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哈佛女孩的傳統文化教育!
哈佛女孩的傳統文化教育!來自:東南早報 這個月,23歲的佘詩穎要去哈佛大學攻讀MBA(工商管理學碩士)和JD(法學博士)。2010年,她以最高榮譽獎(summa cum laude)從紐約大學畢業,并成為美國大學優秀生全國性榮譽組織(phi beta kappa)的會員,同時,她也是當年紐約大學的“狀元”(valedictorian),并被選為畢業生的唯一代表,在畢業典禮上演講。畢業后,佘詩穎進入紐約一家PE投資公司,一年后成為該公司COO(首席運營官)。工作之后,佘詩穎深感自己的不足,決定重返校園繼續深造,得到了世界頂尖學府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紐約大學、杜克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在內的九所美國高等學府的青睞。 佘詩穎的兩個弟弟也與姐姐一樣優秀,1990年出生的二弟佘啟光從紐約大學STERN思特恩商學院畢業后,今年進入清華大學商學院攻讀研究生(IMBA),成為該院最年輕的研究生之一;三弟佘啟宗出生于1993年,目前就讀于美國康奈爾大學戴森商學院,明年畢業。有意思的是,佘詩穎曾與“虎媽”蔡美兒擦肩而過。佘詩穎說,她曾接到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的親筆書信,信中提到若是佘詩穎到耶魯就讀,學校將安排蔡美兒與其見面交談,共進晚餐。但由于她最后選擇了哈佛,與“虎媽”擦肩而過。考入哈佛大學是一件很難的事,進入哈佛的法學院就更難,碩博連讀更是難上加難。問起詩穎是怎么進入學子們夢寐以求的世界最高學府時,詩穎說:“其實我沒有像人家說的那么神奇,我不是什么天才,同其他女孩一樣,我也有調皮搗蛋的時候,有被老師留堂見家長的時候……所以,我常常覺得我今天的成績和媽媽的付出分不開。父母對我的教育和引導至關重要。”六歲學做家務 挨打前允許“辯護”詩穎和兩個弟弟從小在國外長大,佘爸爸忙于國內事業,教育孩子的擔子自然落到了佘媽媽肩上。佘爸爸非常關心子女的教育問題,幾乎每天同佘媽媽打電話溝通與交流。佘媽媽規定三個孩子一周最多只能看一兩次電視,上網只能查詢與學習有關的資料,家里也幾乎不買玩具,詩穎唯一的玩具是一個布娃娃。小時候,佘詩穎和弟弟們做錯事,就要被罰趴在樓梯上,讓媽媽打。詩穎說:“拖鞋底、尺子、木鍋鏟,什么痛就用什么打。”為了讓孩子們引以為戒,有時候規定要打五下,佘媽媽會特地留了兩下,“如果下次再犯,一起打。”三個孩子為了逃過那兩下,便不再犯錯。而在佘媽媽看來,“打孩子是為了讓他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佘詩穎第一次挨打是在三四歲時,一次,外婆讓詩穎陪她去買菜,小詩穎不依,因此挨了打。在佘媽媽看來,不尊敬長輩,不給長輩幫忙或不誠實,都是不允許的。從六歲起,三個孩子就要開始學做家務活。“誰的成績不好,就要洗碗。”詩穎說。擦地、鏟雪、倒垃圾……連家里的馬桶也一直是由三個孩子輪流清洗的,佘媽媽還會突擊檢查詩穎和弟弟們的房間是否整理干凈。孩子生日,別的家長會送各式各樣的玩具,而佘媽媽送的卻是書,還要求看完書后要寫一篇讀書心得。詩穎回想到這些,笑道:“當時真的很怕過生日。”與“虎媽”不同,佘媽媽打孩子之前,允許他們辯解,“只要你的道理講得通,也可以不懲罰。”佘媽媽說。有一次,佘媽媽去接學鋼琴的三兒子佘啟宗回家,鋼琴老師“告狀”說,啟宗沒有按照樂譜上的節奏練習,正當佘媽媽準備懲罰啟宗時,啟宗辯解道,音樂應該是沒有限制的,可以天馬行空地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來彈奏,這才是他想要的音樂。佘媽媽覺得啟宗說得有理,便饒過了他。實行因材施教 對孩子有懲也有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歲起,佘媽媽便著重幫助孩子建立廣泛的興趣愛好,小提琴、鋼琴、長笛、吉他、架子鼓、芭蕾舞、網球、花式滑冰、畫畫……佘媽媽從不限定他們學習哪一種樂器或運動,而是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做。因此,三姐弟每人都會三種以上的樂器,且熱愛各種運動。對于學習,佘媽媽要求他們上課時專心聽講,放學后則讓他們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佘媽媽認為,學校的教育課程只占60%,其余的都要在課外和生活中積淀,沒有必要去參加各種功課補習班,會占用業余時間,不利于綜合素質的發展。三個孩子個性和潛力不同,佘媽媽給予了不同的教育方式:“詩穎好勝心強,愿意用十二分的努力去爭取第一名。老二得有人盯著,如果一松懈,成績很容易掉下來。而老三只會用八分的努力去拿第二,剩下的二分安排來學習其他的東西,而實際上他經常拿的是第一。”佘詩穎上小學時,成績并沒有像現在這么出類拔萃,也有被老師留校的時候。佘媽媽抓住了女兒好勝的心理,耐心地開導她、激勵她,讓她明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于是詩穎不斷發奮努力,成績愈來愈好,最終進入她夢想的學府——哈佛。每天吃完晚飯,佘媽媽便坐著陪三姐弟聊天,討論他們在學校的表現,開心的共同分享,好的給予獎勵,錯的給予糾正。有一次下大雨,兒子抱怨糟糕的天氣不能打球,佘媽媽卻笑著說:“下過雨之后的空氣不是更清新嗎?應該會更適合打球。”孩子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由此而成。佘媽媽感受頗深的是:每個孩子都不同,首先要全身心地愛他,然后幫他建立夢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孩子才會更懂得如何奮斗,實現自我價值。詩穎十二歲便拿到了鋼琴十級,并開始擔任當地唐人街春節聯歡晚會主持,而她的二弟15歲便做籃球比賽的裁判。佘媽媽有一個很精彩的比喻:人的一生,就像一條長度有限的路,無論如何都要吃苦,就看選擇在哪個階段去努力。她情愿讓她的孩子在小時候便嘗到苦頭,利用啟蒙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她從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所學的課外知識只是為了幫助他們以后踏入社會,能更好地與人交流、溝通。”傳授傳統文化 女兒愛上公益事業“環境也很重要,父母給我們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媽媽經常幫我們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如夏令營、康樂文體活動,參加主持唐人街的春節聯歡會,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得到了鍛煉,建立了自信,也學到了課堂上和家里學不到的東西。10歲時,我參加了‘童軍’,就是國外的少年軍校,里面訓練很艱苦,有很多人吃不了苦會自動退出,但是我堅持了下來,還當上了小班長,‘童軍’的經歷磨煉了我的意志。可以說環境對我們的成長影響很大。”佘詩穎說。培養一個哈佛生很不容易,更何況是將三個子女都送進世界知名學府。佘媽媽的教育思想很傳統——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智”是增長學識和智力;“體”是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培養意志力;“美”是心靈美,培養小孩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善良的心靈;“勞”是養成勞動的習慣。現在很多家長過于注重智的培養,只關注子女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其他方面的發展,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雖然常年身處異國他鄉,但佘媽媽卻始終堅持對三姐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詩穎很小的時候,佘媽媽就要求他們每人每天練十頁紙的漢字,親自講解《論語》、《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傳統文化經典給他們聽,爸爸、舅舅也經常給他們講一些文化典故,唱中文歌。佘媽媽努力營造一種中國傳統文化氛圍,讓他們學會百善孝為先、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懂得付出才有回報……中國古典故事也是佘媽媽在孩子遇到不同的生活困擾時,教會其為人處世的最佳“指南”。詩穎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熱衷公益事業,經常做志愿者,這也與媽媽教授的“達則兼濟天下”的傳統儒家思想密不可分。去年,詩穎到山西山區支教;高中時,她到美國的貧民窟幫助發放救濟食品,給家境貧困的孩子免費上法律課程。今年,玉浦旅港澳同鄉會為詩穎頒發了8萬元港幣的獎學金,她隨即捐給比她更有需要的人。因為,佘媽媽最常教導三個孩子的便是:“最重要的是要對社會作出貢獻。”【哈佛女孩的傳統文化教育!】相關文章:
哈佛女孩作文05-01
走進哈佛女孩的作文1000字05-01
傳統文化教育面臨的挑戰04-30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11-25
傳統文化教育學習心得05-01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05-23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方案12-10
傳統文化教育教案 弟子規(2)04-25
傳統文化教育教案 弟子規(1)04-25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