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城市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城市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城市是人們生活和生產聚集的場所,利用和消耗著大量的資源,同時產生大量的污染物質,當污染超過城市自身凈化能力時,城市環境將會受到嚴重的污染和破壞。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當前城市環境污染主要有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垃圾污染、電磁波輻射污染、和水污染。近年來,城市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在加快城市環境建設進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形勢依然嚴峻,已影響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并持續引發一系列社會安定問題。
引發環境問題的原因多種多樣,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首先,城市人口迅速膨脹,公共基礎設施薄弱。許多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如供暖、煤氣、排水、城市污水處理等,遠遠跟不上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要。其次,很多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預見性的總體規劃,致使城市功能分區紊亂,或沒有很好執行城市總體規劃和工業合理布局規劃,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環境污染問題。最后,技術水平低,能源消耗嚴重。企業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技術改造嚴重不足,存在高消耗、高耗能、高污染的現象。我國能源利用率低,使許多應該回收利用和循環使用的大量廢棄物排入環境,既浪費了資源,有污染了環境。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把環境保護納入城市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推行城市環境結合整治。同時按照城市建設與城市環境同步發展的原則,積極建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的措施。良好的管理是解決城市環境問題的重要措施,政府可以采取獎勵環境管理機構、加強監督管理、制定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等制度與措施來控制污染發展和逐步改善環境質量。同時,要鼓勵公眾參與,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維護自己的環境權益,保護居住地區的環境。
城市化是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趨勢,所以我們必須正視環境問題。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等手段,政府采取強有力的干預措施,同時公民本身要有環境保護意識,最終達到治理污染的目的,使城市建設高速協調,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農村有3億多人喝不上干凈的水,其中超過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導致的飲源水質不達標;農村人口中與環境污染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近年來,農村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影響了農民的正常生活,影響了農民的身體健康。
與城市系統、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規劃在農村難見身影,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缺乏,致使農村環境保護問題日益嚴重。從生活污染來看,由于農村很少有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再加上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缺乏,生活垃圾水手亂扔,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從生產污染來看,農民在使用化肥、農藥上缺少科學性,容易造成水體污染和土壤流失。從工業污染來看,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城鎮環!伴T檻”也越來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業企業難在城鎮立足,于是轉向廣闊的農村,致使農村環境不斷惡化。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應對措施。我們要以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為核心,提高農藥化肥有效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加大農村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農民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引導他們清潔生產、文明生活。把環境保護法規作為各級干部培訓的重要內容,提高其遵守環境保護的自覺性。進一步加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力度,依法查處農村環境違法違紀行為。大力推廣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廢棄物綜合利用等實用技術,加快建設生活垃圾處理體系。把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之中,保證必要的人力、物理、財力投入。合理規劃村鎮工業布局,實行污染集中控制與治理。
農村環境為題日益嚴重,已影響到村民的生活和健康。為了社會能夠持續、穩定向前發展,需要提高農村的環境質量。村民要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同時,政府要制定一些環境保護體制,提供制度上的保證。通過村民和政府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讓農村的村容整潔起來,鄉風文明起來,居住環境怡人起來。
建設兩型社會的問題、對策及緊迫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資源短缺的問題日趨嚴峻。面對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的趨勢,我們需要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走出一條有別于傳統發展模式的新路,即: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必須以全方位的體制、機制創新和先試先行為動力,以加快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區域市場、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城鄉建設
在建設“兩型社會”的過程中,由于城市間發展不平衡,三次產業發展不均衡,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資源環境壓力增大等主要問題的存在,加大了進行“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方面的難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的對策。 第一,構建“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統計監測指標體系。通過開展“兩型社會”監測評價以及圈內不同城市間“兩型社會”建設狀況的比較,從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采取措施,推動各城市真正建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體制機制。 第二,制定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綜合措施。加快建立實施科學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考核體系、監測體系,依法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堵塞能源資源浪費漏洞。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快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完善自然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逐步理順資源性產品與最終產品的比價關系,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第三,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體制機制。在進行結構調整時,要突出兩個內容:一是加快信息化進程,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新路子,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益和質量;二是通過結構調整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走產業的生態化、生態的產業化的新路子,使環境保護事業獲得堅實的經濟保障。
第四,培育支撐“兩型社會”建設的現代市場體系。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后援中心、后臺業務落戶武漢,打造全國性金融外包服務中心。積極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發展城市圈域內商業匯票,加快實現票據市場一體化;積極創建異地貸款管理體制,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加快實現城市圈金融信貸一體化。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重視規劃,強調集約,追求和諧,加大節能減排的力度,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它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 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不僅是建設小康社會和提高廣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觀需要,也是建設和諧社會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駕齊驅
進入二十世紀,人類進入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通過對資源的過度利用,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同時也造成了諸多的環境問題。如對資源的過度開發,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問題可以說人類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保護環境成為人類發展的重要問題。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78年到2007年中國GDP年均增長近10%,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3.3%左右的增速,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家財力空前提升,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問題,主要問題是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們付出了一定的環境代價,主要污染物排放超過環境承載的能力,水、大氣、土壤等污染普遍存在,固體廢物、汽車尾氣、持久性有機物等污染問題也很突出。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在中國30年的快速發展中集中出現。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
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應是并駕齊驅的。沒有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無法實施,因為環保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只顧經濟發展,不注意環保,對人類來說只是一種自殺行為。今天我們對自然掠奪式的的索取,最終會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惡化嚴重,更別提經濟發展,所以兩者應共同存在。
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堅持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
【城市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措施】相關文章:
淺議城市道路翻漿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05-03
城市瀝青路面破壞的原因及解決措施04-27
礦井熱害產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04-27
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及規避措施04-27
混凝土橋梁施工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04-26
淺析鉆孔彎曲產生的原因及預防糾正措施04-27
淺談我國城市的環境污染與防治措施04-27
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產生原因及對策研究04-07
蔬菜肥害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05-02
板栗坐果率低的原因及解決措施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