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會熱點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學生網絡道德喜憂參半
貴州民族學院大學生新聞社日前組織的一項“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顯示:無論哪個年級,哪個專業的在校學生,大學生們與網絡都保持“親密接觸”。而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究竟誰主沉浮?調查結果喜憂參半。
從被調查者來看,72.6%的被調查者非常反感聊天室罵人現象,56.9%的表示不瀏覽黃色網站或網頁;53.8%的進入他人網站也只想看看而已;79.5%的從來沒有用非法手段進入或攻擊過他人網站,58.8%的不在聊天室罵人。這反映出,作為社會文明使者,踐行社會道德、社會文明和先進文化的大學生網民,與其他網民相比,具有較高的道德素質。 但在網絡開放、虛擬、隱蔽、自由的空間里,部分沉溺于網絡的大學生,也折射出網絡道德的失衡。由于這部分學生參與社會活動較少,性格孤僻、心態失衡,導致了網絡道德的失衡。27.4%的被調查者有過入侵機密網頁的想法,47.4%的學生偶爾在網吧看見別人瀏覽黃色網站,34.6%的學生對瀏覽黃色網站、網頁持無所謂的態度,28.2%的學生在聊天室罵過人。 調查顯示:有68%的被調查者表示在聊天時說真話要視情況而定;37.8%的怕惹麻煩,一般不會在網上填寫個人真實資料。66%的人對網上發布的廣告和新聞半信半疑。 一段時間來,社會各界對學生的網絡行為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尋求多種途徑解決中小學生過度沉溺于網絡、盲目上網影響學習和身體健康成長的問題。現在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問題又被各界提上了日程。網絡文化的紛繁復雜考驗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 對于大學生來說,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既不是虛擬的伊甸園,也不是潘多拉的盒子。點擊網絡,文明與污染隨著鼠標的移動而展現,有燦爛的陽光,也有黑暗的角落。作為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分辨力,自覺規范上網行為,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在挖掘網絡深層知識的同時,掌握其實際運用意義,利用網絡作為自身騰飛的翅膀,而不是成為它的俘虜。
摘自:貴州日報 教育時評:電腦手機應酬--看大學生消費的誤區
【社會熱點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最新的社會熱點與作文素材04-25
關注社會熱點促進生物教學05-01
社會熱點:讀懂獨身老人的“內心期待”03-06
高考語文社會熱點最新預測1004-30
高考語文社會熱點最新預測904-30
高考語文社會熱點最新預測804-30
高考語文社會熱點最新預測704-30
高考作文關于社會熱點的素材04-25
高考語文社會熱點最新預測104-30
高考語文社會熱點最新預測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