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萊特》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集中體現了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思想特點和藝術成就。丹麥王子哈牟萊特的故事最早見于12世紀《丹麥史》。劇情雖然發生在中世紀的丹麥,但劇中的描寫的環境卻處處使人聯想到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英的現實。在那樣色現實背景下理解劇中的女性,貴族少女奧菲利婭和丹麥王后喬特魯德,無疑成了現實社會的犧牲品。
王后喬特魯德,被安排首次出場在第一幕第二場。在前夫老哈姆萊特去世兩個多月后就同他的弟弟克勞狄斯結婚了,這時候她就在兒子哈姆萊特面前喬裝出一副賢妻的形象。對丹麥王應該和顏悅色一點,她對兒子說,本應該在失去丈夫后悲痛萬分的她竟然振振有辭地說教起兒子對做自己父親的叔叔要恭敬,并且對丈夫的死抱著這樣平靜的態度:活著的人誰都要死去,從生活踏入永久的寧靜。一開始就讓讀者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女人究竟是怎么一個形象呢?
當鬼魂出現對哈姆萊特傾訴完正個詭秘陰謀的時候,真相大白了。這個女人掩飾地背后是聯合奸夫殺害了自己的男人。當哈姆萊特向她挑名一切的'時候,她很恐懼,她說:啊,哈姆萊特!不要說下去了,你使我的眼睛看進了我自己靈魂的深處,看見我靈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的污點。
莎士比亞對王后喬特魯德的塑造也主要是語言表現。她曾經聯合克勞狄斯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而這個男人并不比她的丈夫勇敢、威武,比不上他的幾百分之一,究竟為什么呢?是欲望膨脹的唆使,就動了殺夫的念頭,這樣他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一起,按照當時的規矩,新國王可以名正言順地繼承老國王遺留的一切,包括王冠,包括王后。于是,他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背棄了以前的愛情諾言,陰謀殺害了丈夫得到另一個男人。也許當時的社會背景會讓很多讀者對王后喬特魯德的遭遇感到同情,那么他們就錯了,這個惡毒的女人恰恰就利用了這個慣例,和另外一個人在一起了。可是,她是一個意志薄弱的人,她后來的恐懼足以證明這一點。
王后喬特魯德從一另個角度來說,是一個典型的雙重性格的人。在兒子面前,他永遠是一個慈善和藹無微不至的母親形象。無論是剛一開始怕兒子沖撞新丈夫對他的教育引導還是后來哈姆萊特跟雷歐提斯的決斗中表現出來的擔心和害怕都能體現莎士比亞對王后喬特魯德雙重性格的塑造。
她的死去,是作者對丑惡的否定,也算是對死去的國王的懺悔吧,不過作者安排她被自己愛的國王的弟弟的毒酒毒死應該是她作繭自縛的批判,帶有悲劇色彩。
戲劇中還有一個女性形象,便是貴族少女奧菲利婭。她也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她以其溫柔、純真和專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非凡魅力的女性形象。但她太過柔弱經不起打擊,最終成為宮廷陰謀的犧牲品。
她的第一次亮相就顯示了他的天真和純潔,她向哥哥雷歐提斯訴說了哈姆萊特對她的愛情,并接受了哥哥的忠告,她說你的話已經鎖在我的記憶里,那鑰匙你替我保管著吧。
后來她的父親知道以后就禁止她跟哈姆萊特來往,不準回他的信也部能夠見他,再見到哈姆萊特的時候,他就瘋瘋癲癲了。這個純潔的少女就單純的以為是自己沒有接受他讓他發瘋了。于是,她就開始配合他的父親尋找哈姆萊特發瘋的原因,他根本想不到,她已經是在被國王利用了,等他調查出真正原因,哈姆萊特就危險了。可是這個少女最后都沒有明白這點。當父親突然死去,加上心愛的哈姆萊特離她而去的時候,親請沒有了,愛情死亡的時候,醫科脆弱的心再也承受不起這樣的附和,她死了。自殺。只有這樣,她才解脫了,徹底離開了讓他傷心的世界。
她是一個孝順的女兒,父親的死給了她致命的打擊,在她脆弱的時候,哈姆萊特這個她深愛的王子,一個曾經愛著他的王子發出這樣的言語你當初就不應該相信我,因為美德不能熏陶我們罪惡的本性;我沒有愛過你,她也算是愛情的犧牲品了,因為心愛的人的離開對她來說無非是痛上加痛,她是多么單純、善良沒有心計的少女啊,經歷了這么多人生悲郁,是誰也無法忍受的于是就選擇了死亡。
作者在塑造這兩個女性形象的時候,完全有別于哈姆萊特形象的塑造,不再是突顯獨白對展示人物心理狀態的作用。他們的塑造存在于他們與其他人物交流的語言對話中。隨著情節的展開,兩位女性形象也分外鮮明。
劇中的兩個女性都是一個結局,死了,不論是什么方式地離去都不難看出,在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作為女性的他們根本擺脫不了命運的安排,最終只能繼承他們社會犧牲品的化身。
【《哈姆萊特》中的女性形象解析】相關文章:
女性孕期要怎樣護膚02-16
17個女性減壓秘訣放飛你的心靈02-16
女性更年期心煩該怎么辦02-16
心理壓力大導致女性難生娃02-16
高一知識點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解析02-16
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7項活動02-16
男性健身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02-16
學車中這些問題一定要注意02-16
背光的勝戰的作文02-16
適合考生自己的才是最好的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