假日作業全批全改,開展評選優秀作業活動;

  家庭作業繼續采用家校聯系本形式,多與家長溝通。

  問題六:自理能力差,勞動觀念淡薄

  解決方法:

  從思想上轉變學生的思想,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

  加強體育鍛煉,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磨練意志,增強集體榮譽感;

  學習名人事跡,發現身邊的先進事例。

  問題七:缺乏責任心

  解決方法:

  和家長密切配合,抓住閃光點,適時鼓勵,在班級開展評優活動,從正面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學習的責任感。

  開展“三有”活動,即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祖國,借助學雷鋒日、三八節、清明節、勞動節、兒童節等,開展活動;

  設置“名人名言欄”,讓學生搜集、背誦一些名言。

  三、問卷情況分析: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將領”,對這個班級的影響極大。一個班級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

  ⑴從問卷中,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了每個班主任老師對常規管理工作的重視。班主任老師們都認識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通過實踐研究,探索出了一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⑵班主任班級日常管理工作是項瑣碎的工作,同時又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班級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觀規律,同時又千變萬化。班主任不應滿足于按常規辦事,而應發揮工作中的獨創性,以順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創造出更多的班級日常管理的新辦法,新經驗。

  ⑶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該是剛柔并濟的。他可以為維護教師自身的權威而對班級不良風氣進行大刀闊斧地改正,也可以在學生情緒激烈之時審時度勢,稍作退讓。而總體來說,我認為班主任對待學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既有要求又寬大為懷。班主任在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要體諒學生的難處,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學生犯了錯,要盡量原諒他,學生沒有取得預期的進步,要有耐心,永遠給學生機會。這樣的班主任學生自然信服。

  ⑷班主任的工作不僅需要言教,更需要身教。有些班級衛生工作不好,班主任帶頭拿起掃帚做值日工作,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之后,班級學生自然被帶動起來,教師在此基礎上再輔之以一定的制度管理,衛生狀況自然大為改觀。學生組織的活動,也特別希望教師的參與,如果教師能和學生一起打球,和學生一起搞聯歡,甚至一起表演節目,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一定有一個大的提升,對學生的影響力也一定會有增強。

  ⑸班主任的激勵水平體現在把班級建設成一支團結向上、凝聚力強、有戰斗力的集體上面。這其中,以“信”治班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班主任要做事公正,要賞罰分明,在班級里要匡扶正氣,抑惡揚善。同時,班主任教師還要有與班級學生同舟共濟的思想,大家齊心協力把班級一起建設好。學生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大家形成合力,其戰斗力將是無窮的。

  做一個好的班主任是非常不容易的。做班主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向自我挑戰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高自我素養的過程。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們采取了以下對策,來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建設積極的班級文化。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3

  為了全面了解我區農村文化建設情況就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并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石窩村地處房山南部,因村內有漢白玉而得名。近年來,村兩委班子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按照全國文明村鎮創評標準,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努力營造全村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石窩村文化建設已初見成效,閱覽室、村民籃球場已經完工,并計劃布局陳列館、遺址館、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園林景觀綠化等設施,再現當年沙井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活風貌,努力營造歷史文化景觀與園林景觀的和諧統一。石窩村內古樸文化氛圍濃厚,基礎設施好,文化建設惠及到了全村百姓。

  積極參與,爭做“十星級”文明戶,推動了鄉風文明建設。

  三是發揮了農民文化主體作用。在區上“送文化下鄉”的同時,還十分重視“種文化”工作,利用傳統和重大節日、,開展民間藝術和民俗活動,吸引群眾參與。鼓勵指導民間力量興辦了農村文化交流會,農村樂隊等多種文化活動,為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推動了農村文化的發展。 石窩村文化建設總體上呈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局面,但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

  一是農民群眾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就石窩村來講,40歲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到了50%以上,其中小學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多。如何提高農民文化素質,這是農村文化建設中面臨的最大課題。

  二是農村文化隊伍薄弱。一方面,文化工作人員不足。大部分鄉鎮文化人員的主要精力放在鄉鎮布置的各項“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專干不專”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另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許多文化方面的組織人員都是當地農民,沒有藝術專業特長,存在著專業不專、后繼乏人的狀況。

  一要加大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農村文化活動經費正常增長的保障機制,設立農村文化發展資金,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提高文化經費用于鄉村的`比例,同時用好國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動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石窩村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應擴大數量、提升檔次受惠、遺產保護、隊伍建設等具體指標,列入各級領導干部的考核范圍,把農村文化建設列入創建、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評價體系,激發出社會各界的文化自覺意識。

  堅持城鄉統籌、一體發展。以城市的標準建農村,以市民的理念育農民,推動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聯動對接。在創建內容上,與新農村建設同步,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創建要求上,突出群眾得實惠,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向農村流動,推動政務、法治、人文、市場、生活、生態“六大環境”建設向農村延伸,使農民群眾共享文明創建成果。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4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萬盛經開區教育局工作統一部署,結合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辦學實際,經過大量資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學校簡介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創建于1945年9月,由東林礦業公司萬盛煤礦員工子弟小學校開辦;1950年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四0三煤礦子弟學校”;1951年更名為“公私合營東林煤礦職工子弟學校”;1959年9月更名為“魚田堡煤礦子弟校”;1965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職工子弟校”;1968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機修廠子弟校”;1978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第二職工子弟校”,1982年9月成立“南桐礦務局中學校”;1983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第一中學校”;20xx年1月更名為萬盛區東林初級中學校,20xx年11月,學校恢復高中辦學,更名為重慶市萬盛區東林高級中學,20xx年7月,與原進盛實驗中學校合并,成立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

  目前學校占地面積30203平方米,建筑面積27511平方米。其中教學樓5棟,實驗樓1棟,共計教室78間,功能室19間,辦公室47間,會議室5間。室外塑膠運動場2塊,面積8000平方米,室內塑膠運動場923平方米,食堂948平方米,教師宿舍1棟,學生公寓3棟,學生浴室1棟。目前有班級個,其中高中班,學生人,教職工人。美術、音樂、舞蹈、計算機等教室基本具備。

  二、文化現狀

  學校的誕生與抗戰和采煤都有密切的關系,經過70余年風雨,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并逐步形成底蘊厚重的文化理念、辦學理念。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養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礦工底蘊、修竹氣質”。文化建設方向是“傳承·弘揚·拓新”。文化建設途徑是“承載傳統文明·打造時代特色”。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辦學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學校精神是“負重自強、和諧共進”。校訓是“知行精進、日新月盛”。校風是“虛心致遠、止于至善”。教風是“兼百家之美、嚴不倦之教”。學風是“博采眾長日高日上”。

  根據這一系列完整理念,確立了學校的教育主線,這就是“竹韻勁節、文武兼習、擔當責任、永懷感恩”。圍繞這一教育主線,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通過歷史挖掘和地區實際,以及學校優勢、傳統等等,逐步形成以武術、羽毛球為教育品牌,兼顧其他藝術學科,以“感恩與責任”為德育主線,強力推行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

  (一)武術特色:圍繞武術特色教育教學工作,近年來先后完成了一定的武術文化建設工作。如一是完成了武術文化浮雕;二是以年級、班級為單位,建立了武術廊道文化;三是在體育課中全面推廣武術項目;四是開展了以武術為主的大課間活動;五是開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術套路比賽;六是確立了“武術教育在學校全面開展的”課題研究;七是以班會課等為載體,大力弘楊武術文化;八是在學校各種活動中均有意識的穿插武術節目,以達到宣傳武術特色;九是在師生中建立武術業余愛好者聯盟,開展晨練等;十是與有關部門聯姻,建立太極拳、跆拳道、散打等專業訓練隊伍……目前,已經初步營造出武術文化氛圍。需要指出的是,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開展武術特色教育教學活動的資料、新聞先后在《重慶日報》、《西部開發報》、《萬盛經開報》,以及地區電視臺得以報道,并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在重慶市的各種運動會中,武術也獲得了各種金牌十余枚。

  (二)竹韻文化:圍繞竹文化,一是完成了校歌、校旗、校徽、校訓、班牌等等的設計工作,并廣泛應用于學校各種媒介中;二是發行了校刊、校報;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設;四是將學生的書畫作品上墻展覽;五是制作了大量反映學校的展板;六是開展了系列大型“竹韻勁節書青春”舞臺活動;七是開展了寢室文化、辦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設工作;八是全面綠化、美化校園,種植了比較多的樹木花草;九是重點開展了以學生會為中心的講文明、愛衛生活動;十是開展了有上千人參加的各種特長生專業訓練,藝術體育高考成績突出。同樣需要說明的是,在萬盛子如廣場開展的“竹韻勁節書青春”大型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交口稱贊。而恢復高中辦學后,藝術體育培養的學生前后有700余人進入了各級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成都體育學院”、“西南大學”等等知名大學,較好的實現了高考與文化建設的結合。

  三、存在問題

  雖然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從縱向看,還沒有完全發掘出學校豐厚的歷史底蘊;從橫向看,與兄弟學校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特色不夠鮮明,文化不夠彰顯,繼承不夠統一,執行不夠嚴肅。在文化特色與應試教育中還左右搖擺,缺乏足夠的毅力和恒心來辦好校園文化建設,部分干部教師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還存在偏見。通過調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問題。

  一是特色教育沒有有效開展,特別是武術特色的開展工作還處于低效率狀態,還沒有樹立成學校的文化品牌,沒有成為學校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個別教師主人翁意識淡薄,敬業精神不強,缺乏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對學校布置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工作中敷衍了事,馬虎應對,消極干事。

  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還缺乏系統化和常態化,部分工作屬于見子打子狀態,缺乏前瞻性,結果導致工作疲于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領導也圍繞著自己的小地盤打算,缺乏全盤意識和犧牲精神。許多工作各自為陣,使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執行力度不夠,沒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項工作。

  三是已經完成的校園文化符號還沒有最大限度地宣傳展示,沒有有效利用校園的地理環境,因地制宜地營造校園文化,以至于學生還對于學校的各種標識不夠了解。

  四是校園衛生做得多,保持差,亂丟垃圾現象十分突出。語言不夠文明現象時有發生,校牌佩帶堅持不好,亂涂亂畫時有發生。

  五是部分干部教師缺乏正確的校園文化觀,潛意識還存在主、副課觀點,始終頑固堅持傳統課堂教學,忽略課外活動,特別是社會實踐。就是高中考試中十分重要的藝術體育考試,也認為是小兒科現象。評優評先、獎金制度、福利待遇等方面沒有考慮藝術體育教師的利益和感受,使部分特長教師也存在工作消極情緒。

  四、今后方向

  為此我們認為學校下階段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將著力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有機結合,完善制度,加強執行力,盡快形成完整的校園文化體系,確立校園文化建設完成時間表,嚴格檢查力度,務求完成工作。避免走形式、喊口號。

  二是在原有校園文化建設領導班子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職能分工,特別是對于那些具有交叉性質的工作,要嚴格執行領導負責制,落實領導具體負責。

  三是在當前基礎上,有效利用學校的圍墻、教室、花園、房屋、操場、廊道,以及學校廣播站、電腦、網頁、校刊、校報、校訊通等,全面豐富學校文化氛圍,如張貼校徽,播放校歌,強力營造文化氛圍。

  四是重點開展武術活動,開設專門的武術課,盡快形成武術周活動體系,盡快形成全校參與的高潮,建設學校武術用教室和陳列室。以此為核心,將學校已經頗有影響和成績的藝術、體育特長訓練做大、做強。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彰顯了學校辦學的教育魅力,還為深化素質教育,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奠定良好基礎。今后,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將努力創出特色、形成品牌,加強人文關懷、提高人文素養,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為萬盛這方熱土培養大量有用的。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5

  新農村建設旌旗攢動,是當今我縣的一道風景。積極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11月9日--11月19日,我們利用到農村宣講貫徹中央六中全會和省、市第九次黨代表會精神之際,就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問題,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調研。通過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與村干部和群眾就農村文化建設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文化建設滯后的問題客觀存在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對照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仍存在不少的差距。一是文化落后導致農民失去自信。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信息更新加速的今天,一些農民因缺少知識,精神空虛、麻木,不思進取,很難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勤勞致富,存在嚴重的"軟懶散"和"等靠要"愚昧思想,對發展農業生產,建設新農村缺乏信心。二是農民活動的公共空間正在逐漸萎縮。文化室、圖書室、廣播室、籃球場形同虛設,沒有被用來開展文化活動,嚴重阻礙了農村群眾文化的正常開展。三是農村文化活動缺乏吸引力。很多農民反映,幾年也看不上一場電影,廟會唱戲也是一些老生常談的陳舊內容,電視里的節目又遠離農民,與其跟著湊熱鬧,還不如自己找樂趣。四是陳規陋習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桎梏。人情費逐年上漲,"養兒防老"、"重男輕女"等傳統價值觀根深蒂固。在調查中,不少基層干部告訴我們,給農民送點文化并不難,難得是讓文化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從而改變農民的舊思想、舊觀念,新農村建設才會有盼頭。

  農村文化處于這樣的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農民表現于文化上的種種沮喪和自卑,根源在于職業自信和身份自信的失落,對改變農村面貌缺乏信心。二是鄉土文化受到越來越多方面的沖擊,農民熟悉的文化種類和文化活動方式漸行漸遠,農民群眾參與文化創造的熱情逐漸冷淡。三是單調、乏味的農村文化生活,讓農村陳規陋習的代代相傳鉆了空子。有的村民空余時間不是湊在一起談論東家長西家短,就是打撲克、耍麻將,甚至聚眾賭博等等。可想而知,這種文化熏陶滋養下的農民何能樹雄心立大志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由此可見,忽視農村文化建設,不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不僅精神失去支柱,智力失去支持,經濟難以發展,社會穩定存在隱患,而且久而久之,農村這個弱勢文化區域,就會被其他文化同化、吞噬,就會在時代列車的呼嘯前進中瞬間飄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一句空話。所以,必須大力發展農村先進文化,重塑農民這個新主體,用新文化沖擊舊觀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會有永不枯竭的強大動力。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要堅持自覺創新

  新農村文化建設要取得真正成效,必須突出一個"新"字,就是要有新招式、新做派、新氣象、新風格。這就要求農村文化必須自覺創新,努力找準契合點,不斷打造新亮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具體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促進農村文化的自覺創新。

  一是把農民致富奔小康作為實現文化自覺創新的原動力。農村基層文化工作要主動適應廣大農民"求富、求知、求樂"的綜合性文化需求,在重建農民精神世界、滿足農民群眾娛樂需求的同時,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場知識,讓農村群眾從活動中學到更多的致富本領,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要把特色文化建設作為農村文化自覺創新的最佳切入點。我縣農村有著極其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有的.甚至就"活"在廣大農民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特色文化開展農村文化活動,使其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有效載體,實現農村文化創新,群眾最容易接受,也最樂于參與。

  三是以隊伍建設推動農村文化的自覺創新。首先,要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人員的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不斷增強其自主創新的能力。其次,要加強農民業余文化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民關注農村文化建設、參與農村文化建設。

  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是要制定好文化建設的總體發展規劃。要切合實際,制定農村文化發展總體規劃,開展農村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的投入,全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在全社會營造全民參與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

  二是要增加一批文化娛樂設施。應本著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增加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加快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步伐,著力打造新農村文化建設家園工程,力爭鎮鎮建有綜合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活動室。要把集科技、圖書、閱覽、健身、展覽、文化培訓、文化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中心建設成為農民群眾接觸文化資源、享受文化權益的最直接載體,達到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位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要創作一批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要發揮文聯、文化等部門的專業特長,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深切體會新農村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精心描繪絢麗多采的農村生活,多創作一些適合農民口味,可以激勵人、鼓舞人、奮發向上的優秀作品。同時,還要加大對農村業余作者的培養和扶持力度,鼓勵他們繼續鄉土文學的創作,用先進文化陶冶農民情操,激發農民的主人公意識。

  四是要定期組織豐富多采的文化藝術活動。在繼續搞好"三下鄉"活動的基礎上,利用"文化聯動"搞活農村舞臺。每年舉辦一次以"大地歡歌"為主題的農村文化藝術節活動,為廣大農民提供一個展示風采,交流技藝的平臺。同時,緊密結合農民脫貧致富的需求,利用農閑、節日和集市,倡導他們讀書用書、學文化、學先進實用農業科技知識和衛生保健常識,不斷在農民群眾中刮起"文化風暴"。

  五是要倡導文明新風的評選活動。大力開展"改陋習,樹新風"活動,以創建小康文明示范村、評選文明衛生戶、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公婆、和睦家庭等活動,增加群眾參與意識和創建意識,豐富農民的精神境界,凈化農村文化環境,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以此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實施"三五"戰略,建設一流強縣發揮文化應有的作用。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6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會議精神,促進我市文化事業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和遼北現代化小都市步伐。我于8月在文化局領導的陪同下,對我市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中聽取了文化局領導的情況匯報,深入文化基層單位進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文化建設基本情況

  我市文化建設由宣傳部指導,文化局主抓,文化局及各鄉鎮所屬文化站21個,圖書館2個,文化館1個,書店1個,電影院2個,文化室16個,從業人員230人;現有音像、書刊、娛樂、電子游戲、網吧等文化經營業戶300家,從業人員1000多人。

  隨著開原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級領導對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升,文化的職能和作用越來越大,文化在社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為了實現遼北現代化小都市"文化繁榮"建設目標,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為此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全市基層文化建設呈現出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態勢。

  1、以爭創先進為動力,推動文化建設

  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積極爭取省、市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并且主動協調鄉鎮黨委、政府,卓有成效地開展省級鄉鎮"文化中心"、"文化先進村"創建工作,到目前,已建成省級"文化中心"2個,省級文化先進鄉鎮3個,省級文化先進村5個。此項工作成績顯著,排在鐵嶺市前列。在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工作實踐中,全市掀起了城鄉共建,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熱潮。通過開展城鄉共建活動,基層的文化設施、設備明顯改善;為廣大群眾休閑、娛樂、健身、開展文化活動等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農村文化工作上了一個臺階。

  2、全市文化活動走向市場,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工作逐漸向社會化、市場化邁進。我市舉辦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動均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全部實現商務動作,為我市文化活動提供了資金保證。全市民營文藝演出團體及音像、書刊、娛樂場所、電子游戲、網吧等個體文化經營戶有了新的發展。各鄉鎮通過互相溝通,加大了改革力度,大膽創新,探索出一條把鄉鎮文化事業推向文化產業運作的新路子,并已取得較好效果。例如慶云鎮文化中心通過產業化經營,年創收2.5萬元,不僅解決了文化活動資金問題,減輕了鄉鎮政府的經費負擔,而且促進了全鎮文化活動的全面開展。走出了一條以文化產業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為解決全市農村文化站活動經費不足問題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經驗。

  3、以精品創作為重點,大力加強群眾性文化活動

  今年,我市已舉辦大型文化活動20多次,而且多次組織人員參加中央、省、市舉辦的大獎賽,分別在文化部、中央電視臺、中央教育電視臺、遼寧省及遼寧電視臺舉辦的比賽中,獲金獎9人次、銀獎10人次、銅獎2人次,文化局獲優秀組織獎。文化局創研室兩部二人轉作品獲鐵嶺市參賽獎。隨著《馬大帥》一、二部的'熱播,今年趙本山又在開原拍攝了《鄉村愛情》電視劇及正在籌折《馬大帥》第三部,這必將進一步增加開原的文化藝術品位,推動開原的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更提高了開原的知名度。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從調查中看到我市文化建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1、基層文化建設仍有不到位之處。

  一是發展不平衡,市區內與廣大農村的文化設施建設差距在拉大,農村中東部地區與西部差距也在拉大。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5個省級文化先進村都集中在西部,東部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呈逐年下滑趨勢。

  二是資金匱乏,農村文化場所被擠占、賣掉的現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站長幾乎全是兼職,農村文化陣地破壞嚴重,市內的情況也比較嚴重。培養人才工作也因資金、場地限制難以開展,目前開原的文藝人才已出現青黃不接、難以為繼的局面,這與鐵嶺建設文化名城,開原建設小都市的要求很難適應。

  2、基礎設施仍有不健全之處。全國文化先進縣對硬件設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備五個以上大型封閉文化娛樂場所,而我市卻沒有相應配套設施。此外,還有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已不能使用。文化設備短缺,陳舊落后,文化館、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開展活動的必要設備。有些鄉、村圖書室,至今還在書架上擺放著相當數量的80年代的中小學輔導教材及不符合當前形勢的政治性圖書和沒有利用價值的圖書,以充當圖書冊數。

  3、文化市場監管仍有不到位之處。從目前調查的情況和群眾反映的情況來看,對文化市場監督管理不到位是當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一是網吧吸納未成年人進入和超時營業兩個問題雖然經過多次集中專項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較突出。在每天中午休息,晚上放學的高峰期內,全市70家網吧幾乎個個爆滿,每天上網的中小學生不少于1000人次。"未成年人養活網吧"已經成為業內心照不宣、家長反映強烈的社會熱點問題。二是市內銷售的音像制品、書籍盜版嚴重,有的產品盜版率高達50%以上。這也是全國普遍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三是歌廳、茶社噪音擾民問題比較突出。目前市內投入資金裝備了隔音板的歌廳、茶社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噪音超標問題,受到噪音影響的群眾意見很大。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

  1、個別鄉鎮政府對基層文化建設重視不夠;仍然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檢查時要,不檢查時不要的現象。定期研究、部署、檢查基層文化工作不夠,幫助文化部門解決實際問題少,影響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2、由于經濟欠發達,市鄉兩級財政對文化投入的資金總量偏少,比例偏低,未能達到國家關于"各級財政對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增長不低于當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的規定。必要的文化活動經費及人員開支難以保證。困擾、制約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3、陳規陋習改變難。有相當一部分群眾"窮不思變,富不思文",思想守舊落后,對文化和科技不求學、不求用,仍然是走東家串西家,個別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將為主要的娛樂形式。這種陳規陋習一時還難以轉變,這給基層文化建設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三、對加強我市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加強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是我市黨委、政府的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任務。為進一步加強全市的文化建設,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文化工作的發展方向,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對文化事業的認識。

  黨委、政府要站在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會議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高度,繼續提高對我市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必須加大領導力度,把我市文化建設納入黨委、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當中;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我市文化建設不斷上質量、上水平。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前提下,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允許和鼓勵民營企業和個人興建、管理、經營文化設施。國家與集體、個人相結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發展的格局、實行目標與實效相結合,不斷提升我市文化建設水平。

  2、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

  黨委、政府要加大對基層文化事業的投入,按照國家規定的"各級財政對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增長不低于當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的要求,在財政支出中確定對文化投入的具體比例,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資金,建立以獎代撥的投資機制。鼓勵創建文化先進縣、先進鄉鎮、先進村、先進社區及建設鄉鎮文化中心、標準文化廣場,保證有影響的重大文化活動的經費投入,保證文化館、圖書館等公益文化單位的日常工作經費,保證專職文化工作干部開支,保證文化干部培訓經費,加快我市文化設施建設步伐。

  3、加強文化市場的監管。

  加強對網吧監管,爭取上級文化部門支持,盡快落實終端統一控制接線時間,安裝過濾軟件等技術性措施,解決超時營業和黃色網頁問題。加大巡查、抽檢、處罰力度,嚴肅查處吸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違規經營行為。積極與工商、公安、電信、消防等部門溝通,加大聯合整治力度,推進綜合執法。

  4、大力發展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

  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部署,組織開展好各類群眾性大型文化活動。深入研究活動方式,不斷創新,大力推行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活動等。繼續打好"趙本山藝術"品牌,依托藝術團等團體,引進和培養高素質文藝人才,活躍城鄉文化市場,創作文藝精品,創出有開原特色的文藝品牌。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7

  一、調查背景

  我校省級課題《農村單設初中基于單元導學的學科有效教學模式研究》中指出,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研制有效教學的班級文化建設方案,建設有效教學的班級文化,激發學習得內驅力”;在課題研究措施中還提出了班級文化建設的思路:“營造班級親情文化”“構建激勵向上的精神文化。制定個性化的班名、班訓;制作學生晉級表、光榮榜、展示欄等文化設施;探索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方式”。按照課題研究的要求,我校自20xx年9月至今,先后在七、八年級進行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實驗探索,其中八年級已實施三學期,七年級已實施一學期。為了落實課題研究方案,促進課題研究過程不斷前進,因此進行了這次調查研究活動。

  二、調查目的

  1.促進各班級認真實施課題研究中提出的班級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2.對班級文化建設第一階段的進行情況作階段總結,發揚優點,改進不足,不斷完善方案和研究措施。

  3.通過調查,督促教師轉變教育觀念,自覺地、創新地運用班級文化激發學生學習得內驅力。

  三、調查對象

  劍門中學七、八年級,共13個班級。

  四、調查方法

  1.實地檢查 2.學生座談 3.量化評比 。

  五、調查過程

  20xx年12月28日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在政教主任張懷圖的領導下,由劉少華、趙玉梅、黃友志、郭永劍、涂健康組成的班級文化建設督查組對學校七、八年級各班級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檢查評比。

  6位老師采用實地檢查、量化評比的方法對班級的環境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及評價激勵機制的實施進行了調研評比。

  同時,調查組6位老師分別隨機抽樣班級學生進行座談,了解班級文化建設情況。

  總體看,八年級各班效果較好,七年級部分班級較差。八年級優秀的班級是8.5、8.6和8.7,七年級優秀的是7.6、7.1.和7.5。

  六、改革成效

  (一)環境文化建設

  教室環境建設包括教室墻壁布置。標語口號的張貼。桌椅的擺放。衛生打掃與保持等。

  1.教室的凈化。各班教室總體講能保持干凈,學生的衛生習慣良好,每個班都制訂了嚴格的衛生制度,人人參與,檢查和監督機制完善。課桌椅按照課改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擺放(7.4班近期恢復為傳統擺放方式),衛生工具按要求擺放整齊有序,張貼物規范美觀。

  2.教室美化。每個班級制定了個性化的班名;制定了切合班級學生發展的班訓;張貼了有激勵意義的名人名言;晉級表、光榮榜、學習園地、優秀作品展示臺都制作精美,布置規范有序;尤其是七年級的'“快樂一家”和“班牌”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提升了班級的親和力和凝聚力。

  3.講究座位的排列。實行小組團座的方式,每組按成績的不同層次編排座位,便于學生合作學習和交流討論。每組制定個性化的組名,組訓和切合組情的組規。各個班級的組牌各具個性。

  實踐證明,優美的班級環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給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同時也帶來希望活力,把教室建設成了一個愉悅、溫馨的學習場所。

  (二)制度文化建設

  每個班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了完善的、可操作的、導向性很強的班級管理制度,如8年級6班“我們的誓言”,七年級各班的“班級公約”“家庭公約”等促進了良好班風的形成,使班級具有了很強的凝聚力。

  (三)精神文化建設

  一個班級要有班魂,也就是要有班級精神。這種班級精神要有意地培養。我校七、八年級各班主要通過各種班級活動來培養,在這些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隊意識;培養了他們崇高的班級和小組集體榮譽感;提升了班級和小組凝聚力。

  1.七、八年級各班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班名、班訓;七年級各班還制作了有班級特色的班徽。

  2.各班級參加了學校統一組織的野炊活動、“12.9”紅歌比賽、冬季運動會等活動。

  3.每班根據班級人數,按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分了合作學習小組,學生推選出了組長、小組發言人、小組記錄人;在組長的領導下自主討論確定了組名、組訓、組規,制作了個性化的組牌。

  4.七年級各班制作的“快樂一家”欄目開辟了“班級集體合影”“家庭公約”“生日榜”等,優化了人際關系,增強了班級師生之間的親和力。

  5.教室外墻制作了“學習園地”,向學生介紹學習方法,拓展知識面;“優秀作品展示臺”,每周展出學生的優秀作業,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教室內墻制作了“光榮榜”,從學習、體育、文藝、紀律、綜合素質等方面,一月一次的評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及個人晉級評價表”,每一學月結束進行一次綜合評價,每期至少2次評價。

  7.八年級各班還實行課堂評價體制。先在語、數、英、物四個學科實行,每節課對學習小組評價;學習小組再對每個小組成員在每節課上的表現給予評價,很好的調動了學習的內驅力。

  (四)課堂學習評價落實情況

  七年級因為網班的原因,課堂評價方案還未實施,八年級各班開展較好,落實最好的班級是8.4、8.5、8.6、8.7班;執行較好的教師是語文:劉少華、龔曉芳;數學:余明松、王玉梅;英語:熊杰林、蒲佳麗。

  七、存在的問題

  1.環境方面:部分班級物品擺放混亂,地面有垃圾,屋頂有灰塵;教室門窗緊閉,通風不暢,室內空氣污濁。

  2.制度方面:八年級各班無“班級公約”;七年級各班沒有實行“課堂學習評價制度”。

  3.“學習園地”和“優秀作品展示臺”大部分班級內容陳舊,更換不及時,而且保護較差,撕毀嚴重。

  4.七年級各班及八年級1、2、3班小組組牌損毀嚴重,很多組牌丟失。

  5.很多班級“光榮榜”“小組及個人晉級評價”沒有按時進行,七年級較差,大部分班級只進行了一次;八年級各班做得較好,能按時進行評價。

  6.“課堂小組評價”堅持較差,只有八年級部分班級部分教師能堅持。 綜上所述,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師對課改重視不夠,主動性不強,依賴思想和得過且過思想嚴重。

  八、改進意見

  1.環境建設上加大投入。學生的課桌凳損毀嚴重,特別是黑龍江援建的桌凳。清潔衛生加大保持和監督力度。

  2.制度建設上要將各種繁雜、重復的制度簡單明了化,重視制度的規范性、操作性,加大執行力度。

  3.下學期七年級要實行“課堂評價機制”,完善“光榮榜”和“小組及個人晉級評價”制度,使其操作簡便易行。

  4.加大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各位教師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主動發現問題,及時反思總結,提出解決方案。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8

  前言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由引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征、行為特征和方式;學生課余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學校在建設和發展歷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如今的大學校園,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了解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基本情況,找出利弊,可以更好的對學校的校園文化進行建設。

  調查分析

  學校的發展是一個漫長而又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校的壯大的過程中,校園文化的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質量的提高,會影響到一個學校多方面的發展和變化,影響學校內教師和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校園內各項活動的開展,文化和物質方面的建設。所以,關注校園文化的建設關系到整個學校今后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規劃的設定。

  校園文化是以學校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織校園人為主體,在學校教育,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這種方式和結果以具有校園特色的物質型號司和精神形式為其外部表現并影響和制約著校園人的發展。校園文化的最高價值在于促進校園人的發展。校園文化包括三個基本形式,即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是學校的物質基礎,是校園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包括學校的校容校貌、圖書資料、人文景觀、校園綠化、環境衛生等。這些都是在一定計劃和要求下創造的“硬件”文化成果,回對校園文化主體的思想行為和情感產生一定的影響。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可激發和熏陶師生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能增強學校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知名度。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校園精神文化內涵豐富,其中以社團文化活動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保障和體現。制度文化建設使學校環境能夠對學校學生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全面教育,保證學校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秩序,從而有條件、控制其他對高校育人工作的不利因素。成為改善和整合校園整體文化對學生發揮積極作用的重要因素。

  調查實證材料

  一、在物質文化建設方面

  校園文化氛圍不能憑空產生,它須借助一定的物質或載體來營造和傳播。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它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所以應該重視校園文化中的物質載體和文化活動所營造出來的環境氛圍。

  我們主要對當前學校內硬件設施,綠化,衛生情況及圖書資料進行了調查,由調查可知,我校在逐步完善和建設時期,有許多方面存在著資源和設施的短缺,特別是在學校圖書資料置備方面,學校還需要加快配備的速度,以盡快滿足廣大師生對所需書籍的.需求。

  但從總體上看,廣大學生對學校的物質建設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對校園內基本物質建設還是滿意的。依托物質建設為基礎條件,學校在其他文化活動方面才可以更好的展開,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精神文化建設方面

  狹義的校園文化是指學校的藝術教育和學生的各種課外活動,以社團為主要的表現形式。在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調查時,我們主要抓住校園內學生與社團的聯系,學生對社團的看法等進行調查,以通過分析我校社團建設情況,發現和分析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設的不足和缺陷。

  大學生社團是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第二課堂,對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和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有著重要作用,是學生提高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社團活動是大學生認識能力的互動,最終將推動大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豐富和提高。

  由第五題調查結果可知社團活動在校園文化活動的比重還是很大的,這就反映出社團活動在我校的校園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視,社團活動的好與壞,成與敗,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我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進而對我校總體發展產生作用。由問卷第六題可反映出學生們對社團建設和發展的建議和希望,即社團的建設要以專業知識,文化活動,體育等方面的活動多產生聯系和互動,這樣更能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著以為學生服務為目的的宗旨,滿足學生的需求,真正使學生受益。

  大學生主動選擇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除了有著一種積極的熱情和踴躍參加的激情外,還有著積極向上的目標,即培養自己的能力,豐富課余,追求知識的主動上進的想法。作為社團的組織者領導者應該意識到這一點,恰當的利用和合理的發揮學生們的特點。不僅對會對整個社團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和優勢,同時也是使學生們的能力得以展現和進一步得到鍛煉。從而對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設產生推動作用。

  在社團發展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組織活動的單調和缺乏吸引力(見第七題)。導致在社團招募新社員和組織活動時,學生的配合不夠積極,主動,學校在這方面也應該給于社團相應的重視,在社團的內容的豐富性上下功夫,以調動廣大學生參與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三、制度文化建設

  一個學校要正常運行,就必須有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并且各項制度要賞罰分明,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必要形式的獎勵,而對于無視規章制度有意違反校規者,要給予必要的處罰。在規章制度面前賞罰分明,久而久之,使我校學生自覺規范言行養成良好的校風校紀。在這方面,我校學生對學校管理普遍認為過于嚴格。

  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以上對大學校園文化的分析,至此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有助于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和進步。

  一、充分發揮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的"主體"作用一般應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其一、校園文化對學生而言,一定要滿足他們的需求,使他們真正受益。沒有了學生的認同和參與,任何校園文化都是殘缺的或者說是沒有價值和沒有意義的。學生應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

  其二、要使校園文化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 真正使學生受益,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者最好應該是學生自己。校園文化的開展更多的是在課外活動中進行,所以,它不能有太多的說教與約束,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依靠學生自己為自己盡情得創意、盡心得組織和盡力得參與。學生是針對自己的校園文化的組織者主體。所以,今后必須切實重視和充分發揮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不斷受益中,依靠自己真正促使校園文化不斷地多樣化、豐富化和有效化。

  二、校園文化在形式上要有所創新

  我校是一所剛剛新建的高等院校,存在著許多未成型的觀念和體制,隨著我校的不斷建設和發展,我們在實踐中會摸索到新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在校園物質文化方面的創新。即通過規劃設計、創建、修整或擴充內涵,以增加或增強校園設施、設備等設施及功能,把校園建設成為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為創新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二,是校園精神文化的創新。即培育、提升和塑造優良的校園群體意識和文化概念,這是校園文化創新的核心和靈魂。通過精神文化的創新,為創新人才的成長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第三,是校園制度文化的創新。即變革學校的組織形式、管理體制以及具體的方針政策等,這是校園文化創新的核心。通過制度文化創新,為創新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機制和氛圍。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9

  企業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不斷發展的漸進過程,它往往受兩種主要因素影響,一是各種群體、環境、時代潛移默化的文化交融,二是重大事件所導致的文化劇烈變遷。文化也就在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過程中逐步得以強化。

  因此,外部環境影響、歷史沿革積淀和內部文化演進成為企業文化形成的三大源流,對企業文化的研究,也就需要從回顧歷史與分析現狀入手,從文化梳理與成因分析中,探尋企業的文化脈絡。

  對于“脫胎于計劃,成長于市場”之中的煉化公司而言,近三十年的成長歷程,可謂充滿艱辛、斗志昂揚、風雨兼程。文化作為一種體驗、一種思考、一種精神,隨著歲月流轉慢慢地沉淀在石煉人的身上。

  我們力求由外及內,即從文化建設的外在工作成就,到文化演變邏輯,再到現實問題思考三個方面,展開對煉化公司企業文化的梳理與辨識。

  (一)文化建設的工作成就

  煉化公司,作為中國石化地處河北的煉化公司企業,行業特征鮮明,國企特色濃重,走近煉化公司,便可清晰觸摸到那種久違的、親切的、傳統企業的文化質感,樸實、熱情、勤奮、有為。煉化公司的文化建設成就便融于這種平凡而活潑的工作之中。

  1、立足行業特色,較好地繼承了石化企業的優良文化傳統

  石化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也譜寫了豐富的精神篇章。煉化公司作為中國石化的一員,從誕生之日起便繼承了石化企業優良的文化傳統,成為煉化公司最重要的文化源流與優秀文化元素。

  盡管中國的石油石化系統幾經變革,但在煉化公司的肌體內仍然跳動著石油石化人的精神脈搏。以“大慶精神”為核心的愛國主義、艱苦創業、胸懷大局、忘我拼搏,以“鐵人精神”為寫照的求實奉獻、埋頭苦干、主人翁責任感始終是石煉人的精神法寶。

  從建廠初期第一代石煉人的艱苦奮斗到工程推遲后的順利開車,從化纖項目的尷尬接盤到頂住壓力的扭虧為盈,從不言回報的加班加點到以集體為重的默默奉獻,從減員增效的變革沖擊到穩步推進的改革成果,從上市約束的規范管理到嚴謹有序的穩步改革,從思想混沌的成長低谷到漸見曙光的xx萬目標。煉化公司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石化企業優秀文化的傳承史。

  毋庸置疑,行業的特色、國企的背景所沉淀下來的優秀文化元素,是煉化公司成功走向未來的不揭動力。

  2、結合業務實際,有序地推進服務生產的評優創先工作

  文化不是口號式的空中樓閣,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軌跡,它需要切切實實為生產服務,為經營服務,這需要全體員工尤其是各級管理者深入思考。

  煉化公司能夠始終從自身生產實際出發,圍繞生產想辦法,圍繞效益尋出路,結合業務實際,有序推進服務生產的評優創先與氛圍營造工作,這是石煉人將企業文化付諸實踐的具體表現。

  “紅旗班組”、“星級車間”、“自主管理”、“銀河行動”、“亮點宣傳”、“幫扶救困”、“團隊學習”、“精細管理”、“績效改革”、“電視辯論”、“陽光管理”、“六進活動”,等等,這一切都是企業文化在實踐中的鮮活寫照。

  在煉化公司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近十年的管理進步與改革探索,石煉人始終在思考與尋找企業基業常青與長治久安之道,始終在經營管理實踐中運用文化的力量促進企業的發展。煉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是一種實踐,一種圍繞中心任務的實踐,一種融于日常工作的實踐。這種實踐體現出一種高度的結合,與企業發展目標相結合、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與生產經營中心工作相結合、與內修職工素質外樹企業形象相結合。

  可以講,煉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始終充滿激情、富有特色、卓有成效。

  3、圍繞職工需要,精心組織策劃,不斷豐富業余文化生活

  作為一家富有國企傳統的四千人的石化企業,煉化公司可謂臥虎藏龍、人才濟濟。圍繞提高職工素質,陶冶人文情操,豐富業余文化活動,精心組織、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是國企的傳統文化優勢,這一點,煉化公司做得同樣出色。

  從“親情家書”到“元宵晚會”,從“羽毛球賽”到“運動大會”,可謂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傍晚時分活躍在石煉職工新區的“秧歌”、“舞蹈”、“健身”、“嬉戲”,更是和樂融融、美不勝收。

  通過開展文明健康、昂揚向上的文化活動來不斷陶冶員工的情操,展示員工的才華,凝聚員工的人心。這是煉化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又一有力成就。

  4、著眼時代要求,不斷思考、探索、創新、完善精神內涵

  企業文化是由理念、制度、物質、行為所構成的多層體系,其核心為文化理念。然而文化理念又將從多角度回答“我是誰”、“到哪去”、“怎么走”的企業哲學命題。

  紛繁復雜的文化內容易讓人抓不住關鍵,從而缺少真切的理解與準確的把握,進而難以一言以蔽之。同時,文化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始終富有時代的氣息,因而,不同時期的文化傳播應有清晰的主旋律。通過提綱挈領式的提要描述讓企業文化深入人心,一語道破,統領全局,所謂“捕蛇應當掌七寸”。這需要一種智慧,一種創新的智慧,一種基于對組織深刻理解與系統把握的智慧。

  煉化人做到了,它就是“盡職”文化。

  就如同揚子石化講“進步”、濟南煉油談“責任”、上海石化言“回報”一樣,“盡職”是煉化公司核心理念的準確表達,是對企業現階段文化環境的準確定位。可以講,“盡職”文化是獨具煉化公司特色的企業文化,它不但秉承了老一代石煉人艱苦奮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而且還融入了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為企業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盡職”文化的提出是煉化公司著眼時代要求,不斷思考、探索、創新、完善精神內涵的重大文化成果。

  (二)文化積淀的階段、邏輯與成因

  企業文化是一個長期積淀、緩慢變化的漸進過程。伴隨煉化公司近三十年的成長,文化的形成有其獨特的階段特征與邏輯成因。我們大膽地將煉化公司企業文化發展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是試圖從歷史與邏輯的角度,去進一步探尋與透析企業的.文化脈絡。

  1、初創期(19xx年-19xx年),文化的繼承與探索

  煉化公司于1978年破土動工建設,1983年部分裝置建成試開工生產,1993年全部建成,1994年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歷時16年。其中,從破土動工到試開工生產,是煉化公司企業文化的“初創期”,其典型特征為文化的“繼承與探索”。

  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培育起來,并共同遵守的目標、價值觀、行為規范的總稱,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為員工所認可且帶有本企業鮮明特色的文化要素的總和,沒有企業的成長過程,缺少工作中的思想交融,企業文化不可能形成。

  建廠初期的煉化公司,其文化主要來源于石油石化企業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煉化公司的文化是有根的。它不同于現代市場經濟中一個新興高科技公司的成立。

  在建設期,面對催人振奮的目標、工程繁重的任務,石煉人是憑著忘我的精神和艱苦的奮斗來開創嶄新的面貌。雖然無法回覽歷史的畫面,但我們在腦海里能夠看到那樣一種熱氣騰騰的場景――飄揚的紅旗、揮汗的臉頰、轟隆的機器、吊裝的哨鳴,還有那延建后短暫的凝重和成功試產后激動的擁抱。

  這種文化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至今在石煉人的身上,還可以清晰地觸摸到那種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這是文化中抹不去的歷史烙印。

  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在共同的工作、生活中,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開始了煉化公司這個新的組織在文化上的初期探索與自主成長。

  文化的繼承與探索是初創期鮮明的階段特征。

  2、成長期(19xx年-19xx年),文化的內化與發展

  伴隨著企業的生產運營與成熟進步,文化作為一種隱含的價值觀也在不斷地積累與成長。從1984年到1997年,煉化公司進入了企業文化的“成長期”,其典型特征為文化的“內化與發展”。

  這期間,煉化公司也進入了企業發展的快車道,“雙軌制”運營更為煉化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利潤,生產生活一片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象。以石油石化傳統精神為根基的企業文化在這一時期也得到迅猛發展,國有企業“主人翁意識”與“企業是我家”的觀念深入人心。盡管國有體制及計劃經濟內在的缺陷已經開始萌芽并暫有表露,但整體上,這一時期的石煉人是幸福的、快樂的、自豪的、融洽的。如今,每當石煉人談起昔日的輝煌,回想那段往事,臉上仍會蕩起甜美的笑容。

  文化作為人的一種主觀世界,也隨著企業的成長而不斷發展與內化。

  3、嬗變期(19xx年-20xx年),文化的沖突與反思

  人生幾多坎坷,企業歷經磨難,這是一種成長之痛,超越便是一種“幸福”。

  煉化公司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可謂潮起潮落、風雨兼程。從1998年到20xx年,石煉人渡過了成長中最艱難的時刻。與此對應,企業文化進入了“嬗變期”,其典型特征為文化的“沖突與反思”。

  雙軌制的消亡、市場的低迷、管理的起伏、協解的壓力,使快樂的石煉人冷靜下來。但冷靜并不等于清醒,它處于清醒前的混沌與迷失,這一時期的石煉人是艱難的、痛苦的,文化作為一種精神思維開始進入內心的沖突、掙扎與反思。

  石化纖的成長便是鮮明的寫照。一方面,企業需要發展,戰略需要機遇,新的任務、新的裝置、新的市場,是煉化公司努力爭取的目標。而另一方面,棘手的項目、過重的投資、獨有的工藝、傾銷的市場,讓誕生不久仍還稚嫩的石化纖的成長舉步為艱、苦苦掙扎。

  更多的石煉職工也陷入一種被動的精神壓力,走出去需要一種勇氣與才智,留下來需要一種意志與堅定,沖突中的無奈是一種難以名狀的痛苦。

  這是一種內心無法逃避的沖突,然而,重擔之下也歷練和培養了新一代的石煉人,負有時代使命感與責任感的煉化公司的管理者開始進入系統反思。

  文化便在這種沖突與反思中沉淀下來,成為煉化公司企業文化自我成長中最為濃重的一筆。

  4、提升期(20xx年-現在),文化的創新與推進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經過痛苦磨難的石煉人終于憑借自己的勇氣與智慧走出了低谷。離開的,我們祝福他們前程似錦;留下的,我們萬眾一心奮勇向前。

  在新一代煉化公司管理者的帶領下,自20xx年起,徹底擺脫了那段陰霾期的思想枷鎖,從800萬噸煉化擴產規劃的定音,到16萬噸化纖增容項目的建設,從石化纖的減資增效重現市場曙光,到銳意改革強化管理重振斗志,終于使煉化公司重新引向了戰略軌道。

  伴隨期間的是文化的整合創新與逐步推進,煉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進入了“提升期”。

  “盡職”文化的提出與廣泛討論并達成共識,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動力。學習型組織創建的不斷深化、企業文化系統建設項目的悄然啟動,必將使煉化公司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引向深入,使企業文化真正成為促進企業持續進步、創新發展的精神法寶。

  (三)文化創新的現實障礙

  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使命光榮而艱巨,但我們更要清醒地看到,在企業文化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舊有思想觀念及新的價值取向仍有一股力量,將對文化發展構成較強的思想障礙,清醒地正視這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進一步轉變觀念,促進文化健康成長的基本前提。

  1、傳統觀念束縛下的思維樊籬

  “盡職”文化所倡導的不僅僅是對工作職責的明確及對工作成果的承諾,不僅僅是從工作層面出發,要求我們的職工勝任崗位能力,完成工作目標。“盡職”文化更是一種思想,它要求我們的職工能夠象羅文一樣,在工作中懷著一種精神,主動、忠實、無私、堅持,而這就需要一種價值認知,即“職業意識”。

  “盡職”文化要求我們的職工能夠從職業的角度來看待工作,首先做一名“職業人”,并以此來正確理解企業與員工的契約關系,正確認識付出與回報的動態均衡。一種職業必然具備一種能力,必然要求一種績效,必然面對動態需求,必然符合市場機制,而非一種固定的依附。擁有這種認知是“職業人”的成熟。

  然而,煉化公司做為一家具有三十年歷史、國企背景濃厚、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企業,在長期“主人翁意識”的熏陶下,在長期“企業辦社會”的統包大攬下,在職工的思想深處,“職業觀”、“契約觀”并未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法則。職業意識的不足又帶來危機意識的淡漠,進而成為影響文化創新的思維樊籬,成為“盡職”文化深入傳播的心理障礙。

  2、行業體制制約下的功能缺位

  任何企業的成長都離不開外部環境的制約,做為中國石化集團下屬的煉化企業,煉化公司始終要以集團公司的工作精神為指導,在中國石化集團現有的管理體制下成長。

  從集團管控模式的角度來看,世界上的石油石化企業集團,受其自身資源依賴與產品屬性的限制,往往側重于集權式管理體制,多采用戰略指導下的操作控制型管控模式,受其影響,下屬企業往往并不擁有完全的面向市場的組織機能。

  具體來講,從企業價值鏈角度看,煉化公司的原料采購與市場營銷均統一由集團內相關企業負責。這樣一來,企業便失去了獨立面對市場的機會,經營報告僅是一種數字文章,賬面的虧損并不代表真正的價值,經營目標與利潤指標是另外一套假設,正如企業職工所言“煉化公司更象是個大車間”。這種安排就集團整體而言優勢明顯,就煉化公司個體而言,缺少市場歷練與洗禮的組織必然難以深化市場意識與競爭意識。

  而市場意識與競爭意識是現代企業文化的重要構成元素,行業體制制約下的功能缺位成為煉化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又一現實障礙。

  3、市場經濟思維下的價值沖突

  市場經濟講究公平競爭、投入產出、貢獻回報。在全社會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石煉人必將受到外來價值觀念的沖擊。新形勢下的企業文化工作,必須高度重視企業職工的利益,尤其是根本利益問題,才能調動最廣大職工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動奉獻精神。

  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企業文化工作的起點和歸宿,我們不能只說奉獻不回報,只說工作不休息。馬克思曾說過:“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和他們的利益有關。”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中也提出“開明的自利”觀點,他講到:“不是屠夫、釀酒師和面包師的善心才讓我們有了心儀的晚餐,他們考慮的都是他們自身的利益,我們必須明白,不是他們的人道主義,而是他們的自利,讓我們有了心儀的晚餐。不要告訴他們我們的需求,只需要告訴他們他們的機會。”

  我們企業文化工作是用思想教育的方式反映和維護一定的利益關系,文化建設是無法回避利益的,因為市場經濟已把人們的利益動機和欲望充分地激發出來了,不講利益,不參與市場的交換與競爭是無法生存的。

  然而,企業經營同樣受到外部各種約束條件的限制,這種外部約束與市場思維便帶來企業文化建設中不可避免的價值沖突。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10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這樣定義文化:“文化是風俗、習慣,特別是輿論。”企業文化一般指企業長期生產、經營、建設、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價值觀、作風、生活習慣和行為規范的總稱,是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的總和。企業文化對企業成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眾多人的興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統一起來,是企業長期文化建設的反映。它以全體員工為工作對象,通過宣傳、教育、培訓和文化娛樂、交心聯誼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統一員工意志,規范員工行為,凝聚員工力量,為企業總目標服務。

  而如今企業文化建設既是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存發展的內在需要,又是實現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方面。為此,應從建立現代企業發展的實際出發,樹立科學發展觀,講究經營之道,培養企業精神,塑造企業形象,優化企業內外環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業文化,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動力和保證。

  為更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對企業的一系列企業文化相關的問題進行了調查,針對調查結果分析企業文化所面臨的問題,調查問題主要涉及了關于企業價值觀念的指標、對xx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情況分析及對于xx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的調查分析。

  (一)對于企業價值觀念的指標

  1、喜歡xx這一具體工作的占調查總數的36%;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歡的占調查總數的45%;而不喜歡、無所謂的,占總數的18%。這說明接近一半的對自己的工作處于迷茫狀態,沒有明確的目標,但如果通過耐心細致、切實有效的工作,現有員工中喜歡這一工作的人數將可能達到82%。

  2、當人們對自己的工作充滿自豪感時,是很樂于告訴別人他所從事的工作的。但問及這一問題時,沒有一個人選擇“樂意告訴別人”的答案,而達64%的人選擇了有所保留的答案:“愿意,但不愿談及具體工作”。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似乎與前面僅有18%的人認為這一工作“能讓我實現自身價值”,卻有高達73%以上的人在工作中有著共同的煩惱有明顯的聯系。

  3、在上級與員工的溝通問題上,64%的人樂意或希望與上級溝通,有36%的人持無所謂的態度。這說明老總與員工的關系是比較健康的,但在溝通上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4、當問及“您和同事經常討論工作嗎”的問題時,有82%的人選擇“偶爾”,而只有18%的人選擇“經常”。說明員工與企業的聯系不是很緊密。

  5、當問及“您的工作對企業發展重要嗎”的問題時,選擇“一般”和“重要”的各占45%,選擇“不知道”的有27%。或者說,僅有45%的人認為其工作對企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這應該引起企業的重視。

  6、對“如果您發現xx存在的一個問題,又不在您的職責之內,您會提出來嗎”這一問題,選擇“看情況”的多達64%而被列為第一位,這說明在關心企業前途方面,大多數員工持保留態度。

  (二)對xx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情況

  1、在對企業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的了解程度上,了解一些的'占91%,想知道,但沒有渠道了解的占18%,很了解的僅為9%。這說明企業應在員工中加大發展目標、發展戰略宣傳力度。

  2、對如何看待企業文化發展現狀的問題,居前三位的選擇分別是:理論與實際不統一,占73%;與別的企業大同小異,占36%;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占18%。這說明在企業文化建設上,任重而道遠。

  3、在對本企業最突出的精神的選擇上,列為前三位的分別是:質量至上、艱苦奮斗和團結協作,分別占64%、36%和27%。這說明目前企業最突出的精神是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相統一的,是企業發展的希望所在。

  4、面對xx的企業文化建設主要應該著眼于什么的問題,比較集中的選擇依次是:以卓越管理來塑造企業文化、以人文關懷來塑造企業文化和以品牌形象來塑造企業文化,分別占到73%、64%和45%。由此看來,員工對人文關懷這一要求十分迫切。

  5、當問及xx企業文化建設應該以什么方式為主時,選擇“創新發展”的占到73%。這對于企業的老總們,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三)關于xx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

  6、當問及您覺得xx應當具備怎樣的企業精神,并請您為公司取一個精神口號時,盡管吹膜車間員工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仍有73%的員工認真地給出了答案,并且,這些口號都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可想而知,他們為了讓企業有一句叫得響的口號,已盡了最大的努力。

  7、在請員工為xx企業文化建設提建議意見時,員工共提出28條建議意見。由建議可以看出,員工們在提這些建議意見時,其心態是正常的,積極向上的,大多數建議意見是能真誠地為企業著想。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員工大多認為企業處于穩健發展階段,但對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戰略了解不夠,在員工中尚未形成能占主導地位的企業精神。不過,大多數員工認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理念應在質量意識、人本管理和技術領先三者中進行長期提煉,提高企業的人性化管理水平、科學管理水平和競爭力,并以創新發展的方式來建設企業文化。歸納起來,在改善員工激勵機制的同時,一手抓人文關懷,一手抓技術培訓,將會使企業文化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11

  【前言】

  xx職業高級中學是一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近年來,該校在改革創新中不斷豐富辦學內涵,提升辦學品位,在校園文化和特色建設上進行了有效的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條“文化引領,特色興校”之路。

  為深入了解現狀,把握情況,發現問題,尋找對策,加快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筆者于20xx年初,組織有關人員對xx職高校園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此次調查采取結構性問卷(即封閉式問卷Closecl Form Questionaure)的形式,共發放問卷675份,回收653份,其中有效問卷638份。調查活動在校教務處、政教處、團委等有關部門和部分班主任的配合下進展順利,并達到了預期目的。

  【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內容與問卷設計

  1、調查的內容:此次調查的內容涉及包括辦學思想、管理制度、專業建設、教學模式、學術研究、社團活動和校園環境等諸多方面,從師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同度、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度和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關注度等方面入手,共計十八個問題。

  2、問卷的設計:針對上述內容,經過潛心研究,反復斟酌,并通過試測而比較科學地設計出一套能基本反映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特征的封閉式問卷。問卷測題在設計上完全體現答題者的主觀性,所有問題均具有不可驗證性特點,調查對象(樣本)是唯一能夠確保答案真實性的人。答題者只能在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并打上“√”,不多選,也不少選,否則視為無效問卷。

  (二)調查結果淺析對638份有效問卷進行逐項統計后,得出相應的量標(該選項占樣本總量的百分比),并被視作此次調查的客觀結果。通過定量分析研究,得出調查結果的理性化(定性)分析結論。

  1、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同度調查數據顯示:

  ⑴對校園文化建設總體印象的回答,81%是好與很好,14%是較好,認為較差與差的只占5%;

  ⑵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形式的滿意程度的回答,69%是滿意與很滿意,基本滿意的占22%,不夠滿意、不滿意的有9%;

  ⑶在校園建筑風格上,認為和諧有特色的有54%,占一半偏多,認為零亂不協調的有42%,所占比例也很大;

  ⑷在對學校開設的專業的看法中,44%的人認為專業開設較為規范,符合社會需求和學生要求,27%的人則認為專業開設應進行調整,另有4%的人認為學校開設的專業特色不明顯;

  ⑸對學校管理模式的調查則表明,63%的人認為學校管理制度健全規范,21%的人認為學校制度流于形式,7%的人認為管理模式落后,需要創新;

  ⑹認為學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和非常重視的占77%,較重視、不夠重視分別占14%、6%,認為不重視的占3%。

  因此,從總體上說,xx職高的師生對該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是滿意的,對學校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同度是很高的。

  2、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度先看一組調查數據:

  ⑺你參加過學校舉辦的.校園文化節嗎?89%的人回答都是肯定的,有7%的人說好象參加過,說記不清或沒參加過的人有4%;

  ⑻你參加過校運動會嗎?64%的人屆屆都參加,27%的人曾經參加過,9%的人沒有參加過;

  ⑼你參加過書畫比賽或手工制作展嗎?47%的參加過,29%的人未參加過,21%的人認為沒機會參加,3%的人不愿參加;

  ⑽你愿意參加學校或班級舉辦的文藝匯演嗎?91%的都愿意,6%的人隨便,3%的不愿意;

  ⑾你是否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實習產品制作和展覽?77%的同學是積極主動的,17%的同學是被動的,6%的同學則沒有參加;

  ⑿你參加過“學生道德實踐周”活動嗎?96%的同學都參加過,只有3%的同學沒參加過,而另外1%的同學則記不清了。

  從以上六項調查數據來看,xx職高絕大部分師生都積極熱情地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類型的校園文化活動,無論是學科競賽、文體活動、專業實踐,還是社團活動,大家的參與度是十分可觀的。

  3、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關注度事實上,從師生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情況中,就可以看出xx職高的師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關注程度了。這里,我們也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

  ⒀你認為學校要不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92%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只有8%的人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可有可無;

  ⒁你對學校文化建設有沒有思考?51%的人都作過考慮,27%的人沒有考慮過,回答不清楚的有21%;

  ⒂你覺得你們學校文化形式占優勢的是什么?認為傳統文化占優勢的有32%,時尚文化占優勢的有42%,專業文化占優勢的有9%,其他文化占優勢的有17%;

  ⒃你覺得學校在哪方面特色比較明顯?認為特色最明顯的是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占62%,文化建設方面只有17%,另有21%的人認為沒有明顯的特色;

  ⒄對學校文化建設是否有品位的回答是這樣的:40%認為有品位,33%認為沒有品位,27%的人說不清;

  ⒅你認為學校校長屬于怎樣的管理者?認為屬專家型的27%,管理型的44%,文化型的11%,傳統型的19%,說不清的7%。可以說,xx職高師生對校園文化建設是十分關注的。

  【思考與建議】

  (一)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特點與存在問題

  從上述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xx職高校園文化建設在內容上是豐富多彩的,在形式上是多種多樣的,在方法上是靈活多變的,在功能上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我們認為,xx職高校園文化建設總體狀況是良好的,在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當然,從調查中,我們也發現該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職教”特色仍不是十分鮮明,在專業建設、實習實訓、環境建設等方面的文化底蘊不足,優勢不明顯;另外,學術研究氛圍不夠濃厚,教學質量內涵不夠豐富,學生就業質量有待提高,校企合作、聯合辦學不夠規范,校企文化的結合不夠緊密,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也有待進一步強化。

  (二)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應凸顯“職教”特色

  通過調查研究,筆者認為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應極大限度地創造條件,充分彰顯“職業教育”的特色,只有這樣,才能把中職學校的“文化引領,特色興校”的辦學思想落到實處。

  1、明確辦學目標,構建中職學校獨特的思想文化

  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的確立,是形成中職學校辦學思想的基礎。中等職業學校要以面向“藍領”為主要培養目標,必須樹立正確的以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職業教育思想,圍繞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來確定學校的培養目標,才能充分發揮中職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功能,才能培養出適用于地方經濟建設需求的各類專業人才,中職教育只有適應區域經濟要求才有生命力。

  2、規范管理行為,構建中職學校獨特的制度文化

  學生的管理問題一直是圍繞中職學校發展的一大難題。我們應從抓常規入手,以心理疏導為突破,來規范管理行為,狠抓學校制度建設,增強對教師教育行為、學生學習行為的約束力,形成不同與其他類型學校的中職學校制度體系,特別在學生行為規范、專業學習與實習實訓、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多想辦法,拿出科學規范的文本,形成制度,強化管理,規范行為。

  3、豐富課外活動,構建中職學校獨特的社團文化

  中職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以社團組織為依托,組織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除校園文化節、藝術節、體育運動會、文藝匯演等大型活動外,要不失時機地開展如演講比賽、手工制作、電腦制作、專業動手能力、實習實訓產品展覽等等小型競賽活動,特別是結合專業課教學,尤其是在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上多開展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展示機會和展示平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就業做好準備。

  4、狠抓實習實訓,構建中職學校獨特的專業文化

  中職與普高的區別在哪?總的目標都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有用人才,但實現培養目標的手段和過程是有區別的,其主要體現在教學環節。中職學校應緊緊圍繞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開展教學活動,突出實習實訓課的教學,在學生的專業實踐課上做文章,采取校內實習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校企聯合、“半工半讀”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提高動手實踐能力,以滿足他們就業的需要。

  5、開展職教研究,構建中職學校獨特的學術文化

  職業教育研究領域也是一片廣闊的天空。中職學校的教學研究和科研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中職學校應立足校情,依托廣大教師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尤其是以學生動手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研究,深入開展課題研究,用科學的手段,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要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開發校本教材、鄉土教材、實習實訓教材,要大膽創新,改革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教學管理模式,在“學分制”、“半工半讀”等方面邁開大步,深入實踐,總結經驗,由點到面,逐步推廣。在學術研究上,鼓勵廣大中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形成良好學術研究氛圍。

  6、做好規劃設計,構建中職學校獨特的環境文化

  校園環境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中職學校校園環境建設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從教學設施建設上說,應以實習實訓設施建設為主體,其他設施為輔助,而不應該以建設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大樓為主體,實習實訓為輔助;在校園環境布置上,也是這樣,要以弘揚傳統文化、制度文化、專業文化、學術文化,特別是學生實習實訓這一中心進行廣泛宣傳;在辦學總的指導思想上,也是如此,要把思想轉變到“辦真正意義的職教”上來,學校的校訓、校風文本,學校的標識設計都要集中體現“職教”特色,要讓人們一眼就能看出我們的職業教育內涵,不要千篇一律,千校一面,沒有個性;另外,學校社團、文體設施、廣告宣傳、校刊校報、廣播專欄等等都應辦出特色,都要最大限度地反映職業教育的豐富內涵,充分體現中職學校校園環境文化的獨特的育人功能。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12

  為了進一步推動例子鎮新農村文化建設,促進農村經濟、政府、文化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根據市委宣傳部的安排,我鎮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專門組織力量,采取座談、走訪,實地查看等多種形式,對我鎮新農村文化建設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

  一、基本情況

  xx文體服務中心現有職工10人,其中文體服務中心4人,影劇院6人,全部屬于自收自支。已先后成立了xx書畫協會、信鴿協會、書畫研究會、詩詞書畫協會和籃球協會。到目前為止,各協會共有會員322名,遍布全鎮各村、各行業。同時協助文藝骨干成立了楚劇、小品、歌舞等形式一體的的文藝團體——xx文工團。

  全鎮有村級文化活動室2個,面積75平方米,投資6000元,籃球場15個,總投資20元;小型舞臺戲臺2個,投資6元,文藝體育團體協會4個,人數215個,活動范圍鎮內外,今年演出演出場次33次,文化中心戶8個,總投資35000元;新增健身器材23套,日平均人活動人數800人次;新增體育器材45套。

  今年三王村、黃磯村、廟灣村等12名村民通過自籌資金,購買圖書、報刊、棋牌等,積極開展文化中心戶創建活動。白滸鎮村以全省“百鎮千村”示范村為抓手,前力抓好村級文化建設,投資12萬元,村級文化廣場已初具規模,已建起健身場、籃球場。今年8月15日還組織了全鎮首屆“鐵牛杯”籃球邀請賽,全鎮12支籃球隊參加角逐。在該項村婦聯的組織下,每周開展腰鼓表演、太極劍、太極扇表演和歌舞表演成為我市第二個“周周樂”,也是全市第一個農村“周周樂”。黃磯村運用村級民兵活動室,經常對外開放,讓廣大群眾開展小型體育比賽活動,促進了鄉風文明。

  二、主要做法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中,我鎮采取“三駕馬車”齊驅(領導重視、部門協力、群眾參與)的辦法,以點帶面,典型引路,推進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

  (一)領導重視,強化組織責任。新農村建設動員會以后,我鎮將文化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口,著力抓實、抓牢、抓到位。迅速成立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副書記任組長,分管文化的副鎮長任副組長,文體服務中心主任為主要成員,配齊配強專班人馬,撥付文化建設專款,專款專用,制發了《xx鎮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對文化建設作出詳細的安排,同時制發了《xx鎮新農村建設的以補代獎方案》,對文化點建設中涌現的個人和集體予以重獎。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將文化建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優先安排,及時解決文化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營造氛圍,加大宣傳力度

  為了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新農村文化建設輿論氛圍,鎮黨委、政府不走過場,不擺花架子,切實做好宣傳輿論工作。一是召開全鎮新農村文化建設動員會,傳達省市有關精神,統一認識;二是抓好典型引路,將白滸鎮、黃磯、熊灣三個省級示范村作為典型,尤其是以白滸鎮村為榜樣,積極推廣該村婦代會組織廣大婦女參與文化建設的經驗;三是宣傳標語到基層。鎮黨委率先在政府門樓前掛橫幅,各單位紛紛響應,掛橫幅共計28條,張貼宣傳標語82條,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四是宣傳欄、簡報到支部。全鎮共辦宣傳欄31期,出簡報6期,已下發到各支部,同時由辦公室成員撰寫的新聞稿件《秦富灣村民自主建設美麗家園》在全市鄉鎮中率先被《鄂州日報》刊登。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及時反應了我鎮先進性教育的成果。

  (三)積極引導,激發參與熱情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群眾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應該自己辦。為了讓廣大群眾增強這一意識,鎮黨委、政府采取堵疏結合的辦法,進行了積極的引導。一是政策扶持,對創建文化中心戶給予500元獎勵,興辦文化產業按照上級政策給予再優待。二是組織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門對抹牌賭博、網吧、游戲機室等進行整頓,凈化社會空氣。由于引導措施得力,激發了群眾參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熱情。白滸鎮村村民王中權在政府的引導下組建起了xx地區文工團,他在經商之余,經常帶著30多名業余演員到各村組、外地演出,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調動了群眾開展健康有益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引導,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老年文化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小學“六一”節、教師節都有文藝演出,好戲連臺。

  (四)形成合力,構筑文化舞臺

  文化建設不是哪一個部門的事,必須形成齊抓共管之勢。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工商、稅務、公安等部門積極配合,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政府搭臺,群眾唱戲。構筑了新的文化大舞臺。

  三、主要成效

  (一)破解了鄉風文明的難題。強勁的文化建設讓廣大群眾思想意識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呈現出“三多三少”現象,即發展經濟的多起來了,參與抹牌賭博的少了;婚喪喜事移風易俗的多了,大操大辦的少了;崇尚科學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的少了。

  (二)破解了治安管理的瓶頸。黃磯村以前盜竊現象較為突出,通過新農村文化建設,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

  (三)破解了小富即安的意識。一些村民有小富即安的思想。通過參與文化體育活動,心靈深處受到觸動。激發了新的創業熱情。

  四、幾點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全黨和全國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各地各部門的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加強學習、領會上級文件會議精神,使其真正認識到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有關職能部門要深入廣大農村基層,深刻了解當前廣大農村農民文化生活的需要,進一步認識到解決農村看科技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有線電視難,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推進鄉風文明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和保障農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措施,轉變等待觀望、權宜之計、資源有限等思想觀念,從實際出發,切實開展好破解“四難”問題的有關工作。

  2、建立健全機制。一是建立財政投入主導機制。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公益文化事業,各級黨委宣傳部門應起到組織牽頭的'作用。建議各級政府要切實落實有關政策,建立農村文化建設的專項資金,切實把破解“四難”問題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不斷提高用于鄉鎮和村的比例。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省轉移支付的資金用于鄉鎮和村的文化建設。二是建立公益文化推介機制。充分利用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將破解“四難”工作做為每年一度公益文化項目推介的重點,公益事業社會辦,將公益性事業與經營性相結合,確保有長久的生命力。三是建立考評考核機制。完善對各級文化事業工作人員的考評考核,要進一步細化量化工作責任,采取競爭上崗、年終考核、評比表彰的工作方式,把破解農村“四難”問題工作與文化協管員的工作職責相結合,確保農村文化建設落實到位。四是建立職能部門指導機制。五是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借鑒外地在各鄉鎮文化站整合流轉借閱的辦法,保證看書的可持續性,擴大圖書的綜合利用率;在解決看戲難方面,也要充分整合全市范圍內的文藝工作者創作的文藝作品,互相交流學習,以提高送戲下鄉的水平和質量;對于解決看電影難,也可以采取全市的新增電影拷貝交流共享的方式,有效地解決新增電影拷貝經費的問題。

  3、發揮民間力量。發揮民間蘊藏的力量,不斷探索破解“四難”問題的新手段、新方式。一是利用現有設施資源。繼續利用已經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完善的村文化俱樂部和文化中心戶等陣地資源,將新華發行集團的圖書網點引進這些陣地,成為售書點的延伸,由文化俱樂部的負責人或文化中心戶代賣代售,方便農民購書同時節省送書下鄉的成本;二是發揮民間人才優勢。充分發揮下派村干部、文化協管員、文化中心戶等工作在農村一線人員的優勢,及時反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發現總結工作中的新方法新經驗;同時,要將城市專業文藝人才導入農村,為鄉鎮業余演出團隊提供培訓輔導,提高他們的演出質量。三是調動農民自身力量。農民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是破解“四難”問題的積極參與者。廣大農民最能切身地感受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好的解決辦法有哪些。要通過不斷提高農民素質、發揮優勢,促進其參與破解“四難”問題的積極性。

  4、加強溝通協調。一是要協調金融部門。在政府投入破解農村文化建設“四難”問題的資金和政策目前還沒出臺,資金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有關部門要主動協調金融部門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相關工程的資金借貸提供適當的借貸政策,共同為農村公益文化事業的發展做應有貢獻。二是要協調通信部門。通過與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部門溝通聯絡,為廣播電視的覆蓋普及,租借電纜、線纜搭掛提供必要的設備支持,達到資源共享、利益雙贏的目的。三是要協調有關企業。通過與有關企業商議,以企業名稱冠名的方式,以為企業發布信息、廣告的形式,把電影、戲曲節目送到鄉鎮,促進送戲、送電影下鄉活動的長期開展。

  5、對接農民需求。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最關鍵的落腳點就是農村廣大農民需求的滿足,應針對當前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開展破解“四難”問題的各項工作。一是在送書下鄉方面,當前我市農村圖書的受眾人群主要是鄉鎮干部、種養專業戶、老年人和中小學生,他們主要涉及的圖書種類是種養科技、醫療保健、教輔教材等。因此,有關部門開展送書下鄉活動時,要多選取這些種類的書籍,解決“書太好、書太舊”的問題,切實破解農民看書難問題;二是在送戲下鄉方面,要針對當地農民喜聞樂見的戲曲種類和娛樂方式,組織相關的文藝表演團體,編排適合的節目深入農村演出,這樣才能調動農民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切實達到解決農民看戲難的問題;三是在送電影下鄉方面,由于電視的不斷普及,廣大農民已經能從電視上收看到電影,同時他們的欣賞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對電影的需求已經不是停留在有電影可看上,而是要求送下鄉的電影有一定的質量,要通過解決新增電影拷貝和購置數字電影設備的辦法,切實讓農民看到他們喜愛看的新片、大片。四是在解決農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方面,針對居住在不同地域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對電視信號、頻道數量等的不同需求,分別采用光纜聯網或設置小前端的方式,解決農民看電視難問題。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13

  一、基本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門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十分重視,注重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鄉村文化活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為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推動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使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是文化基礎建設得到加強。目前,全縣建有文化館、圖書館個1個,鄉鎮文化站7個,村組文化室35個,文化專業戶120個。20xx年爭取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項目投資263萬元,建成縣級支中心1個,鄉鎮服務點10個,村級服務點123個,工程網絡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全覆蓋,提升了農村文化設施現代化水平。

  二是群眾性文體活動開展較好。一是民間節慶文化得到較大發展。各鄉鎮能結合地方民俗,組織鑼鼓秧歌、農民文化藝術節等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的文化活動。二是各類文藝演出隊伍發展迅速。全縣現有各類文藝團隊249個,常年活躍在農村,已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生力軍。三是農村文化大院初見生機。青化鄉農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鑼鼓秧歌,自樂班、農家書屋、文化共享工程為一體的民間文化組織“老荔文化大院”,為農村文化建設創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鄉”活動扎實有效。20xx年我縣爭取國家文化發展項目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國家投資110萬元配發了10臺數字電影放映機。縣財政每年列支7萬元用于放映補貼,保證了放映工作的正常開展。20xx年共放映數字電影2000多場,吸引觀眾70萬人次。

  二、存在問題分析

  我縣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文化陣地薄弱,發展不均衡。目前,農民最需要的村級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尤顯缺乏,很多村級文化活動室難以達到標準,除幾個基礎建設搞得較好的亮點村和成立比較早的縣城社區之外,仍有不少邊遠村的活動場地設施簡陋,設施陳舊,難以滿足正常開放。加上農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為老年兒童,因而看書讀報的少,造成文化活動匱乏,鄉村之間文化活動發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機制不活,專業人才缺乏。縣鄉文化服務機構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導、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上著力較少。鄉鎮文化站人員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職,專不起來,難以發揮服務作用。基層文藝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我縣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三是文化載體不豐富,鄉村之間缺乏交流。有組織經常性的文化活動少,農民喜聞樂見的節目不多,活動內容形式單一,基層鄉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鄉村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各種節慶日、民俗日,上級組織開展的“文化、科普、電影文藝演出”下鄉活動也僅到個別鄉村,邊遠鄉村文化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

  四是文化投入不足,發展勢頭較弱。縣鄉財政可用財力有限,文化投入雖然有所增加,但與鄉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差距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農民自辦文化力量薄弱,很多鄉土文化基本上處于未開發狀態。只有以少量的小規模出現,其組織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強勁的發展勢頭。

  三、相關建議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是當前農村的一項當務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門要高度重視“文化軟力”的作用,將農村文化事業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工作業績考核,積極構筑“充滿活力、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建設新格局,以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大繁榮,推動農村經濟大發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設施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必須加大對村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傾斜,切實保障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所需經費。文化部門要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切實抓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文化惠農工程建設。要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尋求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支持扶助,努力為農村提供滿足群眾所需的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三)整合資源,拓寬陣地

  要充分發揮文化站(室)的陣地作用,加強與工青婦學校組織的聯系互動。有計劃、有組織、經常性地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堅持貼近農村、貼近實際,按照“業余自愿、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廣泛利用農閑、節日和集市,深入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使大型、示范性活動與平時的小型、分散性群眾文化活動結合起來,讓群眾就近、方便地參加各種群眾文化活動,多層次、多形式地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創新機制,豐富載體

  建議政府及文化部門,在抓好“送文化”活動同時,更加注重“種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堅持深入基層特別是邊遠鄉村社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多為基層選送一批農村適用、群眾喜愛的圖書,通過鄉鎮文化站定期將圖書流動到村文化活動室,方便農民群眾就近讀書,真正解決農民看書難的問題;一方面又要加快對農村文藝人才發掘培養與教育。積極開展鄉村文化人才資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藝骨干。將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鄉村文化干部隊伍中,穩定鄉村兩級文化隊伍,為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使文化下鄉活動實實在在地惠及廣大群眾。

  (五)突出特色,推動發展

  要加強對鄉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和保護,著力發展我縣鄉村特色文化。積極扶持鄉村民間文化團體,力爭每個鄉村社區都有自己的文體隊伍。要大力鼓勵促進以青化、橫渠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鑼鼓秧歌、社火、戲曲等民間藝術活動開展;要依托馬家鎮刺繡工藝品基地的發展,全面打造富有鄉村文化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還要定期組織開展文化藝術和民間文藝展演活動。通過發揮示范引導,以點帶面,互相交流,進一步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積極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正確引導農村文化的價值走向,鞏固發展農村文化陣地,加快農村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14

  在2月7日,我在常州市武進區盧家巷社區進行了一次主題為社區文化建設的調查,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不應求的狀態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發展文化產業對于我國來說具有重大意義。首先,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必然會日益增強,這就要求我們在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積極進行文化建設。社區可以劃分為農村社區、集鎮社區和都市社區,此后提及的社區主要是指都市社區,即在現代城市里,具有一定共同利益關系的人們,在同一地域內共同生活的有機體。它具有鮮明的城市特點,如地域的獨立性漸趨模糊,居民需求對外部的交通、通訊和服務有更強的依賴性,人口密度調整適當,年齡結構老化,社區管理機構多元化,社區成員的歸屬感和參與感增強等等。這些特點要求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必須充分發揮服務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穩定功能和發展功能。

  在許多人看來,物業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維修、園林綠化、保安、清潔等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事務,卻忽略了物業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是在社區文化方面。作為物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社區文化開展得好與壞,不僅可以直接反映出物業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還能夠綜合地反映該小區的形象和精神風貌,以及反映該小區居民的素質、精神境界和道德規范等。人們已經接受了買房子是買生活方式的觀念,而這種生活方式直接體現于社區文化中,積極、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反映了小區的生命力,關系到安居樂業,關系到房子的升值和保值。這就是大概的建設社區文化的意義,建設社區文化必須遵循的原則可以概括為老少相結合、大小相結合、雅俗相結合、遠近相結合。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老人都懷念以前的社區文化,中國社會長期以來是一個農業文明發達的社會,農業社會結構自然具有村社組織的各種特征。“中國傳統社會是重關系、有人情味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是富有社區色彩的社會。但這種社區色彩并不同于西方社會建立在自由、獨立人格基礎上的現代社區的性質。因而,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體制的改革深化,這種重關系、有人情味的“社區”色彩在目前城市社會中就越來越淡薄,難怪有許多人興起“人情淡薄”的感慨。這些感覺所反映的社會事實,概括而言,就是“社區的衰落”。

  一、“社區的衰落”,可以歸咎三項因素

  (一)市場制度。

  市場是最不講人情的。具體說來其中有四個原因。其一,市場是“金錢掛帥”,就是以金錢為交易媒介,以金錢計算交易得失,以實現更多金錢為主導原則。其二,講錢是要失感情的,因為講錢就必須計較得失,必須服從“理性”,而理性考慮與感情互不相容。所以,在市場經濟中,最好與陌生人做生意,因為可以“無情”。其三,市場其實就是讓陌生人以金錢為媒介、以價格為指標進行“經濟性交換”的場所,在市場交易中,除了“買家”與“賣家”這兩種身份外,人的其他身份,諸如性別、年齡、宗教、家族、鄉里等都顯得次要,市場的確是不講人情、不帶人情味的。其四,市場因此也是不講道義的,甚至在“利字當頭”影響下,完全可以做出雖然“合理”但卻傷害道義的行為來。

  (二)都市化。

  城市人口異質化程度大。城市人踏出家門,就是一個“陌生人的世界”,必須小心提防,有所保留,有所準備。這種防御性心理機制,使人時刻精神緊張,不敢松懈,有意無意用冷漠與敵意在人與人之間筑起一種安全的距離,使人與人間不會無緣無故發生關系。都市人這樣不近人情,缺乏人情味,實在由環境所造成,是適應環境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種人生態度,是與人的內在交往的需求相沖突的。

  (三)科層組織。

  現代文明所造就的龐大的科層組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嬰孩呱呱墜地一直到入學、上班、就醫、娛樂、旅游……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與現代社會的種種科層組織打交道,不能不遵循它們的規矩和處事方式。科層組織要求按規章制度辦事,不徇私情,一視同仁。從積極方面看,科層組織有利于辦事效率,符合公正原則;從消極方面看,科層組織卻是不少“病態”的溫床:因循、保守、膽小、墨守成規、一板一眼、冷漠、不近人情、官僚作風以及舞弊等。甚至那些原先以服務人為宗旨的官辦機構或組織,卻成為“納稅人”頭上的發號施令者,高高在上,盛氣凌人,這種“目標迷失”或異化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令人反感。

  二、社區文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社區文化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社區文化雖然已搞了許多年,但它在物業管理行業運作狀況卻還差強人意。因為它目前還沒有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僅僅停留在物業管理的有限空間和思維下,為物業管理所利用。如果對物業管理沒有多大創意和幫助,社區文化就形同虛設,一片空白。

  (一)社區文化工作人員專業人員少。

  形象好、會說、會寫、會跳、會唱,有組織協調能力,是社區文化工作人員基本要求。但目前許多社區文化工作人員達不到這些要求,給社區文化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人員數量太少。

  社區文化工作如果全面開展起來,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就能夠全面動作起來的,而是需要很多不同專業人員才能開展起來。現在許多住宅區,只配置一個社區文化工作人員,許多工作沒有人干。

  (三)由于物業管理經費的吃緊,社區文化活動不得不走形式。

  有物業管理公司搞社區文化活動僅僅是為了達到宣傳企業、樹立企業形象的目的。一些公司在實施物業管理時,往往只重視物質方面的工作,而忽視了精神文明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樣一來,社區文化工作任務就會加重和艱巨,物業管理工作也會越來越不輕松。

  (四)政府和社會對物業管理工作支持的'力度不夠。

  社區文化運行得比較完善的企業,如深圳萬科的桃源村、萬廈的蓮花北、大眾的松坪村等名牌住宅區,一般都是虧本運作的。計劃生育工作、出租屋管理工作、“三無”人員的清理和整頓工作、地方病的防疫工作等等,實質與物業管理毫無利益和權責關系,但社會把這許多項工作交給物業管理公司做。像以上幾個大型住宅區的管理處,雖然明白這不是自己份內的事,但為了一個住宅區的整體利益和住戶(用戶)的切身利益,他們還是不得不貼出這一筆開支。

  (五)認為社區文化就是簡單的出板報或開展一些文娛活動,形式單調,無新意。

  出板報、宣傳欄或小區內的期刊,逢節日或紀念日開展一些文娛(體)活動,內容比較單一,使居民提不起興趣來參加,不能調動其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或者就是請專業的表演團體來表演,從而忽略了業主的參與性,開展社區文化活動的目的也就達不到。在開展活動時,不能充分利用小區或周邊的配套設施,使得活動場地及設施受到限制。

  三、關于加強社區文化基礎建設的建議

  (一)完善城市社區文化管理機制是推進我國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首要條件。

  只有理順政府與社區自治組織在社區文化管理中的關系,明確兩者在社區文化管理中的地位及職責分工,才能有效避免目前多數社區出現的文化活動行政化,重形式、輕內容,重過程、輕效果的不良狀況,進而真正實現通過社區文化建設將我國廣大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

  (二)我國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資金短缺。

  無論是社區文化設施的購置、添加,社區文化場館的建設、還是文化設施、場館的管理與維護,社區文化人才的引進、培養都需要資金,而且城市社區居民對文化方面的需求正日益強烈,由此可知,社區文化建設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然而,當前我國城市社區文化投資體系存在的現狀則是:

  1、政府一元獨大,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2、許多社會資本想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卻無相關渠道;

  3、社區所轄范圍內的某些單位和企業相應的文化資源充足,還會出現資源的周期性閑置(如學校的體育場館、圖書館等)。

  (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人才隊伍是搞好社區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四)近年來社區發展取得的成就離不開國家的重視與推動。

  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誕生于計劃經濟時代的居委會,其功能與性質都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社區的管理要求,與之相對應的《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也無法與當前的社區管理體制相適應。為了順應現代社區的發展要求,也為了保證城市社區建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定和頒布新的社區管理政策、法規已成為必然。

  社區文化建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法規的有力支持。出臺社區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規,一方面,有助于理順政府與基層社區在社區文化管理中的權利、職責關系,明確兩者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而有效避免社區文化工作的行政化;另一方面,有助于進一步明確社區文化內容、組織結構、人員編制、經費來源以及群眾文化組織合法地位。健全與完善社區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規,不僅能為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而且有助于把廣大城市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四、實踐感想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知道發展文化產業的必要性和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景,發展文化產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了堅實的精神文化基礎,發展文化產業是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國文化產業是建立在中國獨有的文化資源基礎上的產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有著自己的優勢。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與高新科技緊密相連,又可以容納大量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因此,文化產業必將成為21世紀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最重要的增長點。中國的文化資源是建立在悠久的文明的基礎上,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及文化的先進性民族性地域性可以使中國文化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有利地位,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15

  一、導言

  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活中的主旋律,是大學的重要元素,是使大學生有歸屬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撐,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生活學習。校園文化從根本上來說是在各種因素的合力下促成的人文氛圍與人文環境。校園文化從各個方面反映了學校的建設狀況。建設積極、健康、活躍、嚴肅、認真的校園文化是大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對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其高尚的的道德品質,提高其綜合素質是極為重要的,優秀的校園文化不但能發展學生的智力,擴大視野,個人特長得以發展得以發展,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還能促進在校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綜合素質。

  建設和諧、高尚的校園文化還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無所不在的,校園文化也是如此,它存在于全校師生的全部行為以及人與人的人際關系當中。廣西大學大學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大學,建設和諧、高尚、優秀的的校園文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調查小組對我們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此次調查。

  二、調查時間和對象

  本次調查時間為12月1日~12月20日的時間段內,調查對象為廣西大學在校本科學生,具體樣本構成如下:

  1、年級構成:被調查者中20xx級142人,占調查總數的35.5%,20xx級246人,占調查總數的61.5%。

  2、學院構成:被調查者中輕工學院188人,占調查總數的47.0%,土木學院86人,占調查總數的21.5%,計電學院52人,占調查總數的13.0%,化工學院45人,占調查總數的11.25%,其他學院29人,占總數的7.25%。由于沒有考慮到學院的分配問題,造成了問卷的各學院分配不是很合理,在本學院堆積過多,其他學院分配太少。

  三、調查形式、收集和整理

  本次調查采用自填式問卷方法進行(具體調查問卷見附表),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88份,有效率為97%。各組員收集好發放的問卷,進行資料的整理和統計,然后做好匯總,最后進行問卷分析。

  四、調查結果及分析

  問卷共設置了13道選擇題,除第一題外其余都為不定項選擇題,目的是為了方便同學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好更多地發現的問題,凸顯結果;設置了一道主觀題,讓同學們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結果與分析如下:

  1、校園文化建設主體

  要進行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對校園文化的主體進行把握。調查顯示,74.4%同學選擇了學生,教師和教育職員也占了30.4%。校園里學生是主導,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展開,學生也是直接的開展者和參與者,深深地影響著校園的氛圍。由此,校園文化建設要從學生出發,從學生的思維動態出發,圍繞學生為主體來進行。同樣教師在其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將影響著學生的思維走向,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者這一角色,才能更好的推進文化建設。結果顯示了同學們對此認識是很到位的。

  2、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以及體現形式

  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圍繞什么內容來展開呢?74.4%的同學選擇了校風建設,班風建設占16.4%,道德教育占36.0%,學校的校風代表了學校的形象,也深深的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是學校的精神所在,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教育是學校的職能,道德教育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體現在校園文化上,優秀的校園文化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有助于他們成材。

  在體現形式上,62.0%的同學選擇了學術氛圍,學校的學術氛圍是社會進步的風向標,濃厚的學術氛圍對于熏陶大學生的創新意識、點燃其創新思維的火花、激勵其創新的動力以及在創新實踐能力的發展方面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然而,大多數同學對學校的學術氛圍并不滿意,他們認為學校的教學大師太少,各種尖端課題發展太慢,管理制度上也不是很嚴謹,學校應加大力度建設優秀的、濃厚的學術氛圍。40.8%的同學也認為體現在人文氣息上,他們對學校的人文氣息還是比較滿意的,但還需要加強,例如寫好校史、建好各類陳列室、展室,通過資料記載和實物生動反映學校發展歷程,激勵學生繼承和弘揚學校優良傳統;要發揮成才校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特殊作用,以其創業歷程和成就,激勵大學生立志成才;精心組織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和獎學金頒發儀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義的活動,提倡名人名家為學生頒發畢業證書和各類獎勵;建好大學生文體、科技中心,為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和條件;加強校報、校刊、校內廣播電視、校園網、宣傳櫥窗等的建設,發揮宣傳輿論陣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更大作用。

  3、校園文化活動

  同學們比較有印象的校園文化活動文化素質講座占19.6%,宿舍文化節占45.2,校園文化藝術節占50.8%,而社團活動以及教職工會活動卻很少。他們對這些活動比較滿意的有30.8%,很滿意的只有8.4%,而不滿意的卻34.4%,他們認為這些活動形式太單一,缺乏趣味性,而且活動內容形式主義化,參與度不高。雖然學校各類社團、學社數不勝數,各種活動應接不暇,表面看來學生生活豐富多彩、樂趣多多。但如若深究即會發現,大部分社團活動千篇一律,文化底蘊差,學生參加幾輪后自會興趣降低,許多社團所規定的各類原則、規范、宗旨都只是一紙空文,根本未落在實處。所以,學校首先應對各類社團和學生會更多的重視,有更好的規劃和管理,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技術指導和物質支持;還應該發現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并及時解決問題,克服其負面效應,揚長避短,積極開創大眾性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大眾參與性,活動還應該有內容且有實踐性,不能形式主義。

  對于具體的大學生文化生活有效地發展平臺,還有41.6%的同學選擇了學生社團,他們認為各種社團、協會組織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社團活動的好壞,成敗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文化建設,他們也給社團活動給出了建議,希望能以專業知識,文藝活動,體育等多方面相互聯系和互動,本著以服務學生為目的宗旨,在內容的豐富性、活動形式的創新性上多下功夫,以調動廣大學生參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學生的需要,真正使大家受益。也有30.0%的同學選擇了各種競爭平臺,比如各種比賽和考試等,以此來提高學校的學習氛圍和文化氣息,調動學生的文化意識;另外像書籍報刊,BBS,BLOG,兼職的等各種方面,同學們也都認為是很好的平臺,應該多多重視和提倡,充分發揮其特色,以更好的服務于大家。

  4、校園文化建設

  對于學校的總體文化建設情況,很滿意的選擇只有8.4%,比較滿意占30.8%,而不滿意卻占34.4%,比重很大,應予以高度重視。他們覺得學校的文化建設重視了顯性文化,卻忽視了隱形文化,缺乏系統的規劃,校園文化檔次不高,封閉型的文化活動多,對外輻射和吸收相對較少,另外還缺乏以教師為主導的校園文化建設。同學們對學校開展的一些活動了解甚少,比如學校開展的一些報告、講座和論壇,他們認為一些專業性太強,沒有興趣,聽不懂,或者主講人知名度太低,沒有吸引力,宣傳力度也不夠,很多都不知道,缺乏高層次高水平的報告。雖然不完全如此,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來了類似方面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更要重視到校園的隱形文化,重視隱含于學校師生、管理人員自我意識中的價值概念、教育觀念、歸屬意識,以及群體心態、集體輿論、教學風格、管理作風、精神氛圍、校風、班風、傳統等,使師生感受潛移默化的感染、啟迪和熏陶,正如一位教育家說的:“學校要讓年輕人的心激蕩;走進學校,應當讓人能夠感受神圣、魅力和詩意。”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講座活動,特別是知識性、趣味性、生活性的講座特別容易吸引學生的參與。要定期安排專家、學者和名人進行專題講座,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圍繞大學生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以大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為焦點開展辯論賽、演講比賽以及征文活動等等,鍛煉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積極開展科技節、藝術節等文化活動,努力營造有大學生特點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加強學生與老師間的交流,以老師的經驗和人格去影響學生,耳濡目染的熏陶學生,特別需要大師的引導,梅貽琦先生當年曾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實踐也證明,一個學識淵博,思維敏捷的老師對學生的啟發及一生的發展都是非常大的,同樣,對學校的人文氣息和學術水平影響也是很大的。

  五、總結與評價

  通過以上的分析,校園文化建設應從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四個方面出發,以人為本,注重實效,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提高、不斷豐富。一流的大學呼喚一流的大學校園文化,一流的大學校園文化也必將促進大學更加優秀,我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真正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發揮他的作用,廣西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同時,就調查行動而言,我深刻的體會到團結的力量,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應該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品質,就調查內容而言,我非常高興的聽到同學們最真實的想法,我從而也總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也由于我能力所致,言辭片面膚淺,望老師批評指正。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04-16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范文02-23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01-13

班級文化建設的現狀調查報告11-24

最新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范文11-06

文化建設方案03-24

班級文化建設方案07-13

組織文化建設方案10-23

小組文化建設方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