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講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華)給孩子講故事15篇
給孩子講故事1
眾所周知:語言是幼兒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孩子從小對成人說話就很敏感,喜歡注視、傾聽。這就是托班老師經常用故事吸引孩子的原因。那么,怎樣講故事才能受到孩子的喜愛呢?在實踐中。對幼兒講故事可以分三步走。
一、 看書講
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很弱,他們的思維是直覺行動思維,是具體形象的。老師在給幼兒講故事時首先應考慮看書講,并最好是分組講,讓幼兒圍繞在老師的兩旁,孩子們一邊聽一邊說看畫面,既能從成人那里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又使孩子近距離地觀察和模仿成人講話,理解故事內容。還可以把小故事制作成一個一本或幾個一本的大圖書,以便全班小朋友共同欣賞。另外還有木偶表演、成人表演和桌面教具等也是給孩子講故事的很好途徑,可以穿插使用。
二、 反復講
幼兒喜歡聽已經聽“爛”了的故事,這是因為當孩子熟悉了這些故事之后能
夠從中獲得理解的滿足,感到很親切。因此老師給幼兒講故事的第二步是反復講。在講之前老師應該注意考慮孩子的喜好,篇幅短小的內容,老師可以有間隔地反復講給孩子的喜好,篇幅短小的內容,老師可以有間隔地反復講給孩子的聽。在每次反復中逐步使他們學會重復一兩句話,一些片段。老師應注意堅持每日至少用二十分鐘(分次進行)的時間給孩子講故事,這種語言上的經常的刺激對調動幼兒語言的內部動機、發展幼兒的語言有很大的意義。
三、 自己講(看)
老師為幼兒準備充分的適合托班孩子年齡特點的圖書,也為幼兒制作一些簡
易圖書。當老師給孩子們講故事后,有的孩子有看書的要求時,可以鼓勵幼兒到圖書角自己看,在觀察孩子看書時我們發現,孩子們對熟悉的'內容非常興奮,或自言自語,或制給孩子和同伴看,這是幼兒閱讀興趣的萌芽,老師應細心地給予呵護和培養。在看書時由于孩子堅持性差,老師要多關注。在組織幼兒看書時注意復本要多,人手一冊,時間要短,避免幼兒坐不住,折損圖書。
愛聽故事是幼兒的一大特點,老師只有了解了幼兒的特點才能有效地講好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內容,促進孩子的發展。
我相信大家看完了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啟發,與我們以前對幼兒講故事相對比可以看出我們的欠缺在哪里?在此我還想補充一點,曾有一位優秀的幼兒教師對我說,“如果你想在對幼兒講故事的時候充分吸引幼兒的目光,你必須“神經病”一樣的講,表情要眉飛色舞,聲音要抑揚頓挫。”其實這一點都不夸張,所謂幼兒的世界就是這樣奇思妙想,一位好老師要做到這一點。
給孩子講故事2
星期六下午,兒子和鄰居雙胞胎大龍小龍去兒童樂園玩了好長時間才回家,回到家,三個孩子又在客廳打鬧,一會兒玩打氣球游戲,一會兒又爭塑料積木,吵得我什么也做不成。我走進客廳想吵他們幾句又覺得不合適,可是這樣一直打鬧也不是辦法,我扭頭看見書架上的書,想起前一段時間買的繪本,還沒有看呢,今天不正是一個好時候嗎?
我抽出幾本繪本,揚揚手中的圖畫書,對正打鬧孩子們大聲說:“停一下!聽我說,有沒有小朋友要聽故事?”
聽我說完,兒子和大龍小龍歡呼著跳到我的身邊,大龍小龍唧唧喳喳的問:“阿姨,講什么故事?”
兒子說:“我要聽《大灰狼羅克》。”
我對孩子們說:“想聽故事,就跟我來。”
我把孩子們領到陽臺上,讓他們一人搬一個小凳子坐下來。看著他們一雙雙機靈可愛的眼睛,我拿出手中的繪本書問道:“你們想先聽哪一個故事?有《小老鼠亞歷山大》,《小棕熊的夢》,還有......”
我的話還沒說完,不知道是大龍還是小龍(這兩個雙胞胎我分不清,總是穿一樣的衣服)說:“聽小老鼠的故事!”
兒子和雙胞胎中的另一個異口同聲地說:“聽小棕熊的夢!”接著他們又因為聽什么故事吵起來,我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大聲說:“舉手表決!”
結果是兒子和大龍兩票對小龍一票(在他們的爭吵中我總算知道我左邊的`是小龍)獲勝。現在言歸正傳,開始講故事:《小棕熊的夢》是繪本大師漢斯·比爾的作品。
在茂密的森林里,住著一只名叫小奔的小棕熊。一天,小棕熊坐在洞前,心里有點傷感,因為幾天以來,樹葉一直不停地從樹上飄落。就在這時,又有一片樹葉掠過他的鼻子尖兒,輕輕落到了地上。雖然小奔還是一只幼小的棕熊,但它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這時,我問孩子們:“小棕熊叫什么名字,為什么很傷感?”
三個孩子又唧唧喳喳的說,你爭我搶,聽不清說什么,我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回答:“小龍,你先說。”小龍說話很流利:“小棕熊叫小奔,因為樹上的樹葉落了,秋天就要來了,所以他很傷感。”
兒子大聲說:“是因為冬天就要來了!”
大龍附和著兒子的話。我說:“大家不要說話,咱們往下看!”
秋天就要遠去了,冬天馬上就要來了。
小奔不喜歡冬天。當他還是熊寶寶時,他和媽媽還有兄弟姐妹們一起,住在一個溫暖舒適的大洞穴里。那時的冬天是多么美好呀!但是,從去年開始,小奔就不得不獨自熬過漫長的冬季了。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日子過得真慢!小奔感到很孤獨,所以,他一點也不喜歡冬天。如果,所有的熊都能聚在一個洞穴里過冬,該有多好呀!當小奔把這個想法告訴伙伴們時,大家都一個勁兒的搖頭。其中一只熊還傲慢地說:“你不會是想自己偷懶吧?”
這時,兒子開始擠著我,和我坐一把椅子,大龍和小龍手里都拿著一個積木玩具在玩,我提醒到:“講完故事以后,我要提問,誰回答不出我的問題,那他就要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
小龍和大龍聽完我的話,放下了手中的玩具,開始往我身邊挪了挪。
我接著講:幾天之后,小奔開始為自己挖建冬眠的洞穴了。“弄那么舒服干嘛啊?”
他一邊干活,一邊嘟嘟囔囔地說,“難道就只為了自己嗎?”
“嘿,小奔,你為什么不到南方去旅行呢?”
一只小燕子飛過來,“跟我一起走吧!那里有陽光、棕櫚樹、沙灘,還有大海,別老是趴在你這黑咕隆咚的洞里了!”她嘰嘰喳喳地說完后,就飛向天空,一會就看不見了。
好啦,長途旅行開始了。大家全爬上了車,不一會兒,雪地就被甩在了卡車的后面。他們開始唱歌,歌聲越來越響亮。小睡鼠們會唱很多有趣的歌,小奔只能用沉悶的低音為他們伴唱。在駛往南方的大路上,小奔幾乎忘記了自己生活的森林和他所居住的洞穴。
孩子們靜靜的聽著,偶爾相互看一眼,陽臺上很安靜,只有我講故事的聲音和翻書的沙沙聲。“啊,真是一次夢幻般的冬眠呀!”三只小睡鼠說。“不,應該說真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冬眠之夢!”小奔說。他也的確經歷了一次舒適的冬眠,就像小時候和家人一起,住在那個舒適的大洞里一樣。而小睡鼠們呢,更是第一次和一只柔軟、溫暖而又巨大的熊睡在一起,而且從來沒有睡得那么踏實過。
“多暖和、多舒服呀!”那只最小的睡鼠感嘆地說。
“是的,從來沒有這么舒服過呢。”小奔咯咯地笑著。
小睡鼠們該重新回到他們的樹上去了。小奔也該回家去了。分別時,他們約好下一個冬天再見——“別忘了,還是這個時間,還是這輛小卡車喔。”
他們互相叮囑道。就像真正的好朋友那樣,他們互相揮手告別,直到再也看不見對方的身影。我合上書,對孩子們說:“好了,故事講完了,我要提問了!”
說完,三個孩子立即坐的端端正正,像上課時認真聽講的小學生一樣 。我忍著笑,提出第一個問題:是誰提議小奔去南方的旅行的?南方有什么?這個問題很簡單,三個小家伙異口同聲回答:是小燕子提議的,南方有陽光、棕櫚樹、沙灘、大海。不錯,三個小家伙每人加一分。
第二個問題:小奔在去南方的路上,首先遇到了誰?大龍回答:遇到了小松鼠;小龍回答:不是,是小睡鼠;子騰回答:no,是three只小睡鼠;這次大龍沒有回答正確,要扣掉一分,下次講故事要記得認真聽哦 !小龍和子騰回答正確,每人加一分,不過子騰有點驕傲哦,要學會謙虛!
第三個問題:那輛去旅行的小卡車上除了小奔和小睡鼠還有哪些朋友?(看圖認動物哦)子騰說:有兔子、長頸鹿;大龍接著說:野豬,還有狐貍;小龍也不甘示弱:還有蛇,他纏在長頸鹿的脖子上。觀察的真仔細,不過還有我們不認識的動物,咱們看看都有什么吧:有獾,犀牛,啄木鳥,鸛。
第四個問題:小奔他們有沒有去到南方?三個小家伙又是異口同聲地回答:沒有!是做夢呢!
第五個問題:你們喜歡小奔嗎?為什么?子騰回答(這孩子總是搶著回答問題):我喜歡小奔,他不喜歡冬眠,有自己的夢想,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做出了很大的行動,雖然他沒有走到南方,只是做了一場夢,但是我還是喜歡他。小龍回答(這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我喜歡小奔。他很勇敢,很有愛心。大龍回答:我也喜歡小奔,他會開汽車,愛交朋友。這個問題大家回答的都很棒,子騰回答的最詳細,大龍小龍回答的簡單明了,說明這個故事大家認真聽了。
今天是第一次給你們講故事,提的問題簡單一點兒,以后,我會把這些故事一個一個給你們講,你們還要不要聽?三個小家伙又是異口同聲地回答:“要!”每次他們一塊兒回答時,我就要捂住耳朵,聲音太大了!以前給兒子讀書、講故事,只有他一人回答問題,有時提不起來精神,沒想到這次三個孩子爭著回答問題,看來,這就像大龍小龍的奶奶說的:一只小豬不吃食,兩只小豬爭著吃。以后,這三個小家伙就歸我管了,這三只小豬的故事以后就要經常上演了!
給孩子講故事3
提前熟悉故事情節
給孩子講故事有哪些技巧,上學時朗讀課文的經歷告訴我們,再簡單的文字,第一次朗讀時在字音、斷句、重音和連貫性上都會出現錯誤。這些錯誤肯定會直接影響你的小聽眾對故事的理解。所以媽媽在說故事前應先通讀一遍,了解故事脈絡、角色特征、語言風格等,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讀。
要充滿熱情地朗讀
給孩子講故事有哪些技巧,要想讓孩子對閱讀感興趣,父母首先要表現出樂在其中的狀態。這樣才會讓孩子通過模仿向你學習,并被你的情緒所感染。相對邏輯語詞記憶、形象記憶和運動記憶而言,這種情緒記憶對孩子來說更為持久和深刻。所以,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父母的熱情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用手指點畫頁內容
給孩子講故事有哪些技巧,一般而言,好的童話書包括三條線索:文字講述線索、圖畫講述線索和文字和圖畫共同講述線索。因此,早期教育時,讓孩子認真觀察圖畫能夠幫助孩子理解相關內容,并且培養他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對圖畫符號的領悟能力。所以父母在朗讀時,如希望孩子注意的部分可用手指點,更能幫助孩子理解圖和文的互補和互動,并關注其中別具匠心的小細節。
適時地用口頭語解釋
給孩子讀童話需要注意什么,給孩子讀書就是要讓他接觸豐富的書面語言,但是理解書面語言需要一定的過程,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用口頭語言或半書面語言來解釋,譬如“愚蠢的主意”,就是非常笨的主意,那不是一個好主意等。
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意識地使用那些讀過的書面詞匯,以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書面語。朗讀后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歸納和總結故事的大致內容,對孩子積累閱讀經驗很有好處。
根據情節改變表情
給孩子講故事有哪些技巧,要把故事讀得有聲有色,“聲音表情”非常重要。可以采用聲調高低、聲音大小、聲色粗細,以及生氣或開心的腔調來表現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的變化。還可以適當模擬故事中角色的動作和手勢,使故事更形象化,以此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此外,朗讀的時候還要控制好速度,讓孩子有時間去理解和吸收。
孩子講大話,家長要檢討
說謊,似乎是成長中的孩子們的通病。其實,孩子說謊是家長教育不當的`結果,因為孩子不能區分真實和想象的不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4歲以下的孩子把爸爸、媽媽是否高興作為衡量自己行為對錯的標準。如果孩子告訴下班回來的媽媽:“我今天把鏡子打碎了。”媽媽一定會很生氣,弄不好還會打他一頓。但如果孩子換一種說法媽媽就不會生氣。從這里孩子學會了“說謊”,但此時的孩子并未意識到自己行為的性質,只知道媽媽爸爸生氣,自己就是做錯了。但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怕父母生氣而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撒謊得不到應有的矯正,慢慢就會固定下來,形成欺騙行為。因此,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從小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行。
父母不要“教”孩子說謊
許多家長意識不到自己一些細小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例如,不喜歡接待來訪人,就教孩子說,“如果某人來找我,就說我不在。”如做了不愿讓配偶知道的事,也對孩子說“別讓你媽知道”。還有的家長說到做不到,給孩子空許諾等。由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定威信,父母說的或是做的孩子認為都是對的,逐漸也就學會了說謊。對這類行為的后果,家長一開始往往意識不到,等孩子出問題又十分氣憤。其實孩子問題的根源就在家長本身。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誠實,首先家長要在孩子面前保持誠實。
不要懲罰講真話的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例、孩子說了真話,父母卻劈頭蓋臉地一通嚴厲批評,甚至體罰孩子。如:有一個母親請病假出去玩.結果孩子將真實情況告訴了來探訪媽媽的同事,孩子母親知道后、痛打了他一頓,還教他以后再有這事就告訴別人“我去醫院了”。這樣一來,孩子將逐漸體會到說真話會受到懲罰,不說 真話倒能平安無事,甚至還可以贏得父母的贊賞。如果下次犯了錯誤時,孩子就會想盡辦法隱瞞過去、以逃避懲罰。所以,家長正確的做法應是:孩于承認錯誤后,首先表揚他的誠實,然后再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
幫助孩子區分想象和真實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6歲的孩子中只有大約18%的人能夠區別真實和想象,而9歲的孩子中有90%能夠理解故事是編的還是真實的,在11歲~12歲時開始從新的角度理解誠實的問題,也就是說,孩子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理解“謊言”和“誠實”是怎么回事的。因此,家長要在孩子3~4歲時開始幫助他們學會分辨什么是假裝的,什么是真實的。例如,做游戲時,家長扮做大灰狼,孩子覺得害怕,這時可以跟他解釋什么是“假裝”的。稍大年齡的孩子,則可以針對科幻電影、童話故事,戲劇中的人物和孩子討論事實與虛構的區別。
孩子在不能分辨幻想和現實時,往往把希望發生的事說成是正在或已經發生的事,向父母、同學夸耀自己的“英雄業績”。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卑感,自卑使他們常以優越感來補償自己,以顯示自己的“能干”。對這樣說謊話的孩子,家長要判斷出他們說謊話的原因,及時糾正,不能聽之任之。
及時獎勵誠實的行為
要培養一個好的行為習慣,獎勵比懲罰更重要。當發現孩子闖禍以后,不要氣急敗壞地責問:“這是不是你干的?”此時,孩子很有可能因為怕挨打而說謊。這樣的問話方式實際上是誘導孩子說謊。家長可以注視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說出真相,或者說:“發生了什么事?”如果孩子承認了錯誤或請求原諒,應先表揚他的誠實,然后再批評,并且相應地減輕對他的處罰。
任何行為都是在初始時最容易矯正。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第一次說謊時,就要十分重視這個問題,并要適時地懲罰。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說謊時會感到極度不安,即使僥幸蒙混過去了,也會十分擔心,如果家長不及時發現制止,孩子會習以為常,撒謊成“性”。
給孩子講故事4
故事對于孩子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些好的故事,小家伙可以百聽不厭,故事對幼兒的教育作用既深刻而又深遠。
1、講故事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不要用成人語言,或照本宣科地用書面語言。
2、講故事時還要注意聲調的變化,要繪聲繪色,但也不宜過分夸張,這是因為一方面繪聲繪色更能表現故事的思想感情,幫助孩子領會。另一方面,可以影響孩子的語言表情,他會模仿著成人的樣子,提高語言的表現力。
3、講故事的`時候還要注意把故事中孩子不明白的事情,沒有見過的物體,不懂的詞匯,一一給孩子解釋,使孩子真正理解故事的內容,同時又能獲得知識,學習語言。
4、要掌握好講故事的時間,不要過短,也不可以過長,2——3歲的孩子注意力開始發展,但很容易轉移和分散,保持集中的時間很短。講故事時間過短,無益于注意力的培養,講故事時間過長,孩子容易疲勞,2歲孩子,一般在5———10分鐘左右,3歲孩子在10———15分鐘左右。
另注意:不要在孩子吃飯時或睡覺前講,會影響消化和睡眠;一次不要講幾個故事,這樣不利于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和記憶;講完故事后,要問一問孩子故事的內容,要對故事中的人和事給予評價,以加深他對故事的印象和理解。
給孩子講故事5
教小寶寶,就得掌握講故事的技巧,如果你講故事沒有吸引力,孩子自然是亂動亂跑,一方面是打攪了你講故事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根本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那么到底要如何正確給孩子講故事呢?這點,必須是每一個幼教掌握的。
一、拋開書本
幼教要記得,如果你只是照著書本念故事,那根本沒有感情。所以,請拋開書本,一定要把故事印在自己的腦海里。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就如同這個故事是從你的腦子里出來的',而不是眼睛里出來的。這樣做會讓孩子們崇拜你,覺得老師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
二、注意節奏
小朋友們聽故事,其實是需要非常嚴明的節奏的。如果老師一直用一個節奏來讀故事,反而讓孩子們覺得索然無味。有部分老師喜歡用非常慢的語速來講故事,雖然看似是讓孩子們聽的清楚,但實際上卻散失了抓住孩子注意力。所以,要懂得輕,重,緩,急,用節奏感帶動小朋友,最好的例子就如同動畫片。
三、聲情并茂
有些老師講故事,就是靜靜地坐在那里,一味地把故事順利地讀完就結束了,完全不了解孩子們的耐性,也是需要你的夸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的。因此,聲情并茂的講故事,更能讓孩子們理解,尤其是利用面部豐富的表情,你緊張時,孩子緊張,你興奮時,孩子興奮,這全在于幼教是如此引導的。
對于幼教如何給孩子們講故事,其實還是需要幼教平時多下下功夫。我們按著書本讀故事,還是聲情并茂地給孩子們講故事,都要從我們的內心出發。當然,愛孩子是關鍵。
給孩子講故事6
在學前期,孩子的想像力開始有了較快的發展。成人經常通過給孩子講故事有利于啟發他們無拘無束地進行聯想和想像,發展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想像力是創造的前奏,想像愈豐富,創造力愈強。孩子想像力的發展對于他們長大后在學習和勞動中創造性的發揮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在講故事時父母不妨這樣做:
1、成人可以講完故事后向孩子提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如講完科學幻想故事后,啟發孩子談談自己長大以后發明創造的理想?讓孩子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一定的概括和大膽的.想像。
2、成人可以供給孩子必要的道具,如面具、餐具等,讓孩子進行故事表演,讓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去體驗和表達人物的內在情感,以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從中得到啟發,促使其想像力不斷發展。
3、成人給孩子講故事,有時可講到一定的地方不往下講,引孩子對以后的故事情節進行想像,如講述《曹沖稱象》,當講到該怎樣稱這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的重量時停住,讓孩子楊一下,用什么辦法可以稱象?促使孩子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邊聽,邊動腦筋,發展了想像力。
給孩子講故事7
要選好故事
要根據幼兒的實際認知水平、年齡大小、興趣愛好、選擇與之吻合的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的故事。
我的.孩子元元兩歲時就認知了許許多多動物,對動物童話故事很感興趣。我給元元選擇講的動物童話故事,由內容簡短、情節簡單的,如龜兔賽跑;到內容稍多、情節稍復雜的,如“鴨媽媽找蛋”。元元到三歲時,我給他講動物童話故事,內容就更長了,情節也更復雜了,如“誰給貓兒系鈴鐺”。使元元逐漸懂得了做事不能驕傲,也不能馬虎。
要注重質量
給幼兒講故事,堅持每天一次,每次一般不超過十分鐘就夠了。因為幼兒每天玩的內容不能很單一,也不能一個內容持續時間太長,否則孩子就沒興趣了,注意力也不集中了。
我給元元講故事時,每天一次開始三五分鐘,逐漸增到到十幾分鐘。并且在講故事前,我們都做好準備,要選講那個故事,自己一定先熟悉好內容和情節,同時確定演示手段。這樣,講起來質量才高,效果才好。
要繪聲繪色
給幼兒講故事,不僅要把人物、情節講清楚,還要語言生動,表情逼真,繪聲繪色,聲情并茂,進入角色,使故事表演富有游戲性,引起孩子的興趣,增強故事對孩子的感染力,才能激發孩子的感知、聯想,加強記憶。
給孩子講故事8
孩子在出生后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完全是空白的,所以給孩子們說“潤物細無聲”的童話故事就是家長們在潛移默化的將世界中的好與壞,黑與白傳授給他們。雖然,“潤物細無聲”的童話故事都是人們虛擬的,但恰恰就因為正好符合孩子們那天真無邪的想象。
而父母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給寶寶講“潤物細無聲”的童話故事呢?如果家長在說童話故事時聲音平淡,這就絲毫都不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所以家長以形象、生動、有感情的語言給兒童講故事,接著再進一步幫助他們熟悉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講故事給兒童聽,同兒童一起念兒歌,是兒童最快樂的時光,也是最能給他們帶來親情和安全感的時刻。
發展和培養兒童想像力的最好方法是父母在講“潤物細無聲”的故事時,可以準備一些有助于聽懂故事的'實物,包括相關的圖片和玩具等。當他們在聽大人講故事時就可以同時用圖片和聲音一起進行或是觸摸實物,這樣就能讓他們對通話故事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他們也就會產生更加豐富的想象。這就有利于更好的塑造孩子自信、樂觀等優秀的品質。
通話故事的情節非常不可思議:即使是一篇段故事也能將主人公的命運、家族、生活等描述的很清晰。雖然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但最后總會有雨后出彩虹的場面總是會出現,主人公也從歷險中回到了幸福和安全的生活中。
這樣清楚的故事結構會讓孩子逐漸認識到:故事里有好人和壞蛋,最后好人也一定會勝利。當孩子頭腦中形成了黑白分明的印象后,就可以學會辨別善惡,并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妒忌、害怕或者退縮等情緒。雖然,現實生活和完美結局并不相符,但那些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孩子,在碰到困難的時候,不會輕易動搖他們樂觀的世界觀,也更有克服困難的韌性。
當然,講“潤物細無聲”的童話故事過程也可以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可以讓兒童邊聽童話邊看書,或邊聽音樂,體會其中快樂和悲傷的心情。因為兒童的腦細胞十分嬌嫩,對感知的對象十分敏銳,當感知伴隨著孩子的思考的對象是實質的,腦細胞才能正常工作。
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獲得知識更重要,現在社會中人們也不再只是一味的追求高智商,相反情商在當下的社會中卻變得尤為重要。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經驗。可以從兒童時期開始進行輕傷的培養童話引導孩子充分地展開幻想,并與童話故事的主人公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當由和孩子最親近的人給他講故事時,孩子就會更加容易和他產生一種強烈的共鳴。童話故事會讓孩子學會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給他人,同時也會理解別人的情緒,這是今后人際關系中重要的溝通部分。
給孩子講故事,父母除了要學會運用技巧,還要注意以下的四大原則:
1、可以重復故事
似 乎女生永遠都喜歡童話世界里的公主,而男生則喜歡打怪獸。同樣的故事寶貝們會要求家長重復一次又一次,永遠也聽不膩。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有點不正常,同 樣的故事聽了那么多遍為什么孩子還是喜歡呢?因為孩子對故事充滿了好奇,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卻還沒有跟上,所以他們需要重復。在重復的過程中每次加 深印象,慢慢理解故事內容和語言情感。
2、塑造好的環境
給 孩子講故事,不是指在廚房要講給他聽,也不是你一邊看電視一邊講故事。講故事需要一個好的環境,最好是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如果家里沒有書房,可以 在陽臺的一角,或是睡前在床上講故事,孩子聽著父母講故事,一家人溫馨地在一起,還能增加親子感情。親子閱讀能帶給孩子快樂和安全感,也能滿足大人的幸福 感。
3、保持愉快的心情
不 要把給孩子講故事當成一種任務,從而帶著不好的心情去面對他,并將這種負能量運用到語言之中。無論什么時候,你的心情即便是再糟糕,在面對孩子時也要調整 好心態。如果你真的很down,不妨可以跟孩子說:“媽媽今天心情很不好!我們能換個時間再講好嗎?”在征得孩子的同意之后,再安排時間給寶寶講故事。人 的情緒會對周邊的人造成很大影響,所以不要帶著差情緒去給孩子講故事。
4、不用方言講故事
現 在國家普及的是普通話,孩子在學齡前接觸太多的方言會給他將來學習漢語拼音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父母盡可能地與孩子用普通話交流,在講故事時也使用普通 話,如果你覺得講得實在是太差勁了,不妨給孩子買一臺故事機或是其他能播放故事錄音的設備。標準的普通話,豐富的語言和故事情感能給孩子帶來很好的學習效 果,可以幫助孩子拓展思維空間與邏輯空間,幫助語言發育,詞匯積累,可以說講故事對孩子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給孩子講故事9
語言能力的發展可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家長不妨用講故事、聽故事的方法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醫學專家通過對兒童多年的觀察發現,4歲是培養兒童語言能力的關鍵年齡。因為,嬰兒從1歲開始掌握2至3個單詞起,到了4歲時大約能掌握900至1000個單詞。這時候,父母若抓緊對他們的語言訓練。如培養兒童的背誦能力,反復訓練其對話能力,可使兒童的語言思維能力較快地提高。
那么通過什么方式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呢,這里推薦給父母一種實用方式—講故事。
1、通過聽故事訓練孩子的語言
(1)成人給孩子講故事首先要堅持說普通話,禁用方言,要以清晰、準確、規范的語言為孩子做好學習語音的楷模。
(2)給孩子講故事時要注重視聽結合,借助實物、口形示范和手勢等直觀手段,形象具體地向孩子示范發音,并讓孩子反復的辨別和體驗。
(3)在講完一個故事后,可把故事中生動、有趣、可游戲的`情節,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編成游戲,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游戲過程中掌握語言。
2、通過講故事豐富孩子的詞匯
(1)在講故事過程中,可借助于表情、手勢等來演示一些常見的、淺顯的詞,幫助孩子理解詞義。
(2)講故事時所涉及的詞義要淺近、準確,盡可能讓孩子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來解釋詞義。
(3)把故事中的某些常用詞讓孩子用同義詞(或相近詞)換一換,爸爸媽媽適時地加以啟發并做出評價(肯定或否定)。
(4)邊講邊啟發孩子填出部分關鍵詞,如:“樹林中竄出一只(兇猛)的老虎,三只小白兔(飛快)地跑去。”
3、通過講故事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1)講故事時,爸爸媽媽應用親切的語氣,把故事情節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盡量避免詞不達意、缺乏條理,給孩子造成錯覺。
(2)應該以故事內容這個特定環境,充分給孩子提供模仿、練習的機會,如模仿故事中某些對話、聲響等。
(3)講完故事后,可讓孩子復述故事(故事中部分情節或故事大意),以培養孩子的概括能力,發展孩子的創造力。
(4)故事講到某一關鍵處,中斷講述,啟發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想像,創編出以后的情節。
(5)根據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孩子借助選圖、拼圖、繪畫、粘貼圖片來表達故事情節。可充分利用舊圖書、舊畫報中的某些圖片,讓孩子挑選人物、動物、景物等拼成有情節的畫面,再編成小故事講出來。
給孩子講故事10
1、每天給孩子講故事,發現他的表達能力慢慢提升,很有成就感。
2、每天最幸福的事兒就是給孩子們講故事。
3、每天給孩子講故事、唱歌,跟孩子說話會讓孩子每天都有進步。
4、今天和老公達成共識,從今天開始,每天輪流給孩子看繪本講故事。要堅持!
5、好可愛的孩子們,活動一定很精彩!想起了我曾經10年的幼師生涯,每天都給孩子們講故事,小家伙們可愛聽了。
6、每天迎著朝陽去送孩子上幼兒園,每天踏著夕陽去接孩子放學,每晚睡前在床上給孩子講故事。
7、非常愛看書非常喜歡聽故事。我倆也在堅持每天不管多困都會給孩子講故事。
8、想結婚,和你,余生只想有你,和你賴在一起,愛你,還有要生幾個可愛的孩子,每天看著你給孩子講故事,好幸福,好幸福。
9、每天回到家自己給孩子們講故事,補知識、按自己的`節奏陪伴孩子成長!這便是最平凡的幸福!
10、每天給孩子講故事,貴在堅持最重要,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做一件事要有毅力。
11、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不代表著一定要每天一個新故事,而是一個故事重復給孩子講幾次。
12、每天晚上給孩子講故事,你們家里也有一個愛聽故事的孩子么。
13、每天花20分鐘講故事,孩子會愛上書本、會想要探索這個世界,并且開始思考,同時學會擁有夢想。
14、每天都給小女兒講故事,珍惜相處的時光,給孩子們最美的童年。
15、給孩子講故事的日子,好像每天都生活在大自然。
16、今天給我家兩個萌寶又訂購了一整套繪本。每天開心給孩子們講故事。
17、從三月十九號開始鍛煉身體到現在,沒有停止過,包括周末。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樓下走兩道三圈,回來之后給孩子講故事,每天充實的不得了。
18、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父母最常做的一件事,每天給寶寶講一個新故事,但是寶寶在某個階段就喜歡聽重復故事。
19、每天這個時候都想說點什么,但是我得給孩子講故事。
20、從今天開始。每天打卡給孩子講故事!每天至少10分鐘!加油!堅持下去!
給孩子講故事11
兒童睡覺前最喜歡聽故事。講什么故事最能使孩子滿意,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和智力健康產生有益的影響呢?國外一些兒童教育專家對此做了一番細致的調查,得出以下幾點意見:
1.孩子一般都愛聽父母幼年時代的故事和趣聞:父母小的時候怎樣生活;那時候家里的房子怎樣,花園樹木怎樣;父母的兄弟姐妹怎樣,逢年過節又怎樣……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聽到過什么有趣的傳聞等等。
2.動物的故事也是孩子們百聽不厭的。如將動物的性格和行動講的與孩子平時的表現很有相象或相同之處,深寓褒貶,明指是非,這樣還能起到道德、情操教育的積極作用。
3.流傳很廣而且適合于兒童理解水平的民間故事。故事往往有人物與動物的交往穿插,生動有趣,并注意啟發兒童自己的豐富想象。有時不妨提個頭,留個尾巴,讓他們自己去組合剩下的故事,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帶著他們美妙的遐想進入夢境。
4、首先家長以形象、生動、有感情的語言給兒童講故事,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和愿望,接著再進一步幫助他們熟悉人物。講故事給兒童聽,同兒童一起念兒歌,是兒童最快樂的時光,也是最能給他們帶來親情和安全感的時刻。
5、培養和發展兒童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在講故事時,為他們準備一些圖片、玩具和實物。可以邊講邊讓他們看圖片,聽模擬的聲音,觸摸有關的實物,這樣童話故事就會在他們的大腦中形成一幅幅鮮明的圖像,他們就會浮想聯翩,使想象的'觸角伸得更深、更遠。
6、讓兒童邊聽故事邊看書,或邊聽音樂,了解快樂和悲傷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獲得知識更重要,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經驗。因為兒童的腦細胞十分嬌嫩,對感知的對象十分敏銳,只有當感知和思考對象是可以看得見、聽得著或摸得著的形象時,才能正常工作。
兒童不僅喜歡聽故事,他們也喜歡創作故事。當你給他們講述一個非常優美的童話故事時,就會發現他們正躍躍欲試,給這個童話故事添加新的內容,這正是兒童創作的萌芽。只要引導得當,兒童就會創作出優美的童話來。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童話形象在兒童思維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兒童在給周圍世界增添各種自己幻想的形象、虛構這些形象的時候,不僅能發現美,而且還能發現真理。
給孩子講故事12
1、斷箭----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只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只斷箭,箭囊里裝著一只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于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托在一只寶箭上,多么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么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身上……
2、生命的價值----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里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
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只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后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么,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么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腳,并且用腳碾它。爾后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并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么,或將要發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3、昂起頭來真美----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于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4、為生命畫一片樹葉----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里,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后,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后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5、飛翔的蜘蛛----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發現,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么拉過去的?后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 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墻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后也是如此。
6、陰影是條紙龍----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決定權在你手中。
祖父用紙給我做過一條長龍。長龍腹腔的空隙僅僅只能容納幾只蝗蟲,投放進去,它們都在里面死了,無一幸免!祖父說:“蝗蟲性子太躁,除了掙扎,它們沒想過用嘴巴去咬破長龍,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從另一端爬出來。因而,盡管它有鐵鉗般的嘴殼和鋸齒一般的大腿,也無濟于事。”當祖父把幾只同樣大小的青蟲從龍頭放進去,然后關上龍頭,奇跡出現了:僅僅幾分鐘,小青蟲們就一一地從龍尾爬了出來。
7、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難----并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夸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后,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并加以研究。驚喜之余,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 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 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后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后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8、永遠的坐票----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后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后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愿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9、心中的頑石----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么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
十幾分鐘以后,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
婦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鐘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10、追求忘我----不要把自己當做鼠,否則肯定被貓吃。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癥,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給孩子講船長有一只天堂鳥,她被這只鳥的描述迷住了,極想親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顧帶著她一道去看那只美麗的小鳥。奇跡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長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最后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給孩子講故事13
作為老師,我們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讀書不僅可豐富知識,更可能讓人變得快樂、積極向上。
所以在孩子課余時間,我就把有關培養幼兒行為習慣的故事DVD放給孩子們聽,這時候孩子們特別安靜,孩子的記憶力是驚人的,你給他們什么都能接受。漸漸地,孩子們便能一字不差地倒背如流。DND聽膩了,我就選擇一些故事書籍讀給她們聽,書上生動多彩的畫面吸引著孩子們,對書非常喜歡,產生了深厚的讀書興趣。每天空閑時間他們總是纏著我講書中的故事。于是我堅持每天給孩子們讀10分鐘的故事,發現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詞匯量都有了明顯的增長。后來他們自己看到圖書上的動物和人物的表情,便能直接說出故事情節。漸漸地,就培養了孩子們良好讀書的興趣和講故事的愿望。
在平時講故事時,我會告訴他們認真地聽,給她提一些問題和他們一起思考故事的內容,分析事件的起因,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是滿足孩子好奇心和了解新鮮事物的一個極好途徑。積極地讓孩子多說,多講是為了培養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們會時不時地冒出幾句小大人一樣的話還會用上“像…..一樣、勇敢、堅定、不怕困難”等詞匯,這和她長期的聽故事和閱讀是分不開的。 在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的過程中,我也有一些心得,孩子3、4歲時聽故事應短小、情節簡單,最好有適當的`重復,角色也要少。5、6歲的孩子抽象思維開始萌芽,理解能力提高故事可以篇幅稍長,情節曲折的,而且內容和范圍也要擴大,這樣能開闊他們的眼界和思維。
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了,他們會講的故事有了用武之地。老師知道她會講很多故事,就請他們給新入園的小朋友們講,當她的故事贏得老師和小朋友的掌聲時,她講故事的愿望更強了,她會主動和老師說“老師:我想給小朋友講個故事”.有時講的不夠流利時,她會再看書、再講,只為給小朋友講更好聽的故事。在給小朋友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當眾表達的能力更強了,在眾人面前說話很有自信也更開朗。以前孩子講故事故事講的不夠生動,通過參加“故事大王”比賽和“親子故事會”老師先給孩子生動地講故事,讓孩子體會不同的角色,回到家中家長指導孩子,孩子會主動地給家長講故事的時候,請家長做評委。現在很多孩子在講故事的時候,很注意角色的語言生動,得到是掌聲和聽眾開心的笑。
多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多和孩子一起朗讀,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辦法。愿我們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成長。
給孩子講故事14
在一個很冷很冷的地方,住著一個叫小麗的女孩兒。小麗養了一只小狼犬,小狼犬非常可愛,常常和小麗一起玩耍。小麗有個愿望,讓六只小狗拉著雪橇,和她一起參加滑雪橇比賽,可是小麗的'愿望一直沒有實現。
有一天,小狼犬看見五只小狗,就跟上去說:“你們好,你們在干什么呢?”小狗們說:“我們找不到爸爸媽媽了。”原來這些小狗剛剛來這里,不熟悉路跑丟了。小狼犬想了想說:“我熟悉這里的路,我來幫你們找爸爸媽媽吧。”
到了中午,小狗們終于找到了爸爸媽媽。狗媽媽對小狼犬說:“為了表示感謝,我們愿為你做一件事情。”小狼犬說:“我的小主人有一個愿望,希望你們能和我一起幫她實現。”然后小狼犬就把小麗的愿望告訴了小狗們,小狗們爽快地同意了。
小狼犬回到家,小麗問:“上午你去哪兒玩了?”小狼犬得意地一叫,五只小狗全出來了。小麗非常高興,開始訓練這些小狗,最后參加滑雪橇比賽得了一等獎。后來,小麗還收養了這些可愛的小狗。
給孩子講故事15
講故事是最自然、安全的親子交流方式,能幫助父母觀察孩子的興趣點,以引導其成長,同時也有利于孩子語言和邏輯能力的發展。上海教科院學前教育博士喬梁為即將捧起故事書的父母寫下了一張“YES OR NO”小貼士。
故事內容有講究
為了嚇唬孩子使之聽話,一些父母常會編造“夜里老虎會出來,聽到哪個孩子在哭,就把他吃掉”等“反面”故事,卻忽視了略帶恐怖色彩的情節對孩子身心發展的消極影響。另一些過于“天馬行空”的父母僅僅把講故事作為“哄孩子”的手段,隨心所欲、信口亂吹,甚至給孩子造成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好的'故事才能給孩子帶來愉悅或感動的心理體驗。父母應購買正規出版社出品的經典繪本,選擇更貼近兒童生活的故事,一邊欣賞精致的插畫,一邊將主人公的有趣經歷娓娓道來。有心的父母不妨將孩子編到故事中去:“小豆芽有一位好朋友,就是我們家的歡歡。歡歡和小豆芽總是互相幫助……”如此體驗式的故事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在聆聽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
聲情并茂有“聽”頭
缺乏經驗的父母容易照本宣讀,可哪個孩子會喜歡報流水賬的“故事媽媽”呢?通俗易懂的口語化語言是親子閱讀的第一要素。
擅長表演的父母應充分利用優勢,講故事前做足功課,盡可能達到“聲情并茂”。如果父母恰巧都不屬于“模仿達人”,也無需著急,不妨采取“角色朗讀”的形式增添幾多情趣。聲音粗重的爸爸適合龐大動物如河馬、大象,兔子、貓咪等小動物當然得邀請溫柔的媽媽來擔綱。爸媽亦莊亦諧的“本色出演”定會讓孩子開心不已。若能加上布藝手偶的話,效果就更棒了。
親子互動趣味足
不少父母將給孩子講故事看作一項“授課任務”,講述時不許插嘴,動不動就拿出“你再打岔,下次不給你講”的殺手锏。于是,孩子只能消極、被動地聽,也懶得思考。其實,一口氣講完故事并不是最重要的。激發孩子在與父母互動中思考,才是講故事的根本目的。
由于理解能力有限,故事剛開場或者情節較復雜時,孩子常常會頻頻提問。孩子發問時,父母切忌粗暴拒絕,而應該提醒“別急,聽到后面你就知道了呀”。細心的父母要不斷觀察孩子神色,隨時解釋。講到關鍵時刻,甚至可以故意“剎車”——“天快亮了,回不了大海,小美人魚該怎么辦呢?”讓孩子替故事中的主人公想辦法順利過關,或發揮想象力設計不同的結局。此外,灌制“我家的故事CD”也是不錯的創意,因為在孩子聽來,父母的聲音比任何播音員的抑揚頓挫都要親切。
【給孩子講故事】相關文章:
給孩子講故事03-12
講故事作文03-28
給寶寶講故事03-11
看圖講故事03-12
聽外婆講故事01-25
好孩子與壞孩子作文07-18
孩子的作文09-18
海濱的孩子12-19
好孩子與壞孩子作文2篇[推薦]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