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精選12篇)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感情互動,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多一些對對方的了解,以便于更好地增進感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歡迎閱讀!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1
小欣小朋友近段時間經常和小琪小朋友呆在一起,本來很乖的她變得上課不專心聽講,總是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不好好聽課,午睡時兩個人湊在一起講悄悄話。考慮到她爸爸媽媽工作較忙,我們就電話聯系了她的外公。
我說:“小欣的外公,你好!近段時間,你家小欣小朋友經常同小琪小朋友在一起玩,無論干什么,她們兩人總喜歡粘在一起,現在,上課時比以前不認真了許多,總是乘我們老師不注意偷偷地同小朋友講話,午睡時也是如此。”小欣外公說:“老師,你好!我們最近采茶葉比較忙,也沒有時間來管她,放學后就讓她跟曼琪自己玩的。以后我們一定要多抽時間來關心孩子,經常和孩子進行交流,多和老師聯系,一起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活潑的成長,并養成上課認真聽講愛學習的好習慣。感謝你們與我們及時溝通讓我們了解了她在學校的情況,我們會與她溝通了解情況,同時我們也會進行適當的教育。”
通過這次我們對小欣小朋友的電話家訪,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她在上課時能認真聽講,午睡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善,現在小欣小朋又成為了原來班上那個聰明、活潑的孩子。通過這次家訪,使家長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家園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今天,我去小欣家,和她媽媽聊了聊,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反饋孩子在學校的變化。我們談了小欣小朋友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近來孩子在語言表達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在園中總是很少說話,老是坐在自己的位上,不愿參加集體活動,不愿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表現出來,孩子的學習缺乏耐性,動手能力不是很好。通過家訪得知她在家和在幼兒園的表現不太一致,在家里是一個非常活潑,什么話也說愛唱、愛跳的孩子,只是孩子在家都是奶奶喂飯的,衣服自己沒穿過,所以自理能力差。很多時候父母說的話沒有老師的話管用,因此老師除了在課堂上應用各種教學方式讓孩子學到知識外,我還打算盡快和小欣交朋友,讓孩子感覺老師就象媽媽一樣,表現出自己的性格來。課余時鼓勵孩子們與她玩耍,增強孩子間的親和力,正確引導孩子的發展。提醒家長孩子的動手能力差是因為沒鍛煉造成的,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孩子在家還是要靠父母的引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有父母指導,在園有老師教導,雙方一起努力一定能讓她學好的。
與家長的溝通架起了幼兒園和家的橋梁,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通過家訪,我們不僅了解到了平時不了解的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了共識。一方面家訪給家長全新的感動:“老師的家教理念讓家長們耳目一新,從來沒有想到,教養孩子還有那么多的道理!”另一方面,讓我清晰的認識到:每個孩子的生活成長環境不同,會讓孩子性格、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處事方式各異,身為教師的我們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幼兒的全部情況,因材施教。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2
案例背景
在一日帶班過程中,如果家園工作做不好,就會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嫌教師對幼兒照顧不周,對教師產生誤解;教師嫌家長不理解自己的工作,心懷委屈。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主動與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認真細致的做好家園聯系工作。
案例描述
我班有個叫小飛的小朋友,她是個體弱兒,性格內向。平時沉默寡言,在教師眼里屬于那種聽話、守紀律的孩子。因為它的這種性格,使的她奶奶與我之間產生了一次小小的誤會。
那天,我帶幼兒戶外活動,因室內外溫差較大,我要求幼兒穿上外套,小飛的外套太長,不愿穿。我看她身上的衣服穿得也不少,就答應了。正當我和幼兒在外面玩的盡興時,小飛奶奶來接她,我沒顧上和她說話,只是揮了揮手。她奶奶邊走邊說:“你們老師真不像話,這么冷的天也不給你穿外套。”
小飛一句話也沒說。這情景正巧被一位在大門口的教師聽見,她馬上告訴了我。
第二天,我裝作什么事也沒發生,主動找小飛奶奶聊天,讓她為孫子準備一件短一些的外套或背心,并向她解釋了昨天孩子不穿外套出去活動的原因,并告訴她一些關于進入秋季孩子的保健,她也聽完解釋后寬慰的笑了,并主動提出對我的誤解,向我表示歉意。
案例分析與反思
身為一名幼兒教師,不僅要時刻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還要注意不要冷落了家長。幼兒園應加強與家長的情感溝通與信息交流,了解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需要,盡可能的滿足她們的需求,從而激發她們參與幼兒園教育的興趣和熱情。
在青年教師培訓的活動中,我們了解到了家長合作的態度取決于合作是否滿足了她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當幼兒園滿足了家長的合理要求時,家長合作的愿望的熱情會更高,態度也會更積極;相反,家長有某種合理的'要求,而幼兒園有沒有注意,甚至家長被自身的一些問題纏身時,那么家長就不會熱心于家園合作。所以說,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角色意識,既要明確自己在家園合作中承擔的任務,那就是教師是家園合作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與參與者。只有教師的積極態度被家長接納,她們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的道路才能暢通,幼兒園才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長方面的支持而不是反對。而一旦家長與幼兒園的合作伙伴關系一旦建立,那么彼此間就再也不會感到來自對方的威脅,雙方就會為其愛子的健康成長而齊心協力。
當溝通雙方由于某種原因產生情緒時,無論是誰的過錯教師一方應抑制自己的情緒。作為教師,應該用自己的真誠來和家長解釋事情的經過,原本對教師有意見的家長在教師的感化下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果教師對家長還采取以前的態度不給家長任何解釋的話,有可能家長對教師、對幼兒園會產生誤解和矛盾,那么家長就不會熱心于家園合作。矛盾、誤解發生時當教師的一方主動向家長做出合理的解釋時,家長合作的愿望和熱情會更高。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3
案 例
一天下午外出開會時,我接到一通怒氣沖沖的電話。電話是一位家長打來的。原來他的女兒今天一放書包,衣服沒拿就急匆匆的沖出教室跟爸爸回家。路上小姑娘一句話也不說,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爸爸看了覺得不對勁,就問女兒在幼兒園發生了什么事情,是被老師批評了?還是被小朋友欺負了?女兒什么也不說只是搖頭。
回到家爸爸覺得女兒身上味道怪怪的,脫下女兒褲子一看,原來小便小在身上了。于是爸爸打電話給了班主任李老師(兩年教齡的青年教師),想跟老師打個招呼——女兒膽子小,什么事情都不敢說,希望老師多關心一下。
可沒想到接到電話的李老師聽了家長的話說:“我不知道,下次小便要對老師說。”
家長聽了很惱火,打電話給我(李老師是我的搭伴老師)說:“孩子在幼兒園出了什么事,老師竟然說不知道,太不負責了!你們幼兒園老師怎么當的?一句不知道就沒事了嗎?”
聽了家長的反映,我釋。馬上安撫家長,表示一定會查清楚事情的原由,給家長一個答復,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加注意。第二天我找到了該搭伴教師,該教師一臉無辜的對我說:“昨天你不在,我一個人忙死了,真的沒注意到,我接到他的電話很害怕,不知道該怎么解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地點,不同的人卻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它告訴我們:交談方法得當,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或“化干戈為玉帛”;方法不當,只會使問題復雜化。交談是一種近距離的溝通方式,如果家長和教師能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多溝通、多體諒,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其結果必定是“雙贏”的。
反 思
在幼兒園,家長工作是幼兒教師整體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它對教師的知識、能力及經驗的要求很高。對青年教師來說,這種要求更甚。
青年教師在工作中有干勁,但因為教齡段,缺少經驗,方法。尤其在家長工作方面,十分膽小被動。因此,家長工作日益成為她們的“心頭之痛”。
主要有兩種表現:
1、懷疑與退縮。一些青年教師覺得自己剛剛畢業,沒有經驗,家庭育兒經驗更是缺乏,因而總懷疑自己說的話家長是否愿意聽,自己提出的`要求家長是否愿意照著做。這些潛意識中的想法在行動上表現為,在與家長實際接觸中,不知如何說活,甚至還未開口臉就先紅了,或者盡量避免與家長打交道。
2、定位不準,難以獲取信任。由于沒有做家長的體驗,體會不到父母對子女的那份情和愛,因此在工作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怨言:“某某小朋友的家長真難纏,今天孩子離園時有點不高興,便夾興師問罪,懷疑孩子在幼兒園是不是吃了什么虧”;“某某家長更厲害,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欺負小朋友,受了點委屈回去告狀,已經跟她講清事情的緣由經過丁,還要叫孩子的爺爺奶奶來尋根究底,好像天底下只有他家孩子最寶貝似的,煩死人了”…… 青年教師遇到此類問題時,情緒易激動,不能冷靜地從家長的角度去換位思考,又不善于與家長及時溝通,所以常常會因誤解而導致家長不滿。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4
一、案例陳述:
開學初,孩子們來到幼兒園,他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有的幼兒能高高興興地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哭也不鬧,可有的幼兒一看到媽媽走了,急著哭了起來,有的孩子被老師抱著哄著也就不哭了,他們能安靜下來了,會聽著老師講話了,會和老師一起做游戲了。有的幼兒卻哭個不停,喊著要爸爸媽媽,不讓爸爸媽媽走。小雨就是這么一個小朋友。她一進幼兒園就哭鬧個不停,拉著爸爸的脖子就是不松手,不讓爸爸走。一連幾天都是這樣的,而且在一天的活動中,總是自己坐在一個角落里,飯也不吃,覺也不睡,脾氣很倔強。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進行了家訪,從家訪中我們了解到小雨小朋友平時都有奶奶帶著,爸爸媽媽要上班的,這孩子在家里吃飯都有大人喂著,而且平時大人也比較地寵愛她,養成了她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而且聽她奶奶和爸爸說這孩子脾氣很倔,一不順心就要發脾氣還要摔東西。
二、思考與分析
小雨從來沒上過托兒所,也沒長時間的離開過自己的親人。對一個剛滿3歲的孩子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自然會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壓力。有的幼兒開始哭鬧,不愿上幼兒園;有的幼兒在幼兒園獨來獨往、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往;新生入園的不適應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壓力:
1、客觀上陌生的環境帶來的壓力:全新的生活環境、不同的作息制度都需要年幼的孩子去快速適應。
2、心理環境的變化:他們擔心自己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滿足,如吃飯、午睡、小便、穿衣、喝水怎么辦?這些是帶給幼兒不適應的`主要原因。
三、指導策略
針對這些原因我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式來對待。
1、由于小班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差,我就從生活上給他們更多的關心與照顧,讓他們消除顧慮,安心來園。針對孩子注意力容易轉移這一特點,我采取聽聽故事、做做游戲等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穩定幼兒的情緒,蹲下身子來跟他們說說悄悄話,抱抱他們,盡量縮小我們之間的距離,幫助幼兒消除陌生感,愿意親近老師,讓幼兒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每天當孩子來園的時候,我就從她爸手中接過孩子,笑瞇瞇地說:“來,老師抱,老師也是喜歡你的。”帶她去好玩的地方,給她玩好玩的玩具,慢慢地這孩子好象平靜下來了。
2、我們把孩子的進步及時地和家長溝通,讓孩子的家長也能了解孩子的在園的表現,并且有的放失地配合教育,孩子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的進步從而愿意配合老師的教育工作。
四、建議:
告訴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輕松入園,給幼兒一點心理上的準備。
1、剛入園的孩子往往不明白為什么大人要把他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擔心父母不喜歡他,不要他了。
因而,告訴家長在與孩子談心時,不僅要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要上幼兒園,還要讓孩子相信父母是愛自己的,父母是想讓自己交更多的朋友,學到更多的本領。入園前,家長應帶孩子參觀幼兒園,看看幼兒園的環境,花草樹木,小朋友睡覺、吃飯、洗手、小便的地方。最好能看到大孩子在幼兒園活動的情景,讓孩子對幼兒園有個初步的印象,消除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初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在孩子入園前,就要有意識的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用小勺吃飯,會正確的咀嚼、吞咽;大小便會告訴老師;會自己穿脫鞋子,有良好的午睡習慣等等,幫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減少孩子因不會或不甘而造成不必要的憂慮和緊張。
2、讓幼兒學一點交往技能。
3歲左右的幼兒,自我中心的特征十分明顯,加上又是獨生子女,與同伴交往能力差。有的爭強好勝,有的膽小怕事,有的看見滑梯等運動器械上有其他孩子,就不敢玩。因而家長在孩子入園前,應有意識多讓孩子與別的孩子交往,在交往中,幫助孩子學會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告訴他想玩的玩具在別人手中怎么辦?別人碰了你怎么辦?等等。注意要正面引導,那種“誰打你,你就打誰”的方法不可取,容易造成孩子是非不明,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3、分別時堅決果斷。
送孩子入園時,家長要與老師密切配合,統一思想,減少孩子不切實際的期盼。家長送孩子入園后,要果斷離開,不能一聽到孩子的哭聲又回來,與孩子相對淚汪汪的。這樣來來回回折騰,會讓孩子以為只要一哭鬧,大人就會滿足要求,這樣也會延長孩子適應幼兒園的過程。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5
一、背景
小明是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性格比較內向。最近,家長發現小明回家后情緒不高,不太愿意和家人交流。
二、溝通過程
1. 家長主動聯系老師
家長給老師發了一條信息:“老師您好,我是小明的媽媽。最近我發現小明回家后情緒不高,不太愛說話。不知道在幼兒園里發生了什么事情?麻煩老師幫忙關注一下。”
2. 老師及時回復
老師收到信息后,很快回復了家長:“小明媽媽您好,我也注意到小明這幾天有點安靜。我會多關注他的,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影響了他的情緒。您別太擔心,有情況我會及時和您溝通。”
3. 老師觀察并反饋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老師特別留意小明的表現。她發現小明在集體活動中不太積極參與,總是一個人坐在旁邊。老師找機會和小明聊天,了解他的想法。原來,小明因為在畫畫活動中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而感到失落。
老師把這個情況反饋給家長:“小明媽媽,我和小明聊過了。他是因為在畫畫活動中沒有得到表揚而不開心。其實小明畫得很不錯,只是我當時沒有注意到他。我已經和小明溝通過了,也表揚了他的畫。我會更加關注每個孩子的表現,讓他們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鼓勵。”
4. 家長表示感謝并提出建議
家長對老師的關心和反饋表示感謝:“老師,非常感謝您對小明的關注和鼓勵。我覺得小明比較內向,可能需要更多的鼓勵和肯定。以后如果他在幼兒園有什么情況,希望老師能及時和我溝通,我們一起幫助他成長。”同時,家長也提出了一個建議:“老師,您能不能在課堂上多給孩子們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更有自信?”
5. 老師積極回應
老師回復家長:“您的建議非常好。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多給孩子們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更加自信。也希望您在家里多鼓勵小明,讓他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一起努力,讓小明變得更加開朗活潑。”
三、溝通效果
通過這次溝通,家長和老師更加了解小明的`情況,也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小明的情緒逐漸好轉,在幼兒園里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這個案例展示了家長和幼兒園老師之間良好的溝通方式。家長主動關心孩子的情況,老師及時回應并采取措施,雙方共同合作,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6
家長:老師,我可以進來和您談談嗎?
老師:歡迎!請坐到這兒吧。(微笑著用手勢示意家長坐下)
家長:你們老師真是辛苦,每天要帶那么多孩子,真是不簡單啊!
老師:(一邊給家長倒茶)是呀。孩子小,自控能力差,而家長的期望值又那么高,我們的壓力真是不小!
家長:(接過茶杯)謝謝!是啊,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每個家庭都對孩子寵愛有加。
老師:是的。獨生子女存在的問題確實比較多,孩子不僅生活自理能力差,各種習慣也差。家長一邊寵愛孩子,一邊又對孩子寄予高期望。哎,可憐天下父母心哪!(搖頭,很無奈的樣子)哦,我忘了,你是不是有什么話要對我講?(笑)
家長:(微笑著)是的。我家馨馨最近對跳舞的興趣特別濃厚,每天嚷著要跳舞給我和她爸爸看,她爸爸看她這么感興趣就特地給她買了一面大鏡子,她對著鏡子跳舞可開心了。
老師:哦?可是,在幼兒園我問她是不是不想跳舞,她告訴我說“是”。
家長:會不會馨馨在幼兒園跳舞跟不上同伴,不夠自信?
老師:說實在的,馨馨對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確實一般。考慮到她最近腿腳不方便,我就讓她坐在旁邊看。
家長:謝謝您為馨馨想得那么多。我和她爸爸看她在家里那么喜歡跳舞,實在不忍心讓她只看著小朋友跳舞了。我們猜想她內心還是喜歡跳舞的,您說是不是?
老師:看來是的。
家長:我想,馨馨可能因為腿不好怕在老師和同伴面前丟臉才說不想跳舞的,她說的可能并不是心里話。
老師:可能是吧。馨馨在幼兒園表現欲得不到滿足,就想在家里得到滿足,有這種“補償”心理是很正常的。是我太大意了,我應該考慮到這一點的。對不起,馨馨媽媽,從明天起我就讓馨馨“歸隊”。
家長:(起身)謝謝了!再見!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7
背景:
小紅在幼兒園比較膽小,不太敢主動和其他小朋友玩耍。
溝通過程:
家長給老師發信息:“老師您好,我是小紅的媽媽。我發現小紅在家的時候總是不太愿意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幼兒園是不是也這樣呢?我有點擔心她太膽小了。”
老師回復:“小紅媽媽,小紅在幼兒園確實比較安靜膽小。我們也一直在關注她,會多鼓勵她參與集體活動。最近的手工課上,我特意安排她和幾個活潑的小朋友一組,發現她雖然一開始有點害羞,但慢慢地也開始和小伙伴交流了。”
家長:“太好了,謝謝老師的`用心。我也會在家里多鼓勵她勇敢一點,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觸。希望老師能繼續關注她的成長。”
老師:“放心吧,我們會一起幫助小紅變得更加開朗勇敢。”
效果: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小紅逐漸變得開朗起來,開始主動和小朋友玩耍。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8
背景:
小剛在幼兒園吃飯比較挑食。
溝通過程:
家長打電話給老師:“老師,我是小剛的爸爸。小剛最近回家總是說在幼兒園不想吃飯,我想了解一下他在幼兒園吃飯的情況。”
老師:“小剛爸爸,小剛在幼兒園確實有點挑食。我們也一直在想辦法引導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比如,我們會給小朋友們講一些關于食物營養的小故事,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食物。同時,我們也會在吃飯的時候表揚那些不挑食的'小朋友,希望小剛能受到影響。”
家長:“我明白了,我也會在家里多給他講講食物的重要性,讓他盡量不挑食。老師,還麻煩您多關注一下他吃飯的情況。”
老師:“好的,我們一起努力,讓小剛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小剛挑食的情況有所改善。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9
背景:
小明在幼兒園總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
溝通過程:
家長去幼兒園接小明時和老師交流:“老師,我發現小明在家做作業的時候也總是坐不住,是不是在幼兒園也這樣啊?我很擔心他以后上學怎么辦。”
老師:“小明媽媽,小明在幼兒園確實有時候注意力不太集中。我們在課堂上會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比如游戲、故事等。對于小明,我們也會特別關注,經常提醒他要認真聽講。”
家長:“謝謝老師,我也會在家里給他制定一些規則,培養他的專注力。比如規定他做作業的時間,完成后給予獎勵。”
老師:“這個方法不錯。我們也可以在幼兒園給他一些小任務,讓他逐漸提高專注力。”
效果: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小明的專注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10
背景:
小美在幼兒園不太愛說話,即使和熟悉的小朋友在一起也很少主動交流。
溝通過程:
家長給老師發微信:“老師您好,我是小美的媽媽。小美在家也很安靜,不太愛表達自己。我擔心她這樣會影響以后的發展,不知道在幼兒園她是不是也這樣不愛說話呢?”
老師回復:“小美媽媽,小美在幼兒園確實比較文靜。我們也在嘗試引導她多說話,比如在小組討論活動中,會特意鼓勵她發表自己的觀點。最近的`一次故事分享會上,小美雖然聲音很小,但也勇敢地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家長:“真的很感謝老師的努力。我也會在家里多和她交流,鼓勵她大膽表達自己。”
老師:“我們一起配合,相信小美會越來越開朗自信。”
效果:小美逐漸變得愿意主動開口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11
背景:
小輝在幼兒園經常和小朋友發生小沖突。
溝通過程:
家長接到老師電話后趕到幼兒園,著急地說:“老師,怎么小輝又和小朋友吵架了呢?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老師耐心地解釋:“小輝媽媽,別著急。小輝其實是個很有正義感的.孩子,只是有時候不知道怎么正確表達自己。這次是因為他看到有小朋友插隊,就很生氣地去指責對方,結果就起了沖突。我們已經和小輝談過了,告訴他可以用更恰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家長:“原來是這樣,我回去也會好好和他說說,讓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老師:“對,我們一起引導他,讓他學會用友好的方式和小朋友相處。”
效果:小輝慢慢學會了如何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沖突明顯減少。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 12
背景:
小陽在幼兒園對畫畫特別感興趣,但家長不知道該如何進一步培養。
溝通過程:
家長在家長會后找到老師:“老師,我發現小陽很喜歡畫畫,我們想在家里也多培養他這方面的興趣,您有什么建議嗎?”
老師微笑著說:“小陽在畫畫方面確實很有天賦。你們可以多給他提供一些繪畫工具和素材,比如不同顏色的畫筆、畫紙等。也可以帶他去參觀一些藝術展覽,激發他的創造力。平時還可以多鼓勵他把自己的想法通過畫畫表達出來。”
家長:“非常感謝老師的建議,我們一定會試試的。”
老師:“小陽很有潛力,我們一起為他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效果:小陽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培養下,繪畫能力不斷提高,對藝術的興趣也更加濃厚。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溝通案例】相關文章:
幼兒園家長怎樣和老師溝通12-03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橋梁04-29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藝術04-29
家園合作-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橋梁04-29
家園合作-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橋梁04-29
園長是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橋04-30
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技巧04-29
幼兒教師如何和家長溝通05-03
師生有效溝通案例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