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具在幼兒啟蒙教育上的應用
依蒙氏自己為兒童之家寫的手冊上說明,教具計有動手教育、感官教育、語言與知識、自由、書寫、閱讀、做算術、及品德教育等八項。后人為方便陳述,又將它們歸納成以下四項(以學前兒童所用到的教具為主)。
日 常 生 活 教 具
"中國人用筷子吃飯"、"蘇格蘭的男人穿裙子",從這兩個陳述中,我們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質:(1)它依各個文化的不同,內容也就不會完全相同。(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動,大都可納入這一項目中。基于以上的原因,蒙氏并未替這項訓練列出教具的目錄,而希望導師能協調"智能啟發"與"文化常規"的雙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整備環境。依照美國的分類,將日常生活這項練習分為四大類(1)動作:例如,劃直線走路等。(2)照顧自己:例如,穿鞋脫子、衣服等。(3)照顧自己的環境:例如,拔草、澆花。(4)禮貌: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在于訓練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動兩者之間的協調。因為對幼兒來說,動作的平衡會促進智能上的發育,而且手眼的協調也為他們將來的寫字畫圖能力,作了"預備"的工作。比如說想要寫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發育起來,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練習;時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正可以發達到有握筆描畫的力量,和越來越準確的"有模有樣"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訓練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養出孩子的獨立、專心、協調、秩序等等習性,奠定良好發展的基礎。
而這些練習也可以培養社交能力,比如說:活動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當小明在玩倒水的工作,小華也想玩時,她就必須"等待"。更如禮貌、問候等日常生活常規也包括在這項練習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機會,俾使他們從中了解社會行為。
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說是蒙氏教育的入手處,假如這個部分沒有做好,就出現不了蒙氏現象(秩序→專心→反復練習→協調),而往后的感官、數學教具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無法達到最大的開發效果了。
感 官 教 具
這類教具的范圍包括視、聽、嗅、觸、味、溫、壓、辨認立體以及色彩等各方面的感官訓練,將顏色、氣味等抽象的感覺帶入具體實物,用以啟發孩子認知的敏銳性,為進一步的教育"目的"立下根基。例如:"嗅覺瓶"練習辨別氣味濃淡,及各種氣味間的感覺不同,讓孩子經由親自的體驗而有清清楚楚的辨認能力。
所以,這項教育的作用是:(1)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幫助感官本身的發展。(2)形成嬰幼兒"自發性"的發展,也就是進一步讓嬰幼兒會自動地觀察和思考。(3)為使幼兒能適應現在和未來的社會,因而必須先奠定他(她)們對環境有卓越的觀察力,養成從觀察到試驗的科學習性。
這三種目標,都可在蒙氏教具的教育效果中產生出來。例如,導師在以教具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的同時,也必須讓孩子從中辨別相似物和對比物,來誘導兒童進一步形成研判,在心智上產生"推斷",而能做成"決定的思考"和行為。
再以典型的視覺感覺教具(圓柱組)說明:它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兒童能將每一個圓柱體,放回適當的洞里,而是在精練兒童的觀察力,培養他們能辨別相同性( 都是圓柱體)、相異性(或高度不同,或直徑不同等)、次序性(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引導兒童能夠由[了解]和[思考]來判斷事務。
所以蒙氏教具操作,著重訓練兒童的"工作歷程"(秩序觀念和習性的培養),遠比要求他的"工作結果"(會作)更為重要。這點意義,希望母親和一般教師一定要特別重視,才不致于"本末顛倒"。
出于感官教育的部分教具,是母親們可以在家中自行研制的,我們將另章專門討論。
語 文 教 具
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基本上,常常是運用"間接"的方法來幫助孩子的發展,在語文練習上更是如此。她先不直接教兒童拿筆寫字,而是遠從日常生活練習開始,就已經開始"預備"了(例如勺豆子時的肌肉控制、協調)。
并且主張在孩子一出生,大人就應該提供一個充滿語言與文字的環境,讓他自然地由"感覺"到"領悟"周圍的一切。例如,自小就不斷地對他說話;大約在孩子會走路以后,就在孩子用的毛巾上寫上他的名字……等。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相當的時間,因而要逐步漸進地去培養,由大人的間接預備功夫,養成孩子具有直接的學習與領悟的能力。
又由于兒童有主動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就在他的生活環境中,為他預備一些以"間接"訓練的道理所制作的,培養孩子書寫能力的"教具"。例如常見的"砂紙字板",是讓孩子用手指去觸摸砂紙中的字開型(不用細筆,用手指),利用這種預備寫字的間接練習,養成他頭腦對眼力和肌肉間"發號施令"的協調能力。另外大人也可在"環境"中,預備許多不同內容的書籍、圖片,讓孩子去接觸、去翻閱,使他們的常識能逐漸豐富。
然而,該注意的是,外國文字的構造與我國文字完全不同,為發展孩子的本國語文能力,在此項教具的制作上,雖然有一些大原則可以移植運用,在發展上卻必須與我國文字與文化相配合,這部分也是目前我們正積極努力的目標。
數 學 教 具
蒙特梭利常常了解人類的學習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具體到抽象;所以在面對"數學"這種純抽象概念的知識時,唯一讓孩子覺得容易學習的方法,也只有以具體、簡單的實物為起始。讓孩子們在親自動手中,先由對實物的多與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再自然而然地連想起實象與抽象間的關系。比如說為了要孩子了解0、1、2、3、4等五個概念,在"紡錘棒箱"的設計上,我們就分別在5個空格的上方,標出0、1、2、3、4;然后再依據每個數目的多寡,放入同數量的棒子。這樣可以使孩子切身看到1、和2、3、……之間多少的比較,而知道什么是"1"、"2"和"3",結合起"數量"(1 根棒子)與"數字"(1的字形)。
所以,蒙特梭利采用"數棒"為學習數概念的先鋒步驟,然后循序漸進地指導幼兒了解數的意義(量)與數的字形(符號),而最后進入加、減、乘、除的千位四則運算。這類教具,包括了數學上的許多基本概念,能為孩子奠定下良好的數學根基。
雖然現在人類的計算已走上電腦化,似乎數字已不再構成威協,但在這里我們愿意向"聰明"的父母們提出警告:"電腦是'人'腦設計制造的",你不能因為世界上有了省心省力的電腦,就讓孩子的"人"腦漸漸地去接近"豬腦",而變成"死腦"呀!
【教具在幼兒啟蒙教育上的應用】相關文章:
淺談自制玩教具在幼兒園科學探究中的應用05-01
幼兒園自制玩教具05-01
淺談幼兒英語啟蒙教育05-01
淺談幼兒鋼琴啟蒙教育04-30
《幼兒園玩教具制作》教案04-25
教具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論文04-27
PBO在草莓上的應用試驗05-03
保水劑在抗旱造林上的應用04-30
英語教具培訓心得11-26
幼兒教學中玩教具的作用優秀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