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化調查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化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化調查報告1
一、情況概述
(一)調查目的
以幼兒為中心、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是實施幼兒教育的關鍵。但是,就目前幼兒教育的現狀來看,很多幼兒園在保教過程中,卻嚴重存在著某些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情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可以說,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一大頑疾,而且如不加以阻止,會有愈演愈烈的態勢。針對這一現狀,為了給教育行政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資料依據,讓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引導和督促,讓我街道幼兒教育盡快走出“小學化”的誤區,我們針對這一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我們從調查情況入手,通過對一定量的教師的調查,了解黃旗堡街道、坊安街道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情況,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提出糾正和預防建議。
(二)方法與步驟
1.對坊子區實驗學校幼兒園、實驗小學幼兒園、黃旗堡街道、坊安街道幼兒幼兒教師抽取32名作為樣本,其中公辦幼兒園教師22名,民辦幼兒園教師10名。
2.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教師的基本情況(年齡、職業、學歷等)、教育理念與態度,做出數據統計。
3.從這32名教師中,分別對他們進行專項調查,調查要點:
(1)、您認為幼兒園學前安排的教學內容和現行的教學方法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嗎?
(2)、幼兒園學校領導的教育理念是怎樣的?您認為幼兒在幼兒園最應該學會什么?您了解《綱要》嗎?限制幼兒園學前實行游戲化教學,摒棄小學化教學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您理想中的學前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基本情況、教育理念與態度
被調查的幼兒教師100%表示她們所在的幼兒園都設有寫字、拼音、甚至英語等科目。56.25%的教師認為幼兒園學前安排的教學內容和現行的教學方法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為較符合的教師為43.75%,不符合的為0。
當問及“幼兒在幼兒園最應該學會什么”時,98%的公辦園教師與100%的民辦幼兒園教師認為,在幼兒階段,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抑制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身心健康,探索精神,創造力,社會交往能力和藝術表現力,2%的公辦園教師認為除了培養能力外,還要讓幼兒學會玩。3-6歲是孩子打下一生基礎的重要階段,應該根據他的年齡特點去培養他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張揚他的個性,不應該用書本上的死知識限制他們思維的發散。調查顯示,公辦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民辦園教師膠原觀念達成一致。
當問及“您了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嗎?”時,公辦幼兒園91%的教師了解;民辦幼兒園60%了解。此項調查顯示,民辦園教師對《綱要》了解與公辦園有一定的差距,導致教師教育理念差距的形成。
教師年齡30歲以下:13人,31-40歲:6人,41-50歲:6人,50歲以上:4人,有兩人教師年齡不詳,可以看出,公辦園與民辦園教師組成隊伍的`特點皆為年輕教師和老教師組成的,年齡分布還可;教師中專學歷:17人,初中學歷:1人,專科學歷:5人,本科學歷:6人,研究生:1人,學歷不詳:2人,專科及專科以上學歷都分布在公辦園,民辦園教師學歷偏低,有待改善;幼教專業:27人,非幼教專業:5人,公辦園幼兒教師100%為幼教專業,民辦園幼兒教師50%為幼教專業,調查顯示,公辦幼兒園教師在學歷分布上、學前專業上明顯優于民辦幼兒園。但是,公辦園由于教育觀念存在差異性,因此小學化教育方式更改存在困難;民辦園幼師畢業生僅5人,而且教師流動性大,這些原因也導致教師專業培訓與發展的較大困難。師資狀況堪憂,成分復雜,為學前教育發展帶來困惑。
(二)領導的教育理念和態度1.上級主管部門的管理要求
據了解,上級主管部門就幼兒教育的教育教學、班額、作息時間等方面對幼兒園辦園與管理雖然提出要求,但是不夠嚴格,徹底,在管理要求方面存在漏洞,二教師的年輕化、專業化也就遠之甚遠。2.幼兒園領導辦園宗旨與思想
從訪談結果可看出,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高期望留住生源,各幼兒園在教學內容上安排小學化的知識。幼兒園領導對幼兒園開設和管理的有關要求也限于各種原因沒有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規定,幼兒園在學前教育領域的專業理論探討和業務學習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些幼兒園領導的觀念首先趨于小學化,街道幼教小學化在所難免。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原因分析
根據以上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產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主管部門及相關領導、教師是兩大原因:
(一)主管部門及相關領導認識不夠徹底。
(二)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小學化”。
1.幼兒園教師年齡差距較大,他們在教育理念存在差別:民辦幼兒園教師教育觀念落后,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了解不多,教師教育素質偏低(文化知識、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技能),加上她們流動性大,無法進行專業培訓,教師的教育行為受到家長的左右,也導致了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幼兒的行為要求過嚴。具體表現在日常活動中甚至教學活動中要聽老師的話,不許插話;上課要專心聽講,不準搞小動作,要安靜地休息或做游戲等等。這些要求明顯具有“小學化”傾向,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守紀律、少玩少說少動;這種做法違背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要求“教師采用靈活的手段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鼓勵幼兒多想、多說、多做”,這種做法限制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嚴重影響了幼兒身心發展;更談不上幼兒園生成活動的產生。
2.由于缺乏教育機構的專業引領,教師專業技能和水平又有限,這與《綱要》中提出的“教學內容的組織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有很大差距。
四、糾正和預防措施
(一)上級主管部門及領導應該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意識到“小學傾向化”給幼兒帶來的不良后果,懂得學前教育,了解學前教育,重視學前教育,才能起到帶頭杜絕“小學傾向化”這種現象,才能得以慢慢改善現狀。
(二)加強對教師素質的提升是關鍵。
1、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縣級學前教育事業,幼兒教師的素質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因此,要通過幼兒教師在職培訓、園本培訓等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的理論學習和專業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正確把握幼兒教育的方向,把握“幼小銜接”的教學特點,改變不良的教育教學行為。
2、教師要主動開展五大領域教學活動;科學制訂幼兒一日活動計劃,保證幼兒每天運動達到一小時,游戲時間達到一個半小時;在幼兒園的班級里建立區域活動場所(如:探索發現室、科學活動室),讓孩子自由選擇區域活動的內容和材料,材料應選用本地自然資源和環保廢舊物品(比如:樹葉,農作物莖、桿、葉、皮和易拉罐,飲料瓶等)。
3、教師要在平時工作中,實行家園共育。
建立家園聯系欄,增進家園溝通。家園聯系是促進孩子成長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有責任引領家長了解教育知識,更新教育觀念,比如建立“家園聯系手冊”,利用該手冊將教學內容、方式、教師態度、幼兒園發展等內容定期與家長溝通,共同探討孩子成長的問題。教師還可將教育心得、活動安排、幼教知識等展示在聯系欄上,讓家長學習并掌握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家長也可以將想法、意見、需要反饋在專欄上,從而與幼兒園積極配合,建立家長委員會,為幼兒的發展共同努力,也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是國家的未來,幼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視。以幼兒為中心、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是實施幼兒教育的關鍵。愿經過教育主管層、教師、家長多方努力,使我們幼兒教育盡快走出“小學化”的誤區,步入專業而健康的發展軌道。
小學化調查報告2
論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及影響
摘要:幼兒教育在我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好壞直接影響到兒童的健康和全面發展。但近幾年,在幼兒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與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相違背的“小學化”現象,嚴重危害幼兒的健康成長。本文從三個部分進行論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概述、分析危害和原因以及提出教育建議。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健康發展
一、引言
學前教育對幼兒的影響很大,為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近些年很多幼兒園不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規律,小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致使很多幼兒開始厭學,對學校產生了恐懼。嚴重影響了幼兒健康的發展。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概述
目前,對我國學前教育小學化,外國專家學者提出了2種模式:一是從理論的角度出發,主要是指幼兒園對小學課程資源、教學理念、評價標準、管理模式、教學模式和方法等進行了介紹,滲透到學前教育的實踐、教學和狀態,以及普遍趨勢的功利教育。二是從實踐層面上,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小學的課程內容,另一方面是對幼兒的行為和形式的學前教育。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表現在,首先,一味地追求知識的傳授。幼兒園提前開設本不屬于這個階段的課程,把小學內容放到幼兒階段進行,片面追求知識的獲得。其次,教學方法陳舊。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學校的多樣性辦學以及幼兒教育的發展滯后,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也急需發展。目前的幼兒園教師大多在幼兒教育中沒有豐富的經驗。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上,過早地對幼兒教育采用小學教學法。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一)危害
1.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小學化是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該承受的學習范圍,孩子存在不安全感,壓力隨之升高,使剛進入校的孩子不喜歡上學,從而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如果對幼兒的教育采用教授加作業相結合的方式,機械背誦和習慣化的思維就將嚴重地阻斷孩子本來該得到發展的智慧和想象力。
2.不利于幼兒個性的形成。人們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卻忽視了幼兒個性的形成。在幼兒園,教師們喜歡的是聽話的孩子,忽視調皮搗蛋的孩子。但實際上,那些孩子常常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教師甚至對那部分孩子問的那些奇怪的問題的態度比較冷淡,長此以往,孩子問問題的欲望也就隨之熄滅。
3.不利于幼兒養成動手、動腦的習慣。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小學教育不利于正確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習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原因分析。大多數家長認為幼兒園的質量如何,主要看孩子能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家長甚至支持小學化教育。在幼兒方面,部分幼兒園的教師自身素質不高,扭曲學前正確的教學理念。一味地追求利益,不注重孩子的健康發展。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老師不顧孩子的年齡和身心發展規律,為了符合父母的需求,設定小學化課程,給孩子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為此提高幼兒園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我國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質是面向全體的、普及性的并非選拔性的。再加上一些學校只在乎學校自身的升學率的高低。該理念成了幼兒園小學化的基礎。
四、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措施
(一)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管理。建立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設計適宜的活動,老師須明確活動的目的,然后依據幼兒園課程總目標,對學期目標進行確定,然后老師根據幼兒園的教學目標以及幼兒的特質,進行區域安排,讓幼兒自主的表現自己,從而得到自然的發展。
(二)幼兒園要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因材施教,特色辦學。目前,我國大多數幼兒園,興趣班似乎都有存在。甚至認為興趣班是自己的特色。很多幼兒家長也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只要是幼兒園開設的興趣班,并且在他們的經濟范圍承受之內,都要求孩子學習。幼兒教育應遵循不同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根據幼兒的個別差異,實行因材施教。
(三)轉變家長的幼兒教育觀念。對于幼兒園小學教育而言,家長的作用也不很大。現在,有些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加大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對此,各地的幼兒園的老師要經常開展幼兒專家教育內容的相關論壇會,讓家長了解幼兒教育的科學方法,準確的理解幼兒教育的核心觀念。幼兒園要不斷加強家園之間的交流,從而制定出合適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的更加多層化的發展。
(四)加大政府的監管。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政府投資和管理。由于前期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導致幼兒園辦學趨勢不好。為了糾正中小學兒童教育管理部門的傾向,政府應明確其責任,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保證學前教育的有效領導和管理。總的來講,政府的教育的部門應該根據當地的教育情況,對教育理念出臺適合的政策。此外,政府還要增加財政投入,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而杜絕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進而促進幼兒教育的科學健康發展。
小學化調查報告3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同時讓學生的個性特點得到有益的發展,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嶄新課題。而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在課堂,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多行之有效的手段,確實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一、重視讀中品味,提高理解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讀書,在讀的基礎上認真體會重點詞句含義,讓學生理解其描述之事、比喻之理、含蓄之情,如果把一些應該讓學生品味的詞句忽略了,學閱讀勢必達不理解作品意境的效果,因而不能準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比如教課文《驕傲的孔雀》,學生剛接觸文章內容,還沒細細地品詞品句,如果這時候盲目地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顯得造作了,結果學生在讀到"孔雀昂著頭,挺著胸脯,拖著美麗的尾巴,沿著湖邊散步"時,只能"感情不夠,動作來湊",學生笨手笨腳地擺出昂首挺胸的樣子,其實并沒有體會到孔雀的"昂首挺胸"是自以為天下第一,是目中無人的表現。
二、重視學習過程,訓練思維能力。
目前課堂教學還存在著"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教師只注重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滿足于學生說出正確的結論,而忽視兒童的思維過程,這是不可取的,教師要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追問:你是怎樣想出來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請你說說思考過程。這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并起到了一種交流作用。某學生回答的結論即使是錯誤的,也不要馬上否定,教師應該讓學生說出思考過程。這樣能讓其他學生發現錯誤的原因,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互相討論,互相啟發,逐漸明確是非,認識不斷深化。在這一思維訓練過程中,全體學生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創造表演機會,培養表達能力。
給他們創造機會。語文教材中,有故事性很強的記敘文,不這有童話、寓言等體裁的文章,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讓學生登臺表演文中的故事。只要注意引導,學生把講臺當舞臺,學生自己表演,是他們極感興趣的了事。小學生有較強的表現欲望,教師要會很快地進入角色,在極大的興趣中施展才華。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文中有生動有趣的對話。當學生戴上頭飾演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時,同學們樂極了,演到小白兔對老山羊說:"我不要白菜,你就給我一些菜籽吧!"時,同學們議論紛紛,在熱烈討論中理解了本課的主題。這樣,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有趣的活動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人人登臺演出,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絕不單純為了傳授知識,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提高認識能力。只要我們明確語文課素質教育目標,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兒童的身心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就能達到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目的。
小學化調查報告4
一、調查目的:
寫作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學生的作文應關注現實,關注生活,通過觀察分析自然社會,創造性地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受、態度和看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然而長期以來,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條理不清、千篇一律、滿篇大話空話、胡編亂造,這一切提醒我們,作文教學迫切需要改革。為此,我對我班學生的作文現狀作了一番調查,以便在今后的作文教學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尋找作文教學的新路。
二、調查對象:
本班五年級學生,共30人。
三、調查方法:
利用談話、看作文作業的形式加以調查。
四、調查內容:
1、對作文的態度。
2、寫作的動機。
3、作文材料來源。
4、寫作中最困難的問題。
5、關于觀察。
6、關于課后閱讀。
7、對教師的要求。
五、數據分析:
從調查結果及數據分析,發現作文教學問題多多。
(一)作文離開了本來的目的。
文章是感情的產物,作文的目的是溝通思想、交流情感。但寫作動機調查顯示,認為寫文章是完成功課的需要,是為了得到一個好分數的占39.7%,認為寫文章是為了將來工作有作用的占30.5%,想把有趣的事寫下來,想把心里話告訴大家的占30%。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分數的高低比自身的發展和交流的需要占有更高地位。這樣為作文而作文的練習離開了習作的根本目的,使學生只是圍繞著”寫什么”,“怎樣寫”,失去了獨立人格上的作文權利,難以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文章以大話、空話、假話來搪塞老師就不可避免。
(二)缺乏應有的創作自由。
調查數據顯示40%的學生希望老師“放手讓自己用喜愛的方式寫自己想寫的內容”。然而,在現實中,教師過于注重怎么描寫,如何注意詳略得當,怎樣緊扣中心等表達技巧的訓練。同時一般的作文課有規定的時間、字數、結構、文章體裁等,使學生處于完全被動地位,導致學生難以跳出教師給予的作文框框,不敢標新立異。不是從自身生活體驗出發萌發表達愿望,而是帶著教師給的題目要求找合適的材料。調查顯示寫作材料來源中,“找符合題目要求的范文稍為改編”的占25%,“老師給什么材料就寫什么材料”的占23%,“根據題目要求編人和事”的占18%。作文不是“情動而辭發”,而是“主題先行”,諸多限制,抑制了學生的創作自由,導致學生失去了作文的內部動力。
(三)缺乏積累,無話可寫。
學生的“積累”包括語言、作文經驗的積累,更包括學生生活情感體驗的積累,而這些都是學生所缺乏的。首先是生活積累底子薄。調查顯示學生作文素材源于生活積累的僅占12%,而依賴他人或范文卻占48%。平時能注意觀察并有興趣的占21%,觀察時能展開想象并能及時記錄下來的更是寥寥無幾。學生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醞釀情感沒有進入作文教學基本環節,作文教學只禁錮在封閉狹小的課堂內,與精彩紛呈的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絕。
其次,是語言積累底子薄。第一閱讀量少,調查顯示“學生能自覺閱讀課外讀物”的僅占24%,這說明學生缺少課外閱讀的條件,更缺少課外閱讀的習慣。另外,語文閱讀也存在重思想內容分析與概括,輕誦讀的狀況,一學期下來就讀二三十篇文章,學生閱讀明顯偏少。第二不重感悟、不重消化。調查顯示學生“閱讀時能自覺寫讀后感”的僅占12%。而根據教師布置要求在課外讀物上摘抄優美句段的卻占24%。這顯示了教師不是讓學生自己從讀中感悟,發現寫作規律,而是“喂給”各種寫作技巧,提供各種“捷徑”,不是“厚積薄發”,而是“急功近利”。這種外不注重拓展觀察和閱讀的空間,內不注重調動已有的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的做法,必然導致學生源頭枯竭,表達困難。
(四)少交流,少溝通。
正如葉圣陶所說:“寫作是把自己的觀察、經驗、理想、情緒等顯示給人們知道,而且希望越多越好。”但長期以來,學生作文唯一的讀者是教師。但恰恰是教師忽略了與學生的交流,表現為重靜態評價,輕動態評價,往往是一個分數、 一個“閱”字或一些空洞的評語應付了事,對教師地批改結果,多數學生往往只看過分數就把作文本塞入課桌。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少交流的'時空,學生作文不知道寫給誰看,成了沒有實際對象的“面壁而作”,難以產生那種人與社會,人和人直接交流時的愉悅感和表達沖動。
六、思考建議:
第一重視學生的積累。
首先要把握“積累”的本質,不要僅僅把積累等同于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后讀物和背誦名家名篇或摘抄所謂的優美句段。作文是學生生活實踐,情感體驗,思維和語言的統一。所以要特別重視學生生活、情感體驗、語言、作文經驗等多方面的積累。教育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養學生用心去觀察,培養“好眼力”;用心去體驗,培養“感受力”。作文教學應走入精彩紛呈的社會生活和大自然,注重拓展閱讀與觀察的空間,注重感悟和內化,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從祖國豐富的民族文化中獲取素材和靈感。作文教學要克服知與行脫節、學與用分離的弊端,要注重加強教、學、做的聯系,讓學生在“做中學”,即切實加強作文實踐活動。事實證明,“學生在學習中動眼、動心、動腦去實踐,從中體驗感悟”是最有效的積累。
第二,還學生一個自由揮筆的天地。
《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過多地強調形式,讓學生覺得寫作難,反而使學生對寫作喪失信心和興趣。反之,讓學生自由表達,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有個性化的作文,不僅能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增強寫作的信心,而且會讓學生感到寫作是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學生認識的個體差異,不以教師主觀認識代替學生的認識。其次,提倡作文民主,自由民主的文風是培養學生真實的作文情感的關鍵。作為教師,平時的言談中就要鼓勵學生有話就說,有話就寫,讓他們大膽地寫困惑、寫胸臆、寫思考。鼓勵學生“我筆寫我口,我筆訴我心。”這時學生就會放下思想包袱,從而達到一氣呵成、酣暢淋漓、真情流露的境界。
第三,多交流,多溝通。
在作文教學中,應注意創設交流情境,建立交流機制。
(1)提供有利于師生交流的話題,讓學生把情感和需要真誠地表達出來。提供的話題要做到與學生思想、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是學生喜歡說,喜歡寫的話題。
(2)創設激發學生交流的空間,給學生表達和交流的機會。首先變寫作指導為點撥討論。教師提供交流話題,讓學生思考寫什么、怎么寫。接著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構想或點評同學的發言,教師的責任是組織交流與點撥。這樣的討論交流,激活表達思維,打開學生思路,豐富寫作題材。其次變教師評價為學生交流閱讀。學生作文完成后,作者先上臺閱讀自己的作文,講講自己作文中的得意之處,然后請同學談談各自的看法與建議。
(3)形成師生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鼓勵和更具體的指導。首先要改變以往的作文批閱方式,即將眉批變成點撥指導學生修改的評語,將總批變成與學生交流,表達自己讀后感的評語。其次是教師經常寫“下水文”,與學生進行寫作體會交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寫作“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教會我的學生使用語言當我的作文或短詩觸動了兒童的心弦時,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筆來,努力表達自己的感情。”師生交流,不僅可以融洽師生感情,形成和諧的寫作氛圍,而且能有效地指導學生作文,激發寫作欲望和熱情。
小學化調查報告5
摘要: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在當前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我國很多幼兒園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很多幼兒園都安排大量的課程讓幼兒進行學習,給幼兒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對多學科視野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進行了研究,希望為我國的幼兒園教育提供有益幫助。
關鍵詞:多學科視野;幼兒園;小學化;透視研究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是一種超前的教育方式,對于幼兒來說這違背了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同時也會對家長造成誤導,對幼兒的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應及時改變這種“小學化”現象,堅持正確的教育方式,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下面筆者將對多學科視野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進行討論。
1.多學科視野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出現的原因
(1)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是一種失范現象。人本身是一種有限的存在,從生理上來說,每個人是世界中存在的一個個體;從道德上講,每個個體是社會中的一部分。如果對他們的本性進行了限制,他們勢必會受到約束。[1]在幼兒教育階段過于嚴苛地對幼兒進行管束,并對其抱有過高的期望,就會導致出現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家長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承受過多的壓力,另一方面卻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只能讓孩子盡量地參與更多教學活動,卻根本沒有真正地去理解孩子。此外,家長們普遍對科學的幼兒教育缺乏認識和情感支持,家長總是認為自身與教師之間是存在對立關系,從而導致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愈演愈烈。
(2)幼兒園辦學觀念不正確。我國很多民辦幼兒園在創立初始階段大都只是為了盈利,而并非為了幼兒的發展。這種幼兒園會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而故意采取“小學化”的教育方式,讓家長迅速看到教學效果。但這種教育方式會給幼兒的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3)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近年來一直采取應試選拔人才的方式,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認為,只有高考才是出人頭地的唯一機會,一切的努力都只是為了高考,因此導致在幼兒園教育中出現“小學化”現象:只看重幼兒的知識性學習,而對其他方面的'素質培養有所忽視。這種現象的出現,將對人才的健康發展和全面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2]
2.多學科視野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改正路徑
(1)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先進的思想觀念是推動教育改革的基礎。針對幼兒的教育,教師應認識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讓幼兒掌握某一項基本的技能,而是要在保證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礎上給幼兒營造歡樂的氛圍,讓幼兒能夠在幼兒園階段受到心智上的啟蒙。因此,在教育觀念上,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正確看待幼兒教育階段,針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基本規律來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2)完善幼兒園教育制度。要想糾正社會中的不良風氣,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使之能受到限制。幼兒園教育作為啟蒙教育,應做到尊重幼兒的基本人格,同時教育內容需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設置,以基礎的游戲方式作為活動,并將其融入教育內容中。[3]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發展。我國雖然也有相關內容規定,但這些法律限制并沒有對幼兒園教育起到作用。對此,國家應更加注重對教師的培養,以此來扭轉當前這種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
(3)跟進教學法。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心理發展不夠完善,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需要與小學階段的教育加以區分。對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可以適當采取一些跟進式教學方法,讓幼兒能將所學過的知識與日后的學習產生聯系。
幼兒園教育中“小學化”現象嚴重違背了幼兒的成長發育規律,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正確看待幼兒教育,讓幼兒盡可能地感受童年快樂,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得到成長。只有這樣,這對幼兒來說才是最好的,對此還需要社會各界積極做出努力。
小學化調查報告6
目前,幼兒教育出現了小學化傾向,所謂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一些幼兒園為了迎合部分家長的錯誤需要,提前對幼兒進行小學教育的不良傾向,提前把漢語拼音、書寫漢字、數學運算等小學一年級的部分教學內容納入了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甚至把幼兒園的學前班辦成了“小學預科”班。大部分民辦幼兒園和相當一部分公辦幼兒園中,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日趨嚴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勢。這種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損害兒童身心健康的做法,需要教育部門下大力氣加以糾正。
曾有新聞報道,廣州某小學在今年的“幼升小”入學考試中,出現了這樣一些試題:“4-1在什么時候等于5?”“哪個詞既是它的反義詞又是它的近義詞?”“17-18+19+20=?”許多試題不但孩子答不上來,連家長也被難倒了。面對這些試題,我們忍不住要問:“這些知識,孩子如果都知道的話,那還有必要上學嗎?難道在幼兒園提前學習掌握小學知識,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了嗎?”
學不完的知識,孩子變成小學預科生;課外輔導班成負擔,孩子害怕上小學;被迫學習成壓力,孩子拿桌子出氣,等等,這些現象說明幼兒教育問題多多。
一、“小學化傾向”的弊端
1.對幼兒的身體發展有害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身體發展有害。幼兒正處于長身體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幼兒如果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并引起心理上的變化,如表情呆板等。過早、過多地規范性學習還能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不良癥狀產生。
2.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害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害。過早地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幼兒時期的心理發展還不完善,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如果此時強迫幼兒像小學生那樣學習和做許多功課,他們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學習過于吃力,幼兒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情緒,從而扼殺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3.對幼兒的全面發展不利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全面發展不利。在幼兒階段所進行的小學式教育,其實進行的只是單項智育,由于這種做法只重視單項智育或某種技能的發展,忽視了全面性發展的要求,結果,幼兒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被削弱了,其他各育的發展要求被忽視了,導致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片面性。
4.對幼兒的未來學習不利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未來學習不利。由于一些學前班使用的是小學一年級教材,其教學內容和小學一年級是重復的。在幼兒階段兒童如果學過了小學課本上的`知識,他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不用花多大力氣就可以獲得好成績,由于重復教育,使這些兒童養成了不動腦、不思考、生記硬背的不良習慣。當他們升入二年級以后,面對新的學習內容,一下子不能適應,結果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學習跟不上的情況都得以產生。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首先,是廣大不懂幼教規律的家長的錯誤需求。當孩子回到家時,多數家長最先關心的就是:今天在幼兒園吃沒吃飽?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今天認識了什么字?背了幾首詩?……當家長把這些方面作為考查幼兒的主要發展時,它所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幼兒的自我為中心和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之路。
其次,有些幼兒園辦園目的不端,違心去搞小學化。許多被學生家長叫好的幼兒園的辦園“秘訣”就是多凸顯孩子的外顯行為,如語言、識字、英語、速算、早期閱讀、體育專項訓練等,因為這些方面周期短,在孩子身上見效快,家長能看得見、摸得著。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個性、興趣、智力潛能等方面的培養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易在孩子身上迅速體現,因而幼兒園就“避重就輕”,以博得家長的滿意。
再次,有些教師素質不高也是造成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重要因素。缺乏專業的幼兒教育知識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傾向于管理、教學小學化就不足為奇了。
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業務研究部門監管、培訓不夠,也是造成小學化傾向的重要原因。
三、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措施
1.加強對幼兒教育的行政監管
幼兒教育并不是單純的幼兒園教育,需要社會各方面給予廣泛的關注、理解與支持,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幼教事業的監督管理,切實發揮監管與扶持的職能。政府一方面要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為改善辦園條件和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礎性支持;另一方面,要給改制幼兒園提供政策性援助,使幼兒教育在進行成本核算后能夠順利進入市場化運作階段,這是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根本。
2.幼兒園樹立正確的幼教理念
正確的幼兒教育是以促進每一個幼兒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幼兒教育要以幼兒為中心,要把幼兒當成真正意義上的人,切實貫徹“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也要樹立正確的入學準備理念,當前國際流行的入學準備教育包括五大領域:身體健康和動作技能、語言發展、認知和一般知識、情緒和社會性、學習方式。幼兒園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幫助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3.注重教師專業素質培養
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直接關系到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因此,通過各種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至關重要。
幼兒園應開展各種培訓,幫助教師踐行以下觀念和行為:一是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幼兒健康的人格、培養幼兒非智力因素等;二是幼兒是用“行動”來思考,靠“感官”來學習的。教師要讓幼兒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和嘗試。要使教師能夠真正關注幼兒的實際發展狀況和主體性的發展,將教學目標與多方面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教育行為上避免“小學化”現象。
4.統一課程設置,編撰標準教材
目前,學前班課程設置大多照搬小學,教材編寫不規范。有的編撰出版者功利思想嚴重,只注重效益,對教材胡編亂印。有的幼兒園直接選用一年級課本,這種教材并不適用于學前教育階段,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組織專業人士統一編撰科學、適用的學前教育教材。
5.加強家長教育,擺正家長幼教觀念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長的教育觀念和需求的牽制,可以利用幼教專家講座、大眾傳播媒體、家園合作等形式廣泛宣傳幼兒教育的科學理念,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幼教態度,從而使家長淡化對幼教的功利心態。
【小學化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04-25
城市信息化調查(下篇) -調查報告04-25
城市信息化調查(上篇) -調查報告04-26
基層法院法官職業化路徑探討 -調查報告04-26
小學生假期旅游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04-25
小學語文提高識字效率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