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態作文教學
生態作文教學“生態作文”的實驗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涵蓋很多方面,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參與作文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在作文時不痛苦、抒真情是其研究的基本內涵之一。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能夠豐富其生活經歷,為寫作提供生動的素材,比較好地解決學生胡編亂造的問題,同時也為在作文中抒發真情實感提供了可能。在這一方面,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上的一堂作文課《考試》(《人民教育》2006.5)。課上,于老師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對考試的看法,接著安排學生進行了一場5分鐘的考試。考前,于老師反復提醒學生注意兩點:第一,要細心;第二,要按要求做。一份試卷,共九道題,于老師故意把本次考試的有關說明放在最后:讀完以上各題,只做一、二題。結果全班只有一位學生看清這一條。也正因為如此,全班同學對這次5分鐘的考試產生了強烈的感受,大家有感而發,寫出了精彩的作文。只從學生所命的題目看,就令人拍案叫絕,如:《到底怪誰》《智力陷阱》《粗心的懲罰》《神話發生在我的身邊》。看來,要讓學生興趣盎然地作文,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關鍵是要讓學生有感而發。正如于老師在《考試》這堂作文指導課上所說:作文就是有感而發,把看到的、聽到的、對自己很有觸動的事和現象動筆寫一寫,在這種情況下寫的作文,一般都有真情實感。這件事你確實感受很深,那你一定會把作文寫好,真正的好作文不在于字數的多少,只要把你想說的話說出來,把你想表達的意思說清楚了,都是好作文。
我們的“生態作文”實驗基地學校的一些老師,也在進行著有意義的探索。孫艷老師曾上過一堂生態作文展示課——“立意的升格”,課堂上,她先讓學生做“玩紙”的游戲,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學們可能好久沒有在課堂上痛快地玩過,我們今天就盡情地玩,玩的過程中,也許會靈感頓生,有感而發,就請同學們把玩紙的啟示寫出來。同學們聽說“玩紙”,個個都很高興,大家迅速玩起了白紙。有的撕,有的揉成一團,還有的同學將紙對折,一會兒折成正方形,一會兒折成長方形,一會兒折成三角形,有的折成了紙飛機。不少同學玩過以后,感受也就產生了。當課堂進入交流環節后,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發言。現摘錄三位同學的發言:
生1:我把紙揉成一團后,再展開,還是一張紙,雖然它有很多折痕。人生就像一張紙會經歷種種打磨,只要撫平傷痕,展開后還是一張紙,這就是人生本色。
生2:人生就像折紙那樣,一不小心就會出錯,但這并不要緊,只要再折一下,困難就能迎刃而解。
生3:生活有時像折紙一樣,很細心地想把它折得方方正正,但還是有些不平整,有遺憾。
盡管這些學生的感悟不夠深刻,但都是有感而發,都是他們獨特情感的自然流露。
2007年11月15日,我們組織全市初中語文骨干教師在南沙中學進行了一次“生態作文”的'專題研討活動,青年教師周喜悅借該校初一(5)班開設了“與喜悅同行”的作文研討課。課堂上,周老師簡要介紹了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接著指導學生觀察自己:從語言到外貌,從神態到特征,從動作到細節。還讓學生對自己進行現場采訪,然后讓學生進行寫人的作文訓練。課堂上,學生興趣濃厚,寫作的積極性高漲,也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這里摘錄李春亞同學課后交給周老師的作文:
活潑文靜的周老師
周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活潑開朗,文靜大方。她那和藹可親卻又不失俏皮的微笑,使我們之間的距離一下拉近了。周老師很漂亮:明亮清澈的眼眸,柔和得猶如一彎流水,卻又顯得有些羞澀;一頭清爽的馬尾辮清新得猶如一縷清風。
周老師說,她愛看書,愛聽音樂。她喜歡藍色,就是天的顏色,純凈靜謐。在我的感覺中,老師就和藍天一樣,親切甜美。在某個安靜的午后,周老師捧著書坐在僻靜處,陽光柔柔的,書里彌漫著淡淡的油墨氣息。她總愛安安靜靜地坐著,細細品讀那一本《徐志摩文集》,仿佛周圍一切都不存在。哎,周老師多會享受,淑女就是淑女!
從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出,要使學生對作文感興趣,要讓學生寫作時不感到痛苦,并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需要老師為學生創造一些條件,或者說設置一些特定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去親身經歷,使他們在經歷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比較強烈的感受,然后再指導他們把自己經歷的事情和由此產生的感受表達出來,這就是體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最能扣動心弦的沒有什么能超過學生的親歷親感。這種體驗的直接效應就是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越來越濃,寫作的熱情越來越高,自然,作文中無病呻吟、虛情假意的現象就會越來越少。
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李吉林老師就指出:“照理說,作文應該是學生喜愛的學習活動。然而,兒童的思想淳樸無華,他們不會無病呻吟,故作姿態。要求他們表達自己無動于衷的事物,便甚感苦惱,因此,作文很可能成為望而生畏、極力回避的課業。由此看來,作文的指導應著力于給學生深刻的感受,以獲取豐富的題材,而不在于做法指導的詳荊古人說‘情動而辭發’(劉勰語),意思是作文若能伴隨著情感的活動,則可呼之欲出,一揮而就。”(《李吉林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卷四第33頁)
葉圣陶對學生作文曾經有過精辟的闡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對中學作文教學頗有研究的江蘇省特級教師蔡明也曾說過:“寫作的本質是生命個體情感活動的表達;它永遠是一種精神體驗,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與精神的發展、生命軌跡的變化同步的文字化呈現。”(《蔡明講語文》,語文出版社,2007.8,第123頁)如果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有意識地使學生在比較枯燥的學校生活中增加一些生活經歷和閱歷,然后再指導學生自由地表達,這既能讓學生作文不痛苦、不虛假,又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寫作的心理活動規律,這就是“生態作文”所追尋的基本內涵。
【生態作文教學】相關文章:
論課堂教學的生態和諧07-21
《生態金字塔》教學反思10-04
生態環保理念的幼兒教學的論文10-04
維護生態平衡教學反思09-12
生成性教學的課堂生態論文09-09
生態平衡教學反思范文09-19
生態校園作文02-22
生態家園作文01-09
生態公園作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