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小學課本里的名作被刪改……
女兒對課文產生了疑問 暑假過去,學校開學,小學生們又開始了新的學期。女兒找出她的語文課本,五年級上冊,讓我給她講講第一課課文:作家林海音的《竊讀記》。文章確是林海音的風格,但讀起來很不連貫,不少地方感覺不合理。 女兒問我:“課文里寫‘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著腳,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她為什么要踮著腳鉆呢?那不是正好頂著大人胳膊了么?”我也想不清楚門道,只好猜測道:“也許是大人們離她太近了,她得踮著腳讓自己薄得像片紙才能擠過去吧。”我還站起來向女兒演示,她半信半疑。 女兒又問了個問題:“爸爸你看看這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她為什么懼怕呢?難道有人要趕她走嗎?”這個我回答不上來,就在網上找教學課件,沒找到答案。 另外,我對女兒講解題目中的“竊”字,猜想它也許是林海音從魯迅的《孔乙己》里借來的,孔乙己由于“竊書”被打折了腿。但是,這課文通篇與“竊”無關,并沒有人干涉作者讀書,也看不出作者有偷偷讀書的必要,為什么要“竊讀”呢? 作者的原文讓我恍然大悟 在網上,我意外地找到一篇文章,也叫《竊讀記》,經過比較發現,是林海音的原文,那篇小學課文就是根據這個改寫的,但內容已經大不一樣了。關于“踮腳”的問題,原文是這樣寫的:“我踮起腳,使矮小的身體挨蹭過別的顧客和書柜的夾縫,從大人的腋下擠過去。”真相大白了,作者是要擠過顧客和書柜之間的夾縫。多么準確生動的描寫!我不明白,編寫課文的人為什么亂刪改,還把對的改錯?難道怕小孩理解不了?女兒表示:“改得可真傻。” 還有“懼怕”的問題,看了原文才知道,作者怕是有緣由的:她看書的時候,店老板過來問“你到底買不買”并且冷笑著說“(你不買書光看書)不是頭一回了”,作者用幾乎要哭出來的聲音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嗎”。有了這樣的遭遇,才會有作者讀書時既快樂又懼怕的心情,也才有“竊讀記”這個妥帖巧妙的題目,后面的很多心理描寫也才能夠成立。編寫者把這個場景給完全刪掉,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結尾更是被改得莫名其妙,課文最后,作者想起國文老師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但看過原文才知道,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話原是:“記住,你是吃飯長大的,讀書長大的,也是在愛里長大的!”——我真服了那些編寫小學語文教材的老先生們,一個“愛”字是洪水猛獸么? 隨意刪改名作是對作者和孩子的不尊重 讀完之后,我感覺原文和改編后的課文已經完全不是同一篇文章了,原文不僅寫讀書,還寫了世間百態以及孩童心事,但改編后的課文只剩下讀書樂了。林海音剛剛去世,她在世時一向對文字敬惜若命,若她知道自己的文章被改成這個樣子,不知心里會是什么滋味? 語文課文是孩子重要的精神食糧,教材編寫者應該做這些精神食糧的主人,尊重作者,尊重孩子。【當小學課本里的名作被刪改……】相關文章:
刪改04-29
清溪源上(有刪改)閱讀答案04-30
學問藏在書本里02-23
書本里的熱鬧作文05-06
巧辨名作動和名作狀05-02
課文刪改是否是一種教學資源論文05-03
鎖在日記本里的思緒04-28
藏在書本里的精彩作文08-13
我的名作文12-08
我的名作文[精選]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