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課反思小學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備課反思小學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備課反思小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備課反思小學 篇1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備課反思小學 篇2
夸美鈕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但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游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愿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導入課堂教學。
一、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既然學生愛玩游戲,那么就讓學生通過玩游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愿意。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這是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的
相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而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比較多,學生對相對枯燥的基礎知識卻普遍感到乏味,學生雖對計算機的興趣值頗高,但對教師講起理論知識卻不感興趣,任憑老師費盡口舌、筋疲力盡,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精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
既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那么,在講授基礎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機,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范演示。課堂上演示我們在課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教師再也不用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備課反思小學 篇3
《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描寫了我國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民族”這個概念在我們這種沒有少數民族學生的班里,同學們幾乎沒有這種區別。他們的頭腦里一時沒有各民族的不同:穿戴不同,語言不同,民族風情不同。因此,在教學本文這前,我布置學生可以通過上網等渠道查閱相關資料、圖片等。上課伊始,在引入課題之后,我就出示了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并念念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于他們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我讓孩子們把自己搜集到的有關少數民族的圖片及資料,向同學們作介紹,了解個別少數民族的習俗,讓他們對各少數民族有一定的認識,有了以上的認識,孩子們對“民族小學”有了初步的`了解,為隨后開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鋪墊了基礎。
學文后我把知識延伸到課外,在立足于課內,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把語文知識聯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學完課文以后,我讓學生來畫畫這所民族小學,同學們都興趣高漲,動起手來了,畫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選幾幅比較出眾的作品展示給全班的學生,并讓作品的主人脫離課文來向大家介紹一個你所畫的民族小學,使學生真正把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接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小學,來說說我們自己的學校。經過小組討論后,同學描繪了自己所在的小學,而且講的十分生動有趣。例如有的同學講到:我們的學校多美啊!紅旗高高迎風飄揚,特別引人注目。色彩艷麗的塑膠操場,是我們玩游戲的樂園。青青的草坪可以讓我們當床一樣睡覺。明亮的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你聽!教室里傳來了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大家學得多起勁啊!……講完后,我讓學生課外把自己的學校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這樣主動、自主的學習,給了孩子們一片開放的園地,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講自己喜歡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也使得課堂上的知識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備課反思小學 篇4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作為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也不斷在反思:應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對語文的熱愛?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母親的呼喚》一課,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有一個人,你永遠占據在她心最柔軟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來愛你,這個人叫母親。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她的名字——母親。母親,多么熟悉的字眼,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窮的關懷和疼愛,讓我們帶著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喚——母親。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一天天變老,然而,永遠不變的是母親那一聲聲悠長而溫暖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母親的呼喚里包含的愛和暖。”簡短的一段話,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正是基于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一年多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的確,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我都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同學們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學生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練習、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盡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讓同學們捐贈出自己喜愛的圖書,作為公共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
3、引進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師提出:“語文應和生活相聯系,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里,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淀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所以在教學中經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采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己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特別是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識到:小學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寫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著: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臺。
備課反思小學 篇5
新學期開始了,第一次上音樂課,孩子們表現得很興奮,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級的幾個班,他們剛從四年級升上來,并未上過我的課,但他們都認識我,并有學生不時在隊伍里偷偷地說:張老師,他就是張老師!我知道孩子們是什么心理,于是我立刻面無表情地說:“現在開始站隊!倒計時!”學生仿佛意識到了,立刻站好隊,有秩序地走向音樂樓,音樂樓門口整好隊,我讓學生腳尖輕輕踮起,靠右上樓梯,有秩序不講話,到了教室門口,再次整隊,然后讓學生有秩序地進教室,直到這時,我都沒有一個笑臉,學生用敬畏的目光看著我,其實我是一個很愛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樂課,如果學生太隨便,常規抓不好,以后就后患無窮,所以我寧愿忍受一段時間,看看效果不錯,于是我開始認真嚴肅地講起了音樂課的一些常規。
我要求學生準備上課時隊伍要快、靜、齊,行走過程上下樓梯不允許追逐打鬧和講話喧嘩,到音樂樓門口特別注意安全,先站隊后上樓,因為班級太多,上課之前的坐姿要求為坐半個凳子,抬頭挺胸,坐半個凳子有精神,面帶微笑,我們的公約是不把不好的情緒帶進課堂,包括老師,快樂地上課,上發言先舉手,想好了再舉手,別人在發言時,注意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聽音樂時聚精會神,唱歌時身體坐直,雙手捧書,上課語言要規范,不要有口頭禪,提倡用我贊同,我不贊同,我有補充,我覺得,我認為等等。
還有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悲傷的、熱情的、高興的、深情的等等,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發言和每次音樂活動,只要上臺的就加分,因為能參與就是一種自信和勇氣,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學會客觀地恰當地評價別人,評價音樂,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勤于思考,我還給各小組起了名稱,四個小組分別為:月亮、太陽、星星、銀河,以后由各小組表組命名并確定小組名稱,鼓勵相互競賽競爭,既比上課表現,如參與音樂活動,又比遵守常規和紀律,更比各組的高雅風格,輸了不氣餒,勝了不驕傲,不嘲笑別人,規定每節課需帶的學習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專人專用,自己保管,在講常規的過程,我每講一條都闡述一下為何這樣做,另外還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正反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到這時,我想一節真正好的預備課,除了應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的具體要求,更應該讓學生對這門課對教這門課的老師產生興趣和喜愛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學生的.心,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我通過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培養如參與意識、競爭意識等,還露了一兩手拿手好戲,如唱歌、吹口琴等,讓學生喜歡自己,看到下課了,學生還依依不舍不肯離去,我會心地笑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就是我們共同努力了,孩子們,真的想對你們說:想說“愛”你卻不是很容易的事,讓我們用行動鑄就我們美好的夢吧!
上好每節課,享受每節課!
備課反思小學 篇6
在學校里是不是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的抱怨:“我都講了幾遍了,你怎么還不明白?”“這種類型的題,咱們不是講過嗎?怎么還有這么多人錯?”學生的周記:“老師,我上課總是很認真地在聽,可回到家,作業做不出來時爸媽總說我上課沒有認真聽,真冤!”開家長會時,家長的困惑:“老師,我的孩子總是說上課都聽懂了,可為什么作業老是做錯?他在騙我們嗎?”
當我們發現學生作業或練習出錯時,在分析了學生方面的因素后,還應該好好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出現了哪些問題。學生雖然沒有親口向我們訴說,但他們的疑惑就隱藏在交給我們的作業本和練習卷中。下面是本人在備課過程中反思的一些心得。
反思一:你真正理解“備課”的內涵嗎?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到了教師如何備課的問題。他舉例說,一個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非常出色的課,聽課的教師都完全被吸引住了,就如同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課是怎樣備出來的呢?一個聽課教師問歷史老師:“您用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這位教師這樣回答:“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震撼!這才是教育技巧的奧秘所在,這才是真正的備課。那么該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大家:要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不斷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充實他們知識的海洋,使得他們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時能更加游刃有余。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要備好一堂課,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總結反思教學中的得與失,樹立終身學習、終身備課的教育理念。
反思二:你真的備好課了嗎?
教師要上好課,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最基礎的因素是教師要備好課,正如感人的話劇,首先要有感人的劇本;動聽的演唱,首先要有動聽的詞曲。教師沒有備好課是不應該不負責地走上講臺的,正如嚴肅而負責的演員不愿接受質量低下的劇本一樣。但目前有部分教師對備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常常聽到一些關于備課的錯誤言論,現摘錄如下,以供反思。
言行一:“教材簡單,無啥備頭,照書本講,依書本練就行了。”這些人備一節課花半小時都嫌多。有某教案十分精簡:“講例1-3,做習題1-5。”整篇教案不足二十字。更有甚者,書本上劃幾個記號,就算備好課了。
反思:這種人懶得細想,教材雖簡單,但其內涵、外延極其豐富,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從而透徹掌握教材。學生從掌握知識到發展智能又是一個飛躍,更需教師對學生點撥、指引和訓練。寫簡案是完不成這些任務的。
言行二:“多買幾本《教案集》,備課照抄就行了。”這種人備課所花時間不多,但筆記詳細、工整、甚是好看。更有甚者,因嫌抄寫麻煩,干脆就拿《教案集》走上講臺。
反思:這種人多的是模仿,少的是能動創造。別人的優秀教案是別人實踐經驗的總結,對于多變的活生生的學生雖具有借鑒作用,但絕不能代替自己的思考去實踐。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對教材教法的理解、概念的闡釋、公式的分析、習題的處理,決無定法可言。
言行三:“年年教,年年寫,沒有必要,拿舊教案上課照樣行。”為了應付學校檢查,有的雖然不是舊教案,但僅是一案多本而已(從舊教案上copy)。
反思:這種人依賴舊案、以舊代新,是一種行動上的惰性、思想上的僵化,是不可取的。這種人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展,墨守陳規,必定上不好課,教學質量也就可想而知。
反思三:你能做到備課先備人嗎?
提到備課,很多老師都認為把課準備好就是備好課了。其實不然,如果只是把眼光盯到課上,我相信,所備的課未必是好課。為什么呢?
首先,教材是“死”的。如果只為備課而備課,肯定省事,因為有那么多前人的經驗,找到較好的經驗,拿來用就得了,也用不著自己再去思考,這不省事嗎?但是如果這樣就能達到目的,那還要教師干什么?還談什么教師的`專業化?
其次,教學的對象是“活”的。拿著一個“死”的東西去教一個“活”的人,肯定會把“活”人給教“死”了。學生會成為一臺臺機器,只知道往自己的腦袋里裝東西,最后滿腦子的知識,卻沒有活性,那要這種知識何用呢?
再次,教育者是“人”。教師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如果只是把課當成是知識的載體,只為教而教,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會死氣沉沉,我們的心就會麻木,我們的生活就會乏味,我們的人生也就會暗淡。因此,備好課,課其實是其次的,“人”才是首要的。那么,究竟如何先備好“人”呢?
第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需要。比如小學到初中的學習內容變化,往往會使一些初一學生無所適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學生學習方式的適應性轉變。
第二,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包括知識準備及心理準備。所謂知識準備,即當前學生對于該堂課的知識掌握所必備的知識基礎。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他們應該掌握好了,或者干脆不負責任地說:“掌握不好是他們的事,我只要把這堂課上好就是了。”這樣的上課會游離于學生之外,收效甚微。所謂心理準備,即學生是否已經準備上你的課了。有的老師可能會疑惑:“怎么會不準備上我課呢?難道他還想逃課不成?”其實,有一些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和逃課又有什么分別?如果在上課之前將學生的知識準備及心理準備摸清,顯然會發現很多問題,這不正為上好一堂課開了個好頭嗎?
第三,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人格特征。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特點在課堂上就會有不同的表現,而在面對個體時,針對不同表現的個體就要施以不同的方式。比如,有的學生特別敏感、內向、不善交流,在班級中屬于“角落”中的學生,那么作為老師,就要多關注他、多鼓勵他、多了解他。
第四,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要了解自己的知識、了解自己的能力,還要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對適合于課堂的要充分發揮,不利于課堂的要盡量控制,比如自己比較情緒化,就要在課前將自己的情緒調到最佳,并時時提醒自己。
反思四:你設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科學嗎?
教學策略,一般可以理解為解決某一個實際問題的帶有規律性的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學策略具體體現在:教學中是否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否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是否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教學是否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例如,有些學生一遇到探究性的作業或練習題就感到無從下手,這和任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系。雖然新教材中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探究素質的培養,但有些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把探究為主的新課上成了講解為主的滿堂灌,整個探究過程中只有教師一人參加,而且也只是口頭上的。對于探究式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認為“那不過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玩一玩而已。”不肯認真鉆研新教法,不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究的演練,學生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和鍛煉,這方面的素質當然就欠缺了。更可怕的是,當學生作業中出現問題時,把原因都歸結到沒有認真聽講上,“怎么探究我不是講得很清楚嗎?為什么還不會呢?”試想:學生沒有親身體會過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如何懂得去運用呢?
反思五:備課時你考慮過學生的參與度、交流度、創造度嗎?
1、學生參與度的反思: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確定,是以一定的參與度做保證。學生沒有參與,或參與不夠,就算不上“主體”。從這一點上講,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沒有引起多少認知沖突的課不是好課。比如講有理數大小比較時,我把全班學生分為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說一個有理數,另一個學生寫一個比它大或小的數。講同類項時,我讓一個學生說出一個單項式,另一個學生說出它的同類項。這些小游戲能使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效果很理想。
2.學生交流度的反思:課堂上教師是否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這個環境里是自主的、融洽的,它能和同學、教師甚至教材進行平等對話,交流彼此的見解和知識,情感和理念,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3.學生創新度的反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是積極思考、勇于創新,還是消極參與、喪失信心。這一切應當為我們教師所關注,關注的同時還要求我們用“心”施教,不能做學科體系的傳話筒。
這樣的反思既強化了學習結果,又深化了學習過程;既讓學生“知其然”,又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既使數學學習的過程得到優化,又進行了學法總結,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反思六:你寫教學后記了嗎?
有位教育家說過:“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是因為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和教學經驗總是在不斷變化,教學結果往往和設計的初衷會產生較大分歧,而教學后記能將教學過程中的新問題、教學心得及時記錄下來。教學后記既要記成功之舉,也要記“敗筆之處”;既要記學生的不同見解,又要記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隨機應變,更要記下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教學后記作為今后改進教學的依據堅持下去,必將不斷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也更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而言之,新課標把教學反思提高到了教學行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教師在每節課后進行教學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如果沒有反思,教師的教學就僅僅是一種重復單調的工作,教師就像工人,學生就像產品,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千篇一律地生產出毫無新意的產品。教學反思貴在堅持,重在及時。教師應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靈感的火花,勤于動筆,善于動筆,樂于動筆,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教學反思,就請從一節一節的備課開始吧!
備課反思小學 篇7
學音樂課教學是小學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我在教學中一直認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小學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置節次的多少之別,并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總之,音樂教育不僅具有輔助、強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還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獨具的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于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并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于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別,我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于是我采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采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復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五、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新課程標準上的要求,給學生示范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弦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
備課反思小學 篇8
在《兩只小獅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看著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著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發自內心的快樂。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臺,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松環境。如讓學生思考:看到懶獅子這樣,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伙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舍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
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于低年級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積極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備課反思小學 篇9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教學改進方面的提高,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程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有時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有時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有時讓學生質疑,你想了解些什么?……這些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我常常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自信起來。
二期課改理念要求我們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習的引導者。在課堂上,我盡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多給學生一些激勵性的評價,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愉悅感,使他們學習更加投入,思維更加活躍;對能力差的學生,我更注意給予一定的關心與鼓勵,為他們前進加油,給他們前進以動力和信心。
本學期我雖然針對自己的教學中的弱點,努力地改進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順利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但我在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今后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努力奮斗!
備課反思小學 篇10
【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都記敘了漂泊在外的人們,懷著一顆眷戀家鄉的赤子之心,懷念和贊美故鄉。古詩詞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張籍的《秋思》和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都通過詩詞的形式展示了離別家鄉人的思念情感。這情感在春風又綠中,在臨發又開封里,更在故園無此聲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愛梅花,展示了老華僑內心深處對中華民族深深的愛,梅花是國之魂,是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血脈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對家鄉熱愛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親的話語以及作者回憶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這陣陣桂花雨,無不是家鄉思念的依托。《小橋流水人家》作者熱愛家鄉在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這樣直接的傾訴中,在優美的風景中,在平淡的敘事中。圍繞一個情字,一枝一葉總讓人難忘,總流露出這份思鄉情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并理解關鍵詞語表達的思想情感。
3.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4.繼續深入把握同主題文章的閱讀方法,學會把握單元學習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關鍵詞語表達的思想情感。
2.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一談你的家鄉好嗎?假如有一天當你離開你的家鄉,你會想念這個地方嗎?你又會怎樣回憶你在家鄉度過的生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離家的游子感受他們對家鄉的情感。
二、檢查預習收獲,提練研討問題
1.檢查朗讀課文。
(1)《古詩詞三首》
(2)《梅花魂》3.13段。
(3)《桂花雨》2.5段。
(4)《小橋流水人家》1.5段。
2.檢查課文內容了解情況。
本單元課文所講的離家的人分別是誰?快速找一找。學生匯報:王安石、張籍、納蘭性德、外祖父、我等。
3.他們通過文章表達著對家鄉怎樣的情感?又是通過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請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
三、交流匯報學習收獲
重點研讀
1.《古詩詞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數重離家之近、又綠、何時離家之久來表現(景-明月),《秋思》中意萬重之心事重重、又開封之無限話語來表現(行-秋風),《長相思》從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遠、風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難來表現。重點引導學生想象綠的美好景象、萬重語言里、碎的無眠中,培養想象表達能力。
2.《梅花魂》重點引導學生作者借梅花之愛,抒熱愛民族之情,對民族熱愛表現在吟誦詩文的悲傷中、在對墨梅圖的愛惜中、在不能回國的痛哭中、對鶯兒的深刻教誨中、在送梅花手絹的淚眼中,深刻領會內心的眷戀中。培養理解人物語言、動作、神情的刻畫了解。
3.《桂花雨》重點引導學生借理解母親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體會家鄉給作者帶來的`無限快樂回憶,深刻把握母親話語的深刻意思。
4.《小橋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學生通過句子出示明確作者通過景物的描寫、通過事情的敘述、通過直接的表白,展現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四、總結拓展
1.出示《日積月累》中詩句,深入領會思鄉之情。
2.布置作業:
(1)抄一抄:把本課描寫人物、景色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
(2)寫一寫:圍繞家鄉讓你難忘的一景一物,表現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3)唱一唱:課下搜集有關思念家鄉的歌曲,練習唱一唱。
(4)讀一讀:課下找一些表達思鄉情感的文章看一看是如何描寫的。
教后反思:
主體不動 課何以興
――五年級上冊二單元整體教學反思
今天連續聽了兩節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二單元的整體教學課,接著根據自己的備課進行了實驗班級的同步教學。從教學整體情況來看并不理想,在匆匆中基本的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仔細分析有課的設計問題(課堂容量大以及教學重點的時間安排不合理),也有對學情分析和處理安排耽誤時間的原因,更重要的我想還是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習慣問題。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投入狀態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益高低。無論你設計教學再精心(原則上不現實的,常態的課堂教學是沒有完美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有許多的問題。準備再全面,只要學生主體性學習不動起來,你的教學就是空。分析學生學習不主動,參與學習意識不強,原因是多元的。早期沒有培養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濃厚興趣,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學生對學語文沒有正確的認識,便沒有對語文學習正確的態度。
其實語文學習是富有魅力的。無關的幾個字、詞組合到一起去,就會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表達豐富的情感、展現多彩的畫面、演繹精彩的故事。從一年級起作為每個語文教師就應該以此為目標。善于挖掘教材中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重點,以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為保障,積極引導學生品讀精彩語言(包括字詞句段),滲透文化教育、品德修養教育以及能力方法訓練。注重實施賞識教育,從點滴處學習閃光處入手,放大學生語文學習細微的優秀做法,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看似枯燥的讀書生活中。多一些人文關懷,少一些功利的教學成績思考,更多關注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為根本。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多一些學生學習體驗機會,多為學生提供與課文對話交流的空間,少一些機械式分析講解,少一些嚴格按照教案教學的刻板,讓學生更多經歷語言學習的過程,體驗語言實踐的快樂所帶來自身成長的快樂。
總之善于激發學生學習愿望,激活學生學習熱情,努力讓每一個孩子真正徜徉于書海,沉醉于語言,此謂語文教學之大幸也,也是每位語文教師肩上神圣的歷史使命。
備課反思小學 篇11
今天和孩子們學習了課文9《影子》,這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
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沒有按照常規的學完課文后再領著孩子們練習前后左右四個方向。而是將這個環節放在了課的開始,采取和孩子們聊天的方式,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在數學課上都知道了那些方位,孩子們馬上就告訴了我“前后左右”還有“上下”,于是我借機將“前后左右”寫在了黑板上,然后請同學們用“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面是,我的右面是”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孩子們說得非常好,張淼和姚蘇航在介紹的時候還非常幽默地說,我的右面是一面墻,我的左面是一面墻,同學們聽了都笑了
備課反思小學 篇12
積極參與二五五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已有半年有余了,因為沒有名師名家的指導,推行過程中有很多困惑,但也有一些有益的嘗試和體驗,在這里我把它彈出來,與同行們共勉。
一、科學編制導學案,是課堂高效的前提
編制導學案是教師導學的前提。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必須精心設計導學案。導學案應分為兩部分:一是學案,形象的說就是劇本,只有劇本編的好,演員才能演的好。由教師設計學生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什么和怎么學。學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過程、時間分配及反饋練習等。課堂上分發給學生使用;二是導案,在學案的基礎上,教師增加自己如何導的內容。如:導入語、過渡語、追問語、評價語、疑難援助、任務分配、教學反思等內容。導案和學案相輔相成,以學案為主。只有教師導的好,學生才能學得好。
二師生平等,是課堂高效的基石
我根據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劃分了學習小組,以六人為一組,并根據小組調整了學生的座位。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捆綁式的評價。根據每一節課的表現,做好周總結、月評比。在課堂上積極營造平等、互助、合作、競爭的生生關系,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互助學習和小老師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討論交流、互幫互學、取長補短,求得生生間的和諧。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沒有優生的孤傲和差生的自卑,更多的是優生的謙和有禮、熱心助人和差生的樂觀向上、不恥下問。整個班級內形成了興趣濃厚、友愛互助的學習氛圍,全面提高了整個班級的學習能力。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不是一言堂,而是參與其中去討論、去探究,給學生以啟示,以援助。這樣師生雙方以誠相待,平等協商,大大增強了學習信心和主人翁意識。
三探究高效導學方法,是高效課堂保證
導學方法包括導與學兩個方面的方法,從導學過程說主要有三類方法:一是進行認知活動的.方法。二是進行技能活動的方法。三是進行情感活動的方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那么,我們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進行導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律進行教學。即:學生“應該怎樣學”,我們就“應該怎樣教”。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前提,教師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已有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學生的這個基礎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有關,但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與生活環境關系更大。并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例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同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現象去解釋一個概念,怎樣創造情景,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點等,都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起到高的作用。
四、強化反饋測評,“練”出學生的真水平。
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說、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體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備課反思小學 篇13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得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為了達到上述要求在教學中我采用課前、課中、課后備課方式
一、課前備課
課前備課即教案預設,要粗線勾勒。如果教案設計精心過了頭,就與新課標的精神相悖了。教師“精心”設計的教案,往往多從教師“教”的層面考慮,而新課標則側重于學生的“學”。要求學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教案預設宜粗不宜細。只安排主要任務,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學習資源。中小學
二、課中備課
課中的備課實際是第二次備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是“想不到”也是無法“設計”的。而這樣的“想不到”又常常是課堂教學中的閃光之處、亮點所在。因此課前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因此教師的調控非常重要。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留心察言觀色,根據具體“學情”。備課調整后的教學,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
三、課后備課
教學反思是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學反思中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每堂課結束或多或少有點得失、感想和體會,教師要認真進行教學反思,撰寫教后錄(即課后備課),不斷破解在教學過程中的難題,不斷探究與解決教學目的和教學行為的矛盾,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使自己成為學者型的教師。
基于以上考慮,我做了以下改進計劃:
1、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任務型中感受到英語的樂趣,教師只作為一個引導者,學生在完成不同任務的過程中互相幫助、合作、自主解決問題。
2、在注重聽、說、讀、寫能力提高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不求面面俱到,務求重點突出,形成系列。
四、對集體備課的反思及改進:
目前,集體備課一月每人一次,有些流于形式,我認為每學期每個學年組精心備課一節真正是全組成員集體智慧的結晶,在集體討論中各人的思路不同,方法各異。經過商討,最后形成的設計才是最佳的。也能使各自有了真正的提高。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備課反思小學 篇14
縱觀課堂,活動雖一個接著一個,看似很豐富。而稍作思索,便會發現這么多活動只是在圍繞著5、6個詞匯或是3、4個字母打轉。再看各個活動,毫無聯系,相對獨立,整體性不強,其目的只是為了反復地操練字母或詞匯。5、6個詞匯(小學課本中出現的都是比較常用熟悉的),其要求不是四會,只是聽、說與認讀,這些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難。
真正理解“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內涵,琢磨教法,使學生體會和享受精神上學英語所帶來的快樂,發自內心的成功與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不容置疑。作為小學生的啟蒙英語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學生的興趣,這個興趣應該是具有持久性的、積極向上的特點的。而物質刺激的方法對任何人都適用,甚至是寵物,其所產生的興趣只是短暫的,比較低級的。因此,老師應該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精心設計教法,把英語課與活動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快快樂樂學英語。同時,教師可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適當的競爭性游戲,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采取加減分數、搶得紅五星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在競爭活動中獲得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而且,這類活動還能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備課反思小學】相關文章:
備課反思小學通用14篇07-21
集體備課反思03-16
[合集]集體備課反思06-29
如何備課03-13
體育小學反思09-23
小學體育反思08-22
小學體育授課反思06-24
小學安全工作反思06-17
小學生反思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