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鴻門宴讀后感優秀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鴻門宴讀后感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鴻門宴讀后感優秀1
信任——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年幼成長時,羽兒只信亞父一言;天下在手時,亦會被張良離間之。劉邦初進咸陽,項羽40萬大軍壓迫,他會完全信任自己的兄弟,完全倚仗張良計,大敗項羽后,也逃不過范曾留下的一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錦囊。人,即便被勝利沖昏頭腦也不可不信任至親,亦不可只在自己被逼至絕境時,才選擇相信,功成名就后則過河拆橋。謹以此片警示之。
愛情————也許是英雄最后的最好歸宿。項羽,沖動自負,躲不過兵敗自刎的'結局,確終是得到了虞姬以死相隨的愛戀,劉邦雖得天下,確也逃不過被人步步算盡的蒼涼結局。兩人皆有得失,在女性角度來看,或許項羽終是幸福的,在兵敗之時已然知道自己的錯誤,后悔,無奈卻得到了意外的守護與陪伴。應該好過那坐擁天下后的孤寂,日日生疑的苦楚。天下固然很吸引人,但是于我,還是那生死相隨的羈絆來的更重要些。
算計——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張良與范曾以棋斗智,皆有輸贏。謀者縱是惺惺相惜,過程中仍是要你來我往的起起伏伏,彼此自是要為此付出相應代價。在那個年代各為其主,也許別無選擇。而如今亦或是只能無可奈何,但我仍舊期待著人與人之間的坦誠相待,不造作,不質疑,不心存保留。我會盡力做到無所不能對人言,記錄生活中的有所感有所悟,之于我自己的所有皆可示人,“君子坦蕩蕩”,愿我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可成為君子相知,相攜,共進步。
鴻門宴讀后感優秀2
說到楚漢之爭,最著名的是鴻門宴!而欓T宴》敘說項羽。劉邦在秦國一同滅亡后,范增看到劉邦的毒霸天下,于是舉辦了一場暗藏殺機的宴會。這個宴會就是著名的《鴻門宴》。
長期被忽視的項伯——,在鴻門宴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告訴張亮,王祥對他不滿,在他有機會逃跑之前殺了他。
張亮——劉邦的智囊團,但是劉邦不能給他足夠的信任。即使劉邦從未告訴張亮他想在哪里稱霸世界,但張亮沒有忘記過去。他通知張亮,他建議張亮,當劉邦獨自逃跑時,他很平靜。
王祥——自重,目光短淺,詭計多端。他的智囊范增告訴他,劉邦有獨霸天下之心,項羽一開始很生氣,殺了劉邦。但是,因為劉邦來道歉,所以被原諒了。范增多次示意劉邦,項羽都不理他。項羽的'利己主義和就業不佳是他死亡的原因。
范增——項羽的智囊團。他說他是個精明的人,有敏銳的洞察力。他是第一個注意到劉邦稱霸的人。他說服項羽殺了劉邦,劉邦心軟,放了劉邦,導致他最后的死亡。
項羽——,前楚霸王,如此強大
項羽之所以失國,劉邦之所以失國
得江山。都是因為個人性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最后在烏江自刎,劉邦因為他的性格,讓他廣招賢士,統帥三軍。
項羽,我崇拜,只是英雄短命。劉邦,我尊重,他們創造了歷史。
鴻門宴讀后感優秀3
縱觀歷史,楚漢之爭,項羽擁兵四十萬,而劉邦只有十萬,實力相差頗大,可歷史卻是劉邦一統天下,成為漢高祖,項羽四面楚歌,于烏江拔劍自刎。這一切,難道只因為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嗎?
不,當然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奠定他二人的成敗最重要的原因是劉邦、項羽這兩個決策者的性格特點。
項羽性格暴躁,一聽劉邦在咸陽稱王,也不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便下令旦日伐漢,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項羽是個貪圖虛名的人。
劉邦則不然。他聽說項羽準備攻打自己,并沒有憑一時意氣要去應戰,而是謙虛地向張良請教,最后覓得良策。
項羽身邊不乏精明能干的'謀士,如范增,但因為項羽的剛愎自用,不聽取范增的意見,所以縱使范增多謀善斷,精通韜略,卻無施展的空間。
劉邦則不然,他知人善任,以張良為佐,且聽從其建議,足見他又善納忠言。作為一名領導者,可如此對待謀臣,實屬明君也。
項羽優柔寡斷,寬恕了樊噲的闖帳之罪;劉邦立誅曹無傷,可見其果斷英明。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可見,因為兩人性格的差異,勝負從一開始就已定下。
【鴻門宴讀后感優秀】相關文章:
鴻門宴教案鴻門宴教案01-02
鴻門宴教案鴻門宴(原創教案八)01-02
“鴻門宴”作文10-25
鴻門宴作文09-14
“鴻門宴”作文03-07
《鴻門宴》教案02-28
《鴻門宴》的教案02-27
教案:鴻門宴12-16
鴻門宴_850字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