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精選21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1
幸福,這兩個字引出了我無數的聯想。幸福要怎樣才能被稱之為幸福,幸福又是什么?畢淑敏則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回答了我們的這個問題。幸福人人都需要,但是也要恰到好處。我們在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有時幸福卻過了頭。
這本《恰到好處的幸福》,則是畢淑敏告訴我們的一個真理。他曾說過:“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寡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而我覺得幸福要恰到好處才是真的幸福。書中也有寫過:“酒精的濃度不能太高,過了那個最佳值,結果就適得其反。幸福也一樣,切不要貪得無厭。”
恰到好處的幸福,只要用心,在平常仍能看到,就像平常的事。深深地話我們淺淺地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這里面,不就已經有幸福了嗎!
我們要學會真誠地面對自己,不然如何去接受那幸福。
有人問過,幸福有幾種顏色?畢淑敏說有無數種,數不清。也有人說僅僅只有七種。但我相比起來更喜前一種說法。不同的人在面對幸福的同時,覺得幸福的顏色也不一定會相同。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不可能感覺到幸福僅僅只有七種顏色。
有些人根本就誤解了“恰到好處”這四個字的'含義。因為某種機緣看到了好房子,就設想以后能在這屋結婚生子。看到了豪車,就設想能開豪車,知道壽星活到90歲,就發誓自已一定要活到100歲……這根本就是不合理的期望。目光太高,就違背了“恰到好處”這一原則。
我們并不需要有太高的目標,我們只需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把它做成功了。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幸福么?只不過需要我們適度。
幸福,在我眼中,只是平平淡淡地過好自己想要的卻也并不過分的生活。只需要自己不要太貪得無厭。
走過恰到好處這一條不尋常的長廊,你就已經走到幸福的門前。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就可以得到你自己夢寐以求的幸福。
讀了畢淑敏的這本《恰到好處的幸福》,使我對幸福的看法也有所改變,不像以前那樣苛求。
幸福,要恰到好處,才能稱得上是幸福。要懂得珍惜幸福,別讓它從我們的身邊偷偷地溜走。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2
關于“幸福”的話題,央視曾做過“你幸福嗎”的調查,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一位外來務工人員回答:“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問我。”但當記者再一次問“你幸福嗎”,他的回答是“我姓曾”。越來越快的工作、生活節奏,物價上漲、買房難、看病難等問題,人們常感受到的'是“壓力山大”,幸福的感覺似乎離我們很遠。相比,英國報社也曾向社會有獎征答“誰是最幸福的人”,結果顯示第一種最幸福的人是剛給孩子洗完澡,抱著嬰兒的母親;第二種是治好了病人目送病人出院的醫生;第三種是在海灘邊筑起沙堆的孩子。這個例子在提醒著我們,只要認真尋找,幸福比比皆是,它沒有統一的標準,也不與財富、地位、聲望成正比。
畢淑敏說,不容易感受到幸福的人,常常是因為對事物抱著“不合理的期望”。如看到好房子,就設想能在這屋里結婚生子;看到豪華跑車,就設想能開著它風馳電掣;看到別人的嬌妻,就想著未來伴侶定要傾國傾城;看到別人活到90歲,就渴望自己趕超100歲……若達不到,就感受不到幸福。
其實,期望并不是越高越好,期望也需要“恰到好處”。房子不用大,夠用即可;車子主要功能是代步工具,而不是彰顯財力的勛章;另一半不必國色天香出人頭地,價值觀相同、有共同語言,就是神仙伴侶;身體健康不必求全,體檢表上有了向上或向下的小箭頭,可以實時糾正。生命之高并不決定于其長短,更在于其豐滿和深邃。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能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勇敢的人依然可以微笑的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
畢淑敏說,幸福常常是朦朧的,轟轟烈烈的幸福并不常見,大多數幸福總是悄悄撲面而來,要常常提醒自己幸福,并對自己說,“請記住這一刻”,幸福就會長久的伴隨我們。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3
最近在讀畢淑敏的《恰到好處的幸福》,感覺在經歷著一場洗禮。以前高中時候也喜歡她的散文“我很重要”,很敬佩她那種自信。
《恰到好處的幸福》適合慢慢品嘗,每讀完一篇我都思緒萬千,讓我回味的不是那些文字,而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強烈感受著的東西。我第一次得以了解——那精神的三間小屋,是盛著我們的愛和恨的小屋,是裝著我們得以生存的事業的小屋,是安放著我們心靈凈土的小屋!第一次懂得獲取幸福的方法很簡單,它便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是遇事時所表現的豁達和淡然;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境界!
很多人都在思索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其實應該思索如何才能在遇到問題時讓內心做到恰到好處!畢淑敏說:“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
就像現在,我安靜的坐在桌前,寫下這些文字,旁邊是一杯檸檬水,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我還記得早上課前時,我和李老師一起聽孩子背誦所學兒歌,雖然他們還是不能進行齊背,但是我看到了他們的努力,相信他們會在六一展示中有很好的表現;上午課間活動時,猛然間發現平常不愛運動的寶寶竟然主動要求參與游戲;中午放學時,孩子們不用我的提醒就能手拉手站隊,這一天又是一個好的開始!
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我很幸福,希望你們也幸福!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4
《恰到好處的幸福》是畢淑敏文集·溫潤幸福系列中的一本。大部分名著都有作者的簡介,當我讀完時,我就知道這是一本好書。
當我讀第一遍時,我就被畢淑敏的智慧所傾倒,書中的文章或是闡述、或是以自身經歷、或是用故事、或是以問答等等形式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生哲理,使我受益匪淺。
當我讀第二遍時,我又一次被畢淑敏的智慧所傾倒,我發現書中的文章并不僅僅是我開始以為的闡述人生哲理,而是所有文章都聯系在一起圍繞一個主題——幸福。例如書開頭兩篇《恰到好處的.幸福》《幸福的七種顏色》,這是顯而易見的;還有《研究真誠》這篇,就像文中說的“真誠是有層次的,可以分成建設性和破壞性兩種”,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更多更豐富向這個并不美好的世界貢獻我們建設性的真誠,這不就是幸福么;或者是《對自己誠實一點》這篇,如果我們能夠在別人面前不費盡心思地裝、做作,我們眼中的別人也是真實的,這不還是幸福么……
當我讀第三遍時,我開始思考:幸福這種令人愉悅的東西都要恰到好處,還有什么也要恰到好處呢?突然我想到了夢想。夢想也要恰到好處,這樣才能給人提供動力,讓人前進,如果夢想遙不可及又或者觸手可及,前者會喪失動力,后者則會懶惰不前。記得我小時候老師問我我的夢想是什么,我總是回答:當科學家。這時老師就會獎我一朵小紅花,但當我慢慢長大了,成熟了,才發現這個夢想離我是那么遙遠,我開始慢慢喪失熱情和動力,這是朋友告訴我讓我在科學家的道路上定一些小的夢想,這些夢想要恰到好處,我試了試果然有效。所以我們的夢想也要恰到好處,這樣我們才能在夢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夢想是一個美好的、令人向往的詞,而恰到好處的夢想就會引領我們成長。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5
幸福也是一樣,切不要貪得無厭。恰到好處的幸福是一種很高境界的幸福狀態。
《恰到好處的幸福》作者畢淑敏,文章類型是散文。這是我第一次看畢淑敏的散文,也許是性格又或許是對這類文章的片面認識,一直都很怕讀散文,不知以什么方式去讀。一開始以讀雞湯的方式去讀,讀了幾頁幾乎都被劃線了!最后決定以看故事的形式。然后,把作者對事情的態度和看法匯集在一起,組成一段話,既可以學新知識又可以很好的整理筆記。就這種形式閱讀,我讀著也很幸福,不會為害怕理解錯誤而擔心,就按自己的理解和作者的解釋一頁一頁讀下去。
幸福的定義有很多,每個人的幸福都大不相同。作者把她認為的幸福以及她對一些現象一些觀念的恰到好處的認識寫成了這本書。印象深刻的是她對柔和的理解。“柔和”這個詞,細想起來挺有意思的。先說“和”字,禾苗和口兩部分組成,那含義大概就是有了生長著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該氣定神閑、和和氣氣了。雖然那不是唯一的解釋,但她書中很多這樣有趣新穎的解釋讓人覺得很獨特。
另外就是如書名所說的《恰到好處的幸福了》到底怎么樣才是恰到好處?人的欲望往往沒有界限,有時明明剛達到一個目標,但還沒來得及享受得到的喜悅又重新為下一個目標奮斗,如此來看,很多人漸漸失去了享受幸福的能力,但很多東西不是越多越好,要恰到好處。
其次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作者所說的真誠個人而言,我是很喜歡真誠這個詞,它光明干凈。作者認為,真誠是一種勇敢坦誠的生活態度,它是我們思想和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真誠不虛張聲勢、狐假虎威。它似乎因清澈透明而軟弱無力,但它其實是強韌而富有彈性的,使我們簡潔明快、干爽清正。我也很贊同,所以記錄下來。記得之前送了這本書給一個畢業的師姐,送的理由是我覺得你很真誠。真誠是個很美的詞,在現在物欲縱橫的時代很少人會有它。也許只有真誠的人才會輕易發現對方的真誠。愿你的真誠不被現實打敗。
其次就是感動的能力了。對于一個經常被感動到淚流滿面的人真的可以好好談這個話題。感動是一種享受幸福的能力。感動的來源是我們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加上觸覺和壓覺。如果封閉了我們的感官就戮殺了感動的根,當然也就看不到感動的芽和感動的果了。如今人漸漸喪失了感動的能力,感動閃現的時間越來越短,感動擴散的漣漪越來越淡。因為稀缺,感動變成了奢侈品。很多人無法享受感動,于是他們反過來譏諷感動,嘲笑感動,把感動和理性對立起來,將感動打入盲目和幼稚的泥沼之中。可想而知感受的重要性。貌似很多人對我的評價都是很感性,其實每次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現自己享受的幸福,別人的驚喜,我報之以微笑以擁抱。其實也可以禮貌地說聲謝謝,然后像所謂成年人的樣子假裝不真情流露,但覺得沒必要啊!很感動便很感動,感覺本就要大聲說出來或表現出來別人才知道。愿你們有常常為你們制造感動的人,因為她們不是很閑就是真的很用心,每一個用心的人都值得被尊重被珍惜。
最后便是真我與假我的自我分裂形象了吧。你要在某些特殊的場合和人物面前,努力表現得比你實際擁有的狀況更好。這就是自我形象的`分裂。我們不喜歡真實的自我,我們把一個喬裝打扮的“假我”拿給大家看。當這個“假我”被人歡迎和夸贊的時候,我們一方面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成功地扮演了一個角色,而這個角色就是別人眼中的“我”。另外一方面,我們的自卑加重了,我們知道外界的評價都是給予那個不存在的“我”,真實的我反倒像灰姑娘一樣,躲在角落里撿煤渣。長久下去,我們就變成了一個分裂的人。
其實,大家更愿意與真實的人相處,一個說得用心,一個聽得用心。所以,要以自己的真實面目示人。沒有必要取悅他人,沒有必要委屈自己。這樣做了以后,你本以為機會一定要少很多,因為抱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只求這一生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付出代價也認了。不想,卻多了朋友,多了機緣。思來想去才發現,思來想去,原來大家都更喜歡真實的東西。你真實了,自己安全了,也讓他人覺得安全,機遇反倒萌生。愿你能遇到如你一般真實的人。
幸福是個很廣泛的話題,但同時它又很簡單。前幾天剛回去看望了家中的老人,收獲了滿滿的愛也帶去滿滿的幸福。回家后看到已經煮好的飯菜,他們臉上洋溢幸福,而準備的人也很幸福,陪伴也是給予他們幸福的最好的禮物。幸福無時無刻都在,書中剛經歷地震的孩子覺得他們很幸福,因為比起在地震中死去的人,他們活著所以幸福,比起不能學習的人,他們能學習所以幸福。其實你也很幸福,只是可能沒人提醒你享受幸福。享受幸福是需要學習的,當幸福即將來臨的時刻需要提醒。愿你時刻注意幸福,也希望有人提醒你要幸福。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6
《恰到好處的的幸福》是國家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著名心理咨詢師畢淑敏的作品。文章從心理學、醫學、人文科學等多個角度引導讀者學習如何擁有幸福,引領讀者如何把握穩穩的幸福。
毫不夸張,讀到該書的序言部分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而后,展現在我眼前的是醒目的目錄——四十五個新穎的標題,瞬間讓我對此書愛不釋手。
本書有別于其他雞湯類的書籍。畢淑敏不愧是心理咨詢師,能抓住讀者的心,令讀者獲益、反思。文章語言時而犀利,時而和緩,時而凝重,時而柔和。平日里,我讀書有時是為了消遣,有時是為了與時俱進,有時是為了過得充實。讀到《恰到好處的幸福》這本書,不得不承認,該書有很強的代入感。一個短篇,一句話,甚至幾個字,都讓我對號入座或陷入沉思。我堅信很多讀者都有同感、共鳴。真的就如白巖松所說:我們讀所有的書,最終目的都是讀到自己。
當我讀到感動是一種能力時,突然覺得很欣喜。有時候我會因感動而偷偷的落淚,然后悄悄地擦干淚水,暗暗的指責自己沒出息。原來,感動不是矯情的表現,亦不是軟弱的表現。
在相交多年的密友眼里,我們就如同沙漠里的古陶,一旦摔碎,便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樣的成品,便成了其心里永遠缺失的遺憾;在相濡以沫的伴侶心里,我們成了彼此的晴雨表,他(她)若安好,便是晴天。一個擔憂、緊張的擁抱雖然有時候喘不過氣來,但內心甜到開花;在家人眼里,我們總是被呵護著視若溫室里的花朵,生怕被風吹著,被雨淋著,傷在我們身,疼在他們心。是的,我們都很重要!
我們被很多人珍愛著,但我們仍有煩惱與憂傷。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實更細化的說,懂事后的每個人都有本難念的經。說不出的苦才叫真苦,不能輕言的憂才是真憂。有時候來源于工作,甚至有時候因為沉甸甸的愛。平日里,一個自信、開朗的男孩告訴我,面對現在的工作他很迷茫,有時候甚至連微笑都是裝出來的。我很震驚,也很心疼。我告訴他,只要我們時刻努力著,為光明奮斗著,心中無愧無悔便可心安。祈禱祝愿他一切順心如意。偶有失眠的我也很困擾、煩憂。我害怕消瘦,害怕家人為我擔心,害怕給家人帶來麻煩。真的希望自己成為經得起風吹日曬的野花。畢淑敏告訴大家一個解憂好方法——在紙上寫下你的憂傷。我們發現,有時候煩惱說出來或寫出來解憂很多,甚至突然間覺得那都不是事兒。
一個月里二十二天我們都在泵站這個大家庭里生活,我們彼此理應包容、寬恕、理解、友愛,這是家庭永遠常青的氣節,畢淑敏如是說。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認可、贊同。弘揚家園文化——家庭常青的氣節尤為重要。面對這樣的大家庭我們應牢記:
分歧時,不必拍案而起;
爭執起,義正詞可不嚴;
有失誤,莫要聲色俱厲;
遇困難,攜手共赴家難。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7
恰到好處就是度的掌控,做菜要掌握好火候溫度,才有爐火純青的妙不可言,喝酒要把握住“肚量”,不過量最是舒服狀態,溝通時語言的熨燙妥帖在于控制距離感,嘴上有分寸,這些都是恰到好處。
恰到好處的幸福,正是度的分寸,平衡的把控。不增一分不減一寸,不驕不躁,不急不緩,正是好時節,最佳狀態。生活中用力過猛和不出力的情況非常多,造就出諸多家庭的不協調,不幸福,恰到好處是經過生活的打磨錘煉,而后頓悟的人生哲理。凡事剛剛好就是圓滿,“七分”的人生尺度便是理想狀態,盈滿則虧就是告誡人們凡事不強求,不要追求完美,微醉的狀態最是快活。
關于幸福,怎樣算是幸福,個人認識理解不同,但內心充盈著滿足感是幸福的必要條件。幸福沒有形,看不見摸不著,卻能讓人真切感受到,擁有著或奔赴在幸福的.路上。
時間是劑藥,年齡便是分水嶺,許多事情,到了年齡自然頓悟、開化,無需提醒,有種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無師自通之感。每個階段的幸福感都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幸福的標準隨之降低,由當初的理想高空緩緩地走下云端,越來越隨著自己的成熟,幸福感貼近本分接了地氣,回歸到最樸素自然的生活狀態。
不惑之年的幸福就是,上有老下有小,擔負既幸福,有愛人有朋友,心情不暢有人陪。早晨能看到日出,晚上會披星戴月,三餐簡單溫暖,動手操勞。滿眼是風景,云淡風輕,閑暇時守著小窩,曬曬太陽,喝喝茶,看看書,想想過往與未來,精神不倒,不辜負陽光,好日子就是一點一滴地真實過生活。陽光時晾曬,雨天時聽聲,恰到好處地配著自然,心隨境動,就是人生最美妙的幸福感。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8
最近我看了畢淑敏阿姨寫的《恰到好處的幸福》,這本書很好看,每讀完一篇我都思緒萬千,讓我回味的不是那些文字,而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強烈感受著的東西,也教會了我許多道理。
我以前想過怎樣才能得到幸福,但是畢淑敏阿姨說:“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寡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原來我看到這句話時,也不太懂,但是現在我懂了,幸福,其實就是家庭和睦,家人健康,過著快樂的生活,這就是幸福,幸福的'生活就像是茉莉,雖然平淡無奇,但是卻溫馨、純潔,不會有任何利益存在。
有些人覺得長命百歲是種幸福,變成富翁是種幸福,其實他們都錯了,這根本不是幸福,也不是恰到好處。也許有一天你得到了那種所謂的“幸福”,你就會發現這不是幸福,而是煩惱。
畢淑敏阿姨的黃連與糖水的實驗讓我知道,即使你討厭黃連苦澀的味道,但是當你在性命攸關的時候,仍然會選擇毫不猶豫地吞下它,畢竟它能救你一命啊!
幸福不是顏色,也不會有七種顏色之說,只要你去細心留意,就會發現生活中充滿了幸福,只是原來你沒有去留意罷了······
開學了,又可以見到親愛的老師、同學;又可以蹦蹦跳跳,一切都剛剛好,恰到好處,真幸福。太陽依然升起,又是一個好的開始!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9
幸福是恰到好處的,它不多也不少,總是在不經意間降臨,卻又不會使人在幸福的海洋里暢游。所以,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吧!——題記
這正是我從畢淑敏的《恰到好處的幸福》中學到的。正如她在書中寫到:當一個人在田園香徑中行走時,不論眼前的事物多么引人注目、光彩絢麗,他更向往的往往是小徑深處有著多么完美的風景。但當他真的走到那里時,才發現剛才他所錯過的風景是如此美麗。
幸福的降臨,猶如水潭中的清波,一波連著一波,使人不勝歡喜。漸漸地,人們會忘記當初所得,現在所有,他們會盼望著下一次幸福的'到來。可幸福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就像水波,最后只剩平靜的水面,毫無生氣。而這時,人們早已將擁有的都拋棄了。其實,眼前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有一次,我和母親去超市買西瓜。她一眼就看中了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可她看來看去,又覺得不夠好,又挑選了一個,又不滿意。結果挑到最后,她還是認為第一個最好,可那時,已經有一個人將瓜抱走了。無奈,母親只有再選一個了。但回家后發現那個瓜并不甜。她說:“要是當時就把那個西瓜買了該多好!”
這雖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卻正巧反映了一個道理:眼前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只專注于遠處看似絢麗的風景。所以,珍惜眼前擁有的吧!
幸福的降臨總是持續的,但它不會太長也不會太短,而是恰到好處。人們很容易被持續降臨的幸福蒙住雙眼,使得他們看不到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總是在快結束時,在遠處安排更吸引人的事物,它驅使著人們向前,卻又在最后撤銷障眼法。當人們回過頭來時,發現他丟失的比得到的更多。所以,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吧!
現在擺在你眼前的,或許不是那么讓你滿意,但它卻是最好的,是最值得你去珍惜的。請在田園香徑的某一處風景中,停下你追求完美的腳步,收起你挑剔的目光,去快樂的擁有它、珍惜它,因為幸福恰到好處,給了你一處美麗、一份滿足,就不會再給予你更多的了。
它是要你攜帶著這一小份幸福,自己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
所以,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吧!
正是因為我從書中學到了這個道理,現在無論對什么事物,有的不是挑剔,而是接納。這時你會發現,原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10
畢淑敏,是我國的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的碩士,地位在中國可想而知。
她的文字清新而優雅,簡潔而不失韻味。像春天的在春風中搖曳的.雛菊,清新小巧樓臺露重月輝清淺,雛菊扶疏影亂。像夏日炎炎中的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仙子,亭亭凈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像秋日中的秋風紅葉,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像冬天中的臘梅,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她的文字像咖啡要慢慢品嘗,久久使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她寫的文字都是真實的,卻是摸不著,看不見的物品,卻又價值連城。她教會我們怎樣學會愛與被愛,學會如果一個人從不撒謊,這便是世界上最可笑的謊言與笑話。她告訴我們很多很多,我欽佩畢淑敏的文字。
她的文字具有丁立梅的優美,具有梁衡的哲理,具有辛棄疾只能用羊毫軟筆代替刀槍的豪邁,具有李白的飄逸膽大,但卻又有著獨特的風格。她的文字像桂花嬌小但芬芳,使人難以發現。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11
一直喜歡畢淑敏的文字,簡單而深刻,或許是她的經歷造就的文風吧。
她也是醫學生,和我們相似,與其說讀恰到好處的幸福,不如說是讀畢淑敏有感,這本書里有她的許多作品,都是那么深刻而又有哲理。她喜歡討論幸福,真誠,善良,平靜這些真善美的話題,同時又會對一些假惡丑進行批判,我喜歡這樣的作家。
回到書里所說的幸福,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寡來衡量,他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的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
幸福感曾經是一個社會話題,關于幸福感的大討論,曾經引起了不小的社會轟動效應,大家忙于奔波,為了生存而慢慢毀滅,早已忘記了幸福的感覺,"我姓曾"不是鬧劇,而是悲劇。在一般人的定義里,幸福的標準往往是票子,房子,車子,位子,然而我們心靈深處需要的真正的幸福就已經被遺忘了。我們的心靈不再富足,甚至有些枯竭,所以許多人開始喝雞湯,然而心靈雞湯是沒有營養的,他會給你帶來短暫的感悟,為什么說是短暫的呢?因為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我們的腦容量已經不能給他們留下存在的空間了,周圍的亂七八糟的事物已經占據了太多的思想空間了。人的精力只有4,就是你只能最多同時做好4件事,不是4K,不是4G,也不是4M,而是4。我們最好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這樣會有最好的效率和效果。
既然雞湯無法救贖我們的心靈,是時候提醒幸福了。幸福挺壞,挺調皮的,來的時候不打招呼,走了又讓人悵然若失的。所以我們應該在幸福來臨的時候———————提醒它。
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身體不再健康時,那些最勇敢的人依然可以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的心也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可以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幸福是需要被提醒的,提醒了,才會更珍惜。
這就是我想向大家推薦畢淑敏散文的原因吧,她的文字讓人不自覺地安靜,想看懂她寫的文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是,要洗去浮躁,靜靜的想,靜靜的'看,然后慢慢變成一個安靜的人。
當然這本書里還有關于苦難,關于生命的意義的討論,人生路不會是平坦的,一帆風順的,讀一本好書,就是和智者交流,心靈的觸碰,或許會給我們的前進帶來力量,靈感,好運,又或是一絲溫暖。我們或多或少的會感覺到自己在這個外界環境浮躁的世界里難以靜下心來閱讀,或許你可以嘗試一下,在某個安靜的周末,拿起畢淑敏的《恰到好處的幸福》,感悟一下大家的思想和靈魂,就變得不那么浮躁了。當然這是鄙人拙見,是不是真的有用,還需要"臨床觀察"。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12
這是一本很中意的作家的書,這已經是三刷了,還是感到它在心中的分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享受,更多的是不常有的理性與感性交融的深思,這對我來說是實屬罕見的,這也是我百讀不厭的原因。
一本散文集,那就聊聊最喜歡的一篇。不可思議,仔細去翻了一下,我最喜歡的那一篇居然是作者的自序,此前還從未覺得那是一篇序。那一篇的題目就是《恰到好處的幸福》,作者闡述了自己如何感到幸福是一種如咖啡中的奶,不能多也不能少的東西。
她的文章總是讓我感到一種親切,一種母親的口吻。文章中說:幸福,是一種藝術和哲學的結晶體,它所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這句話是讓我思考甚多的。憶往,自己在幸福面前是否是豁達,不過是接受與給予,這么微不足道的細節有沒有做到。淡然——這一點是確信的。自己從未將它看做必須品一般。
恰到好處。這個詞并不沉重,反而像一個重力的支撐點一樣,不偏不倚地落在你心上。但這個詞也并不平常,仔細想想,生活中鮮少用到這個詞是的確。但是當它與幸福結合在一起,就像不合拍的天生一對,不是那種梁山伯和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牛郎織女的那種,而是梁山伯遇上林黛玉,牛郎配上嫦娥的`這種,的確看上去很荒謬,但是你仔細看看,也挺好的呀!它只不過不是人們慣性思維中的那個樣子罷了,沒有什么大不了。
它倆為什么這樣比喻,因為你反過來想,恰到好處,可以是飯量,火候,怎樣的幸福,可以是甜蜜或是痛苦,但是當它們結合到一起,沒有任何語病,只是不順眼。而且它們講述的也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物極必反。對,就這樣。但是這樣的組合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它有一種親切中間隔層紗的感覺。十分奇妙,難以捉摸。
那索性就不糾結了,幸福嘛,恰到好處,糾結嘛,也恰到好處。挺好,有時隨性一點更好。
說下來,這便是這本書引人注意的地方。恰到好處,這么一個言簡意賅的形容詞在幸福面前竟幻化成如此萬千的模樣,也不禁感嘆奇妙。
最后用一句它的話收尾:就讓一切恰到好處,深深的話我們淺淺地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13
最近,我讀了畢淑敏的《恰到好處的幸福》。這本書的閱讀周期較長,因為讀完一小節總要思索消化好久,“恰到好處的幸福”并沒有那么容易感受和尋找。
書中內容并不是高談闊論,滿篇雞湯,也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以平實細膩的口吻講述每一個故事,從作者自身的經歷與感悟出發,閱讀時,心靈仿佛會得到安撫與鎮靜。作者把探究生命和幸福這么深奧的問題如春風化雨般潺潺道來,自然而然的讓我們思索生活的意義,讓我們感知幸福的真諦。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萬千。我們忙于生活,奔于生計,幸福感仿佛越來越弱,我們見慣了高樓林立,琳瑯滿目,心靈被物質和浮躁填滿,會心一悅的時刻越來越少。曾無數時,想逃離都市,深入山林,好像山野深處真有凈化心靈的神奇力量,其實不過是對自己所在生活短暫逃離的避世快感。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一切又是回歸原初。所以我們真正要改變的是生活的態度,要卸掉生活的枷鎖,懂得如何與自我和解,如何與心靈對話,重新構建與定義關于幸福的理解。每一章細細讀來,都會刷新我對事物的看法,更加佩服作者對待生活的態度。比如“對自己誠實一點”。我們好像有兩個自我,我們總是希圖表現的比我們實際的情況要好一些,按照世俗的標準總有更多的更,我們總是把不真實的自我呈現在別人面前,而那個真實的自我總是被掩藏和遮蓋,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變成一個分裂的人,壓抑自己的情緒,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其實這樣很累,如果你覺得自我不夠完善,應該讓自己變得完善起來,而不是敷衍、遮蓋和欺騙,不要浪費精力去織補一個不真實的自己,節省出更多的能量去做更多的事情,也許會事半功倍。還有“面對不確定性的忍耐”。我們總是在擔憂一些不確定的事情,比如房價越來越高,我們是否能負擔起,比如工作越來越多,到規定期限我們是否可以完成,比如孩子這么調皮,將來的'他是否會有出息等等。我們總是不自主的給自己添加一些煩惱,何必浪費精力在一些不確定是事情上,正如作者所說:“我不能確定我哪一天會死,但我可以確定活著的每一天都饒有興趣的度過,我不確定我的婚姻一定幸福,但我可以確定自己的誠懇和投入。”不確定是暫時的,確定是長久的。
幸福大多是樸素的,它沒有轟轟烈烈,它是細水長流。感知幸福是需要我們慢慢學習的,人生是有很多的苦難,而我們總是容易記住痛苦的感覺,總是說幸福來之不易,因為它好像來的很慢,走的很快。其實是我們不懂得如何去感知幸福、去享受幸福。幸福是需要以一顆平和之心慢慢去體驗的,它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多寡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人所處的環境不同,但凡禍福相依,苦樂參半,只要從容處世,看淡得失,積極努力發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不攀比,不自惱,相信幸福的感覺就會接踵而來。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14
她豐富的人生經歷本身就是一部回味且悠長的故事。年輕時在新疆伊犁當軍醫,后來當心理醫生,慢慢地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接著到世界各地旅游。她被王蒙成為“文學的白衣天使”。她就是畢淑敏。
喜歡她,喜歡她的幸福之道。
忘不了那句話:深深的話我們淺淺的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
她就是這樣一個體驗生活,感受內心,用文字將幸福與人生進行鞭辟入里的詮釋的那個人。醫生、心理咨詢師、作家,這些頭銜,我都不想用來稱呼她。我應是幸福的引領者,幫你構建幸福心里地圖的那個先導者。
她的這本《恰到好處的幸福》,我早已購買,但是想到肯定又是心靈雞湯類的書,于是束之高閣。
當如今再次拿起時,已是灰塵遮面,但封面那淡淡的綠色,那靜謐溫馨的.鄉間別院圖畫,還是把我一瞬間吸引,有了想讀的欲望。
于是,一口氣讀完。
也就是從此刻,她打破了我對這一類書的偏見。原來編寫幸福書籍的人,自身也曾有彷徨無助、愁腸百結的時候。那種對生命有著深刻體驗,感受到人類渺小與天地浩瀚的人,才能帶你拍打幸福的門環,揭開幸福的密碼。
為什么我會如此信服于她?
我想這是她的文字,那種平靜的文字,卻能讓你心靈波瀾壯闊。那種質樸真誠的散文式語言,訴說著自己對生命刻骨銘心的感悟,對生活恒古不變的熱愛。即使有些文字看似在傾訴悲觀、難堪與傷感,但文字到了人的心里卻是智慧人性的閃現。
書中很多話,是可以放在心里反復回想的。當你讀到它時,才會茅塞頓開,大徹大悟。
最喜歡書底的那句話:讓我們始終有勇氣特立獨行。不溫不火,不疾不徐。將記憶自拔于困頓的泥沼,將希望播撒于每一寸光陰。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15
幸福,應該是所有人向往的目標。無論從事什么職業、處于什么地位,誰能說自己不在乎幸福。但是,何謂之幸福?畢淑敏在這本書里面回答了這個問題: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感覺,也許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也許是依舊噓寒問暖的問候,又或許是患難中的一個扶持。只要心態是好的,什么都可以是幸福的。
幸福是一個抽象的詞匯,好像無影無形,不可捉摸,其實不然。比如說空氣,我們天天置身其中卻瞧不見,摸不著。但是花開的時候可以聞到漫天花香,雨后初晴可以看到一抹彩虹,這些不都是空氣存在的`印證么。幸福也是一樣。幸福就是孩子得到心愛的玩具,母親看著孩子熟睡的臉龐,丈夫回家聞到一桌的飯香。
幸福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是它不張揚,喜歡悄悄來到你身邊。尤記得高中時候,整天一睜眼就在做題背書,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倒在學海之中。某個寒假補課期間,我們班主任叫來了幾個他以前教過的優秀學生來教室,給我們講解學習經驗,順便分享了他們的大學生活。聽了前輩們對大學的描述,感覺那肯定就是人生最美最幸福的,瞬間又點燃了大家學習激情。進入大學后,卻發現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雖然少了些學習上的壓力,卻多了很多生活上的迷茫,反倒懷念起一大群人懷揣夢想一往無前的高中時光。而對于現在工作的我來說,再回首大學時光又覺得彌足珍貴。所以畢淑敏在書中寫到“人們總是喜愛回味幸福的標本,卻忽略幸福披著露水散發清香的時刻”。
幸福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是它太簡單,反而讓人不容易找著。畢淑敏說:“這個世界并不缺少幸福,缺少的是發現幸福的眼睛”。平靜的生活會磨平當初銳利的目光,讓人身處幸福卻不自知。因此我們需要時時提醒自己。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這是春天啦,心里就會泛起茸茸綠意;幸福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請盡情享受這幸福時光吧,幸福就會長久地伴隨我們。
費爾巴哈說過:“你的第一責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是別人幸福,因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周圍只看到幸福的人。”因此,幸福雖然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并不是一件小事,它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使命。如何才能得到屬于自己的幸福?畢淑敏在幸福講堂里這樣說:“人所處的環境不同,但凡福禍相依,苦樂摻半,只要從容處世,看淡得失,積極努力地發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幸福的感覺就會接踵而來!”。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16
畢淑敏認為,謊言是一顆三葉草:當三片葉子長滿的時候,人是可以說謊的。
第一片葉子是善良。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謊言。畢淑敏當過醫生。身患絕癥的病人問她:我能治好嗎?畢總是毫不猶豫回答:能治好!她甚至覺得這不是謊言,因為能治好是醫生和病人共同的希望。當事情沒有糟到一塌糊涂的時候,善良的謊言是支撐我們前進的動力。
一些有上進心的后進生或他們的家長也會問我:老師,我這樣還有救嗎?我也會說,當然有!任何時候都不遲。有句話說,種一棵樹的最佳時間,除了十年前,還有此時此刻。其實這也不是謊言,希望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至于是否真的有救,除了老師給的些許建議和家校督促,主要還是看學生自己的'智力和決心。)
第二片葉子是維護對方的面子。比如對于沒有必要的不感興趣的約會,用一個詼諧的玩笑或溫婉的借口推托過去,既維護了對方的面子,又遂了自己的心意,豈不兩全。
學生也是要面子的,如果老師經常不給學生面子,學生也就不會照顧老師的面子了。因此對于學生不好的表現,我們也經常可以用玩笑和幽默諷刺批評之,既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又維護了他們的面子。(當然如果該生死不悔改,跟你撕破臉皮,你還是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滅他威風,給他一記刻骨銘心的教訓,同時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謊言三葉草的第三片葉子是維護自尊(保護自己的面子)。我們常常會做錯事,很多錯并沒什么了不起,改過來了就是。但如果因為錯誤在眾人面前傷了自尊,就由外傷變成了內傷,不是一時半會兒治得好的。我們可以在深夜自我檢討,但沒必要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自己當次品展覽。當年,一個聰敏的小男孩(列寧還是高爾基?)打碎了姑姑家的花瓶沒有承認,也是怕自己太丟面子了。既然革命導師都有這樣的顧慮,我們自然也可原諒自己。
老師也會有犯錯的時候,這時我們同樣可以用幽默來帶過;當我們自己都不確定自己是否正確的時候,可先自信正確,后期再糾正,其實是維護了自尊,也為做更好的自己爭取時間。這種為了維護自尊的說謊,說到底是維護我們在學生心里樹立的威信,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
這就是教師的謊言三葉草:出于對學生的善意,維護學生的面子,維護自己的尊嚴。出發點還是一切為了學生。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17
去年央視“你幸福嗎?”欄目調查中,引發了一場輿論狂歡。“你幸福嗎?”“我姓曾”、“我耳朵不好”、“我不姓福”……千奇百怪的回答、被調侃、被爭議、被反思。然而有個回答,讓你聽到了一種清新、簡單的聲音,讓你聽到了普通大眾對幸福的理解——“每天把該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多好、多簡單啊。
有人會問,幸福究竟是什么?也許幸福是一縷久違的陽光;也許幸福是一個定義;也許幸福是一根棒棒糖;也許……總而言之,幸福就是暖暖的,甜甜的。而恰到好處的幸福,就是一種藝術與哲學的結晶體。就如75%的酒精可以破壞細菌的膜,藥水滲透到內里去,整個細菌就被殺死了。濃度更高的酒精,飛快地把細菌外膜凝固了,就像砌起一道墻,反倒阻止了藥液進一步滲透到細菌內部,殺不死細菌,有些東西,并不是越濃越好,要恰到好處。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書中提到的兩個字,是我們所需要的,也是我們所缺乏的。那就是“真誠”二字。
“真誠”二字,有一種巖石般的紋理和堅定,不風化,不流失,不油膩,爽潔清晰反射著鋼藍色的金屬光澤。
“真誠”是一種勇敢的生活態度,它是我們思想和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真誠不虛張聲勢、狐假虎威。它似乎因清澈透明而軟弱無力,但它其實是強韌而富有彈性的,使我們簡潔明快、干爽清正。
“真誠”是一門藝術,有一個執行的程序,這就是真善美。真誠可以分解為真實和坦誠,它本身是很有力量的,起碼比虛偽有力量,不怕對證盤查,經得起推敲和考驗……
“真誠”是有層次的。可以分為建設性和破壞性兩種。每個人要更多更豐富地向這個并不美好的世界,貢獻我們建設性的真誠。
我們要以自己的真實面目示人,沒有必要取悅他人,沒有必要委屈自己。經常會聽到別人說這個人剛進公司的時候還是勤勤懇懇的,幾天后就變得懶懶散散,絲毫沒有一個做員工的樣子。可見,虛偽自能短暫地掩蓋自己的`缺點,遲早,這個缺點會暴露出來,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何為恰到好處的幸福的基礎之上,我開始審視自己所收獲到的幸福。我知道,幸福是一種付出之后的滿足;我懂得幸福是一種分享過后的喜悅;我明白,幸福是一種知足常樂的感覺。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更多的任務就是學習,但學習也不乏幸福感的存在。在和同學共同完成任務時,你會感到幸福;在你遇到困難時,同學的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激勵的眼神,你會感到幸福;在你幫助同學解決困難后,聽到一句簡單的“謝謝”你也會感到幸福、生活中簡簡單單的感受,簡簡單單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絲一縷,一點一滴,那就是幸福。
成長的路上,雖然漫長,卻需要且行且珍惜。但我相信,只要有了對幸福的渴望,對幸福的認知,懂得恰到好處的幸福,我們所邁出的每一步,所經歷過的每一件事,所聽到的每一句話都必然會收獲到幸福!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18
有人說,讀畢淑敏會給人一種清澈感,我甚感贊同。人生總有團團迷霧,我們都是在霧里行走的人,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別人給我們指點迷津,走進人生的局里,我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卻總會有人走在我們前頭,比我們早經歷了我們生活以外的生活,感悟了我們還在迷茫困惑的問題。
我一直奉行一種信念,在經歷中體驗,感悟。生活不是什么虛大空的概念,而是我們時時在進行的活動。對生活的定義在于我們做了什么,而價值觀(觀念)是指導我們怎么做的行為準則。假如沒有價值信仰,我們就會像無頭蒼蠅,時時飛進人生的網中,尋不到心靈的出口。
這本書就是特別好的人生之書,我不知道對其他人是不是這樣,對于我而言,它是如此。我最喜歡的野生作家大冰說過一句話,真實自有萬鈞之力。而真實就源自生活,源自體驗。畢淑敏用自身的生活經歷現身說法,告訴我們該如何思考,如何面對人生。
“恰到好處”是一種什么生活狀態?我認為過之或者不及都不算恰到好處。多了會變成浪費,少了會變成不公平。這種思想和“中庸”思想有不謀而合的奇妙之處。
真誠是什么?畢淑敏說,光有真實還不夠,還要加上善良,才是真誠。心直口快應該算褒義詞,但是有人可能因為你的心直口快而受傷,而想不開,這就不是我們的本意了。本著善良的原則,真實才自有萬鈞之力。
謊言可以說嗎?善意的`謊言呢?想過自殺嗎?流淚可以嗎?人生不順怎么辦?壓力緊張呢?她娓娓敘來,用自身的經歷告訴你,我是這么做這么想的。
生活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但是行為準則卻是九九歸一的簡單質樸。生活是一本厚厚的書,還需要我們細細品味,各自體會個中滋味。感謝這世上還有人認真寫人生之書。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19
在每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五彩斑斕的夢想,并為之去奮斗、努力,而這個奮斗努力的過程就是成長。
有人說,“一年一年長大,這不也是成長嗎?”對,這也是成長,但是年齡的成長,為夢想去努力是心理上的成長,前者與后者皆為成長,但有著實質性的區別,后者對我們也至關重要。
我的夢想就是希望我可以幸福。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寡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與淡然,是幸福門前的走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
許多人的期望很高,但期望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恰到好處。期望太高了,達不到,就會心生怨恨和沮喪,長久以往,就會喪失信心。期望太低了,沒有動力和目標,得過且過,也會讓人萎靡不振。所以,期望和夢想都要合理,在愿望和實際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有些人的夢想是長命百歲,我認為生死并不是勝敗與否的決斗,只是無盡長河中的一環,泰然相向,生命之高下并不決定于綿長或短暫,更在于豐美和深邃。幸福是思想的花朵,和身體器官是否無懈可擊并不相關。
太多的人習慣珍藏苦難,甚至以此為傲和自虐,這種對苦難的持久迷戀和品嘗,會毒化你的器官,會損傷你對于美好生活的仔細體察,還會讓你歧視沒有經受過苦難的人。
幸福還要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上。我以為,真誠是一門藝術,真誠是一種勇敢坦誠的生活態度,他是我們思想和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似乎因清澈透明而軟弱無力,但實際上,他其實是強韌而富有彈性的,是我們干爽清正而簡潔明快。
感動也是一種幸福,在物欲橫流的生活中,頑強閃現著鉆石般的瑰彩。
對于“每人都有一個夢,當夢碎的時候,就是認命的開始”這句話我不是特別認同,因為我不想認命,命運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我們會有偶然的“迷路”,也必然會有許多灰暗的時刻,但是人生不會因為我們的“迷路”或灰暗,而停止流轉,世間的一切也不會由于我們情境的失落而駐足不前。
幸福只要你肯認真尋找,那就比比皆是。幸福不是一種顏色,也不是七種顏色,甚至也不是一千種顏色……幸福比所有這些相加還要多,幸福是無限的。
恰到好處的幸福就是我的夢想,我會堅持這條路走到最后。我不怕“迷路”,因為我的夢想就像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道路,然后一步一腳印走到終點。
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的夢想引領成長。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20
感謝學校給我這個靜下心來讀書的機會,我在拿起這本書來的時候心里就想,要不是開學要做讀書交流,我是不會在這么忙碌的過年時間去靜心讀書的。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不免還是有完成任務的心態,所以是數著頁數讀的。第一天讀了10多頁,覺得這本書語言細膩平實,還不錯。第二天我是正真讀進去了,像清新的泉水蕩滌過心間,一口氣把它看完。因為這本書似乎使我忙碌的心也放慢了腳步,整個人像細細品茶感悟人生一樣悠然,心里感覺很幸福。這便是讀書靜心的好處吧。
我想用“直擊心靈的魔法書”來概括我對這本書的總體感覺,更對這本書的作者畢淑敏油生喜愛和敬佩之意。雖說也喜歡過一些作家,但對畢淑敏的喜歡更加上了敬佩之情。她把探究生命和幸福這么深奧的問題以細膩平實的語言展示給讀者,以春風化雨般的濟世情懷感染著讀者。相比揮筆潑墨的大氣我更喜歡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柔和與心靈的輕撫碰觸。畢淑敏本人在藏北雪原的工作經歷使她體驗過生命所能給予的'最大苦難,同時也讓她置身于博大高山和浩渺星空從而感受著生命的渺小。正是這種人生體驗,她才能把生命和幸福看得如此透徹。從她筆尖流淌出來的文字,如清澈的溪流緩緩流入人的心田,不愧被讀者譽為“文學界的白衣天使”。
讀完她的這本書中,我思緒萬千。我想即使我們現在可能不會經歷生命有時的脆弱與渺小,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生命的可貴,我們要珍愛生命。生命中的幸福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刻意去追逐幸福,幸福反而會如流沙一般逝于掌心。其實幸福是一種心態,當你積極樂觀時,你便能更多的感受幸福。可當你悲觀失望時,幸福便會悄悄地遠離你。所以當你幸福時,你要珍惜,千萬不要再追加欲望,否則會適得其反。當你感覺不幸福時,你要樂觀,因為有時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恰到好處的幸福才是幸福的最高層境界。人生之路如此漫長,對待幸福需要且行且珍惜!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 篇21
這次假期在旅游途中,認識了一位小男孩,爸爸媽媽都喊他暖暖,這樣的名字不多見,我沒有問名字的來由,自己尋思著父母的用意,是希望孩子懂事一點,做事暖人心一點嗎?在我的教學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學生,雖然中國教育的大環境是需要成績優異的人脫穎而出,但是在大家一起修學的路上,也不乏一些成績普通,卻深得老師同學喜歡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到底是在怎樣的家庭中成長,見到過多少世面,最終在一個幾十人的班級里與眾不同呢?人生路漫漫,離開小學,他們又會遇到什么人,面對怎樣的人生呢?
回到家后,我翻開了畢淑敏的`《恰到好處的幸福》,書上有這么一段話,“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寡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到底什么是恰到好處的幸福呢?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同,簡單來講也許就是快樂地生活吧。在書中,我漸漸找到了答案。
當我們在忙碌、亦或是悠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被提醒,提醒出門帶傘、提醒防賊防盜,提醒各種可能發生的事兒,有的甚至根本不會發生。我們對不可知的災難總是警覺,而我們卻太忽視提醒幸福,幸福出現的時候我們甚至都不曾好好珍惜。于是,我反思,我有沒有忽略過幸福。是的,我有,我曾經忽略過幸福。在潘瑜老師分享的教學日記中,提到了有次暴雨,大早上,蔡媽就發消息給她,告訴她上班路上哪一段被淹了,提醒她要繞路而行。這樣暖暖的消息我在班級群里也看到了,自己也補充了一條及時路況,而在收發訊息時,我都不曾提醒自己,這就是幸福,這樣的幸福來得迅速而又樸素。直到聽到潘老師的發言,我才意識到曾經那個暴雨的早上,我是多么的幸福,那一條簡單的訊息包含著幸福的味道。我實在太需要提高對幸福的敏感度了。
我在學校有個小家,快樂的四(2)班,那三十二個孩子經常圍繞在我身旁,“黑板需要擦嗎?”“我來和你一起擦窗吧。”“現在需要我幫忙嗎?”“沒關系的。”等等等等,這樣簡單而樸實的話每天都會出現在教室里,有時我會感動,有時卻又多此一舉的擔心這個小家伙到底想要干嘛。看著粗枝大葉的小尉,會主動承擔責任,那多交的一元錢始終讓我記憶深刻。活動積極分子小張為了班級榮譽竟然在報了4*100后還要報名200米,因為這個項目是我們班女生的弱項,這場運動會下來她有多累。小劉看到同學腳受傷,無法完成接力賽后,主動愿意替同學上場,我們不怕輸,我們有強有力的凝聚力。挑食小王子每次和我換菜時,都會給我再留點,一開始,我還想著,嘿,小家伙,分明是想少吃點啊。可是最后我卻慘敗,一次偶然他說出了心里話,“給老師留點吃吃嘛”。當時我有多暗自慚愧,也只有自己知道了。這樣一個個簡單而又真實的小事不停上演,他們是由幸福喬裝打扮而來,他們悄悄地降臨,又悄悄地離開。
我會告訴我自己: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和朋友;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群可愛的學生;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群與我一起攜手共進的家長朋友們;我很幸福,因為我有愛我的家人。原來,幸福離我很近。謝謝你們,我很幸福。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相關文章: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04-21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03-16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05-07
《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04-30
恰到好處的近義詞08-22
恰到好處作文(精選10篇)04-21
畢淑敏作品《恰到好處的幸福》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04-28
藏與露,要恰到好處作文04-01
面試中恰到好處地展示自己的風度的辦法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