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在生成式主題活動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人類已進入21世紀,面對新世紀、新時代,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已被大家認為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其中,“主體性”品質更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體性的主要表現是: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富有創造精神,這也是21世紀新人的最根本特征。作為21世紀的教師,我們一方面要認真思考我們以往的教育哪些是適宜幼兒主動發展的,哪些是束縛了幼兒主動發展的,我們應如何針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揚長補短;另一方面要廣泛汲取世界各地先進的教育經驗、研究成果,并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靈活運用多種形式促進幼兒主動發展。
多年來,我園一直把發展幼兒主體性,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教科研的重點課題。通過學習,我們在不斷提高認識的基礎上,開始反省我們以往的教育模式問題到底在哪兒。我感覺,不管是傳統的集體教學模式,還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題教學,之所以難以適應今天社會培養人才的需要,主要是從觀念上忽視了孩子在發展中的真正需要,低估了孩子的潛能(主動學習的能力)。我們太重視追求表面上的教學結果,忽視了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發展。這兩種教學模式,使得孩子們仍然是在知識的堆積中成長,在教師的牽引下去被動地學習。教師們常有同感地說:老師真不容易,又是編劇又是導演,有時是場記,有時管道具,有時還是演員。忙得不亦樂乎,忙的結果是老師對教學失去了興趣,孩子更是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由此看來,我們渴望幼兒得到發展的美好愿望是對的,但是,我們在方法上應該思考,孩子的主體性品質不能只是在一樣的教學模式中培養出來。因此,我們在實踐中開始勇敢地進行了生成式主題活動的探索。我們力圖取百家之長,對傳統教學揚長避短,并結合我國國情和我們幼兒園乃至每個班的具體情況來做,盡可能讓幼兒的主體性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發揮。
我園的生成式主題活動,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關心的焦點、熟悉的社會生活入手,生成有教育價值的主題活動。例如:幼兒對昆蟲的興趣;對風、雷、電的興趣;對社會新聞的興趣(節日、環保、申奧等)。二是指從幼兒日常生活入手,根據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生成活動。例如:常規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責任感的培養等,以及在幼兒發展過程中我們有計劃進行的有教育價值的主題活動,如:小幼銜接──大班畢業主題系列活動等。
在這里我要特別強調:在這種生成式主題活動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導作用。這是因為我們在實踐過程中深深地感到:如果沒有教師的敏銳眼光和對孩子們發展水平的了解,教師就不可能及時捕捉到教育的主題;如果沒有對生成式活動的預估計劃,教師就很難為幼兒提前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如果沒有教師在活動開展中的支持和及時幫助,就不會有內容豐富且對幼兒發展有益的系列活動。談到促進幼兒的發展更是如此。我們不能在講尊重幼兒的同時,卻忘了教育者對于幼兒發展所應具有的責任。比如:在幼兒表演游戲中,如果沒有了教師的引導,幼兒的游戲只能停留在嬉戲的水平,無法將游戲深入下去,更不能充分發揮表演游戲的教育功能。在主題活動中若離開了教師的主導,就無法將幼兒零散的經驗整合在一起。沒有了老師的主導,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學習是難以想像的。可見,老師的主導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當然,老師的主導作用應該體現在: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促進者、鼓勵者,也是幼兒真誠的、可信賴的指導者。只有正確地處理好教師主導和幼兒主體的關系才能使幼兒的主動發展成為可能。
經過探索實踐,我對教師如何在生成式主題活動中發揮積極、主導作用有以下幾方面的想法。
一、相信幼兒,這是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從觀念上轉變幼兒只是被動學習接受者的思想,要看到幼兒自主學習的潛質。例如:在“我為申奧出點力”的活動中,孩子們自己提出要給薩馬蘭奇爺爺寫信,以此表達自己對北京申辦奧運會的盼望之情。我當時一聽,心想:孩子們的想法很好,但可行嗎?會有結果嗎?經過思考,我馬上意識到先要保護孩子們這種積極的想法,要肯定他們、相信他們,然后幫助支持他們去實現計劃,這才是我們教師最應該去做的事。為了滿足幼兒每人都要說一句話的愿望,我把幼兒分成了兩組,讓孩子們積極踴躍地發言,這些發言經過我的記錄整理,兩封生動感人的信寫好了。沒想到這時幼兒又想出了新主意:“我們要在信上簽上自己的名字。”我問:“大家是否都贊成這個意見。”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愿意。”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會寫自己名字的孩子,利用活動區活動時間,陸續在信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不會寫自己名字的幼兒也強烈要求家長教寫自己的名字。
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對幼兒的信任和肯定會給生成式主題活動起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幼兒對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參與起來是十分認真的。因為,這是他們最想做的事。在這種學習的氛圍中,幼兒的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肯定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幼兒的需要和幼兒發展的步伐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們總是千方百計地讓幼兒跟隨教師設計的計劃走,一味重視教學的結果。因此,教師要在活動中真正尊重幼兒的需要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我們在實踐中經常會在新觀念和舊觀念中循環往復,同時也在實踐中與孩子共同成長。例如:在給薩馬蘭奇爺爺寫信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不尊重幼兒的需要和步伐,就不會有孩子簽名,畫合作宣傳畫,尋找地址,討論寄信,參觀郵局等內容豐富的活動。雖然這項活動持續了三周時間,但是孩子們在三周時間里所獲得的知識遠遠超過了以往單純認識郵局、了解寄信等幾個知識點。又如:在悉尼奧運會期間,孩子們提出要將他們每天帶來的奧運新聞布置成“直通奧運展板”給其他班的小朋友看。于是小朋友們就如何布置展板進行了反復的討論和嘗試。第一次,小朋友們只是把剪報簡單隨意地擺放到展板上,有的幼兒就說:“太亂了,不好看。應該把每天獲金牌的項目和運動員剪報放在一起。”于是大家開始了調整。第二次又有幼兒提出:“我們把報紙貼在彩紙上,再畫上花邊會更好看。”接著幼兒又進行了第二次調整。就這樣,幼兒幾次做好又幾次修改,直到大家都覺得滿意為止。在幼兒布置展板的過程中,我一直是默默地看著幼兒的一次次修改,并沒有上前幫忙,只是給予了孩子們討論的時間和實踐的過程,讓孩子們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找最滿意的結果。
值得指出的是,老師在尊重幼兒需要的同時,不能走到另一個極端──一味尊重、消極尊重,完全忽略教師引導的作用。因為,我們尊重幼兒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
三、給幼兒開展活動以支持和幫助
1.教師對活動的開展應該有預估計劃。
我們知道生成式主題活動是構建在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和已有生活經驗之上的,但是否可以說教師的計劃就毫不需要了呢?我們認為,在生成式主題活動中仍然不可忽略老師的計劃性。因為教師對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把握,對本班幼兒發展水平的了解,對其行為意義的敏感和理解,對教育目標的宏觀把握以及在活動過程中對可能發生情況的預測,都是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基礎,都需要教師事先有個通盤的考慮和計劃。在師生共同確立了主題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經驗和對幼兒的了解,設想幼兒可能會出現的想法,并用主題網的形式加以呈現。例如:當奧運主題延伸到申奧主題后,我對幼兒的總體經驗有了較全面的把握,便繪制了主題活動網并根據活動中的變化及時修改網中的具體內容。
2.對活動開展過程進行指導和幫助。
在活動的進行和發展階段,教師要隨時把握活動的主線索,捕捉、挖掘活動中新的火花并隨時給幼兒提供建議,幫助幼兒解決困難,鼓勵和支持活動的開展。例如:當給薩馬蘭奇爺爺的信寫好以后,幼兒提出了問題:“老師,我們用什么信封寄?”針對這個問題我引導幼兒討論:平時你都見到哪種信封?你感覺用什么信封更合適,為什么?同時也發動幼兒從家中收集各種信封帶來幼兒園以便挑選。最后統一了意見:如果是寄往國外的信就要用航空信封,如果寄給國內的信就可用一般的標準信封。信封的問題解決了,幼兒馬上提出:“這兩封信該寄到哪里去呢?”
這次孩子們沒了主意。我建議說:“你們可以求助爸爸、媽媽,讓他們幫幫忙。”結果,家長們從網上找來了北京奧申委的地址,最終圓了孩子們這次申奧活動的心愿。
四、教師應為幼兒活動提供適宜的條件
1.相關材料的準備。
首先是引導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活動資料的收集,使我們的活動資料更加豐富。我們不管是生成了社會領域的主題還是自然領域的主題都需要有大量的資料幫助幼兒學習,例如:在“悉尼奧運”的主題中,就需要收集大量的相關新聞,幼兒在每天的晨間新聞分享中你來談奧運,我也來談奧運。他們互相分享自己或和家長共同收集的有關奧運的新聞,通過分享資料擴展了幼兒的知識面,開闊了幼兒的眼界。在“恐龍”主題中,幼兒收集了許多有關各類恐龍的圖書、圖片、玩具。錄音帶、錄像帶等資料供集體、小組及個別學習時用。以往總是老師自己去收集需要的資料,現在也可以由孩子和家長來收集,并且我們認識到了收集資料的過程也是孩子們主動學習的過程。于是,我們總將每個主題的來由、計劃和每一階段的成果及時通報給家長,使家長能夠及時地幫助幼兒一起收集材料。在這個過程中,不但使活動資料更加豐富,幼兒也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風箏”主題中,幼兒提出他們想自己制作風箏。我便引導幼兒回家收集自己認為可以制作風箏的材料。有的幼兒帶來了塑料紙,有的幼兒帶來了竹簽,更有幼兒把風箏做好帶到了幼兒園。接下來我們的主題是制作風箏,我們讓已有制作經驗的幾名幼兒帶領大家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是準備多種工具性材料。教師應盡可能想幼兒所想,多準備各種材料供幼兒活動或游戲時選擇,讓幼兒感受到老師是隨時可以為他們提供幫助的。有了多種工具性材料,幼兒就能在教師的支持和幫助下一步步完成主題。例如:幼兒在排練自己自編的故事時提出,需要制作各種頭飾和道具、背景。為此,教師不僅要為幼兒準備訂書器、膠棒、剪刀以及各種膠帶等工具,還要準備很多半成品材料供幼兒選擇使用。正是有了教師給與的支持,幼兒才很快地進入了制作階段。
2.在時間上的保證。
由于生成式主題活動是活動中師生共同建構開展的。因此,就要根據活動的發展情況來確定一個主題所要進行的時間,如果只是停留在“別人開展了主題,我也要開展了”這種單純性模仿,或是要求每個主題都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也不是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活動發展的需要來開展的。如在“幼兒自編故事”的主題活動中,由幾個幼兒自編故事,發展到全班幼兒都來自編故事,最后到幼兒自編、自導、自己排練、自己制作背景和道具,以及由此而衍生出來的表演游戲和自制圖書,整個主題持續了三個月之久。當然,在這其中也穿插著一些小主題。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在整個主題活動中,如果教師在時間進程的安排上沒有計劃就無法保證主題的順利開展。而在每一活動中,同樣也需要教師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時間。比如:正當幼兒興致勃勃地制作頭飾和道具的時候,該出去做操或戶外活動了,教師就應該靈活地安排一部分小朋友先出去做操,其他的幼兒允許他們完成后再出去,也可以將未完成或幼兒還感興趣的活動延伸到活動區中,或者是第二天的活動中去。
3.在空間上的支持和保證。
一方面,在主題開展的階段,我們應充分利用一切空間環境來配合主題。例如:在進行“風箏”主題的時候,我們可將幼兒收集的各種風箏掛在教室的四周供幼兒觀賞;還可將幼兒繪制的“老風箏和小風箏”的故事畫和幼兒自制的風箏布置到樓道中。這樣做既讓其他班的小朋友共同分享,也充分利用了公共的空間環境。另一方面,教師應盡可能減少活動中不必要的干擾。比如,我們把較熱鬧的表演活動放在睡眠室,而把制作圖書安排在外屋活動室,以盡可能地減少活動間相互的干擾。
以上都充分地說明了教師在生成式主題活動中主導作用的發揮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兒生成式主題活動中,教師決不是一個旁觀者,教師更應是活動的推動者和支持者。(黃珊)
【如何在生成式主題活動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相關文章:
探析新形勢下的教師主導作用-如何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04-28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04-29
如何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作用05-01
探索德美交融的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04-30
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如何發揮作用05-01
生成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04-28
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作用05-01
教學活動中的預設和生成04-28
在常規培養中如何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的論文04-27
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