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師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致教師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致教師讀后感1
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那用心靈記錄的文字,我仿佛經歷了一次洗腦,走進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么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非老師教育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的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松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其中有一段文字說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一個十七八歲的學生行為自私乖戾,而家庭又特別放縱他,那么這名學生一般也很難有什么發展。也許只有在成年后遭受重大挫折,或是有了“頓悟”,才可能有轉機。 ”
我們經常說:“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教師的習性會不自覺的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為直接對學生起了一個示范。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指所說:因為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系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青年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書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份責任感。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決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般的細節,特別是作為一名特教教師更是如此,因為聾啞學生的模仿能力更強,我們特師的教養對聾生的影響力會更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在我們面對聽不懂、學不會的時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翻到本書的第六輯《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細節,都滲透著吳老師對孩子們深深的愛。我們的教育是培養人的,這句話來自于《像抬眼一樣升起的白旗》。“那旗幟不是蠱惑人心的紅色,不是時髦的綠色,也不是空靈的蔚藍,而是一塵不染的白色。在我的心中,一面潔白的旗,正在像太陽一樣緩緩升起。”當我讀完《像太陽一樣升起的白旗》,似乎就沉浸在這句話中,他這里的白旗是善良,友情,仁慈,負責,勇敢,堅強,自信,珍愛生命,純真愛情……我們為師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做好我們自己,用我們的人格影響我們的學生,就如同吳老師所說的:“你是教師,你今天種下什么樣的種子,明天就會開什么樣的花,結什么樣的果。”
讀完85篇文章,85個小故事,在融入心里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對自己的職業負責,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于課堂的幸福中。
讀吳非的書,很容易被里面一種積極向上的東西打動著,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會,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確實需要常常讀上這樣一些書來蕩滌自己的心靈,撥開身邊的迷霧,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堅持自己該堅持的,改進自己該改進的,然后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這就是吳非老師書給我的。
致教師讀后感2
在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后,我們學校的青年教師開始了朱永新老師《致教師》的路。這本書,不同于李鎮西老師的那本書,那本書主要是講故事,讓你從故事中學到教育方法,而這本書主要通過解答教師疑惑,比較擅長解決教師日常遇到的問題。下面我就這本書,說說我的讀后感。
一:正確認識教師這份職業
在《致教師》的前言里,有這么一段話“教師,不是園丁,教師本身就是一朵花,教育應該是師生互相作用的過程;教師,不是蠟燭,教師不能以化為灰燼做代價,以此去照亮學生;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是啊!歷代人都會把老師比喻成園丁、春蠶或者蠟燭,這本是對老師的贊美,但卻無形之中限制了老師的成長。老師不能固步自封,應該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老師不能以犧牲自己為代價,來照亮別人;老師也是花朵,不斷汲取陽光雨露,茁壯成長,好庇佑比自己嬌小的幼苗。
二: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在社會發展的今天,教師隊伍日益壯大,那么到底為何那么多人選擇做教師?到底是因為喜愛這份職業?還是為了傳說中的“鐵飯碗”?說實話,我想大多數人選擇這份職業的最初原因都是因為收入穩定,有保障吧。當然,我和我家里的人最初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在和學生相處了那么久后,慢慢改變了我的想法。教師的理由有很多,它并非是因為那些名譽地位,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學生親切的問候,是可以幫助學生逐漸成長的痕跡,是日積月累的點滴幸福……然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學生,因為他們帶給我們的所有感動。平凡之中,點滴之間,都是幸福最真實的存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在平凡中尋找、發現幸福,甚至還可以自己創造幸福!在這本書里,我發現原來新教育是這樣的,老師在教育里詩意棲居,通過堅持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發展共同體來自我培訓,不斷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教育的旅程中邊走邊看,詩情畫意,這就是做教師的理由。
三:借我一雙好教師的慧眼
“不做謀財害命的教書匠”,這句話一直都被許多老師銘記在心。教書匠年年講老內容,年年用老方法,每天每月每年都在重復自己。這不應該是一位教師的做法,只有我們堅持完善自己,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有意識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這才是教師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另外,在班級里,最讓教師頭疼的應該就是問題學生了,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轉變問題學生呢?通過閱讀書籍,我也知曉了一些方法:1.深層次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找到解決辦法。2.建立班級溫暖領域,通過班級氛圍改變學生。3.走進他的家庭,幫助建立親子關系。4.“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因此我相信,適當的溫度能給予他無限的熱度。
四:愿我書寫一部教師的生命傳奇
人活著的意義,或許就在于活出獨特的自己。每個人都在讓自己活得有意義,過得有價值,從而獲得幸福感,那么幸福的源泉是從哪兒來的呢?它有三個途徑:1.物質生活的.滿足。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如果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何談幸福呢?但擁有物質你就覺得幸福了嗎?不,那種幸福感微乎其微。2.人際關系的滿足。這個社會,每個人都處于不同的人際網中,而人們往往能從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身上受到尊重,獲得信任感,從而獲得幸福。作為教師,絕大多數幸福感是來源于我們的學生。3.來自自己的內心。不斷地給自己鼓勵,設立小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當你達到這個目標時,內心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其實獲得滿足就是幸福。
其次,教師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和老師,因此老師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他。言傳身教是做好的教育方法,這也是為何建立家校共育的原因。建立家校合作,利于加強學校中老師和家長的關系,樹立共同觀念,促進學生進步。
五: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非常輕易地感受到新教育的魅力,但實行新教育并不僅僅是個別老師的任務,它是我們所有教師應該做到的。因為有了所有熱愛教育的人,因為有了眾多不斷創新的人,因為有了堅持發展自己的人,才有了新教育,也讓新教育不再是一個夢想。出發吧,帶著使命,帶著愛,當希望之花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上,在豐收的季節,我們就可以盡情收獲,肆意灑脫。
致教師讀后感3
看過朱永新教授的多部著作,簡介部分的照片多是單手托腮,側面仰望,雙目凝神,靜心沉思的樣子,細讀著作后發現,相由心生,文如其人。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一位慈祥的長者正施慧于民。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
作為一名教師,第一項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小玩具一樣,教師的摯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難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作為一名教師,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著坐
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品質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師以工作繁忙為借口懶于讀書。為此,朱教授直言不諱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滿足、很容易停滯的。”同時,又不無風趣幽默地為教師們支招:“自來水是壓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是啊!當我們把讀書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樣自然時,還會擠不出時間讀書嗎?在這種須臾不可或缺的閱讀狀態中,我們就獲得了幸福。要是讀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讀第一頁,慢慢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走姿態。
閱讀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插上騰飛的雙翼。閱讀總是伴隨著思考,而寫作本身就是思考。寫作幫助我們梳理思想,不斷地返回自身,認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華自身。為此,朱教授指出:“專業寫作,對教師而言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甚至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們的行為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正的生活也是從寫作開始。我們通過寫作,超越了日常教育與家庭生活的碎片式經驗,從而對自身進行
不斷反省,我們的教育必然因此提升,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而完整,我們的人生就會從此而幸福。”
為了讓教師們明白寫作的重要性,朱教授舉例論證:“有的老教師認認真真教了一輩子,之所以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就是因為經驗未得到提升。教師的專業寫作,是將粗疏的經驗提煉為精煉的專業能力,將淺層的教學感受深化為內心的實踐洞察的最好手段。”并且引用蘇格拉底的名言:“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只有通過寫作不斷反思生活,才能明晰生活的意義,從而更好地創造生命的價值。最后,發出語重心長地召喚:“如果你想超越自我,如果你想讓自己每天的教育生活成為永恒,不妨從現在開始教育寫作吧!讓精彩的文字記錄你精彩的歲月!如果你能夠每天把你自己的課堂記錄下來,把你和孩子們交往的故事記下來,把你讀書的心得記錄下來,這樣一來,不僅你每天的業余時間會非常充實,而且你的進步也會非常迅速。”
是啊!在寫作中整理自己的思緒,在寫作中聆聽自己生命拔節的聲音,將教育教學實踐緊緊根植于廣袤的教育土壤,為自己開辟一條寬廣的專業成長之路,何樂不為呢? 朱教授說:“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思考、寫作與閱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如果缺乏思考,他的人生注定是黯淡無光的,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思考的人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精彩。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教育
生活,付諸行動,逐步改變自己的行走狀態。正如朱教授所說:“思考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決定的。”靜心思考,但存內心寧靜方寸地的老師,生活會是什么樣的呢?朱教授肯定地說:“如果一個人有寧靜的內心生活,他就真正地找到了幸福。靜靜地做著一份讓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們教師最大的幸福。”
朱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善于思考的行者。他總是以深邃地思考,全神貫注,心無旁騖,持續關注和研究教育,關注和研究兒童,幾乎所有教育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考與獨到的見解。并在身兼數職、要事纏身的間隙,筆耕不輟,把豐富的教育思想付諸筆端,終于成就了這樣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教育家,滋養著一個個走近他,走進他著作的教育人。
致教師讀后感4
“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里。它的亮度就在于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發光,一直在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在一次的讀書分享會上,我被這一段話深深吸引。從而有緣邂逅《致青年教師》這本書。
拿到這本書后,我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通過讀《再版前言》、《自序》,我了解到本書是作者吳非老師工作三十年來對教育工作的思考,他寫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我們青年教師少走彎路。全書內容深入淺出,通順流暢,讀著讀著會讓人感覺特別的親切,宛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正在同我們青年教師促膝長談:生動典型的案例,是那么的真實、親近,仿佛就是發生在我們班的故事。
清楚地記得剛接手這個新班時的一幕幕,對學生性格的不了解,學生課堂上紀律松散、調皮搗亂,學生課后作業拖拉、欠交,學生考試考的不好……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惑著我,讓我感到諸多的不適。我如坐針氈,眼前一片迷茫。心中想到一條捷徑“多讓他們做題目”。于是課后,我花時間去找題目,課堂上,我一邊讓學生們做題,一邊拼命地講解,自己覺得各種題型都反復練習了,學生應該不會太差。可是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很多的.學生考起試來,還是不會寫。我質疑自己,我不是都講到了嗎?那又是哪里出了差錯呢?懷疑學生,是基礎不扎實還是課堂上根本沒理解?為什么還是不會呢?原來一切都是我自以為,我自以為我講到了,學生就應該會,可是學生根本沒有理解。好比吃飯,沒有經過咀嚼,怎能消化。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業。把所有的知識一下子塞給學生,把學生的大腦當作裝知識的容器,學生會精神疲憊,導致喪失興趣,甚至厭學。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能揠苗助長,急于求成。
讀完整本書,我感受到了吳非老師的智慧與大氣,感受到了大師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踐行著不平凡的理想。我清楚地認識到一位優秀的教師應有寬廣的胸襟,敢于追求理想,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
一、擁有寬廣的胸襟
“教師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優秀教師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樣遼闊,如同長空一樣高遠。只有教師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學生的樂園;他所教的學生,才會愉悅的開墾自己的心靈。”教師在教學中不光是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還要擔負起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重任。面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要擁有愛心、耐心,寬容對待。如有學生遲到了,別為難他,讓他進教室。因為學生遲到了,內心一定很不安,能站在教室門口,那也得需要很大的勇氣啊!教師用寬廣的胸襟對待學生以及身邊的人,無形中透露著教師不凡的氣度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些將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影響著學生,學生也將心胸開闊起來,不自私,不與別人斤斤計較。
二、敢于追求理想
我們的學校是個有文化、有故事的地方,《成長記錄本》是我們學校追求的特色之一:首頁安排了“我的理想”專欄,學生用稚嫩的語言表述著自己的理想,每每看到,都能觸及我的心靈。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個個可愛的孩子,我們所從事的是基礎教育,我們應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目標。吳老師談到:“理想讓我活著。如果沒有理想,不只是教育,任何一種職業也會是無趣的。人的選擇如果過于現實,必然領略不到詩和夢的美”。這句話給我啟發很深,教育是理想的職業,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人格。教師不要受外界浮躁之氣的影響,把功利心帶到學校這片圣潔的土地上。我們應該更注重人的教育,給學生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讓我們一起心存美好、心有理想,去領略詩和遠方。
三、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實,到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就看你持一種什么態度,就看你有沒有發現的智慧。在工作中,我們可以向名師學習,向有經驗的長輩學習,向網絡培訓平臺學習……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播者,一定要熱愛學習。讀書就是學習的最佳途徑,一位愛讀書的教師,從內到外彰顯著獨特的氣質,散發著與眾不同的魅力。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博覽群書,用親身行動喚醒學生的讀書欲望,點燃學生的讀書熱情。我們的教師千萬不要成為那個只喊學生讀書而自己不讀書的人。近年來,我校加入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通過語文主題學習,我們的課堂結構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語文課上,我們遵循“三講三不講”的原則,注重“一課一得”。如《小英雄雨來》一課,全文篇幅長,常規備課關注:環境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描寫;把握重點語段,感受人物品質……我們在整合備課時,進行了合理的取舍,把這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長文短教,把握重點語段,感受人物品質。學習方法是看全篇,抓重點。教學流程:激情導入,理清層次——品讀重點語段,感受人物形象——回歸全文,梳理層次關系——拓展閱讀(語文主題叢書《巧送藥品》),強化學法——簡單總結。這節課上,學生2/3的時間用在了閱讀上,課內閱讀量增加了一倍,從兩篇課文的學習中充分感受到了英雄人物的品質,語文能力從閱讀實踐中得到了提高。
追尋著吳非老師那束光,品讀著《致青年教師》這本書,讓我如沐春風,使我對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心懷理想,不懈追求,追尋心中的那片光,朝著教育的理想不斷前行!
致教師讀后感5
《致教師》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通過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給詢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瓴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一位慈祥的長者正施慧于民。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在細讀慢嚼中,我品出了朱教授反復強調的“致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組關鍵詞。
一、閱讀
作為一名教師,第一項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小玩具一樣,教師的摯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難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實際生活中,人和人的區別主要看兩點,一是他交怎樣的朋友?二是他的業余時間怎樣安排怎樣度過?所以,朱教授說:“人是由他讀的書造就的。讀什么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讀最好的書,做有根的人。與最好的書對話,就是與最好的人為伍。”
作為一名教師,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著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品質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二、寫作
閱讀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插上騰飛的雙翼。閱讀總是伴隨著思考,而寫作本身就是思考。寫作幫助我們梳理思想,不斷地返回自身,認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華自身。為此,朱教授指出:“專業寫作,對教師而言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甚至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們的行為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正的生活也是從寫作開始。我們通過寫作,超越了日常教育與家庭生活的碎片式經驗,從而對自身進行不斷反省,我們的教育必然因此提升,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而完整,我們的人生就會從此而幸福。”
為了讓教師們明白寫作的重要性,朱教授舉例論證:“有的老教師認認真真教了一輩子,之所以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就是因為經驗未得到提升。教師的專業寫作,是將粗疏的經驗提煉為精煉的專業能力,將淺層的教學感受深化為內心的實踐洞察的最好手段。”并且引用蘇格拉底的名言:“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只有通過寫作不斷反思生活,才能明晰生活的意義,從而更好地創造生命的價值。最后,發出語重心長地召喚:“如果你想超越自我,如果你想讓自己每天的教育生活成為永恒,不妨從現在開始教育寫作吧!讓精彩的文字記錄你精彩的歲月!如果你能夠每天把你自己的課堂記錄下來,把你和孩子們交往的故事記下來,把你讀書的心得記錄下來,這樣一來,不僅你每天的業余時間會非常充實,而且你的進步也會非常迅速。”
三、靜思
朱教授說:“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思考、寫作與閱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如果缺乏思考,他的'人生注定是黯淡無光的,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思考的人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精彩。善于思考并勇于實踐的老師給孩子們營造的是充滿靈性的課堂,用智慧潤澤課堂,成就的必然是孩子們的精彩人生。只要思考就有價值,就有改變、完善、前進的可能,真正的優秀教師都是有思想的教師。所以,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付諸行動,逐步改變自己的行走狀態。正如朱教授所說:“思考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決定的。”靜心思考,但存內心寧靜方寸地的老師,生活會是什么樣的呢?朱教授肯定地說:“如果一個人有寧靜的內心生活,他就真正地找到了幸福。靜靜地做著一份讓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們教師最大的幸福。”
輕輕合上《致教師》,珠璣般富有哲理的樸實語言縈繞于腦際,深切感受到與經典著作相伴的日子,心中充盈的美好。
朱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善于思考的行者。他總是以深邃地思考,全神貫注,心無旁騖,持續關注和研究教育,關注和研究兒童,幾乎所有教育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考與獨到的見解。并在身兼數職、要事纏身的間隙,筆耕不輟,把豐富的教育思想付諸筆端,終于成就了這樣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教育家,滋養著一個個走近他,走進他著作的教育人。
致教師讀后感6
了解朱永新老師,最初并不是這本書,而是在教育報上看到的那首《教育是一首詩》,讓我看到在教育一線,有一位校長如此的熱愛教育,能把教育當做自己的事業,用自己的點滴行動去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致力于教育中來。再次看到他的書《致教師》,對于已經工作10多年的有些職業倦怠的我們而言,如醍醐灌頂。整本書的46個貼近教學一線的問題幫我們看到了成長撥節中需要提升和努力的部分以及成長的路徑與方法。在46篇回信中看似每一位教師和每一位教師的情況不同,每個問題和每個問題指向不同,但在朱老師的答案里這些又是一致的,那就是做一名愛學習,愛思考,愛寫作的有思想的老師。
改變自己
正如朱老師書中所說“隨波逐流是最容易、最輕松的事情,而堅守理想,就要耐得住寂寞,就要淡泊寧靜,就要相信未來”。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無數個普通而又平凡的日子中,我們很容易在繁勞的工作中喪失激情,沒有斗志,更多的是對外界環境的抱怨與不滿。朱老師說:“當你無法改變社會,無法改變別人的時候,你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自己。而只有你真正地去改變自己,其實你就是在改變別人,就是在改變社會。”
記得我在沒有學習心理學及生涯規劃相關知識之前,我也常常是那個抱怨者,抱怨并沒有帶來任何的改變,思維認知沒有改變,工作方法沒有改變,看待周圍的不公平的視角沒有改變,徒增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每天看到的都是問題學生和問題班級,因為在我們的眼里,評價學生的標準也只有一個:分數。看不見孩子們其他的長處和優點,看不見他們的點滴進步,這不僅讓自己有時候會很挫敗,而且也會影響師生關系。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8大優勢智能,包括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自省智能、人際智能、自然智能。但是在應試教育的體系下,眾多的家長和老師只關注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而對于其他智能強的孩子而言,顯然是不利的,會背唐詩,會考奧數,是好孩子,體育好、繪畫棒的學生卻很難被老師稱贊。
在青春期這個關鍵的階段,是孩子們自我認同形成的關鍵時期,每個孩子都很看重身邊的重要他人對他的評價與認可,這將決定他如何去看待自己,如何去重塑自我。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批評與責備中,缺乏外界的認同,他就很難自信,也沒有力量去克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那個空間智能強的孩子未來可能成為設計師,那個人際智能棒的小子未來可能是位領袖人物,那個自然智能強的孩子說不定就是未來的袁隆平呢?誰也不能根據過去的傳統經驗去看待今天時代的孩子,互聯網的發展,人工智能的出現,無一不是多元智能凸顯的青少年發明創造的。
在今天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我們無法改變他人,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是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們一起共同成長,才是教育良性發展最關鍵的基礎。
成就他
朱老師在書中還有一句話說的好:“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幫助每一個人認識他自己,成為他自己。而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
相信,是一種信任。你越是信任,他越是會展現美好的一面,你越是不相信他,他就真的展現給你最壞的結果。你擔心什么就會來什么。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家長,特別關心孩子,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關心。看不到孩子的優勢和長處,盲目的報各種興趣班,把孩子弄的很累不說,因為精力的不聚焦,導致孩子不自信,找不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和特長是什么。對文化課的重視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味的跟隨大眾去報所謂的奧賽班、競賽課,無異于緣木求魚。
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判斷一條魚的成功,那么終其一生,他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我們的教育,不是要教魚兒爬樹,教鳥兒游泳,教猴子靜坐。而是要給魚兒一片海,給鳥兒一片天空,給猴子一片森林。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從教育中汲取各自所需的養分,能夠健康自信的成長,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天賦,擁有一份擅長的技術與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當然在青少年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我們要給孩子們更多的嘗試與探索,幫助他去發現和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且去堅持。在堅持做感興趣的事情過程中不僅積累孩子們的成就感、自信心,也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過程。比如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集體活動,社區的志愿者活動,家庭組織的跟隨父母工作一日等活動,在更多的活動中讓孩子勇于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更多的責任與事務。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是優秀的,所有的優秀背后定是有一個優秀的父母。父母的視野就是孩子的世界。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培養只會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而是放眼未來,培養他適應未來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的習慣,把那些真正對于一個人一生有用的東西教給學生,使他有力量,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進入社會,走向未來。
成就他人,改變自己的路上定會有很多困難與挑戰,“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我們唯有立足于教學一線,立足于自己的教室,去思考我能為他們帶來什么,能做些什么可以讓每個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讓每個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也才能成就我們最好的自己,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致教師讀后感7
最近,非常有幸的閱讀了吳非老先生的《致青年教師》這本書,這本書是吳非老先生告別講臺之作,講述了他一生的教育經驗。剛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并不期待去看,因為我認為書中會出現一些空洞的教育學理論,看得累還深奧,同時收獲也甚少,所有遲遲沒有翻開。說實話迫于任務我打開書,翻看了序言和目錄,我發現序言的語言很貼近生活,平實淡雅,目錄也很新穎,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話,并且讓我很有興趣去繼續閱讀。文章中,老先生描述了一個又一個親身經歷或是身邊的真實案例,讓我不禁地去聯系自己的教學,如同身臨其境。捧著這本書就好像在與老先生促膝長談,所以每天在累的時候閑下來的時候閱讀便成了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有六章,分別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吳非老先生的這本書是一本有思想、有靈魂的書,是一本能啟迪人們思考的書,是一本有智慧、有力量的書,為我今后的教學生涯引領了方向,指明了道路。下面我就談一下這本書最讓我感動、讓我思考、給我啟發的語句。
"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樣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這段話對我感觸很深,教師的'胸襟就如同寬廣的大海,而學生就如同自由自在的魚兒,海有多大,魚兒自在遨游的空間就有多大,海有多深,魚兒遨游的本領就有多多。我不是一個胸襟開闊的老師,我也曾心胸狹窄過,也曾與學生置氣并且口出狂言,也曾因為學生氣我而去找學生麻煩,可是當我看完老先生的這篇文章這段話后,我反思自己的言行,你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你何必要為難學生讓學生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呢?你都沒有做到為人師表你又為什么要學生尊重你呢?你都沒有一個教師該有的廣闊的胸襟你又為什么要求學生做到大氣,面朝大海、仰望星空呢?你只是一個平凡的老師,而你的學生也只是平凡的學生,你要想要你的學生頂天立地,你就需要擁有博大的胸襟。我想我會做到的,我會讓我自己的學生去開墾自己的心靈,去建造精神家園。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也感觸很深,因為我感同身受。我是一個眼淚窩子很淺的人,經常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流眼淚,可是我基本不在學生面前流眼淚,但是也有一次實在控制不住的時候。那時我帶一個班級的班主任,班級總是有同學早上遲到,當時學校有規定,遲到的同學是要扣班級分的,一個月下來我的班級因為遲到被扣了10分,在學校教職工大會上我被點名批評了,那一個月我的班級成了全校遲到學生最多的班級。會后我特別傷心難過,難過的是學生不爭氣,傷心的是學生都為各自私利而沒有為班級利益著想。帶著這種情緒我回班級了,看著一雙雙眼睛盯著我看等著我說什么的時候,我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同學們紛紛問我怎么了,我把會上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學生,學生們都若有所思的不說話了,只有幾個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用有趣的話逗我開心,今天的這一切就這樣過去了,我什么都沒多說也什么都沒多做。可是讓我欣喜卻又驚訝的事情在第二天、第三天乃至接下來的一學期發生了,再也沒有學生遲到過。這件事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先生所說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于他們人性的蘇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又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是的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合上書,回憶著書中吳老先生寫下的一個又一個耐人回味的小篇章,每一個平凡而又真實的故事都折射出了吳老先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讓我的感情久久不能平息。吳老先生的文字讓我在他平凡的語言中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讓我有了繼續努力前行的動力。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我會始終努力著、思考著,幸福的靜待花開。
致教師讀后感8
當我打開《致青年教師》,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受驚。因為我從開始教學至今還沒想過如此深層次的問題,只是因為喜歡教書,喜歡面對一張張孩子們純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而在一個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也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雖只讀了短短幾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里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樹立服務意識 因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務精神的教育。服務不僅僅是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種獎品和一句贊揚,真正的服務應該在課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了;課堂上是否關注每一位學生了;你為學生提供學習方式了沒有?學生這節課有發展嗎?這種隱性的服務理念應該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服務。
二、要學會感恩 只有具有感恩意識的人,才具有奉獻愛心的精神。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感謝社會給予我的這個崇高而又偉大、穩定而又令人羨慕的職業。教師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謝在各個崗位上做奉獻的納稅人,無論是工人還是個體勞動者。既使他們起早貪黑,生活無著落,也在為我們提供著經濟保障,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教育他們的子女。第三,要感謝我們的學生及其家長,因為教育的產品是服務而不是學生,而購買這個服務的是家長,家長是學校的上帝。而消費者才是推動產品不斷更新和質量提高的最強大的動力。所以,感謝家長,因為他們的選擇,我們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機;因為他們的選擇,才為我校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基礎。第四,要感謝我們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邊的每一個人。
三、學會學習,學會讀書 教師是最需要讀書的職業之一,教師要教好書就必須多讀書。魏書生初中畢業,卻達到了融合貫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養他的是書籍;李鎮西在被問及為什么有這樣的成就時說:我就是比別人早讀了一些書,多讀了一些書;蘇霍姆林斯基更是認為,集體的智力財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師的個人閱讀,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讀書的愛好者。 讀書,能夠改變教師教育匱乏、蒼白的`狀態,才能“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才能妙語連珠,引經據典;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把陽光散布在別人心里;讀書,能夠使教師思考人生,改變孤獨、麻木、灰色的人生狀態,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層次,才能賦予課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賦予課堂蕩氣回腸的藝術魅力,才能不用再談“職業倦怠”。
四、關注細節 “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是我們行為永遠的準則,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都要考慮孩子們投在我們身上的目光,應該考慮我們該給孩子們展現些什么。我們應該關注我們言行中的細節: 表現出我們的激情,因為激情不僅會被感染,而且是一位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 展現一種好的態度,表現出你的喜愛、關心和尊重,因為態度是會影響的。 我們的事情別總讓學生做,因為孩子們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嗎?我們會著裝整潔、得體、精神,言談、舉止文明,因為孩子們是會觀察和欣賞的。 升國旗時我們會肅立、行注目禮,因為孩子們也關注你的熱愛和信仰。他們有了信仰,我們才好教育。 我們一定不會在教室和學生集會場所吸煙,接打手機、喧嘩,更不會隨地吐痰,亂丟雜物;一定會遵守交通規則;更會保持辦公室整潔。因為公共衛生、公共秩序的維護,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是會跟我們學的。 我們是能夠尊重學生人格的。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和孩子們的尊重是相互的。 隨手關燈、隨手關緊水籠頭是不難的,節約紙張、愛護教學工具是自愿的,我們節約的習慣是帶給孩子們最樸素和最美好的禮物。 遵守時間,遵守諾言。我們對規定和允諾的實現,帶給孩子們的將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體驗。
五、錘煉業務 說我們是“青年教師”,“青年”說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學,也說明我們有精力去學;“教師”說明要傳授知識,更說明我們需要有更精湛的傳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藝術。我們青年教師應該對自己負責。作一個青年教師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煉,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我們經常在實踐中學習,學習中老年教師中多數人對工作的發自內心的熱情和豐富的業務經驗;但又不滿足于同他們的競爭——作為青年人有理由對業務的質量有更高的追求;業精于勤荒于嬉,我們會時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頹廢與懶散,永遠沒有滿足之時,就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的教學還沒有盡善盡美,我們需要更多的錘煉。 我們會備好每節課,參與好集體備課。我們的從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來源于這里。 我們會互相多聽課,青年教師楊恒奇說過:“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由人及已會很有收獲。 我們會關注孩子們的每一本作業,因為他是孩子們學習收獲的晴雨表。 我們會嘗試著改變,讓我們的教學方式逐漸讓孩子們喜歡,讓我們的教學成果更加豐碩。 我們在腦海里總會有一個信念——做名師。并為它做好每一個細節。
致教師讀后感9
當我利用一周的時間讀完《致青年教師》此書時,我不禁拍案叫絕。在書中,作者吳非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這種精心的文字創設,實在令人折服。讀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真正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著你是一個成熟、理性的教師!
書中《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一文中寫道:“哭泣與落淚未必是軟弱,因為你的悲天憫人,因為你的正義沖動,因為你的仁愛和幸福。屈原不畏死,不也‘長太息以掩涕兮’嗎?魯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為斯民哭健兒’嗎?”作為教師,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應該有情感宣泄的時候,我們為什么就不能當著學生的面流淚呢?教師是孩子們的指引者,我們應當引導他們認認真真地關注,并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記得20xx級二班的孩子們畢業前對我說過的那句話:“老師,和您分別的時候,我們都不準落淚。”我微笑著告訴孩子們:“我一定會落淚。那種情況下,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其中一個孩子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并且問我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激動地說:“與每位孩子相處了六年,這六年之間的情感,用文字都難以描述,何況是在現實中。你們馬上就要離開我了,叫我無動于衷,我怎能做到呢?”畢業典禮快結束時,孩子們唱起了李俠老師編寫的那首《情誼》之歌,我情不自禁地落淚了。孩子們與我分別時,使勁地擁抱我,也落淚了,而且久久不肯離去。一個人的閱讀積累只有越豐厚,他的人生感悟力才會越強。教師的閱讀經驗、人生的情感體驗一定對學生有極強的啟示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愛、悲傷與失望,真實地坦露在孩子們的`面前。
在《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篇章中作者講述道:“語文教育除了教學生能正確使用母語,還應當有更重要的目標,那就是在創造性地使用母語和發展母語文化的過程中,懂得愛,懂得美。如果沒有這樣的追求,語文學科也就不成其為基礎學科。”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細細咀嚼一番,我覺得這段文字說得很在理。我們的教學不僅不能脫離現實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為了孩子們的長遠利益及精神追求。歲月悠悠,光陰輾轉。每一門學科的教學不要一味地為了考試。短短的學業路程中,我們不能讓孩子們覺得腳步太沉重,心靈不快樂,更不能讓孩子們再回首,就有滄海桑田的感覺。人生的意義,應該是心靈的富足,靈魂的怡然。請給孩子們的心靈更多輕松與自由的時間,拋棄那極度功利的教學評價標準,讓孩子們在我們的教育引領之下,追求詩意的人生吧!
教師在和學生的接觸中,必然會把自身的價值觀傳達給學生;如果為人處世違背了做人的基本常識,對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視無睹,怎么能當教師?當校長?一開始有道德情感的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最不能容忍的是教育者的思想低俗與言行粗俗。這是《教師的人文素養比業務跟更重要》中的一段文字,從中我感悟到教師的思想、品德、才華、修養對于孩子們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在與孩子們交流時,那副寬容可親的面容和心態會讓他們覺得這是一件令人輕松愉快的事。孩子們面對這樣的教師,更能傾訴心中的煩惱與夢想。
書末,作者在《讓我回到童年》文章的篇末中說道:“孩子們本當有正常的童年,最好不要驚醒他們的夢想。做過夢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夢想的孩子也會永遠幸福。人如果過于現實,也就很容易走向猥瑣。”想想看,如果我們每天都能與一群愿意給我們分享他們在家里喜歡玩什么玩具,看什么電視節目,玩什么游戲,讀什么課外書籍、什么東西最好吃的孩子在一起,我們會不善待他們,善待自己嗎?我們要清楚地明白:小小年紀就懂得生活的孩子是精致的。適當的環境教育,更能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及同情心,那是教師講大道理也無法取代的。盡管我們教師已是成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失去的東西太多,但我們永遠不要失去飽滿的熱情,無論是對待自己的事業還是對待家庭,都要擁有一顆善良的愛心。如果愛的暖流在心中不斷地涌動,就能像甘泉那樣滋潤身邊的孩子們及家人們。每天到校,我們都應用自己充滿愛的笑容給予孩子們一份好心情,并用愛的魅力將教育教學工作干得出色,讓我們的人生多一份快樂!
致教師讀后感10
說起來,這也是我第二次閱讀《致教師》這本書了,第一次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完整的讀完整本書,只讀了第一輯的內容,感覺很遺憾,就想著有機會一定要把這本書再認真讀一遍。恰好,今年寒假,中心校給所有老師都發了這本書,我就趕緊認真的把這本書又讀了一遍。這本書不同于其他純理論的書籍,它是以書信體的形式呈現出來的,而且還都是朱永新教授對一線教師在教學中困惑的解答,在這本書中我也找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明確了自己今后的發展目標。
朱老師把教師職業大致分成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陶行知先生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幾個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達到第一種境界。做第二種老師,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踐行教育。有良心的老師不是表格和評選程序測量出來的,而是每年教師節有多少學生還記得給你打電話、發短信、送鮮花、寄賀卡。
我覺得,作為一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老師,只要能做到第一種和第二種就可以了。
做一名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是作為一名教師最基礎的境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為老師,我們經常會不由自主的把那些作業完成不好的學生歸結為上課不認真聽講、貪玩等,想的都是學生自己的問題,從來沒有想過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問題導致他們不會做而沒有完成。其實現在來看,也許是我們在課堂上的講解方法沒有做到深入淺出,學生不能很好理解,所以才會出現作業沒有完成的。寒冷的冬天跑步的時候我們一致要求孩子們把手從口袋里拿出來,可是我們自己的手又在哪里放著呢?是,我們都知道,我們這么做是為他們的安全考慮。可是,孩子們不這么認為,他們只會模仿老師的一舉一動。現在,我們一直在高呼口號,要求孩子們要多讀書,告訴孩子讀書有千萬般的好,可我們作為老師在要求孩子的同時是不是自己做到了呢?我自認為,這點我做的不好,今后得努力做好。孩子們的向師性決定了教師:身教重于言教。
做第二種老師需用良心去踐行。是啊,都說教師是一份良心活,只要用心做,方能心安。我有一個同學是特殊教育專業的,她是在特殊教育學校工作。一次,在一塊聊天,她給我看了一個她上課時的視頻。我一看,隨口而出的是:“呀,你們一個班就七八個人,這么少啊!我們一個班都快60個人了。”她說:“我們的性質不一樣,你們面對的都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等他們畢業了還會記得曾經有你這么個老師。可我們的孩子呢,你就是把他們教到18歲,也沒有人會記得你。”聽他這么一說,我沉默了。是啊,我應該感到幸運啊,至少我帶的這些孩子是健康的,他們還會記得我。我說,那你們的工作多無聊啊,成天面對這樣的孩子,說什么也聽不懂。我的同學笑著跟我說:“不會啊,其實很好玩啊,你別看他們智力有缺陷,他們也是很可愛的。”隨后,她就給我講了他班里孩子的一些事情,我這才知道,即使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只要用心去教育,他們也是可以帶給我們很多感動的。現在,我們在進行的新教育就是這樣的一份教育,用心去做,用愛澆灌,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也在收獲幸福。
朱老師還在書中提到了新教師的“吉祥三寶”——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其實,關于專業閱讀和專業寫作,朱老師在這本書中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到了。就我個人的成長來說,我是非常認同朱老師的觀點的。朱老師還在書中提到他的《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業啟示》,文字看上去帶有嬉戲性,實則著實有效。我覺得任何一個人只要真如上所做,必然會成功。
專業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我們的身體所能到達的地方是有限的,但我們的精神所能到達的地方卻可以是無限的。而這就要靠閱讀來實現,唯有閱讀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匯聚眾家之長,讓自己的語言擁有思想的力量。
專業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新教育十大行動之一,要求師生共讀共寫。可我們作為老師經常要求學生堅持寫,自己卻很難堅持寫下去,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做的是非常不好的。參加新教育也有差不多四年了,可真正用心去寫隨筆、敘事的也就這兩年的時間吧。但就是這兩年,雖然沒有像那些優秀的老師們那樣堅持的那么好天天寫。
基本都是一周一篇,但就是這一周一篇,我發現真的是不一樣的。因為一件事你做的時候跟你靜下來認真去思考怎樣寫的時候是有一個過程的,做的時候可能是一時沖動,但寫的時候就會理清思路。這樣同樣的一個問題可能下次再遇到就有了更好的解決辦法。
就這樣,一次次的寫,看似不經意,實則已在悄然改變著我。
專業發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我覺得這也是非常關鍵的。在我剛來到白元二小時,身邊的優秀老師們不吝賜教,幫我解決了許多困惑。現在在我們的“白元新教育”和“伊川新教育之家”這兩個微信群里,每天都有許多優秀的老師在分享他們的隨筆、讀后感以及班級開展的各種活動等等,我們可以在一起討論、交流,博采眾長,取長補短。
人生沒有最高峰,風景永遠在路上。教育沒有終點,我們永遠在追尋中。新教育路上,我們都是追夢人。20xx已成過去,20xx我會更加努力,向著明亮那方堅定前行!
致教師讀后感11
“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沒有詩人的妙悟,固不能創作;只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其創作亦難盡善盡美。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于模仿。……”這是朱光潛先生對藝術家的一段精妙論述。其實,這同樣適用于教師,一個教師若沒有詩心,便難以萌發美好的教育理想;若沒有匠心,美好的教育理想多半流于空想。惟其實現兩者的完美融合,才能實現教育的盡善盡美。
《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讀了之后,收獲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如果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那么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關注、不惹人憐愛的孩子。”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后有著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后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獲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什么樣的教師是陽光教師呢?我想,那些充滿青春活力、充滿情趣、擁有屬于自己的教育和教育思想的有智慧有品位的教師就是陽光教師。
讀了《致教師》,我感受到教師具有自信、樂觀、堅強的心理素質有時比健康的身體素質更能影響學生的成長。試想,一名自卑、怯懦的教師又怎能培育出自信、堅強的學生呢?因此,作為老師,首先必須是一個自信、樂觀、堅強的人。遇到困難不退縮,知難而上,要有朱鎔基“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返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敢闖地雷陣的精神,敢為人先,勇于創新。這樣才不致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湮沒。我曾經看到一則報道《獨臂教師的“完美”人生》,文中報道了甘肅省榆中縣銀山初級中學校長曹銀治的感人事跡。39歲的他不僅勸說過很多輟學、厭學的學生重新回到課堂,更在因意外車禍失去右臂的情況下,用左手拿起粉筆,繼續在講臺上執教。為了提高教學水平,他用五年時間完成了自學考試本科學業。他還受到中國殘聯和教育部的多次表彰獎勵,被收入甘肅省自考辦編輯的《寒梅百姿報春譜》一書中。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散兵鎮董山小學教師邵軍是一名代課教師,為了讓山里的孩子有書讀,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偏僻大山深處的小學里;他是一名殘疾人,為了讓山里的孩子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忘我工作默默地培養著一批批學生。筆者所在家鄉也有這樣一名獨臂教師。他,47歲,已從教30個春秋;他,是一個殘疾人,卻身殘志堅;他,用一只完好的左手和一顆淳樸的真心,書寫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他就是同事稱道、村民愛戴、學生敬重的“獨臂園丁”——四川省鹽亭縣金安鄉青鳳村小學教師向奉凱。在中國像曹老師、邵老師、向老師這樣的身殘志堅的老師也許還很多,他們用殘缺之軀譜寫著自己的完美人生,也譜寫出了一篇篇壯麗的教育詩篇。他們是比我們這些擁有健康體魄的教師更陽光的的陽光教師。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發牢騷,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群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
如何改善師生關系呢?教師要主動、熱情地與學生交往,把自己置于學生之中,經常和學生交流思想、共同參加文體活動,諸如跳舞、唱歌、郊游、野餐、球賽等,積極同學生們一起進行課外活動。
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生有高興之事,教師要為他們高興;學生有苦惱之事,教師要熱情地幫助解決。教師對所有學生都要一視同仁,給以同樣的尊重,要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無論是好生還是差生。教師一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那么師生關系立刻就會緊張起來。同時被傷害了自尊心的學生對學習也往往采取破罐破摔、的態度。
當學生遇到挫折、心灰意冷時,陽光老師的臉是慈祥的,話語諄諄,如太陽般溫暖心房。學生成績不理想時,不離不棄;學生成績優秀時,亦喜亦嚴。老師是太陽,陽光明媚,孕育幼苗茁壯成長。
面對灰心喪氣的家長,面對學校的升學率論,我們要正確看待職業神圣感和實際社會地位,我們何不用自己寬廣的胸懷、豐盛的愛心感動學生,給學生陽光。只要我們有好心情就能欣賞好風光,有好心情就能創造好風景。所以讓我們的內心存一縷陽光,釋放出光和熱,照亮我們教育事業的和諧之旅。
紀伯倫曾有過一段經典描述:“從你的心中抽絲織成布帛,仿佛你的愛者要來穿此衣裳;熱情地蓋造房屋,仿佛你的愛者要住在其中;溫存地播種,歡樂地收刈,仿佛你的愛者要來吃這產物;用你自己靈魂的氣息,來充滿你所制造的一切。要知道一切受福的古人,都在你上頭看視著。”
師者,也需要像工匠一樣熱愛自己做的事,并追求完美,將自己的理解和美學價值賦予其中,自成境界。雖難以臻于至善,但那份無限趨近至善的感覺會讓自己感到欣慰和自足。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致教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致教師》的讀后感02-23
《致教師》讀后感03-13
致教師讀后感04-30
《致教師》讀后感04-30
致教師讀后感15篇02-11
致教師讀后感14篇02-25
致教師讀后感(15篇)03-31
《致教師》讀后感10篇03-31
致青年教師讀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