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風俗作文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節日風俗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節日風俗作文 篇1
在農村,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蒸饃都是過春節的頭等大事,家家戶戶都十分重視。一來是春節期間祭祀祖先和信奉的神仙要用到;二來白面饃是走親戚的主要禮物之一,尤其是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年代,白面饃更是農村春節走親戚不可或缺的禮物。
蒸饃的時間一般選擇在臘月二十五六之后,先一天,把“馇頭”,也就是上次蒸饃留下的發面,用溫水化開,拌上面粉,攪成稀水,用老百姓的話講叫“打面水”,然后把攪好的“面水”放在煤火臺上靠近煤火口的地方,等著發酵。這是春節蒸饃的前奏。
一般第二天晚上和面。白天準備好足夠的面粉,然后找個大缸,洗涮干凈,準備放面。一般的人家一口大缸就足夠,家里人口多、親戚多的也有準備兩三口大缸的。和面要用上等白面,沒有面粉廠時,在臘月二十前,家家戶戶就自己推磨磨面,篩出最白的面粉留作春節蒸饃用。
到了掌燈時分,就開始和面了。家里的壯勞力負責和面,有蒸饃經驗的年長女性負責掌握每次和面放面的多少和放“面水”的多少。和面是重體力活,不一會兒就會腰酸背痛,如果是性子急的男后生,此時往往會問:“怎么還不完?”或說:“完了吧?”而和面、蒸饃最忌諱說話帶“完”字,因此,此前家里年長的人就會特意交代,和面和蒸饃時,不能說“和完了”“蒸完了”,要說“和齊了”“蒸齊了”,取“起”的諧音,以圖吉利。面和好,放到準備好的大缸里,上面蒙上濕布,放到煤火臺上,下一步就是“看面”了。“看面”就是不時地在煤火臺上移動大缸,使缸體受熱均勻,面發得均勻,不然第二天早上面不起,或起得不均勻,都影響蒸饃的質量。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就開始試堿蒸饃了。蒸饃需要的人手多,如果家里人少,還會兩三家在一起合伙蒸饃,今天蒸你家的,明天蒸他家的。蒸饃試堿、做花形一般是家里女性干的活,男性負責干一些粗活,如燒火、裝饃、揭饃。
春節蒸的饃樣式豐富,并且每種樣式都有一定的講究。
一開始第一鍋會蒸小饃,小饃也叫小糕。既是試試面發得怎么樣,堿試得怎么樣,也取“小高”之意。
接著蒸長條饃,長條饃也叫大糕,其狀如布袋也叫布袋饃。布袋饃做工簡單,把面搓成長條,七八寸長短一個,切好后再在兩邊用刀輕輕壓一個印,就好比布袋扎住了口。
大饃,每個要有碗那么大小,形狀好比碗倒扣過來。有的大饃上用搟得薄薄的面片切成四瓣放在正上方,然后再摁個棗;有的則在大饃的頂端包上紅糖,再用剪刀剪成四瓣,蒸熟時面瓣裂開,里面的紅糖顯露出來,有白有紅,又香又甜,煞是喜人。大饃也叫人口饃,家里有幾口人蒸幾個,并且只在一個大饃里邊包上子錢。大饃等到大年初一祭祀過后才能食用,誰吃到包有子錢的大饃,預示著一年大吉大利。
大饃蒸齊后,就開始蒸其他樣式的饃。刺猬饃,把饃做得像面包一樣,然后用剪刀在上面一剪一剪,剪出刺猬的模樣,再在前面用綠豆或黑豆裝上兩個眼睛,喻意像刺猬一樣能粘住錢;魚饃,一般是雙頭魚,把面搓成中間細,兩頭粗的形狀,然后折過來交叉起來,用黃豆在兩個魚頭處安上魚眼,一條雙頭魚就活靈活現做成了。魚饃取年年有余之意。小燕饃,把面搓成長條,一頭用刀切開,形如燕尾,一頭摁上個紅棗。這三種饃都是春節期間放在大門口祭祀門神用的,刺猬饃和魚饃與財富有關,小燕饃則是喻意著燕子飛入家中,來年喜事多多。
蒸饃最后蒸的是財神盤。財神盤的底座是用將近兩寸厚的面做的,直徑有將近一尺那么大,財神盤邊沿的上面用手捏成花紋,上面盤著兩條龍,兩條龍龍嘴里銜著子錢,龍頭相對;兩條盤龍的正中是用面團成的元寶和金條,取金絲纏元寶之意,元寶和金條要高出龍身,呈麥堆狀。這個財神盤的意思是家里的掙錢人,辛辛苦苦掙了一年錢滿載而歸,過年了,可以安安心心守著財富過個安穩年。
從除夕夜開始就用饃上供,堂屋里正中的八仙桌或條幾案上,擺上蒸的.財神盤、大饃、棗花,點上香,邊作揖,邊給逝去的先人及家里供奉的神仙愿語。除夕夜將供品擺在那兒,從初一到初五的每天早上都要上香愿語。
過罷初一就開始走親戚。初二是回娘家,小媳婦會領著女婿和孩子,打扮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用斗籃裝著自己蒸的饃,上面蓋上花巾回娘家。路上遇見熟人,還會打上個招呼,掀開花巾,對對方蒸的饃品頭論足一番。下午閨女要回婆家,這時當娘的要取籃,也就是要把女兒瞧自己拿的饃取下一部分,一定不能取完,否則就有貪財之名。取罷籃,當娘的要把自己蒸的棗花饃和其他禮物放到女兒的斗籃里,這叫做回籃。
過罷初二,走其他親戚,根據關系遠近拿的饃也不一樣,但也有取籃和回籃的講究。
雖說春節前蒸罷饃就不再蒸饃了,但正月十五蒸財神盤是個例外。這天蒸的財神盤大致與春節前蒸的相仿,不同的是兩條龍已從相向而臥,變成了龍頭銜龍尾,好似你追我趕的模樣。意思是春節要結束了,家里掙錢人要出門辛苦掙錢去了。
在農村有句俗話,叫做“能窮一年,不窮一節”。一般家庭春節蒸的饃不僅能吃到填倉節,而且還有好多家庭到了填倉節蒸的饃也吃不完。這時,天氣已經回暖,柳樹已經發芽,吃不完的饃容易放壞了。不過不用擔心,這些放壞的饃還有用處,等夏天來了,這些長了綠毛的蒸饃就被做成了豆醬,變成了別有風味的小吃。
節日風俗作文 篇2
燈籠不只是球狀的,有的人將燈籠做成元寶形的,外面鍍上金粉,一點燈便發出金光來,掛在屋外,活像財神爺坐在門前小憩呢。也有的做成動物形的,最普遍的是魚,一搖一擺;最可愛的是鴨,悠閑自在;最美麗的是鵝,高貴典雅;最帥氣的是龍,蜿蜒盤旋;也有溫順的綿羊和滑稽的漫畫人物。調皮的孩子通常將燈籠提在手里,四處閑逛。人在山上走,燈在四處游。一輪明月懸在空中,清冷的光勾畫出起伏的山脊,四處晃動著星星點點的紅光,遠看山似乎在眨著好奇的眼睛。有時燈多聚在一起,就如盛開的花瓣。燈一動,就如翩翩的少女在起舞。十五的晚上,滿山遍野都是走動的財神爺,徜徉的小動物。天地構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元宵燈籠圖。
十五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各家的母親都早已做好了元宵,排在砧板或案幾上,小巧玲瓏,別致好看。下鍋了,元宵在水中如調皮的娃娃上下翻騰。蓋上鍋蓋,三兩分鐘后,熄了火,再揭開,元宵就像笑著的娃娃臉,幸福地躺在水面。用碗盛上元宵,嘴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甘甜的芝麻汁流出來,味道好極了。不僅如此,媽媽還要在某個元宵里放上一枚硬幣,誰吃著了,就意味誰今年鴻運當道,誰今年當家。(《家鄉的元宵節》文彪)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花生餡的,紅棗餡的,菜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并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蒸熟,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飯,用手稍微一壓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紅棗菜肉餡兒按入飯團里面,隨后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飯團,還可隱約看到餡兒的微紅。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是飯后最好不過的點心。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著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那天,屋子里彌漫著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干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后,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著喝。艾葉水雖良藥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咽,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家鄉的端午節》鐘格格)
我一大清早便起來了,身體也因為節日而充了電似的,精神抖擻,容光煥發。洗漱完畢,就幫父親貼對聯。搬一把椅子,放在門邊。父親上椅,手拿著紅底金字的對聯,我拿著透明膠,剪成一截一截的,粘著對聯。字上細小的金色顆粒粘在手上一閃一閃的,手變成了金手。往臉上一抹就成了大花臉,爸爸笑著說這兒來了只大花貓。大花貓的鼻子特靈,聞香而去廚房,這兒偷吃一塊,那兒偷吃一片,弄得滿嘴是油,大花貓又變成了一只饞貓。(《家鄉的春節》楊威)
除夕的晚上,我們小伙伴常站成一排,點燃手中的“銀閃光”,看誰的閃得最高,誰閃得最亮。裹在“銀閃光”外面的白紙唏唏地燒沒了,火花四濺,手一繞,就變成一朵朵的小黃花,在空中綻放。有時,拿著“繩子鞭”(我們孩子自取的名字),邊走邊甩。一會兒畫個圓圈,一會兒又筆走龍蛇,興致而至,隨心所欲。孩子們都成了天生的藝術家,天當帷幕,地當舞臺,在盡情地表演,在盡情地享受。天地都吆喝起來,響起了轟轟的鞭炮掌聲,劃出了炫眼的禮花閃光。(《除夕之夜》盧彩云)
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飯桌前,桌上豐盛的年夜飯散發出迷人的香味,火鍋里沸騰的豬排也在誘惑著桌前的人。四口人一邊吃,一邊說笑。姐姐運氣好,一下子夾了個雞翅膀,媽媽打趣道:“吃了雞翅膀好會梳頭。”淘氣的妹妹放棄夾著的豬尾巴,將目標轉移到姐姐身上,瞇縫著眼睛:“唉,原來你把雞翅膀都獨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會梳頭。”“你也不錯呀,吃了豬尾巴也就不會流鼻涕了。”雞翅膀長了腳的飛到妹妹的碗里。一家人大笑。,快樂和溫馨在昏暗的燈光下彌漫。
時鐘已敲響了八點,一家人散了席。收的收碗,洗的洗盤,和諧的分配竟使這碗盤也發出叮當的贊嘆聲。(《團年飯》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響起來。“喔,過年啦,過年啦!”孩子們跟著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音跳進跳出。父親和叔伯忙著貼春聯年畫,母親和嬸嬸忙著端菜上桌。平日里怕吵鬧的爺爺奶奶坐著看著,臉上寫滿幸福。屋子里洋溢著節日的快樂氣氛。
“開飯了,開飯了!”隨著這聲吆喝,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涌向餐桌。速度有快有慢,讓人聯想到物體的分子作無規則運動時的狀態。
“菜好吃呀,到底是兒媳做的呀!”爺爺嘖嘖稱贊道。奶奶也微微點點頭,表示贊許。夫唱婦隨,爺爺奶奶還是恩愛得很哩。面對滿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風卷殘云地大干起來。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熱火朝天,猶如節日的盛會。(《過年》付華慧)
節日風俗作文 篇3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它又被稱“歲除”,意思是除舊迎新。它是我們中國老百姓最重視的節日之一了,家家戶戶都會為這個日子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們家的除夕從早上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天一亮,所有人就起身下床,各自忙碌起來。爸爸和外公把一只只肥肥的雞給處理掉,用菜刀把它們切成一塊塊的,裝在籃子里;我和侄子侄女們在大門的兩邊貼春聯,先用米飯給春聯做個按摩,再把春聯貼在墻上,用手把它們給按緊,以防會被哪陣頑皮的風給吹下來;家庭婦女們更是手忙腳亂了,雖然那一桌子的菜需要花費許多精力,但是,精明的.她們還是能在晚飯前準備好這一切。
當大家草草吃過早飯后,就拿上祭品出門拜神了。一般的祭品會準備瓜果餅干、大米和酒,這幾種常見的食物。拜完神后,除夕晚上的前餐飯就開始了,雖說這菜比不上晚餐的豐盛,但在一上午的勞動后,大家也都餓了,剛上餐桌的菜很快就一掃而光。
到了下午,奶奶就開始做糍粑,小孩子們就會馬上搬起小板凳來圍觀。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已步入社會闖蕩多年的大孩子,兩鬢斑白的老孩子,提起糍粑,誰不是嘴里就立馬生出一種軟糯香甜的感覺呢?只見奶奶熟練地揪起一坨面團,搓成一個小圓球,再把它給壓平了,用勺子弄上一點糖餡放在皮中間,再把它搓圓起來,一個糍粑就像是變魔術一樣地做好了。經過火的助攻,蒸出來的糍粑一口咬下去軟軟的,糖餡會自己流出來,吃得你滿嘴都是。香氣四溢,空氣中充滿了糯米的香味和我們的贊嘆聲。奶奶一見我們吃得這么開心,笑得比糍粑還甜呢。
在一天漫長等待后,我終于等到了年夜飯。所有人都陸續就座了,伴隨著飯菜的香味,每個人都吃得很開心,一家人其樂融融。“嘭嘭”,不知是誰家的煙花放了起來,這個夜晚比往常更熱鬧了。小孩子們嘴巴還沒擦完就立馬奔下餐桌,拿出珍藏已久的爆竹出來放,大人們也去到客廳,邊看著春晚邊聊天,所有人都沉浸在守歲的快樂中。
這一年,就在熱鬧的氣氛中漸漸退場了……
節日風俗作文 篇4
背起書包上學校的小孩子,匆匆出門上班的的大孩子,白發蒼蒼喝著茶的老孩子,提到湯圓誰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將芝麻放入鍋中炒熟,碾碎成粉后放入白砂糖攪拌成芝麻餡,再把糯米粉中倒入溫水揉成面團醒15分鐘,醒好,將包好的湯圓放入鍋中煮熟。是不是非常容易呢?煮的過程中聞聞那種香味,就夠你咽上幾回口水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一個一個地朝嘴里塞灌呢!
住在小平房里的.小雨,今天可高興了。她一個人進進出出廚房,看到湯圓正在沸騰,碗筷都已擺在灶邊,但媽媽總說還早。
“媽,媽,我餓了!”
“哦,是嗎?”媽媽用溫柔的目光望著“小饞貓”。
“是真的。”小雨邊說邊指著自己圓鼓鼓的肚子,“你看嘛!你看嘛!”
媽媽“撲哧”一聲,搖了搖頭,笑著說:
“好,好,媽媽相信小雨餓了,但湯圓還沒有煮熟,等湯圓煮熟了再吃好不好?”媽媽邊說還邊摸小雨的腦袋。
“不嘛,不嘛,我現在就要吃,我餓了!”其實小雨所說的餓了并不可靠,她只是急于想知道湯圓是什么味的罷了。
“小雨,你這樣可不乖。”說完媽媽故意裝出不高興的樣子。小雨發現媽媽臉色不對,也就不敢再多說什么,只好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等待湯圓煮熟,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轉眼間湯圓就煮熟了,只見媽媽一大勺一大勺地往碗里裝,當然,小雨也沒閑著,她則是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
飯桌旁,小雨剛坐上凳子,就舀了一顆熱氣騰騰的湯圓放到嘴里,又急得吐回,吐著舌頭不好意思地笑著嚷道“呀!好燙好燙!”一家人看著她,笑聲又起來了。湯圓的味道,的確很美味,吃起來甜甜的膩膩的甚至還有點滑滑的,而芝麻餡更是香香的!味道就如同蛋糕一樣美味!不!甚至比蛋糕還美味!
節日風俗作文 篇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春節習俗也各不相同。我們這個小村莊也有特有的春節習俗。
每逢大年初一的清早,村里的中年男人們有的聚在一起,有的單獨行動,去給各家的老人拜年。聽我爸爸說,超出約定的`時間可還要“罰款”呢!各家的老人也都早早的起了床,準備好瓜子和煙。來迎接“客人”。到了鄰居的家里,拜完年,會互相說祝福語,然后把煙和瓜子推來推去,再放幾個炮。這畫面談不上壯觀,但是春意盎然,其樂融融還是談得上的。至少在城市里是絕對見不到這種場景的。這真是應了“遠親不如近鄰”的俗語。
初一初二滿街走,但初三走親戚的都不會很多,因為這一天都會給死去的親人燒紙,好讓他們也感受到過年的滋味。
節日風俗作文 篇6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伙子接不著輸了以后,小伙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劃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潑水節源于印度,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后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云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歷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歷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節日風俗作文 篇7
不怕你笑話,每逢過年,我常常是足不出戶,即使出了門,偶爾碰上個小伙伴,我也會立刻腳踩西瓜皮——溜之大吉。
因為我家比較貧困,每年我能得到的壓歲錢實在很少,而且這些壓歲錢在我的`口袋里呆的時間也不會很長。新年過后,一般還得交給媽媽保管,用來交學費,應付日常開支。所以,說實在話,春節前后,我最怕小伙伴們追問我得到了多少壓歲錢。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會有一種無地自容的感覺,恨不得鑿個地洞,跳進去、躲起來。
有時,我甚至會怪自己命運不好,怪自己為什么要出生在這樣貧困的家庭里。
【節日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節日風俗的作文03-26
家鄉的節日風俗的作文04-22
家鄉節日風俗作文06-27
節日風俗的作文【優選】08-29
美國節日風俗作文06-07
家鄉的節日風俗作文10-26
家鄉的節日風俗的作文[合集]11-22
精選節日風俗的作文九篇07-28
節日風俗的作文5篇06-27
節日風俗的作文四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