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妙用“望、聞、問、切”提高幼兒園管理效率
妙用“望、聞、問、切”提高幼兒園管理效率“望、聞、問、切”是中醫診斷、醫治疾病的法寶,歷經幾代而不衰,為光耀祖國中醫文化奠定了基礎。多年來,我們把這一“法寶”移植到幼兒園管理中,搞好各環節的銜接,形成管理的合力,促進了幼兒的健康發展,全面提高了幼兒園管理效率。
“望”即表情觀察。眾所周知,幼兒年齡小,好玩好動,直覺表現好,喜怒哀樂不會隱藏在心中,而是寫在臉上。作為一名幼師,一定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細心觀察,隨時留意,關注孩子們的表情變化。充滿微笑,說明內心的愉悅,表示玩得高興;眉頭緊皺,左顧右盼,表明孩子心中有事,是一種孤獨和精力不集中的表現;入園時不高興,對家長戀戀不舍,更說明事出有因。因此,從孩子入園那刻起,教師就要及時觀察孩子們的表情,發現異常,即刻溝通,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在日常的管理中,我們卻往往忽略了這點,從不關注孩子們的表情,不會走進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了解他們的需求,傾聽他們的呼聲,從而影響了保教質量的提高。
“聞”即傾聽幼兒的訴說。你有沒有認真伏下身子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哪怕是幾句幼稚的話,要知道,孩子們的訴說可是難得的一手材料,我們往往沒有做一名忠實的“聽眾”,有時還不耐煩地打斷他們的所說,有時還錯誤地認為能說的孩子不是“乖孩子”。“老師!我們玩老鷹捉小雞游戲好嗎?”“老師!你的發型不好看,還是不要染成紅色的,有點像火狐貍”“今天爸媽又打架了,我不敢回家了,老師你送我回家好嗎?”。面對孩子們的訴說,我們要認真聽,好好記,及時處理。實踐證明,如果我們每天堅持“聞”,才能捕捉更多真實有價值的信息,然后分析、綜合,最好為每名幼兒建立“備忘錄”,逐一落實,真正做幼兒的良師益友。
“問”即主動詢問。教師要在“望”“聞”的基礎上,還要勤問,放下教師的架子,伏下身子,和風細雨般詢問他們的一切,尤其是對某些敏感問題更要祥問,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更要了解自己在日常的保教過程中的得與失,詢問有什么活動要求,喜歡怎樣的活動,在家的表現。有時,我們的教師嘴太懶,究其實質就是缺乏一顆責任心。只是一味按部就班地開展活動,沒有突出幼兒的中心地位,唯我獨尊,不通過詢問了解情況,改進管理方法,結果是撿了芝麻漏了西瓜,教師累得口干舌燥,頭昏腦脹,幼兒則是無精打采,無動于衷。如此看來,多詢問,通過詢問征求幼兒的意見,加強雙方的溝通,不失為提高幼兒園管理水準的途徑之一。
“切”即診斷。我們開展的活動可謂豐富多彩,但究竟活動效果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幼兒的參與意識怎樣,都要通過“望、聞、問“等渠道進行必要的診斷。如班內組織的撿拾白色垃圾活動,由于活動前教師沒有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訴他們環保的重要性,孩子們根本不了解活動的目的所在,有的家長怕孩子累著便給孩子請假,有的家長則干脆替孩子參加,參加的孩子也覺得活動沒意思。問題處在哪兒?日常我們不會去反思,但如果診斷一下,就會發現問題出在教師身上。沒有向家長講清楚,沒有像孩子說明白,沒有對活動精心設計,只是憑教師一時的興趣,活動開展自然不成功。問題的關鍵是教師要學會“切”,切中問題的要害,切中自身的不足,切中如何改進,從而總結下次開展諸如此類活動的經驗,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望、聞、問、切”幾環節并不是獨立的,彼此間錯綜交叉,在我們的管理中,務必因地制宜綜合運用,形成合力,才能發揮其在幼兒園管理中的作用。
【妙用“望、聞、問、切”提高幼兒園管理效率】相關文章:
審計好似「望·聞·問·切」04-30
望、聞、問、切之我見-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智慧策略04-28
正確激勵-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04-26
如何提高解題效率04-29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徑的論文04-28
利用SCE提高網絡效率04-30
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效率05-01
國旗講話:提高學習效率03-11
如何提高日語學習效率04-28
探究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