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課后反思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優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課后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課后反思1
《草船借箭》是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諸葛亮,是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根據雙主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我通過實例操作,得到以下啟示:
1、要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互動關系。《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探究,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例如: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讓學生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學習語文。在本節課中,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合作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諸葛亮怎么能夠做到讓船順風順水,小組同學合作演示諸葛亮怎樣掉轉船頭借到箭的。學生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智慧火花不斷閃現,潛能得以充分發展。
3、讓學生在探究發現中學習語文。語文課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審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得到許多有益的東西,教師要善于運用藝術的方式讓學生體嘗探求之味,享受語文的發現之樂,那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所在。
在教本課時,還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沒有試講,在時間上把握不準,沒能給學生大量時間去讀書。在談諸葛亮“笑”的這個地方,還沒挖掘太深,沒能讓學生更好體會到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使自己在業務上更上一層樓,希望校領導在教學上能給予更多指導。
語文課后反思2
一年級的教學工作轉眼就結束了,作為一年級的數學、語文教師,我覺得很忙碌,很辛苦,但也收獲了很多,下面我就一學年來語文教學的工作做以簡要的介紹。
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內容多、知識面廣,但又是打基礎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候,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大量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扎實。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輕松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快樂。
一、我嚴格按照教學計劃上課,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課內外作業。
課前我必須要精心準備,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中總是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做游戲、講故事、猜謎語、開展活動等,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知識。還不怕麻煩,制作各種教具,課件等輔助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了能更好地立足課堂搞好教學,平時注重自己業務能力的`提高,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平時利用空余時間隨時隨地進行教研,開展探討性的交流和反思。
二、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
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可以體現其文化素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
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臨寫.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讓一年級學生學會讀書,喜歡讀書,將為他們今后的學語文奠定牢固基礎。
我認為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另外,我還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并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除了讀書本上的內容,我還在班里開展了“親子閱讀”,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選一本好書來讀,通過讀書把家長和孩子的心拉得更近了。
通過一學期來的努力,我班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感到由衷地快樂,我會繼續以積極健康向上的態度在教育崗位上前行。
語文課后反思3
《假如》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一首極富童趣的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小詩內容淺顯,感情真摯,我重點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詩的內容,在朗讀中感悟詩的內涵,在朗讀中受到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教育。
我以講《神筆馬良》的故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不斷地補充我講的故事內容,積極參與到了學習活動中來,通過對故事的了解,學生知道了馬良是個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孩子,他用手中的神筆幫助窮人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愿望。我又抓住契機把學生引入文本: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擁有馬良的神筆,她想用馬良的神筆做許多許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寫成了一首詩,題目是“假如”。學生讀題后迫不及待地打開書讀起課文來……在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后,我設計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融入文本,走進小作者的內心。這首詩的朗讀有兩個難點:一是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朗讀時卻不能一樣,應該有一定的變化。二是各段所描繪的對象不同,朗讀時應該突出各自的不同形象。為突破難點我首先范讀這首詩,使學生感受到作者三個愿望蘊涵的不同情感,我從孩子們興奮的眼神里知道,他們被小詩人感動了。我還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四處“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并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三個愿望的不同情感:“畫一個紅紅的太陽”是興奮,“畫許多好吃的.谷粒”是喜悅,“畫一雙好腿”是沉重。我運用了指名讀、齊讀、引讀、創設情景讀、比賽讀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在讀中,孩子們的心和作者的心緊緊貼在了一起,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教育。
孩子們的心是最純最美的!在課堂上我也被孩子們感動著:學完課文后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環節,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什么?孩子們似乎早就期待著這個問題,小手舉得像一片樹林,“假如我有馬良的神筆,我會為盲人畫一對明亮的眼睛,讓他們能重見光明,能看到美麗的世界!”“假如我有馬良的神筆,我會給沙漠畫上草地、森林,讓動物們能在那里快樂地生活,使人們能安居樂業。”“假如……我會給貧窮的山區畫一所學校,讓家庭貧窮的小朋友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學習。”“假如……我會給缺水的地方畫上河流,讓田里的莊稼能得到灌溉,人們能喝到甘甜的水。”“假如……我會給無家可歸的人們畫許多漂亮的樓房,使他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假如……我會給我們的學校畫許多綠綠的樹,五彩繽紛的花,使我們的校園像花園一樣美!”……
孩子們的腦子里充滿了無窮的想象力,孩子們的心靈里有著熾熱的真情,孩子們的心里裝著無數美好的愿望,孩子們的心最純最美!
語文課后反思4
12月2日聽了鄧小燕老師執教的隨堂課《石頭書》一課。主要有以下幾點想法:
1、開課新穎。在課文的引入上,鄧老師用了這幾個問題:“語文書有什么作用?”、“對于課題‘石頭書’你有什么疑問嗎?”(出示了石頭書的圖片)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準確地把握了課文的中心,收效頗豐。既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重視生字詞。鄧老師的生字詞教學十分到位,通過反復讀、分析結構、同座檢查等方法,讓學生對每個生字的音、形有了扎實的.掌握。
3、一些看法。作為三年級學生,已形成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否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又節約了一定的時間。同時音、形的重視,那詞義呢?有的詞語可以在課文中,結合課文理解,但有的詞語可以在學生字時順帶理解,應注重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為高年級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教學設計,對教學效果的有效會有一定的幫助。
語文課后反思5
一、織好課堂紀律,是上好低年級課的關鍵。
雖然也有過兩年的低年級教學經驗,組織課堂紀律一直是我頭疼的事。班級人數多,顧得了前面,顧不了后面,抓了第一組,落了第五組。也許平時偏心慈手軟了點,也許虎頭蛇尾,上課時廝聲力竭,最后草草了事。學生如何舉手,回答問題是否站直,聲音宏亮,聽的學生是否認真等,應多訓練,一定要養成習慣。
二、初讀課文時,一定要做到讀通,讀順。
學生良好的語感,就是在平時的朗讀中培養出來的。每一篇課文的初讀,應從正音、不讀破句、不讀錯入手,寧可多花點時間,也要落實到位。
三、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以兩則謎語導入,學生興味很濃。通過貼圖,將夏天螞蟻勞動、蟈蟈休息,冬天得到各不相同的結局的畫面,配合課文出示,激發學生進一步比較觀察。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說說小螞蟻怎樣搬糧食?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然后師生一起當螞蟻搬糧食進一步體會“背、拉、扛、推、”等動詞,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學習的興致很高。
四、探求拓展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角色。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就是: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性想象對于小學生具有一定的優勢,他們思維的具體性、形象性,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教材的情境更識于學生發展想象。
《螞蟻和蟈蟈》一課中幾只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這里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余地。我抓住契機,出示畫面,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啟發想象。有的說:蟈蟈會邊打哈欠邊對螞蟻說:你們,大熱天還搬糧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有的說:蟈蟈會指著螞蟻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糧食多累,瞧,我們在大樹下乘涼、唱歌,多快樂啊!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稍加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么?說什么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兩次想象對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明白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生活,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五、在閱讀過程中教會學生評價。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評價,既培養了學生傾聽的習慣,又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六、識字教學要扎實,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1、識字目標要明確,每個生字的音、形、義要重點突出,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能看似簡單而簡要教學。
2、運用多種形式和豐富的激勵語言,讓學生多讀,讀準字音,多觀察,記住字形,多聯系上下文,看圖想象,理解字義,從而培養識字能力。
3、指導書寫時,先書空,觀察每一筆一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描紅。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語文課后反思6
人教版《語文園地二》要求同學們在習作里,向老師、媽媽、鄰居、小伙伴或其他的什么人說說自身的心里話。什么是心里話呢?所謂心里話,當然是心里想說的話。它往往是嘴上說不出,或不便直接說給對方的話,是人們心底里最真誠、最無私的表達。
小朋友,在你生長的過程中,有什么事深深地打動過你嗎?有什么事使你的心情變得很糟糕嗎?假如有,你是否想向他人傾訴?想把自身的感動、快樂、痛苦、煩惱一古腦兒向他(她)一吐為快?
有位小朋友想對自身的奶奶說說心里話,她在習作中這樣寫道:
一天晚上,您做了小白菜肉湯,這是俺最愛喝的湯了。聞著香香的湯,俺特別高興。弟弟也非常高興,樂得連連拍手。您給俺們姐弟倆各端了一碗湯。俺慢慢地喝著,細細地品嘗著。而弟弟卻狼吞虎咽地吃著湯里的肉,一會兒就剩下了一碗空蕩蕩的'湯。弟弟又吵著要,您就從廚房里又給弟弟端了一碗,可弟弟嫌湯里肉少,偏要俺這碗。俺不愿意,弟弟就大哭大鬧。這時,您沖俺生氣地說:“你就沒點姐姐樣,給弟弟!”俺極不情愿地把湯給了弟弟。那晚,俺沒吃飯就去睡覺了,可您理也沒理俺。
俺真想說:奶奶,您太重男輕女了!您想過沒有,俺和弟弟都是您的晚輩呀!媽說:十個指頭,咬哪個都疼。您怎么會這樣偏心呢?
這篇習作先向俺們講述了一件具體的事,在這件事中,弟弟貪吃的樣子,奶奶偏袒的動作、語言和“俺”委屈的神情,一一生動地展現在俺們面前。小作者把導致自身心情的具體事實寫得清清楚楚,讀者也就明白了她為什么要向奶奶說那番心里話了。
看來,寫好這樣的習作,一定要把導致自身想說心里話的那件事寫清楚,要讓他人知道事情是怎么發生的,經過是怎樣的,還要寫出自身別樣的心情和真實的感受。
既然是說話,就要有說話的對象。你想向誰說心里話呢?這個人也許是你的老師、爸爸媽媽,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一個和你只有一面之交的路人。總之,你的習作中要有一個明確的傾訴對象。寫的時候,可以用第一人稱,也可以像上面那篇習作一樣,用第二人稱“你”或“您”,直接對傾訴對象說。
說心里話,一,話要具體、明白;二,話要自然、真實。只有真誠的愿望、平易的態度和無私的情懷,才干使人與你親近,才干吸引他人的注意,才干讓人發生心靈的震動。當然,你說的話不一定完全正確,這沒關系,只要俺們對同伴是友善的,對生活、社會、家庭、學校是有責任感的,對未來是充溢信心的,他人是一定能夠理解的。
作文,是俺們學習做人的一份記錄。相信他人看了你的習作,一定可以明白你真實的想法,并從中找到你生長的足跡。
語文課后反思7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
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嘗試讓學生走進深深的父愛,學會感恩身邊給予我們關愛的人人。
(一)抓住背影、朗讀圈劃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所以,我通過反復朗讀、圈劃,欣賞歌曲,引導學生體會了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課外拓展、體會寫法
“細微之處見真情,抓住人物的某一細節,多次展開描寫”,這是這篇散文最大的特色。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并用它來組織材料呢?然后小結:抓住細節描寫能達到藝術視角的創新,可以給讀者以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并且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愛。隨后,我發了一片課外閱讀《父親的巴掌》,此文與《背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抓住“父親巴掌”這一細節來體現父親對我的愛。在課堂中,我緊緊抓住細節描寫這一主線,貫串整個教學,教學思路非常清晰。課內學習、課外拓展,學習的容量增加了,所學的知識也及時得到了鞏固。
(三)連接生活、暢談心聲
不同的父親,愛的方式各有不同。最后一環節,我讓學生暢談心聲,說說在自己的經歷中,父親的哪些細節令人難忘。通過小組討論,推選1-2人上臺演講,全班交流,預期使全課達到高潮。但可惜,下課的`鈴聲已響起,只能把這一精彩的環節放在第二節課,繼續討論。
最后,我告訴大家: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床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著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著我們。請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為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是現在的學生所缺乏的。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同時也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我認為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此。
語文課后反思8
《燕子》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文章記敘了燕子從寒冷的北方回到南方,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不分晝夜地飛,為了過海,許多燕子獻出了生命的情景,贊美了小燕子為了到達目的地不怕辛苦,不畏艱難的精神。
通過課文的學習,俺從同學若有所思的神情中,感受到了同學對燕子的敬佩之情,如何使這種敬佩得以升華?俺想到了同學的`想像,小同學有豐富的想像力,通過合理的想像,同學會感同身受,同學對小燕子的精神深為敬佩。針對這一點,俺引導同學,以《俺的第一次南飛》為題,讓同學把自身想像成為一只在北方長大,今年要跟家長一同過海的小燕子,以小燕子的視角來再現課文中描繪的情景,并適當補充課文中沒有的內容,給同學以想像的空間。
在俺的引導下,因為有話可說,同學很快發生了動筆的欲望,他們個個奮筆疾書。有位同學這樣寫道:“天氣越來越冷了,爸爸、媽媽更嚴格地督促俺進行飛行訓練。俺不明白這是為什么。有一天,俺問爸爸:‘爸爸,能不能讓俺玩一天?’爸爸用翅膀拍了拍俺的頭,說:‘天氣轉涼了,俺們馬上要飛到溫暖的南方去,在通往南方的路上有一個大海。假如你現要不努力練習,怎么能飛過去呢?’……”
在寫到飛至半路,偶遇“船只”這一幕,同學又想像燕子竭力前飛的那種不懈努力,通過“燕子”的心理活動表示出來。以及伏在船只上休息之后飛與不飛的矛盾斗爭也有同學想像到了,真讓俺感嘆同學想像力的豐富。
但是,俺也清醒地看到,這類化物為俺式的寫作方法,相對于能力較差的同學來說難度偏大。因此,俺在布置訓練時,讓他們選取一個片斷來寫一寫,既不因難度太大而望而卻步,也有利于這局部同學習作水平的提高。
語文課后反思9
月考的語文成績令老師與父母大失所望,也令我也十分震驚,沒錯,我考砸了。我不得不進行一下月考后的深刻反思了,反思之后我發現失敗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學習態度不端正,課前預習不充分,學完每一課后沒有及時復習,導致考試時碰到以前課程的題目,失分過多。學習習慣不好,沒有合理安排時間,作業的質量與效率不高,經常熬夜,上課沒有精神。
其次,上課沒有積極參與課堂,對于每一個問題沒有仔細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躍,掌握的知識不具體、不全面,不會舉一反三,思考問題所需時間很長,導致作文時間不充裕。做的練習很少,做題的經驗較少。
再者,便是課外書的閱讀,閱讀量過少,導致寫作文沒有素材,詞匯的積累也很少,語言沒有邏輯性,文章顯得十分雜亂,蒼白無力。對歷史與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對許多文章包括詩詞都不能理解,導致考試中的課外文言文失分不少,閱讀能力仍有待提高。
最后,則是我最大的弱點:粗心。總是“大意失荊州”,做題馬馬虎虎,沒有審清題意便盲目做題,不知是語文,所有的科目都是這樣,做完試卷后沒有仔細檢查,導致犯了許多不該錯的.失誤,正確率較低。以后做題一定要仔細,不能因為題目簡單而不去在意,學習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只有打牢了基礎,才能在此之上再去提高,所以,對以前知識的掌握,是必要性的。
通過了對本次語文考試的反思,我了解了更多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了,自己的水平還差得很遠,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希望下次我能更進一層樓!
語文課后反思10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伙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后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教學中我主要應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讀中去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在學生說課文敘述順序時,我沒有一味要求學生對課文做高度概括,也沒有要求語言必須精練,而是充分重視學生的表達欲望,允許他們用自己的話、憑自己讀后的印象將課文的內容按敘述順序講述下來,當然,也鼓勵概括能力強的同學能用簡潔的語言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的:
1、環節清晰,層次分明
抓住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件發展線,感受他們的心情由激動到快活,再到著急,最后又燃起一絲希望的不斷變化的心情。
2、指導朗讀,感悟心情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用學生的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
(1)師:“想一想孩子們做風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生:“激動的,高興的,興奮的”。
師:“那就請你讀出小伙伴做風箏時的激動。”
(2)“又扁又輕的羽毛飛起來一定是又輕又快地,請你輕快地讀讀孩子們放風箏這一段。”
(3)教師范讀放風箏一段,請學生模仿,進一步讀出孩子們的快活。
(4)師:“村里人看見了,會怎樣地說呢”?
抓住語言的空白點,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羨慕地,高興地,激動地讀好——“放得這么高!”
3,品詞品句,積累語言
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有別于低年級段,而更加關注對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理解,感悟。本節課,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的同時,積累了語言,且教學形式比較豐富。如:
(1)換詞法
在理解“精心”一詞時,采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見得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
(2)查字典
在理解“憧憬”一詞時,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
(3)由字面入手,聯系生活
在理解“翩翩飛舞”一詞時,提出“翩”字,了解字形,翩的左邊是扁,右邊是羽,“扁扁的羽毛飄起來會是什么樣”學生回答“又輕又快地”。再聯系生活實際,“生活中我們用翩翩飛舞形容什么”學生答“蝴蝶在花園里飛舞”,“花瓣里開花托時”,“樹葉離開樹枝時”,“蒲公英的種子離開媽媽時”……“在孩子們眼中這什么都不像的風箏就好比是五彩斑斕的蝴蝶在翩翩飛舞,他們的心情也快活地飛揚起來了,請你輕快地讀讀這一段。”
(4)解字再解詞
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
4、閱讀賞析,為寫鋪墊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對話,在不經意間為學生的習作作了鋪墊,如:關于心情的詞語,四個字的詞語等等。
5、抄寫好句,落在實處
課近尾聲,請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也為學生的習作作了準備。
6、課中的遺憾
(1)千呼萬喚:千和萬是虛數,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萬遍,這一點應該滲透給學生。
(2)教師的朗讀必須有示范作用,讓學生有的學,能讀出指導前后的變化。
(3)最后一個問題“作者在寫作時是會感到遺憾,還是會感到幸福呢”遺憾——為自己失去了快樂的童年而遺憾;幸福——為自己擁有快樂,美好的童年而幸福。兩個答案沒有對錯之分,教師太刻意引導學生了,應該讓學生盡量說出自己的想法。
語文課后反思11
我教《金色的腳印》一課時,在學生交流預習、感知課文,懂得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讓學生細讀課文設計能幫助大家進一步領會文章表達情感的問題。當學生將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展示出來時,我發現他們所設計的問題雖然五花八門,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如:老狐貍為什么不多生幾只還要冒著生命危險救小狐貍?小狐貍是被正太郎家的傭人捉走的老狐貍為什么還要救正太郎呢?陽光再耀眼也不會把狐貍的腳印照成金黃課文為什么說狐貍的腳印閃耀著金色的光芒?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等。
一直以來,課堂上的提問是教師才有的“特權”。教師問,學生答,似乎天經地義。而教師的提問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來設計的,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方式中,學生在失去了提問的權利的同時也失去了質疑和深層次思考的機會,最終失去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以教促學”的習慣,在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提問,以學生提出的問題決定教學目標。當學生將他們的問題展示出來時,我很高興。高興的是學生提的問題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夠緊扣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這一思路來設計,與我的教學思路是一致的。這說明一段時間來我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頗有成效的。我想老師有容納學生提問的心胸,學生才有提問的欲望。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學生自始至終是這一活動的主體,而教師的作用就體現在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積極地探討知識。教師把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同時也把民主還給了課堂,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訓練了自己的思維,培養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技能。把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同時教師也將面對為解決突如其來的問題而不斷地博覽群書,博采眾家之長,不斷地“充電”,增長著自己各方面的知識,這難道不是學生“饋贈”給教師的一筆豐厚的財富嗎?
一、 偏離略讀教學軌道
略讀課文重在略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我此課的教學卻恰恰忽視了這一點,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文章分析和人文教育上。課前設計的那張表格也成了過場,沒有好好利用。其實問題還是在于沒有給足學生讀書的時間,所以學生對這張表也沒有很好的完成。現在我回過來想想,要是在課堂上再給學生多點時間用15分鐘來初讀課文完成這張表格,那么在接下來的反饋中也就可以用10分鐘左右就可以把整個故事學完。然后再給他們點時間去回讀全文,最后用2分鐘時間總結一下學法,也就是本單元的訓練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這種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最后用5分鐘時間去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去閱讀我課前給他們準備的《老牛》,再用5分鐘給他們交流,這樣就可以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又鞏固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然而我從開課伊始就在看時間,總是把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案放在第一位,沒有更多地去考慮學生是否真的讀透讀懂了。在品讀課文時也一樣,只關心自己下一步的教學環節,還是沒能走出教案的框架。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些理論知識只成了腦袋中的擺設,沒能發揮出來。
二、略讀教學方法與技巧指導不到位
本課要交給學生的略讀方法是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我在課上也就只給學生點出這一點。沒有再深入指導,其實是我把這句話當成了擺設,自己也從沒去思考過,何為用較快的速度。所以當被問及這問題時我啞口無言。是呀!其實很多時候,不是還是在于我們教師自身缺少思考,自己都處于模糊狀態,又怎么能讓學生明白呢,可悲呀!想來,這一堂課也給了我充分的準備時間,可我在備課的過程中,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結果又把略讀當成精讀來教。要是在備課時我能在略讀方法上多思考一點,也許就能讓學生知道用較快速度閱讀也就是用默讀來讀。更可笑的是當我發現學生讀書時聲音較輕時還鼓勵他們大聲讀出來!想來都覺得失敗。
總之在這堂課上我感覺自己總是游離在精讀與略讀的十字路口,既沒達到精讀的方法培養,也沒達到略讀教學的培養運用的目標。
三、環節設計畫蛇添足
在略讀教學中一般不提倡小練筆,而我在這堂課中讓學生站在小狐貍、老狐貍和正太郎的角度去寫話,這一環節可以說是人文過足,工具欠缺。在略讀課堂上顯得有些畫蛇添足之感。其次也浪費了太多時間,要是在最后能把這部分時間用在課外閱讀《老牛》上,我想會更理想。
在這次的活動中讓我有種挫敗感,但我沒有后悔,因為在這次同課異構,精讀與略讀新課程中讓我認識到了自身教學存在的問題,也觸摸到了略讀教學的一些門道。在其他幾位上課老師的課堂上學到了不少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在吳老師和闕老師的點評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首先,略讀教學重在教學方法的指導和運用,略讀教學是橋梁,在平時教學中一定要架好這橋梁。還學生一片略讀方法的訓練場。讓他們更好更快地在略讀中成長起來。
其次,略讀教學要舍得放,把更多時間還給學生,但在這段時間里要讓學生明確閱讀學習的方法和任務。切記放任自由。教師用相對少數時間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略讀教學其實略的是教師的教,學生還是要學得精。
第三,教師在方法的引導和運用時,要適時適量,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并非多多易善。
第四,把握好沈大安所言的略讀教學的三大任務:把握大意、學習略讀、拓展延伸。
關于略讀教學雖然現在還很迷惘,但我相信在我們不斷嘗試與探索中肯定會有一片明朗的天地。
語文課后反思12
在閱讀中學生們都擁有自己的見解。整節課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問題應該從孩子當中來,由學生的需求產生問題,這樣的問題指向才是學生真正愿意學,并學得有意義的內容
對課文的主要角色進行了分析,我又讓學生思考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有的同學:“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我們應該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難。”還有的同學說:“我想起了巴爾扎克說的一句名言:一個擁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有的同學說:“對于壞人,我們不要相信他的謊言。當漁夫收服魔鬼時,魔鬼還想說謊騙漁夫,可是漁夫識破了魔鬼的謊言,堅決把它投進大海。如果是別人,恐怕要猶豫,一猶豫,魔鬼會說出更動聽的謊言,比如給他財寶等等,那就會重新落到魔鬼的.手里,那就死定了。”
最后讓同學們復述故事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并布置課外閱讀。
上完這節課后,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第斯多惠說的,“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這句話的內涵。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真正樹立起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孩子,讓他們經歷習得知識的過程吧。
語文課后反思13
小學階段是學生處于啟蒙教育階段,也是學生開始接受學習系統的科學知識的主要性階段。在小學中語文教學主要是識字教學,然而小學階段中識字是為了小學生閱讀做起點和基點的,并且識字教學階段也是全部語文能力的根基。然而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等諸因素的存在,小學語文教學,應體現“以教為主”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并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達到獲取知識能力和培養能力的目的。在小學中年級中尤其應該注意對學生方法的引導,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一、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我一直覺得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夠好,通過自己的不斷反思發現,好的學習方法是引導學生入門的向導。一些學生每天勤苦讀書而收效卻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學習的方法不得當。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就非常重視對方法作用的引導,他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教師就應該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知道該什么、怎么去學。學習語文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無論何種方法的學習都應該努力做到眼看(眼到)、腦思(心到)、手寫(手到)。譬如“比較法”和“重點突破法”。
比較是思維過程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通過作比較,可以區別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相不同點,本質特征和非本質特征,以達到正確的認識事物的目的。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去作比較。如多音字進行分析字義比較法。了解其正確讀音和字義。比較體會句子怎樣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學習重點的突破法。對課文里存在的含義深奧且不易理解的詞句,常常會使學生記憶卡殼。這就要讓教師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花些時間和力氣去弄懂,并反復體會不理解的詞句促進記憶。如《爬山虎》等一些課文要背誦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這種方法。對學生理解和背誦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好手中的教材去學習
在教學課后中我不斷去研究教材、發現教材并在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二、輔以基本知識。”中明白要想真正讓學生學好教材就必須從教材抓起。
在班里為數不少的學生都對學習語文學習缺乏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語文的“基本功”太差,所學的知識猶如過眼煙云。針對這樣一中情況來說,要想讓學生系統地學生就必須抓好、掌握基礎知識。如何抓好并掌握基礎知識呢?1.拼音文字過關,積累大量詞匯;
2.詞句理解過關,準確表情達意;3. 朗讀背誦過關,發展記憶能力;4.基本寫作過關,掌握寫作要領。
只有這樣對所學的基本知識抓牢并過關,學生才能“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才能長久地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如發現“學困生”完成得較好時,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以此來達到增強其自信心效果,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3、堅持以閱讀為本
我發現要想學好學問也要多抓學生的閱讀,尤其是課文中的閱讀尤為重要,那如何抓住閱讀內容就需要以教材為主要:
1、重“句段”貫“全文”。根據單元的知識要點,確立自己的教學目標。在分析課文時,要把精力放在體現知識要點的幾個段落學習的基礎上。整體去感受課文內容,針對課文中的語言去品味及感悟。如第一單元的教學,知識點確定為“感受自然之美”,講授時就圍繞自然之美來寫的,分析其寫法,就是引導學生可以推薦一個自己認為好的地方給大家,能說明自己的理由感受到大自然之美。
2、重“講讀”促“自讀”。對于不同類型課文的學習,多采用以講讀促自讀的教法。在學生熟讀的情況下對課文進行講讀,而講讀的課文則從課文各個方面對重點段落進行剖析,讓學生學會方法且能把講讀中的知識遷移到自讀課文當中來、這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訓練課,對所學“知識點”的鞏固,也是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四、加強學習強化基礎訓練
課后反思中我得到一定啟示就是不僅抓好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還要對學生基礎訓練也是很重要的要想抓住學生練習首先要“從訓練學生學習一定方法突破”的原則,強化了練習。教材課文后的習題為基礎練習題;其次一個單元冊后的多項練習、綜合閱讀練習也要強化訓練。這樣有效的訓練及相互聯系又可以讓學生起到螺旋上升的效果。其中每篇課文中的課文后題可作為一項作業,根據不同類型課文對學生進行強化練習。其中講讀例文的練習以記憶性練習為主;鞏固例文的練習以理解性、鞏固性練習為主;自學例文的練習以運用性練習為主,滲透創造性練習內容。
通過自己不斷總結與反思我相信這對學生系統的指導學生能很快并有效的掌握牢固語文知識并能幫助學生有效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
語文課后反思14
一所表現出來的應該自然親切姿態站在學生的面前,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師生互動
如果前半堂課體現了師生良好的互動的話,那么后半堂,憑借著我對課文的`熟練程度,為了按計劃進行,我卻忽略了這種互動的關系,導致課堂教學中規中矩,而學生并沒有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在后來的評課中,雖然趙校長等領導給以高度贊揚,認為我的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厚的,同時也提出應當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的知識底蘊是自然流露出來的,教師的語言和思想本身就是知識和智慧的體現,絕非是為了完成計劃而過多地參與課堂。
三、課堂駕馭
在鑒賞課文的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了鑒賞的方法,并引導學生逐層將方法落實到實踐當中,積極鑒賞。剛剛入境,下課鈴響了,我預先想要進行的討論,即把最后的討論鑒賞的環節加以升華,這一教學設想還未實現,但我倉促結束這節展示課。這一地方的處理顯然不夠靈活,說明我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夠,對時間也沒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節完整地可略有殘缺。
四、經驗不足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最初讀課文的環節可以刪去,因為這是第二課時,不是起始課,如果刪去這一環節,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到后面的鑒賞上,無疑會為將鑒賞推向高潮贏得時間。二是, 如果將課堂的質疑和鑒賞融為一體,會不會更好呢?質疑的過程難道不是在鑒賞么?鑒賞也可能包含質疑。
總之,這節展示課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處理教材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上。通過各位領導、老師中肯的評課
語文課后反思15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開頭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盡快入“戲”,于是我就以稻草人樂樂作為一堂課開頭的素材,自然、新穎、形象、巧妙,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到本節課的主題上來,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教學效果,使后面的“好戲”順理成章。
這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節課中,我擔當了導演的'角色,創設了一個輕松的氛圍,讓學生自己擺擺造型引出步驟①-構思,了解到五年級學生的創作經驗十分有限,因此,在教學中的示范環節,我把主角讓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臺上做好講解、示范,我及時出示步驟(②捆扎-③裝扮),通過學生對示范作品的點評提醒學生注意用線固定稻草的位置要簡要精到一些,還有裝扮材料的多樣性,否則作品容易呆板或者來不及完成,讓學生大膽創意的創作。學生在創作稻草人時提醒學生注意環保,自己動手收拾廢棄的材料。在這節課上,學生表現的很積極,因此課堂上學生很活躍但秩序并不混亂。
俗話說:“編簍編筐,重在收口,描龍畫風,貴在點睛。”課堂結尾是老師盡情發揮才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大舞臺。課尾作品展示環節,我嘗試了一種新的結尾模式:課本劇表演的形式,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扮演稻草人、稻穗、棉桃、麻雀…等角色,表演過程中,允許學生根據故事情節自由發揮,這樣有利于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學生即興表演的很投入很快樂,讓人“言有盡而意無窮,余言盡在不言中”。“結尾無定法,妙在巧用中”,我相信,只要勤于思索,巧于構思,敢于創新,展開想象,放飛激情,就能夠演繹出“五彩繽紛、光芒四射”的精彩課堂結尾。
老師只有“善教”,學生才會“樂學”,師生才能“共同成長”,這是我們實驗小學的校訓,也是我在這節課上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而自信地投入到鄉土美術活動之中,充分體會家鄉的自然美與人文美,從而積極地參與鄉土美術的資源開發與繼承。
【語文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白楊》課后反思12-19
《有趣的盒子》課后反思03-01
窗前的氣球課后反思03-01
《秋天的圖畫》課后反思03-09
充氣雨衣課后反思03-09
(熱門)《白楊》課后反思03-09
可愛的家課后反思03-09
飛向藍天的恐龍課后反思02-29
體育課的課后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