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覺在教學中的應用
要想使直觀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應遵循感知覺的規律。
1.運用被感知的強度律
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刺激物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被我們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師在講課時,聲音要洪亮,語速要適中,板書要清晰,要讓全班同學聽得懂、看得見。教師在制作、使用直觀教具時,也要考慮到直觀教具的大小、顏色、聲音等是否能被全班學生清楚地感知。
2.運用對象與背景差別的感知覺規律
當知覺的對象與背景在顏色、形態、聲音等方面有較大差別時,知覺的對象容易被感知。如講課時,對于重要的知識,可以反復幾次,可以提高音量;板書時,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點、畫線,可以用彩色粉筆;不要在黑板前演示深色教具;使用掛圖時,可以將其中不需要學生看的部分遮住;制作教具時,要注意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上突出出來等。
3.運用靜止背景上的活動性對象易被感知的規律
我們知道,在靜止的背景上,活動的對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學中使用活動性教具,演示實驗,放幻燈片、教學電影或錄像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運用知覺的組合規律
在時間上彼此接近、在空間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因此,教師在繪制掛圖時,不要在需要http://salifelink.com/news/55D2A96880F0D095.html學生感知的對象周圍畫上與之類似的線條或圖形,在不同的對象之間留空或用色彩區分;板書時,章與章、節與節等不同內容之間要留空;講課時,語言流暢,針對不同內容,采用不同的語速,對不同的內容加以分析、綜合,使學生了解其中的邏輯關系。
5.讓學生交替使用多種感官感知對象
如果學生能使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同一個知覺對象,那么,從不同感官獲得的信息將傳遞到大腦,從而獲得對事物的全面的認識。我國古代的許多學者曾提出學習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就是通過多種感知渠道來鞏固知識。有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識方面,看到的比聽到的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只靠聽覺,一般能記住15%;只靠視覺,一般能記住25%;既看又聽,能記住65%
【感知覺在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知覺05-25
宿鐘山知覺院,宿鐘山知覺院李中,宿鐘山知覺院的意思,宿鐘山知覺院賞析 -詩詞大全01-01
知覺作文07-06
知覺的兩義性及科學的知覺基礎07-24
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09-03
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01-20
工程思維在應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07-21
情知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9-10
任務型教學在精讀教學中的應用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