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沙漠化
沙漠化
沙漠化(沙漠化)
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由于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而引起生態系統的破壞,使原來非沙漠地區出現了類似沙漠環境的變化。在干旱和亞干旱地區,在干旱多風和具有疏松沙質地表的情況下,由于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使原非沙質荒漠的地區,出現了以風沙活動、沙丘起伏為主要標志的類似沙漠景觀的環境退化過程。
目錄 概念 形成原因 我國問題 嚴峻事實 收縮展開 概念根據《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定義,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亞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簡言之,“荒漠化”是干旱土地(Dryland)的“退化”。 《公約》中的“土地”是指具有陸地生物生產力的系統,由土壤、植被、其他生物區系和在該系統中發揮作用的生態及水文過程組成。 《公約》中的“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種營力或數種營力結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亞濕潤地區雨澆地、水澆地或草原、牧場、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經濟生產力和復雜性下降或喪失,其中包括:風蝕和水蝕致使土壤物質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或經濟特性退化,及自然植被長期喪失。 “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是指年降水量與潛在蒸發散之比在0.05至0.65之間的地區,但不包括極區和副極區; “防治荒漠化”包括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為可持續發展而進行的土地綜合開發的部分活動,包括: 1、防止和/或減少土地退化; 2、恢復部分退化的'土地; 3、墾復已荒漠化的土地。防治荒漠化的主要領域是: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土壤鹽漬化、植被退化
形成原因氣候干旱
沙漠化現象可能是自然的。作為自然現象的沙漠化是因為地球干燥帶移動,所產生的氣候變化導致局部地區沙漠化。
人類活動
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農墾,水資源利用不當,工礦交通建設中不注意環保等造成的。文明發祥地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地區是世上最早發展農業的地域之一,從而發展成世上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之一。美索不達米亞的土壤本來甚為肥沃,不過由于過度的農業活動、人們不理會土地長期枯渴,更開發河段上流、采伐森林,上流土地從而不能吸收降雨,雨水一氣流入河中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洪水。
來源
有豐富的沙物質來源是沙漠化發生的物質基礎。
我國問題根據1998年國家林業局防治荒漠化辦公室等政府部門發表的材料指出,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全國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調研結果表明,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4%,近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響。據中、美、加國際合作項目研究,中國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541億人民幣。
嚴峻事實根據對我國17個典型沙區,同一地點不同時期的陸地衛星影像資料進行分析,也證明了我國荒漠化發展形勢十分嚴峻。毛烏素沙地地處內蒙古、陜西、寧夏交界,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40年間流沙面積增加了47%,林地面積減少了76.4%,草地面積減少了17%。渾善達克沙地南部由于過度放牧和砍柴,短短9年間流沙面積增加了98.3%,草地面積減少了28.6%。此外,甘肅民勤綠洲的萎縮,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楊林和紅柳林的消亡,甘肅阿拉善地區草場退化、梭梭林消失……一系列嚴峻的事實,都向我們敲響了警鐘。 土地荒漠化最終結果大多是沙漠化。
【沙漠化】相關文章:
淺談環境的沙漠化問題04-27
論土地沙漠化治理04-26
中國沙漠化及其防治04-25
論土地沙漠化治理05-03
中國沙漠化研究進展05-01
寧夏毛烏素土地沙漠化治理模式評價04-30
西部地區沙漠化問題及其防治對策04-28
鄂爾多斯地區沙漠化遙感定量評價04-27
遼西北沙漠化土地生態修復技術研究04-28
呼倫貝爾草地風蝕沙漠化演變及其逆轉研究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