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疑難解析
一、有理有據,駁斥論證
寫駁論,要善于尋找批駁的突破口,所謂突破口,就是對方謬誤的薄弱環節,抓住了它,就能擊中其要害。駁論文,大多駁斥對方的論點、論據。駁論點,往往直接批駁,運用自己的論據,或講道理,或擺事實,使該論點站不住;駁論據,即極力證明對方的論據是不真實的、不充分的或不誠實的,既然其論據不能很好地服務于論點,其論點也不攻自破。而本文恰恰選擇了駁論證,即指出其論據不能證明其論點。開篇就擺出三種事實:中國人兩年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著國聯;現在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有人據此論據得出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魯迅接著分析,信地信物信國聯,是一種他信力,現在玄虛地求神拜佛,是自我麻醉的行為,是自欺力作祟。但這又能證明什么呢?這僅僅是一部分人的表現,從古以來,有中國的脊梁在,現在也有前仆后繼的戰士,這些才是中國人的大多數,他們并不沒有失掉自信力。到此,對方以偏概全的論據就無法有力證明所有中國人都盡失自信力的論點了。
二、內容理解
1、民族的脊梁和希望:
魯迅先生確認人民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從古以來,人民大眾雖被壓在地底下,卻是民族的筋骨和脊梁。魯迅先生認為,代表中華民族的,不是帝王將相、狀元宰相,而是被壓迫人民。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充滿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他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華民族優秀的代表,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充滿自信力,為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而奮斗不息,他們奮不顧身,堅韌不拔,堅強不屈,是中國的脊梁。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魯迅先生在我們民族積貧積弱的年代就看到我們民族蘊藏的偉力,他的眼光是令人欽佩的。今天我們民族正在走向偉大的復興,我們民族的偉力正在不斷表現出來,看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譜寫的民族頌歌,我們更加欽佩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目光如炬的識見。
2、痛斥對民族喪失信心的論調:
中華民族正面臨日本軍國主義長驅直入的危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有些悲觀失望的人曾經有過他信力,現在是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發展著自欺力,到處散布失敗情緒,他們這樣做只能瓦解斗志,甘做亡國奴。所以魯迅先生痛斥、分析和批判這種論調,鼓舞民族的自信力和戰斗力。魯迅先生要人們去看地底下,看到人民大眾不屈的斗志和偉大的力量,信心百倍地去為民族解放而奮斗。
三、駁論
1、總體思路:
本文批駁的是一種悲觀論調。這種悲觀論的要害是以偏概全。正如魯迅指出: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魯迅從兩個方面批駁對方論點。一方面,揭露一部分人,他們對民族悲觀失望,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現在是在發展著自欺力。另一方面,用歷史和當今的`事實證明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最后從立場觀點上作出結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又駁又立,緊密結合:
對方的論據也是事實,錯誤在于這些事實論據只是一部分事實,不是全部事實的總和,不能一概而論,加于全體。悲觀論者從部分事實中概括出一個普遍性的結論,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魯迅從駁斥對方的論證入手,又駁又立,二者緊密結合。
直接批駁部分,就對方的事實論據加以剖析,從而揭露悲觀論者早就失掉了自信力,是山他信走向自欺。
正面立論也是間接批駁,擺出從古以來和現在的事實,證明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批駁了對方的謬論,鼓舞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3、尖銳潑辣、富有戰斗性的語言風格:
本文批駁的錯誤言論,對于抗日前途散布悲觀情緒,實際上是混淆是非,詆毀民族精神。對于這種反動言論,理所當然要采取嚴正的態度,痛加批駁,本文語言尖銳、潑辣,富有戰斗性和嘲諷意味。
開頭揭示敵論,就富有嘲諷意味。總自夸著地大物博只希望著國聯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極其簡練地勾畫出三種形象,三種臉譜,始而妄自尊大,繼而仰人鼻息,最后竟至乞靈于泥塑木雕的偶像。三者相互映襯,又從變化中顯出悲觀論者精神節節敗退,每況愈下。文章一開始就充滿嘲諷意味,寫得尖銳潑辣。
魯迅接過對方的論據用來揭露那些人,他尖銳地指出,如果單據這一點現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和自欺力,嘲諷那些人曾經有過他信力,現在是在發展著自欺力,真是入木三分。
在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后面,魯迅故意提出一種可能性,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明知絕無此種可能,故意這么說,可以反襯事實──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斥責悲觀論者朽木不可雕也,一揚一抑,尖銳潑辣。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疑難解析】相關文章:
范進中舉的疑難解析02-17
可以提高自信的話語02-17
《哈姆萊特》中的女性形象解析02-17
提升自身免疫力方法02-17
樂觀自信可以趕走心理疾病02-17
八拜之交解析02-17
專家解析該怎樣從假期綜合征中解救孩子02-17
和嘴硬的孩子相處的方法02-17
藍色的隨想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