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第一課知識點
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第一課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第一課知識點1
《念奴嬌》是一首懷古詞,主要是通過對古跡的描寫和對古人、古事的記敘,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作者在“烏臺詩案”之后被貶到黃州時期。黃州附近有個“赤鼻磯”,相傳即三國時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詞中寫的就是游覽這個“赤壁”的所見、所想,借詠史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豪杰的緬懷和對功業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聯系到自己的現實處境,遂產生了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這首詞寫古跡、記古人、古事只是一種藝術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報負,但是在黨爭激烈的環境中屢遭貶斥。來黃州之前,因寫詩諷刺新法曾經下獄,險遭殺身之禍。但是他畢竟是個曠達的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他復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抒寫的是郁積在他心中的塊壘,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
這首詞的豪壯情調首先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一開篇就顯示了詞人的曠達視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而且將自古以來和這里有關的許多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了,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緬懷之情。于是詞人開始尋找英雄的足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周郎是詞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這里并不展開寫,而是轉而勾畫古戰場的險要形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慨嘆,將江山之勝和懷古之情融為一體。這樣的景物描寫,讀罷使人止不住內心情感的激蕩,頗有“天風海雨逼人”之感。
詞中的豪壯情調還表現在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詞的上片將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經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決定作用,到下片再著力寫周瑜的才干和功勛,英雄形象就格外鮮明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指揮赤壁之戰時正是青春年少、春風得意之時,“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赤壁之戰對于吳軍來說,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爭,而作為吳軍統率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怯,反而從容嫻雅,沉著應戰,談笑間,巧用火攻燒掉了敵人的戰船。這種指揮若定的風度令詞人滿懷崇敬。
江山依舊,人事全非,多情自擾,徒增白發。于是引發了“人生如夢”的感嘆,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種出世與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蘇軾是其中最達觀灑脫的一個。所以在他的詞中雖然也常有消極蒼涼的思緒,但是終究掩蓋不了其豪放曠達的精神。
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第一課知識點2
一、詩歌閱讀
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學生讀不懂詩歌,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答題。
輔導對策:
教給學生閱讀詩歌的方法,講解詩歌的六種題型,詩歌中常用的專業術語。
二小說閱讀
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①學生不能判斷人物是否是主人公,概括人物性格特征不能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去概括,更不會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劃分情節結構不知何條途徑人手。分析情節時,找不到線索。
②許多同學不知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的作用,答題語言又不規范,因此不得分。對于如何分析和歸納小說的主題,有些同學不知從何入手,也不懂歸納小說的主題一般用的方式。
輔導對策:
①判斷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依據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應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而對那些具有某種共性的典型人物,還要從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人物與主題的關系去分析其典型意義。劃分情節結構可以從以下幾條途徑人手:依時空的變化劃分;依場景的`轉換劃分;依相關材料的角度變化劃分。分析情節還要把握情節發展的脈絡,即線索。
②分析環境描寫要注意環境對人物性格起的強化作用,對主題所起的暗示作用。在分析小說主題時,首先要從人物、情節、環境出發,進行認真的考察。其次,還要了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家創作小說的動機。歸納小說的主題一般用“通過記敘(描寫)……表達(贊揚、揭露)……”的方式。
三、散文閱讀
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①如何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這是閱讀散文的難點,很多同學一頭霧水,讀不懂文章,放棄答題。抓住了散文的線索,文章各部分內容與中心的關系就可以一目了然。然而散文在行文上不僅就事論事,就人寫人,就物寫物,就景寫景,很難把握。充分地層開聯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維方法和表現手段,更難把握,許多同學不得要領,因此丟分。
②學生們沒有分析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寫法的特點和作用的思路和方法,自認為這類題沒法把握。
輔導對策:
①如何分析散文的“形”?首先要弄清作者布局謀篇的特點和表現手法上的特點;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線索。怎樣迅速準確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從抓中心句、關鍵句人手,它們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鑰匙。散文常常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寫情。分析聯想的原由,抓住聯想的“聯系點”——形與神的共同點,能更好體味散文的感情。
②閱讀時可從以下方面人手:首先要把握此類文章的結構特點,即先托物后言志物+情意托物寓意,或象征體+象征意義托物言志。其次要分析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內在品格。第三要抓住“物”與“意”之間的類比點即相似點,看文章如何展開聯想的。
人教版語文必修三學習方法
獨立作業,不懂便問
上完課后,老師往往留作業,這些作業大多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延伸、遷移,有利于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動腦,積極完成。在這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現在有很多的參考書,有現成的答案,寫作業前不要去看,須知別人嚼過的饃不香,照抄別人的東西必定使自己失去鍛煉的機會,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照樣不會,如確需驗證一下自己的答案正確與否,可待作完后翻看、修改。
如作業中遇到問題,就要及時的討論、發問。“學問”一詞事實上就包含學與問的兩個方面。陶行知說,做學問就是要學要問。光學不問,只做到一半;光問不學,也只是一半。又問又學,才是完整的學問。連兩千年前的孔子都注重問。他曾“問禮于老聃”,“學琴于師襄”,還曾求教于一個七歲的小孩子。當然,好問,不是瞎問、亂問,要問得有意義,有價值,問到點子上。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就生活在漢語的語境中,這一點和別的科目有很大的不同,真正不懂的內容較少,大多難于理解的是文章背后的東西,因此,我們應注意:
首先,要先問己,再問人,陳景潤說:“不要一遇不懂的東西,馬上去問別人,自己不動腦子,專門依賴別人。而是要先自己認真的思考一下,這樣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某些困難,對經過很大努力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虛心請教別人,這樣往往會得到更大的幫助和鍛煉。”
其次,問要有目的、有中心。要抓住核心問題,容易有收獲。
第三,追根尋源,一問到底。
鄭板橋說:“讀書好問,問不得,不妨再三,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人,要凝竇釋然,精理迸露。”
人教版語文必修三學習技巧
應當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
學習語文需要日常的積累,沒有積累的語言是蒼白的,沒有積累的學習是徒勞的。有了厚實的積累才能激活思維,能觸類旁通。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首先是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運用。
復習時應強化如下四個環節:
1、領悟含義。對背誦的詩文,要領悟其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鍵字詞,要真正弄懂。
2、圈點強記。對詩文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注意,重點把握。
3、邊誦邊寫。在記憶時,可邊背誦,邊用筆寫出上下句或句中的關鍵字,以防“口是手非”。
4、規范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異體字和不規范的簡化字,不添減筆畫。
【語文必修三第一課知識點】相關文章:
語文必修三過秦論知識點12-18
人教版必修三語文知識點03-03
必修三語文文言知識點03-03
必修三語文必背知識點03-03
語文必修三重點知識點12-18
必修二語文文言知識點03-03
蘇教版語文必修漁父五知識點03-03
語文必修四粵教版知識點12-18
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