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備課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如何備課(精選10篇)
如何備課1
首先,我備課之前要把教材熟讀幾遍,有不懂的字音字詞會先查出來,遇到典故也會弄清楚出處,之后我會再去看教學參考書,然后對照著重點難點去備課。按照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學生的學情,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去分析。
聽了趙謙翔教授關于教師備課的講座,我受益匪淺。趙老師長期奮戰高中語文教學多載,提到他之前作為一名像我們這樣的年輕教師備課經常犯的錯誤:那就是先看教學參考書然后再備課。這樣做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你讀不懂教材,只是照本宣科,課堂上按照教參去念,絲毫收不到任何效果。趙老師總結出來的經驗建議很受用,就是作為老師,自己要先去做題寫答案,剛開始可能覺得自己寫的和答案出入很大,但是這才是你能發現問題的所在,才能和學生講清楚整篇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是,開始可能有點兒打擊信心,認為自己能力不夠,其實作為年輕教師這正是鍛煉自己的時候,而之后你會發現受益越來越大,慢慢地你的答案和教參的答案就會越來越一致!所以,今后我要向趙教授學習,采用自己先做再講的方法,把教學重點和難點清楚地闡釋給學生們。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和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作為一名實習生順利開展教學實習工作的第一步。優秀教師總結的備課經驗值得借鑒:心中有綱(課程標準);腹中有書(廣泛涉獵,熟悉教材);目中有人(教育對象);胸中有術(教學策略),手中有案(教學方案)。因此,自己備課的時候一定要研讀課程標準中的理念和教學目標及教學建議等內容,多去閱讀優秀教師的教案并且觀摩課堂教學,獲得教學的經驗。在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下,還要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包括圖文資料,實物,標本,模型,投影,錄像等等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位教育家說:“如果我不得不將教育學還原成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根據學生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那么備學生就成了教學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之一。要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的基礎;學習態度、方法和習慣;學生的生理年齡、學生的認知矛盾、學生的差異等。不能機械照搬教學參考書上面的內容。如果沒有自己的感悟,教學不會成功。除了設計課型、教學目標、教學流程及方式和方法外,還要準備一些額外的教學活動,以免提前結束時留下空白。另外,在集體備課活動中,一定要學會取長補短。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如果在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把不同風格,不同情趣的同行互相切磋,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還要經常向當地的老教師進行請教、指導。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備課學習,我自己再也不能把備課當成一件小事了,并且自己在備課當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在教學目標的設定過程中,我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與方法,我想要學生達到當堂背誦課文的目標,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安排相應的誦讀環節或指點背誦的方法或技巧。在教學重點的設定過程中,我存在重點不“重”,面面俱到。今后要采取反復練習法、有意強調法、時間保證法等多種形式去踐行重點。可以采取讓學生預習后把自己的疑問寫到一張紙條上,然后你進行梳理,找出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
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以終生的時間來準備一節好課。我們的職業的精神和哲學原理。我們的工作的要求就是如此:為了給學生一顆知識的火星,教師應當從整個知識的海洋中汲取營養。即使教師認為是非凡的作品,學生也可能無動于衷。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并設法使他們與你產生共鳴。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魅力。對于一個新教師來說,備課更是至關重要的,知識順序的合理性與邏輯性,需要反復揣摩,仔細研究。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和重難點入手,把一節課安排得環環相扣,井然有序。
如何備課2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就是備課、上課、課外輔導和批改學生的作業。
備課就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而備課時上課的準備,事實表明,一堂課的成敗與備課是否充分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只有把教材理解得透徹,對學生情況了解的清楚,選擇好教學方法,設計好教學步驟,才能有效地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
老師又講了怎樣備課?主要是從三方面來談的:首先是鉆研教材。認真鉆研教材,做到了解教材內容,領會教材的精神實質,明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掌握教材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做到融會貫通,也就是把教材內容變成自己的東西,使自己的情感和教材產生共鳴,然后再把教材通過恰當的形式和方法傳授給學生。
接下來就是要了解學生。“知人才能善教”,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負擔等情況,做出準確的估計,而且要了解學生對聽好這一課的準備如何,基礎知識、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又怎么樣?難點、疑點在什么地方,對教師所涉及的方案能否接受,還要估計到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以及教師如何有針對性的提問學生等等。只有這樣才能
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學就會見成效。
還有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其中就有學期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學生基本情況的分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及要求、教學進度的安排、教學措施、考試考查安排。
怎樣編寫教案?我想對于我們這些年輕的剛走向新的工作崗位的教師來說,更應該好好學一學了。教案的格式嚴格的可以分為十二中,其中最重要的六種是:課題名稱、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設計、板書設計、教學過程。 我先來談談教學目標,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中知識目標要用了解、懂得、明白、學會、掌握這些詞匯來表述,表述必須用結果的詞匯,不能使用過程的詞匯。而能力目標是針對于本節知識的能力,不是課堂以外的知識而來的。要注意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吻合。
同時我們還要明確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教授法、討論法、實驗法、自學指導法。那又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呢?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來選,根據學科特點、學生特點選,優化組合教學方法,其中講授法是傳遞教授式,用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來彌補它。
備課、上課是我們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常規,在即將走上新的工作崗位,我一定要認真地去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還要結合今天陳老師所講的每一個環節的具體內容、
格式、要求、形式等方面去做。不斷總結經驗,努力完成所承擔的教學任務。
如何備課3
如果可能,我是很愿意當學生的。特別是在學校那么優美的校園,又有孜孜不倦為上一節好課而努力的老師們。那確是一種幸福。要備好一節課必須有特別重要的思想:
一、貫徹“新課標”的精神
1、樹立正確學生觀
2、明確教師角色定位
3、密切與生活的聯系
4、改善學習方式,自主探索,重視小組合作學習范文網
一節好的課是適合學生的學習的。
二、關注新教材的要點
1、教師理念得到更新
2、選取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又讓學生感興趣
3、改變內容呈現方式,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4、重視培養數感并提倡算法多樣化
5、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6、注重體現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尾形練習設計新穎,注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三、備課是老師上好課的`關鍵
1、一輩子與十五分鐘
2、關注“為何而學,學習什么,怎么學,學得怎樣”
3、課后作業有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
最有體會的一點:備一節課是一輩子的準備與十五分鐘的事,讓人真的感覺到教育者應該做個有心人。
最有實效的討論:繼續教育學習后,安排了一個小學的一個課題“一億有多大”的教學討論。
雖然只有十幾分鐘的準備,但有些討論充分體現了老師們的高度。有人從細微處著手,結合思想品德教育,環保教育。有人認為從課本體現的最主要是一種類推的思想,要重視這種思想方法的滲透,更有人認為這節課是讓數學實際化一點,因為其實1億并不能感知,我們只能通過1億張紙或1億滴水或1億粒米來感知。
學習是很有用的,學習讓人成長!
如何備課4
觀念是行為的“指揮棒”。只有轉變備課觀念,才能做到效備課。對語文備課要做到以下幾個轉變:
一、轉變備課等于備教案的觀念
什么是備課?備課就是泛指為教學而做的一切準備活動。而在教學實踐中,備課往往被曲解成了備教案。在學校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往往把教師的備課緊盯在寫教案上。誰的教案寫的詳細,項目填寫得齊全,那誰的備課就充分、認真。如果沒寫教案,就會視為沒有備課,并受到批評。所以寫教案成了備課的全部。
寫教案決不是備課的全部。語文備課就是為語文課做準備,教一篇文章就是為這篇文章做準備。從直接關系來看,課前的教學設計是備課,準備教具是備課,與同事研討課文、探究教法也是備課。從間接關系看,理論學習是備課,聽別人有所反思是備課,參加教研活動是備課。從生活中獲取語文知識也是備課。
語文課有狹義、廣義之分。寫教案只是狹義的語文備課,基本要求是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廣義的語文備課是終身備課,以語文教學為核心,既包括備課筆記上的有形教案,又包括教師心田中的無形教案。有位特級教師上完一堂令人嘆服的公開課后,他說這節沒有寫教案,但卻是他一生的準備。由此可見,寫教案決不等于備課。不僅做到“三備”,更重要的是備理論,備生活、備實際。
語文課是否需要寫教案,我的體會是對初出茅廬的新教師而言,寫教案不僅有助于調控課堂教學進程,還有利于新教師把理論和實際進行有機融合,應寫詳案,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來說,年年重復寫新教案就大可不必。“重復勞動”、“無效勞動”、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不如在老教案上做出修改,或在書上寫寫畫畫、圈圈點點,實現教案形式的多樣化。
二、轉變備教案等于備師案的觀點。、
教案又稱課時授課計劃書,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具體方案,教師的教學工作是通過一個一個的課時來進行的,是直接的,具體的教學準備。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的方案,寫教案是教師如何教的問題,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是教師主動教而學生被動學的單一的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培養。
這顯然與課程標準背道而馳的,所以必須改變傳統教案設計理念,變教案為學案,變師案為生案,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起主導作用,“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變“以教論學”為“以學論教”。要真正實現“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要重新思考學生的'角色,把學生作為主體看待,要學生自主學習,要把傳統的“傳話”式教學,變為“對話”式教學。教師的思想不能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上,也不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把教學內容設計上,只應付各種考試。《語文課程標準》對教學上的建議提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在教案設計的基本基本理念上,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學生如何學”,明確自己的啟發,指導,點撥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不是“教會”而是“學會”。只有在對學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這是教師有效備課的前提。我認為在教學設計的具體策略上,在教學筆記上改革項目設置,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案上落實。以使得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三、轉變教學設計等于設圈套的觀點
教學設計是以獲得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策略,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把教學設計定的過死,使語文課成為一種一成不變的模式化結構。高明些的則把語文課設計成一個圈套,到課堂上讓學生往圈套里鉆,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我聽過很多教師的課,教師設圈套的也較多。有一位教師教《,草船借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你們認為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回答出多種答案:機智、勇敢、誠懇、聰明的人。教師并不滿意,又啟發:“請你們用好一點的詞!”學生答:機智勇敢、聰明及至、視死如歸、足智多謀。教師還不滿意,說:“書上有沒有?”學生終于答出:“神機妙算”。因為“神機妙算”是下一個環節的唯一通道,所以教師設下了一個圈套。教師的預設沒有達到目的,一次一次啟發落空,但這種啟發只是原定的教學設計。其它詞不是教師原先設計的,就成了不好的詞。當然,教師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原定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只設一條路是不行的。教學設計中要處理好預設和創生的關系,應對預設不出的問題做好方案。教學中的“突發事件”把原定設計打亂了,但應作好應變的準備。打破教師牽著學生走的常規,要跟著學生走,跟著學生的問題走。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如果利用得好,會使課堂教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只要改變了語文課備課觀念,就能提升語文教學設計能力。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就能備好課。而且能做到有效備課.
如何備課5
作為教師我知道,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就是備課、上課、課外輔導和批改學生的作業。
備課就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而備課時上課的準備,事實表明,一堂課的成敗與備課是否充分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只有把教材理解得透徹,對學生情況了解的清楚,選擇好教學方法,設計好教學步驟,才能有效地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
怎樣備課,主要是從三方面來談:首先是鉆研教材。認真鉆研教材,做到了解教材內容,領會教材的精神實質,明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掌握教材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做到融會貫通,也就是把教材內容變成自己的東西,使自己的情感和教材產生共鳴,然后再把教材通過恰當的形式和方法傳授給學生。
接下來就是要了解學生。“知人才能善教”,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負擔等情況,做出準確的估計,而且要了解學生對聽好這一課的準備如何,基礎知識、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又怎么樣?難點、疑點在什么地方,對教師所涉及的方案能否接受,還要估計到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以及教師如何有針對性的提問學生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學就會見成效。
還有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其中就有學期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學生基本情況的分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及要求、教學進度的安排、教學措施、考試考查安排。
怎樣編寫教案,我想對于我們這些年輕的剛走向新的'工作崗位的教師來說,更應該好好學一學了。教案的格式嚴格的可以分為十二種,其中最重要的六種是:課題名稱、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設計、板書設計、教學過程。 我先來談談教學目標,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中知識目標要用了解、懂得、明白、學會、掌握這些詞匯來表述,表述必須用結果的詞匯,不能使用過程的詞匯。而能力目標是針對于本節知識的能力,不是課堂以外的知識而來的。要注意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吻合。
同時我們還要明確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教授法、討論法、實驗法、自學指導法。那又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呢?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來選,根據學科特點、學生特點選,優化組合教學方法,其中講授法是傳遞教授式,用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來彌補它。
備課、上課是我們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常規,我一定要認真地去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還要結合每一個環節的具體內容、格式、要求、形式等方面去做。不斷總結經驗,努力完成所承擔的教學任務。
如何備課6
通過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備課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備課是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體現出一個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理念與教學能力。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以學論教”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并思考對策。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推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正面臨著深刻的變革,而“備課”在這一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反思以往的備課行為,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要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天的課堂教學中來,首先要從備課開始進行全面的轉換。
一、樹立正確的備課指導思想
我們首先要更新觀念,要學習,要思考,更要實踐。樹立正確的備課指導思想,即樹立“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以課改新理念為出發點的備課觀。這就要求我們把關注點移向學生學習的方法與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特別是那些學困生身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教學設計要具有時代性和挑戰性。教學設計要新穎、獨特,具有個性化特點。因此,備課中既要考慮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如何教,又要考慮學生如何學,既要關注知識的傳授,又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備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知識的獲得,技能的訓練上。新課程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么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比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等。備課時,我們要認真分析學生在知識結構、學習方式上的差異,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課堂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教師備課時要心中有學生,要從每位學生的發展著眼,這正是新課程對教師備課提出的重要要求。
三、創造性使用教材,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的資源,力圖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但是我們在備課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備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新教材雖然能夠設計豐富、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數學、用數學,但有時難免不和適宜。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因地制宜,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更好的為學生學習服務。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學生去挖掘,去創造。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備課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處理好文本內容與學生需要之間的關系?一般是憑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了解,有針對性的選擇、準備。但在課堂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自我開發。因為教師是資源,學生也是資源,資源的開發是師生互動合作的過程。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要注意尊重文本;創造性使用教材應注意,是不是簡單的拼湊。
2、備學生——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
新教材的特點是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設了具體的情境,我們在備課時也要充分了解學生,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備課時,教師可能更需要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為了充分地了解學生,在備課時不妨認真回答以下一些問題:(1)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2)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上述問題可以在課前進行了解。如果我們在學期初接到新的班,接受新的教學任務,那么我們就要對新情況進行新的分析。例如,我在本學期擔任新的三年級的數學教師,三年級數學是北師大版新教材,我從來沒有教過,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把二年的所有教材都找來學習,看看學生已經學到了哪些知識,以便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準確把握知識間的聯系。
四、重視課后反思,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在以往的備課中,教師往往只重視課前備課、寫教案,但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課后再進行教學反思,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教案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它是課堂教學前的準備,教案作為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老師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活動往往不像教師在備課時所預設的那樣進行,有時一個提問、一個“發難”、一個突發事件,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這正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在課上教師還要注意處理好課前預設與課上生成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理解教材、設計教法,還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理解層次,預計學生的情感發展和認知變化。
教師在課后要把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的課堂表現、教學效果,甚至是突發事件記錄下來,并進行理性的分析,探究教學中成敗的原因。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的過程,那么撰寫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內化理解先進理念的過程。教師通過課后反思,不但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更有助于形成出色的教學機智,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五、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凸顯個人特色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上不斷涌現新的教育教學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級教師、教育專家的教案精選。當然,專家們的作品值得學習,其它途徑得到的資料也可以借鑒,這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資源共享的理念。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并不等于拿來就用。因為相同的教案不一定適合所有的教師,更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學生。只有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有針對性地對別人的教案進行反思,再根據自己教學班的實際進行調整,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
如何備課7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新課程理念指出: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強調在合作互助中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鼓勵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在這樣的理念下,教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那么面對新課程,英語老師怎樣備課呢?我認為英語老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1、 按新課程標準,備好教材。充分的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研究教材要從知識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來考慮。知識性包括英語學科內含的知識和課外延伸的知識。人文性是從培養學生英語素養來講的。備教材應領會新課標的主要思想。研究新課標,從整體上了解教材的特點、把握書本的體系結構,分析新課標,通過鉆研教學新課程標準,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教學要求,統觀全局,抓住主線。
2、 備每一節課的教材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我們在備每一節課的教材時,必須確定教學目標,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廣泛閱讀有關的報刊雜志、瀏覽網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識點和教學中需要的素材和資源。
3、備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在這樣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隨之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要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天的課堂上來,備課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我們可以根據他們以往學生英語的水平、能力,來分析哪些知點是學生容易掌握的,這樣的知識點就只需要點到為止,否則需要詳細的介紹和指導練習。通過分析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組,在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增強每個學生的學習意識。
4、備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為了有目的的教學,是采用符合教學規律的活動,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
5、備教學組織形式新課標課程既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要求學生不僅要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把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操作實踐中去,并在操作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在組織教學形式時,要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和學校硬件設施情況分配教師教學時間和學生練習時間,把教師教學和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自主討論學習、學生鞏固練習相結合。“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是課程標準的目標之一。所以,我們在設計教案時,應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指導他們怎樣與同伴合作。
如何備課8
今天上午在我校開展了《如何進行備課》的學習,在學習中我們又一次明確了備課的重要性,結合學習內容,談談我對《如何進行備課》的學習體會:
首先要熟讀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所有課程的一個總體的指導方針,課程標準直接體現著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規定著教學實踐和操作的基本要求,影響著我們每日每時的課堂生活,甚至影響著教師和學生的生存態度和生存現狀。
其次就是要備好教材,這就要求我們要從整體上的認識教材,了解哪一些是重點,拿一些是難點,同時的還要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的分布。教材內容的設定,都是經過專家們討論、論證得出的結果,每一個學段都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只有熟悉了教材,備好了教材,我們才能知道這一節課應該教那些內容,講解到什么程度。
再次就是備學生,上好一節課就要我們去了解學生,了解的基本情況,要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年齡特點,從而使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著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預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想知道什么,能夠知道什么,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使教學所設計的起點與實際學生學習的起點相吻合。
我們還要備好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起來,讓學生充分的融入到學習氛圍中,這樣的教學方法才是適應這節課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才能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最后是備好教學流程,確定了教學方法,教師要考慮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獲得要經過哪些步驟和程序,如何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如何掌握必要的獲得方法,如何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的滲透。
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圍繞教學內容,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對于問題的設計,在備課中要充分的重視起來,設計什么樣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有所收獲。
如何備課9
這段時間學習了《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備課技能指導》,真是受益匪淺。做為一名教師備課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但是在新的形式下該如何去面對呢 。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實行改革,新課程標準它在許多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改革。這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一大課題。備課是教學的前奏可以說更是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備課呢?通過學習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準確把握教材,用好教材。
教材給教師留下了廣闊的空間。給教師一個極大的余地。它是編者與教師的對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如何運用好教材,教師的備課是關鍵。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備課中的目標確定是一種知識的預設.新課堂的特征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目標設計上要做到"三個并重"。即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并重,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并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并重。保底目標,顯性目標,短期目標可理解為本課和本單元知識,能力點要求,開放目標,隱性目標,長期目標可理解為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長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備課中應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這里主要考慮的是"保底"問題,許多教師怕新課程的"放",擔心的是失去語文的"命根",足見"保底"的重要性。一篇課文的學習,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如何定位,怎樣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讀提示,課后練習及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來決定。一般來說課文教學方面落實教材安排的思考練習內容就可以了,因為那是經過專家研究的一種精心編排,自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不必要去展開,去拔高。應該首先確定本課語言積累(生難字音形義,詞語解釋,名家名言),文化積累(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識)和用語文的方法(朗讀,默讀,泛讀精讀,語言常識,文體知識,閱讀常識)準確解讀本課文本問題的目標。二是考慮學生積極主
動學習(如每天寫一張字,每天記錄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預習課文),積極主動參與合作,積極主動參與交流等開放性,隱蔽性,長期性目標,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關于對“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認識與理解。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這在前幾年的語文教學大綱中已經提出來了,新課程標準繼續強調二者的統一,就進一步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我們也知道,有時忽略人文性,強調了雙基訓練,一切以訓練為旨歸;有時忽略工具性,幾乎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那么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如何去操作才能使二者達到完美的結合呢?我想作為教師,應當充分發掘教材中的道德資源,情感資源、文化資源,在語文學習課上開辟思想情感教育的新天地,促使學生透過知識層面。吸取豐富的精神文化營養。但人文性必須滲透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與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緊密結合,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學生思想認識實際,是課文內容的合理延伸而不是離題發揮。在方法上,應該是親切自然的,潛移默化的,而不是一味灌輸和空洞的說教。
三、關于課堂教學的運行程序。
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在課堂上的程序主要是學生讀、背,老師分析。解放后沿襲蘇聯的教學模式。則有“讀課文→學生字→解釋詞語→分段概括→總結中心或主題思想→寫作方法”這樣一套運行程序。近年來的語文教學改革強調“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少講,課堂要以“訓練為主線”,特別是有些地區實施的“目標教學”更是以“出示目標→實施目標→檢測目標”這樣一套程序來運行。整個課堂都是在進行基礎訓練,語文課被肢解成完全的散裝體。那么到了現在的新課程實驗,是不是也有一種所謂程序化的東西在干擾我們呢?最近大都是“整體感知→研討賞析→合作探究→體驗反思→拓展延伸”這樣一個模式去運行的。當然,對新課程改革的'實驗,能探索一套模式也無可厚非,但堂堂節節按照這樣一個程序,而且課堂的運行也就為這個模式的運行,有時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機械地操作,這也就有點不對頭了。
四,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講授為學生學習活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
過程.在這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所以,備課的第一要務是安排學習活動.
五,課前預案與課后反思相結合
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復使用.按新課程標準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教學后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并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學生鮮活的體驗大量涌現,開放目標不期而至.此時,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所以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后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宏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這種反思,可以指導以后的教學行為,可以使教學經驗升華為理論,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因而是非常可貴的.
因為一節語文課,學習的內容不同,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關系程度不同,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不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教學過程的建構,而這種建構,又強調參與的學習活動方式,用一種模式去面對如此復雜的教學過程,使我們老師陷入到一個規整的框架內,又如何去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去開發教師和學生身上蘊含的巨大的課程資源呢?所以,我們老師在課改實驗中,應該發揮的是自身的創造性,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拘一種形式,主動學習,使課堂教學的流程呈現多元化和百花齊放的局面,如其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如何備課10
教了很多年數學課,被別人評論很多年,也評別人的課很多年。有時對非數學課評的還很激烈,現在想起來還很有意思。評課和上課是一樣的,都是自己對課堂教學的一般認識和本節具體課的感受結合在一起,形成對一節課的一種觀點。這;里我主要說說對如何設計一節課的認識。
備知識--學科教學內容:在中小學里,課標是規定的和教材是提前選好的,課時分配和每節課的設計方案現在也都給出了參考,所以,在充分的規定和充沛的資源下,備一節課似乎很輕松了。我看其實不然,記得剛上班時,我花巨資(一月工資的五分之一20元)買了一套北師大版的教案集。其對知識的理解之精、習題設計之全、課堂設計程序之有序,都是讓我這個新人如獲至寶,半年下來,評課老師認為我的課非常有深度。可我自己非常惶恐,一是很多時候時候講了很多,但學生根本就聽不懂,教學成績也沒比別人高。特別是有一次,沒帶教案集我居然不能備課。我突然意識到,我不過是一個知識的搬運工,至于這些貨物從哪里來?如何用?用了會有什么效果?它們將到哪里去?我一無所知,只有盲目的崇拜,幾年之后我想我依然是搬運工。我做了一個現在看對我教書生涯至關重要的決定。把教案集送人,我要開始我自己的備課之路,我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備課程序:第一步,先通讀教材的整章內容,按照概念、習題類型、解決方法來逐一思考,自己先做一個課時分配,重難點的選擇。第二步,對照教師參考書,反思自己的思考,學習為什么他們對概念那樣分析?為什么他們要設計這些問題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他們確定的重點和難點為什么和我不一樣?等等,一系列對比之后,我對書本的理解也進一步加深了,特別是“讀一本書就是和一個大師在對話”的效果出來了。第三步,外擴。我找到我能找到的習題及相關高考題,一一加以解決,如果可歸到已有的題型,就可以把它作為練習。如果不能歸入,就把它作為新題型收錄。第四步,把這些素材按照單元的課時安排,分配到各個課時教案中去,選好各部分的作業,一次就解決了一個章節的備課。第五步,分寫每課時的教案。這樣,幾年之后,我自己開始感覺到有了很多自己的認識,開始發現大家說的很多東西不見得都是正確的、很多觀點都是值得商榷的。當然,經常從專業雜志上去涉獵各種理論思考,這也是提高的重要途徑。周圍要是有高人及時指點那更是事半功倍。
備學生---課上學習過程:我們常說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備學生?我至今也覺得很為難?我感覺學生首先是一個學習者也是知識的二次發現者,因此展示所學知識的產生過程就是為學生考慮的。如:既然要歸納出一個概念,就需要把典型素材準備充分(至少3至5個素材)。要讓學生學會用詩詞來抒發感情,就要讓學生聲情并茂的誦讀,或跟名家音視頻學誦,或同學之間品評,直至體味至深,自然上口。其次,我們可以根據經驗,猜測學生的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過去做這個事情是怕學生影響課堂的流暢性,其實現在大可不必太上心。我們只需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機會和展示機會,我們就能及時捕捉學生的學習脈絡,針對性的來調整教學設計。第三,備學生關鍵是備出所學每部分內容的核心問題,圍繞著他引領學生去思考、討論、闡述、練習。第四,備學生要備老師自己的心態,你以什么狀態進教室,學生就會以什么狀態來學習。一個愉快、平和、友善、好奇、欣賞、豁達的狀態,是多么的重要的。
備教法---師生活動過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沒辦法,只好拷貝老祖宗的話了。怎么教是由怎么來決定的。我們這些年來做了很多的荒唐事。比如對教材的態度,我們上班時提教材是藍本,要吃透教材的.每一句話,要挖井。后來中高考離教材越來越遠,教學變成了習題教學,這時有一個說法“教材有影的就是要考的”。到課改了,教材的版本多了,各有特色,各有問題,專家提出用教材,一個老師要幾套教材,學生的教材也就是個資源。結果幾年下來,發現課改后的師生負擔加重了。究其原因,其一,我認為用老的思想完全改造了新的教材,新教材只是被老教學工作者看成一本新的習題集。其二,學生每天不知自己所學的知識結構,不看教材,既沒有預見性也沒有知識的系統性,遇見理論性問題,沒有思考的摹本供學習。我把這種現象稱作”挑食”,其實不管吃玉米面還是吃白面,它的營養吸收好了都夠用,而我們恰恰要不停的在食材中,四處挑揀,而不考慮如何把它做得香甜,讓人們愛吃,而不顧食客的感受,瘋狂用各種食材讓大家強行下咽的做法,就是現在的教學主要問題。所以,我認為學習和教學還是以一本教材為主,輔以適當的內容添加,為學生提供一個清晰的結構。教學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理科教學習題化、文科教學理科化、音體美教學文化課化,這些都是拋開了學科特點的趨同化現象,既有應試的影響,也有我們教學管理者課堂評價簡單化的責任,其實這也是一切都校本化的副作用。所以我們還是要有一些原則,讓教學法多樣化。但一些原則還是要有的,如:書上寫清楚的一定要讓學生看。所有的問題,學生必須先嘗試解決后,教師再指點。要留給學生討論和互相幫助的時間等等。不瞎說了。
總之,要備一節個令人滿意的課絕不是一次努力就夠了,他是人長期的實踐、學習、反思的綜合產物,在一個時期內,你不論如何下功夫,應該說水平是一樣的,就像寫文章,有人一揮而就就是美文,有人不停的修改,最終還是不知所云。當然,反復修改和磨好一節課都是人進步的捷徑,不停的修改和打磨會讓技術更加成熟,閑暇時的反思會讓思想更加深刻,與學生的互動會使我們的課堂生成的更自然更豐富。
【如何備課】相關文章:
如何備課03-13
小班語言《奇妙的顏色》備課05-05
集體備課基本要求10-30
如何放棄05-06
優秀備課組評選細則05-10
冬季如何護膚03-04
如何學好英語03-04
白露如何養生02-28
最新如何復習03-05
西裝如何搭配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