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問題
教育孩子的問題1
今天看了俞洪敏寫得有關小孩教育的問題,很有感觸,特總結如下:1:加強人品教育。小孩在讀書,自己也一定要拿書本讀書。自己周六,周日沒有好好利用。2: 加強自己父母的模范教育。3:多鼓勵,培養小孩的.學習興趣。這次10分,下次20分。4:設立有償教育: 不隨便給小孩許諾,對小孩的要求一定要有償教育。 這樣想來,自己對學生是否也應該如此啊 。教育孩子的問題2
(一)表揚過多
太多的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當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折、內疚感。如父母總夸孩子“太聰明了”,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孩子就會產生深深的自責與沮喪,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擊。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體的事情表揚孩子,如“你今天的作業寫得很好!”
(二)提問過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許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學就問個不停,“今天老師有沒有提問你?”“數學考得怎么樣?”“都和誰一起玩兒了?”……太多的問題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與抵觸,落個“討厭鬼”的名聲。
有效的做法是進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們一起游戲、聊天,在不經意中,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許多秘密。
(三)命令過多
“寫作業去!”“把電視關了!”……過于頻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聞”,當孩子經常對這樣的命令無動于衷時,父母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譽了。
(四)否認感覺
這是許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打針很疼”時,父母經常會安慰說:“寶貝,沒關系,不疼的。”這樣只會使孩子感到委屈與恐懼。較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寶貝,媽媽知道,打針是疼,可是打完針后病才能好。”意識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覺會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某些家長[微博]會大聲呵斥,“笨蛋!木腦瓜!”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評。
(六)不以身作則
當孩子在外邊和人打架時,父母又打又罵的態度會使孩子在內心產生強烈的不滿,“不讓我打架,你們怎么還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掃地。教育應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教育孩子要注意的兩點
一、批評的藝術
批評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家長批評孩子是為了對孩子不良思想、行為、品質給以否定的評價,并予以警示,從而引起他們的內疚、痛苦、悔恨,從缺點、錯誤中吸取教訓,不再重犯。
運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點錯,就全盤否定孩子;批評今天錯,還帶著以前的錯;一分的錯,總是當十分的錯來批評,這些估做法都是不合適的。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缺點,要弄清情節,弄清原因,恰當估計錯誤程度,不能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對孩子橫加指責,亂上綱,亂扣帽子,亂分析危害。如果這樣,不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于問題解決。
在批評方式上應是先肯定對的,再指出錯的;先表揚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評,再批評孩子。批評孩子可以嚴肅,甚至可以嚴厲,但這不等于粗暴,更不等于諷刺挖苦、奚落謾罵。否則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勢必會引起對立的情緒。
我們常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是說在教育孩子時,以正面激勵為主,但不是否認對錯誤、缺點和過失的批評,甚至懲罰。批評是可以采用的,但不要過多、過濫,不要把批評當成家長的教育手段。另外,批評、懲罰是一種否定、一種壓力,但同樣也可以成為一種激勵、一種動力。作為家長,一定要理智地面對孩子的問題,努力克制自己無益的感情沖動,增強教育意識,講究批評的藝術。
二、樹立榜樣的藝術
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庭教育中用榜樣的言行,使教育的內容具體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強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勵孩子去模仿、學習高尚的品德行為,自學矯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孩子年齡越小,榜樣的感染力就越大。小時候受到榜樣的影響,印象會極為深刻,甚至會終生難忘。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榜樣。父母是孩子的師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學習的最直觀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則的示范,不僅可以增強說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風潤物一樣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應時刻檢點自己,以自己良好的首先行為,為子女的品德修養做出示范。
當然,在家庭教育中,榜樣的示范作用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家長正確地給予引導。父母該如何在生活中為子女選擇、樹立榜樣呢?要通過講故事、看電視、讀書等方式宣傳并樹立革命領袖、英雄模范、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文藝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影響教育孩子,使他們成為孩子心中的楷模。因為在他們身上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應成為孩子學做人的準則。要使孩子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家長必須首先對這些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以此去影響、感化、引導孩子。
教育孩子的建議
一、教育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應因人而異。有個前提那就是要認清楚自己的孩子。現在的孩子接收信息量大,懂的事有時比父母還多,這是大多數父母最為頭痛的.事。所以,自己不明白孩子,教育當然無法下手。因此要有意識地接觸孩子的內心世界,那才能找到如何教育的方法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你有自己的辦法。
二、父母要有耐心
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只是在發生問題之后進行的,正確的是要抓住任何可能教育的機會,潛移默化式引導最為有效。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如果說要培養孩子某一習慣,至少需要二十一天不間斷的時間,實際上這首先是要父母的耐心,其實真正做到也不是很容易,耐心很重要。
三、孩子的健康很重要
這里說的健康有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兩方面,身體健康是不用擔心的,現在父母對孩子身體方面還是很用心的,照顧也很全面。 心理健康,雖然人們已認識到他的重要性,但如何去做人們還沒經驗。要認知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其異常行為要上心,不能因為其年紀小就不當回事。當孩子出現和常人的想法和行為不一樣的地方,就應引起注意,必要時要到專業機構進行心理咨詢或是治療。
四、父母不要追求盡善盡美
父母通常是按照自己的準則來教育孩子,所以就更不能要求孩子完美,因為父母自身就是不完美的,你的觀念不一定正確,尺度不一定合適。再則,如果有讓孩子十全十美的心理,父母和孩子都會活的很累,會經常發生沖突。 世界上絕對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十全十美是最殘酷地剝奪孩子自由的手段,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監控和約束,孩子的生活空間成了無形的牢籠,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教育孩子的問題3
孩子轉了新幼兒園不愿意去
如果孩子不想去學校的,要多方面的分析孩子,首先父母應該先了解孩子不想去學校的原因,要去孩子以前就讀的幼兒園里向老師了解孩子平時的愛好和表現,和孩子內心里溝通下,看下寶寶是對新陌生還恐怕呢,千萬別打罵孩子。
在去現在就讀的幼兒園和老師說明孩子喜好和興趣,在適當的時候叫老師給與活動的調集。然后,要在孩子晚上回來后與孩子進行溝通,找出孩子拒絕這個幼兒園的原因。以前的幼兒園有她的好朋友、愛好、熟悉的環境以及認可她的老師,她的心理上有一種寄托式的安全保護,而這些東西,現在這個幼兒園還沒完全給予她。所以,孩子會找出各種方法和理由來拒絕新的環境里面的一切事物和人。或者是因為在孩子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她會覺得父母沒有給予她選擇的機會、沒有尊重她的想法。
孩子不愿意去補習班
在孩子報補習班一定要先問過孩子,如果孩子答應了先叫讓孩子試讀幾天再決定.然后在孩子決定是不是去參加補習班的生活,家長一定要理解他們,家長的`責任就是要花心思找到孩子滿意的學校和老師,避免學生因對補習班的反感而不愿意去的情況。最簡單的方法,一定要讓培訓機構和老師保證學習效果;最好讓孩子免費試讀一下,在了解老師的授課方式和內容的基礎上,再作出選擇。
孩子學習習慣不好
孩子的學習習慣是家長在孩子小時候逐步培養起來的,父母要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首先,家長平時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經常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其次,要為孩子制定一個比較合理的學習計劃,監督計劃執行情況。當孩子表現出一系列不好的學習習慣時,家長要找到原因,再耐心引導,讓孩子意識到不良學習習慣對學習的影響。最后,家長平時要多鼓勵孩子,給孩子學習的信心,只要孩子的學習習慣好了,漸漸地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孩子不想做好學生
一般來說,10歲的孩子逆反的可能性很小。不想做好學生,有可能是目睹了被稱為“好學生”的孩子的一些遭遇或者表現,讓他排斥。診斷樹立正確的“好學生”標準。建議家長們首先要找時間跟孩子深入談談什么是好學生,明確孩子心目中好學生的概念,問他是不是見到的好學生有什么不好的表現或遭遇?再通過孩子對以上問題的回答,了解孩子的道德取向、價值判斷。在了解孩子想法的基礎上予以積極的引導,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好學生”標準。同時,讓強有力的教師介入,確立持久的影響渠道,這樣才能積極有效地糾正孩子的想法。
以上這四點都是孩子常見的問題,所以各位家長在遇到這些問題一定要有耐心和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從而培養出一個更加優秀的寶寶。
怎樣正確的教育孩子
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要以身作則。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么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制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大人的意見要統一。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教育孩子的問題4
問題1、施加壓力大
有一些父母給孩子的壓力太大,搞得孩子心情緊張,無所適從,結果適得其反。
李振霞教授樓下有一個孩子,與她大兒子金煜是同班同學,兩人十分要好,成績也不相上下。但高考考完后,成績尚未揭榜,這個孩子就斷定自己考不上。
金煜吃驚地問:“為什么呀?你成績一向很好的!”
那孩子口氣,說:“我太緊張了。我爸跟我說,要我一定要考上,否則一切自理。我這些天心里很亂,一直在琢磨怎么個自理法呢?我上哪兒去住呢?”
金煜說:“我爸不這樣,他說,考不上就再復習一年,不要有壓力。”
成績出來后,兩人分數果然懸殊很大,金煜金榜高中。李振霞教授說:“我們父母不能搞太多形而上學的東西。”她坦誠,平心而論,她雖然望子成才,有意識地教導他們,但從來沒有想過他們必須個個是博士生,都得飄洋過海,風華絕代。
老大小時候是有名的淘氣鬼,人稱“小鬧”,是打群架的孩子王。考大學時,他們夫婦也曾替他捏了把汗,一方面鼓勵,另一方面又正視現實,做好出現意外的打算。一旦考不上,就再復習一年,實在考不上,就考個技校,將來有一技之長,能給社會做貢獻就行。他們常常教導孩子教;“清潔工,也可以做成全國勞模的,就看你是不是一個有心人。”
問題2、減負兩極化
如今提倡給學生減負,李振霞教授認為:減負是對的,但不能兩極化。
有的父母急于教子成才,認為孩子學得越多,就越接近“素質教育”,于是一到周六、周日,琴棋書畫、英語、武術等等,馬不停蹄地往孩子腦子里灌輸,搞得孩子疲憊不堪,身心在經過一周緊張的學習后得不到調節,造成惡性循環,結果成績每況愈下。而另一種父母,則是一聽說要減負,就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減,減到孩子不學習了,甚至著父母打麻將。
一位海南的教師講:學校響應減負的號召,將作業留到最少,但有的學生磨磨蹭蹭不好好做作業,不但在學校完不成,帶回家依然不專心做,弄得晚上十一二點還做不完,好像作業堆成山。不明就時的父母一看急了,找學校告狀來,說學校不減負。
其實,許多基礎知識是孩子成才必須具備的,也是為他日后掌握其他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是人類智慧幾千年積累的精髓,讓孩子學習這些知識是有道理的,怎么可以隨意就減掉呢!
問題3、眉毛胡子一把抓
許多人十分詫異:“李振霞教授有4個孩子,個個出色,為什么我家就一個孩子,父母都操碎了心,就是絲毫不起效?”針對這種現象,李振霞教授笑著說:“精力用到了,卻沒有抓住教育孩子的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
她說教育孩子要有重點,不能做“碎嘴老太婆”,大事小事嘮叨個沒完,她在全國做報告60多場,發現這樣的父母還真不少。他們在聽完李振霞的講課后,問的問題雞零狗碎。有的誠惶誠恐地問:“我發現兒子有一天放學后,跟一個女同學一起走,可怎么辦?”有的惴惴不安地問:“我上高中的兒子星期天非要跟同學起爬山,該不該去?”更有甚者,坐在孩子身邊對孩子實行監視,只要孩子的眼睛稍離開書本,就嚴加責罵。有一個孩子對李振霞講:“奶奶,我媽坐在我身邊,我心里特別緊張,看書都看不到心里。到后來,我干瞪著眼,不知道書上寫的都是什么字,腦子里一片空白,又不敢離開,成績一天比一天糟糕。”
如此,孩子容易起逆反心,家長的威嚴也日漸減低。李振霞就從來不過分干涉孩子的自由,不做“嘮叨媽媽”,所以,只要她找孩子談話,孩子都明白:“問題嚴重了,得嚴肅對待。”
問題4、父母矛盾暴露
俗話說:“父母不和,孩子遭殃。”父母是孩子終身的教師,所謂“身傳甚于言教”,對孩子的成長起了關鍵的作用。父母若是整天在孩子面前劍拔弩張,互相指責,不但不能給孩子提供“穩定的后方,快樂的港灣”,還給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難以磨滅的.陰影。這樣的孩子成才幾率相對小得多。
李振霞夫婦幾十年的“互愛、互敬、互幫、互諒、互信”,對4個孩子成長大有裨益。李振霞教授說:“現在,許多中年人,互相指責。互不信任,在孩子面前不自律,整天吵得雞犬不寧,為日后婚變埋下了禍胎。做孩子的很痛苦,整天擔心父母會不會離婚,有的還悄悄跟蹤父母,看有沒有第三者插足。你說這孩子還怎么能專心學習?又怎么能夠學好?又怎么能培養成歡樂、健康的性格?”
所以,父母一定要有為孩子營造溫馨、和睦快樂的家庭生活環境的責任心。另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保持高度的一致,絕不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
問題5、不良環境的影響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外在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越來越大。有的孩子整天看電視,有的沉溺于電腦游戲不能自拔。
李振霞教授說:“我家直到孩子都考上大學,才有電視機。一些對兒童不宜的電視劇最好不要看。一次,我小外甥看了一些言情片后,摟著他50歲的保姆親嘴,氣得保姆大罵。后來我們就讓保姆看著他,不讓他隨便看不健康的東西。玩游戲機也一樣,玩可以,但要限定時間,不能無限覺溺其中。
問題6、粗暴教育方法
中國有“棍棒下出孝子”的說法,許多家長到現在都存在“暴力教育”傾向。孩子成績不好,行為不對,不是幫助其找原因,而是當眾責罵,有的還拳腳相加。李振霞教授說,美國有“賞識教育”,就是觀察孩子有一點點兒優點,就及時夸獎,給以鼓勵。她家雖不叫“賞識教育”卻是不離其宗。有著名的“一屋”、"二實”、“三主”、“四不”。
所謂“一屋”,就是一個談話小屋,將有問題的孩子單獨叫去,在民主的氛圍下輕松談心,解決問題。
“二實”就是“核實事實”不聽風就是雨。分析事實,讓孩子明白對錯在何處。
“三主”,是以說服教育為主,以尊重孩子為主,以表揚為主。
“四不”,就是不在客人面前說孩子,不在家人都在場的時候說孩子,這是為了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不在飯桌上說孩子,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健康,不在氣頭上說孩子,這個時候父母容易說話走火,還怎么進行說服教育?所以,有氣時她經常出去散散心,氣消了再說。
問題7、忽視體能培養
一個人,無論智商多么高,體能不行,一切都是白扯。培養孩子,要注意孩子的健康問題。
金家的孩子個個體魄健壯,是校園時里的運動之星。他們打小晚上回家后,吃飯前的第一件事就是運動,保持旺盛的精力。打球、游泳、滑冰,什么都玩,一個個跑得滿身汗,大腦供血供氧都足,這時候吃飯,吃過飯休息會兒再寫作業,晚上10點之前都睡覺,絕不熬夜打疲勞戰。二兒子金俠在劍橋大學研究艾滋病,這需要有健康的血液對比分析,而劍橋大學這么著名的名牌大學卻沒有血庫,金俠就經常從自己身上抽血,要沒有好的身體,早挺不住了,還搞什么研究。
問題8、學習方法不當
如果以上條件都是對一個孩子成才的外在磨勵,那么,擁有良好的學習意識和方法,卻是孩子終身受益的內在法寶。21世紀知識經濟到來的時代,要想孩子將來不融于殘酷的失業大軍,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方法。
首先要培養一種特殊的學習精神,那就是要刻苦勤奮,奮力拼搏,克服一切困難,到知識海洋的風口浪尖搏擊。沒有這種硬骨頭精神,起不完成才的道路。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家風。金家父母整天看書,對兒女的熏陶匪淺,父母求知若渴,做兒女的有何道理不學無術?
三是要養成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
1、要培養學習興趣,快樂學習,不覺得枯燥。她的孩子對考試不畏懼,就是因為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培養高度集中的課堂注意力,練好“童子功”課前做好預習,課堂注意聽講,課后就能迅速完成作業,達到減負的效果。因為課外作業不過是課內作業的舉一反三。所以,金教授經常讓孩子回憶課堂所學內容,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3、要鼓勵孩子與其他的孩子找距離,但不嫉妒。因為有比較才有鑒別,以正確的心態認識自己、認識別人,學習別人的長處。
4、保持旺盛的精力,早睡早起,不過分疲勞。
5、培養孩子自己完成作業的習慣,不拖拉。
6、給孩子更大的空間,包括活動空間和心理空間,不能讀死書。
7、鼓勵有余力的孩子多讀課外書。擴大知識面,達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教育孩子的問題5
我國的幼兒園存在三種形式:民辦園、公辦園和私辦園。不管是任何一種形式,它都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一般來說,幼兒教育是不需要進行檢測考核的,不需要進行比較評價的。但是不少幼兒園、家長對幼兒的期望值過高,將幼兒教育神圣化了,好像幼兒園包攬了一切知識內容,不停地對幼兒進行全面灌輸,俗不知這是抹殺了幼兒的天真一靈性的行為。那么幼兒教育到底存在哪些的問題呢?我將就我鎮的教育情況從兩大方面來談談。
一、 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注入式教學
做過幼兒老師的人都不難發現。幼兒教育的方工仍采取一種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式。普遍地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老師教幾遍,小朋友跟讀幾遍,然后小朋友整齊讀幾遍;數學課,老師在黑板上講,小朋友在下面聽,然后做作業。”這種教學過程太機械,缺乏引導和啟發作用,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從而促使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不到發展。就拿我們熟悉的舞蹈課來說吧,老師在教幼兒練習舞蹈時,只是把碟片放出來,讓幼兒欣賞一遍,然后跟著自己,一個一個動作的模仿,邊學邊叫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等學完后,配上音樂跳幾遍就OK了。教學過程中既沒有動作要領講解,也沒有讓幼兒熟悉舞蹈動作示范,幼兒只是為了跳舞而跳舞,并沒有注入自己的感情,他們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這個舞蹈,更別說他對這個舞蹈過程中體會到多少快樂了。這種“注入式”的教學不僅存在于幼兒園教育中,也存在我們每個幼教者的身上,還存在各科教學和家庭教育中。我認為這是我們幼教行業應該深刻反思和探索的問題。那么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認為有三:a、教學資源缺乏。教學材料只限于光碟、卡片、掛圖等等少之又少的教具,幼兒操作材料也貧乏,教師上課只靠一張嘴和幾本書,這樣就造成了課堂上氣氛不活躍的狀態。B、師資缺乏。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力量,很多幼兒園經常更換老師,造成老師流動性擴大,促使幼兒教育出現空缺與托尾,而且還有一些幼兒園并沒有配備兩教一保,這就阻礙了教師在教學能力上的提高,想想一名教師每天對著幾十名幼兒,而且是形影不離,再加上月、日工作計劃的擬定,哪有時間去更新教學方法。C、社會環境影響。很多家長都認為他們的孩子“會跳、會唱、會寫、會算”是很多了不起了,他們臉上也會光彩照人了,但他們并沒有想到對于一個三至五六歲的孩子是一種多么不良的教育方式,剝奪了他們玩的權力了。
2、教學內容欠規范化
在教學上出現隨意性和“小學化”現象。按照《幼兒園的指導綱要》來說,一日的活動內容應以游戲為基本形式,不得象小學那樣形式化,更不得隨意性的上課,講解一下就行了,但大多數幼兒園存在一種相同的情況:都不以游戲的形式來上課。幼兒規規矩矩地坐在課室內識字、算術、寫作業的情況比比皆是,再加上戶外游戲活動的欠缺,完全把小學教育提前教育了。這些現象都嚴重損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造成小學化現象的主要原因:a、行為規范上,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守紀律,少玩少動。幼兒的天性本來就是活潑好動,然而教育形式上并沒有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B、在知識學習上,灌輸知識成了幼兒教育的主要模式,認為只有努力學習才是有用的人,卻沒有考慮到給孩子增加的無形壓力。這些現象都嚴重損害了幼兒的健康心理,對幼兒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a、使用權幼兒形成不良的習慣b、促使幼兒產生厭學的情緒c、阻礙了幼的思維的發展和智力的提高孩子不是一個容器,什么東西都往里而塞,強迫他們學這學那是不行的,應該讓孩順其自然的發展,在玩中學。
3、片面追求知識技能,忽視學習品質的培養
就現狀來看,不管是公辦、民辦、還是私辦的幼兒園都在片面的追求知識技能的培養,開設識字、數數、背詩、唱歌、跳舞等課程,開設外語班,他們追求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以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顯性行為來考評幼兒教育成效,來向家長交差,卻忽視了幼兒學習品質、道德品質、身體健康的培養與發展,致使幼兒教育品質逐步下降,久而久之,不良的行為習慣就形成了。學習品質并非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必須經過長期堅持,反復強化建立穩固的動力型,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于,并且自動化。卻沒想到,幼兒應該是一個快樂的地方,卻被無形的知識壓力抹殺了幼兒臉上的天真燦爛笑容。
二、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A、嬌慣
孩子是家中的寶,“小皇帝”、“小公主”的現象顯而易見,他們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想干什么要什么,就一定要得手,否則就使性子大哭大鬧,家長們見到孩子這樣,心痛時,就會滿足他們那些無理取鬧的要求。在這種環境下,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自私霸道,以我為中心的不良性格。到幼兒園后,他們好認為“什么都得聽他的,得讓著他”,如稍有其不順意,便哭喊攻擊,這種行為給教師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導致教學過程也受到影響。
B、替代
現在的'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什么事都有人代替做了,不必自己動手。這種過分溺愛的現象,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在我遇到的孩子中就有過這么兩種情況:孩子已經上學前班了,連脫胎換骨衣服都不會,如果老師不幫助的話,就以哭了事。還有一種情況,孩子上幼兒園,不肯自己走進課室,要家長抱進課室。想想下,孩子的獨立性真的有待深思,他們連一些小小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又怎么去幫助別人呢?來到幼兒園,老師教育他們,自己的事要自己獨立完成,不要什么事都依賴家長,幫他們改正種種不良習慣。然而,有些家長還是一手包攬,他們認為孩子還小,做不來,不愿讓他們動手。很難想象,如果繼續這樣教育下去,孩子的未為會是如何?他們又是將如何擔當建設祖國的偉大重任呢?這就可想而知了。
C、過渡保護
“捧在手心里怕凍著,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句話就說明了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孩子是長輩的心肝肉,心頭肉。一部分家長總是站到孩子的面前,替他們掃除障礙,容不得孩子受一點點委屈,一點點挫折。就拿一件最平常的小事來說吧:幼兒園生活是一種群體生活模式,人員較多,幼兒與幼兒之間總會有一些小摩擦,總會不經意之間碰到摔傷,一旦出現問題以后,有些家長不理清事理,就先把老師指責一頓,或者對著做錯事的幼兒大吼。盡管最后事出有因,家長也接受了老師的道歉,可是由于家長們的過度保護,使孩子變得不講情理,變得更無理限鬧,孩子們心中慢慢就形成一種扭曲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出了事有父母撐職工腰”。這一現象,使孩子長大后容易出現極端的心理:目中無人,膽小怕事。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我個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A、開展幼教知識宣傳活動
幼教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政府應該加大力度,在全鎮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引導幼兒、教師、家長對幼兒的科學教育。比如:開設一些專門的幼教知識講座,或者電視專題講座,讓家長和老師都同時參與這些知識或專題講座,從中吸取經驗,及時教育我們的孩子。幼兒園應多召開家長會議,讓家長與老師多溝通交流,及時幫助孩子改正不良習慣和缺點,全面貫徹實施家園合作工作;幼兒園還應開設幼教宣傳欄,幫助家長摒棄傳統的知識觀念。通過如此種種方法,讓幼兒形成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健康的人,讓他們養成自信、自立、自強的人。
B、提高幼師整體素質水平
教師是教育中不要缺少的主體。據了解,我鎮有一部分幼師尚未經過系統的學習,取得任教資格證,政府部門應引起重視。首先,教育局應提供培訓機會,使那些有識之士取得相應的資格證;其次,應該讓教師走出去,走出幼兒園,到其他幼兒去學習交流,借鑒別人的優秀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來,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第三,保教結合,每班配備一名保育員,既有利于班級管理,又為教師提供了學習和鉆研課題的時間和空間,第四,多訂閱幼教專刊,供教師參考學習。通過各種渠道的學習與深索,不提高幼師的整體素質,開創嶄新的幼教局面。
C、保障幼師的合法權益,穩定幼師隊伍
無意中總會聽到這樣的話“你原來是做什么的?幼師。怎么現在不做了?幼師很好呀”。聽到如此問話,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是好了,為什么有的幼師會放棄幼教事業,謀求第二職業,這就是幼師的保障問題了。同一樣受過專業的培訓,有任教資格的教師,幼兒老師工作時間長,責任大,為什么工資待遇沒保障,同屬教師行業,同樣要求德才兼備,要上崗證,要為人師表,為什么不能拿相當的報酬?你有沒有見過一個工種每天超八小時上班時間的,還不能分心,背負著巨大的責任,管一群人的吃喝拉撒,玩好學好樂好,需要充足的知識儲備能力,卻拿千來塊的工資,還要擔心被投訴?“尊師重道”不應該只存在學校教育,而且還要存在于幼兒教育,幼師應該與學校老師一樣享受同等待遇。幼師把青春獻給了幼教事業,到最后連醫療,養老的問題都還得自己解決,更別說個人的發展了,連生活都成問題了。曾經有人提過這樣一句話:“學前班的老師能勝任小學一年級的工作,但小學一年級的老師未必勝任學前教育的工作。”確是如此,我希望教育主管部門在考慮兒童的教育,幼兒園的利益的同時也考慮一下幼師的合法權益,使她們更加專心熱忱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
D、逐步優化幼教環境,提供完善的教學設備
環境是每所幼兒園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每所幼兒園占地面積大小不一,但應該都充分利用起來。活動室,戶外活動場所都應該逐步趨向規范,.各種工作室,環境條件都因該符合相應的要求。減少為幼兒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政府部門應多少給予幫助,使其逐步完善,尤其是教學設備方面,應該給幼兒提供更多的觀看與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園在操作中發現、創作、交流,體會活動的快樂與成就感。
以上是我對我鎮幼兒教育的一些思考與建議,也許寫得不夠全面,分析得不夠透徹,但是我相信,在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各屆社會人士的關心支持與幫助下,在各位幼教同仁的努力下,我們的幼兒教育會更加的科學化、規范化,孩子們也會更加全面地得到發展,成為祖國未來的優秀人才。
教育孩子的問題6
一、貪玩厭學
孩子一直貪玩不喜歡學習怎么辦?
對學習總是維持三分鐘熱度,難以保持長久的熱情,比如,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容易的學習內容,就學的很有勁頭;遇到不感興趣的、有難度的內容,立刻就失去了耐心。因此有不少家長這樣抱怨:我孩子不比別的孩子笨,就是沒耐性,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問題表現:
1)喜歡做小動作,如抖腿、轉筆等
2)缺乏耐力與毅力,不能靜下心寫作業
3)學習有惰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原因分析:
1)家長過度溺愛,孩子任性、貪玩,意志未能從小煉
2)在學習上怕吃苦,總希望能投機取巧走捷
3)缺乏自控力,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擾
解決方案:
1)樹立學習榜樣,塑造學習典范
2)興趣教學,培養對學習長久的熱情
3)創設疑難情境,在磨礪中培養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二、粗心大意
孩子很聰明但學習就是粗心大意,怎么辦?
有 的家長常說:我孩子挺聰明的,哪樣都行,就是有點粗心。粗心馬虎不是學習應有的態度,有不少學生就是粗心馬虎造成的1分之差而錯失了理想學校。粗心馬虎, 歸根結底是習慣養成的問題。如果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考試時心里一緊張,粗心、馬虎的問題又升級了,考試分數當然大受影響。即使是再聰明的孩子, 也會因為粗心大意而丟分數,影響到學習成績。
問題表現:
1)寫作、做題、閱讀時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2)平時寫作業不認真,經常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3)考試時焦慮急躁,經常漏題、做錯題
4)做事沒有計劃性,經常一邊學習,一邊想著其他的事
原因分析:
1)缺乏興趣,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2)缺乏耐性,自我控制能力差
3)思想渙散,思維跳躍幅度大
4)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責任心
解決方案:
1)激發學習興趣,在快樂的氛圍里學習
2)定制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
3)專項注意力訓練,培養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4)端正學習態度,增強課業責任感
三、苦學無效
孩子一直苦學習但效果就是不明顯
無 效是學習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很多學生把大量時間花在學習上,但學習效果卻不佳,似乎學習的努力程度與學習效果并不成正比。這種現象長時間得不到解 決,慢慢的會使本來勤奮刻苦的學生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從“不會學”變得“不愛學”或“厭學”。
事實上,真正影響學習效率的并不是學習時間的長短,很大一部分是缺少針對長、中、短期學習的周末計劃,缺乏對學習時間的精細管理,甚至正是因為不善于休息,不會勞逸結合而導致了效率低下。
問題表現:
1)對知識生搬硬套,不能變通運用
2)習慣機械記憶,不重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3)在課外花的功夫不少,但考試分數始終不上不下
原因分析:
1)無計劃:學習盲目、漫無目的,沒有詳細的規劃,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學到哪就是哪,興趣來了就學,沒了就不學,想學什么就什么,完全沒計劃。
2)無方法:不會安排時間,不會利用黃金時間,不會合理的分配時間,不懂得勞逸結合,造成學習上過多的無效勞動。
3)無規律:學習僅憑一時的熱情和興趣,導致時間上的無謂浪費。
解決方案:
1)制訂計劃,使學習目標清晰可見,學習時間有章可循。
2)掌握方法,把握學習的黃金時間,合理利用時間,利用有效的時間有效的學習。
3)形成規律,固定學習時間,勞逸結合,高分回報。
四、過分偏科
孩子偏科該怎么幫助他?
偏 科指在學習學校文化課程中,某一門或者幾門學科成績特別好或一般,另外的學科成績特別差或較差,這種情況可以稱為“偏科”。其實偏科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并 不可怕,同學們對各門課程的興趣不同,投入的精力不同,各科的成績難免存在差別。一旦這個差別比較大,被人意識到了,便成了偏科。偏科現象出現的高峰期在 初中,這與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課程的加重有關。學生一旦出現偏科現象,如果得不到及時引導,往往會造成煩躁和厭倦,進而產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很 可能波及其他學科。
問題表現:
1)一科突出,其他平平
2)文科或理科突出,另一方面較弱
3)一科較弱,其他都較強
原因分析:
1)受教師影響,喪失對這一學科學好的信心,導致惡性循環
2)家長的愛好以及職業差異也會誘發學生偏科
3)學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解決方案:
1)正確認識障礙,排解不愉悅的心理體驗
2)激發“弱科”興趣,鍛煉學習意志
3)發揮“強科”之長,以長促長,取長補短
五、學習盲目
怎樣解決孩子盲目的學習
這類孩子往往是沒有別人的安排就不知所措的“乖孩子”。從小在家長的權威中長大。家長讓學什么就學什么,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從來沒有違反的可能。漸漸不知道該如何計劃自己的學習,感覺學習只是完成學校的作業,此類學生一般成績還可以,但是很難進步。
問題表現:
1)課堂上不知道要干什么,只是隨了別人在學習。
2)老師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沒有自主意識。
3)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計劃,很少能完成學習任務。
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式讓孩子自主意識缺失。
2)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
解決方案:
1)激發學習興趣。
2)重塑學習動力。
3)培養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
六、應試緊張
教您控制孩子學習上的情緒波動
情 緒波動是學生當中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對自己的情緒比較難以做到收放自如的平衡和控制。所以,一旦在學習上遭遇挫折, 或者某一階段心情低落,學習成績也就因此起伏不定。這類學生大多數平時學習不錯,做練習也答的不錯,但往往一到考試就出狀況,考試成績與自己估計的分數出 入很大。事實上,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出在學習心理和應試技巧上。
問題表現:
1)興趣和情緒容易變換,不喜歡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學習
2)考了高分后,驕傲自滿;考了低分后,焦慮不安、自卑、迷茫
3)自怨自艾,沉浸在學習失敗中不能自拔
原因分析:
1)思想壓力過大,導致在考場上過于緊張,發揮失常
2)缺少應變能力,遇到生疏的難題時束手無策
3)學習心態不佳,太過于看重考試分數
4)學習中遇到困難不善尋求幫助,總是自己鉆牛角尖
解決方案:
1)釋放壓力,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2)穩定情緒,正常發揮知識水平
3)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學習困境
4)把握節奏,從此告別學習疲勞
七、習慣不好
怎樣解決孩子學習習慣不好的問題?
學 習習慣是長時期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學習行為方式和行為傾向,一個人養成什么樣的學習習慣,對其學習成績直接產生有利或有害的影響。孩子良好學習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分階段、按部就班地給以指導,并且需要學校和家庭互相配合。只有找到情緒困擾的根源,幫助學生逐步卸下心理上的負擔,樹 立起孩子對自己和對學習的信心,才能使不良習慣最終消除。因此,習慣矯正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格氣質,采取不同的方法。
問題表現:
1)學習被動,缺乏主動性
2)每天埋頭學習,成績卻不理想
原因分析:
1)學習無計劃,整天忙于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
2)不會科學利用時間,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實際效果卻不佳
3)不求甚解,死記硬背。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
解決方案:
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
2)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要學會善于合理安排和利用時間
3)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科學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八、信心不足
孩子學習信心不足怎么辦?
自 信心的培養,對孩子很重要。沒有自信心的孩子,做什么都沒有興趣,即使做了,也是虎頭蛇尾。對孩子,要多加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起自信心。許多家長總是拿自 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攀比,恨不得將所有孩子的優點都集中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家長應接受孩子在學習上的不足,不應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
問題表現:
1)上課不敢或很少主動舉手發言,不敢在集體面前講話。懼怕參加集體活動,害怕與別人相比。
2)不敢主動與其他同學交往,缺乏主見。總是跟在能力較強的同學后面,從不充當領導者。
3)遇到困難常常害怕,退縮,易放棄,而不能努力解決。
原因分析:
1)缺乏獨立性:現在的學生多為獨身子女,家長過度溺愛、嬌慣,使他們不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獨立性,使他們更易遭受失敗、挫折,造成自卑。
2)家長過高的期望與要求:家長期望值過高,會使孩子望而生畏,給孩子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一但期望值落空,就會使孩子走向自卑。
解決方案:
1)尊重與寬容:使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產生一種成功的情緒體驗,產生“自我激勵”的心理狀態及相應的自信心理。
2)增加孩子成功的機會:如果一個人總是失敗,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就會降低,反之則會增強。
教育孩子的問題7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長的協助、引導和監督之下,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一旦孩子養成了良好習慣,這將決定孩子的性格,進而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要義
這個問題的前提是: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希望大家能記住:無論你的情感生活,你的事業,你對孩子的教育,都不是一天形成的。在你的過去的.生命里,你坐小船,很自在地順流而下,一直很自在,突然前面出現了萬丈深淵,這才意識到問題了,想要調頭已經來不及了。人們把這叫做“尼亞加拉瀑布現象”。孩子高考結束了,只考了200分,這個時候想彌補已經來不及!我們的生活都是這樣。如果你沒有思考你的人生方向是否正確,你教育孩子的方向是否正確,往前走,積累多了,有了速度,等到看到危險,趕快調頭,費了最大的勁把船調頭,可是慣性依然存在,孩子還是被沖下深淵!
1.好壞習慣對人生的差別影響是決定性的
一個孩子從小養成勤奮的習慣、做事認真的習慣、愛學習的習慣、對自己的事情認真負責的習慣……那么家長的教育就太輕松了!一旦壞習慣養成后,就太難改變了!這就像水槽對水流一樣,它為它規定了固有的走向。他不需經過思考就作出行為反應。
成功者每到關鍵時刻,遇到挑戰的時刻,就想沖上去,想把事情做到底;失敗者每到關鍵時刻就撤下來了。孩子也是一樣。當他的生活在學習上有良性的習慣,那么一生的成功都有保障。而從小養成的惡性習慣會一直困擾他,成年后更難改變,必須通過心理學技術,配合燈光、音響以及情境導引才能改變。所以家長認識到良性習慣的重要性,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良性習慣。
在孩子小時候完全可以改變,因為他還沒有成形,給他設定好習慣,在壞習慣上,給他時間慢慢改正就可以了。關鍵是我們成年人,一般人過了30歲就相當于水泥已經固定成形了,勁使大了就斷了!重新抹已經沒用了!而有生命彈性的人,能夠在30歲、40歲、50歲……一直可以進行自我完善的人,這樣的人的前途就是無可限量的!如果你認為你的缺點毛病無法改正,你的生命可以走多遠的路就已經是定數了,可以用數學方程式算出來!
2.確立好習慣的標準
作為家長你一定要知道你要給孩子養成什么好習慣。這需要思考,來確立標準。
3.讓孩子從小養成成功者的習慣
自信、勇敢、堅持到底、做事認真、積極思考,這些都是成功者的優良品質。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這些特質。
4.為孩子確立生活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確立好原則:“這件事由你來負責,我來做監督你完成的工作。我們多長時間內把好習慣養成。”
5.鼓勵孩子反復行為形成習慣
一個習慣的形成是經過不斷反復的,這里需要家長有絕對的信心、耐心,允許孩子失敗!允許重犯多少次。孩子需要經過反復的行為、反復的鼓勵,最后形成好習慣。家長把愛心推到極大值,讓孩子感受到你在無怨無悔地永遠支持他鼓勵他!我們有多少家長一旦提醒過孩子兩次,再沒做好就開始發火,“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你這個孩子怎么還這樣……”“我都跟你講一萬次了,叫你說話不要夸張……”他只講過2次,然后告訴孩子不要夸張!所以家長在教育過程必須要有耐心。
6.鞏固和強化已經形成的好習慣
一個好習慣形成,家長必須馬上跟進確認,把好習慣鞏固。強化,強化,再強化,直到他鞏固住。
7.家長的榜樣作用
如果孩子發現家長有壞習慣沒有改掉,他的壞習慣就不會改掉。一個孩子有不守時的壞習慣,他的父親不厭其煩的告訴他:“一個人對別人做出的承諾就一定要兌現……”孩子說“不一定吧!不兌現承諾的人過得也挺好。”“怎么這么說呢?”“你上星期答應我陪我去玩,你并沒有兌現,可你現在過得也不錯呀!”當孩子一旦發現你有壞習慣和行為,你卻讓他不允許他這樣做,你的話在他的心中就大打折扣了。
教育孩子的問題8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就想,中國人嬌慣孩子現象比比皆是。外國人嬌慣孩子嗎?以什么方式嬌慣呢?以我接觸不同國家族群人士的的淺顯經驗,試著盤點下哪些國家的家長最嬌慣孩子。
要說嬌慣孩子,頭把交椅無疑排給我們中國人,中國人嬌慣孩子歷史久遠,古人管這叫“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要星星不給月亮”……;民間管嬌慣孩子叫“倒行孝”,是說家長對老人都沒那么珍惜,為孩子甘愿當牛做馬,對孩子好過父母。尤其現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們且把這種現象稱為“眾星捧月”式。
與中國人嬌慣孩子程度不相上下的,大概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嬌慣孩子,不僅是家庭式的嬌慣,還有族群式嬌慣的成分,惟一與中國不同的是他們更嬌慣男孩,男孩地位之高無可侵犯。相反,阿裔對女孩子的態度比男孩子就差不少。
排在第三的,該是黑人族群。黑人兄弟慣孩子方式比較特別——家長原則性較差,孩子自由度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著就怎么著,家長吼兩句也是手高高舉,輕輕落下,就是使勁打下,皮糙肉厚的黑小家伙似乎也滿不在乎。
相對而言,不太嬌慣孩子的倒是白人族群,以歐洲論,白人群體教育孩子較為得當,對孩子該說就說,該講理就講理,該懲罰就懲罰,該打絕不手軟。一個比方,蹣跚學步的小小家伙假如忽然摔倒了,家長會鼓勵孩子站起來繼續前進。即便旅行的.路上,孩子往往背上自己的行李,而不是大人越俎代庖。
假如中國人看見孩子倒地,那還得了,不得抱著寶啊貝啊疼煞半天,孩子本來不疼也給寵“疼”了,本來不想哭也給寵“哭”了。更舍不得讓小孩子身背行李了。白人族群還有一點值得尊重,少有男尊女卑的觀念,孩子就是孩子,與男女無關。他們的家長疼孩子,屬于正常心理和情感范疇,不過分嚴也不過分溺。
管教孩子最嚴格而不嬌慣的應該是猶太族群。記得很多次在巴黎不少公園,每逢禮拜六、日,常有成群的猶太男孩由兩個大人帶領著賽跑或做游戲。我曾問他們,是不是經常這樣聚會?他們說“是”,巴黎幾乎每個區的猶太孩子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聚會,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和團結意識。他們說,想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家人,要奮斗就必須吃苦團結。猶太人群體能有今天的成就,看來是真真正正從孩子抓起的。
當然需要說明,以上各樣的族群都有嬌慣的孩子或嚴厲的家長,我只是就事論事總結出一個總體現象。
教育孩子的問題9
(一) 怎樣才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呢?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要想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要看孩子現在的狀態,是厭學?還是青春期波動?還是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要找到孩子的學習不夠積極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針對你所提出的情況,我建議改善一下孩子學習環境,讓他盡量接觸一些學習努力的孩子,但是切記,不要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贊揚和夸獎這些學習努力的孩子,這樣會起反作用,適得其反。既然是懶惰,懶惰的時候,他會做些什么,不能總睡覺吧,比如說玩,家長可以從其玩中下手,多與他談心,讓他體會,父母并不是在管他,而是在關心他。不要在學習方面給予太大的壓力,既然需要提高學習積極性,說明他學習應該還可以,只是提高學習積極性會更好些,所以要想他的學習有所提高,只能以談心的方式進行,切記拔苗助長,只能一步一步的走,慢慢來。我相信只要父母用心他的學習成績會有所提高的。
你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試一試,看看有沒有效果:
(1) 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給孩子講講一寫偉人小時候努力學習的故事,也可以講講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
(2)要消除孩子把學習當成苦差事的認識。比如選擇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作為突破口,讓他充分感受學習的愉悅。
(3)設法把學習活動本身變成孩子自身求知的需要。比方積極引導孩子參加有益有趣的活動,讓孩子發現他所不理解的新奇問題和現象,從而產生對學習的需要與興趣。
(4)許多孩子是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才產生厭學情緒的。這就要求做父母的多花點心思在孩子身上,逐步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績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也就增強了。
(二)怎樣矯正孩子偏科的傾向呢?
昨晚這位家長問我:“我孩子理科成績很好,但文科成績較差,應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反映出了家長對孩子偏科的普遍擔憂。有21%的小學生出現偏科現象。從我本人掌握的情況看,有21%的小學生出現偏科現象。到了高中,約80%的學生偏科。要糾正偏科,首先要搞清引起孩子偏科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就我個人分析,孩子偏科主要有下列三大原因。
教師問題
我發現,孩子的偏科問題,受教師影響較大。孩子偏愛的科目,往往是由于喜愛該科任教師所致。孩子偏愛某一個教師,就能提高該科的學習成績,而好的學習成績,又強化了對該科的喜愛,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孩子不喜歡某個老師,也往往不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久而久之,該科的學習成績下降,成績下降又導致孩子喪失對這一科目的信心,形成惡性循環。
比如,某個孩子不喜歡語文,喜歡數學,原因是語文老師總是批評他、苛求他,于是他對語文越來越沒興趣了。但數學老師則不然,他有一點進步,老師就給他鼓勵和表揚,于是他越學越有勁。這樣一來,語文就成了孩子的“弱科”,數學則成了孩子的“強科”。
再比如,孩子喜歡學物理不喜歡學化學,是因為物理老師知識面廣,講課條理清楚、風趣幽默,對學生又好,孩子學習起來比較輕松,而化學老師常常照本宣科,不生動、沒有吸引力,對學生不夠親近。因此,造成了孩子喜歡學物理不喜歡學化學的偏科現象。
孩子自身原因
孩子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如興趣、愛好等),也是造成孩子偏科的原因。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孩子重視感興趣的學科,輕視不感興趣的學科。孩子對某門學科興趣較強,就產生學習動力,便能積極主動地去學這門課;反之,對某門學科興趣弱或沒有興趣,孩子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這門課上,這樣就使得強的更強,弱的更弱。
家庭影響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特殊的地方,不同家庭的特殊文化氛圍、家長愛好以及家長職業等因素也會誘發孩子偏科。
我發現,家長愛好文娛的,家庭藝術氛圍就比較濃厚,孩子受家庭影響也往往偏愛文娛;家長愛好體育、喜歡活動的,孩子也偏愛體育。我還發現周圍教師的子女,家長是語文教師的孩子愛學語文,語文成績好;家長是數學教師的孩子愛學數學,數學成績好。當然,這也可能與及時的課外輔導和遺傳基因有關系。
找出了孩子偏科的原因后,糾正偏科就該從根源上著手解決。大致方法如下:
(1)對于老師原因引起的偏科
一方面要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給孩子講清偏科的危害;要讓孩子理解老師、接納老師,消除對老師的隔閡和抗拒心理;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自己而不是為老師,因為不喜歡老師而放松或放棄某一科的學習,是極端愚蠢的行為,最終受害、后悔的永遠是自己。
另一方面,家長要積極和老師溝通,誠懇地說出孩子偏科的原因,懇請老師對孩子進行鼓勵和幫助。
如果這兩方面工作都做到了,孩子因為不喜歡老師而引起的偏科一般都會得到糾正。但多數情況是:家長只對孩子進行教育,而和老師溝通覺得不好開口。這樣得不到老師的配合,效果自然不大。所以,為了你的孩子,不管你覺得多么困難,你都要去做。更何況大多數老師都是通情達理的,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他們都會采納、積極配合。
當然也不排除有極少數素質不高的老師,他們只要一聽到家長的建議,就覺得是孩子和家長不好,不但不改進自己,反而會做出一些傷害孩子情感的事情。如果真的不幸遇到這種情況,你就得站出來保護孩子,要求轉班或轉學。這樣你的孩子才不會因為老師的問題而被耽誤。
(2)因為興趣、愛好造成的偏科
如果孩子偏科是因為自己興趣、愛好所致,或是對于某一科目確實存在學習困難,而失去興趣所致,那么,一方面要鼓勵孩子學好優勢科目,通過優勢科目,樹立信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學好其他科目的能力,進而逐漸提高對其他科目的興趣,并逐漸加大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投入;也可以從相關學科中找出突破點,進而帶動弱勢學科成績的提高,糾正偏科。
另一方面,家長要正視與肯定孩子在弱勢科目上的點滴進步(如課堂發言,讀書筆記等),引導孩子主動去接觸弱勢學科,加強對弱勢學科的學習。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偏科是暫時性的,偏科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必要時,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該科目的輔導。如果家長不能輔導的,則有必要請科任老師進行輔導。如果老師沒有空閑,就要請家教。但在請家教時應該注意,最多請一到兩科,如果門門都請,則沒有意義。而且以每周兩到三次為限。因為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
這里我還要提醒的是:家長在糾正孩子偏科傾向時,落腳點一定要放在促使孩子素質全面發展上,在抓“弱科”的同時,還應幫助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強科”優勢。既要補“弱科”之短,又要揚“強科”之長,這樣才有利于孩子全面提高。千萬不能“矯枉過正”,否則出現“弱科變強科,強科變弱科”的現象,孩子還是不能全面發展。
(3)家庭環境影響造成的偏科
如果孩子是因為家庭環境影響造成的偏科,家長應注意給孩子講清道理,告訴孩子大人這樣是為了工作需要,自己當年在中小學學習時,各科還是均衡發展的,并不存在某科強某科弱的現象。家長要打消孩子因為懷疑遺傳影響而偏科的疑慮,這樣孩子學習起來就更有信心。
在這里,家長千萬要注意:不能讓孩子產生對偏科的認同心理。千萬不要講“數學這門課就是不好學,當年我就是學不懂”,或者說“語文學起來太沒勁,作文就是不好寫”之類的話。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說這樣的話,就是給孩子進行偏科的心理認同教育,就等于說偏科沒法糾正,孩子的偏科就真的糾正不了了。
家長還要注意觀察孩子,如果出現某科作業較慢,錯誤較多,馬馬虎虎,可能就是偏科的初始表現。這時家長就要注意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該科學習的課堂情況,防止出現實質性偏科。
以上三點,是防止、糾正孩子偏科的最常用方法。而當你將這些方法都試過卻還不能糾正孩子偏科的話,我們則可以換個角度,以“偏科理論”(我自己的理論)來看待偏科。
那么什么是“偏科理論”呢?“偏科理論”的基本觀點就是:孩子偏科非常正常、沒有錯誤,因為每個人的愛好、特長都不一樣。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擅長的方面,也有不喜歡、不擅長的方面。
比如說,某個孩子在數理方面有超人之處,但在文史方面就明顯不足;有的孩子在體育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在文化課方面卻明顯不如常人,這些本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就該揚長避短、培養優勢才對。但是在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要求孩子門門功課都要好、都要優的極其錯誤的教育觀,不光影響了家長的思想,還加重了孩子的負擔,更可惡的是抹殺了部分孩子的特長,甚至扼殺了許多天才。
我們知道郭沫若上中學時是個偏科的學生,可后來他成了偉大的學者和詩人;錢鐘書的理科成績很糟糕,可后來他成了中外有名的大學者;瓊瑤、張愛玲偏科,后來她們都成了大作家;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小時候算術總不及格;法國前總統密特朗上中學時物理和數學成績都不好……
說到這里,可能有的家長說那是過去,那是外國,時代不同、環境不同、評價機制不同,那我們就說說現在。作家韓寒讀書時偏科很厲害,現在卻成了知名作家;鄭淵潔的兒子連中學都沒上過,憑著自學電腦,成了IT行業的重量級人物……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還是覺得家長應該以獨特的眼光去對待孩子,不要強求。有時候角度變了,你也輕松,孩子也輕松,不要苛求孩子門門功課都要好、都要優,按孩子自身的特長去發展,也許會培養出一個專家呢。
可以應用的策略。我們在分析孩子偏科原因的基礎上,作為家長我認為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努力一下。
(1)、與孩子溝通,深入闡明嚴重偏科的危害性。針對孩子具體偏差的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讓孩子自己計算一下偏科所差的分值對升學總分的巨大影響,讓孩子自己認識到要升入理想高中,乃至將來期望進入自己期盼的大學,偏科是多么巨大的絆腳石,必須克服。只有孩子真正認識到這點,為了自己的將來,孩子才有可能自覺去彌補弱科。
(2)、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偏弱學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的孩子偏科可能就是對該學科缺乏興趣。不想學就很有可能學不好,學不好就更不想學,形成惡性循環。應針對孩子的具體特點和具體原因進行分析,多與孩子講該科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事例,引導和培養孩子對偏科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孩子從心里上自覺消除厭惡感和抵觸感。
(3)、家長主動到學校與孩子偏弱學科的課任老師溝通,講明想激發孩子學好偏科的興趣和熱情,懇請課任老師配合。上課提簡單的問題,讓孩子來回答,孩子答對了,老師大家贊賞和鼓勵,這樣會極大地增強信心和學習興趣。為了避免孩子第一次被提起來回答問題答不上來的尷尬,請老師事先找孩子細心的談一次,鼓勵孩子學好這們學科很有潛力,老師會耐心地幫助你,不懂的盡管問,老師會不厭其煩的幫你!老師信任你!如果能讓老師這樣細致的關心孩子,溫暖感化孩子,一定會收到“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就如何培養孩子說以下幾點:
(1)、身教重于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2)、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3)、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朋友聚會等等盡量少在家中接待。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4)、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盡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5)、多贊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后。
(6)、糾正的哲理
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7)、平等相處
每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侯,作為孩子的養育者,如果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會在和孩子溝通時難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會常常掛在嘴邊,其結果是家長談得越多,就越可能說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愿望。
(8)、學會傾聽孩子
有的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候,往往只顧自己“暢所欲言”,這其實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為最常見的錯誤――說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們也希望自己的話能被好好傾聽。
每當孩子跟父母說話時,父母應盡可能放下手頭上的事情,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說話,這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很在意聽他說話,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勵,會很愿意說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9)、勿以親友做對比
由于孩子尚未成年,抽象思維尚處于發展階段,所以作為家長在告訴孩子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的時候,不要給他們一個籠統的“好孩子”、“壞孩子”的概念,而應該具體和清楚,更多時候還需要一個樣本。不過,這個樣本最好是從故事書、動畫片、文學典籍中尋找,會比較穩妥。父母若是以親戚朋友為例,恐怕會為自己的孩子將來建立人際關系制造難題;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評價會無形中傷害到其他人。
教育孩子的問題10
單親母親該如何教育好孩子
母愛適度:單身母親往往將兒子視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愛和感情都傾注到孩子身上,結果使孩子產生“戀母情結”,甚至會產生變態心理和行為。
有些單身母親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經歷中受到的創傷使她們對婚姻、異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見,并且將這種偏見灌輸給孩子。例如,告訴孩子是爸爸不要他們了,男人都很壞,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對人產生敵意、不信任感,同時也有不安全和被拋棄感。還有的母親喜歡一遍又一遍地對孩子說:“我這么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你,如果沒有你,我就好過多了。”她們以為這樣說,孩子就不會忘記母親的養育之恩,實際上卻造成了孩子憂郁、多愁善感、自卑、自責的心理,給未來的生活投下了沉重的陰影。
單親媽媽別忽略兒子男性角色的培養。母親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和模仿的榜樣,如果想培養孩子果斷、自信、大膽、心胸坦蕩等性格,媽媽就要有意識地對男孩子采取內細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內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征,而不要培養“脂粉氣”。創造適當的交往環境。有的單身母親喜歡幫孩子選擇朋友,這樣會使孩子在成年之后產生人際交往的障礙,使他們只對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對另一些人表現出膽小、退縮和敏感。 母親應該定期給自己安排時間,用來處理私人事情,包括同異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母親是愛他的,但他不能占有母親所有的感情空間。否則孩子會變得放蕩不羈,不服管教,或向母親濫施命令,自私地反對母親再婚等等。母親給自己時間的同時,也就給了孩子成熟的機會。讓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觀。 有些單身母親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經歷中受到的創傷使她們對婚姻、異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見,并且將這種偏見灌輸給孩子。例如,告訴孩子是爸爸不要他們了,男人都很壞,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對人產生敵意、不信任感,同時也有不安全和被拋棄感。還有的母親喜歡一遍又一遍地對孩子說:我這么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你,如果沒有你,我就好過多了。
單親母親在孩子教育上需要注意的問題
單親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比正常家庭的父母存在著更大的困難,一方面要承擔生活與工作的雙重壓力,另一方面要承擔孩子教育方面的壓力,那么單親母親在孩子教育方面應該怎么樣做呢?下面來說說單親母親在孩子教育問題上需要注意的幾點:
1、作為單親母親,對于孩子的父親,可能有著復雜的情感,但請不要在孩子面前強調父母離婚的原因,更不能一味地在孩子面前詆毀孩子父親的形象,任何孩子都希望有一個好父親,通常情況下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即使不在一起生活也有同樣的心理,讓孩子去恨他曾經摯愛的父親,這只能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學會仇恨,這是非常殘酷的,也不利于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跟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如果孩子的父親道德水平確實不怎么樣,例如:不負責任、拋棄家庭只顧尋歡作樂,又或者有著好吃懶做好賭等惡習,也最好給孩子一個更容易接受的解釋,作為單親母親,盡量不要讓孩子因為有一個糟糕的父親而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2、不要忘記告訴孩子,雖然父母彼此不再相愛,但并不影響你們對孩子的愛,他她永遠是父母最愛的寶貝,這一點是永遠都不會變的。多跟孩子的父親溝通,想辦法向孩子證明,他的父親是非常愛他的,幫助孩子走出父母離婚造成的陰影。
3、孩子需要父愛,要讓孩子經常與父親在一起。孩子應該接受來自父親的男性性別教育。父親可以教給孩子勇敢、機智,也可以避免孩子因長期與母親居住、相處造成的戀母情節。這是所有單親母親應該注意的。同樣是單親母親的香港影星鐘麗緹說“我對離婚夫婦的建議是,千萬不要因為感情破裂,就完全斷絕孩子與另一半的往來。我女兒每星期都與她爸爸見面。”如果單親母親能這樣做,很大程度上可以把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降低到最低點。
4、如果孩子的父親因種種原因不能同孩子見面或有效地履行父親的職責,作為單親母親的你,要盡量為孩子創造多接觸比較正面的男性的機會,最好有一位男性的親戚或朋友,能幫助和教育孩子,例如:叔叔、舅舅等,豎立成年男性在孩子心目中可親可敬的形象。
在為孩子選擇教師教練時,也應該盡量選擇男性教師,通過跟成年男性的正常接觸,使孩子的心理能正常發展,即使他不一定天天來,但有時來,陪孩子做游戲,陪孩子看電視聊天,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使他有另外一種性別的成人榜樣來學習,畢竟孩子需要在有兩性家長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這是所有單親母親都應該注意的的問題。
5、對孩子的關注要適度。有的單親母親覺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憐愛,便無原則地給予孩子過度的關愛與保護,甚至有的單親母親把孩子的成長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完全迷失了自我。這不僅不容易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進取的形象,以激勵孩子進步,而且會因為自己的過分關愛造成孩子從小養成強烈的依賴心理和唯我獨尊的性格。
6、還有,單親母親值得注意的重要的`一點是,關于父母雙方離婚的事情上,在孩子基本懂事后,不要回避自己的婚姻問題,盡量客觀地向孩子解釋父母為什么離婚。關鍵是要讓孩子明白,在人生的路上,是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只要在選擇自己人生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未盡的責任,只要勇于承擔,勇于面對,就不失為一個好的父親/母親。
眾所周知,作為單親家庭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作為單親母親就更不言而喻了,但只要勇于去面對,樹立良好的心態,盡早走出離婚的陰霾,為孩子豎立一個正面樂觀的形象,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有意識的讓孩子共同參與解決,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自信心。而面對孩子的父親,應該要有寬容、客觀的態度,畢竟那是孩子的父親,血緣和親情是永遠割舍不斷的,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關愛,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千萬不要因為你們之間的矛盾而讓孩子喪失了父愛,孩子也會因為你的豁達的心態而受益良多,只有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讓你的孩子在特殊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教育孩子的問題】相關文章:
孩子的教育問題04-30
孩子的教育是個大問題04-27
專家淺淅孩子教育問題05-05
就孩子教育問題的一些看法04-28
為了孩子教育問題能復婚嗎?04-28
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話題作文04-24
批評教育解決不了孩子粗心的問題04-27
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英語優秀作文04-27
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教育心得05-02
關于孩子的作文問題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