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蘭陵王·柳》周邦彥詞作鑒賞
●蘭陵王·柳
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度。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天北。
凄惻,恨堆積!
慚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春無極。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
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周邦彥詞作鑒賞
此詞寫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時。詞中托柳起興,抒寫了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詞寫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發端,以行為愁,回想落淚,極回環往復之致,具沉郁頓挫的風格。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寫的是作者此離開京華時隋堤上所見的柳色。所謂“柳陰直”,極類繪畫中的透視畫面: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地上,而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煙里絲絲草碧”轉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象絲一樣;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它們的美,而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這樣的柳色已不止見了一次,那是為別人送行時看到的。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為汴河是隋朝開的,所以稱隋堤。”行色“,行人出發前的景象。柳”拂水飄綿“如送行色。這四個字錘煉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別人的回歸觸動了自己的鄉情。
這個厭倦了京城生活的客子的凄惘與憂愁有誰能理解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并沒有顧到送行的京華倦客。
接著,將思緒又引回到柳樹上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古時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別的地方。詞人設想,長亭路上,年復一年,送別時折斷的柳條恐怕要超過千尺了。這幾句表面看來是愛惜柳樹,而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
“尋”是尋思、追憶、回想的意思。“蹤跡”指往事而言。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著和人告別,不得閑靜。而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閑下來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意思是:想當初寒食節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這里的“又”字是說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后詞人已不止一次的回憶,如今坐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寫明那次餞別的時間。寒食節清明前一天,舊時風俗,寒食這天禁火,節后另取新火。
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歲月匆匆之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天北。”這四句是作者自己從船上回望岸邊的所見所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風順船疾,行人本應高興,詞里卻用一“愁”字,這是因為有人讓他留戀著。回頭望去,那人已若遠天邊,只見一個難辨的的身影。“望人天北”五字,包含著無限的悵惘與凄惋。
第二疊寫乍別之際,第三疊寫漸遠以后。“凄惻,恨堆積!”“恨”這里是遺憾的意思。船行愈遠,遺憾愈重,一層一層堆積心上難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從詞開頭的“柳陰直”看來,啟程中午,而這時已到傍晚。“漸”字也表明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不是剛剛分別時的情形了。這時望中之人早已不見,所見只有沿途風光。大小有小口旁通叫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那里。景物與詞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空闊的背景越發襯出自身的孤單。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月榭之中,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眼前。想到這里,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暗滴”是背著人獨自滴淚,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讓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傷。
此詞構思和章法布局上頗具匠心。全詞由實入虛,實虛不斷轉換。開篇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對往昔送別的回憶和久離京師的身世之感,又由回憶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離席;由離席再生發開拓出去,預為行者設想別后愁思,又由預為行者設想為歸入現實中自己的別后之思;最后,又由現實引發出對昔日相聚時的回憶。未別之時,回憶離別之苦;己別之后,則又回憶相聚時的歡樂,而詩人的久客淹留之感,傷離恨別之情,完全這種回旋往復的描敘中展示出來。
【《蘭陵王·柳》周邦彥詞作鑒賞】相關文章:
《惜紅衣》姜夔詞作鑒賞02-14
《浪淘沙》李萊老詞作鑒賞03-07
《花心動·春詞》阮逸女詞作鑒賞03-26
歸嵩山作鑒賞05-30
謫嶺南道中作鑒賞06-28
《踏莎行(楊柳回塘)》賀鑄詞作鑒賞07-12
涼州詞鑒賞05-11
涼州詞鑒賞(精華)05-11
蘭陵王·丙子送春原文及賞析12-17
《連昌宮詞》翻譯及鑒賞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