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桃夭詩經賞析
《桃夭》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作。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桃夭詩經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zhēn)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字詞解釋:
夭夭:桃花怒放的樣子。
華:古花字。
之子:這位姑娘。
于歸: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歸宿,故稱“歸”。
之,指示代詞。
蓁蓁:繁茂的樣子。
灼灼:花朵色彩鮮艷如火。
宜:和順、親善。
白話譯文:
茂盛桃樹嫩枝芽,開著鮮艷粉紅花。
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順。
茂盛桃樹嫩枝芽,桃子結得肥又大。
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滿。
茂盛桃樹嫩枝芽,葉子濃密有光華。
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桃夭賞析:
布滿待嫁少女夢幻氣息的漢唐古典舞《桃夭》,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整個舞蹈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舞者妙曼的身姿為不美觀眾塑造了如同小桃樹一般的少女形象。少女們輕盈跳躍著,如同桃之精靈一般,整個舞蹈充溢著一種喜氣洋洋,讓人歡愉的空氣。
《桃夭》屬于漢唐古典舞,默示了姑娘待嫁的神色。詩中塑造的形象十分活躍。拿鮮艷的桃花,例如少女的斑斕,看過這樣的舞蹈不禁面前會不浮現出一個象桃花一樣鮮艷,象小桃樹一樣布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先以桃起興,繼以花、不美觀、葉兼作例如,極有條理:由花開到結不美觀,再由不美觀落到葉盛;所喻詩意也漸次轉變,與桃花的發展相順應,自然渾成,融為一體。
在《桃夭》中,舞者們身穿粉色的服裝,襯著粉嫩的臉龐,像是在春天盛開得花團錦簇的桃花般,鮮艷欲滴,惹人憐愛。而她們那害羞的眼神、媚態橫生的神色以實時不時地遮住面龐的舞蹈動作,更是充實默示出了待嫁少女的懷春與羞怯。在舞蹈中,她們在舞成縱排后,一個個地四散跳開,又默示出了一派的無邪活躍。瞬息,一群活躍而又羞怯的少女便被活矯捷現地默示了出來。《桃夭》讓人感應感染到了獨屬于少女的那種嫵媚,就像四月盛放的桃花,在舞動中讓人嗅到了春的氣息。
在賞識《桃夭》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她們幾回做出拋袖和翹首折腰的動作,我體味到,這兩個動作恰是漢唐古典舞的標識表記標幟性動作。“翹首折腰”這一動作默示在以舞袖、折腰為主題動作的藝術舞蹈中,注重腰功與袖式的轉變, 以優柔的腰功顯示舞蹈魅力。隨時用快節奏的技巧表演昂揚的氣焰, 但其基調是美麗輕捷長, 色彩明麗, 少少萎靡, 頹喪的情感。
在舞者們翹首折腰的動作中,少女們一顰一笑被描繪的淋漓盡致,讓我想起了詩經中的聞名詩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或許舞者們的美并非絕世,但在這一舞蹈中,我體味到了這種風韻。
創作背景
關于《周南·桃夭》的意旨,《毛詩序》說:“《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以為與后妃君王有關。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對這種觀點進行了駁斥,認為“此皆迂論難通,不足以發詩意也”。現代學者一般不取《毛詩序》的觀點,而認為這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據《周禮》云:“仲春,令會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開的時候姑娘出嫁,故詩人以桃花起興,為新娘唱了一首贊歌,其性質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禮上唱的“催妝詞”。有人提出了新的說法,認為這首詩是先民進行驅鬼祭祀時的唱詞,其內容是驅趕鬼神,使之回到歸處,并祈求它賜福人間親人。
鑒賞
《周南·桃夭》全詩分為三章。第一章以鮮艷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嬌媚。“桃之夭夭”,以豐富繽紛的象征意蘊開篇,撲面而來的嬌艷桃花,使詩歌產生一種強烈的色彩感。“灼灼其華”,簡直可以說桃花已經明艷到了極致,靚到能刺目的程度了。從比喻本體和喻體的關系上看,這里所寫的是鮮嫩的桃花,紛紛綻蕊,而經過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興奮又羞澀,兩頰飛紅,真有人面桃花,兩相輝映的韻味。詩中既寫景又寫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歡樂熱烈的氣氛。這種場面,即使在今天還能在農村的婚禮上看到。第二章則是表示對婚后的祝愿。桃花開后,自然結果。詩人說桃樹果實累累,桃子結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著新娘早生貴子,兒孫滿堂。第三章以桃葉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興旺發達。以桃樹枝頭的累累碩果和桃樹枝葉的茂密成蔭,來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滿幸福,堪稱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頌辭。
朱熹《詩集傳》認為每一章都是用的“興”,固然有理,然細玩詩意,確是興中有比,比興兼用。全詩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興,繼以花、果、葉兼作比喻,極有層次:由花開到結果,再由果落到葉盛;所喻詩意也漸次變化,與桃花的生長相適應,自然渾成,融為一體。
詩人在歌詠桃花之后,更以當時的口語,道出賀辭。第一章云:“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也就是說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個家。第二、三章因為押韻關系,改為“家室”和“家人”,其實含義很少區別。古禮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男女結合才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組成家庭的開始。朱熹《詩集傳》釋云:“宜者,和順之意。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實際上是說新婚夫婦的小家為室,而與父母等共處為家。今以現代語釋為家庭,更易為一般讀者所了解。
此篇語言極為優美,又極為精練。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復用一個“宜”字。這個“宜”字,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這個“宜”字,擲地有聲,簡直沒有一個字可以代替。
后世影響
《周南·桃夭》在歷史上影響很大。當代《詩經》研究者陳子展說:“辛亥革命以后,我還看見鄉村人民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女作家王安憶有一部小說,名字便叫《桃之夭夭》。此詩開篇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不僅是“興”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這個比喻對后世也有很大影響。人們常說,第一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個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所以說這里是第一個用花來比美人,并不為過。自此以后用花、特別是用桃花來比美人的層出不窮,如魏晉阮籍《詠懷·昔日繁華子》“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北宋黃庭堅《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北宋陳師道《菩薩蠻·佳人》“玉腕枕香腮,桃花臉上開”,他們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貶之為庸才、蠢才,但他們無不受到《周南·桃夭》這首詩的影響,只不過影響有大小,運用有巧拙而已。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艷如桃李”等詞句,也是受到了這首《周南·桃夭》的啟發,而“人面桃花”更成了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一種經典意境。
【桃夭詩經賞析】相關文章:
桃夭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詩經·魯頌·駉》賞析08-11
蒹葭·詩經原文意思及賞析02-07
鵲巢詩經,鵲巢的意思,鵲巢賞析詩詞11-16
人月圓·小桃枝上春風早原文及賞析02-27
詩經名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全詩賞析08-15
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原文及賞析12-18
詩經的格言02-21
獼猴桃11-26
桃葉的作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