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課程教育報告

時間:2022-11-10 08:24:40 報告 我要投稿

課程教育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程教育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程教育報告

課程教育報告1

  為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規范我校辦學行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我們本著“全面落實國家課程、開全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足課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努力提高我校課程實施水平和教育質量,使我校的課程實施逐步走向了規范化,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匯報如下:

  1、課程理念方面。理念是工作落實的前提,我們高度重視課程理念學習,為確保學校順利且有效地實現課程實施,我校制定了新課程理念學習制度,以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每位老師做到學習有記錄,并通過理論測試、課堂實踐等形式作為檢查學習效果的主要方式。對于新的課程理念,學校通過會議進行宣傳;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由于學校正在改建,資金不足,未能使校園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盡最大努力地體現教育理念中。在新課程實施中,結合學校實際,確立了符合素質教育的辦學思想,有自己學校規劃、工作計劃和總結。

  2、課程開設方面。我們將課程開設上升到政治、法律的高度來對待,按照《山東省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設置指導意見》的相關文件精神開設各類課程、開齊各類課程,開足各科課時,堅決杜絕隨意增減周課時數的現象發生發生,教師個人課程表與學校總課程表、班級課程表安全一致。學校成立監督監控領導小組,每周進行不定時巡查,對違反課程設置計劃、私自調課的現象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就地解決,使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按要求、按規定進行正常開課,從未發現任何違規現象。我們立足學校和學生實際,在實踐活動中針對不同年級開設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我校始終堅持科技為先的教學宗旨,加強師生科技探索意識,引導學生動手習慣積極,著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基!學生們在小發明、小制作活動中,自己動手,搜尋各種廢舊材料,創作了各種科學器材,且行之有效。我校在校刊《望之園》的基礎上,又增設了《望之園》特刊《地震來了--怎么辦》、《禮儀.育人.安全.環保》、《行為養成教育》等,以學校周圍的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典故為題材,讓學生了解本地的文化資源,從而激發學生愛校之心。并形成了我校自身特色。

  3、課程資源方面。教師隊伍建設及辦學條件,在配備上雖然沒有配足配齊音、體、美、英語等專職教師,大部分語文、數學任課教師與學歷也不對口,老齡化嚴重,但努力發揮現有教師的作用,每位老師都兼代多門課程,保證了開齊課程。教學設施(實驗室、圖書室、器材等)配置上正逐步完善。

  我們在合理配置校內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其它資源。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上課,從人力、物質、時間、信息資源上開發利用家庭資源。學校對校外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到仲村集場進行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書本知識能夠得到應用,自身能力能夠得到鍛煉,為此學校制訂了切實可行的活動實施方案、落實活動措施,使我校的課程資源得到了開發和利用。

  4、課程實施方面。教學研究是學習教學工作的重點,我們高度重視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教學研究制度、研究機構;有針對性地制定操作性強、切實可行的教學研究計劃;定期開展主題明確的、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如每學期都進行聽評課活動、人人一節公開課活動、課堂教學示范研討活動、講課比賽活動、課堂教學質量測評活動和專題研究活動,并詳實記錄活動開展情況,并及時進行總結,不斷積累豐富經驗,使我校的課堂教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教師上課,備課上能夠把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對重難點的分析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目標;比較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上課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模式,以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能力為中心,運用靈活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分層次培養,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練習安排適當,絕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學校同時開展了常規教育和專題教育活動,利用重大節日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愛家鄉、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動,有效地落實素質教育目標。學生每天早上8:00到校,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9小時,從不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給學生補課。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家庭作業總量不超過1小時。學生集體體育鍛煉時間不少于1小時。一切教材和教輔資料,均由上級主管部門做主,學校沒有集體給學生訂買任何資料。

  5、課程評價、考試及成績反饋方面。縣鎮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管理基本規范》的落實,取消了一切形式的統一考試,我們積極響應號召,取消百分制,統一使用等級制評價;平時的檢測成績反饋實行“三不”,即不公布、不張貼、不排隊;測試題符合課標要求,密切聯系實際,重視能力考查,;學生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核心,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進行評價,內容上分成過程評價和期末評價兩種。過程評價主要有單元考查、課堂表現、作業、寫字、學習態度等構成平時成績,期末評價用試卷進行,成績記錄以等級進行。對于地方課程的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核心,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6、學校特色教育方面。在校本開發方面,我校在堅持“教學質量是關鍵,科技創新為中堅”的思想指導下,形成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學校注重學生的自身潛能,根據自己的特長,全方位給學生創設發展個性平臺。如我校師生在xx年蒼山縣首屆藝術節上制作的運載火箭、天文望遠鏡、潛望鏡、攝影等榮獲一等獎,制作的各種根雕作品有六人獲得二等獎、七人獲得三等獎,并且榮獲團體二等獎的好成績。又在今年(xx年)小發明、小制作活動中,我校師生創作了綠色能源綜合發電裝置、地震報警系統榮獲一等獎。我校始終堅持“富民強國”應以“科技為先”的教學理念,加強了師生科技探索意識,全面引導學生的動手習慣,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努力奮斗!

  總之,新課程的改革,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探究;新世紀的教育,需要我們兢兢業業地奮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改進教學管理,分析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使課程改革之路越走越穩!

課程教育報告2

  對照河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督導評估方案,我校自查結果如下:

  (一)、學校設置與班額

  1、學校設置

  學校按照劃片招生,就近入學的原則,不舉行任何入學考試,保障轄區的小學生就近入學,服務半徑1.5公里,距離適宜。此項自查5分。

  2、規模與班額

  學校現有6個教學班,每級一個教學班,每班人數在25-40人之間,無超大班額現象。此項自查5分。

  3、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布局合理,區域分明,校園環境優美,綠化、美化、凈化到位,做到四季常綠,是教書育人求知修身的理想場所。學校具有濃郁的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理想、行為習慣教育。學校后勤處、政教處、辦公室,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每周對學校圍墻進行檢查,如今圍墻堅固、安全,無任何安全隱患。此項自查6分。

  4、用地面積

  學校占地面積55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平方米。此項自查4分。

  (二)、校舍建設

  1、建筑面積

  學校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積xx平方米。此項自查5分。

  2、教室

  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生均面積xx平方米,玻地比1.7/6,每個教室配有節能燈4支,并且配有燈罩,教室地面硬化防滑。此項自查6分。

  3、教學輔助用房

  實驗室、圖書室、多媒體教室、體育器材室、六室不齊全,各項設施配備不到位。此項自查2分。

  4、辦公用房

  學校設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配齊處室辦公用品,設立2個教師一個備課室,保證正常工作。此項自查3分。

  5、廁所

  堅持教工廁所和學生廁所分設,男生廁所坑位,女生坑位1/13,廁所干凈整潔,有專人打掃,地面硬化防滑,有防雨設施。此項自查3分。

  6、我校沒有住宿生,所以不設學生宿舍和食堂。

  (三)、設備設施和場地

  1、圖書學校現有圖書4300冊,生均圖書22冊,每年新增圖書50冊,圖書復本率不超過20冊。圖書室對學生開放,保證學生的閱讀量。此項自查5分。

  2、教學儀器學校建有實驗室、器材室,各種儀器配備沒有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各實驗室、器材室配備專人管理,總賬、分類賬、報損賬、往來帳齊全清楚,各種規章制度張貼上墻。此項自查4分。

  3、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現在6個班級,沒有“班班通”工程,沒有微機室,學校配有3臺電腦,3臺打印機,為教師的辦公、教學創造條件。此項自查2分。

  4、音美器材學校有音樂美術器材室,配備沒有達到教育部規定的ii類標準。此項自查3分。

  5、體育器材體育器材、衛生器材配備沒有達到《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實行基本標準》。此項自查2分。

  6、運動場地學校設有200米的環形跑道,沒有跑道直道60米,有3個乒乓球臺子,1個籃球場,購置安裝學生健身的各種器材十余種。此項自查4分。

  (四)、教師與經費

  1、教師學校共有專職教師15人,本科學歷8人,小學高級教師3人。本科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56%。此項自查5分。

  2、經費此項自查3分。

  教師工資教師工資均能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按時足額發放,無教師工資拖欠現象。

  生均公用經費生均公用經費按時足額發放到位,無拖欠現象。

  學校經費使用情況學校經費用支出合理,無挪用現象。

  (五)、質量與管理

  1、管理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特色明顯。按《河南省中小學管理規范》要求,規范辦學行為,開齊國家課程、省定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足課時,學生課業負擔合理。此項自查3分。

  2、質量與效果此項自查5分。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各年級學生成績及格率達到要求。

  畢業生全科合格率達95%。

  控輟保學學校實施嚴格的控輟保學措施,防止學生輟學。,我校鞏固率為100%;我校鞏固率為1003%;我校鞏固率為100%。

  4、學生體質健康工作學校倡導“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運動理念。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展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時間為30分鐘。體質健康合格率為96%。

  5、重視安全,狠抓落實我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三年來,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六)、我校自查總評成績為85分。

  (七)、存在的問題

  1、教師潛力有待充分挖掘。一些教師特長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2、課堂改革還沒有完全適應,特別是一些老教師,雖然形式上接受了課改理念,但心理上還是有些排斥。

  3、學校器材陳舊,沒有現代化教學設施。

  (八)、改進措施

  繼續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辦人民滿意教育。努力建設好學校管理干部隊伍和教師隊伍。抓好教學思想轉變。要與時俱進,理念引領,積極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進程。抓好改革創新。以創新為突破口,加強學校管理,完善規程建設,改革評價制度,激活用人機制。做好“開放、溝通”,開放我們的校園,開放我們的教室,開放我們的心扉。

課程教育報告3

  本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是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大的戲頭是有效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定位于國家課程、地方管理、學校開發,其功能在于: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研究態度和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過本次對12所中小學調研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在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存在極大盲區和偏頗,實施現狀令人堪憂,部分學校形同虛設、名存實亡,課程推進舉步維艱。初中尤為突出,村小更加嚴峻。

  公立學校尚且如此,民辦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問題

  “難”,一是難度大,二是困難多。領導認識難,教師認同難,實施過程難,評價方式難,課題開發難,課程管理更難,最終是推進“難上難”,效果“零歸零”。體現在:

  一差認識:課程認識錯位,導致定位不明,課程計劃落實不力

  國家課程計劃明確規定:綜合實踐活動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每周3課時,課時安排遵從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但我縣目前實際是小學常1~2課時/周,初中0~1課時/周。同時,絕大多數學校和教師仍被以往的課程思維定勢所束縛,還未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將其視為單純的活動課程,或等同于學科課程。

  1、課程內涵理解偏失

  幾乎所有學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綜合實踐活動,弄不清綜合實踐活動包括指定領域(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和非指定領域(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等),把綜合實踐活動包含的四大指定領域截然分割,上綜合實踐活動課只上勞技課或信息技術課。更沒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優點在于“無本”,亮點在于“開發”。

  2、勞技課等同于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經驗性的課程,它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來組織學習活動的,是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條主線幫助學生選題展開的。它注重學生的活動過程,強調指定領域和非指定領域互為補充、互為滲透,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而勞技課是一門學科課程,它主要是傳授知識與技能。勞技課僅作為非課改年級,不能作為課改年級中一門獨立課程。而絕大多數學校把勞技課作為課改年級的一門獨立課程來上,并視為綜合實踐活動課。

  3、信息技術課等同于綜合實踐活動課

  信息技術課是市教委指定的課程,屬地方課程,是傳授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不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都必須開設。但所有學校均將信息技術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同一化。

  二差師資:教師來源單一,導致角色不清,任課教師履職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差,不僅差在任教者對該課程的理解和活動方案的指導,當前更差在數量上。

  1、安排的搪塞化,導致任課教師的質不高

  由于認識和定位上的偏失,往往任課教師的安排多為遮眼,常是退居“二、三梯隊”的人員。然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所有課程領域中綜合程度最高、開放性最強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較之其他課程領域蘊藏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關聯性,涉及更加廣泛復雜的課程資源。因此對任課教師的要求是高不是低,特別在管理、組織、研究、指導能力上,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2、教師的專職化,導致任課教師的量不足

  教育部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學校所有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都應當成為學生的指導教師。……學校不應指定少數幾個教師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應專任而非專職。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點所決定。然而,絕大多數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的安排上,來源渠道窄,并有專職化的傾向。

  這無形地限制了任課教師來源的面,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人人有責、優勢互補、合作提高”的選教原則。當遇到專業問題時,難以及時解決;涉及跨學科領域時,難以溝通與合作。

  3、角色的錯位化,導致任課教師的導不夠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活動化,倡導學生自主選題、主動實踐,要求教師把學習和活動的權利還給學生,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包括對學生選題的指導,對學生活動方式的指導,對學生活動過程和方法的指導。然而,所有學校均將綜合實踐活動囿于課堂內,不敢讓學生到社區調查、觀察收集材料。同時,絕大多數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時,存在一包到底的現象,沒能體現學生是活動主體的角色定位;更有甚者走向另一極端,放任學生自由活動,忽視教師的指導。

  三差資源:主動實施欠缺,導致研究不實,課程資源開發不力綜合實踐活動是“無本”的課程。作為必修課,國家既沒有課程標準,也無教材,只有《指導綱要》,加之學生個體千差萬別,決定了課程內容的高度開放,實施的全身心投入。若依本上課,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因地制宜,圍繞“服務社區,走向社會,珍惜環境,關愛他人,善待自我”五方面進行課程內容開發,并對之予以有效管理。但目前大班額、缺財力、怕出事的共生,校本研究的空化,以及對該課程實施主動性的喪失,致使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仍停留于嘴上。

  四差方法:教學模式僵化,導致評價不高,實施過程暢通不力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重在落實“從生活走向課程,從課程走向社會”的理念,善將問題轉化為課題,實施探究性學習。但絕大多數學校仍固守接受性學習,不能將兩種學習方式有機結合,不能認識到探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學習內容,將該課程同其他課程機械割裂,課程意識和課程觀缺失,面對綜合實踐活動無從下手,不知怎么上,何時上。

  在評價方式上,多數學校沒有這個概念。即或是個別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也仍以知識為本位,偏重于結果,完全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

  二、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課程意識

  認知的缺失,認識的錯位,特別是領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知與同化的乏力,是我縣目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難的主要根源。為全面有效推進課改,端正領導的認知是關鍵。故須清洗頭腦,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師資水平,切實轉變觀念,增強課程意識,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課程計劃。

  2、關注學生實際,重視資源開發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特別是課題的開發,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課題來源要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也特長,體現每所學校特色,反映所轄社區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問題與課題,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問題并提升為課題,在學生自主選擇課題和指導教師(組)基礎上,施行小組教學。

  3、加強校本研究,落實三維目標

  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作用;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優勢互補、共同指導;充分發揮常規教研功能,加強校際間交流與合作。在課程實施中,應制定實效性研究方案,指導學生細化活動計劃,關注學生活動過程,注重活動過程資料積累,加強師生間、生生間交流與合作,授之以漁,教給探究方法,提供交流機會和展示自我平臺,著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切實落實三維目標。

課程教育報告4

  為了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和專業知識水平,我于年參加交通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網絡教育學習,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建筑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和現代管理理論、方法和手段的應用型建筑工程高級管理人才。主要課程包括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b、工程力學、房屋建筑構造、建筑施工與管理、管理學概論、建筑經濟學、工程承包與招投標及ib、高等數學等。現將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學習認識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也掀起了網絡學習熱潮。為我們一線的管理人員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搭建了網絡學習的平臺。網絡教育是伴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讓我們隨時隨地不受地區、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識,尋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我特別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入學以來,我能正確處理好工作與學習的關系,把學習當作完善自身的需求,把學習當成促進工作的動力。在網絡教育學習中,我認真聽講,做好筆記,根據復習提綱認真溫習功課,按時完成各科作業。與同行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在互動中我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一年多來,我每門功課的考試都能順利通過,親身感受到學習開闊了我的視野,帶給我的知識和信心。

  二、學習收獲

  我相信,山沒有人高,路沒有腳長;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也是我參加網絡教育學習的最大體會。按照學校要求,我在學習和掌握建筑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前提下,重點學習和掌握建筑施工與管理理論、方法和手段。學習中堅堅持把管理學原理和建筑工程技術相結合,不斷提高運用管理學理論和方法解決建筑工程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本專業的學習,自己認為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獲:一是提高了對建筑工程管理的認識。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是在質量、工期、投資一定的約束條件下,以建筑工程項目為對象,以最優實現建筑工程項目目標為目的,按照其內在的邏輯規律對工程項目進行有效地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的系統管理活動。本人負責建筑工程等相關工作,通過學習建筑的常識有助于日常工作開展,加深了對建設項目的理解,使自己知道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質量的高低,對一個建設項目所起的作用之重要。二是弄清了成本管理和項目管理的關系。成本預測為成本管理確立了行為目標,成本控制才有針對性;不進行成本控制,成本預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也就無從談成本管理了,兩者相輔相成。并且,成本管理不單純指一個方面,它涉及到組織、技術、經濟、合同等各方面的管理。所以,項目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管理最終都會和成本管理密切相關,抓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就是對成本管理工作的最好促進。三是通過學習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建筑施工與管理標準等使我知道,我們認識事物,不但要看事物的表面,還要認識事物的本質。正確認識建筑工程的各部位作用,在工程管理過程中,有助于我們及時協調解決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便于做成正確的決策,從而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效率,達到節省工程投資的目的。

  三、實踐活動

  在實習期間,我的主要目的就是看懂實習工地的建筑類型,了解工程的性質,規模,建筑結構特點與施工條件等內容,了解不同機械設備的操作范圍和規程,多多請教了解看到的不知道的知識。盡量爭取參與并了解工程開工前和施工中的各項準備工作,參與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收集有關技術資料,整理施工實習日記,做好實習收尾工作。

  為了解不同機械設備的操作范圍和規程,針對在施工現場看到的“雙錐反轉出料攪拌機”,操作的師傅細心的告訴我,這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應用較廣的一種自落式攪拌機,主要按重力機理進行攪拌作業。我觀察到攪拌筒內壁焊有弧形葉片,當攪拌筒繞水平軸旋轉時,葉片不斷將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互相摻合。主要用于一般骨料塑性混凝土的攪拌。為了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工長告訴我正確的放料順序為:石子,水,砂。因為放料順序不對會造成浪費。

  我在現場看到李師傅在砌筑空心磚,據他介紹空心磚具有良好絕熱性能,主要用于非承重墻或框架結構的填充墻等部位,比如陽臺后砌墻。使用砌筑砂漿,孔對孔(空心磚)1/2處,孔向下(將少數分布筋埋入)交錯搭接。若空心磚旁要開門窗洞,應將3塊實心磚填入其中再施工。

  我又詢問了為了節約用水,可不可以使用生活用的污水來拌和混凝土。師傅笑了笑說,混凝土用水也需要干凈的水,因為污水會影響混凝土的質量。不單是水,對砂、石的細度模數也有要求;對水泥標號也有要求。

  在這實習中我有不少的收獲。首先,通過實踐,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使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整個房屋的建造過程,學到了很多很適用的具體的施工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礎的知識。其次,本次實習,能綜合運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同監理工程師一起解決工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懂得了在工作中要講求實際效率,與別人要協調配合的工作態度,使自己真正參與其中,發展和提高了自己的工作和交際能力,這將為我們以后從事建筑工程專業的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四、努力方向

  (一)緊緊圍繞公司建設范圍所涉及的專業進行深層學習和研究,掌握本專業所涉及的設計規范、施工驗收規范、制圖標準、安裝標準圖集等資料的內容、作用及使用方法;

  (二)學習了解系統構成、設備構造;了解系統設計程序與要點、安裝施工方法和工藝;了解系統、設備的運行、管理方法;

  (三)了解目前我國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管理的實際水平,聯系專業培養目標,樹立獻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高我國建筑施工水平的遠大志向,以達到參加學習的預期效果。

課程教育報告5

  教育科研“十五”規劃的開局階段,由于形勢需要,我們校于XX年10月在全區小學中率先組建了教育科研室。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較好地發揮了對學校教育科研的設計、指導、培訓、總結和推廣的作用。“十五”起步階段,我們以《農村小學青年教師素質的提高研究》市級課題為龍頭課題,帶動起全鄉其它4個市級課題和3個區級課題,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為當時即將開始的新課改做了輿論上、素質上、觀念上的準備。經相關部門驗收,我們的4個市級課題、2個區級課題獲獎。

  XX年,我們又開展了以教師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為切入點的《教師發展性評價研究》省級課題的研究工作,以此來帶動《小學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和《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兩個市級課改滾動課題和各校的校本課改實驗課題。

  在科研工作的認識層面上,我們注重樹立五種意識:先導意識、主動意識、服務意識、過程意識、創新意識;在管理層面上,我們注意三個結合:系統管理與階段管理相結合、操作管理與戰略管理相結合、走進管理與走出管理相結合;在操作方法層面上,我們注意五個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工作與研究結合、研究成果與工作成績結合、長與短結合、分散與集中結合。校本研究主要解決的是當前問題,而重點課題解決的是長遠問題。校本研究是分散研究,重點課題是集中研究。

  我們注重規范以課改實驗為核心的校本課題研究。在校本課題研究中,我們在區科研室的指導下,注意了以下科研興校模式的探索,即問題課題化、課題常規化。問題課題化,目的是實現教與研的統一。就是通過從課改實踐中提煉出問題,加以研究,再將研究成果反饋到教學實踐中去。這是一個“提出問題,提煉課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推廣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提煉課題的過程中,需要校本教研(集體備課、聽評課)扎實開展,從中找到可以提煉的問題。課題常規化,就是建立教育科研保障機制,制度要完備。

  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崎說,看一所學校好不好,不是看它有沒有大房子,有沒有好的設備,而是有沒有好的教師。所以,課題研究,貴在培養隊伍,提高教師素質。幾年來,我們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課改以來,我們的教師和科研骨干,先后到全國十幾座大中城市參加學術活動和培訓。請師校的領導和教研員來校做專題講座。

  (2)積極參加學術團體的活動。作為省創造力開發專業委員會的'團體會員單位,我們積極參加了該委員會組織的活動。我們還積極參與了區教育學會組織的各項活動。

  (3)結合校本培訓和課題研究,以在崗提高為主要形式,開展群眾性的教育科研活動,提高教師素質和科研能力。

  2、加強校本教師培訓,讓學校成為教師培訓的主陣地

  校本培訓是為了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需要,由學校發起組織,主要在學校進行的一種教師在職培訓形式。

  千頭萬緒抓根本。在校本培訓中,我們堅持以轉變觀念,樹立新的理念為核心。為了加強培訓的針對性,我們校由科研室負責校本培訓的組織管理和業務指導。在校本培訓中,堅持以校為本,四位一體(教研、培訓、科研、管理),課題牽動,分科推進的原則。堅持這一原則,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各有關方面形成合力,提高培訓效果。在培訓中,學校領導先后為教師做了《新課程改革與教師行為的關系》、《有關課改幾個問題的解讀與思考》、《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實效性是學校德育的生命》等專題講座。

  課改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教師隊伍是學校的發展之基、競爭之本、提高之源。教師是課改的具體實施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特別是對課改認識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深透、操作是否嫻熟,是課改成敗的關鍵。在校本培訓中,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和產生的困惑,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理念及個人專業發展需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的原則,選取培訓內容。在培訓形式上,采取了骨干培訓、講座、研討會、教研沙龍等多種形式。具體方法有:組織學習、學者引領、樹立典型、互動合作、外出考察、強化評價等。

  3、加強校本教研工作,樹立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引發全面創新,理想課程實現的需要凹顯出教師教研的必要性,提供了教師自主教研的廣闊空間,提出了教研走向校本的全新要求。我們認為,校本教研要以教學和教師素質現狀為研究起點,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內容,以改進教學,提升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為任務目標,具有實踐性的特點。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枯。在校本教研實踐中,我們以課題為牽動,以理論學習為先導,以教學設計為突破口,以教學反思為載體,扎扎實實開展校本教研,引導教師在研究狀態下工作,走研究之路,有效地提高了教師專業水平。抓學習,是為了奠定研究基礎;抓設計,是為了創造研究的契機;抓反思,是為了提供研究的時空。

  在校本教研的實踐中,我們堅持學校是教研的基地,教師是教研的主體,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教研的直接目的的基本理念,搭建教師成長平臺,促進教師素質的迅速提高。

  4、注重校本課程開發,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張揚個性

  為了使課程更好的適應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特殊性,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體現學校辦學的獨特性,我們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本地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開發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校本課程。

  我校在校本課程開發中,注意從學生本位出發,以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重視活動內容的生活化、多元化和趣味化,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為宗旨。注重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責任和義務意識,關愛和合作意識。在課程開發中,以生活本位、學生中心、注重過程、強調開放、體現綜合為原則。采用課程引入、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新編等開發方式,促進了學校特色的形成,也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校的校本課程中,入選區小學教研室的《校本課程匯編》的有數學、品德與生活、綜合實踐、音樂、自然等。其中,品德與生活科的《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緊緊圍繞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保護兩個方面,以水為線索,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和學科綜合性。受到了領導的好評和學生的歡迎。

  三、課程改革的過程考核

  課改的過程考核(評價),在課改中起著導向與質量監控的重要作用,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環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即建立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

  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新一輪課程改革歸根到底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上,課堂教學評價無疑是發展性教師評價的重中之重。課程是教育的心臟,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并取得較大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我們在XX年啟動了《發展性教師評價研究》省級課題,XX年4月正式開題。

  我們將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結合起來,采用教師自我評價、管理人員評價、同事評價的策略,進行新課程理念下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評價采用的方法有教學反思、課堂聽課、評價訪談、教師成長記錄袋等。我們為此編制了相應的評價工具(量表),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之間評價都采用量表,并按照評價流程去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學生評價方面,我們在區小學教研室的指導下,以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為宗旨,遵循以下原則:關注學生終身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承認個體差異,注重結合評價,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質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多元化;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在實踐中,我們采用筆試、口試、操作、成長記錄袋等多種方法,做到考試與其他課程評價方式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

  在學校評價方面,我們注重中心校的自我評價和對下屬村小的課改評價。因為學校是課程實施的基本單位。通過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實施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評估,可以促使學校提高實施課程的能力,并有利于形成促進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我們每學期都要對各校的課改情況進行評估檢查,平時還要下各校進行專項調研,準確掌握課改進程,提高工作的針對性。

  四、課程改革的基本成績

  1、課改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我校先后被評為區“九五”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市“十五”中期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東北地區教育情報工作先進集體、省創新教育先進學校,區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市先進體育組。區科研室先后3次在我校召開現場會。多次為區小學教研室提供活動現場。曾代表我區接受市小學教研部調研、科研部中期檢查。

  2、課改提高了教師素質

  課程改革和實實在在的校本研究,促進了學校教師水平的提高。我校現有國家級創造教育骨干教師2人,市級先進12人,市區學科骨干18人,市優課教師14人,區級先進15人,區科研骨干11人。2人被評為區學科帶頭人,7人被評為區課改標兵。在區里組織的規范化評優課評比中,我校有16人獲獎,另有國家級創新課1節,省級3節。在市區組織的基本功大賽中,1人被評為市一等獎,4人獲區級獎勵。全校教師共撰寫市級以上優秀論文260多篇。

  3、課改促進了學生發展

  課改的實施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我校近幾年的質量監測成績在區內均名列前茅。學生在英語、體育、藝術及其他各項競賽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五、課程改革的有關經驗

  1、幾年的課改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課程改革必須把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課程理念,貫穿課程改革的全過程。必須以科研為先導,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相結合,以教師素質提高為主線,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只有這樣,才能使課改落到實處。

  2、教師的素質,是學校的智力資本,是最主要的無形資產。學習化的社會,要求學校首先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教師和孩子們一樣,也需要成長和發展,學校是教育機構,但教育不應只是為了學生的。作為學校,我們應該為教師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六、課程改革的不足之處

  課改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的現狀令人擔憂。現在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在拉大。而最大的差距是質量的差距,但質量背后的差距是師資、辦學條件、經費投入等等。

  課改需要專家引領,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空間。因為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課程的發展。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應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所需的空間和支持,以適應課改的需要。

課程教育報告6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一股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每一所中小學。我校也積極組織了一系列的新課標培訓學習。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認真研讀了《英語課程標準》,深有體會。

  一、我對新課標的理解

  《英語課程標準》由“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附錄”等五個部分組成。在“前言”部分,它根據《綱要》的精神,結合我國英語課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六條基本理念。它們是:①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②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③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④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⑤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⑥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這是全新的教學理念,它們既是我們制定課程標準的理論依據,也是指導我們實施英語課程標準的準則。具體來說英語教學中,要滲透新理念,使用新策略,使英語課堂呈現新的活力,使英語教育呈現新的生機。

  1、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中、小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目標的確定,將英語課程從僅僅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提高到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分級課程體系,保證課程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英語課程標準》從小學三年級至高中畢業整體設計英語課程,將英語課程的目標按能力水平設計為九個級別。級別的設定既與年級有一定的聯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個年級。同時,《英語課程標準》還指出,考慮到我國各地區教育的條件和發展的不平衡,根據國家課程三級管理的有關政策的規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或降低相應學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要求。分級的設定,對中小學各年級的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和教材編寫提供了指導,也為課程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提供了依據和條件。

  3、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英語課程標準》以描述學生“能做什么”為主線,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從語法講解中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思想,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為落實各項能力目標,《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系。

  5、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了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心得體會《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于學生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新課標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6、強調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英語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于英語課程來說,語言環境的創設,語言運用的真實性和語言材料是否豐富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力保證。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技術的開發為英語學習創造了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間。

  二、我對新課標的實踐

  我是長期從事語文學科教學的青年教師,為了適應新形勢,當了一名英語兼職教師。我的主要實踐有:

  1、樹立新的學生觀。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愿望。因此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2、熱門思想匯報重視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為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為他們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感情,克服消極情感,因為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而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動機、愉快、驚喜等,則有助于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有利于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課堂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感到英語很好學,也很樂學,幫助他們建立起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與時俱進,創建新的教學模式。我堅持實施任務型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力求采用聽,說,讀,寫,唱,演、玩等多種方式,將英語知識先輸入學生的大腦,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膽表達,將英語知識大量輸出,應用于交際實踐。另外我還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智能手機等新技術新工具,進行游戲性學習、移動性學習,不斷尋求英語學習新途徑,不斷拓寬英語教學新空間。例如開始引導學生使用“盒子魚”學習英語,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學習效果很好。

  4、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為了迎接新課程的挑戰,我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我主動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于學習,用淺易的英語來表達,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有錯誤,鼓勵學生開口。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為不太年輕的兼職老師,我們應保持心態的年輕,活到老,學到老。我們應靜心學習,潛心鉆研,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英語課堂來,用自己的教學熱情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進一步豐富了教育教學理論,在以后的英語教學中我要充分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滲透新的教育理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為我們鄉村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不懈的努力,為國家新時期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作出更大的貢獻。

課程教育報告7

  課改走過了十年,我看到了教育教學生機勃勃的局面,看到了自己的發展和成長,看到了學校的孩子們無比的幸福感,我也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在學習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和審議工作情況介紹》的報告后,我認識到新課程改革和國家《英語課程標準》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首先充分認識了課程的價值。開設英語課程對國家發展和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價值。因為英語課程不僅僅是一個語言教學的問題,它對于學生素質的發展和國民素養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我進一步地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第二,深刻認識了英語課程的性質。英語課程的本質屬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過去的課程更多地強調工具性,認為學習語言就是為了交流,就是用語言做什么事情。課程不僅僅要關注語言,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因此,我也對課改的理念進行了一些學習并付諸實踐。

  首先,應體現語言功能、結構、話題和任務的有機結合。以話題為核心,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為目標安排各單元或各課的教學。大中小學英語教師提出了嶄新的課題,并指明了英語教師的發展方向。英語教師要勇于面對新的挑戰,積極主動地實行英語教育教學改革。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實現三個轉變,即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功能,變教師教育教學的組織者設計者和指導者,變以老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和活動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情景、相互交流、激勵情意,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

  用外語來布置教室、雙語校園等等都可以營造一定的外語環境。不過,對學生來說,外語環境的最主要作用,是使他們的耳朵里多聽到外語。要給我們的學生較好的外語習得環境,首先就是我們要多和學生講外語;不僅用外語上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在校園里、在宿舍或飯廳里,都和學生講英語。應當看到,在教室上課,無論老師如何使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多么貼近真實生活,仍然是人為的、虛構的環境。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真實的交流,才是真正地運用語言。因此,我們要創造外語習得的環境,就是要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多“輸入”外語,尤其是通過耳朵輸入,同時也從眼睛輸入。

【課程教育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勞動教育課程報告03-19

勞動教育課程實訓報告03-19

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精選20篇)04-20

小學教育的課程教學方案04-22

小學教育課程方案04-22

勞動教育課程開展建議報告(精選20篇)05-25

勞動教育課程實驗報告(精選15篇)03-25

勞動教育課程實踐報告范文(精選7篇)11-05

小學教育課程整合方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