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沉思錄》讀后感想 張傳永
在眾多書目之中,我選擇了《沉思錄》這本頗具哲學意味的書。原因之一是以往的我并無太多時間涉獵此類書籍,再者就是我很想知道為什么這本號稱“心靈的對話”書有何等的魅力,得以讓溫總理“天天都在讀”。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讀后讓人到一種久違的心靈的寧靜。作為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一部哲學著作。從中我感受到了一個不屈的靈魂,一顆仁愛的心,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這種心靈的寧靜是一種從容,淡定而自如的美,是縈繞心頭的絲絲暖流;亦如同被午后的陽光懶懶地照著的湖面,溫暖的,卻又是耐人尋味。 可以說,自然、理性和德行,是《沉思錄》的精意所在,在《沉思錄》中,作者設想了這樣一個人之楷模: “那就是對所有發(fā)生的事情,對為他而紡的命運之線感到滿意和愉悅;就是玷污和不以一堆形象攪亂植入他心中的神性,而是使它保持寧靜,把它作為一個神而忠順地服從它,決不說任何違背真理的話,不做違背正義的事。即使所有別人都不相信他是過著一種簡樸、謙虛和滿足的生活,他也決不對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感到憤怒,也不偏離那引到生命的終結(jié)的這條道路,循此一個人應當達到純粹,寧靜,樂意離去,沒有任何強迫地完全安心于他的命運。” 言語中充塞著一股浩然之氣,令人高山仰止,有一種深沉的崇高之美。 沉思”,即深思。這本書原意是寫給自己的,,而且,這里是自己在同自己對話,字里行間常常出現(xiàn)的不是“我……”,而是“你……”,充分凸顯了作者的高尚人格,通過閱讀這些雋美的文字,我獲益不少。以來談談我的所學。 (1)取長補短,以人為鑒。 他在《沉思錄》中指出,他從他的長輩身上學到了眾多美德,教會他如何做一個有用的人,他不斷,豐富知識、提升境界、弘揚美德。身為一個君王卻不居功自傲,時刻保持著謙遜和理智,保持自己清醒的品質(zhì),傳承優(yōu)良的品德,使自己能擁有一顆“完善的,不可戰(zhàn)勝的靈魂”。 (2)寬容大度,灑脫做人。 書中的一句話 讓人陷入沉思,“每日清晨對你自己說說:我將要遇到管閑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狂妄無禮的人、欺騙的人、妒忌的人、孤傲的人。他們所以如此,乃是因為他們不能分辨善與惡。”我想,每個人讀了都會有點感受,哪怕是略微的。我學會了在生活中不能凡事斤斤計較,應有一種大學生應有的風度和氣量。同時要明辨善惡。 (3)顧全大局、維護集體利益。 作者提醒自己和他人,要讓你的行為和活動限定于有益社會行為,因為這符合你的本性。正由于我是一部分,對于一切出于整體而分配給我的事物,我不會不滿意的。由于記住,我是整體的一部分,我就會對所有發(fā)生的事情就滿意了。這是作者顧全大局、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一種崇高精神境界。作為一個單位的個體,作為社會的個體,作為國家的個體,我們都應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局部與大局間的關系,樹立顧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境界。 (4)樂觀處世,努力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作者把死亡看做不是別的,只是組成一切生物元素的分解。死是合乎本性的、而合乎本性的東西都不是惡。總之,生與死之間的距離是很短暫的。作者以一種樸素唯物主義式的哲學教會我對生死應采取一種釋然的態(tài)度。因此要在有限而寶貴的生命里,抓緊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可以說,從這本書中,我學到哲學之于人的塑造作用。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哲學,原來就是一個信念,貫穿一個人的一生、一本書的靈魂。每個人都有他的信念。馬可·奧勒留尊重宇宙的本性,他看到個體在整個宇宙中的渺小,卻也看到了一個人精神世界的強大。之所以我們會在這個世界里茫然若失,最后也追隨了其他人的慌亂的,急促的步伐,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哲學。其實我鞔也應該不時拷問自己的靈魂,與自己對話。如此一來,也許就能避免不少的彎路。在物質(zhì)日益富足的時候,我們不要荒蕪了精神的家園。應該為心靈尋找一個平衡點:時時節(jié)制并減少內(nèi)心的欲望,為心靈減負,為心靈留下一份長久的平靜。這樣,我們才能活得瀟灑,活得自在,世界也將因此而不同。【《沉思錄》讀后感想 張傳永】相關文章:
沉思錄讀后感09-01
《沉思錄》讀后感01-30
《沉思錄》讀后感04-30
《沉思錄》讀后感05-06
讀《傷仲永》感想10-15
永傳的廚香作文08-09
讀《沉思錄》有感04-14
《沉思錄》讀書心得02-08
沉思錄讀書心得02-16
沉思錄讀后感范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