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3年鹽城市中考歷史試題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試題,試題是命題者根據一定的考核需要編寫出來的。什么樣的試題才是科學規范的試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3年鹽城市中考歷史試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考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20、0分)
1、“民族的分化、重組與融合為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動力,并注入了新鮮血液。”下列屬于西漢為中華民族“注入新鮮血液”的史實是( )
A、商鞅變法 B、尊崇儒術 C、張騫鑿空 D、唐蕃會盟
2、在大運河的修建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遇到了許多難題,如所連接的海河、黃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修成了直到今天我們都為之驕傲的大運河。材料強調大運河的開通()
A、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安定 B、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系 D、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
3、“五代十國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夠穩定下來的法寶,就是對所有事情都要預先防范,委曲周全地進行制約。”材料意在說明北宋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是( )
A、重文輕武 B、強化皇權 C、分權制約 D、控制地方
4、如圖為我國古代地方權力強弱變化圖,較為正確的是( )
A、B、C、D、
5、如圖片中的某部著作,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收錄藥方11000多個,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詳細介紹它們的產地、形色、氣味及其主要療效。這部著作是( )
A、《史記》 B、《天工開物》
C、《本草綱目》 D、《農政全書》
6、洋務派在興建軍事工業的同時,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為此“百方羅掘”但仍“不足用”。于是洋務派開始將工業范圍擴大,主要興辦的工業有( )
A、福州船政局 B、安慶內軍械所 C、輪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總局
7、某項目化學習小組在圍繞主題《尋路 探路》的知識整合中,構建了如圖所示時間軸。對“?”處事件理解正確的是( )
A、紅軍長征 B、遵義會議 C、四渡赤水 D、會寧會師
8、1941年12月,葛先才團長率部隊在長沙南門外陣地與日軍激戰,經過殊死搏斗,全團僅剩58人,最終守住了陣地。此次會戰恰逢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英屢戰屢敗,而長沙會戰是盟軍方面獲得的唯一勝利。對此戰役評價正確的是( )
A、取得抗戰以來首次大捷 B、取得抗戰以來最大勝利
C、標志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D、奠定了中國國際影響力
9、蔣介石把兩個拳頭(陜北和山東)伸出后,他的胸脯就亮了出來。毛澤東說:“蔣介石總是強迫人民接受戰爭,他左手拿著刀,右手也拿著刀。我們就按照他的辦法,也拿起刀來。”為此,毛澤東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的行動是( )
A、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B、解放軍首次打響了遼沈戰役
C、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 D、百萬雄師渡江戰役占領南京
10、如表主要反映了新中國一五計劃建設成就,從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鋼產量 發電量 糧食產量 棉花產量
年增長率 60% 35.2% 3.7% 4.7%
A、我國建立了比較均衡的工業體系 B、一五計劃的重點是發展重工業
C、一五計劃的項目主要集中在東北 D、我國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11、以下是某班制作的“歷史展板”的主要內容,其主題是( )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一國兩制”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A、民族政策 B、法治建設 C、制度創新 D、祖國統一
12、1972年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下列對“開始走向正常化”的理解正確的是,中美兩國( )
A、分歧消除 B、結為同盟 C、結束敵對 D、正式建交
13、“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材料中贊譽的“他”是( )
A、王進喜 B、鄧稼先 C、袁隆平 D、錢學森
14、“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以上述表述相符合的是( )
A、開天辟地 B、生死攸關 C、走向成熟 D、偉大轉折
15、口號作為意識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一種反映。20世紀70年代末,廣州某地區農村的宣傳標語:“包子萬歲!早包早富,遲包遲富,不包永遠不能富。”材料中的口號反映出農村將要發生的變化是( )
A、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B、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改變土地所有制性質
16、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希臘和中國創造了各自獨特的文明成就,使古代文明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發展格局,這主要是因為( )
A、大河與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各大文明小國寡民的狀態
C、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的不同 D、農耕和畜牧業發展的局限
17、但丁的名言有:“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指出“人民的自由雖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賜予的,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材料反映了近代歐洲思想領域的變化是( )
A、由人本主義到神本主義 B、由理性主義到人文主義
C、由呼喚人性到呼喚人權 D、由批判王權到批判神權
18、托克維爾指出:“美國的1787年憲法,好像能工巧匠創造的一件只有使發明人成名發財,而落到他人之手就變成一無用處的美麗藝術品。”材料旨在說明( )
A、美國憲法的分權制衡原則 B、政治模式必須立足國情
C、美國憲法的獨特的藝術性 D、美國民主具有借鑒價值
19、《曼徹斯特科學博物館說明書》寫到:“18世紀60年代,曼徹斯特第一家棉紡廠創立,到1830年達到99家。棉紡織工業成為曼徹斯特的主導產業,從業者達到50萬人……1830年,修建了從曼徹斯特到利物浦的鐵路……”。曼徹斯特從一個瘟疫肆虐的鄉下小鎮演變成英國工業重地,主要得益于( )
A、珍妮機的出現 B、蒸汽機的驅動 C、內燃機的應用 D、電氣化的影響
20、列寧指出:“向純社會主義形式和純社會主義分配直接過渡,是我們力所不及的,如果我們不能實行退卻,即把任務限制在較容易完成的范圍內,那我們就有滅亡的危險。”下列不屬于列寧所說“退卻”的是( )
A、征收糧食稅 B、私人經營企業 C、農業集體化 D、實行自由貿易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0、0分)
21、三國兩晉南北朝上承秦漢下啟隋唐,是中華的崩潰與擴大,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有其獨特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從東漢開始,西北邊緣的少數民族或因被中原王朝所征服,或因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紛紛向中原遷徙……內徙各族相互爭斗,使十六國和北魏初年成為我國最混亂、最動蕩的時期……各族人民付出了極為高昂的代價,也打亂了昔日相對穩定的民族居住區,實現了各族人民的交錯雜居。
——摘編自趙劍峰《歷史課標解析與史料研習》
材料三北方少數民族入主給中國北方帶來了“胡化”局面……不過在建立政權后,尤其在吸收了漢族士大夫之后,異族政權又在努力學習漢制和漢文化,自身又在“ ______ ”。胡化和“ ______ ”的交織,就是不同民族的制度文化碰撞、沖突和融合的過程。
——摘編自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請回答:
(1) 結合所學知識,把材料一中①、②填寫完整。據圖一,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政治局勢呈現的階段特征。
(2) 據材料二,概括魏晉南北朝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3) 材料三中兩處空格是同一個詞,請寫出這個名稱。以北魏政權為例,結合相關史實說明你的理由。
(4) 綜合上述材料,指出魏晉南北朝蘊涵的歷史趨勢,并分析其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影響。
22、百年救亡,百年復興。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提出救國主張并努力實踐之,不斷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祖國今日病矣,死矣,豈不欲食靈藥、投寶方而生乎?若其欲之,則吾請執盧梭諸大哲之寶幡,以招展于我神州上。……嗟夫 !革命!革命!得之則生,不得則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此其時也,此其時也。
——摘編自鄒容《革命軍》(1903年)
材料二對于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推翻幾千年因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古人不以成敗論英雄,我們也不能因辛亥革命的失敗,而忽視它本身的光芒,以及由它而揭開的新的斗爭的序幕。
——摘編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三
請回答:
(1) 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祖國今日病矣”的含義。對此病癥,鄒容開出了什么“藥方”?
(2) 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辛亥革命“本身的光芒”,它對中國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3) 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圖一與圖三、圖二與圖三之間的聯系。
(4)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展開的一系列救治行動的共同主題?
23、戰爭與和平是相伴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對孿生姐妹,戰爭中孕育著和平,和平中又潛伏著戰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會,重新瓜分勢力范圍,調整列強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美日兩國的崛起和爭斗沖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格局,并使遠東和太平洋的局勢日益緊張。為解決該區域列強之間的矛盾,戰勝國又召開華盛頓會議。
——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現代史》
材料二:年代尺
材料三:“蘇聯解體了,對美國而言,這是個災難!我知道沒人這么說,他們只是說這對美國而言是個巨大勝利,但它確實是個災難。……如今我們真是身處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之中了,其中的大國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都實力強大。……無論如何,我想強調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軍事上、經濟上、政治上都極度混亂的時代,一切都動蕩不已、前途未卜。”
——摘編自沃勒斯坦教授關于《生活在后美國世界》的主題演講
請回答:
(1) 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華盛頓會議是如何“補充”了巴黎和會?最終完成了帝國主義對世界的重新瓜分,建立了一個怎樣的世界新格局?
(2) 觀察材料二年代尺,請自擬論題,從中任意選擇兩個及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3) 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冷戰后美國的最大愿景和“這是個災難”的依據。人類將如何應對極度混亂、動蕩的時代?
(4)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國際格局變遷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張騫鑿空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為維護絲綢之路和加強對西域的管轄,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使大一統國家得到鞏固加強,C項正確;商鞅變法發生在戰國時期,排除A項;尊崇儒術是為了加強對思想領域的控制,排除B項;唐蕃會盟發生在唐朝,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重點掌握張騫通西域的影響。
本題主要考查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在大運河的修建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遇到了許多難題,如所連接的海河、黃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修成了直到今天我們都為之驕傲的大運河。材料強調大運河的開通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ACD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
故選:B。
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答案】C
【解析】由材料“對所有事情都要預先防范,委曲周全地進行制約”可知,材料說明說明了宋朝的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是政治機制注重預防和制約,結合所學不難得出宋朝政治制度強化分化事權即分權制約,故C正確。A材料不能體現,排除;BD均不是核心,排除。
故選:C。
本題考查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就是對所有事情都要預先防范,委曲周全地進行制約。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用排除法解決問題,難度適中。
4、【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中國中央和地方關系的演變趨勢是,地方權力有弱有強,但總體上是中央權力在加強,地方權力在削弱,故A正確;B項(地方權力漸強)和C項(地方權力無變化)較易排除;D項地方權力有強弱變化但最終漸強,不符合中央集權日益強化的規律,故D不正確。
故選:A。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主要考查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
解答本題關鍵是學生能夠通過所學知識理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趨勢,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
5、【答案】C
【解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在行醫的同時,到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搜集民間藥方,廣泛采集標本,并親自試驗藥物性能,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他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其中374種是新增加的藥物。收錄藥方11000多個,并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詳細介紹它們的產地、形色、氣味及其主要療效。這部著作是《本草綱目》,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收錄藥方11000多個,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詳細介紹它們的產地、形色、氣味及其主要療效。”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
6、【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洋務派在興建軍事工業的同時,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及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財力不足,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又打出“求富“的旗號,創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以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其中,主要有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C項正確;ABD項都是軍事工業,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洋務運動,需要考生掌握兩類洋務企業的特征及代表。
本題主要考查洋務運動,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1934年10月“并結合所學可知,1934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紅軍長征開始,A項正確;遵義會議召開是在1935年1月,排除B項;四渡赤水發生在1935年1月至3月間,排除C項;1936年10月會寧會師,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了紅軍長征的歷程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歷程等知識。
8、【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第三次長沙會戰緊接太平洋戰爭而爆發,當時日軍一路勢如破竹,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接連敗退。故第三次長沙會戰壯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奠定了中國國際影響力,D符合題意;平型關大捷取得抗戰以來首次大捷,A排除;臺兒莊戰役取得抗戰以來最大勝利,B排除;武漢會戰標志抗戰進入相持階段,C排除。
故選:D。
本題考查第三次長沙會戰;識記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意義。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9、【答案】A
【解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對準蔣介石的“胸膛”插上一刀的行動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A項正確;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百萬雄師渡江戰役占領南京與“蔣介石把兩個拳頭(陜北和山東)伸出后,他的胸脯就亮了出來”無關,排除BCD項。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
10、【答案】B
【解析】表格的內容說明我國重工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說明一五計劃的重點是發展重工業。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根據過渡時期總路線,我國政府編制并開始實行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故選:B。
本題考查的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知識點。1953年我國一五計劃開始執行,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掌握一五計劃及其成就。
11、【答案】C
【解析】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一國兩制”、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所以某班制作的“歷史展板”的主要內容,其主題是制度創新,C是正確的選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屬于民族政策,排除A;“歷史展板”的主要內容都是法律規定的內容,圖表沒有體現,排除B;“一國兩制”,有利于祖國統一,排除D。
故選:C。
本題考查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注意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考查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選項,選出正確答案。
12、【答案】C
【解析】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會見毛澤東主席,并與周恩來舉行會談,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中美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故對“開始走向正常化”的理解正確的是,中美兩國結束敵對。
本題考查尼克松訪華的意義,知道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本題考查尼克松訪華的意義,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13、【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專注于田疇”、“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位在農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學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隆平是農業科學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產量,讓所有人遠離饑餓。選項C符合題意;“鐵人”王進喜,A不符合題意;“兩彈元勛”鄧稼先,B不符合題意;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D不符合題意。
本題考查袁隆平。題干關鍵信息“專注于田疇……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解答本題要把握袁隆平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4、【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D項正確;中國國共產黨成立是開天辟地大事,排除A項;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排除B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結合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理解。
本題主要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15、【答案】C
【解析】根據“包子萬歲!早包早富,遲包遲富,不包永遠不能富。”可知,材料體現了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自負盈虧,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故C符合題意;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1953-1956年,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排除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沒有改變土地所有制性質,排除D。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
16、【答案】C
【解析】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希臘和中國創造了各自獨特的文明成就,使古代文明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發展格局,這主要是因為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的不同,大河文明大多形成了君主專制制度,海洋文明則產生了早期的民主政治,C項符合題意;大河與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也是文明多元化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小國寡民不符合所有的文明,排除B項;農耕和畜牧業發展的局限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古代重要文明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古代重要文明古國及其文明成就。
17、【答案】C
【解析】題干“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表明文藝復興運動時期,人文主義是思想核心,提出要意人為中心,互換人性;題干“人民的自由雖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賜予的,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表明啟蒙運動時期開始主張自由、法治等人的基本權利;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體現了近代歐洲思想領域由呼喚人性到呼喚人權的變化,故C符合題意;由人本主義到神本主義、由理性主義到人文主義和由批判王權到批判神權,不是近代歐洲思想領域變化的內容,排除ABD。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近代歐洲思想運動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歐洲思想運動等知識。
18、【答案】B
【解析】根據“美國的1787年憲法,好像能工巧匠創造的一件只有使發明人成名發財,而落到他人之手就變成一無用處的美麗藝術品。”可知,1787年的美國聯邦憲法以權力制衡為基本原則,確立了美國的聯邦制和三權分立體制,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和民主制度,為美國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但這只適合美國國情,如果一味照搬,會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由此可知,政治模式必須立足國情,美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現代國家的唯一治理模式,要尊重文明的多樣性,確定基于國情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故B符合題意;通過沒有涉及美國憲法的分權制衡原則,排除A;題干材料強調的是政治模式必須立足國情,沒有體現美國憲法的獨特的藝術性,排除C;題干材料強調的是政治模式必須立足國情,符合國情才是最適合的制度,沒有說明美國民主是否具有借鑒價值,排除D。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了美國的1787年憲法的制定以及影響,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讀題干材料內容。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美國的1787年憲法的制定以及影響。
19、【答案】B
【解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可知,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后來,化工、冶金、采礦等許多生產部門都開始使用蒸汽機。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故B符合題意;珍妮機是紡紗機,排除A;內燃機、電氣化出現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排除CD。
故選:B。
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曼徹斯特從一個瘟疫肆虐的鄉下小鎮演變成英國工業重地,主要得益于蒸汽機的驅動。
20、【答案】C
【解析】由材料“向純社會主義形式和純社會主義分配直接過渡,是我們力所不及的,如果我們不能實行退卻……”可知,列寧所說的“退卻”指的是實施新經濟政策,蘇俄試圖通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現向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結果引發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為此,蘇俄于1921年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以糧食稅取代了余糧收集制,允許私人經營企業,實行自由貿易等,ABD三項表述正確,但不符合題意;農業集體化是斯大林執政時期實行的政策,不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不屬于列寧所說“退卻”,C項符合題意。
故選:C。
本題考查新經濟政策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特點及作用。
21、【答案】【小題1】漢化
【小題2】漢化
【小題3】
【小題4】
【解析】(1)由材料一圖表并結合所學可知,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隨后,鎮守長江下游的皇族司馬睿于317年重建晉王朝,史稱東晉,北方則進入了十六國時期。故①西晉;②十六國。據材料一圖表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政治局勢呈現的階段特征是短暫統一、長期分裂、南北對峙。
(2)由材料二“從東漢開始,西北邊緣的少數民族或因被中原王朝所征服,或因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紛紛向中原遷徙……內徙各族相互爭斗,使十六國和北魏初年成為我國最混亂、最動蕩的時期……各族人民付出了極為高昂的代價,也打亂了昔日相對穩定的民族居住區,實現了各族人民的交錯雜居”可知,魏晉南北朝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是戰爭頻繁,矛盾尖銳;民族遷徙,交錯雜居。圖二中北方民族的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經濟迅速發展,為日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3)由材料“異族政權又在努力學習漢制和漢文化”可知,這反映的是少數民族的漢化或封建化,故空格處應填漢化或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進程,如孝文帝遷都洛陽,移風易俗,用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聯漢姻、用漢制,推動了北方少數民族漢化(封建化),促進了民族交融。
(4)綜合上述材料可知,魏晉南北朝蘊涵的歷史趨勢是重新走向統一。這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擴大。
故答案為:
(1)名稱:①西晉;②十六國。特征:短暫統一、長期分裂、南北對峙。(答任意一點)
(2)特征:戰爭頻繁,矛盾尖銳;民族遷徙,交錯雜居。(答任意一點)影響: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經濟迅速發展,為日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3)名稱:漢化或封建化。理由:孝文帝遷都洛陽,移風易俗,用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聯漢姻、用漢制,推動了北方少數民族漢化(封建化),促進了民族交融。
(4)趨勢:重新走向統一。影響: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擴大。
本題以歷史圖片和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中國古代王朝的更替、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政治局勢呈現的階段特征、魏晉南北朝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晉南北朝蘊涵的歷史趨勢及此其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影響等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的更替、民族交融、歷史階段特征等知識。
22、【答案】【小題1】含義:《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藥方:革命和民主共和。
【小題2】光芒:推翻了清朝統治,終結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作用:社會經濟:①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短哲春天”創造了有利條件;②實業救國成為社會潮流;思想文化: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閥門。
【小題3】圖一與圖三: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圖二與圖三: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小題4】主題:探索近代化;救亡圖存;反帝分封建;民族獨立;民主政治;人民解放。
【解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內容,五四運動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內容,識記五四運動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3、【答案】【小題1】調整了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局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小題2】論題:聯合自強推動了歐洲一體化進程;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它們逐漸走上了聯合自強以提高國際地位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六國組建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六國又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這三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歐共體成員國加強經濟合作,并努力用一個聲音在國際舞臺上說話,這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上的基礎上組成了歐洲聯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小題3】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充分發揮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國際新秩序。
【小題4】綜合國力、力量對比、國際形勢、國家利益、外交政策等。
【解析】本題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冷戰政策、歐盟的成立、世界格局多極化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鹽城市中考歷史試題】相關文章:
2010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試題12-13
鹽城市導游詞02-26
對鹽城市開發生態旅游的思考12-11
鹽城市里下河地區暴雨特征分析12-10
鹽城市產業結構調整之思考12-11
鹽城市紡織行業壓錠期間發展模糊綜合評價12-13
鹽城市紡織行業壓錠期間發展模糊綜合評價12-13
淺談鹽城市畜牧業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12-11
鹽城市中學生體育運動創傷特征的調查研究12-10