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的生活狀況社會調查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1
1 引言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20xx年1月29日,國務院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著力支持農村商品流通市場的規范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農村商品流通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農村商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農村商品流通渠道單一的狀態發生了轉變,多種所有制、多種經營類型的流通組織成為市場主體,農村商品經營方式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形成了由各種經濟組織構成的多種類型、多級層次、互相促進、互相依存的商品流通網絡。而農村小型便利點在農村商品流通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組成農村商品流通的細胞,小型農村小型便利店的健康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的健全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推行。但農村小型便利店卻依然存在著商品不規范、從業者素質普遍不高、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由此可見處理好農村小型便利店存在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又極其緊迫。
為了了解農村便利店究竟是如何影響農民們的生活,目前發展的現狀和存在著的問題,本次調查將以北碚區水土鎮的農民為對象,對其進行問卷式訪問。我們將從農村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深入探究農村便利店在農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影響農村便利店發展的因素,并總結出本次調查的結論,就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拙見。
2 文獻綜述
農村零售業方面的研究,閆娜(20xx)通過對河南省周口市農村零售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發現用口市農村零售業存在著規模小、分布不均、管理落后的態勢,以及農村基礎設施較薄弱、農村居民的市場需求較為分散、農村地區的零售業人才缺乏等問題,需要從加強當地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完善市場監管制度,逐步實現連鎖經營,通過加快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進程,幫助企業根據本地基本情況準確定位等幾個方面加快農村零售業的發展[1]。殷宏鵬(20xx)通過分析農村消費市場的現狀,得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議,如嚴把商品質量關、采取多種價格策略、鼓勵大型超市開拓農村市場、突出特色化經營[2]。張典(20xx)通過對20xx--20xx農村零售消費總額的比較分析以及政府對農村的政策支持,提出農村零售市場可開拓性以及對農村零售市場的建議:改善農村投資環境、完善農村流通渠道、優化農村消費環境,提高從業者的素質水平等[3]。李亞春(20xx)通過對農村零售業的限制因素的論證分析,得出我國現行農村零售業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對策: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現代農村主體、完善物流系統[4]。
農村連鎖便利店方面的研究,葉偉媛(20xx)通過去商務部“千村萬鄉”工程成果的調查研究,提出了現行農村連鎖便利店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如選擇合適的形勢、建立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創新經營觀念、注重人員素質培養等[5]。扈劍暉(20xx)通過對國外經驗成功案例的分析,提出了適合我國現行發展情況的農村便利連鎖店的經營模式,包括售貨品種構成、管理模式、采購模式、物流模式、經營結算模式進行初步探討,構建適合于農村市場條件下的現代商品流通網絡[6]。吳俊(20xx)通過對浙江農村100個村94家連鎖網點經營管理調查,概括總結總結了當前農村連鎖經營的八個特點:連鎖店開店速度過快,發展空間大、異村連鎖競爭將持續,同村競爭正興起、營業面積呈錐形,由大到小向腹地分布等[7]。楊雪晶(20xx)在對網絡界定的基礎上,分析浙江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發展現狀和有利因素,并提出加強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建設,加速連鎖經營模式與農村消費品消費相結合的建議:如金融網絡的介入、加強信息網絡的建設、構建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的基礎及物質實體[8]。
農村超市方面的研究,宋健(20xx),通過對農村傳統市場、農村消費者對農家超市的態度的調查,指出農村超市存在的問題:如由于傳統民間組織的缺失,導致經營習慣被左右、超市產業競爭無秩序、內部治理不夠完善,管理理念不科學等[9]。戴旻(20xx)通過對農村超市及農貿市場的對比研究,指出農村超市取代農貿市場勢在必行,但農村超市存在著物流網絡不健全、市場競爭無序、零售業客體化零散化、經營能力弱小、信息不健全等。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培育零售品牌、營造良好購物氛圍、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農村超市發展模式[10]。
農村便利店方面的研究,李蕙君(20xx),通過對農村便民店的走訪調查,總結出提高農村便利店經營效益的方法:如增加有效出樣、保持商品整潔有序、增加農村便民店的知名度、賒賬法、代理商品尋求差價[11]。
目前對于農村零售行業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著一些盲點和問題:
(1)政策建議對象過大
現行對于農村零售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于行業發展和完善整體方面的研究,很少注重其中的構成要素上的研究,而且所提意見主要針對于政府方面,而對于其中的主體經營者缺建議很少。
(2)研究切入點過于單一
現行的研究切入點一般是經營者和政府,針對經營者和政府提出存在問題以及改進方向,對于同樣是市場主體的消費者角度的思考較少。
3 調查設計
3.1調查安排
本次調查以五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實地調查。
(1)調查準備
在調查方式上,本次調查采取隨即抽樣的方式,即在調查范圍內隨機詢問符合要求的調查對象。在調查方法上,本次調查采取問卷式訪問。為了提高調查效率,將由調查人員訪問后代填問卷。在調查對象上,本次調查的要求是18-70周歲具有完全獨立民事行為能力并在本地居住滿一年的被調查者。這樣的要求既滿足了實地調查隊數據的真實性,也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在樣本容量上,考慮到時間和經費的限制,本次調查僅選擇了30個樣本。在調查地點上,經過小組討論和對多個調查地點的比較,本次調查最終選擇了北碚區水土鎮的農村。
(2)調查過程
以小組為整體,兩個至三個調查人員為一隊,分為記錄者和訪問者對調查對象開展調查。
(3)調查整理
本次調查借助excel數據統計軟件,將調查數據錄入計算機,采用傳統統計方法,針對選定的變量進行重點分析,進而揭示其中的聯系。
3.2變量測量
本研究中將以下幾個要素作為農村便利店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的變量:
到便利店的購物頻率、到便利店的距離遠近、商品的價格、商品的種類及更新速度、商品質量以及商店服務態度及衛生環境
4 調查分析
4.1 基本情況
在調查數據的整理中,筆者發現在基本情況方面,男性與女性的比例是17:13,大體上男女比例平衡;被調查者的年齡23%在16-50歲,74%在50歲以上, 大多以中老年為主;文化程度上,57%的人受過小學教育或者沒有受過教育,40%的人受過初中教育,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月消費上,83%家庭的月消費在3000元及其以下,在這其中53%的家庭的最高月消費只有1500元。綜合以上數據,筆者認為農村消費者大多是文化程度較低、家庭消費水平較低的中老年人。
4.2 具體分析
在此基本情況下,調查人員對其進行相關問題的訪問,經過數據統計,現將變量做以下分析:
4.2.1便利店的作用更多是應急之用
雖然便利店具有經濟方便的特點,但是它仍然不能與超市,規模更大的商店相比。根據調查得知,被調查者們購買生活所需的主要渠道還是集鎮中的超市商店,他們去便利店購物的頻率不高。因為在他們看來,超市的商品種類更多,質量更有保障,并且去集鎮購物并不費時費力。相比之下,農村便利店僅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經營,不能滿足被調查者們所有的生活所需。而且,在數據統計中,筆者發現被調查者在便利店購物的平均消費支出僅占總消費支出的15%。由此可見,對被調查者來說農村便利店不是他們主要購物場所。只是在急需時,它能夠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4.2.2距離的遠近是影響便利店經營的重要因素
由之前的分析可以知道被調查者們選擇農村便利店大多是應急之用。那么,在多個便利店中,被調查者們是怎樣選擇的呢?根據調查問卷b8問題答案的統計發現,在眾多影響因素中,“距離”這一因素所占的比例最大。而根據b2問題的答案可知,87%的被調查者的家距離便利店都不遠。所以,便利店顧客的來源應該是其自身周邊的被調查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為距離近,才發揮便利店方便的作用,滿足被調查者們的要求。根據這一結論,筆者認為具有較好的地理位置,特別是處于村落中央或者村公路邊的便利店具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便利店商品的價格并不比集鎮超市里商品的價格低,甚至某些商品價格還略高于超市的商品。而這樣的價格對被調查者來說2/3的人認為是合理的,1/3的認為是不合理。
一般而言,便利店商品的價格較低會更有利于競爭。那么,為什么實地調查的結果卻并非如此,并且大多數人認為它是合理的呢?仔細分析之后,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在一個村中農村便利店有多個,也就意味著它們之間存在相互競爭的關系。但對被調查者來說便利店也不是他們主要的購物途徑。因此,某個便利店若貿然提高價格勢必會造成客源流失。根據b12問題的答案統計,近一半的人在提高經營環境的前期下不能夠接受提高商品價格,即使43%的人能夠接受提價,其前提的提價的幅度也很小。第二,從整體上來看,便利店商品的價格與集鎮商品的價格相差不大。所以,大多數人還是可以接受便利店商品的價格。而其中30%的人認為它的價格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其中存在運費的因素而導致它的價格略高于超市的價格。
由于便利店的經營規模較小,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再加上運輸因素使得它不能夠用降低價格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自然不是有效的競爭手段。
4.2.4商品種類不齊全、更新速度慢制約便利店的發展
大多數情況下,商店的商品種類越多就越能吸引消費者,但是根據本次調查的統計結果看,2/3的人認為便利店商品的種類不齊全(在實地觀察過程中,筆者發現絕大部分的便利店商品主要包括煙、酒、零食和鹽等部分日常用品,其他種類的商品則很少甚至完全沒有。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便利店產品種類的更新依然不樂觀,大多數人認為它們的更新速度比較慢。
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導致了這樣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狀況。首先,信息不完全。既然農村便利店集中在農村內部,由于自然地理條件,信息傳播途徑不暢。 缺乏媒介傳播和信息收集渠道,經營者就不能及時得到相關的市場信息。其次,消費需求不足。由之前的分析知道便利店的作用大多是應急之用,其他需求很少。在b5問題“能否順利購買到您所需商品”的答案中64%的人選擇“能夠購買到”,剩下36%的人選擇“不能買到”。粗略得看這樣的結論與之前的分析有矛盾,但是再深層次地剖析就可以發現它們是一致的。選擇“不能買到”的原因是因為商品種類不齊全,不能滿足這類消費者要求;而選擇“能夠買到”的原因是這些消費者本來的需求就很少,他們對便利店商品的預期很低,因此在便利店有限的供給下能夠滿足這類消費的需求。最后,經營者經營積極性不高。農村便利店經營者大多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或者沒有工作的婦女。在這樣的家庭中,他們主要的收入不是來自便利店的經營所得,而是家庭其他成員的收入。因此,便利店的盈利狀況得不到重視。基于這三個原因,便利店商品供給不能有效滿足農村消費者的要求,限制其發展。
4.2.5提高商品質量是改善便利店經營狀況的有效途徑
在訪問過程中,筆者得知這些便利店的商品基本上都是來自集鎮的批發。也就是說他們的貨源相同,不存在商品差異的問題。再加上多家便利店相互之間的競爭,七成的被調查者認為這些便利店商品的質量“比較好”,三成的人認為是“不好”的。
正是因為大多便利店經營者沒有較強的經營能力,商品的質量問題也就沒有得到他們的重視,而導致了三成顧客的潛在流失。相反地,如果便利店經營者能夠提高商品的質量,那么這部分流失的顧客可以變成潛在的顧客,對便利店來說就可以擴大客源,經營狀況也可以得到改善。
4.2.6 服務態度好,但衛生環境有待改進
農村便利店是服務業在農村的縮影。在這樣的前提下,無論經營者是怎樣的目的,但其最終目標都是將商品銷售出去,因此服務態度的好壞對便利店的經營也是非常重要的。從本次的調查的結果看,87%的被調查者認為便利店的服務態度是“比較好的”,只有13%的人不滿意他們的服務態度。
除了銷售這一目的外,更多的是還有熟人的關系。因為便利店的銷售對象是整個村子里的村民,限制了它們的銷售范圍。同一個村里的人,相互之間的關系比較熟悉,所以除個別情況外,經營者的'服務態度一般都比較好。
“服務態度好”到達了軟環境的要求,但是從調查數據看,衛生條件這一硬環境沒有達到服務業的標準。雖然57%的被調查者能夠接受這樣的衛生環境,但仍有43%的人對目前的衛生環境不滿意。
便利店的經營不僅要求保障商品的質量,也需要符合衛生標準的環境。或許是本身在農村的關系,有些便利店店主并不注意店里的衛生狀況。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失去那些對環境有要求的消費者,這很不利于便利店的發展。
5 調查結論
通過以上基本情況和具體分析,本次調查結論如下
(1)農村便利店并非村民主要購物渠道,其主要購物場所仍是在更大的場鎮或市區里面,居民在便利店的消費占總消費比重較小,在15%左右。
(2)農村便利店的地理條件總體上比較合理,萬壽橋村共有4個商店,有兩個相對分散,另外兩個集中在一個地方;三元村有3個商店,都是分布都比較分散,但是以上兩個村的商店都鄰近村民住宅,都是沿公路分布,對居民購買物品來說較為方便;離便利店距離的遠近是村民購買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價格因素。
(3)經過上訪被調查地點的農村便利店發現其商品種類較少;村民對便利店的預期較低,大多數認為因為是在農村所以便利店基本只能滿足村民的一些急需之用的物品比如鹽、煙、酒等。因此對便利店能夠提供更多的商品沒有期望,進而導致便利店因村民的這種心態對購入其他商品沒有積極性。
(4)農村便利店的服務態度方面,經過走訪和對村民的調查發現大多都認為其較為熱情、對顧客態度較好。
(5)被調查地區的大多農村便利店的主要經營方向不是零售商品等,而主要為農村娛樂提供的服務場所,如麻將館的開設往往會有便利店的產生,主要是為打牌的人提供酒水、泡面等。
(6)便利店不能夠提供糧油供應,當地的農用地大多用于苗木的種植,重量耕地面積所占比重較低,村民的糧油主要靠去集市購買獲得。
(7)店主對于世面上產品的更新并無太大關注,了解信息不及時,經營積極性不高。
6 小結和建議
總體來說,農村便利店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部分便利,它是農村消費市場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對農村經濟、生活生產都有一定的影響,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須待完善。
6.1農村便利店存在的缺陷
6.1.1農村消費市場的不規范
目前,許多地方的農村便利店的貨源、運輸、銷售、售后服務都處于各自為站的狀態,缺乏統一的規劃,農村消費市場運行極為不規范。加之各地區、各部門對農村消費市場建設和規范的學習和間就不夠,缺乏專門的組織機構規范其運行操作,對農村消費市場的開發利用程度低,農村消費市場發育不健全。
6.1.2經營者缺乏市場經營理念
農村便利店經營者受過教育的程度低,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人只占調查者中的3%。文化水平低導致經營者缺乏必要的市場經營理念,不懂得如何刺激消費者的需求去帶動自己提供商品的供給,進而使自己的便利店取得更好的收益。大多數農村便利店經營者對商品信息掌握得不多,缺乏信息敏感度,在商品的提供上不注重時效性,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65%的調查者認為便利店的產品更新不太快或者是慢。所以農村便利店未能滿足村民的需求,未能在農村消費市場上發揮應有的作用,未能使自己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6.13農村便利店商品供需不平衡
第一,農民對農村便利店商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在調查中發現農村消費者對農村便利店的期望比較低,在便利店購買的商品大多只是應急之用的鹽、醋、醬油之類的,對便利店沒有跟多的需求。而只是便利店有什么商品就購買什么商品,所需商品在便利店購買難就去集市或者是大型超市購買,所以未能形成需求對供給的拉動作用。第二,便利店商品供應不足。由于農村消費者購買需求少和經營者在經營上缺乏市場經營理念,便利店的商品種類少、更新慢、整體供應不足。形成消費者購買什么就提供什么,而未能提供更多的商品用供給去刺激消費者的購買,進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使自己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農村消費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給不足這對矛盾的存在形成供需未能相互拉動共同促進的趨勢,而是陷入相互阻礙惡性循環之中。
6.2改善農村便利店現狀的措施
6.2.1規范農村消費市場,加強相關部門的市場監管
農村消費市場的運行操作不規范主要的原因有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和參與者積極性的缺乏等使得本能夠為村民提供更好服務的農村便利店發展緩慢,未能發揮應有的市場作用。
未解決農村便利店目前發展緩慢和不規范的問題:工商行政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便利店的監管,從其經營環境、經營商品類別、質量安全等上加予審核,如有問題應該及時處理。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便利店的扶持,諸如對種植耕地面積少的、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予以增加糧油供應店等類似的便利店,更好地滿足居民的需求。村民應該改變傳統對農村便利店的觀點,應主動向經營者提出自己需求,而不是一味的持無所謂態度,畢竟便利店各方面的改善從根本上說是有利于村民自身的生活生產的。
6.2.2加強對經營者的培訓,提升經營者素質
村委會或合作社應該給與便利店經營者進行與經營相關的培訓,政府等相關機構應加強宣傳讓經營者明白要經營便利店就得經營得好,使其所利用的資源達到合理的配置。提高經營者素質和能力,彌補其市場經營理念,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為農民服務,以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要求。
6.2.3增加商品供給,推動有效需求,促進供需平衡
在農村便利店增加商品的供給,改善便利店經營環境,以拉動村民的有效需求;進而又以需求推動供給,使供需擺脫相互阻礙的惡性循環,使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循環局面。就如水土鎮主要發展苗木業,農民幾乎都不種植糧食、油料等生活所需品,而農村便利店又不提供糧棉油等產品,使得村民購買極其不便。因此便利店以村民這種對糧棉油的需求來供給商品滿足消費者需要,并且經營者還有提供農村所缺少或者幾乎沒有少見的商品以此來推動或刺激消費者需求,促進供需平衡更好的為農民服務,推動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
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注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為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采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于前期開采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采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為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著莊稼干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舍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獲,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后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為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余去換錢
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是果業),由于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于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為人為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成員均為農民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有外債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戶)20元500元520元
平均月支出(戶)34.4元430元430元
凈余——14.4元170元190元
所占比例5.2%91.7%3.1%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之一。
當然,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岳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山西作為全國經濟比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后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并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為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著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3
前 言
XX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是""規劃的開局之年,是中原經濟區升為國家戰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華誕。為響應向青年學生發出的"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號召,全面領悟給北京大學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充分發揮我們的開拓創新精神,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歷練自己的青春歷程。根據校團委的要求我們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的大一學生組建了一支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走訪調查鄭東新區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以期為鄭州的和諧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后打基礎。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
對于一個大學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能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社會,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我們希望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經過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收獲了很多,今天將我們的社會調查報告公布于眾,希望我們的建議能夠被采納,衷心的祝愿失地農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祝愿鄭州的明天更加和諧美好。
華北水院法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小組
XX年7月13日
目 錄
前 言
一、調查背景
二、調查目的
三、調查內容
(一)調查對象
(二)調查時間、地點與進度安排
(三)調查范圍、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樣方案
(五)小組成員及分工
(六)問卷分析
四、調查總結
(一)征地過程中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針對走訪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五、附 錄
一、 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很多大學都建了新校區,各地區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學城,其中鄭東新區龍子湖高校園區就是其中一個。為建設此高校園區,河南省曾征收龍子湖地區農民1。4萬余畝土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狀況始終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關注,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民生問題擺在首要地位。為深入了解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我們特此展開本次走訪調查。
二、 調查目的
失地農民是一個國家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是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用地而失地的農民。
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征地的趨勢成為必然,而世代以土地為生存依據的農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對于目前農村存在的情況,一次性給付,不能解決問題。當征地補償金花銷完后,失地農民中相當多處在失業狀態下的人,由于制度性障礙和農民經濟承擔能力,失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率低,又不能享受失業、退休、醫療保障,造成大批"種地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三無農民。如果處理不好,那么他們就將成為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所以本次調查將調查某一地區,切實的了解在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就業情況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情況。深入民情,了解民情。為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實證資料和意見。
三、 調查內容
(一) 調查對象
為配合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鄭州建設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實現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區"的跨越式發展目標,確保龍湖地區開發建設順利進行,本地區的農民土地被依法征收,他們加入了失地農民的行列。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龍湖地區被征地農民200戶,分三個安置地點,七個小區進行調查。
(a) 調查范圍:賈崗小區、磨李小區、廟張小區等七個小區
(b) 調查對象:各個小區安置的失地農民
(c) 調查內容: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失地前后的生活變化
(d) 調查單位:戶
(二) 調查時間、地點和進度安排
時間:七月三號——七月十三號
地點:賈崗小區、磨李小區、廟張小區等七個小區
進度安排:
a)前期準備階段
7月3號
在學校湖邊組織召開第一次小組會議,確定小組成員的分工,規劃整個調查工作進程和安排后續任務。
7月4號
搜集資料,設計問卷。
b)調查實施階段
7月5號至10號
進行200份問卷試調查,并總結調查注意事項。
c) 資料分析與整理階段
7月11號
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總結。
d) 調查報告撰寫階段
7月12號至13號
在宿舍樓下召開小組會議,共同商定問卷初稿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見,進行最后總結以及最后階段的調查報告修改完善
(三) 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問卷調查開始之前派發了20份問卷進行了試調查,然后就調查過程和結果來分析具體的有效快速正確的調查具體決策。最后正式發送了180份調查問卷,收回180份問卷,回收率達到100%。
a) 資料收集方法:
? 自填式問卷:由調查員直接將調查問卷發放到失地農民手里
? 訪談法: 調查員直接訪問并收集信息。
b)資料分析方法:
? 單變量描述統計和單因素分析
(四) 抽樣方案
本次采用的抽樣方法:簡單隨機抽樣
第一階段:選擇調查小區
第二階段:選擇小區中的單元
第三階段:從每個單元中隨機抽取居民戶
(五) 小組成員及分工
組長:鄭雪艷 負責主持小組討論、任務安排以及問卷設計和最后定稿。
信息采寫員:趙廣開 負責每日簡報的撰寫以及向各大網站和媒體投稿
照片采集員:張彬 負責每日照片的采集和篩選工作
走訪調查員:張益 陳一鑫 趙青彥 何向前 負責每日的走訪調查工作
(六) 問卷分析(我們將多選題的調查結果換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a 種地 b 養殖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2、您家失地后主要的收入來源?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1 :a。63。48% b。29。02% c。5。28% d。2。62%
2 :a。36。96% b。3。66% c。18。53% d。40。75%
通過以上兩個問題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失地以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大部分以種地為收入的主要來源,一小部分以養殖(漁業)為主要收入來源,更少的人從事個體經營。農民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后,不得不想方設法來維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個體經營的比例就相對增加。通過調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輕人的青睞,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職業多以園林工人、清潔工等低收入工作為主,且工作不穩定。同時我們看到失地后農民主要收入來源選其他的占40。75%,這主要是因為我們調查的對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們主要靠政府的養老金維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家失地后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3: a。30% b。9。07% c。30% d。9。82% e。15。32%
4: a。37。64% b。35% c。6% d。11。36% e。10%
統觀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失地前后,農民的消費支出的各個方面有很大的區別。失地以前,大部分農民的主要花銷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筑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對較少。在大部分農民的觀念中,他們努力一生就是為了自己的生活條件能有所提高,并且為他們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銷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方面。失地以后有較大變動。民以食為天,土地是農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征收后,他們在食物上的消費支出明顯增加。另外據我們的了解他們的教育與醫療投入相對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其他
6、失地后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5: a。20。06% b。14。08% c。24。09% d。42。12%
6: a。23。02% b。14。39% c。45。95% d。17。24%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失地前后農民擔心問題格局分布有所不同。失地以前,農民依賴土地,所以他們就更擔心糧食收成問題,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較平均。失地以后,有了很大的變化。由于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發生變化,所以家庭成員的就業問題就成了他們考慮的核心問題,這也反映了就業問題是社會各階層普遍關心的問題。
通過對以上六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目前越來越關注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放映了他們逐漸融入了現代社會。
7、您覺得以前的生活幸福還是現在的生活幸福?
a 以前 b 現在 c 都一樣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30% b。50% c。20%
失地農民對失地前后的兩種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覺得各有各的好處。數據顯示:50%的人認為現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認為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認為無所謂,都一樣。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社會的進步,失地農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強。他們體會到了現代社區生活帶來的方便快捷,干凈整潔,休閑娛樂設施也比較健全,國家的相關政策與舉措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實惠。而感覺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為失地以前擁有土地,生活安穩,雖然很累可心里踏實有安全感,而且鄰里之間關系親密。另外在我們的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們普遍反映在社區生活無所事事,另外與其他老年人的接觸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非常必要。
8、您覺得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 醫療設施 b生活基礎設施 c 學校教育設施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43% b。24% c。16% d。17%
上述數據顯示,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體現在醫療設施方面,群眾普遍認為在小區的醫務室看病貴,報銷比例小,生活基礎設施也有許多繼續改善的地方,在小區內平時家里的勞動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余時間都是坐在小區里閑逛來打發時間,小區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動中心來滿足小區里老人的平時閑余時間,建立一個功能完善,有利于老年人豐富空閑時間的活動中心是很必要的。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小區里的學校基本設施相對比較完善,但優秀的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從而形成了軟件設施和硬件設施不協調的局面,所以補充個小區學校的師資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進行征地補償?
a 貨幣補償 b。購房補償 c其他 d沒有補償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29。84% b 64。94% c、2。68% d 2。64%
征地補償,一直是大多數人關注的問題,它對于農民失去土地以后的生計也是一個關鍵。以上數據反映出政府在對農民土地征收過程中主要實行的是購房補償,也就是以低價或者以原來的住房面積一對一進行補償。通過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鄭東新區各小區大部分是以低價購買政府補償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積,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滿足了失地農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于住房建設沒有跟上征地拆遷進度,很多的住戶都沒分到足額面積的住房,而隨著我國房價的不斷上漲,部分失地農民也擔憂低價購房價位也會不斷上漲。
10、政府承諾的兌現情況?
a 完全兌現 b 部分兌現 c基本沒有兌現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13。3% b 53。3% c 33。4%
如以上所示,認為政府的承諾部分兌現的占53。3%,而完全兌現與基本沒有兌現的分別占13。3%與33。4%。也就是說86。7%的失地農民家庭對征地補償費用是有不滿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基層政策落實不到位;2。基層干部對法令解釋不完善,以至失地農民可能對自己的征地補償費用產生疑問;3。基層管理不善,以至征地補償發放不到位。對于這個問題,政府忽略了一點,大部分農民都是低學歷或者是無學歷的,有的甚至連字都不識,更何況對法令的研討呢。基層干部辦事作風不嚴謹,大部分農民反應他們村的大小干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與領導有關的人也從中獲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沒有得到實惠。
11、政府在征地執行過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a拆遷問題 b 補助問題 c 社會保障問題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23。85% b 40。8% c 23。85% d 11。8%
政府在征地拆遷過程中的舉措是好的,但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主要體現在補助問題上。同時我們也看到拆遷問題與社會保障問題也是失地農民關注的焦點,這反映出了失地農民對自己合法權益的維護,對自己未來生活狀況的關注與擔憂。
從九到十一題,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對征地補償未到位的反映較大,對征地補償款的利用情況不是很明晰,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存在些許擔憂。因此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征地十年后政府將各種補償費用一次性(目前這是不可能的)發給失地農民,失地農民能夠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嗎?他們的后續社會保障問題(如養老、子女的住房問題)怎么解決?
12、您目前對政府的要求?
a 補償到位 b 安排好社會保障 c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50。32% b 20。94% c 28。74%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目前失地農民對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將各項補償款補償到位,這反映了失地農民看重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從另一個角度我們發現失地農民沒有認識到安排好后續社會保障這一長遠利益的重要性,或許他們是對現實的顧慮吧,畢竟征地補償款快十年了也沒有完全補償到位。
四、 調查總結
(一)征地過程中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根據我們走訪調查的問卷分析得出,鄭東新區土地征收后失地農民主要出現的問題如下:
問題表現之一:農民失地導致的無業或待工人員較多,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和前景。失地農民就業大多是一些沒有勞動技能、勞動報酬低的行業,以綠化、環境衛生、治安等行業為多。有些村民是由開發單位安排就業,一般從事保安、環衛等簡單勞動,這些失地又失業的農民一般文化素質較低,就業能力和社會生存競爭能力較差。另外,他們雖然在戶口簿上已經成為居民,卻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種社會保障,而失地補償又無法滿足失地農民失業后的養老、醫療保障等等現實問題,這些情況都影響了他們對失地后生活前景的期望并形成對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排斥。
問題表現之二:失地農民因為生活困難,大多靠出租房屋維持生計。由于很多失地農民沒有工作,加上國家的生活補助等各項補助資金相對較低,且沒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農民特別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對困難。他們只有靠出租房屋來維持生計,但由于很多社區的房屋面積沒有補償到位和社區相對偏僻致使他們的收入相對減少。
問題表現之三:失地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單調。很多失地農民特別是中老年人反映他們住進社區以后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單調,他們經常閑著無聊,加上外來租房人員的沖擊與鄰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問題表現之四: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不統一,有待完善。視每個區、鄉鎮和村子的經濟情況及地理位置而定,養老、醫療保險無論從個人繳納的情況,還是從實際領取的情況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著相當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確定性。在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狀況發展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體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環境差、經濟發展不景氣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農民變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種保障權利難。尷尬的角色源于征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權的本意就是占有、使用和轉讓等處置權。農民和村集體作為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卻沒有完全享有買賣土地的所有權人權利,這是造成失地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按照"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我國的土地分為國有和集體所有,前者指城市,后者指農村。但事實上,唯有國家是土地買賣的合法主體。農村土地實行集體所有制,但農民和農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體卻無權享有所有者對土地的買賣處置權,農民無權作為賣者與購買土地的買者處在平等的談判和簽訂契約的市場主體地位上,無論是為了公用事業的用地,還是商業用地,都必須先經過國家征地變為國有土地之后,由國家作為市場主體與開發商談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經過國家征用土地,作為農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員會私自與開發商達成的任何土地買賣協議都是無效的,這樣開發建設的房屋是無法取得作為政府部門的"國土局"所頒發的合法的房屋產權證明的,這樣的'房屋也就無法取得在房屋市場合法買賣的資格。于是,就出現了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經過國家征用變為國有土地后才能開發建設的情況,也就出現了國家把土地征用后再作為生地或熟地賣給開發商出現的巨大"剪刀差"的問題,而作為市場主體的國家賺取的這部分超額利潤實際上并沒有用來解決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二)針對走訪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首先從理論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社會保障,即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會互助、個人儲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結構體系。總結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建設的經驗,發現有以下幾點:
(1)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是趨勢。社會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發展,是福利國家的政策目標。全民保障原則,推崇國家公民的平等的社會權利,主張由國家為每個公民、不分高低貴賤、提供起碼的生活保障。如英國1946年的英國國民保險法,區別于以往社會立法的特點,就在于根據這一法案,幾乎每個公民都可以享受社會保障。以日本為例。日本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經歷了從萌芽起步到不斷發展完善的半個多世紀歷程,并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和改革相關規定,使得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基本生活保障被社會保障代替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說明:首先,社會保障是緩解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矛盾的一種重要手段。社會保障作為國家介入、干預社會生活的途徑,作為國家的社會保障政策起源于近代歐洲工業化初期。
(3)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籌資來源多元化。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強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財政的社會保障壓力越來越大,為解決這個頭號問題,各國都在將社會保障基金來源多元化,其中個人繳費和社會保障稅被高度重視。在歐盟,各國農民養老金計劃籌資來源多樣化,包括繳費、政府補貼和稅收等。個人繳費份額在提高、政府補貼比例在下降,以避免原福利國家高福利的通病。在美國,社會保障稅包括三個稅目:社會保險(老年人、殘疾人、遺屬保障)、醫療保障以及失業救濟。首先,農場主需要為雇員繳納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障。其次農場主還要繳納聯邦失業稅。再次,農場主還要繳納自營職業稅。
(4)對失地農民以高補償的辦法實施社會保障。在多數國家和地區,土地征用方都給土地所有者以較為滿意的補償,征用補償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土地征用費和土地賠償額。其中土地征用費相當于土地價值,一般按照征用時的市場價格給足補償;土地賠償額是對土地權利人因征用而造成的經濟及其他損失補償。設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是各國對失地農民的通行做法,這有助于降低他們的風險,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內容應包括失地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失地農民醫療保障、為失地農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為失地農民提供法律援助。
(5)農民在社會以保險稅等的支付上享受著優惠。德國的社會保險稅是分職業征收的。工人的社會保險稅課稅對象是工人的工資收入,稅款由雇主和雇員共同繳納,稅率總計為35%。應稅工資源共享收入的上限為工人平均工資的兩倍左右。法國社會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類:普遍類(涵蓋一般領薪者、學生和個人投保者)、農業類(面向從事農業的領薪者和非白領薪者)、非領薪(實業家、企業家、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和特殊類(公務員和國有企業的雇員)。全國有99%的人口被納入社會保障體制。韓國的社會保險制度主要包括四個項目,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就業保險、產業災害。社會保險金大部分由被保險者自己繳納,但醫療保險和農村地區醫療保險國家負擔的費用相對較多。
(6)土地權益轉讓補償金可作為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日本實現工業化的進程情況和中國情況比較相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50年間,日本成功地從一個農業人口占將近四成的國家完成城市化,并將農村人口降低至4%。日本實行"國民皆保險"的社會保障體制,農民作為公民同城市居民享有同樣的國民年金。
根據以上經驗,在鄭東新區推行社會保障制度應考慮以下幾點:首先,完善社會保障條例,消滅社會保障中的真空地帶;其次,對社會保障程度進行實地考察,一刀切和平均化是不可取的,對殘疾人等特殊對待;第三,建立社會保障評分機制;第四,切實落實社會保障,建立社會保障反饋;第五,建立社會保障監管機制。
2、健全法制
對不合法的征地予以法律的打擊,對征地過程中不法的行為予以法律的打擊,對征地過程中采取不合法手段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一系列完善可行的土地征用法律法規作為保障是國外及我們臺灣、香港地區的土地征用之所以得到很好執行的主要原因。"現在我國土地征用法律法規僅以《土地管理法》內所規定的為主,其他散見于各部門法或各行政法規之中,針對征地目的、程序、補償以及征地糾紛的解決等問題缺乏具體的規范,導致征地的隨意性很大,補償安置存在極大的后遺癥,征地中引發的責任無人承擔農村集體和農民的利益沒有得到法律的保護,他們的損失沒有得到完全的補償"。XX年11月2日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工作的決定》第十二條指出:完善征地補償辦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實措施,使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3、征地補償實施到位
根據土地管理法,我國土地征用補償項目設置主要包括土地補償費、勞動力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其中土地補償費是對土地所有人的投資及土地所有權轉移的一種補償和購買;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是對土地投資的一種補償;勞動力安置補助費是對農民由于征地失去土地保障后的社會安置問題進行的補償,其實是變相的農民社會保障基金。
4、征地相關程序透明通暢
借鑒國外的經驗,都有一套關于征地問題合理的程序規定。實際調查中,鄭東新區并非是沒有這樣一套相關規定,只是規定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征地手續變得隱晦,征地過程變得不透明。加上官員間的私自勾結,嚴重扭曲征地程序,加上上訪路徑不暢通。基層工作在實際意義上,就是部分基層官員的漁利行為。這樣嚴重損害了政府在失地農民心目中的形象,更嚴重的造成了對共產黨的信仰危機。可以說,征地程序的不通暢不透明,也是造成失地農民問題的一個直接原因。
其次針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提出如下具體建議:
一、盡快將征地補償款補償到位,兌現政府給予被征地農民的承諾,讓老百姓體會到國家對他們的關注。
二、完善失地農民后續社會保障工作特別是適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補助標準,使他們體會到老有所養,另外要加強養老保險的普及,推進住房建設,盡快使所有失地農民都住進安置社區。
三、完善社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包括醫療、休閑、教育、治安)建設,經過實地走訪調查我們發現各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社區的治安狀況直接影響了居民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四、加強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引導、鼓勵失地農民創業,為失地農民創業提供便利。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廣泛征求意見(可到高校大學生及教師尋求發展策略),爭取創建適合本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可結合本地特色及大學生這一廣泛的消費群體和高校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圍)。
五、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增強居民的歸屬感。社區發展的前提是居民認可喜歡這個新家,因而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至關重要。
六、加強對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決策、自我建設能力的培養,為社區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加強監督力度,做到各項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保障言論自由、為群眾反應問題提供便利)。可以組建社區建設黨員領導監督小組,時刻監督社區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
八、加強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可以利用大學生),在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居民對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都不太了解,致使很多居民把國家給予養老保險當做征地補償款,另外對國家給予的各項福利居民的說法差別很大,這充分說明居民的了解不夠,國家的宣傳沒有到位。
九、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充分利用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這一廣大的優秀的群體承載著祖國農村建設的重任,讓他們走進社區也許更能發揮他們的創新力。
十、建議國家號召廣大有志青年走進基層、服務基層,為基層的建設注入新鮮的血液。青年的一代是社會前進的主力軍,他們敢于創新,富有激情,把他們置身于基層能夠改變我國基層領導缺乏創新性的局面。
最后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經常深入社區展開調研,積極的向人民群眾討教建設社區的良方,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附錄
華北水院失地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問卷
親愛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們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小組的成員,首先十分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參與我們關于失地農民生活狀況的調查。
為了了解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分析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特編此卷。本問卷將采取不記名的方式,您提供的信息僅作研究使用,并為您保密。請您按照真實的個人情況和想法認真作答。
十分感謝您的支持與合作!
華北水院法學院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小組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
填寫說明
1、請您把認為合適的答案號碼填入括號內或者在__處填上適當的內容。
2、每個問題可選擇一個或多個答案。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
a 種地 b 養殖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2、您失地后主要的收入來源?( )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3、您失地前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失地后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筑房屋 d交通 e其他
5、失地前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鄰里關系 e其他
6、失地后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鄰里關系 e其他
7、您覺得以前的生活幸福還是現在的生活幸福?( )
a 以前 b 現在 c 都一樣
8、您覺得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
a 醫療設施 b生活基礎設施(商場/休閑) c 學校教育設施 d 其他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進行征地補償?( )
a 貨幣補償 b以地換地 c購房補償 d 其他 e沒有補償
10政府的承諾的兌現情況?( )
a 完全兌現 b 部分兌現 c基本沒有兌現
11、政府在征地執行過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
a拆遷問題 b 補助問題 c 社會保障問題 d 其他
12、您目前對政府的要求?( )
a 補償到位 b 安排好社會保障 c 其他
我們的調查結束了,再次感謝您的支持!祝您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張慧芳:《土地征用問題研究――基于效率與公平框架下的解釋與制度設計》,經濟科學出版社XX年5月第一版
2、錢忠好:《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和創新研究(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XX年9月
3、張洪武:《城市化過程中失地農民問題研究》(網絡資料)
4、許寶健:《城市化進程中的農地轉用問題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XX年8月
5、陳傳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心理與市民化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XX年8月
6、孫曉明、劉曉昀、劉秀梅:《中國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中國農業出版社 XX年7月
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4
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真正實力的不是所謂的GDP,而應該是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我們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是最具有發言權的。另一方面黨和國家對農村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頒布的大量政策都本著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來農業稅的免除到按畝的補貼,都讓我們廣大農民的家庭負擔大大減輕,當然這只是國家對刺激農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還有許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免除、農村醫療保險等等,這些都為農民是實現增收解決了許多的問題。利用暑假時間,我對家鄉望城縣楊家山村農民進行了部分的調查,了解農戶收入、支出的實況,希望可以讓社會這個大的生活群體受到更多的關注,對于農民的收入、支出情況的調查,能夠真實的反應農民的生活狀況,更能反應農民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比例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農民生活水平的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一、收入的基本預計無論怎么說,能夠真正反映農民生活水平的是家庭的收入,按照每人八分到一畝,每戶三到四人計算,每戶的土地擁有量是2.5畝左右,按照畝產900斤的產量,早晚兩季總產量是5000斤,除去1000斤的正常食用量,剩下的4000斤左右是按照90塊每一百斤的價格,收入是3600左右。顯而易見務農并不是農民最主要的收入,所以還要計算農民外出打工的收入,每一戶都有理想的的認為只有一名外出打工的人,一月是20xx左右的收入一年能夠做十個月的時間,所以收入是20000左右,總計是23600左右,這些數字不是空穴來風,都有調查報告作證的。只是實際的情況并不是理想的狀況,務農和打工很多時候是不可兼得的。許多的家庭都是全部成員外出,或是只在家務農或是其他營生手段。這樣的年收入具有太多的理想因素。只是片面的反映了農民能夠支出的所有資金,并不能夠反映農民的生活水平。
二、支出的基本預計。一個家庭的總收入和支出構成家庭的財政狀況,支出作為另一個重要的方面來與收入作比較,衡量一個家庭是收入大于支出還是入不敷出!為此我們做了一個調查:一個農民家庭的支出主要包括下面個方面:
1、購買家庭基礎物質支出,家庭基礎物資包括常用柴米油鹽等生活常用的物質,還有購買衣服等
2、人情方面的支出,包括黑白喜事、生日等,現在人情的支出已經越來越大,漸漸的成為了農民家庭的沉重負擔。
3、在校學生的學費支出,盡管九年義務階段的學雜費已經全免,但在二十一世紀高中和大學已經相當的普遍,伴隨著的還有高昂的學費學雜費。
4、其他方面的支出,許多家庭不可避免的會生病,或是其他災禍,農機購置,休閑娛樂消費等。下面通過以我家為例也做一個簡單的計算來得出一年農民家庭的支出,一個月的基礎物質支出是600左右,一年下來是7200左右,普通的農村家庭一年的人情支出是5000左右,在校學生學費支出是8000,所以除去意外生病和其他災難一年下來就有20800的支出,和上面的收入相比少了2800,所以一個農民家庭在不計算其他支出的情況喜愛下,一年的收入有3000左右的剩余,當然這樣的計算不一定具有代表性,有許多的家庭并不需要學費的支出,但事事難料,每年也有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意外支出,但也姑且只能這樣粗略地計算一下,所以可以看出,在農村里,大部分家庭收入比較微薄,甚至在某一年出現負收入的現象也是不足為奇的。
三、總結及建議
(一)總結通過以上的敘述不難看出,隨著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的`進步和新一代領導人對農村經濟的愈加重視,農民的生產溫飽問題得到了解決,甚至有所盈余,農民的生活狀況總體上是較好的,現在在家務農的人員越來越少,家里的地都被承包區種了一些水果和蔬菜,既有利于解放農村的勞動力,也解決了部分農民的就業,這對于我們農村的發展,實現農民的增收將有重要意義!二)實現農民增收的建議
1、提高農民自身的素質,為增收創造條件
只有農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才能自覺地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在農民群眾中,反對奢侈浪費;提倡喪事簡辦,反對鋪張揮霍;提倡學科學、信科學、用科學,反對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娛樂,反對聚眾賭博;提倡晚婚晚育,實行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反對超生、搶生。二是運用各種形式和渠道,大力宣傳科教興農,宣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引導農民樹立與現代文明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三是廣泛持久地開展“科普”活動和“科技下鄉”活動,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科技難題。四是要大力抓好勤勞致富、科技致富先進經驗的推廣,增強農民的發展意識,引導農民爭當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積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
2、利用好農村存在的各方面的優勢,實現農民增收利用農村的優勢資源,如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等,發展優勢產業,延長產品的加工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的收入。
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我國農村舊的經營管理體制,為農村的產業化經營創造條件 ,解放農村生產力,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經營積極性。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發揮集體的優越性和個人的積極性,既能適應分散經營的小規模經營,也能適應相對集中的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
3、政府充分發揮職能,幫助農民增收
一、政府干預,加大對霸權壟斷的制裁,還應以身作則。加大對三農的支持,提高農產品價格。
二、當地政府,要努力搞好基礎建設,把農村的優勢發揮出來,把優質的產品推廣出去。
三、加大對農村的教育事業的投入,增強農民自身技能,多掌握點實用的知識,使農民不盲目跟風,而造成相反的效果。
4、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的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在新農村建設中,必須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圍繞“生產發展”要求,構建發揮農村黨員改革創新先行者作用的長效機制“生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要建立健全機制,引導農村黨員找準在振興農村經濟中的位置,聚精會神搞生產,全心全意謀發展。
二、圍繞“生活寬裕”要求,構建發揮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作用的長效機制
要實現“生活寬裕”,首先黨員必須能帶頭致富,同時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帶領群眾致富,這是農村黨員先進性的實質體現。
三、圍繞“鄉風文明、村容整潔”要求,構建發揮農村黨員文明新風倡導者作用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健全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機制。構建適應新形勢、符合農村和農民特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管理機制,使農村黨員的管理落到實處,收到實效,使黨員真正成為遵章、守紀、守法的新型黨員。二)是在農村黨員中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建立相應制度,對正常的紅白喜事在規模上予以限定。三)是建立黨員爭當矛盾調解員制度。要求農村黨員對于身邊群眾中出現的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要及時把握、準確判斷,做好應對準備。四)是建立黨員帶頭整治環境制度。以環境整治工作為載體,讓農村黨員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推廣清潔燃料和能源等實現“村容整潔”建設中,充分發揮先進性作用。
四、圍繞“管理民主”要求,構建發揮農村黨員村務管理參與者作用的機制一)是創新村務領導人的民主選拔機制。二)是建立農村黨員權利保障機制。 三)是進一步健全農村黨員民主參與機制。 四)是完善黨務村務公開機制。五)是建立農村黨員聯系群眾機制。結束語這樣調查不夠全面,也不具有太強的說服信,沒有佐證和足夠的資料,但是這是農村真正的實際情況,沒有夸大也沒有虛假的成分。實現農民收支的平衡,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夠使農民更快地邁上幸福、富裕的康莊大道。
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5
這個暑假我做了一個社會調查報告,報告名是《西部農民生活狀況》,在這個調查中,我主要采取了詢問的方法,走訪了十幾戶人家。
通過點查發現,農村人口的收入是十分微薄的,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打麻和打谷子,雖然麻的價值十分可觀,但是你可曾知道農民要為此付出多少的.勞動。
調查時,正處于酷暑時期,農村每家每戶都在打麻,我的大伯蔣貴民,他們打麻時每天早上2點鐘起床剝麻,大約六七點中,他們又將剝好的麻背回家,用農具麻刀,把青麻上面的皮去掉,為此他們都十分疲憊,一年到頭也只打了七八百斤麻,每斤青麻市場價格為4元。一年打的麻也就賣了三四千元。加上一年打谷子3000斤,每斤7毛錢。全家一年吃1000斤,剩下的大約能賣1500元。兩者相加也就5000來元。如果家里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那么他們將有兩種選擇:1、家中的人就外出打工2、孩子輟學。很多農民因為在家鄉閑不住,認為當農民的收入太少了,便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外出打工。使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形成孤僻的性格。
我的表哥李仁鵬今年考入了我們石河中學,但他沒有來讀,因為他算了一筆帳,他只算了三年的學期,每學期讀8個月,三年24個月,一周50元,算下來,就要4800元,平均每年光生活費就要花去家里近半年的收入,所以他沒來條件相對較好的石河中學。而去了雙橋中學。對他來說是多么可惜啊。
通過調查我發現農民的生存條件并不樂觀。只有像華北地區一樣要高科技農業才能改變西部農村落后的面貌。如今聯合收割機已經開進了農村,我相信不久以后,農民的日子將會逐漸的好起來。
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6
段村是距離安國縣城二十多里的一個小村莊,村里的人們都是以種地為生的樸實的農民,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而這正是新農村建設使該農村有了第二次飛躍式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農業的弱質性,人口的眾多性,農村地域的廣闊性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特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近年來在市委、政府及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農村經濟在瓜菜支柱的推動下,基本實現了長足、快速、穩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經調查表明,制約全鎮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很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和要求
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更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段村作為經濟作物專業村莊,目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瓜菜,但調查表明,不少瓜農從成本、風險等來考慮,其實不太情愿大量種植瓜菜,因為不少農民表示除了瓜菜外,又一時無法找到更好的產業來發展。為此,不少農民都懷著一種“不得已而為之”想法來抓這一產業,其實都迫切希望各級政府能夠多發展一些適合農村發展的新產業來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更多新產業的發展,以此來促進新經濟組織組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2、希望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1)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希望各級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動農村結構調整既要有量的擴張,更要抓質的提高。
(2)希望加快對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希望各級部門能夠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集中人力、財力,對有一定規模且科技含量高、牽動力大的龍頭企業進行扶強扶壯,盡快培植起一批以主導產業和骨干農產品為基礎原料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盡快改變目前這種“種瓜象賭博,全憑靠天氣”的局面。
(3)希望著力推進農村專業經濟組織建設,不斷增強農業抗御市場
(4)希望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以促進農產品
3、希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主導產業促經濟發展。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據調查發現,很多的農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應做好引導,在產業建設中積極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輻射的帶動作用,促進二、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4、希望進一步加強村屯道路建設。"要想富,先修路",縱觀段村的村路,道路硬化率不是很高,農民群眾希望村民自治以后,村級組織應從關心熱點問題入手,發動農民,出資出力,解決村、社道路"雨天泥濘、秋季塵飛"的局面。
5、希望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構筑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6、希望各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兩手抓。在落實財力投入的同時,希望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黨的建設,培養農民創造新精神,通過創業改善自己生活,幫助困難群眾致富,共同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7、希望以實施提高農民素質為依托,培育新農民。"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應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80%以上的適齡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
8、希望以創建文明村社為先導,塑造新風貌。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9、希望以抓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重點。抓農村社會治安要以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突破口,俗話說:"游手好閑",人們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眾賭博現象自然會銷聲匿跡;另外要對外來走村串巷的流動人口加以監管,避免不法行為發生;對村民要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嚴禁邪教等違法亂紀行為在農村中蔓延。
10、希望注重農村教育。孩子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再窮不能窮教育。從長遠考慮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壯大師資力度,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推進農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規模和現代化水平。
11、希望整頓農村藥品市場,進一步加大新型合作醫療的減免力度,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醫療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大對藥品的監督管理,嚴禁假冒偽劣和過期藥品在農村市場橫行。控制藥品價格,讓農民能夠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二、當前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
突出問題:文化生活單調,基層文化建設滯后。農村文化事業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適合農村的各類科普資料缺乏;農村文化生活匱乏;導致賭博等不良現象突出。廣大農村群眾舊習俗、舊觀念束縛嚴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眾創新意識不強,不思進取,小農經濟意識色彩濃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農觀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難以接受新文化、新技術和新觀念,阻礙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應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引導農民樹立科學觀念,消除愚昧、落后的舊思想、舊觀念。鎮、村兩級應通過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幫助農民劃清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從根本上鏟除愚昧、迷信賴以存在和蔓延的社會土壤。各部門應努力抓好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以寓教于樂、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來占領農村陣地,抵御和消除不良文化對農村的侵襲。要結合農業農村現代化教育,采取教育與懲戒并重的方法,加大打擊和管理的力度。要敏銳注意各類宗教活動在農村中的新動向,對于非法宗教和宗教不良活動,堅決取締和制止。徹底凈化農村社會風氣;并通過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和宣傳教育,使賭博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所改變。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防止“形式多于內容”。即在新農村建設中,應作出詳細的規劃和年度計劃,并嚴格圍繞所作的規劃、計劃內容來實施,在防止只搞宣傳發動不注重實施行動的傾向。
2、要防止“不聯系實際,想當然”的現象。由于受農業基礎、農業推廣水平等因素影響,在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制定具體方案過程,應充分考慮各地區的經濟總量、農民收入水平、增長速度等因素,盡可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或方案,以縮短村與村、地區與地區之間差距,以防止新農村建設乏力。
3、要防止“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是新農村建設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內容,在工作中,應做到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硬,以促進新農村和諧發展。
4、要防止只注重農村建設,不關心小城鎮建設,導致整體發展緩慢,城鎮化水平低,輻射帶動力弱,城鎮二、三產業發展緩慢,推動力不強,不能有效吸納剩余勞動力的現象。
四、農民群眾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愿望和要求
1、由于農業基礎薄弱,希望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基礎設施。
2、隨著人口增長,飲水問題不斷突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現有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合理調配使用,以減少用水糾紛。
3、在村組道路建設中,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適當補助。
4、希望繼續加大“整村推進”和“小康村建設”扶貧項目的實施力度,分步分批實施,最終在所有村、組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
總之,通過各級部門與廣大農民群眾的不懈努力,最終實現“環境優美、村舍整潔、經濟繁榮、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民的生活狀況社會調查報告11-20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04-05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大全)06-15
農民生活狀況調查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1-24
低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10-04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農民生活狀況調查12-29
農民增收調查報告08-31
農民調查報告02-16
外來務工者生活狀況調查報告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