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通用10篇)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通用10篇),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 篇1
例文:母愛
母親已近50。
“唉,媽媽老了。”母親對著鏡子挑出了幾絲白發。
“嗯,母愛可不會老啊!”我回答。
母親的手停住了,眼睛注視著我,猛然間我發現母親的眼睛濕潤了。是啊,這記憶中的母愛又何曾老過呢?
30歲——朦朧的母愛。
我來到這個世界,母親30出頭。記憶中的母愛已不太清晰,只是朦朧記得燈光下她哄我入睡的身影。對了,印象中有這樣一張照片。
照片是在江邊拍的。有人為了我與江面合個影,竟把年幼的我放在堤壩上。危險,母親不顧三七二十一,沖了上來,這時正好按下了快門。于是照片上就有了母親緊張的身影。我覺得這張照片是母愛真實的寫照,兒時的母愛,有了這張照片,朦朧中清晰了些。
40歲——火熱的母愛。
母親40了,我也已經懂事。母愛的篝火燒得更旺了。“當!”出事了!我把電視機從五斗櫥上撞下來了。我一下慌了。剛才只不過想爬上床給電視機套上罩子,可這下……當時我只想恢復原樣,就一個人從地上抱起電視機。人到了緊張的時候力氣特別大,才上小學的我竟把電視機搬回了原處。這時才發現一塊調節板斷了。
母親回來了,問我怎么了。我謊稱蓋板時不小心拉斷了。可母親發現了地上的砸印。我只好承認
母親嚴肅地要我伸出手,打起了我的手心,我又疼又怕,嚇哭了。也許這是我挨得最重的打吧!可是母親打著打著自己也哭了,哭得那么傷心。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那場面。母親說:“我心疼得不時電視機,我痛心的是你竟會撒謊……”這時我才感覺到母親眼淚的分量,我愧對這份母愛。我從此記住:永不撒謊。這份火熱的母愛,我怎能忘懷呢?
50歲——濃濃的母愛。
我長大了,母親也快50了。母親不再扶著我干這干那了。可母愛卻像陳年老酒,越來越濃了。
“媽,今天8點開考。”我說。母親走到即將出門的我的身邊,望著我的.眼睛,雙手扶在我肩頭,沒有說一句話。啊,母親,這濃濃的愛,女兒收下了,您放心吧!
“母愛不會老……”母親喃喃地重復著。
例文:不變的記憶
校園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在校園里生活,我們播種希望的種子,收獲未來;我們傾吐共同的心聲攜手并進;我們留下深深的足跡,奮力跋涉……校園里的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每一件事……點點滴滴都成為我腦海中不變的記憶。
一、“藤野先生”
一日中午,教室里已沒有幾個人。我坐在座位上歸納“作家作品”知識。忽然,我覺得好像有人立在我的身后,我不經意地回頭一看:啊!是語文老師!他對我微微點點頭,那親切的目光滿含著贊許和鼓勵。緊接著他俯下身,用手指著我做的筆記,輕聲說:“高爾基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國別應在‘蘇聯’前加一個‘前’字,現在蘇聯不是已解體了嗎?”頓了一下,他又接著說,“學習要注意聯系實際,要學活,力求準確。”……我被他誠摯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所感動。——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老師“藤野先生”,他不正是我身邊令人肅然起敬的“藤野先生”嗎?——他的“聯系實際,學活,力求準確”的話語時時縈繞在我的耳邊,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學習前進的路!
二、“普通勞動者”
“林將軍!”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我們班的勞動委員姓林,上過《普通勞動者》這課后,這稱呼便被作為勞動委員的“雅號”而常常掛在同學們嘴邊。這次他也真是的:明明學校劃分好了勞動區域,讓各班勞動委員“拈號子”。可他卻自告奮勇地攬下了這最難辦的“差事”,盡好出風頭!他這一“攬”算好,老師寫好的“號子”算給“報銷”了——因為其他勞動委員都紛紛仿效。
“同學們,上啊!”“林將軍”手持鐵鍬,大手一揮,一箭步沖在前頭喊道。嗬!還真有些“大將風度”啊!
三、“誰是最可愛的人”
晚自習的鈴聲,將同學們剛興起的喧鬧移進了我們的寢室——301號。“靜一下,靜一下……”寢室長的高音壓過了這一片喧鬧:“我們即將畢業了,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教我們的老師中,誰是最可愛的人,好不好?”“好。”同學們“雜然相許”。寢室里一片沸騰。
“物理老師好,他上課從不遲到,下課也不拖堂,不象其他老師……”話還沒說完,便被另一個聲音打斷了:“English最和氣,是六名老師中唯一的女性,理應當之無愧。”“語文老師更好。講課好懂、風趣,還帶有哲理性。”“政治老師……”
“301,該熄燈就寢了!”班主任數學老師的聲音又在外面響起。寢室里頓時安靜下來。唉,到底誰是最可愛的人呢?我在寂靜中思索……忽然,我心頭一亮,對,我們應該設計出一張張最精美的卡片,上面寫上:“獻給——最可愛的人!”……
回首校園生活,每每使人倍覺留戀。留戀便化作一根長長的線,將難忘的往事系住,成為我心中永恒不變的記憶。
例文:選擇
一、烈日在高空中嘲笑
夸父拖著疲憊的身軀,跑呀跑呀。金黃的塵埃被激蕩得飛揚起來。“太渴了,即便是渭河的水,我也能一飲而盡,該歇歇了。”夸父抬起頭,剛才還在頭頂上的太陽早已落到西山了。“可是,太陽,萬物之主,是我的愛!我怎能讓他棄我而去!”夸父慢了下來,終于訇的一聲,夸父倒了。望著金黃的塵埃緩慢落定,夸父在他生命的塵埃落定之前,奮力的扔出了手杖,沿著他追尋太陽的軌跡,在西天,花著一片桃花盛開的鄧林。
選擇夢想,生命因夢想而偉大!
二、江水在無奈中東逝
白衣飄飄的屈原行吟澤畔。舉世混濁而我獨醒。此時的屈原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心系楚國萬千百姓之水深火熱怎能不憔悴,心憂楚國江山社稷之何去何從又怎能不形容枯槁?可屈原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正源于“燕雀烏鵲”竊據著朝中要位而自己卻忠而被逐。聽到漁父勸慰“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甫其糟而啜其吃?”時,屈原有過一絲疑慮,可志存高遠的雄鷹又怎能選擇同燕雀為伍?遂懷石投江。留在汨羅江上空的是那句響徹千年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選擇志潔,生命因志潔而不朽!
三、枯葉在空中哀鳴
秋天的地牢除昏暗潮濕,多少籠了層寒氣,正如岳飛此時的心境。“爹,明知是秦檜那老賊設計陷害。此時君昏臣佞,朝中一片烏煙瘴氣,這朝廷我們保它何用,不如反了!”這話隱約刺痛了岳飛,背上的“精忠報國”也隱約作痛。“孩子,奸臣當道,為父并非不知,可自古父為子綱,君為臣綱。身為人子,理應盡孝;身為人臣,理應盡忠,這責任乃男人頂天立地之本,吾兒切記!”風波亭上大義凜然的身影站成了一座永遠的豐碑。
選擇責任,生命因責任而厚重!
寫作啟示:
1、畫面的展現不能只停留在一個層面上,選材須多角度,具有代表性,力求立體的、全方位的反映主題。根據主題的需要,表達時,各片段在內容上須有所側重,即從某一個側面表現主題;如果要作議論抒情,則須從這個側面去“點睛”或“顯志”,而且要層層拓展:或縱向以體現深度,或橫向以體現廣度。
4、片段連綴是一種很好掌握、易于操作的作文寫作模式,它突出的優點是思路明晰,結構明快,能給人整體劃一的美感。它適合于寫一大類的作文題目,如果運用得當,會增添文章的色彩
實戰演練:
以《生活象首歌》為題寫一段片段連綴式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例:用“何不瀟灑走一回”、“該出手時就出手”、“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千年等一回”等流行歌曲為小標題結構全文。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 篇2
在記敘文寫作中,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是不可缺少的。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不是隨心所欲的,想怎樣寫就怎樣寫,而應該像魯迅先生指出的那樣:“人物語言的描寫,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這就是說從人物語言的描寫中看出人物的鮮明特點。那么,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
一、人物語言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年齡、經歷、身份、文化教養等特點。
二、人物語言的描寫,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對話描寫,不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職業等特點,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語言要力求簡潔,避免有話必錄和拖泥帶水的現象。
四、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語言描寫,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過艱辛的努力才能獲得。
同學們為自己筆下的人物設計語言,更應該如此。
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深入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動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動的起因寫清楚,對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心理描寫來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動的過程展現出來。不然,人物的形象無論如何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心理活動的展現和其它事物的發展一樣,都是有層次的。我們把人物心理活動的層次逐漸寫出來,人物形象的展示也會越來越具體。寫心理活動時,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用第一人稱寫人時,可以寫“我”的心理活動,但不能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因為別人心里是怎樣想的,“我”是無法知道的呀!
在現實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間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環境下內在性格的變化,常常處在不協調的矛盾狀態之中。為了顯示人物性格的差異,寫作文就必須通過對比加以表現,將他們面對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應抖落出來,從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過對比描寫來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幾點:
一、運用對比描寫,不應該勉強湊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適合采用對比的寫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對比的寫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過對比來寫人,完成自己的寫作意圖。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適合采用對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為的牽強附會,為對比而對比。
二、兩個人進行對比,不能割裂開來先寫一個,后寫一個,互不相干,而是圍繞中心事件敘述,刻畫兩個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寫人,如果從一個側面去描寫,人物形象往往單薄。如果從多個側面去描寫,人物形象就容易豐滿。多側面地描寫人物形象,這個“側面”的選擇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從眾多的材料中選擇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側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現人物形象。
通過多側面描寫來豐滿人物形象,我們可以稱它是“眾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側面,“拱”就是多側面展示人物形象的過程。不過應該看到,“眾星拱月”的“眾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們之間也有主次、詳略的區別。所以在寫“眾星”的時候,是沒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寫一群人,比寫一個人、兩個人難一些,難就難在要通過一定的材料組織,巧妙地將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從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樣組織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應該抓住貫串各個人物之間的線索。寫人物群像,是不是每個人在文章中所占據的位置都一樣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擔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擔任“配角”,誰主誰次,是根據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來決定的。
人體是靠骨架支撐的,文章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靈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結構就是靈魂和血肉的“骨架”。
寫人的文學,如果抓不住人物的個性,千人一面,千篇一腔,誰知道你是在寫誰呢?要抓住個性記述人物,不一定要用很多文字。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只用了一句話來形容:“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憑這句話,你若到魯鎮的咸亨酒店去找孔乙己,管保一下子就能找到,這樣的人物,便是個性鮮明的。
那么,怎樣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呢?
一、抓特征,以形傳神。
描寫人物個性要鮮明,應百人百面目,千人千形象,千萬不能千人一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人與人千差萬別,千人千樣,描寫時要善于發現和抓住對象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且不說外貌、語言、動作,就是性格看來相似,實際也有很大的差別。
如魯達拳打鎮關西就寫得十分有個性,繪聲繪色,與眾不同,三拳打出三個樣。正由于作者對魯達這三拳描繪得特征顯露,個性鮮明,因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數百年來廣為流傳。
二、訴心聲,提示思想性格。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離不開內心世界的描寫。一是直接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即直接的心理刻畫,寫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覺;二是間接描寫,就是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現如語言、動作、肖像來反映人物的內心,間接進行心理描寫,不能說一些浮泛的空話,要能把內心深處的精妙傾訴出來,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的表現。如魯迅的《一件小事》,當作品中“我”看到車夫送老女人向巡警分駐所走去時,有這樣一段心理描寫:“我這時忽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后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著的小來。”按正常的視覺形象,應該是近大遠小,而在我的眼里,卻一反正常的視覺形象,是“愈走愈大”,用連續轉動的鏡頭更換畫面,突出車夫形象的高大。“大”形成威壓,反襯出“小”,在純真的車夫面前,“我”自慚形穢。這種內心活動的直接描寫,深刻地提示了一名知識分子在“一件小事”后心靈的震動和覺醒,對“我”思想性格的塑造起了升華的作用。
三、煉語言,突出個性特點。
言為心聲,準確而逼真地寫出人物的語言,能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語言描寫要切合人物的身份,要個性化,否則難以表現內心世界。老舍在《我怎樣學習語言》中說:“對話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的自我介紹”,對話巧妙無需描寫人物的模樣,就能使讀者好象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魯迅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通篇是對話描寫,通過對話,聰明人、傻子、奴才這三種人的思想性格活脫脫地被端到讀者面前。
人物語言要簡潔,拖泥帶水,冗長空洞是大忌;人物語言要個性化,因為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流露,千人一腔,沒有個性,也是大忌。教師有教師的語言,學生有學生的語言,工人有工人的語言,農民有農民的語言,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眾人一個腔一個調,用詞人云亦云,絕不可能把人物寫活。
四、給行動,描細節,形神兼備。
要把人物寫活,除了描寫他的肖像、語言和心理活動,還要描寫他的行動。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體表現,行動描寫生動傳神,必能達到形神兼備的佳境。寫人物忌空洞地敘說,否則,寫出來的人必然是蒼白的、干癟的。描寫人物須“當如鏡中取影,妍媸好丑令觀者自知”,要讓人物自己說話,自己行動,個個活跳,而不是讀者下評語,加論斷。
要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須重視細節的描寫,借一斑以窺全豹,細節雖小,但作用不小,它在刻畫人物中常起傳神作用。為此,選擇“一斑”要別具匠心,要確實能反映“全豹”,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服從人物塑造的需要,服從主題表達的需要。
在我們的生活中,多普普通通的人,少轟轟烈烈的英雄;多日常生活瑣事,少驚天動地的壯舉。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著許多獨具個性的人,關鍵就看我們是否能發現,如何去表現了。只要你仔細觀察生活,聆聽生活中的語言,定能寫出人物的個性,定能讓你的文章標新立異,那么你離文學不就是零距離了嗎?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 篇3
1、命題記敘文
以詞、短語、句子直接命題的記敘類文題,往往具有寓意性,開放性,容量極為豐富,馳騁想象的空間也極為廣闊。審題重在"咬文嚼字",要咬準字眼想開去,通過具體的事件、生活表象的概括,使得主題漸趨明朗,最終再把一度放開的思路收回來。詞句不完全型記敘類文題對所要寫的內容帶有定向的性質,只允許在某一方面進行選擇。選擇時要斟酌醞釀,反復篩選,權衡而定,選擇既定之后就要搜羅素材,設計內容,展開結構。
2、材料記敘文
材料記敘文是典型的“戴著鐐銬跳舞”。盡管如此,“鐐銬”要戴,“舞”也要跳好。考生主要掌握想象描述類、續寫類記敘文。想象描述類文題的寫作要注意:一、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諸如行動、心理、對話描寫等;二、要精心揣摩要求,依照要求應節而舞,舞出水平,舞出風格。續寫類文題的寫作關鍵在于揣摩透徹文題所提供的情境,然后展開想象創與文題情境協調一致的情境,通過情境表現主題。
3、話題記敘文
近三年高考考察了文體不限的'話題作文,只要稍加分析不難發現,寫記敘文熱仍不失為“避重就輕”的明智選擇。因為文章的主題業已明確,考生所考慮的只是如何用生動曲折的事件、個性鮮明的人物以及生動具體的描述把正確的價值取向、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哲理性的思表現出來,讓生活暗示出深刻的主題,因而審題難度大大降低。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 篇4
1.平時要注重積累素材
中考作文命題貼近生活,學生都能讀懂,這樣的命題讓學生有話說,容易寫,學生比較容易適應。
要寫好中考作文,功夫在平時。學生們最好是從初一開始,系統地、有針對性地訓練,才能在考試中做到游刃有余。平時學生所練習的題目,大多是從全國各省市歷年來的中考作文題中篩查兩道,側重半命題和話題作文,讓學生選擇練習。
2.真情實感最重要
對老師而言,學生在中考作文中存在的誤區可謂老生常談。首先是題目太直白隨意,沒有新意,其次是立意,多數學生作文的立意流于一般,常會走調,對所寫事例沒有自己的認知,老生常談。比如:沒有_____,哪有_____,超過一半的學生會寫“沒有失敗,哪有成功”“沒有挫折,哪有成功”這一類的主題,缺乏創新。再次,選材陳舊、俗氣。另外,大多數學生表達上欠缺,這跟平時不注重積累和讀書少有很大關系。
對于閱卷老師來說,他們更喜歡立意高遠深刻,語言流暢,文采突出,結構層次分明,讀來有樂趣的文章。無論是生活小事兒,還是家國情懷,無論是接地氣的還是高屋建瓴的,只要有真情實感,有自己的認識與思考都可以。
3.題目很重要
寫出一篇好作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期的.積累努力。中考在即,如何在剩下的時間里使中考作文取得高分呢?許淑君老師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題好一半文,題目一定要新穎別致。對于半命題作文,補題有三方面的技巧,一是要以具體帶抽象。二是要以特征來帶具體。三是巧用以點帶面。如果擬的題目過大,則難以下筆。所以,最好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 篇5
1、行文中要多次扣題,要一路扣題一路歌
材料、引語和話題中的相關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現三次以上。開頭三句話內應點題一次,結尾應回扣標題,’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間至少扣題一次。幾次扣題事實上也是在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題。有球場上叫暫停的效果,可以調整思路和寫法。
2、結構清爽,敘事生動
首先結構要完整,寫人敘事要清晰。應善于運用前后照應、一線串珠等技法組織材料。其次敘事要生動,情節要曲折。敘事寫人時可以使用前后對比法、設置懸念法、抑揚生變法、虛構科幻法等來使文章尺水興波、妙趣橫生。如一篇《我的這杯“苦咖啡”》的作文,作者分別以“麥田?烈日”“村邊?夏夜”“小院?清早”“醫院?黃昏”為小標題,按地點和時間變化為序依次描繪了四個生活場景,表現了作者和爺爺之間細膩深厚的祖孫情。這種以情為線的行文,立意、情感、事件以一貫之,極具結構美和情感美。
3、個性人物,形象鮮明
寫人記事的記敘文大多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揭示中心的。你可以通過個性分明的外貌、神態、服飾、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來展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例如通過不同人物的語言便能體現出各自文雅有禮、粗魯低俗、豪爽干脆、優柔寡斷、風趣幽默、干巴木訥等迥異的性格。你也可以隨著事件的發展或觀察角度的變化,對人物進行多層次描寫,或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特別要注意細節描寫和概括描寫相結合。
4、引用或化用古詩詞。
燦若星漢的古詩詞,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我們在課內外積累了許多古詩詞,考試作文中我們應該大力弘揚,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詩詞,讓詩詞之花在作文中大放異彩!請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著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生命就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詩詞,闡釋了生命的內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卒章顯志法
這種方法是作者在全文敘述或陳說的基礎上,在文章有了水到渠成的蓄勢后,將文章主旨在文末推出。這樣的點題猶如江水陡掀波瀾而又瞬間定格。它既是全文的總結,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王周生的《這不是一顆流星》一文,選擇了病房和萬人體育館兩個地方,采用倒敘手法,寫小浩波探望病危的阿婆,由此引出阿婆平時“最愛”小浩波的諸多事情。特別是阿婆為了保護小浩波,寧愿自己燙傷,從而激起小浩波一心要給阿婆買皮手套的念頭,這種感情是那樣的真誠純潔,那樣的深摯持久,以至阿婆死后,小浩波在萬人體育館看戲熊演出,還念念不忘要讓阿婆戴上熊皮手套,好不再生凍瘡。文章在篇末點題:“我原以為,孩子天真純樸的念頭像流星一樣會轉瞬即逝,現在我明白,這絕不是流星,而是一顆心,這顆心比大人們更真誠更純潔。”“比大人們更真誠更純潔”,在對孩子的褒揚中暗含著對大人們的批評,使文章所要表達的.“大人們應該保持那一種赤子之心,讓社會充滿友愛,充滿溫暖”這一主旨得到了彰顯。作者在篇末的點題,深刻地揭示了故事所蘊含的意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6、添加因素法,也叫補充條件法。
有的題目限制不具體,似乎無處下筆,這時,審題時給題目添加限制的條件,寫作內容明確,就可以寫作了。如《背影》,可寫的內容很多,可以給題目添加因素,寫“父親的背影”或“母親的背影”“老師的背影”等。《委屈》添加因素,可以寫自己的委屈,他人的委屈等。再如《變》,可以寫人的變化,也可以寫成事的變化,還可以添加諸如“家鄉的”“祖國的”“班級的”等因素去寫。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 篇6
1、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擅長形象思維、會刻畫人物的同學可選擇記敘文,擅長抒情的同學可選擇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寫議論文。
2、精寫前幾段,給評卷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
要精雕細刻,要出彩。比如,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可制造懸念,引人入勝;可提出問題,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勝,或巧用題記,揭示主旨,或巧用詩文顯詩意。寫好結尾和過渡段。閱卷老師一般是S型的掃描全文。結尾可畫龍點睛,發人深思;或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虛筆拓展,擴大容量;或精辟議論,深化主旨。
3、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4、引用古詩詞、句
在通篇的作文中,出現一兩句古詩詞,不僅會是作文富有文學氣息,還會給閱卷老師一個很好的的印象。
(想要把古詩詞、句,活用,當然首先是清楚每一句古詩詞的'含義、背景。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平時涉獵大量的古詩、古文。)
5、中心突出,立意深遠
首先,立意必須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較多的素材也只能統一在一個中心之下,這樣才不會散而無主,不至于喧賓奪主。其次,記敘文務必符合積極、健康、深刻、高遠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于從日常小事中發現深刻、有時代氣息的主題,善于從事件的表面向深處挖掘,使主題變得深刻起來。其四,運用對比可以讓人物的形象更鮮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
6、抓關鍵詞語法,也叫重點詞語分析法。
抓住關鍵詞語進行分析,就能弄明白要表達的中心。如《難忘的初中生活》這一題目,“生活就是文章的文眼”,本文要求寫初中生活。初中有漫長的三年,寫哪些呢?再看題目中的“難忘”,就寫那些印象深刻的,有意義的或有趣味的生活。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 篇7
一、記事的文章
1、要把記敘六要素交代清楚,記事要完整。
2、要確立一個線索,或以時空為線索,或以人物為線索,或以某物為線索,或以情感的變化為線索。
3、要明確寫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過這件事表達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義。、中心要集中統一,不要出現多中心的毛病。
4、選材要新鮮真實,有時代氣息,有生活氣息,不要寫別人都寫爛了的事,也不要胡編亂造。最好寫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才能感動自己,感動別人。
5、注意詳略得當,與中心關系緊密的事要濃墨重彩的詳寫,與中心關系不緊的略寫,與中心無關的事不寫。
6、不要只有敘述性的語言,要有生動的描寫,要有酣暢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議論,要有點明主旨的抒情議論句,、要注意多次點題。
7、內容一定要飽滿,不要太單薄。
8、敘事文章不要平鋪直敘,故事情節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會設置懸念,要出人意料,要會運用倒敘插敘,要學會用環境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渲染氣氛,要會運用對比法、抑揚法等。
9、要結構完整,層次清晰。
10、可運用書信體、日記體、片斷組合體、小小說等一些體裁。
11、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12、學會運用小標題。小標題運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記標題式,以日記連綴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標題式,以A、B、C、D等若干段連綴成文;
③單詞標題式,以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樂等單詞統領的段連綴成文;
④數碼標題式,以(一)、(二)、(三)、(四)等數字標明段落;
⑤引用語錄式,以詩詞或散文中的句子作為幾個小故事的小標題;
⑥概述情節式,在段首運用諸如“序幕”、“發展”、“高潮”、“尾聲”之類的詞語;
⑦概括內容式,如“她來了”、“她哭了”、“她笑了”之類;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間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顯得格外醒目。
二、寫人的文章
1、一定要寫出人物的個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寫人的文章是為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或品質。選擇一些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特點,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方法,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別,有個性,與眾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飽滿,有血有肉,不要干癟乏味,不要只見筋骨不見血肉。要想人物飽滿有個性,就一定要有生動細致的細節描寫,包括人物的動作、神情、外貌、服飾、心理等方面的細節描寫,要學會描寫人物的眼睛。這些描寫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質。
4、要學會用側面描寫,通過他人的眼光或評論來寫人物。
5、要學會用環境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渲染氣氛。
6、要有酣暢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議論,
7、用詞要貼切生動,句式要靈活多樣,要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要有表現力。
記事記敘文與寫人記敘文的聯系:記事記敘文一定會涉及到寫人,寫人記敘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質一定會通過具體的事來體現。
記事記敘文與寫人記敘文的區別:記事記敘文以記事為主,寫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寫清楚寫生動并揭示事情的意義;寫人記敘文以描寫人物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質,一般會通過多件事情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
同學們平時寫記敘文時應重點關注的問題:
1、如何使記敘文立意高遠;
2、如何在記敘文布局謀篇上創新;
3、如何使記敘文情節曲折;
4、如何使記敘文內容充實;
5、如何使記敘文文采飛揚。
三、記敘文寫作的十種技巧
巧設懸念
把文章后面將要表現的內容,先在前面作一個提示,但不馬上解答,以引起讀者的好奇興趣,產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這樣文章的開頭,我們稱為巧設懸念。它的好處是能避免結構上的單調,使文章的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一線串珠
記敘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將材料串連起來的一條主線,它把文章的各個部分聯結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有機體。如果說豐富而生動的材料是一顆顆珍珠,那么線索就是將這些珍珠串連起來的一條線。
記敘文的線索主要有實物、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無論采取哪種線索,都必須從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體現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出發,靈活巧妙地確定。
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就是以小題材表現大主題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來似乎很平常,但卻包含了深刻的意義。“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只要善于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小材料同樣能反映深刻的主題。如《一件珍貴的襯衫》。
穿插流動
在敘述過程中,插入一些與情節相關的內容,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這種用在謀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動。穿插流動的手法,是插敘的一種特殊用法。如吳伯蕭的《難老泉》和翦伯贊的《內蒙訪古》,前者記敘山西晉祠難老泉的景物時,不時穿插文史資料、傳說故事;后者描寫內蒙風光和古跡時,插入文獻和歷史事實。這些插入,不僅能使文章的內容豐富,而且增加可讀性。玉安憶的《雨,沙沙沙》記敘一位姑娘在雨夜沒搭上末班車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緒流動,文章就多次插入這位姑娘心靈深處的意識活動,反映了姑娘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篇文章也是運用了這種手法。、當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過多的穿插也會影響文章本身的連貫性。
粗筆勾勒
粗筆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幾筆重點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可以對人物的身材、體型、衣著、容貌、神情、姿態、風度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作簡要的勾勒。
運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樸實的文字簡略地寫出來,不宜用過多的形容詞、過多的比喻。其次要簡練傳神,通過寥寥幾筆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徑通幽
楊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贊頌勞動人民的崇高品質,并表達自己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意愿。但文章并沒有直接道出這一主題,而是通過展示作者對蜜蜂思想感情的變化,曲折有致地表達了主題。作者開頭寫自己對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著寫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寫了蜜蜂的辛勤勞動與養蜂人的介紹。文章結尾寫作者做夢“變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見,“曲徑通幽”是指一種不是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顯現主題的謀篇手法。
運用“曲徑通幽”法,要注意兩點:
(一)“曲徑”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為目的服務。
(二)行文的曲折應適當有度,不要為曲折而曲折。
烘托藝術
烘托藝術原是中國畫的技法名稱,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襯托出另一主要部分來。把這種手法運用到文章的構思中來,就是從側面通過描繪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來襯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稱“襯托法”。襯托,也叫映襯。用類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鮮明突出,從而達到強烈的表達效果。如“紅花還須綠葉扶”。有了陪襯的事物,被陪襯的事物才會顯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說明。
1、襯托,可分正襯和反襯。
正襯,就是用類似的事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主要事物。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用冷風寒水來襯托壯士此行的悲壯。又如“藍天襯著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藍天襯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襯,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異的事物作陪襯。如上例中的藍天的藍,來襯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潔白。又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有聲襯無聲。
2、運用襯托要愛憎分明,要賓主分明,陪襯事物與被陪襯事物,要讓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賓奪主。
3、襯托和對比的區別: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它與反襯有些相似,但不同。對比,意在比,突出的對象是雙方的,對立兩事物無主賓之分。
襯托,意在襯,兩事物有主賓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與“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前句是對比,后句是反襯。
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是指在適當的時候以一二句議論,點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義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題,醒人之耳目,給人以啟迪。點睛之處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鋪墊蓄勢
鋪墊也稱鋪敘襯墊,它是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鋪敘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襯墊。運用鋪墊寫法是為了蓄積氣勢,是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鑄《松樹的風格》前幾段的大量文字濃墨重彩地描繪松樹的形象,贊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又用楊柳、桃李同松樹作對比,補充說明松樹“給人以啟發、以深思和勇氣”,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筆鋒一轉,點明題旨說:“我每次看到松樹,想到它那種崇高的風格的時候,就聯想到共產主義風格。”原來此篇前面對松樹的描繪和贊美是鋪墊蓄勢,后面對共產主義風格的贊美才是全文的主旨。這篇文章正因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鋪墊,后面入題也才顯得格外堅實有力。杜牧的《阿房宮賦》第一段極力描繪阿房宮規模的宏偉和建筑的壯麗;第二段極力渲染阿房宮中美女之多和珍寶之富;第三段夾敘夾議,論述秦王朝統治者窮奢極欲,大營宮室,招致國家迅速覆亡、宮室一旦毀滅的必然結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嗚呼”領起,發出深沉的議論慨嘆,指出秦統治者要能愛天下之民,國家就不會敗亡,表明秦之滅亡乃是一個深刻的教訓。這篇賦,前兩段的描繪渲染,是為后兩段的議論鋪墊蓄勢,描繪渲染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則揭示主題,突出文旨,這正是鋪墊蓄勢的用意所在。
運用鋪墊手法須注意兩點:一是要注意寫好鋪敘的那一部分,只有將這部分寫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積氣勢。二是運用鋪墊要自然,如果為鋪墊而鋪墊,過多地堆砌,反會暴露出人為的痕跡,那效果就適得其反了。
前后照應
前后照應法可以使文章嚴謹連貫,渾然一體,又突出內容和結構上的內在聯系。照應一般有以下幾種:
1、內容和標題相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常常是內容安排多處和題目照應,或在恰當的地方直接、間接地點明題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寫“背影”,既與標題“背影”相照應,又進一步點明題旨,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間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寫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寫事的結果,使內容相互補充,層層深入。
3、結尾與開頭照應法。在文章的結尾處對開頭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為有機的整體。如《白楊禮贊》一文,開頭和結尾照應,不但使文章結構顯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贊美之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
鏡頭剪輯
鏡頭指影視所拍攝的一系列畫面。鏡頭剪輯用于寫作,指選取一組生動的畫面來表現主題。此類文章是將所寫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畫面、或片段、有序地寫下來,其間的每一部分都可單獨成文,組合起來又是一個完整的篇章。這種又被人們稱為“冰糖葫蘆式”結構,由于其形式新穎,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評。
卒章顯志
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志,也叫“篇末點題”,“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時空交織
在記敘一件較復雜的事情時,在同一時間段中,先敘甲地的情況,再敘乙地的情況,轉而再寫甲地的人事,這就是“時空交織”的文章構制方法。它有利于結構緊湊,文字簡練。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訊,題為《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說的是平陸縣六十一個民工突然發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寫民工中毒后的場面,接著寫衛生部接到緊急求援電報,再寫平陸醫院搶救經過,轉而又寫北京有關醫藥商店調運緊急藥品的情況,如此輪流反復交織的敘說,構成了一曲動人心弦的凱歌。當然,采用這種方法有一定難度。
有時,在敘述一件事的過程中,作者運用插敘、補敘等手法,也可構成“時空交織”的感覺,我們把這種謀篇方法也納入“時空交織”中。
一波三折
記敘性文章要避免平鋪直敘,記流水賬,如能寫得波瀾起伏,就能引人入勝,耐看。
俄國作家柯羅連科的寫景小品《火光》通篇運用了象征手法,但從字面上看,數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發了一波三折的景物變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這是開頭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為然,認為還遠著呢,興起一波;自己從不相信到信服,又興起一波;由“非常遙遠”到“畢竟就在前頭”,重要的是“必須加勁劃槳”再興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讓讀者產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方能做到引人入勝。而脫離生活,故弄玄虛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讀者,還會適得其反。
欲揚先抑
“欲揚先抑”與“欲抑先揚”是相反的兩種布局方法。楊朔寫過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說小時候因為被蜜蜂螫過,因此對它總有疙疙瘩瘩的厭惡之感,但后來在廣東從化參觀了養蜂場,嘗到了荔枝蜜,又聽了養蜂老人的一番介紹,對小生靈蜜蜂頓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懇、無私的品質正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美德。這是典型的欲揚先抑寫作手法。所謂欲揚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頌揚的對象,而落筆開始卻貶抑它,批評它。前文的“抑”,反襯了后文的“揚”。采用這種寫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牽強生硬。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 篇8
一、常見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題目
文章的開頭、結尾入題,才能使文章結構嚴謹、內容集中、中心突出,給讀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題鮮明的感覺。但許多同學在寫作中卻往往不注意這一點,入題的意識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缺乏認真思考。這里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學不明確倒敘式開頭的記敘文,開頭一般得入題,并且結尾要回到現實中來;順敘式的記敘文,開頭可入題也可不入,而結尾部分是必須入題的。
(二)記人和記事的記敘文不分
有些同學不講究記人和記事的記敘文在寫法上的區別,常常是看到一個題目就沒頭沒腦地寫下去,結果把一篇文章寫得非牛非馬,成了個“四不像”。原因在于他們不明確記人為主的記敘文,開頭結尾應該突出強調的是人;記事為主的記敘文,開頭結尾突出強調的才是事。另外,記人為主的記敘文也要記事,通過事件的敘述、描寫突出人物的性格(記事為記人服務);記事為主的記敘文也要寫到人,目的是通過人物的交代和細節的描寫使事件的記敘更具體、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義,表現文章主題。
(三)選材不典型,重點不突出
選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學寫作中存在的通病,許多同學愿意寫別人的材料,不愿寫自己的材料。事實上隨著年級的升高,作文命題越來越傾向于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運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認識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難完成寫作任務的。
例如,《生活告訴我》一文,許多同學不選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材料,特別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卻去寫別人的事跡材料,全篇羅列張海迪、女排姑娘或別的英雄人物的事跡等等,而自己的事跡、感受一點也沒涉及。另外,重點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學在寫作表達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動》一文,有些同學把部分筆墨集中于此,只習慣于在主體部分中完整記敘事件的過程,最后,在結尾處用一句話簡單概括:“這就是令我感動的一件事”,覺得這樣就可以了,文中很難看到習作者深受感動的情景或感動的心理活動描寫,也就是說沒明確揭示“感動”的原因。
(四)寫法上,概括敘述多,細致描寫少
許多同學習慣于對人物的活動、事件的過程作概括的敘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體細致的描寫。究其原因,概括的敘述較之具體細致的描寫,要簡單省勁一些,這些情況經常出現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學的寫作中。
(五)語文表達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幾點:
1.生活單調,集體性的活動少。許多同學對單調的生活認識理解不足,寫起文章生拖硬拉,沒有真情實感;
2.平時寫文不善動腦,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脫離了作文選而獨立成文,便出現文不從字不順的現象;
3.個別同學語文基礎太差,語言不通的現象也存在。
二、常見問題的糾正指導
針對高中同學寫作中出現的上述幾方面問題,現在集中談談對其糾正過程中應著重注意的幾方面問題。
(一)審題與選材
記敘文寫作中出現的選材不當、寫作重點不突出、記人記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審題不當、對標題把握不準。審題通常指的是,審體裁、審范圍、審重點(題眼)、審人稱等。不少同學常常忽略的其中審重點和審范圍。例如,《變化在我身邊》寫作的重點是我身邊的變化而不是我本身的變化,《一句名言鼓舞著我》重點不是一句名言的內容及由來,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為,《值得回憶的一個人》寫作的重點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憶的思想和言行。
為了突出重點,表現中心,選用的材料必須典型。選用的材料可根據標題酌情安排。例如,寫整體(像《溫暖的班集體》)選材力求點、面結合;寫個人,則或選一件典型事例,或寫某人2—3個生活片斷。
(二)開頭與結尾
記敘文的結構,通常有“鳳頭”、“豬肚”、“豹尾”之說。所謂鳳頭,指的是文章開頭應給人以美感;獵肚,指的是內容充實;豹尾指的是文章結尾要圓滑有力。這里只說說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寫好了文章開頭對整篇文章的成功至關重要。因為開頭是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許多文學家都十分重視寫好文章的開頭,我們學寫記敘文也必須千方百計地寫好開頭。無論是倒敘式還是順敘文,都務必寫得優美而有吸引力,不寫那些與標題無關或距題目太遠的話。
文章結尾是給人留下的最后一個印象,它對決定文章的圓滿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我們也務必用功寫好文章的結尾。文章結尾要做到緊扣標題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題。力求使結尾寫得自然、簡煉、耐人尋味,給人啟迪。
(三)表達與語言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描寫為主,兼以議論和抒情。文章的主體部分,在表達上必須緊緊圍繞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寫一件事則要重點突出、層次清楚,寫幾個生活片斷則要求詳略安排得當,避免平均用力;具體表達中要注意寫到細處去,通過人物或事件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語言方面,力求生動、形象、靈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鑒與改造
鑒于目前的實際情況,要堅決杜絕照搬抄作文選的做法。初學者可以仿寫,但必須弄明白作文選中的作文在立意、選材、結構、語言諸方面的優點,逐漸獨立成文。還可以參考優秀作文的選材、結構安排和表達技巧,但必須經過改造,使之為我所用。我們堅決反對不分青紅皂白胡亂搬用精彩選段或整篇文章的行為,因為標題變了,寫作重點必然變,相應的表達方式方法也得變。
三、示例
下面是一位同學寫的《值得回憶的同桌——李華》一文的開頭、結尾,處理得較好。
(開頭)時間的齒輪轉得可真快呀!時間老人不管我們的態度如何,毫不留情地把我們帶到了新的學期。面對新的同桌,似樂非樂的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同桌——李華。
(結尾)啊,李華,原諒我的魯莽吧。我愿收回那天惡毒的話,用我今天真誠的道歉來彌補我的過失。讓我們重新張開那友誼的風帆吧!你是永遠值得我回憶的。
另一篇是《我真想哭》。
感受著這陌生的黑暗與寂靜。我真想哭啊!
(結尾)器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但它卻是人的一種本能,當一個人在悲痛、煩悶、愁腸百結時,他就需要哭,需要發泄。現在我終于懂得了,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
下面是某同學寫《感動》一文中的一個片斷,寫得具體、細致、感人。
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天氣驟變,你(王老師)的胃病又犯了。當時,您正在講課,只見您的臉色有些發黃,樣子挺可怕的,你還是硬撐著講下去。同學們被您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許多同學的眼角閃爍著晶瑩的淚珠。前排一位女同學忍不住站起來對您說:“老師,您快去醫院看看吧!”大家也紛紛應和著:“老師,您去休息吧,我們這節上自習。”只見您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搖了搖頭,揮手示意剛才站起來的那位同學坐下。說:“我不要緊,咱們繼續上課。”
二、高中生記敘文現狀分析
有人說,寫記敘文,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學生。這話有一定道理。高中生記敘文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不符合文體要求
“符合文體要求”是作文基礎等級的標準之一。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符合試題規定的文體要求。高考作文有時是指定某種文體,如“寫一篇記敘文”;有時是排除寫某些文體,如“詩歌、小說、戲劇除外”。如果是指定文體,考生不能隨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寫的文體種類就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選定的文體要求。試題不限定文體是給予考生選擇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選定了寫記敘文就要寫得像記敘文,不能寫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狀況是,不論是平時的習作還是高考,非驢非馬而不符合文體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請看下面文章:
掌聲
掌聲是生命女神給予我們的神舟,它使我們擁有向上的動力,讓我們有條件抵達成功的彼岸;掌聲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登天梯,它使我們看到前進的希望,讓我們有機會到達幸福的天堂。
掌聲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
小時候,受媽媽的影響,我很早就接受了音樂的洗禮。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彈吉它。可是我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膽小。有一次學校舉辦聯歡會,讓家長也參加。我的班主任特別指定讓我表演。回家后我告訴媽媽,記得她當時十分興奮,說:“那天我一定去。”我低下了頭,對媽媽說:“媽,我不想參加,我害怕……”說著,金豆子就從我眼里流出來了。“怕什么?你就當作是給媽媽一個人演的,我會坐在第一排,如果害怕就看看我,媽媽永遠是你的支持者。”媽媽的眼里充滿肯定。
比賽那天,果然不出所料,我怯場了。在臺上呆了五分鐘。這時我看見媽媽,她站起來,使勁地鼓掌,全場所有的人都鼓起掌來。我想起媽媽的那句話:“就當是給媽媽一個人演。”我在心里不斷地重復著這句話,鼓起勇氣,從容不迫地彈起來。彈完以后,臺下一片掌聲。下臺后我哭了。我真心地謝謝臺下的觀眾,特別是我的媽媽。這將影響我的一生。
別人的掌聲催人奮進,你知道嗎?自己的掌聲同樣是一筆財富。
學校剛進行完的拔河比賽中就有動人心弦的一幕。有一個班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決賽,比賽實行三局兩勝制。第一局他們班贏了,人們歡呼。有些不參加比賽的人為給自己班加油嗓子都啞了,可仍然十分賣命的喊。第二局場地問題,他們輸了。人們很失望。他們班的班長大喊了一句:“把手揉一下,下一局全力以赴。”于是人們重整旗鼓,開始了下一局。第三局可以看得出他們很拼命。可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他們輸了。他們的心情自然很低落。這時他們的體委說了一句:“為自己鼓一下掌。”一時,失敗一方的掌聲蓋住了勝方的歡呼聲。我知道,他們比賽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在精神上是成功的。
不要吝嗇自己的掌聲,為別人鼓掌,對別人是一種贊許,給自己鼓掌,是一種激勵。
本文按要求需寫成記敘文。但是文章用“我參加聯歡會”的故事來證明“掌聲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用“拔河比賽”的故事來證明“自己的掌聲同樣是一筆財富”的觀點;結論是“不要吝嗇自己的掌聲,為別人鼓掌,對別人是一種贊許,給自己鼓掌,是一種激勵”。行文思路更符合議論文的特點。就兩個故事本身來看,其過程記敘得很詳細,又似記敘文。使文體特征模糊,形成“文體雜糅”,而不符合文體要求。
2.長于概述,短于描寫
許多高中生這樣寫記敘文:通篇是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個事件的概括敘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沒有主人公的語言描寫、行動描寫,更沒有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等手法。沒有把人物放在矛盾沖突中,沒有讓人物自己去說、去做,只剩下干巴巴的幾條筋。例如:
愛的味道,忘不了
我很幸福,我是在愛的滋潤下長大的。爸爸媽媽的疼,大哥的寵,讓我感動著。從小到大,我就這樣被濃濃的愛包圍,也被它軟化成一個感性、溫軟的孩子。
父親,一個大山般的人,用他厚實的胸膛和臂膀保護著我。每當我犯了錯誤,是父親嚴肅地給我指出,幫我改正。有時他會批評我,看著那張眉頭緊皺的臉,我會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動,因為這是他愛我的表現,這是只屬于父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當我受了委屈,父親的胸膛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可以在那兒放肆的流淚,不怕被人笑話。那時候,他只是慈愛地摸摸我的頭,等我哭完,輕輕拭去我臉頰上的淚痕,然后告訴我,哭過之后要學會堅強,在哪跌倒就還在哪爬起來;告訴我,不幸的彼岸會有幸福等待……
母親,一個水一般的女人,用她柔軟的手牽著我。她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亮麗的容顏,可她的善良溫柔最不平凡。她那張被歲月滄桑的臉最美麗!母親比父親要寵我,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有她對我的愛——天涼了,讓我多加衣服;生病了,床前照顧我一整夜;家里有了好吃的,總要給我留著;電話那頭,囑咐個沒完……在母親眼里,我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小孩。幾年的疼愛堆砌起來,便是一座珠穆郎瑪!母親是偉大的,我一生也走不出她那份濃濃的愛……
哥哥,一個對我影響很大的人。我一直為有個哥哥感到幸福,他就像一陣風——青春的風,有理想有拼勁,他讓我知道什么是青春的風采。因為哥哥,我愛上了憂郁的文字,另類的音樂;因為哥哥,我知道了海子,知道了廢墟、知道了南拳媽媽……呵呵,哥哥,我祝福你,向著你的理想邁進吧!
我有這么多的愛,刻骨銘心,它們的味道,真的會伴我一生。有人說時光會沖淡一切,淡到無影無蹤,淡到你自己都懷疑是否真的發生過那件事。其實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因為那是愛,是寫在心里的愛!
本文按要求也需寫成記敘文。但是文章通篇只是對父親、母親、哥哥行為的概述,因為沒有矛盾沖突,沒有描寫手段,所以人物形象模糊。這樣的文章就不能打動人心。
3.情節平鋪直敘,缺少波瀾
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位老太太做壽,她的子孫請來唐伯虎為她題詩。全家大小及親朋好友都爭著來看。唐伯虎揮筆寫了第一句“這個婆娘不是人”,舉座皆驚,個個目瞪口呆。接著唐伯虎寫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眾人由吃驚轉為喝彩。可是等第三句“兒孫個個都是賊”一出,在座的由喝彩轉為憤怒;寫完最后一句“偷得壽桃獻至親”,大家才如釋重負,無不拍手叫好。這短短四句、二十八個字的祝壽詩,吊足了眾人的胃口,讓人忽驚忽喜,情節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可是很多高中生的記敘文,還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議”階段,情節簡單明了——沒有矛盾,沒有懸念,沒有鋪墊,沒有照應。平鋪直敘,平平淡淡,讀了開頭就能知道結尾,給人以味同嚼蠟之感,毫無張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對這句話耳熟能詳,可是一旦下筆成文,就平鋪直敘,從A到B,從B到C,拖沓冗長得像一列火車。看下面的文章:
墮落·奮起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某某中學度過的,這個學校給我留的印像,就像焊在了記憶的高壁上,永遠也不會被抹去,在這里,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懂得了要靠自己去獲得成功。
初一是無知的,升初中那年的分班考試,由于我的狀態低迷,成績不是很好,只差一點兒就進了重點班,這使我后悔不已,對我的觸動在當時是很大的,媽也為此落了淚,于是我決心要爭第一,上半學期經過我的努力,果然取得了第一名的桂冠,但到了下半學期,由于驕傲心理加之本班的環境不好,名次驟然下降至第七名,我有點自暴自棄了。
初二是墮落的,在初二我染上了許多毛病,比如上課說話、走神,甚至和老師做對,同時和本班倒數也是學校倒數的同學混在了一起,我知道老師已不再重視我了,因為他把我從第三排調到了最后一排,我開始覺得這樣子下去不行了,但坐在后排根本聽不見臺上老師再講什么,我有種被拋棄的感覺,但我是不甘墮落的,平時依舊和“兄弟”玩在一起,混在一起,可晚上回家我開始瘋狂的補習,每天都很晚才睡。同時還找了個家教為我補初二的課程,此時我已明白,再這樣下去我就廢了,我要奮起,我要靠自己去成功。
初三是奮起的,進入初三,我已經明白事理了,我開始努力拿回我在這班里應有的地位,終于“我回來了”,我得了第三,班主任看到我終于“睡醒”了,又把我調回第三排,同學們都對我刮目相看,班主任又在最恰當的時候給予了我最大的鼓勵,同時還告訴我,初二把我調至后面的用意。我感動極了,我和幾個好同學一起立志和中考“拼”了。
終于我如愿以嘗的升入了重點中學。
成功的門是虛掩的,只要用力推,會開的。
這篇文章結構處理簡單呆板:一開始、后來、再后來,初一、初二、初三……沒有懸念,毫無張力。但是同學們會問,這樣的內容,不按時間順序安排又能怎么樣?結構處理上的死角反映出了選材方面的問題。雖然這篇文章是記敘文,但記敘內容過于籠統,情節缺少波瀾。其原因除了選材的角度不合適,主要由于不能有意識地運用倒敘、插敘、補敘等方式來安排素材。
三、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分析
1.考生的求穩心理所致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在平均5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寫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去書寫,構思的時間只有大約十五分鐘。十五分鐘內要組織好素材、列好提綱,這個要求是很高的。從選擇文體的角度來說,最簡單的要數議論文。大多數考生通常會這樣做:確立主題后,從正反、古今等角度選幾個例子,第一段開門見山,最后一段強化主題,中間插入一些事例就可以了。這樣的文章,如果立意正確,文筆好一些的,能得47、48分甚至更高;文筆一般的,40分應該能夠拿到。分數不算太高,但非常“保險”,不會造成語文成績的大幅波動。選擇寫議論文,不需要在文章構思上煞費腦筋,字數也容易把握——字數不夠,加一個事例;反之,減一個事例而已,不會影響大局。如果寫記敘文,考生的問題就多了。有些考生寫了開頭,剛入題,就300多字了,剩下的只好概述一個故事然后就得匆匆結尾。或者故事已經講完了,發現離要求的字數還有一大截,再湊點吧,怎么看都像狗皮膏藥似的,格格不入。東拼西湊的結果是不但內容牽強,也會破壞原有的敘事結構。或者寫著寫著思路走遠了,想要收攏回來又需要一番氣力,可時間和卷面的限制導致回旋的余地已經很小,望著已經寫下的大半篇文字,這時怕已是欲哭無淚了。總的說來,寫議論文在素材和語言兩方面下功夫,就可以平平安安通過高考作文這一關,寫記敘文難以控制的因素則要多得多。
2.記敘文的特點所致
記敘文和議論文(注:“散文”的界定較為復雜,考場作文中除記敘文外,大部分是議論性文章,我們統一歸為議論文,不再就散文單獨論述。)在表達主題方面,前者遠不如后者更直截了當。如果用一塊方糖來比喻,議論文好比是拿了一塊方糖,然后宣稱這小小的東西是甜的,接著就大張旗鼓地論證這小小的東西為什么是甜的;記敘文貴藏忌露,要求通過刻畫人物展示情節來表達主題,相當于把這塊方糖放在水里,水無色、無味,靜靜地躺在水杯里,只有人喝下去并細細地品味,看懂了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意義,才能明白方糖甜甜的味道。高考閱卷,極短的作文閱卷時間將閱卷老師逼成了瘋狂的石頭,有幾位閱卷教師能夠有閑情逸致去品味這杯水是什么味道呢!即使想品味又怎能來得及呢!更何況寫記敘文還要做到情節曲折、感情真摯、結構嚴謹、形象鮮明、描寫方法多樣、語言有文采;還要考慮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等,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一旦某些地方稍有閃失,則滿盤皆輸。記敘文寫得直白,會被認為淺薄直露;寫的含蓄,被誤解被忽略的可能性很大,有多少考生還有膽量在決定自己命運的高考考場遞上這杯“水”呢?一位多年參加閱卷工作的老師直言,考場作文,要少一些“碧螺春”,多一些“二鍋頭”。在這種情況下,寫記敘文的學生自然就更少了。
3.高考作文題所致
雖然高考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甚至命題作文大多要求學生自選文體,但并不是所有的話題都適合寫成記敘文。話題本身暗含的文體傾向性也影響了學生對記敘文的選擇。比如2006年重慶市高考大作文:
走與停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會引發我們對自然、社會、歷史、人生的思考和聯想,請以“走與停”為題,寫一篇600字的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走與停”的辯證關系如果通過記敘文來表現,其素材基本要反映“走和停”兩方面,還要在800字內通過情節的轉化揭示二者的關系;如果寫議論文,主要在選擇事例方面動動腦筋,處理起來要簡單得多。再比如全國卷Ⅱ高考作文題:
目前中國的人讀書的人越來越少。1999年為60%,2001年只有52%。造成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現在的人為什么不讀書?中年人說沒時間,青年人說不習慣。還有的人說買不起書,相反網上閱讀的人越來越多。1999年是之3.7%,2003年已經有18.3%。全面了解材料原則一個側面和一個角度,自己確定題目和問題,字數800字。
中國人不讀書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雖然題目要求在全面了解材料的原則下選取一個側面和一個角度,但學生通常會采取最穩妥的方式,對不讀書的原因展開討論,文體自然多是選擇議論文。而2006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題目干脆明確要求寫一篇議論文。
2007年的高考作文雖然命題作文的數量增加不少,為記敘文的寫作降低了難度,但是仍有不少作文題很難寫成記敘文,如2007年湖北卷:
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語。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的生存發展之根。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我們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都離不開母語。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于800字。
顯然,這個文題寫議論文就比寫記敘文簡單得多。
4、作文教學現狀所致
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記敘文在語文教學中的位置已經日漸尷尬。雖然記敘文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文體之一,但語文老師們并不重視。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中,記敘文閱讀多被排除在外,因為相對于蘊藉深刻的散文來說,它不符合高考方向;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為了“避重就輕”也不太把它當回事。因為一篇成功的記敘文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如選材、結構、詳略、語言……這些因素互相影響,哪一方面處理得不好,都可能前功盡棄。所以老師最喜歡講的就是議論文。語言,慢慢練就是了,在這方面無論寫什么文體都是急不得的;結構,沒多少花樣——總分,分總,總分總,或逐層深入;剩下的就是審題立意和積累材料的問題了。上作文講評課,語文老師準備最充分的就是講跑題、偏題現象,最喜歡在素材的多角度使用上下功夫,整堂課充滿了邏輯推理和辯證分析。碰到好的事例,就要求全班同學摘抄下來,并傳遞著利用材料以一當十的秘訣。在這種大氣候的影響下,學生閱讀的也多是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學生腦子里積累的素材或優美的篇章段落大部分是帶有議論性的。考試的時候,不管話題是什么,都會有許多長著相似面孔的文章,文章里是相同或相近的事例,生拉硬扯地和主題套近乎。
當然,老師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幾個回合下來,學生們的作文成績明顯提高。跑題的現象大大減少了,大部分學生都能拿到40分左右。可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對這類速成、套餐類的文章充滿了厭惡。有些同學非常苦惱:“現在我好像越來越不知道怎么寫作文了,每天腦子里就是那幾個例子,寫什么也是那么幾個,特別沒意思。”學生喜歡做理科難題,說明他們并不畏懼艱苦的腦力勞動,關鍵是要讓他們感受到思維的快感。寫一篇作文也需要費些功夫,可分數上去了,學生卻不能對寫作產生些許的興趣,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問題呢?許多老師都已經注意到,作文成績提高到一定程度,通常也就是37到42分左右,就會停滯不前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對記敘文的忽視不能不是一個重要原因。
四、記敘文寫作的出路探索
目前高中作文教學中輕記敘、重議論的傾向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發展極不平衡,并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加強記敘文的訓練已經迫在眉睫。
寫作能力可以細分為五種能力:攝材能力、思考能力、結構能力、言語能力、修改能力。攝材能力就是獲得材料和挑選材料的能力,沒有高質量的習作素材,寫出好文章就是一句空話。要形成攝材能力必須做到:觀察生活、勤于積累、善于選擇。思考能力是寫作的核心能力。形成思考能力要求做到:富于聯想和想象;能夠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以及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質認識。結構能力要求做到:服從中心的需要,完整、嚴謹、自然、統一。好的文章結構應是行止自如、順理成章、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跌宕有致、開合有度的。這三種能力通過記敘文來訓練遠比通過議論文要有效得多。
有專家指出,側重考查議論文是因為議論文寫作測試的等級最高。它有較強的綜合性,既能檢測議論文中的敘述、說明能力,也能測試考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是目前,議論文教學已經與初衷南轅北轍了,急功近利的高中議論文教學正在有意無意地回避這三種基礎能力的訓練。大量記憶性材料的積累,使學生的視野游離了身邊的生活。學生寫文章,用的是別人的經歷,為的是替別人證明一個觀點,自身的思想情感卻始終找不到出口,享受不到表達的快感。
1.加強記敘文在高考中的地位
高考作文要加強對記敘文的考察力度,最好的辦法是增加命題作文的數量,這方面,2007年高考作文已有了可喜的變化。2007年高考作文命題呈現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三分天下、命題作文占上風的局面。2007年共18套試卷,其中作文題可分三類: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今年命題作文9個(其中,6個純命題作文;3個給材料命題作文),占50%;材料作文5個(其中一個為漫畫材料),占27.8%;話題作文4個(其中山東為沒有材料的話題作文),占22.2%。命題作文第一次占有半壁江山,話題作文第一次居末位。與2006年比較,命題作文第一次占上風,這也許是最正確的選擇,也許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記敘文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決不是可有可無的。由于記敘文在高考閱卷中的相對劣勢,也希望在高考閱卷時,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對記敘文做適當傾斜,鼓勵學生大膽寫記敘文。我們期待著考生寫出更多更優秀的記敘文,打破議論文一統天下的局面,讓高考作文百花齊放。
2.強化記敘文的文體意識
宋朝倪思曾說:“文章以體制為先,精工次之。失其體制,雖浮聲切想,抽黃對白,極其精工,不可謂之文矣。”寫記敘文,要做到抓住時間、地點、人物等記敘的六要素;貫穿一兩條線索,如某種思想感情、某個事物、某個人物、某種行動,使文章結構完整;選擇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敘述方式,使故事更加精彩;運用肖像、語言、行動、環境和心理等描寫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運用特殊的表現手法,如設置懸念、欲擒故縱、點面結合,使文章波瀾起伏。要避免多體合一的“雜文”。考場上一旦選定了某種文體,就要按照這種文體的要求來寫作,并能突出這種文體的特征。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避免將不同文體、不同語言風格的片斷堆砌到一篇文章中。
在作文訓練中可以引入比較寫作的方法:就是在一次作文訓練中完成標題、主題、內容相同但文體不同的作文,就可以很好地強化文體意識。如以“路”“橋”“窗”等為題的作文,可以寫成以介紹“路”“橋”“窗”等的演變歷史、類別、功能等為目的的說明文,也可以寫成以親歷或是所見所聞的,與這些事物有關的事情為主要內容的記敘文,還可以由此引出自己對這些事物及與此相關的某些人或某種社會生活的看法,從而寫成議論文。或者,在一定的要求之下,本可以寫成不同文體的一個題目可能只允許寫成某種特定體裁的作文。比如,當你到安徽黃山旅游之后,遠方的好友可能會讓你述說一下旅游中的奇聞趣事,父母可能會讓你重點總結一下旅游之后的人生感悟,而馬上也要去黃山旅游的一位同學,則讓你重點介紹一下前往黃山的路線及游玩中要注意的具體事項。這時,同一個題目“游黃山”,則要依次寫成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
這種比較訓練的方法,能讓學生更加明確地認識到不同文體之間的差別,進而主動分析所給材料,找到更適合個人寫作特點的文體。
3.加強構思能力的培養
在記敘文中,順敘是最常見、最基本的記敘方式。它是按照事件發生的自然順序來記敘,能夠將事件的來龍去脈清晰地表述出來,但是也容易使文章平淡無奇。記敘類文章要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就要將事件說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就得變化多端,一波三折,奇峰突起,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為什么很多人愛看懸念故事,即使在自己已經知道結果的情況下仍然興致勃勃,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寫記敘文時,要有意識地運用倒敘、插敘、補敘等,在材料組合上,運用虛實、抑揚、蓄放、離合等手法,使文章波瀾迭起,扣人心弦。因此,構思能力的培養是中學生的訓練重點。
通過列提綱的方式來加強學生的構思能力的培養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辦法。看下面這個材料:
A.王老師原是市一中的教師,多年來一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深受師生愛戴。
B.這學期調到我們學校,教畢業班的語文課。她早起晚睡,不辭勞苦,幫助我們進行復習。
C.因為過于勞累,她上午在課堂上昏倒了。
D.我們把她送到了醫院,才知道這是心臟病發作,需要臥床休息。
E.下午,課堂上的空氣十分沉悶,大家為沒有老師指導而焦急,也為李老師的病情而擔憂。有的同學提出:“李老師是為大家累壞的,我們應該到醫院去看她!”有的同學說:“大家去看,影響學習,會使李老師心里更不安!”雙方發生了爭執。
F.正在這個時候,李老師帶著病容,出現在教室門口。
教師先出示材料,然后讓大家討論,如果要寫記敘文,這些材料應該按怎樣的順序來安排呢?像上面那樣從頭寫到尾,讀起來使人感到平板、單調、沒有味道。如果把最后一個鏡頭提上前,一開始事情的結果就已明明白白,讀者無需追根究底,也就失去了讀下去的興趣。最終同學們一致認為,這篇文章開頭可以先寫下午課堂里的氣氛,同學們焦急、擔憂,無心復習功課。然后,倒敘上午老師昏倒的情景――敘述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況。接著,再寫同學中不同意見的爭論,中間插敘老師的過去和上午在醫院里的情景。然后寫同學中爭論愈來愈激烈,有的甚至動身要走。就在這個時候,老師出現在教室門口。這樣抓住中心矛盾,一環扣一環地安排材料,就使文章的情節既集中緊湊,又曲折動人了。
在敘述一件事時,要讓學生多想一想,能不能“賣個關子”?設個懸念?可不可以“引而不發”?要不要在什么地方宕開一筆,舒緩一下節奏?結尾能不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總之,要提醒學生,寫記敘文時不能偷懶,要想方設法吸引讀者。讓學生就一個題材多練習幾次,試著用兩種以上的結構方法反復琢磨,以期“找到感覺”,那么許多似乎非常高深的手法也會豁然明朗了。
4.強化描寫能力的訓練
“描寫”這個詞,起源于繪畫。描,就是按照實物或范本的樣子畫;寫,就是摹擬事物本來的形狀。把描寫這個詞借用到寫作中來,就是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人、事、景、物的形狀、姿態、性質、特征等,使讀者仿佛是通過自已的感官感知到了描寫的對象。敘述重在表達“是什么”“什么事”;描寫在于使讀者感受客觀對象,喚起想象與情感的體驗,即“什么樣”,重在“再現”。優秀的記敘文應該充滿生動形象的描寫,精細入微的刻畫。
描寫是記敘文的生命,有沒有描寫,決定了文章的成敗。請看下面的文段:回來那天,我后母問我為什么不跟她說一聲,我說我跟我父親說過了,她很生氣,認為我眼里沒有她,就給了我一個嘴巴。我本能地要還手,被兩個老媽子拉住了,我后母卻說我打她。我父親聽到了,就從樓上跑下來,把我打倒在了地上。
運用描寫手段后:回來那天,我后母問我:“你走了怎么也不跟我說一聲?”我說,我向父親說過了。她說:“噢,對父親說了!你眼睛里哪兒還有我呢?”掄起胳膊打了我一個嘴巴。我本能地要還手,被兩個老媽子趕過來拉住了。我后母一路銳叫著奔上樓去:“她打我!她打我!”在這一剎那間,一切都變得非常明晰,下著百葉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飯已經上桌了,沒有金魚的金魚缸,白瓷缸上細細描出橙紅的魚藻。我父親趿著拖鞋,啪嗒啪嗒沖下樓來,揪住我,拳腳相加,吼道:“你還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覺得我的頭偏到這一邊,又偏到那一邊,無數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還揪住我的頭發一陣踢。這個文段加入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環境描寫,使得作者被打時的情景和心理感受都真實地再現了出來,特別是后母“銳叫”著奔上樓后的環境描寫,將“我”內心因為極度委屈、憤怒而又在瞬間無比清醒、清醒得近乎絕望的心理曲折地傳達了出來。因此,在記敘文中恰當地運用描寫,特別是細節描寫就可以造成一種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當一個人說母親很愛自己時,別人也許只會點點頭,說一聲:“哦。”但是如果他把母親生活中愛自己的細節描述出來,也許別人會同他一起淚流滿面的。
訓練學生的描寫能力,擴寫是較為有效的專項訓練方法。如古詩《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入石棱中。”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0個字,卻將記敘文的六要素全部包括在內。可以讓學生一句一句的擴寫,每句擴到150字。擴寫前,要給學生一定的指導。如第一句中的詩眼是“驚”字,那么描寫中,就要渲染出“驚”的氣氛來。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在“暗”字上下功夫——徹底的黑暗固然令人害怕,但暗而不黑、影影綽綽更讓人毛骨悚然,同時也為將軍將石頭誤認為老虎埋下了伏筆。第一句中的“林”“草”“風”已經為人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發揮想象力。事實證明,很多學生擴到了200字以上。再看詩句“沒入石棱中”。這句詩交待了故事的結果,似乎是最為平淡無奇的一句。但是,可以讓學生想象:當將軍發現箭是插在石頭里,他的心理活動該是怎樣的?是羞慚,還是自得?還是二者兼而有之?將軍是一個人去尋箭的嗎?有沒有隨從,如果有,隨從會做何等反應?這樣用側面描寫來烘托將軍的意圖就可以實現了。最后一句如果擴寫得成功,學生還可以體會到,出乎意料的結尾可以使故事生趣盎然。
在進行專項訓練的同時,要鼓勵學生閱讀記敘類文學作品。其實學生在生活中一直都在接觸記敘類作品,電視劇、卡通片、小說都是記敘類的,可記敘文寫的并不好,原因在于學生只是滿足于情節故事本身,沒有有意識地進行分析。比如曾燒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還珠格格》,許多同學都喜歡看,但除了有趣的故事、可愛的人物,恐怕也說不上什么了;古典名著《紅樓夢》,同學們通過各種方式接觸過:書本、電視劇、電影……最熟悉的就是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還有一些同學對《紅樓夢》中的詩詞感興趣,談起來也能口若懸河,但謀篇布局之妙就很難有一星半點的體會。找學生喜歡的記敘類作品,哪怕只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詞拿到課堂上來分析,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效果遠比生硬地學習一篇記敘文要好得多。
記敘文要把思想寓于描寫之中,就是要把場面的描寫組接成故事,來表達主旨;而不是滿足于“內容提要式”的交待,滿足于貼標簽式的鑒定。要調動一切描述手段,繪聲繪色,細膩地表現人物活動或事情的發展過程,表達具體的思想、可感的畫面。在記敘文中,始終不能離開具體的對象,不能離開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可感畫面的展示。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動人。優秀的描寫性文字,可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如晤其人,如臨其境。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 篇9
初中記敘文寫作指導同學們都很想知道什么樣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這個問題很復雜。但北京大學曹文軒教授認為,一篇優秀的作文至少必須具備有一下條件之一。
一篇優秀作文應該具備的條件:
1、語言好指優美、詩化、幽默、俏皮、充滿哲理、充滿智慧、充滿情趣……如《春》。
2、主題鮮明、深刻指文章要有一個非同尋常的思想。如《山中避雨》。
3、細節生動、別致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讓人能記住其中的細節。如《孔乙己》。其實,作文水平的提高除了要廣泛的閱讀之外,還可以通過一些技巧來加分。
那么,如何提高作文的表達技巧?
1、重視細節:一個驚世駭俗的念頭,一個不同凡響的美學意念,都是經過一個又一個的細節來表現的。人物形象、情節的發展、故事的魅力都是求助于細節,一篇好文章看完之后,事實上并不是它的什么重大的精神,而就只剩下一些細節。但這些細節讓你感受到它的重大精神。孔乙己這個形象就是建立在“多乎者,不多也”的這些細節上。一個傳神的細節就是一個人,一個傳神的細節能讓人心動,流淚滿面;一個細節能讓人覺得眼前忽然光芒涌動,天地萬物皆在這金色的海洋之中。
2、學會折騰:剛從小學升上中學,很多同學都有一個頭痛的問題?作文時為什么總是寫不長?你本來是想寫兩頁紙的,可是你只寫了一頁紙就寫完了。然后你就開始擠牙膏,擠來擠去,有擠了兩行話,就再也寫不下去了。這是很多初學作文者所經常遇到的情形。我現在告訴同學們其中的原因,因為你不知道折騰。我們來看一個例子,看看我是如何將一個很簡單的事情折騰成一個很長很長很大很大的事情的。現在,有一個院子,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樹,這棵......
對記敘文寫作中的開頭、結尾、細節描寫、寫出事件的波瀾、使語言鮮活等六方面進行指導,配以大量實例,實用情強。
文章的開頭很重要,就好像拉琴之前的定音,音定準了,拉出的曲子就會動聽。開頭要新穎漂亮,引人入勝,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就是成功了一半。幾種常見的開頭:
(1)開門見山。
如:《媽媽的留言條》
我覺得,在我們同學中我收到的留言條最多。
(2)開頭概括全文。
如:《春節晚會觀后》:
春節晚會是一道豐盛的晚宴。獻給全國人民,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口味的.觀眾,提高觀眾的欣賞能力和道德水準。突出的特點是全、奇、新、高。
(3)介紹寫作動機、緣由。
如:《明月賦》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月亮。不論是在庭院里,還是在田野上,只要皓月當空,我總是深情地仰望著它。我曾多次地想,有一天,我要親自寫一首詩,一篇文章,來描繪它,贊美它。
(4)開頭先寫外貌。
如:《幽默而深沉的笑星》
一只碩大的鼻子,一對狡黠的小眼睛,一個寸草不生聰明絕頂的腦袋——歷年的春節晚會假若沒有他出場,觀眾便覺得沒有著落,像是少了點什么。
這就是陳佩斯和他的“明星效應”。
(5)倒敘開頭。
如:《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課》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事往往由清晰變得模糊,由模糊而漸漸忘卻了。但是,我小學時上的一堂常識課,卻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6)用名人名言開頭。
如:《話時間,抓今天》
“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我常常記起富蘭克林的這段話,也常常尋找著時間的真正價值。
(7)用故事開頭。
如:《“小馬過河”的啟示》
這是一個眾人皆知的寓言:
小馬要過河,先遇著牛大伯,問是否可以趟過。牛大伯說水很淺,能趟過。小馬正準備過,忽然松鼠告訴他,水很深,不能過,前天還淹死了他的一個同伴。小馬沒主意了,回去問媽媽,媽媽叫他自己多想想,試一試。結果小馬過去了,水不深不淺,剛好過膝蓋。
讀罷這則寓言,我禁不住為小馬媽媽的教子有方而贊嘆!
(8)詩歌開頭。
“蘭陵美景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讀著這首詩,忽然,想起兩則故事。
(9)景物描寫開頭。
如:《搬家》
春風吹拂著道邊的楊柳,溫暖的陽光照在寬闊的柏油馬路上。一輛載著家具的大卡車,和著它裝載家具的輕微碰撞聲向新居駛去。
(10)議論開頭。
如:《種子贊》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堪稱偉大的東西,實在很多。可我想到,其中一個是不可忘卻的,那就是種子。
(11)造成懸念,引人入勝的開頭。
如:《“傻氣”和“實在”》
爸爸說姐姐“傻氣”,媽媽說姐姐“實在”。因為“傻氣”,爸爸不大喜歡姐姐;因為“實在”,媽媽又特別喜歡她。過年時,因為一張年畫,這一“傻”一“實”的評論,又展開了激烈的交鋒,爸爸和媽媽幾乎爭吵起來。
(12)對話開頭。
如:《盼菊》
“爺爺,李叔叔怎么還不送菊花來?”
“甭慌,玲玲。還早呢!”
“早?爺爺。不!花圃里的菊花已經全開了,而且還噴放出清新的香味,惹得蜜蜂整天都打轉轉哩!”
“爺爺,你快來看,你的老部下,我的李叔,手里托著兩盆菊花來了!”
總之,開頭沒有固定的格式,究竟用哪種方法,要看需要,根據內容和體裁而定,不說與題目無關的話。
結尾例說
人們常說,寫文章要“鳳頭豹尾”。也就是說開頭要新穎漂亮,結尾要剛勁有力。精彩的結尾對文章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升華到一個更高的境界,給人以言已盡而意無窮之感,為文章錦上添花。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 篇10
一、了解敘事類記敘文
敘述的方式主要有順序、倒敘、插敘、補敘、分敘等,常用的是前兩種。順敘是按照客觀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后次序進行的敘述,這種方式首尾完整,來龍去脈清楚,但容易造成平鋪直敘。倒敘是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后再按事件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可以造成懸念,引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先閱讀下面一篇文章,探索敘事類記敘文寫作規律。
嘗試伴隨著第一聲啼哭,我們來到這個世上。自從烏潤的眼珠迎來第一輪朝陽,我們便開始了嘗試。我們嘗試輝煌的成功,嘗試慘痛的失敗,我們嘗試那寂寞的秋夜,嘗試那明媚的春潮。我們在嘗試中長大成人,直到有一我這樣對自己說:“我要嘗試塑造一個新我!”
在一個壓抑的家庭走出這樣一個脆弱而又孤傲的女孩。從小便少言寡語,只知道將心事訴與天邊那抹孤云。盡管燈下思如泉涌,慷慨激昂,人前卻口訥嘴拙;盡管成績可同任何一男孩爭色,但機會來臨時,卻只能怯怯走開。那時的我怯如一只鷺鷥,一點足,便會匆匆飛去。每天用那冷漠的神情掩住一顆脆弱的心,作繭自縛,將自己埋在深深泥下。終于有一天,我不堪重壓,終于有一天我不甘寂寞,默默中立了這樣的誓言:“一定要走出舊我!”
那是微微的雨后,我對著鏡子,恬然一笑竟發現自己原來也這般美。宿舍門打開后,女伴雀躍著擁進來,我微笑著,將水遞給她們:“累了吧,喝口水好嗎?”她們用驚訝的目光怔怔地看著我,接過來杯子竟不知如何是好。“你們能接受我嗎?我想走進你們的行列中。”默默地點頭,卻發現彼此的眼角都濕潤了。
下午,又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上課時,麗突然嘔吐了,我雪白的裙子被染了大片,我沒有顧自己,卻微笑扶著麗,全班人都默默地看著我,一股從未有過的輕松涌上心頭。我終于走出泥沼,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
甁子里的水,只要流出一滴,其余的都會大股地涌出來。我漸漸學會用微笑給別人送去一份祝福,在默默中也感受了別人的關懷。在那次聯歡會上我勇敢地上臺唱了一支歌,盡管緊張得衣服都濕透了,但心里溢滿自豪和成長的喜悅。再不是那個戴著眼鏡訥訥的女孩了,我也可以從容自若地侃大山。甚至于出語驚人,“舌戰群儒”了。在默默中,我誠心待人,熱心相助,給別人送去快樂,也給自己帶來無數的祝福。再不用“君子之交淡如水”來自欺欺人了,我變得開朗樂觀,也為自己的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未來的世界,競爭激烈,異彩紛呈,它呼喚的是自立自信、樂觀向上、能真正獨當一面的人才,我暗自慶幸,我走出了那片迷惘與失誤。
“走過去,天外是個天!”我真心喜歡這句話。也許,生命里還將有無數次嘗試,那么我將懷著從容自信,乃至感激的心情迎接它的到來。不斷地優化劣勢,完善自我,這便是嘗試的意義!
二、從這篇文章來看,寫敘事的記敘文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一篇記敘文無論寫一件事或幾件事,都只能有一個中心思想。寫一件事自不必說,寫幾件事的情況尤其應注意,這幾件事不一定發生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事情也不一定是同一個人或同一些人所做,但這些事應該有內在聯系,共同說明一個道理,為一個中心服務。
2、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讓讀者明白文章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生了怎樣的事。一般要按事情發展順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不能顛三倒四,還應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寫清楚。
3、要確定好記敘的線索。線索是貫穿文章始終的脈絡。
4、要安排好行文的順序。記敘比較復雜的事件,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采用一種方式,而是以一種方式為主,結合其他方式,使文章條理清楚,錯落有致。
5、記事中要圍繞中心,抓住重點,詳略得當,不要面面俱到。重點部分要詳寫,寫具體,寫詳盡,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要描繪生活中生動、具體的細節以及自己真實的感受,而不能只停留在泛泛地一般敘述。“文似看山不喜平”,說的是文章要寫得有波瀾,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緊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變化。這樣的文章不論長短,都能使讀者讀起來歷久不倦,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三、記敘文興波瀾、生變化的基本方法
(1)懸念法,即設置疑團,借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通俗地說,它是在情節發展中設置謎面,使讀者產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適當的時機揭開謎底,
【例文借鑒】
哥,是撿來的嗎?
哥,黢黑的皮膚,粗壯的胳膊,像一頭健壯的牛;哥,粗聲粗氣,蓬亂的頭發,像一匹任勞任怨的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驢。都說哥是撿來的,因為哥像一個只要有飯吃就像牲畜一樣拼命干活的家中惟一的勞力。
風輕輕地劃過身邊,傳來哥喘氣的聲音,麥浪中飄飛著哥的滴滴汗,在陽光下,像一顆顆珍珠,飛起又沉人無邊的麥浪。
哥真是撿的嗎?在無邊的黑夜里,我問著依然閃爍的群星。也許它們知道哥是不是從娘肚子里出來的。哎!想起娘,想起我一問她哥是不是娘撿來的,她就偷偷抹淚的樣子,想起娘看著哥的那種心痛而又無奈的樣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撿的吧!群星無語,只是無邊的思索融化在無邊的黑暗里。
然而,終于有一天,一輛汽車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恃然了,母親單薄的身軀像一張經不起揉捏的白紙一樣斜依在門檻上,銀發中夾著幾根枯黃的頭發任風胡亂地吹拂著。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顧一切地掙脫親生父母溫暖的手,沖向麥田,陽光下哥黢黑的`臉上滾動著顆顆水珠,是淚,還是汗水?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淚水在眼眶里泛濫,卻再也無力叫出那個沉沉的"哥"!
哥,傻笑著看著我,說:"回去多陪陪咱娘,她為你犧牲了不少。"
娘,娘為我犧牲了不少,是的,娘犧牲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為了我這個撿來的娃,為了我今天能坐在寬敞的教室里,娘把哥變成了家里的一頭牲畜。無數個日子里,娘給我端來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卻給哥塞了一一個硬邦邦的窩窩頭,我對娘說:"這不公平!"娘只笑笑說:"你上學要營養,"
原來,我和哥的命運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親,還是我跟娘親,娘為什么這樣做:此刻我方明白,原來這世上還有一種比母愛更偉大的東西。它像一股叮咯的泉水,滋養著我的心田;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給我前進的力量。我多想問問娘,我比她的兒子重要嗎?也許不必了?因為娘是這樣認為的,這是娘這個最最善良的人對事物的認知。
【評析】文章懸念設置得巧妙。文章開頭對哥哥的描寫“黢黑的皮膚,粗壯的胳膊”“粗聲粗氣,蓬亂的頭發”“都說哥是撿來的。”原來,為了"我"這個撿來的娃,娘把"哥"變成了一個粗壯佳勞動力,看得出善于謀篇布局。正因為如此,文章才扣人心弦,引人入勝,道出了人間真情的美好。故事發生在普通人的身上,更讓人感受到真情的可貴。巧設懸念可以引起讀者的急切期待,吸引讀者去尋求謎底,從而有效的增強文章的吸引力。
(2)巧合法,連設巧合,環環相扣,推動著情節發展。
【例文借鑒】
富貴村無新聞
端午節還有兩天了,富貴村的人們都在忙碌著。
這富貴村,雖然名為富貴,但其實是一片山旮旯里的窮鄉僻壤,偶爾飛出一兩個金鳳凰,蕭順就是一個。去年剛剛醫科畢業的他正在城里醫院里履行著天職。家里有一老母,還有一個快要生娃的妻子,她們并不知道蕭順的工作單位在哪里,因為這山村實在是太閉塞了,惟一與外界的聯系就是那一月才來一次的郵差。
往年,蕭順都會在端午節前一個月寄信回家,這樣,婆媳倆就會在端午節前收到他的信,為他將要回家作準備。可是今年有些反常,離端午節只有兩天了,蕭順的信還沒到,婆媳倆倒沒怎么擔心,心想也許他忙,就忘了寫信,反正過節一定會回來,按往年一樣準備就是了。
端午節轉眼就到了,村長按慣例用挨家挨戶集來的錢買了一串長長的鞭炮,放得震天響。按他們那里的風俗,每戶的男丁都要跪在離鞭炮4米的圈子,然后祈福,可人們發現,蕭順沒來,于是村長又派人去請。蕭順的老母親說,蕭順沒回來。¨然后,全村的丁都知道了,蕭順沒回家,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蕭順端午節沒回家!
在這個沒有什么新聞的窮山村里,女人們開始用她們獨特的傳播方式,生動地演繹著這個"號外"。真是團結力量大,現在村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蕭順這個假冒的孝子,拋妻棄子,在城里一個人風流快活,還養了一個小老婆!蕭家婆媳整日閉門不出。媳婦本來挺相信丈夫的,可聽傳言說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著大肚子,整日以淚洗面。她將信將疑,只有蕭順的媽始終堅信兒子不會如此,她始終以堅定的口吻勸慰媳婦:"順子不會的,他不會的!"
一日,婆婆聽到門外又有村婦在談論自己的兒子,她不顧媳婦的勸阻,毅然拄著拐杖,一步步挪到門口,打開門,只說了一句話:"順子不會的,不會的!"
話音末落,蕭順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來,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的蕭順剛剛結束任務,又在賓館被隔離了一個多星期,事情一結束就匆匆往家趕,所以耽擱了,
于是,女人們開始說:"蕭順真孝順!"
媳婦開始說:"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說:"他不會做那種事!"
【評析】此文構思巧妙之處就在于運用了巧合法蕭順端午節沒回家,蕭順這個假冒的孝子。層層鋪墊,現在村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蕭順的媽始終堅信兒子不會如此,始終以堅定的口吻勸慰媳婦:"順子不會的,他不會的!"原來,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的蕭順剛剛結束任務,又在賓館被隔離了一個多星期。是一個巧合;反復描述村中傳言,婆媳心理活動,為人物活動渲染了氣氛,突出了蕭順行為的可貴,形象的高大,使小說更加感人。
(3)誤會法,借助人物之間的各種誤會造成一定的矛盾沖突,進而鋪排情節。
【例文借鑒】
父親的手
父親的手,即使是在教訓孩子,也會給以孩子溫暖。
——題記
自我有了記憶能力起,我對父親一直有一種天生的畏懼感,老實說,父親并不高大,一米七的個頭,略有些發福的腰,微微挺起的肚子,以及一副金絲邊眼鏡,怎么看怎么像個有學問之人,理應是溫文爾雅的。誰知在我的心中,他卻像個山野村夫一樣,有些匪氣。
尤其是他那雙手,雖不似練武之人布滿老繭,威力卻很驚人。他的手,厚且大,指頭極粗,張開五指,便像一塊磚一樣厚重。當他的磚一樣的手掌向我揮來時,我頓時覺得我成了孫猴子,即將被“五指山”壓得無翻身之日。事實上,我也僅僅和父親的手掌親密接觸過三次,第一次是手,第二次是臉,第三次是頭。
記得我八歲那年,正值頑童歲月,也是任性的時候,那時我迷上一套漫畫,數次開口索要不成后,我便挺而走險——偷,大概偷了三十塊錢,當然,當時的我顯然不夠熟練——當然后來也沒偷過,當我把手伸進父親皮夾的一剎那,我忽然感覺身后鼻息直噴頸部,反頭一看,一黑臉大漢正鐵著一張臉,劍眉集中,怒視著我。當天,當父親的“磚頭手”第一次用力地拍到我的手掌時,我還是不爭氣地哭了,因為太痛了!
從那時起,我對父親的畏懼程度一天天加劇,心中也產生了一絲絲怨恨。在我十五歲那年逃課被抓到后,父親第二次打了我,當他厚重的大手甩到我的臉上時,終于,我下定了決心——等什么時候我長大了,絕不會任父親打了!十六歲,十七歲時我的身高如春筍一般拔地而起,真有“勢撥五岳掩赤誠”之勢,十七的我和父親站在一起時,個子高他一頭。
終于,在又一次犯了錯后,父親又揚起了他的手。我心想,若他揮下,我一定有擋住他的手的力氣。他揚起的大手上有一道深深的紅色指甲印,我清楚地看到,那時在聽老師訓斥我時,父親用他的大拇指,狠狠地插入了他的食指之中。父親的寬大的手掌,最終還是落下了,但這次力度似乎不大,只輕輕地撫摸了我的頭,眼神復雜,不知那里包含了多少情感,有期待,有憤怒,也許還有失望。
我愕然了,我沒有想到父親會做出這樣的舉動,我曾經一次又一次的想過,當我有力氣抓住他揮向我的手時,我會得意地笑,會張狂地笑,會毫不畏懼地和他相對視。但我沒想到父親只是用手撫了撫我的頭,還留給我那樣一個復雜的眼神。
父親轉身走了,留給我一個背影。父親有些駝背了,身子卻更胖了,不知為何,我的眼眶有些濕潤,想到父親的手,那不僅僅是懲罰我的利器,更是溫暖我的太陽啊。
回想起生活中的一個一個片段,想到每天早上六點就要起床準備早餐的父親的手;想到每天晚上十一點要去學校自習室接我的開著車的父親的手;想到幫我涂藥的那雙手;想到撫摸我頭的那雙——我父親的手。
我忽然對著父親的背影大聲喊:“爸,我會努力的!”父親身影猛然一頓。終于,他緩緩揚起了手!像太陽一樣!
【評析】文中“親的手掌親密接觸過三次,第一次是手,第二次是臉,第三次是頭”。每一次我都怨恨,甚至有“等什么時候我長大了,絕不會任父親打了”的想法,這誤會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一直到文末,才體會到父親的手,像太陽一樣,讀者也就被吸引著讀完全文。在誤會中一系列記敘,就有了情理、意味,這樣也就生動地突出了文章主旨。
【記敘文片段連綴法的寫作指導】相關文章:
復雜記敘文寫作指導09-20
指導學生寫作03-14
文獻的寫作指導03-08
語文寫作指導02-28
高中寫作指導03-01
日記寫作指導11-10
寫作有哪些好處-寫作指導03-09
“童年趣事”寫作指導03-07
虛實結合的寫作作文指導10-27
高中話題寫作指導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