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福建客家十番音樂
十番音樂因用絲、竹、革、木、金制作的十件樂器演奏而得名,客家十番音樂是歷代客家民間藝人傳承的民間器樂曲,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上杭縣廣泛流傳并深受百姓的喜愛。
十番音樂是福建省福州和閩西客家流傳的一種漢族器樂演奏曲,自清朝道光中期就開始流傳,曲調來源大體上可分為曲牌、小調、嘩牌以及一些流行歌曲,流傳至今的曲調有《五鳳吟》、《秦樓月》等21首。十番音樂的演奏樂器有13種,如弦樂器椰胡,打擊樂器鈸、鑼、狼帳等。演奏時強調后半拍,音樂高八度,風格粗獷。
十番音樂溯源
十番音樂由于在真實史料記載中有多個版本,因此它究竟產生于哪個年代,至今還無法考證。據傳,在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在福州市區南校場就有“十番”賽會,演奏福、祿、壽、喜等各種曲牌,在八閩十邑流傳。這個時期,它已經是一種十分成熟的民樂,其樂器有笛、管、笙、椰胡、大小鑼、大小鈸、云鑼、狼丈、木魚、檀板、清鼓等13種,后加入絲竹管樂。十番音樂的發源地在福州茶亭一帶,明朝時有一王姓樂人,從事樂器制作,店名為“天華齋”,前店后廠,那時音樂愛好者常聚一起,以樂會友,切磋技藝,促進了十番音樂的發展。
十番音樂的藝術特色
1、十番音樂從龍燈舞的打擊樂發展而來,它的曲牌大多取材于自然社會的關系,體現一定的意境,有的還表現了古老的傳說故事,最早只有擊樂“福套”、“滴流水”、“干牌”等幾個鑼鼓曲牌,后“福套”發展成為“福、祿、壽、喜”四套;“干牌”發展成為“文干”、“武干”二套。 十番音樂又稱“十班”、“五對”等,因用絲、竹、革、木、金制作的十件樂器演奏而得名。
2、客家十番音樂是歷代客家民間藝人傳承的民間器樂曲,其樂曲標題多描繪大自然及客家人生活習俗情趣,如《碧水山涯》、《湖光柳色》、《好花圓月》、《梅蘭菊竹》、《鶯歌燕舞》等。
3、客家十番音樂吸收了歷代戲曲劇種中的曲段、唱段和曲藝作品等。
4、閩西客家十番樂隊無論樂手的人數還是使用的樂器都沒有嚴格的規定,一支十番樂隊一般少則五到七人,多則十到幾十人不等。
5、客家十番音樂最基本的樂器有曲笛、蘆管、琵琶、三弦、二胡、小胖壺、大胖壺、夾板等,笛子為其領奏樂器。客家十番音樂的演奏形式分坐奏和行奏兩種,掌板者為指揮。笛子引路(主導),文場和武場間隔進行。
一直以來,十番音樂輕松活潑、節奏感強,音律和諧、悅耳動聽,廣泛流行于福州、閩侯、福清、長樂、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霞浦、福安、柘榮、福鼎、寧德、古田以及南平等縣市,還曾巡回演奏于上海、香港、南洋群島等地,深受群眾喜愛。同時,由于客家十番音樂流傳的年代久遠,其間又不斷地吸收融匯了當地畬瑤古樂、漢劇、楚劇、潮劇、采茶戲、木偶戲音樂甚至宗教音樂等來充實豐富自己,因此在諸多的福建文化中能夠獨樹一幟,并形成了十分深厚的藝術積淀和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
【福建客家十番音樂】相關文章:
客家釀苦瓜的做法圖解08-03
福建戲劇高甲戲06-12
惠州客家傳統結婚習俗09-12
90后客家妹子的創業故事06-24
網絡經紀人登錄集客家09-13
客家人的別樣民俗風情10-10
福建社保繳費基數比例06-12
客家人春節的風俗03-23
福建體育中考注意事項10-10
福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