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也說《社戲》的主人公
前一段時間,聽了一節課,魯迅的《社戲》。其中一個環節,老師問文章的主人公是誰。起初教室里一片沉寂,老師順勢啟發:是不是長得好看就是主人公?是不是有名氣就是主人公?是不是篇幅長就是主人公?學生迷迷糊糊,不知所措,換做我也是,老師究竟想問什么問題?是問這篇文章的主人公,還是判定一篇文章的主人公?
陸陸續續,有孩子高舉自己的小手,有的說“迅哥兒”,有的說雙喜,有的說六一公公,有的說阿發,難有定論。尤其是說“迅哥兒”的人占據主導地位時,老師的臉上很不自然,恨不得一下子報出答案。無奈有不少老師聽課,他只能一次次詢問,一次次啟迪。最終有一個孩子,就坐在聽課老師的旁邊,他站起來,大聲說:平橋村人們。立即,老師的臉上露出欣喜,興奮地說:的確,就是平橋村人們。為什么呢?
學生沒有答案,老師說出自己的答案:判定小說的主人公,不是看他好不好看,不是看他有沒有名,不是看花在他身上的篇幅長不長,而是要看他能不能突出文章中心。這篇文章,作者寫“我”十一二歲時在平橋村夜航到趙莊看社戲的一段生活經歷,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那么“我”呢?有孩子說配角,有孩子說旁觀者,有孩子說次要人物,老師都一一否決,說他是穿針引線的人物,是線索性人物。
如何判定一篇小說的主人公,不看篇幅,不看名氣,不看姿色,這沒有錯,但這是不是唯一標準?顯然不對。的確,人物在小說情節、結構、矛盾沖突中是否占據中心地位,是否通過他來表現小說的主題思想,就決定他是否文章的中心人物。然而,現實情況是花在主人公身上的筆墨越多,反映的東西就越豐滿,也就越能彰顯他在文章中的中心地位。說白了,就是文章主人公。至于筆墨少,而又成為文章主人公的,應該是不多見的,或者說不是常態文所常用的寫法。況且筆墨多與少也不一定是文字,而是要看作者的著力點,或者說通過他來反應當時社會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舉個例子,魯迅的另一篇小說《故鄉》。雖然閏土所占的篇幅比不上文中“我” 所占的篇幅,卻是作者的著力點,通過他來揭示勞動人民走向災難的根源:多子饑荒,沉重的苛捐雜稅,以及“歷史遺傳的階級觀念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不了解,甚至是隔膜”(茅盾語)。可以說閏土對表現小說的主題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他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文中的“我”只是線索人物。
那么《社戲》呢?主人公是平橋村人們,還是“迅哥兒”?我的答案,可以是平橋村人們,可以是“迅哥兒”,這就要看我們所處的角度。如果側重平橋村是我的“樂土”,是我童年的“樂園”,所寫的內容都是對平橋村生活的熱愛,對深奧難懂的封建教育內容的反感,那么主人公就是“迅哥兒”。再說,寫到雙喜,寫到阿發,寫到桂生,也是進一步說明平橋村就是我的摯愛,正因為他們,“我”才能盡情地釣蝦、放牛、看社戲。
當然說雙喜,兒時的小伙伴,平橋村的人們,也不無道理,理由很簡單,作者正是通過這篇小說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伙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友愛熱情,淳樸善良。有了他們,“我”的沮喪可以在瞬間出現轉機,有了他們,“我”看到了再也沒有看到的好戲,吃到了再也沒有吃到的好豆。
【也說《社戲》的主人公】相關文章:
也說年味作文04-03
也說韓郭_750字02-14
最新也說在途中西城范文精選03-07
《社戲》的原文10-31
《社戲》教案01-25
社戲的教案02-26
《社戲》教學實錄12-18
《社戲》教案模板01-20
課文《社戲》教案10-20
《社戲 》備課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