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精選11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 1
一、課程背景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年來農村小學學生學習的空間主要停留在課本上,各種客觀存在的教育資源被浪費或忽視,整個教育過程被考分左右,為題海困惑,教師視教材為全部,把學生視為承載知識的容器,強調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全盤接受,最終造成學生表面上掌握的知識比較多,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差,對教師、教材的依賴性增強,也造成了學生主體意識淡薄,創新意識欠缺,給今后的發展帶來障礙。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每個新世紀公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們具有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具有較強的搜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更要學會做人,重建起新一代中國人的人生信念。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漢字、古詩等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文學滋養,而且融會其中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守,都將是培養新型人才的重要資源。
新時期的少年兒童,多為獨生子女,他們深受父母的寵愛,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較差,我校正視現狀,利用寄宿制的有利條件,利用校園文化對他們進行嚴格規范,科學系統的生活習慣養成教育,磨練學生意志,以期形成堅強果敢的品質。
學校是為學生而存在的,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個性的充分發展,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依據。為了對我校學生的發展需要進行合理評估,我們組織設計了調查問卷,在評估過程中按照學生的年齡特征,學校分別就低、中、高三個年齡段的學生按照舉手表決、選項填空、直接答卷三種方式,對學生發展需求進行了全方位的評估,結果顯示,我校學生對書法、唐詩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比較感興趣。
基于以上考慮,我們以新的.課程標準、教育理念作支撐,開發書法藝術、古詩賢文和學生操行等校本課程資源,以期培養學生扎實的語言表達能力、鑒賞能力和堅定的人生信念,使他們終生受益無窮。
二、指導思想
1、認真貫徹《基礎教育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促進學生發展,努力創建學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課程的開發,旨在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以學校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強調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參與性、交流性。
3、校本課程通常是由校長、教師、學生及家長代表來決策,采用實踐—評估—開發的模式。
三、實施目標
1、使學生了解、熱愛我國燦爛的文化,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中華文化的熏陶成為富有文化底蘊的新一代建設者。
2、確定學校校本課程的名稱、內容,并進行合理的安排,探索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為全面開設校本課程積累經驗。
3、徹底改變教師“應試”教育的舊觀念,培養全面及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創造一種更適合學生需要的育人環境。
4、讓學生擁有熔鑄在書法、古詩、美文中的前人智慧、風骨、胸懷和情操,具有現代中國人的意識。
5、提高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設計、實施校本課程的能力,提高教師的撰寫論文的水平,爭取在各級論文大賽上獲獎,爭取發表高質量論文和有特色案例。
四、課程實施與管理
1、實施原則
(1)強調主體性,突出個性化。尊重學生的意愿,依據學生發展的需求,這是開設這門課程的出發點,學校開發校本課程的基本原則就是以學生為本,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和諧的,可持續的發展。
(2)重視可行性,力求多樣化。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包括學校的辦學特色、目標、師資和設施條件等,設計教學情境。除教學過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應引導學生將口語知識,技能運用到具體生活實踐中。
。3)加強針對性,注重興趣化。校本課程如果不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不能讓學生每節課都有想上的積極性,課程生存就面臨危機。只有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興趣愛好,校本課程才有開發價值。
2、研究與管理機制
。1)成立課題開發研究管理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2)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研制和設計,負責課程實施的督促和檢查,針對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研究,提出對策,適時修正和完善課程方案。
。3)建立健全民主開放的組織機構。校長樹立民主開放的學校管理意識,全面負責學校組織機構的建設與管理,制定校本課程審議制度,使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成為民主決策的過程,并充分發揮學校校務委員會團結全校教職工民主決策的作用,確保優質、高效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
。4)本課程中的課程開發小組組織各班主任按照順序在各年級實施。
(5)本課程納入課時計劃,原則上每周一節,學校課時計劃安排為:各年級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節校本課程,一、二年級為書法入門,三、四年級為唐詩鑒賞,五、六年級為養成教育,可對課時進行彈性安排。
。6)本課程實施形式實行課內與課外、講座與實踐、交流與競爭相結合的方法,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課程更加切合學生生活實際,提高本課程實施實效。
(7)加強研究,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學期初組織教師制定本學期課程實施計劃,期末組織教師進行研討。
。8)加強集體備課,認真落實每一塊內容,研究設計實施方案,及時總結反思,及時完善實施方案,逐步形成校本課程教材。
。9)教學方式與學習方法:教法,倡導按學生個性發展需求,因材施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伙伴互動學習、自主探究學習相結合,學生在多種學習方式的選擇運用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快樂學習。
(10)教師運用選用、改編、新編等多種開發方式,根據校本課程的特殊性,按照綜合性、針對性等原則選擇、組織符合校情、生情的校本課程內容。
3、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1)針對學生的經驗背景、知識基礎,結合實際進行一定的指導。
。2)有針對性到對學生進行指導、點撥和督促。
。3)注重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
。4)允許學生在成果獲得上的層次差異。
五、課程評價
1、對教師的評價
。1)課教師實施本課程的工作態度、實效納入個人業務考核檔案,定期檢查、督促、考核,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2)對教師的教學評價要采用多元、開放的評價方式,強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分析與反思,既要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既要關注是否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課程目標,又要關注是否保護和激發學生自我成長的愿望。
。3)要建立教師自我評價為主,學生、同事、^領`導、家長共同參與的教師評價制度。
2、對學生的評價
(1)學生學習本課程的過程、情感、態度、能力發展、成果進行綜合評價、激勵評價,教師及時對學生學習中的態度、情感、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三方面作出相應的評價和記載。
。2)采用各種形式對課程開發和實施中學生所取得的成果進行交流展示,并進行激勵性評價。在每一環節、步驟上,教師都要對學生的每一次表現滿懷激情到給予積極的評價。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涉及到思想、思維、積累等多方面的內容,教師一定要正確對待“反復”、“反彈”,不論遇到怎樣的情況,總給學生以信心,總給學生以希望,寄學生以期望。
(3)通過調查表等形式,對學生相關知識、能力、發展情況作檢測調查。
。4)定期結集出版師生教學活動中的優秀成果。
3、評價內容
。1)對寫字、古詩和習慣養成的學習態度。
(2)對有關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3)對師生成長的作用、效果。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 2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所以我校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計劃,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F有的教學特色及西安豐鎮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實踐,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系,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了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際,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教材植根于現實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對象。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便于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我們的目的并不僅僅是學習鄉土知識,而是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得到鍛煉培養實踐能力。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沒有教師積極主動的工作,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十分困難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校在編制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優化校本課程。
2)開放性原則: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選擇具有自主權。教材本身在實施中,教師要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斷反思出現的各種問題,對教材隨時予以補充、調整。
3)量力而行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4)個性化原則課題組從實際出發,挖掘、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并以此打造學校特色。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我校有一批有志于從事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他們有較高的積極性和潛在素質。據此,可開設聲樂、器樂、美術、舞蹈、書法等藝術類課程;朗誦、演講、寫作等文學類課程;籃球、乒乓球、象棋等體育類課程。
2)西安豐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游——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西安豐鎮是個千年古鎮,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經古文化調查發掘了一大批文物古跡和歷史史料,有500年以上古建筑22座,古橋梁3座等,有諸葛亮后裔、劉備后裔、李頻后裔等家普和珍貴史料計10姓、12套,2000余萬字,有國家級旅游風景區——西安豐“江南懸空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新葉古民居、里葉十里荷花等景點。利用這些資源,組織學生參觀訪問,了解古文化,讓學生通過參觀欣賞、考察等方式,更深地了解家長的歷史,指導學生進行寫作,進行美的熏陶,以及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教育。
西安豐鎮地理環境優越,土壤肥沃。蓮子產業已成為我鎮的支柱產業,先后建成了杭州市蓮子產業化生產基地和浙江省蓮子出口創匯示范基地,里葉白蓮獲浙江省名牌、省農博會金獎。還有西瓜、紅花菜、柑桔等農特產品也有一定的規模和特色。利用這些資源可以讓學生了解種植蓮子的方法、蓮子生長的過程、蓮子的功用等常識類課程,了解家長的特產。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并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周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活動)。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而大型的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如春游、秋游等由少先隊大隊部負責組織。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
。1)評價內容多元化;
。2)評價過程動態化;
。3)評價個體主動化;
。4)評價方式的質性化;
(5)評價行為日;;
。6)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項目。
(4)校本課程領導工作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并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課程研究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 3
一、指導思想
1、根據《小學課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課程結構。
2、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提高課程的適應性。
3、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現學校課程的創新,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辦學的品位。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領導機構
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學校課程規劃與審定,發布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整體思路
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整體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點突破,全員參與,穩步推進,全面展開。工作上要堅持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加強教育科研為后盾,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切實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和領導,精心組織,保證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開發與實施。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提倡和推崇科學,重視各門科學知識在校本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及時吸收科學發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要充分體現人本思想,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學校要創造機會,鼓勵師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參與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3、針對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有利于形成學校的特色,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特長和有利于發揮教師的專長。
4、人文性原則
在校本課程的目的上,崇尚個性;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重視受教育者的需求和興趣,講究教學方法,為學生健康而有個性地發展提供保障,使每個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充分發展其特長。
5、趣味性原則
校本課程要盡可能提供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盡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拓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7、本土性原則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課程資源。
五、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
1、以模塊形式或專題形式開設,每個模塊以18學時為宜。
2、按課程計劃實施教學。對課程教法、學法進行研究。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尋求教學方式的創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 4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我校根據實際需要提出了對學生的具體培養目標: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術素質,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社會交際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做人,會求知,會辦事、會生活,為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英才奠定堅定寬厚的基礎。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經學校行政研究決定編制本方案。開展“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課題研究。本方案試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需要進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的學校發展,還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我校為農村小學,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學校硬件建設、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與兄弟學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我們在分析了周邊地區的社會環境、學校的校園環境、師生的基本情況等因素后(學校的優勢和條件見課題研究方案)發現,我校擁有豐富的鄉土教育資源、得天獨厚的校園山丘、較強活動能力的農村教師和學生。這是我們的優勢。在我!袄绵l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這一課題的啟發下,我們找到了學校新課程改革的突破點——校本課程開發。我們計劃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個支點,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
因此,我們認為我校依托本地區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總體目標
利用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使學校形成辦學特色。探索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體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課程改革方針,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以人為本、以校為本、以點帶面、全面推動”的辦學理念。這一辦學理念中,前八個字是基礎,這個“點”就是校本課程的開發。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從而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使學校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達成學校的辦學目標:“學!▊性化的小學校;學生——育有智慧的實踐者;教師——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領導者”。并提出了學校的校訓:“實踐——創新——實踐”。這個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校訓與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是一脈相承的,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
三、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可以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在我們的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鄉土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園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教師既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規劃不同的內容,又可對鄉土資源進行改編、補充或拓展。
四、課程結構與課程門類
根據鄉土資源在課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課程分為兩大類。
。ㄒ唬╋@性課程的研究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此類課程憑借鄉土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各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
2、興趣活動課程。此類課程憑借教師、家長及社會人士的人力資源,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的各種興趣活動。
。ǘ╇[性課程的'研究
1、鄉土化的學科課程。此類課程,在原有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上,融入鄉土資源,開展學科教學活動。包括鄉土作文教學、鄉土文學教學、鄉土美術教學、鄉土音樂教學、鄉土常識教學、鄉土體育教學、鄉土思想品德教學、鄉土數學教學等。
2、通過課程的研究,形成一種校園文化,一種優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突出事實求是、從實際出發,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學校精神。這種隱性課程,蘊涵在學科教學、德育教學、學校管理及其師生的言談舉止中,從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五、課程開發操作措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和地方的課程計劃以及學校的實際通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選編、改編、新編教學材料的方式,在校內組織實施,并在實施過程中建構起內部評價機制。校本課程開發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以學校為基地,并基于學校而進行的突出師生特點和學校特色的課程。只有盡可能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校內外資源,發揚學校的傳統,結合當地的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才能有效地實施校本課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課程設計的前提。不僅要分析校內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內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師資、環境設施、學生特點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會、自然、歷史等。
2、確立目標
校本課程目標的制定要體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課程改革方針,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辦學理念,達成辦學目標,從而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使學校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確立校本課程的目標,提出做個有智慧的實踐者。
3、制訂方案
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計劃書。完整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總體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與課程門類,課程開發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課時設置等內容。同時要統一校本課程教學案例的編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項目:主講教師、教學材料、課程類型、授課時間、授課對象、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活動安排、評價方式、課后反思等。
4、組織與實施
校本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是開發工作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敗。因此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程序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規范“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實施程序。我們認為實施的程序可以分為五步,即:環境分析與材料選擇、目標的確立、教學的組織、學習的評價、課后的追蹤。要嚴格按程序實施。課程的實施是校本課程付諸實踐和走進課堂的過程。要積極構建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
5、評價與改進
根據“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的評價總要求,構建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即教師、學生自己、同學、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評價主體的互動性,即評價主體間進行雙向的、多向的評價。促進校本課程開發和改進,建設有鮮明特色,符合學校實際的鄉土化校本課程。
六、課時設置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每周安排1課時,新課程年級從地方課程中安排,其他年級從現有計劃的選修課中安排。各年級根據實際需要可分散在每周,也可將3課時集中在一周(安排半天)。
2、興趣活動課程每周安排2個課時。個別興趣活動可以放在課余時間進行。
3、學科課程根據新課程實施的教學實際安排,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七、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全體教師參與課程開發。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加大經費投入,確保科研經費的及時劃撥,加強學校校園環境改造,圖書館、實驗室、實踐基地的建設,開發建設好校本課程網站,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4、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絡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 5
一、基本依據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的學校發展,還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我校為農村小學,由于歷史、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學校硬件建設、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與城區學校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在分析了周邊地區的`社會環境、學校的校園環境、師生的基本情況等因素后發現,我校擁有較強活動能力的教師和學生。這是我們的優勢。不足的是教師少,年齡偏大,沒有音樂體育美術等專職教師,我們計劃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個支點,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
二、總體目標
以課程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共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創造性的新編校本課程。我校因地制宜,開設了趣味數學、趣味英語、成語故事、剪紙、寫字、田徑、跳繩、經典誦讀等選修課程。
四、課時設置
1、大部分課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節課,個別選修課程也可以放在課余時間進行。
2、學科課程根據新課程實施的教學實際安排,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五、課程開發操作、保障措施
1、制訂方案
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計劃書。校本課程開發小組依據學校實際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全體教師參與課程開發。
3、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4、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爭取社會各界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六、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全面負責校本工作)
組員:(具體負責校本工作)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 6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為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結合我校實際,開發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課程,以彌補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不足,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個性,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學科素養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中華經典的博大精深、數學思維的靈活創新、英語情境的生動有趣,陶冶情操、發展個性,保持最佳學習狀態,提高人文素養。
2、通過生活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術和禮儀規范,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過藝體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發展特長,樹立自信,豐富精神生活,實現全面和諧發展。
三、基本結構
以校本課及活動小組為載體,確立以下三類內容,每學期視環境、師資等具體情況添減部分內容。
1、學科素養類——經典誦讀、英語口語、習作、數學思維
2、生活技能類——折紙、生活勞技、生活禮儀、法伴我成長
3、藝體技能類——舞蹈、聲樂、器樂、兒童畫、裝飾畫、國畫、剪紙、書法、十字繡、橡皮泥、陶藝、圍棋、武術、乒乓球、田徑等
四、實施原則
1、現實性原則:充分考慮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及學生發展狀況,兼顧學校其它方面因素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
2、基礎性原則:以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綜合為目的,為學生打好基礎服務。
3、發展性原則: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著眼于開發學生的潛力,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
五、保障機制
。ㄒ唬┏闪⑿1菊n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
。ǘ┙M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編委:
六、實施過程
。ㄒ唬淞⒄_的課程觀。
(1)采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標準》等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并用大教育觀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2)多方合力,共同協作。教導處負責制定整體方案,審議課程綱要、教材、學科評價體系,負責過程管理、分期工作計劃、檢查實施、培訓指導等工作;總務處負責課程開展所需的物質保障,協調資料的征集和保養、場地的建設,場地活動的設施供應等;發揮家長委員會的紐帶作用,取得家長的幫助與支持,挖掘家長資源、社區資源,使校本課程融于生活、融于社會,促進孩子的全面和諧發展。
。ǘ┱J真落實課程目標
1、校本教師針對學校已有的校本課程資源,依據學生年齡特點、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交流反思,不斷完善內容,豐富課程體系。
2、任課教師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按時上好校本課,并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
3、每學期以年級組為單位,至少開展校本課程專題研討一次,活動要有目的、有準備、有記錄、有實效;每學期末組織面向全校師生的校本課程成果展示評比一次,全面參與,形式靈活。
4、學生需要外出調查、參觀時,由分管領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一起組織,確保師生安全。
。ㄈ┩瓿烧n程實施水平評價
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課程評價由任課教師擬定學科評價方案,教導處具體負責方案的指導審核及校本課程教師實施情況的總體評價,評價注重多元化和個體化
1、對教師的評價注重過程性
從教學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對教師的課程方案(附件1)、課堂教學(附件2)進行評價。學校采用調查問卷(10%)、聽課記錄(20%)、檢查教師教學方案計劃及教案(20%)、博客(每月)總結(20%)、教學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實。
2、對學生學習情況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1)學生上課出勤率評價,占學業總成績20%。
。2)課業完成情況評價,占學業總成績的40%。包括平時上課聽講、學習態度、作業的完成情況。
。3)課程結業成績,占學業總成績的40%。
學生校本課程學業總成績按A、B、C、D分四個等級
為促進學生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態度,采取觀察、考查、現場匯報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進課程有效實施。強調以下兩點:
一是組織階段性作品展覽。開展多種形式的年級、校內學生作品展覽,如,學習筆記、手抄報、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強宣傳和對學生進行及時鼓勵。
二是要有學習結果的評價,采用等級制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期結束,教師根據校本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地參與的情況,采用開卷考查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成績,給與學生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和合理的等級成績。(見附件4、5)
以上課程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個體,同時呈現合理的層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課程《經典誦讀》《走進威!贰睹嬓蕾p》等重視人文熏陶和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田小學子因此洋溢著書香高雅氣質、自強創新品質和模范小主人風采;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及年齡特點分年級選修的橡皮泥、陶藝、折紙、剪紙等課程,遵循了由易到難,漸入內涵的規律,旨在發現和培養一批有興趣、有悟性的小藝術家;而在此基礎上,補充開設了二十多個興趣小組,引領孩子發展特長,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盡情飛翔。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 7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學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F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帶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開發、管理、評價、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校本課程實施的目標:
1、總目標:
發揮團隊合力,結合課改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拓展課程建設,以課程建設拓展學生樂學的空間,突顯學科特色。
2、學生發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3、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4、重點突破:
以學校特色項目為基點,在和諧團隊氛圍下的開發校本課程,并逐步向各學科延伸,完善校本課程,即《三字歌》、《剪紙》、《弟子規》。
三、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實施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各班主任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并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谥朴喰1菊n程實施有關規章制度并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芊e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信息。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拮龊眯1菊n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五、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發揮特色創建過程中的優勢,形成校本課程的生長點。
2、各學科在確定的年級實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3、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為學校開展各項教育的重要載體。
4、以學生和諧發展為出發點,明確校本課程實施的目標定位,完善課程體系,落實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六、校本課程實施保障:
1、學校對參加校本課程實施的教師在外出學習、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物質支持。
3、學校對教師進行必要的理論培訓。
4、保證實施教師的研究時間,研究空間。
6、在教師考評上充分肯定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及研究的成果。
7、學校對實施教師應做好各類設施的提供,如校園網等,為校本課程的順利開設準備物質條件。
8、對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學校應組織評選,優秀的校本課程,鉛印成冊,并予以獎勵。教師開發出的校本課程的成果記錄在教師業務檔案。
9、根據師資培訓工作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讓教師認真參與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 8
我校嚴格執行國家和省頒布的課程計劃,結合教委下發的課程計劃,根據本校實際,按以下方案實施:
一、課程設置
學校認真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各門課程,制訂了課程管理的相關制度。每學期初由學校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文件精神擬定課程計劃執行方案、制定總課程表、班級課表和教師課程表,為學期開學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課程體系,認真執行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優化教學過程,著力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指導思想。積極開展教改教研活動,積極組織觀摩課、示范課、研究課。努力上好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為學生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有效的內容和空間。
本學期,我校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地方與學校課程、綜合實踐活動、音樂、體育、美術。其中地方與學校課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禮儀教育等;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勞動技術、信息技術等。所有課程、課時,嚴格按照義務教育課程要求設置,無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現象。重視開展好信息技術、藝術、體育、興趣活動四個領域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課時分配(周)
一、二年級:語文(9課時)、數學(7課時)、品德與生活(2課時)、體育(2課時)、音樂(1課時)、美術(1課時)、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3課時)
三至五年級:語文(7課時)、數學(6課時)、品德與社會(2課時)、外語(4課時)、體育(2課時)、音樂(1課時)、美術(1課時)、科學(2課時)、綜合實踐(3課時:包括信息技術1課時;勞技1課時;綜合實踐活動1課時)、地方與學校課程(2課時)。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學,每課時40分鐘,一、二年級每周總課時數26節。三至五年級每周總課時數30節。
三、學校課程管理措施
。ㄒ唬┘訌妼W習,提高認識。
課程是指為了實現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教育內容及其結構、程度和進程,是把教育目標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的橋梁,是培養目標的載體和實現培養目標的手段,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因此,課程設置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新課程設置方案的制訂與實施,對于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認真研究課程設置方案,進一步提高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認識,并以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化素質教育的實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ǘ┘訌姽芾,科學設置各類課程。
嚴格執行新課程設置方案,對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指令性內容按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在課程管理上轉變管理思想,研究管理辦法,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充分發揮學校在課程改革實驗中的主體作用,保證足夠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開發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時間和空間。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程改革小組,成員包括教研組長和部分骨干教師。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 9
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搞好以學校為基礎的課程創新,特別是校本課程的規劃研究工作,我校根據當前校本課程研究的方向,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對校本課程研究開發工作做了積極的探討和摸索,形成了一份符合我校實情的校本課程規劃方案,現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學校校情的分析:
我,F有6個教學班,附設1個學前班,有14名教師,200多名學生。學校地處南昌縣廣三公路旁,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綠化面積300平方米,校園內生機勃勃,香氣宜人。學校擁有1個多媒體教室,1個美術教室、1個音樂多媒體教室、1個計算機網絡教室、校園廣播系統等,是三江鎮一個花園式的農村學校。
學校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辦學宗旨,以“德育為首,教學為核心,強化內部管理,爭創學校特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辦學目標,秉承“勤學、苦學、博學、樂學”的校訓,倡導學生以“正直、善良、謙虛、誠實”的校風堅持“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淵博的知識培養人,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校課程資源的分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目標追求下,對原有的學校課程組織形式
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需要我們對現有的課程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分析,優勝劣汰,并不斷開發新的課程,以滿足學生的需要。我校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大部分學生家長外出打工,學校校園文化單調,家庭缺少父母關愛,學生性格比較孤僻,學習興趣不高。通過調查與訪談,從學生的能力、氣質、性格、價值觀、挫折力、期望值、求知欲望等學生有很大的.需求。結果顯示:我校小學生的發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樂學習的指導、幸福成長的體驗、創新的思維品質的養成。
三、學校課程總體目標
根據需求評估,圍繞我校學生培養目標,初步確定我校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1、發展學生的人文精神,具備與人為善的品德,求真的精神,自理、自立、自強的能力,具備對他人、對自然、對社會的責任感。
2、具有開闊的胸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樂觀向上氣質、質樸高雅的品質。
3、培養合作精神和交往、動手、創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4、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自主發展意識、合作能力、創新精神,我校整體規劃了校本選修課程,希望學生在多樣的課程學習中得到發展。
四、學校課程內容的開
1、我的童年音樂組
2、少年紅色影院組
3、國學金典頌讀組
4、象棋、軍棋、五子棋類組
5、乒乓球組
6、臨摹、室外寫生組
7、剪紙、書法組
8、學校合唱團
9、中國夢寫作組
10、我愛陽光田徑組
五、課程實施步驟
1、教導處制定調查表,評估學生興趣發展需要,研究學校課程資源。
2、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討論制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
4、教師根據自身專業、能力和《課程開發指南》自主申報課程,寫出課程簡介。
5、學校對教師申報的課程進行審議,編寫《選修課程目錄和課程簡介》,向全校學生宣傳、介紹。
6、學生分年級根據自己意愿選擇課程,統計人數,填寫《校本課程(選修)花名冊》,根據學生選擇的課程適當調整。
7、開課老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撰寫《課程綱要》。
六、課程評價要求
1、課程老師分析學情,確定目標,選擇內容,撰寫《課程綱要》,交教導處審議。
2、每次上課前備出簡案,學校定期檢查、督促。
3、每次上課時,教師要登記上課人數,檢查課堂紀律,了解教學內容,切實保證校本課程質量。
4、針對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定期召開校本課程教師、全體教師的研討會,進行總結、交流、探討,確保課程內容順利實施。
5、每期召開一次學生、家長代表會議,傾聽他們對課程內容及實施的意見,并反饋給上課老師。修訂、完善課程內容,調整實施方法。
6、對個別教師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困難,教導處及時給予引導、幫助,共同商量解決辦法。
7、教師結合小組學生平時活動等一學期對學生進行一次考查,作為學生綜合整體素質考查的一個總要依據。
8、每學期末教師對自己執教的課程進行自我評價、總結經驗、撰寫心得體會或論文。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 10
一、指導思想
以課改為載體,在學校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學,F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二、學校課程實施的目標
1、學生發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2、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三、學校課程實施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把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觀為核心內容,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2、整體性原則
學校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學校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活動課程應成為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因素及對學生發展的作用,使學生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及特長。
3、發展性原則
學校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學校課程的價值而出臺的,課程最大價值在于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學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筑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發展的特色課程。
4、科學性原則
深入系統地學習與課程改革相關的理論,借鑒外來的有益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實事求是,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檢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邊實驗邊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四、學校課程實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學校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制定學校課程開設計劃,將學校課程納入學校課程計劃,教師每學期應根據學校制定的計劃,撰寫教案。
5、課程的組織形式必須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采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如表演、競賽、參觀、講故事、游戲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學校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松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五、學校課程實施的評價
1、成立學校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的檢查評價。
2、對學校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4、對于參加學校課程開發的教師學校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六、師資培訓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學校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在職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學校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特制訂目前師資培訓的計劃與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師資。
3、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經過一段時間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七、資源包的開發
滿足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課程的資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課教師進行大量創造性的勞動,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自己動手開發資源包,學校進行資助,保證學校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導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邀請教科所領導來校指導工作。
3、校本課程計入教師工作量,按工作實績進行獎勵。
4、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 11
一、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的要求設置新課程,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培養目標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課程結構與課程安排
本著有利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并為每個學生具有個性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一、二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3節,語文8節,數學4節,體育5節(包括體育活動),音樂2節,美術2節,地方與學校課程2節。每周26課時。
三、四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2節,語文7節,數學4節,英語2節,體育3節,音樂2節,美術2節,科學2節,綜合實踐活動3節(信息技術1節;綜合實踐與創新活動1節;勞動與技術1節,利用周末、假日開展活動),地方與學校課程3節(含心理健康1節、周會1節和學校開展的具體活動)。每周30課時。
五、六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3節,語文6節,數學4節,英語2節,體育3節,音樂1.5節,美術1.5節,科學3節,綜合實踐活動3節(信息技術1節;綜合實踐與創新活動1節;勞動與技術1節,利用周末、假日開展活動),地方與學校課程3節(含心理健康1節、周會1節和學校開展的具體活動)。每周30課時
【小學班本課程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美術校本課程設計方案10-17
校本課程的設計方案(通用7篇)09-18
學校校本課程設計方案(精選18篇)05-24
音樂校本課程設計方案(精選16篇)05-26
學校校本課程總體設計方案(精選20篇)06-06
小學英語校本課程總結11-11
小學校本課程研修總結03-17
小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08-29
小學校本課程教學計劃09-22
小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