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有效提問”的園本教研實錄與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優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有效提問”的園本教研實錄與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效提問”的園本教研實錄與反思 1
活動地點:
大班辦公室
參與人員:
全體大班組教師
活動目的:
通過對具體案例的評價與修改,提高教師提問的有效性,促進師生有效互動。
活動準備:
教師收集學習過的有關材料、錄像片斷、主要問題提示等。
活動設計思路:
在當前教育課程正處在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靜態走向動態、由理論走向實踐的發展過程中,關注幼兒的提問、引發幼兒生成問題,已成為現代社會對人的發展以及幼兒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們教師身上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教師尚未轉變角色,做幼兒學習的支持者、觀察者,還是易以權威者自居,鼓勵不足,激發不起幼兒探詢的愿望,往往壓制幼兒質疑的沖動;又如,面對幼兒提出的各種各樣問題,教師又很難把握取舍,不善于抓住其中有價值的閃光點隨機點撥、有效互動……
本次教研活動我們嘗試以微格教研的形式進行,希望利用現代化的手段,通過微格教研這樣的一種形式讓“當局者不迷、旁觀者更清”,更好的提高教育實踐能力,提升教師回應方面的能力。
活動流程:
理論梳理 ——————微格教研——————工作安排
(看錄像——討論——再試——再討論)
活動過程:
一、理論梳理
1、什么是有效提問?
2、有效提問的'方式有哪些?
3、你認為做到提問有效要注意哪些問題?
組員們認為:
▲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有效提問的方式有:
1、開放式提問
(以“如何—”“什么—”“為什么—”“哪個—”方式開頭)
2、清單式提問
(呈現出選擇、可能性或決擇的問題)
3、假設式提問
(讓幼兒想象、探求幼兒的態度或觀點)
4、重復式提問
(返回信息以檢驗是否是幼兒的真正意圖?檢驗你得到的信息是否正確)
5、確認式提問
(表達出對信息的關心和理解)
6、封閉式提問 等
(得到具體的回答)
▲做到提問有效要注意以下問題:
1、要把握所提問題的難度水平
2、要提出不同認知水平或類型的問題
3、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
4、要學會控制等待時間
5、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適當反饋
6、要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二、觀摩研討
組織形式:微格研討
研討過程:
(一) 執教者介紹
(錄像中活動的目標、活動概況、活動設計思路)
(二) 觀看錄像
(為教師提供了有效提問的評價表以及錄像片段中執教者的關鍵問題提示)
(三) 進行討論
①看了錄像以后你對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設計談談自己的看法。
(請每位教師根據執教者的提問提出表揚和建議<至少各一>)
②執教者反思
(能根據大家的發言和自己看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
③分組進行問題方案的調整
(請每組代表談談自己調整后的問題方案情況,并說說為何進行這樣的調整)
三、對本學期的教研活動提出意見與建議
問題與收獲:
由于我們的錄像沒有經過剪輯處理,所以在實施中時間的把握上出了一點小問題。
微格教研能以攝像記錄的形式,精確地再現活動,及時地將活動定格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有利于教師進行隨機的思維碰撞與觀摩研討。可以說這一次微格教研的活動形式給我們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教研體驗,雖然活動中我們的微格研討交流還很初淺、稚嫩,但我們感受了那一份研討的實在,因為我們交流了各自的意見,分享了彼此的經驗。大家都覺得微格教研的形式好處多多。
一、利用現代化的教研手段
對于我們農村幼兒園,一般較少使用多媒體設備,也由于受條件的限制。但設備新添置后,也沒想著去用。這次活動給予了我們嘗試使用現代化多媒體儀器的機會,覺得這也是一項學習的內容。特別在攝像完后,需要對所攝內容進行剪輯處理,組員們不會于是都回家問老公,那勁真令人感動。雖然現在我們都還不會,但也從中了解了相關的一些知識。這是微格教研帶給我們的。
二、使研討氣氛更熱烈
“微格教研”是用錄像來記錄教師的教學行為,以放像再現及時反饋,供教師個人和教研組活動進行分析、評價的一種研究課堂教學的方法。這種形式可以在大家有爭議的地方隨時定格,便于我們研討的深入與透徹,這使我們感到非常的過癮。因為以往的評析研討是靠大家記錄的、印象中東西來進行。而現在,由于活動前給了大家問題提示,幫助大家理清了思路,再加上前面的教研活動已經學習了關于“提問的設計”、“教師的回應”方面的理論知識,這樣,使活動的評析重點更突出、評析內容更緊湊了。大家都非常樂意并積極的投入活動,研討氣氛熱烈。我們老師在此過程中都有所收獲,這其實也是最重要的。
三、對細節問題給予關注
對于我們從教有些年頭的老師,活動中自己的行為表現似乎也成了一種習慣,也不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妥。一看錄像,這個說:“哎呀,我怎么看上去象在敷衍幼兒。”那個說:“我站立的姿勢是這樣的嗎?”執教老師感想更是深刻:“我的表情是這樣的嗎?我臉上的表情怎么與孩子的熱情這么不相稱啊?!”自己都有些不相信。我們都笑了,其實這個問題早就提出過,可由于“婉轉”或別的原因未引起該老師的足夠重視,現在自己看自己,總算“大徹大悟”了……。這中間發現的雖然只是一些細節的小問題,但通過微格教研,很直觀、深刻的被大家注意到了,我想對于這些細節問題也不用多說什么了,相信大家都將會自覺的在以后的活動中去注意糾正,因為細節問題也可以事關活動成敗。這也是微格教研帶給我們的。
第一次嘗試微格教研,組員們對此形式的教研活動反響都比較好。應該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它讓我反思如何開展豐富形式的教研活動以滿足教師的需要,幫助教師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更好的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讓教研組對教師更有吸引力。
“有效提問”的園本教研實錄與反思 2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有效提問的重要性和特點。
引導學生掌握有效提問的方法和技巧。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在閱讀和交流中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有效提問的概念和特征。
學會運用不同類型的有效提問方法。
難點
能夠在實際的閱讀和討論情境中靈活運用有效提問技巧,提高思維品質。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實踐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 分鐘)
教師講述一個小故事:“一位科學家在做實驗,他的助手在旁邊記錄數據。突然,科學家停下來說:‘我覺得我們好像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助手很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問題。科學家思考片刻后,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讓他們重新審視實驗步驟,最終取得了重大突破。” 講完后,教師提問學生:“從這個故事中,你們能體會到提問有什么作用嗎?”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有效提問。
(二)知識講解(10 分鐘)
什么是有效提問
教師通過 PPT 展示有效提問的定義:有效提問是指能夠引起思考、促進交流、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識或解決問題的提問。它具有明確的目的、清晰的表述、合適的難度和啟發思維的特點。
舉例說明:如在學習《司馬光》這篇課文時,問 “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救人?” 這個問題就具有明確目的(探究司馬光的行為動機)、表述清晰簡單、難度適中且能啟發學生思考司馬光的聰明才智和果敢。
有效提問的類型
事實性提問:針對課文中的具體事實或細節,如 “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理解性提問: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 “文中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應用性提問: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 “如果是你,你會有什么其他辦法救人?”
分析性提問: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人物關系等,如 “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綜合性提問:要求學生綜合多方面知識進行思考回答,如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學到哪些做人的道理?”
評價性提問:讓學生對文章內容、人物行為等進行評價,如 “你認為司馬光的做法是最好的嗎?為什么?”
展示不同類型的有效提問,如:
(三)小組討論與實踐(20 分鐘)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發放一篇短文《美麗的小興安嶺》。
要求小組內成員先自行閱讀短文,然后針對短文提出至少三個不同類型的有效問題。
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篩選出最有價值的三個問題寫在紙上。
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匯報小組提出的問題,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和補充。
(四)總結歸納(5 分鐘)
教師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和點評,再次強調有效提問的要點和各類提問的特點。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無論是課堂討論、閱讀還是寫作中,都要善于運用有效提問來提高學習效果。
五、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中,通過故事導入激發了學生對提問作用的思考,為后續學習有效提問奠定了基礎。在知識講解環節,利用 PPT 和實例相結合的方式,較為清晰地呈現了有效提問的概念和類型,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小組討論與實踐環節,學生積極參與,提出了很多有創意和價值的問題,在交流和評價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有效提問的認識。然而,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于個別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參與度不高,教師應給予更多關注和引導。另外,在時間把控上,小組討論時間略顯緊張,導致部分小組未能充分展開討論。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分層教學,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同時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有更多收獲。
“有效提問”的園本教研實錄與反思 3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有效提問在數學學習中的意義和作用。
幫助學生掌握數學課堂中有效提問的策略和方法。
通過練習和實踐,培養學生在數學解題和知識探究中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認識數學有效提問的特征和形式。
學會在數學概念學習、解題過程中進行有效提問。
難點
能夠根據不同的數學情境設計出具有深度和啟發性的有效問題,提升數學探究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方法
講解法、案例分析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5 分鐘)
展示一道數學難題:“已知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 3 和 4,求斜邊的長度以及斜邊上的高。” 教師先讓學生思考片刻,然后提問:“看到這道題,你們首先想到了什么?有哪些疑問?” 引導學生說出一些初步的想法和問題,如 “用什么定理來求斜邊?”“怎么求斜邊上的高?” 等。教師借此引出本節課主題 —— 如何在數學學習中進行有效提問,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和深入理解數學知識。
(二)知識講解(10 分鐘)
數學有效提問的含義與特征
講解:數學有效提問是指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數學概念、規律,有助于發現解題思路、拓展數學思維的提問。其特征包括具有針對性(針對特定數學知識點或問題情境)、啟發性(激發學生思維火花)、邏輯性(符合數學知識邏輯體系)、開放性(有多種思考方向和答案)等。
舉例:在學習 “一元二次方程” 時,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為什么要規定 a≠0?” 這個問題就具有針對性(針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啟發性(促使學生思考 a = 0 時方程的性質變化)、邏輯性(與方程的概念體系相關)和一定開放性(學生可從不同角度解釋)。
數學有效提問的類型與方法
概念型提問:針對數學概念,如 “什么是函數的定義域?它對函數的性質有什么影響?”
原理型提問:關于數學定理、公式的提問,如 “勾股定理是怎么推導出來的?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解題型提問:在解題過程中,如 “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有哪些?哪些是關鍵條件?還缺少什么條件可以求解?”“有沒有其他解題方法?”
(三)案例分析與小組討論(20 分鐘)
展示一道數學例題:“解方程 x - 5x + 6 = 0”。
教師先示范如何針對這道題進行有效提問:“這個方程是什么類型的方程?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如果方程的系數發生變化,求解方法會有什么不同?”
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給每個小組發放一道類似的方程題,要求小組內成員圍繞題目進行有效提問,并記錄下來。
小組間交流分享各自提出的問題,互相學習和評價。
(四)總結與練習(5 分鐘)
教師總結本節課重點內容,強調有效提問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和方法技巧。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一道數學作業題的過程中,寫出至少三個有效提問,并簡要說明提問的目的和對解題的幫助。
五、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中,情境導入環節通過一道具體的數學難題,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提問在解題初始階段的自然產生,順利引出主題。知識講解部分,對有效提問的含義、特征、類型和方法的闡述較為系統,結合數學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一定的興趣和理解度。案例分析與小組討論環節,學生能夠積極參與,但也發現部分小組提出的問題深度不夠,過于局限于表面的解題步驟,缺乏對數學原理和概念的深入挖掘。這反映出學生對有效提問的把握還不夠精準,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引導和訓練。另外,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個別小組的討論秩序稍顯混亂,教師應加強組織和管理。總體而言,通過這堂課,學生對數學有效提問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實踐體驗,但還需要在后續教學中不斷鞏固和提升,以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有效提問”的園本教研實錄與反思】相關文章:
有效課堂呼喚有效提問論文05-02
淺談有效提問的技巧04-30
課堂有效提問策略04-30
讓有效的提問 打造高效課堂05-02
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效率05-01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反思(1)05-05
淺談幼兒教案有效提問的技巧04-25
園本教研活動方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